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教案03
任务二:研读《老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老子的哪些主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①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朴素辩证法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③哲学思想:道为核心,顺应自然④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任务一: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
2.孔子的思想主张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子贡问仁。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1)核心思想:仁①具有爱心和同情心;②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其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2)政治主张: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2.教育主张孔子学生出身子贡、冉有商人孟懿子、司马耕、南宫敬叔贵族子路、伯牛、颜回平民颜涿聚大盗孔子创办私学(3)教育理念:①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②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师过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材料: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联合宣言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展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认识各家学派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百家争鸣-1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导入
回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引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社会现象。
4分钟
一、老子和道家
1. 了解老子生平
2.依据《道德经》原文选段,了解老子哲学思想、政治主张。
8分钟
二、孔子和儒家
1. 了解孔子生平、地位
1.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2.百家争鸣的含义
3.学生翻开教材40-41页,找一找儒、墨、道、法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
提问从这些主张中,你看出各学派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哪些方学生回忆各学派主张,知识再认再现,进一步分析、阐释,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2.依据《论语》原文选段(问仁),了解孔子核心思想——仁
3.依据“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了解孔子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4.依据《论语》原文选段(问仁),了解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依据孔子弟子状况整理表格,了解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5. 简要介绍孔子在文化典籍整理上的贡献
10分钟
三、百家争鸣
5.百家争鸣的影响
2分
小结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升华本课主题,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期
上
课题
百家争鸣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的方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流派,理解各家学说的基本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室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主要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学说的异同,并尝试用摩登视角解读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安置学生自行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PPT,以辅助教学。
3. 准备教室讨论和辩论的题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邀请几位学生代表在教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整体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社会影响等。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 介绍百家争鸣: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同时简要介绍其他流派。
可以通过展示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和互相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哪种思想最适合当今社会?”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辩论: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辩论。
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辩论。
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5. 总结与评判: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判。
教师简要回顾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进行评判,必定他们的积极思考和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思想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 时空观念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了解百家争鸣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3. 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的思想观点,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4. 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 批判性思维素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创新性思维素养:引导学生从百家争鸣中汲取灵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百家争鸣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 请列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请说明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4. 请分析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最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并说明原因。
5. 请举例说明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们在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百家争鸣”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百家争鸣”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百家争鸣”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6. 请谈谈你对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7. 请描述你认为的最有影响力的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主要思想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思想家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故事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学派的存在和发展,培养开放包容的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难点:对不同学派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的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思想家的故事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答案:①核心思想:仁,有爱心、有同情心。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观看图片和阅读表格内容(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答案: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答案:①为何“争鸣”: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②如何“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③局面: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案: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儒家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教法
学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林立,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的代表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中国古代历史,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难点:各家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3.案例材料:收集与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社会背景。
提问:“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思想学派?”2.呈现(10分钟)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学派,分析该学派的思想观点,并找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该案例如何体现该学派的思想观点。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百家争鸣教材分析(一)新课标中中国古代史内容总览《百家争鸣》节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为中国古代史内容部分,本册教材主要讲述了从史前文明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
(二)社会性质演变看《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节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早期王朝——夏商周。
夏商周时期是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朝至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天子统治权威逐渐衰落,经济上的井田制逐步瓦解,政治上的分封制不断被侵蚀,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逐渐被打破私学逐步兴起,伴随着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原有的奴隶制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百家争鸣》各家学说为适应社会变革回响时代变迁不断更新治国从政之方有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权术法令等众家学说,因此可看出《百家争鸣》在社会性质的演替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从思想解放看《百家争鸣》地位《百家争鸣》其本质上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各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探讨政治形势、研讨学术、究习自然、社会与人性,提出各种治国理论,推动思想的空前繁荣了。
百家争鸣各家学派间相互问学,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相互批判的学术氛围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研究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思想之源,源源不断涵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核心素养注重史料实证,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条件,理解百家争鸣的重要历史意义,理解思想解放运动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通过讲述老子、孔子及各家学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源流,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应确立基于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机械地分别列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
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道百家争鸣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吗?那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称之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百家争鸣》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各种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古代思想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和故事来理解和思考各种思想观念的含义和影响。
同时,学生对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较为熟悉,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和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各种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影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理解和思考各种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思想观念的基本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种思想观念的理解和思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这些人吗?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那么他们的思想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呢?”2.呈现(1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教材通过阐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对各家思想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还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思想概念难以理解,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各家思想。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有较强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掌握各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家思想的内涵。
