1.3 耳和听觉(1)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课件《耳和听觉》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课件《耳和听觉》
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交流一下, 你的书包里有哪些物品?
随堂练习
1.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的是( B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鼓膜 D.耳蜗
2.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到或听 不清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
呵欠”影响了( A)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1.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 张开,或者闭嘴、堵耳,保持鼓膜两侧大气 压力平衡。
3.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不用尖锐的东西 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膜或鼓膜;不让脏 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 耳炎。
人体的其他感觉器官
课堂小结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听觉的形成 ➢耳的卫生与保健 ➢其他感觉器官(鼻、舌、皮肤)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2课时 耳和听觉
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鸟儿在树上歌唱
行驶的汽车鸣起喇叭
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 视觉信息。
进行新课
想一想,假如人失去听觉,这些场面会出现什 么情况?
耳朵的结构
耳郭
外 耳
外耳道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鼓膜 听小骨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导声波
鼓 膜: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听小骨: 振动,把声音放大
耳 蜗:有听觉感受器
半规管: 前 庭:
有位觉感受器(晕车、晕船)
咽鼓管: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概述耳对外界声音的接收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进行类比,可以总结归纳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关注用耳健康,学会保护耳。

②体会聋哑人的生活,学会尊重、关爱聋哑人。

● 教学环境与准备利用交互式白板、平板、免费教学平台雨课堂、生物模型等教学工具打造浸润式教学环境。

课前下载雨课堂电脑教师端,在平板上安装雨课堂手机学生端。

●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做好铺垫课前,教师利用雨课堂发布预习任务:①欣赏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及《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

②阅读教师提供的图文资料“耳朵的故事”“耳朵的构造”等学习资料。

③利用雨课堂学生端完成课前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按时完成预习任务。

教师再根据预习任务反馈调整授课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舞蹈、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失聪人士的关注和对听觉的重视;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借助雨课堂平台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及时对学生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课前练习的准确率等进行了解,更好地摸清学情。

2.课堂实施,掌握新知(1)游戏导入,认识听的重要①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舞蹈,了解了失聪人士的故事,但仅靠读故事很难感同身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亲身体验失聪人士的日常感受。

教师利用P P T呈现游戏要求:《感受无声世界》大家根据座次,每列同学为一组,参与游戏。

假设每列同学中只有第一位同学可以听到声音,其他同学无法听到声音。

教师告诉每列同学中的第一位同学一个物品的名称,同学们依次用声音之外的方式告诉后面的同学,直到每列最后一位同学。

②师生一起完成游戏,比一比哪一列的同学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信息传递过去。

教师追问:同学们,我看到大家都是用字条的形式将老师告诉大家的物品名称传递过去的,又快又准。

但生活中很多时候是无法使用文字的,所以在游戏中我们也不能仅仅依靠文字。

下面我们再做一次游戏,这次,说话和文字的方法都不要用,看看谁更快。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教学内容:解剖耳部结构,探讨听觉原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耳部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原理;
3.能够解答与听觉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耳部结构及功能;
2.听觉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听觉原理。

四、教学准备
1.投影仪、幻灯片资料;
2.解剖模型或图纸;
3.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听取他们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的兴趣。

(二)呈现
1.对耳部结构进行解剖,介绍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等部位的功能;
2.播放视频,展示声波在耳部的传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听觉原理。

(三)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有关听觉原理的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声音是如何传入耳部的?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有何不同?
(四)实践
让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声音频率对听觉的影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会不同声音对耳部的刺激效果。

(五)总结
1.请学生总结耳与听觉的知识点;
2.回顾今天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六、作业
要求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声音如何传入耳部,并说明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七、板书设计
1.耳部结构: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
2.听觉原理:声音传入耳部的过程;
3.问题: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八、拓展
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听觉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范本,供参考。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b.通过实际操作听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c.创设情境,引入听障人士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关注听力健康,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2.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耳和听觉的奥秘。
b.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掌握:耳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形成过程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别是耳蜗内部结构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以及声波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内容较为抽象,是学习的难点。
2.技能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听觉现象,以及进行简单的听觉实验,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听障人士、关注环保、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这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利用耳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听觉形成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耳的基本构造,如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及其作用,使学生对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听觉障碍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选择题: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耳和听觉

耳和听觉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多媒体和远程中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概述人体通过耳及其它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3、说出耳的卫生及预防措施4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及参与听觉形成过程,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了解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性,树立起防止噪声污染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听觉的形成。

2、耳的卫生及预防的措施。

3、概述人体通过耳及其它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讨论观察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探索,通过各种实际例子,掌握有关听觉以及耳的各种知识[教学课题]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容教学过程简表[课后反思]《耳和听觉》课后反思《耳和听觉》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节课内容不多。

又在前一节课学习“眼”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耳”这个重要的感觉器官,学生更加感兴趣,学习并不困难。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体现时代特点,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耳和听觉

耳和听觉
课前预习法:课前要求同学预习实验的要求和操作方法,总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的表格,
最后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关于贫血、发炎以及血友病等病因,顺利地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使






增:无
调:在学习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方法,所以这节课就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耳的结构,采取让学生当老师的方法,准备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来学习听觉形成过程,耳的卫生保健。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最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听音乐。
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学生看书总结,师Βιβλιοθήκη 共同板书。学生看书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
思考,识记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6页(总7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试用)
作业设计
基础:同步解析
实践活动:调查与耳朵有关的疾病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耳和听觉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三、教学流程:
(一)出示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常见的耳的卫生保健措施。
(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听觉的重要性
用耳卫生
举例:在一个钢铁厂附近有一个小村庄,由于长期在机器轰鸣中度日,该村村民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耳聋倾向。噪音的危害是不是挺大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噪音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耳和听觉?

耳与听觉说课稿

耳与听觉说课稿

《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二课时耳与听觉》说课稿党溪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我非常高兴。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耳与听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学法六、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本课是《生物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5章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较少。

又在前两节课学习“眼”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了学习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知识的经验与方法。

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耳”这个重要的感觉器官,学生更加感兴趣,学习并不困难。

二、说学生: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生物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对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感觉器官—眼,这节课的“耳”更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也是我们相互之间语言沟通的一个重要器官,学生对耳的知识应该有一些初步认识(尤其是外耳和中耳),但对完整的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过程可能不清楚,因为这些知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生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会有较大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

(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及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听觉的成”,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生命奇妙性、协调性,从而热爱生命、关爱弱势群体。

四、说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耳的结构与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二)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五、说教学法:根据新的课改理念,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出其主体地位。

1.3耳和听觉教案

1.3耳和听觉教案

课题:1.3耳和听觉课时:2课型:新知识课教学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防止噪声的途径教学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实验法、提问法教学用具:1、结构模型、有关录像、棉花、橡皮筋、小塑料袋、塑料尺2、梳子、钢尺、小纸屑、鼓教学思路:耳的结构的认识应结合图片、模型,以及学生自己画简单的示意图来加深印象,从而更好的理解。

模拟“失聪”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对探究活动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形成听觉的过程。

而第二课时的内容可以以学生实验为主,进行比较得出,书本中出现了两张表,可加强学生自主获得信息的能力。

课时 1引入:在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学生举例………………P11第一段那么,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新课:1、我们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所以,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

【课件,模型】【读图P1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填空中耳,外耳,内耳【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2、按听觉产生的过程,逐个介绍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P12第二段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的通道)——>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以上的介绍过程中,可以一边让学生猜测,一边进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来,最后按课件老师总结一遍,再学生复述。

3、听觉的损失(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可以戴助听器解决。

——自然原因(2)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谈“失聪”的原因有哪些?先解释失聪,再小组讨论5分钟,交流,老师总结。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B.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

原因:1、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2、巨声式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压破鼓膜3、潜水过深[来源:Z。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耳朵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3耳和听觉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收集与分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耳和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将能够理解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耳和听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耳和听觉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眼睛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于感官器官和感官生理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耳和听觉教案