2.案例教学法:以各家代表人物为例,分析其思想特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素材。
3.分组讨论的安排。
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百家争鸣》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让学生对各家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7课、百家争鸣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交相辉映的局面,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切体会中传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核心素养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坚持唯物史观。
教学目标(1)了解各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分析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历史原因,认识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难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突破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体会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变革;通过组搜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并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想首先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使本课内容逻辑性更强,便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主搜集并整理关于诸子百家的资料(包括他们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具体主张等)。
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化身古代哲学家,通过模拟辩论、情景再现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并阐述各自学派的核心观点与思想精髓。
通过分析史料探讨百家争鸣发生的背景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2.拓展建议:
a. 让学生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和《诸子百家思想鉴赏》,加深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进行课堂分享。
b. 组织学生进行诸子百家思想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深入理解各家思想的差异和特点。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我意识到,问题的设置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我过于强调了理论介绍,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的解析。这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我应该更加注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的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各家思想进行简要评述,锻炼历史解释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多元解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但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我意识到,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需要更加有趣和有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缺乏引导和启发。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但学生们的反馈并不积极。我意识到,总结回顾需要更加生动和有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c. 让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中国古代思想家传记》,分析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2.8百家争鸣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庄子·逍遥游》、《孟子·告子下》、《墨子·兼爱》、《韩非子·五蠹》。这些经典著作分别代表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主要思想,深入阅读这些著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内涵。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深入研究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同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家学派在后世的影响和发展。此外,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2.结构清晰:板书应按照逻辑顺序呈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使学生能够条理分明地掌握知识。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地概括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避免冗长的解释。
4.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可以采用图表、图标、颜色标注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3.课堂互动(10分钟)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那么,你们认为这些学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思想观念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掌握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政治、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包容多样性,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情怀的人。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同学们,请你们课后阅读教材,深入研究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了解各家学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课堂讨论,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8课《百家争鸣》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8课《百家争鸣》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思想观点和人物感到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理解各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内涵,掌握各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理解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各家思想的异同和特点。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各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讲解和展示。
3.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术著作,用于指导和拓展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性问题或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中的内容,介绍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教案
《百家争鸣》教材分析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①婴儿;②孩子;③儿子或女儿;④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⑤泛指人;⑥特称孔子;这个字呢?就是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用到第四种“对人的尊称”,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为“子”,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1)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发明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
这引起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社会秩序失衡、战争频繁等许多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牢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引入“百家争鸣”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
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道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2.研读史料,理解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典籍的能力;展开问题探究,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探讨的学术传统,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新知探究一、老子和《道德经》(一)老子生平【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老子(生卒年不详)》和表格,简单介绍老子。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了解老子生平。
知道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一书中。
这部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
(二)老子的道家思想【教师活动】出示《道德经》原文选段,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老子的哲学、政治思想。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材料和教师的引导,知道老子在哲学上主张“道法自然”、朴素的辩证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教师活动】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
【学生活动】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知道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一)孔子生平【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和表格,简单介绍孔子。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了解孔子生平。
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
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
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学习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物: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春秋时期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二、合作探究
1.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
-------------------------------------------------------------------------------------------------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
----------------------------------------------------------------------------------------------
3.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
三、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
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
四、当堂检测(分层设计,堂堂清)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
C.春秋
D.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 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反思与记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学习难点】
1)思想家老子
2)百家争鸣
【导学过程】
二、自主学习
1.人物:
①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法家代表_________兵家鼻祖_________。
2.时间:
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二、合作探究
1.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 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
----------------------------------------------------------------------------------------------------------------------
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
三、精讲点拨
1.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
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
(2)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
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
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1)思想家老子
①时代与称谓: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著作:《道德经》
(2)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时间北京以及内容讲解
四、当堂检测(分层设计,堂堂清)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B.《尚书》 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D.《论语》
【反思与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