耳和听觉教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耳和听觉》一、知识能力目标: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3、通过演示耳的图片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通过总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导课:1,、复习眼的结构2、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耳朵长在头部的两侧,收集声音的本领是不可小看的。

说的形象点,我们的两只耳朵很像是架在脑袋上的“收音机”,用它可以接收到各种声音信息。

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是“听”来的呢?举例:1 闹钟叫你起床2 老师讲课;3 体育课上的口令声、紧急疏散的哨声、上下课的铃声4 美妙的音乐;上课时来自于其他同学的很难排除的干扰声。

其实,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是仅次于视觉的,所以很重要。

那么,感知一定的声波信息,引起听觉的器官是耳。

耳有哪些结构使它具有“听”的功能呢?请大家把书翻到84页,结合耳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第一段文字,总结一下耳的结构并找到描述耳的各部分结构的语句。

二、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咽鼓管:外界空气由此进入鼓室鼓室:有与外界压力相等的气体半规管和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耳蜗:有听觉感受器三、听觉形成的过程:了解了耳的结构和功能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耳廓(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沿着与听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耳与听觉的教案

耳与听觉的教案

耳与听觉的教案教案标题:耳与听觉教学目标:1.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听觉的过程和原理。

3. 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视频或音频素材。

3. 模型或图示耳朵的结构。

4. 听力测试题目。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展示一张耳朵的图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耳朵的作用是什么吗?”探究:1. 向学生介绍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2. 展示一个模型或图示耳朵的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3. 播放一个视频或音频素材,让学生观察或聆听耳朵在不同声音环境下的反应。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听觉是如何发生的?”解释听觉过程和原理。

实践:1. 分发听力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并在答题过程中体验听觉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答案与听觉健康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总结保护听力的方法,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佩戴耳塞等。

巩固:1. 与学生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或故事,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小贴士,如调整音量、远离噪音源等。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自己的听力,并与家人、朋友分享相关知识。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听力测试题目,评估他们对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关于耳与听觉的研究,如了解听力损失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听力保护相关的展览或活动,深化他们对听觉健康的认识。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静,以便学生更好地聆听和参与。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3. 确保教学内容简明易懂,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耳和听觉讲义

耳和听觉讲义

耳和听觉(一)【学习研讨】:[目标一]:人耳的结构及功能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

2.耳的结构 耳廓:收集声音。

外耳道:声波传人耳的通道。

鼓膜:随声音振动。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传递声音振动并放大。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的听力。

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听觉感觉细胞。

前庭 半规管3.耳的功能:(1)听觉器官,内耳的耳蜗内充满了液体的听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的刺激后产生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里面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能维持人体平衡。

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等症状,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目标二]:听觉的形成。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从而带动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内耳中的耳蜗,耳蜗中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信息沿着神经传至脑部,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我们就听见了声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小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目标三]:影响听觉的原因学生讨论,小结:(1)人的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

(2)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而导致听力的下降,甚至失聪,如: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内有位觉感受器,感知人体平衡。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的结构碍,会产生传导性耳聋。

(3)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传入到内耳。

耳膜破裂的原因有: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因巨响或被打耳光形成内外压力差等。

(4)耳蜗、听觉中枢及有关听觉神经损伤,会产生神经性耳聋。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掌握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听觉,树立保护耳朵的意识,关注聋哑人士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耳朵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保护方法。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形成过程3. 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4. 听觉保护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声音,例如自然界中的鸟叫声、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声音是如何传入自己的耳朵的。

2. 学习新知识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功能包括接收声音、传递声音和识别声音。

3. 师生互动让学生触摸自己的耳朵,感受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区别,让学生讲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功能。

4. 小结总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听觉的形成过程1. 复习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声音的传入、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的协作。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跟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传入大脑的。

第三课时: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1. 复习对听觉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复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频率、响度、色彩、音调等知识。

3. 师生互动让学生听不同频率、响度、音调的声音,讨论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4. 小结总结听觉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于生活的意义。

第四课时:听觉保护方法2. 学习新知识介绍听觉的保护方法,包括远离噪音、不揉搓耳朵、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聋哑人士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听觉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1.3耳和听觉(1)教案

1.3耳和听觉(1)教案

1.3 耳和听觉(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耳的结构。

2.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以及中耳炎、失聪、晕车等疾病或症状。

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4.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建立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双耳效应。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耳的结构模型、一块黑布(用来蒙住测试者的眼睛)、PPt课件学具准备:棉花团(用来塞住耳朵)、铅笔一支(或其它能用来敲击课桌发出响声的用具)【设计说明】耳是人体五官(眼、耳、口、鼻、喉)之一,听觉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量仅将于视觉的途径。

初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关耳和听觉的生活经验。

在学习了鼻和嗅觉、舌和味觉以及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之后,本节学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图认识结构,阅读了解功能,教师以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上组织调查(如“经常挖耳的人数”、“有晕车反应的人数”)、讨论(如“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失聪的原因”)、思考(如“全国爱耳日及图标”、“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和体验(如“体验耳聋的感受”、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本节课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在引导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假设之后,着重让学生尝试对每一种假设尤其是教材中的三种,设计出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方案,从而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案在课堂上实验,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结论。

然后介绍“双耳效应”,让学生感受实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冈財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就自觉的回到座位上了,这说明我们的耳朵都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靠耳朵来听声音的,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正常的耳朵,为什么我们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呢?(见ppt2 )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先来认识耳的结构吧!二、新课教学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 《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耳和听觉》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

2. 知道听觉的基本过程。

3. 掌握音的特性。

4. 了解声音如何传播。

5. 增强学生对耳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听觉的基本过程。

2. 音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小组讨论。

【教学工具】1. 讲义、电脑。

2. 示范模型、实验器材。

3. 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受到的吗?2. 提问:听力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你们希望你的听力有什么特别的功能?3. 引出主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耳和听觉。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耳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及其结构(2)外耳的作用:引导声音进入耳道。

(3)中耳的作用:加强声音并将振动向内传递。

(4)内耳的作用:转换声音为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2. 听觉的基本过程(10分钟)(1)外耳接收声音。

(2)声波进入耳道,通过耳膜进入中耳。

(3)声波在中耳内的三个小骨头上造成振动。

(4)振动传递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细胞。

(5)听觉感受细胞将振动转换成神经信号并向大脑传递。

3. 音的特性(5分钟)(1)音高:发生率高低。

(2)音强:音量的大小。

(3)音色: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特殊质量。

三、实验(25分钟)1. 实验1:“声音的压力”(10分钟)(1)讲解实验操作流程。

(2)学生进行实验。

2. 实验2:“吸烟和听力”(15分钟)(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进行实验。

(3)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

2. 强调耳的保护。

3.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作简单回顾。

【巩固作业】1. 画出耳的结构并写出各部分的功能。

2. 以“音的特性”为主题,写出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基本过程,并能够分析音的特性和声音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保护耳朵和听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耳朵与听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耳朵与听觉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耳朵与听觉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掌握耳朵各部位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耳朵模型,培养观察、描述、分析耳部结构的能力。
3.掌握听觉障碍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听觉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听觉障碍有很多种,如耳聋、耳鸣等。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疾病、噪声等。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避免噪声伤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听觉?你身边有哪些噪声污染现象?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经过讨论,我们了解到保护听觉的方法有很多,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佩戴耳塞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3)鼓励学生关注耳朵与听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听觉的基本原理;
3. 知晓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原理;
3. 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耳朵模型,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耳朵是如何运作的?
2. 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PPT展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音叉和听诊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耳的运作原理。

3. 学习听觉的原理(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传播和耳蜗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带领学生一起做听力测试,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对耳蜗的刺激。

4. 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10分钟)
讲解过度噪音对听力的危害,并介绍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远离嘈杂环境、佩戴耳塞等。

组织学生一起制定保护听力的计划。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耳和听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晓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听力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耳和听觉(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耳的结构。

2.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以及中耳炎、失聪、晕车等疾病或症状。

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4.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建立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双耳效应。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耳的结构模型、一块黑布(用来蒙住测试者的眼睛)、ppt课件学具准备:棉花团(用来塞住耳朵)、铅笔一支(或其它能用来敲击课桌发出响声的用具)【设计说明】耳是人体五官(眼、耳、口、鼻、喉)之一,听觉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量仅将于视觉的途径。

初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关耳和听觉的生活经验。

在学习了鼻和嗅觉、舌和味觉以及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之后,本节学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图认识结构,阅读了解功能,教师以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上组织调查(如“经常挖耳的人数”、“有晕车反应的人数”)、讨论(如“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失聪的原因”)、思考(如“全国爱耳日及图标”、“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和体验(如“体验耳聋的感受”)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本节课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在引导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假设之后,着重让学生尝试对每一种假设尤其是教材中的三种,设计出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方案,从而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案在课堂上实验,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结论。

然后介绍“双耳效应”,让学生感受实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刚才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就自觉的回到座位上了,这说明我们的耳朵都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靠耳朵来听声音的,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正常的耳朵,为什么我们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呢?(见ppt2)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先来认识耳的结构吧!二、新课教学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

(1)学生读教材第10页图1-18耳的结构,提示学生注意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然后完成教材中的填空,请学生举手回答,提醒学生不要把咽鼓管列入中耳。

(2)播放课件,比一比谁能快速讲出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见ppt3)(3)请学生上台,对照耳的结构模型指认各部分。

这些结构分别担负着什么功能呢?请先仔细阅读教材第11页第2自然段,将功能用线划出来。

2.讲解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1)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平常听老人讲“耳朵大有福气”,这里的“耳朵”实际上就是指耳廓。

它有什么作用呢?先让我们来做个活动:把手握成拳,掌心朝前(成宣誓状),然后慢慢松开成半圆形,轻轻放在耳廓后面。

老师在上面持续鼓掌,你听到三次掌声后,把手放下,再听三次。

如此反复多次,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见ppt4)(2)外耳道: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外耳道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耳洞”,在它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黄而稠的粘液,在空气中干燥后形成黄而薄的屑片称之“耳耵聍”,俗称“耳屎”。

它能黏附灰尘和小虫,对外耳道起保护作用。

调查:经常挖耳的同学请举手。

这个习惯好不好?有些人认为“耳屎”脏、不卫生,常用发卡、火柴棍、挖耳勺等挖耳,这是个不良习惯。

其实,随着人的咀嚼或讲话,“耳屎”会自然脱落排出,而无需特意挖耳,否则可能引起外耳道发炎和鼓膜外伤!(3)鼓膜:大家一定见过鼓,上面蒙着动物的皮(如牛皮),敲击鼓面后产生振动发出声音,鼓膜就好像蒙在鼓上的皮,功能是接受声波的撞击产生振动。

(见ppt5)(4)听小骨:听小骨共有三块,彼此相连成一整体,两端分别连接鼓膜和耳蜗。

它的功能是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后传入耳蜗。

(5)鼓室: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的小腔,也叫中耳腔。

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连通,里面充有与外界气压相等的空气,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不会凸向一侧。

讨论: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咽鼓管平时并不十分通畅,只在张嘴或吞咽时才开放。

当有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能使咽鼓管张开,使强烈的声波能同时作用于鼓膜两侧,从而达到避免出现巨大的压力差,使鼓膜发生破裂。

也可以捂紧双耳,避免强烈的声波压迫鼓膜。

(6)耳蜗:它因外形像蜗牛壳而得名,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听小骨传来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液体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接受刺激产生了神经冲动,再由听神经传到脑部。

(见ppt6)(7)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与保持身体平衡有关。

会晕车的人位觉感受器往往过于敏感,旅途中头部位置较长时间的变动后,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调查:有晕车反应的同学请举手,请他们说说晕车的感受和采取过哪些预防措施。

晕车药大多有副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①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

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②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

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③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④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3.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在了解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后,你能否简单的描述一下听觉是怎么形成的吗?(试着让学生说,教师适当引导,最后老师播放flash“听觉的形成”,然后再由学生复述。

)(见ppt7)(1)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并放大声波)→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强调:大家一定要注意,只有通过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

哪位同学能够回答刚上课时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熟睡时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呢?(见ppt8)人睡着后大脑处于休息状态,神经也处于休息状态。

但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没有消失,而是你听到的声音不能够刺激你的大脑从休息状态中出来,一旦有足够响的声音刺激了你的听觉神经,你就会苏醒过来了,这就是所谓的“从睡梦中惊醒”。

回忆一下,小孩和父母的嗅觉谁更灵敏?和嗅觉一样,人的听觉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有些老人甚至只有在他耳旁大声说话才能听见。

这是自然现象,不是病变,此时戴一个助听器也许能够听得清楚些。

助听器就象一个麦克风,能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内。

(见ppt9)(2)失聪猜一猜聋哑人戴上助听器有用吗?聋哑人是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导致听不到声音的,戴上助听器也无济于事,这种状况叫做失聪,俗称“耳聋”。

(见ppt10)讨论: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先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传导性耳聋:外耳道堵塞、鼓膜破裂、听小骨间连接中断等,一般能够治愈。

可能原因有:①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②巨声或打耳光形成鼓膜内外压力差过大。

③潜水过深。

神经性耳聋:耳蜗、位听神经、听觉中枢等结构的功能发生障碍,一般很难治愈。

除了先天性以外,药物影响是主要原因。

据悉有18类共100多种药物对听力有影响,像链霉素等抗生素、利尿剂、搞肿瘤药等,此外酒精、汞、激素、避孕药等也有影响。

活动:体验一下耳聋的感觉。

(方法:用棉花塞住外耳道,再用力捂住耳朵,看着老师并试着听老师讲话。

)(见ppt11)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1770万,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

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思考:①你知道全国爱耳日及图标吗?(每年的3月3日,图标见右图。

)②根据以上常见的失聪原因,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呢?(不胡乱挖耳朵;遇到巨响张嘴;遵守行为规范,避免与人打架等;中耳炎及时治疗;不乱服用药物等。

)4.科学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一只耳聋了,这对他的生活有影响吗?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实验探究吧。

(见ppt12)(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呢?(2)建立假设:①用两只耳可能比用一只耳收集到的音量要大,因此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③可能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④……(3)设计实验方案:(先讨论方案,假设①耗时较长,可布置为课外实验,假设②、③可立即在课堂上完成实验。

)①在安静的环境中,将放在正前方的录音机音量调到较低,用棉花堵住一只耳,然后往后退,直到听不见为止,然后做个记号,多做几次。

换用两只耳重做实验,分别测出一只耳和两只耳的听力距离,如果测量结果相同,证明假设不成立。

②选择处于教室正中央的一位同学,蒙住眼睛作为被测对象,其周围前后左右、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八个方面各选一位同学用铅笔敲击桌子发出声音,让被测者判断声音的方向。

在教师指挥下声源的位置要无规律变化,多次重复实验,记录在各个不同位置时单耳和双耳判断的正确率,并进行比较。

若实验结果是双耳判断的正确率较高,证明用双耳听与判断声源的方向有关。

③让同学们左耳朝向老师,然后堵住左耳,让右耳来听老师讲话。

换个方向重试一次,如果能听得见老师的声音,证明假设不成立。

(4)得出结论:用两只耳听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见ppt13)(5)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双耳效应”的原理十分复杂,但简单的说,就是人的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者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与两耳的距离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有差异。

大脑能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

三、课堂小结(全体回答)1.2.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见ppt15)3.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见ppt16)1.用尖锐器具挖耳时可能会损伤下列哪个结构()A.听觉中枢B.听神经C.鼓膜D.耳廓2.下列不属于内耳的结构是()A.听小骨B.前庭C.半规管D.耳蜗3.有些同学中午没有休息好,下午上课时会打瞌睡,可当头部下垂后会立即醒来。

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耳廓B.鼓膜C.半规管D耳蜗4.人的听觉产生于()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大脑5.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