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拟静力实验

合集下载

拟静力试验资料

拟静力试验资料

2延性系数
延性系数是试验结构构件塑性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
按下式计算: u
y
其中 ——试验结构构件的延性系数 u ——在荷载下降段相当于破坏荷载的变
形; y ——相当于屈服荷载的变形.
3退化率 定义:反映试验结构构件抗力随反复加载次数增加而降低的指标。
强度退化
刚度退化
i
Qi j.min
(a)可以综合的研究构件的性能 尤其是大变形情况下的耗能能力, 等幅循环3~6次 (b)为模拟构件承受二次地震作 用,其中小循环加载用来模拟余震 作用
具体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正式试验前,应先进行预加反复荷载试验2次;混凝土试件预加载值不超过开裂荷载计 算值30%;砌体结构试件不宜超过开裂荷载的20%。试验时应首先施加轴向荷载,并在施 加反复荷载时保持轴向荷载值稳定。 ②正式实验时的加载方法应根据试件的特点和实验目的的确定,宜先施加试件预计开裂 荷载的40%~60%,并重复2-3次,再逐步加到100%,接近开裂和屈服荷载前应减少极差进 行加载 ③实验工程中,应保持反复加载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加载或卸载的速度宜一致。 ④当进行承载能力和破坏特征实验时,应加载到试件极限荷载下降段;对混凝土结构试 件下降值应控制到最大荷载的85%
5.2拟静力试验(pseudo-static testing)
剪切变形
5.2.1加载装置
梁柱节点
r
弯剪变形
5.2.2加载制度及加载方法
1单向反复加载制度 (1)变形荷载控制法
1)体现强度变形和耗能的性能
2)强度降低率和刚度退化规律
3)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2)荷载控制加载法 (3)荷载—变形双控制加载法
1抗力与变形
5.2.4数据分析

拟静力试验的原理

拟静力试验的原理

拟静力试验的原理拟动力试验是一种通过对试验对象施加静力或动力载荷,以模拟实际工程中受力情况的试验方法。

拟静力试验的原理基于力学平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

以下将详细介绍拟静力试验的原理。

拟静力试验是指在试验中,试验对象的载荷状态基本维持静力平衡,而外施加载作用是渐进的,使试验对象以恒定速度载荷施加到目标值,并达到稳定载荷状态。

这种试验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模拟实际工程中受力的情况,以便评估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

拟静力试验常用于桥梁、建筑物、地基、材料和结构元件等领域的研究和设计中。

拟静力试验的原理可以从静力平衡、材料力学和试验方法三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拟静力试验的原理基于静力平衡的基本原理。

根据静力平衡原理,一个物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为零。

在拟静力试验中,试验对象的载荷状态尽量维持静力平衡,即试验对象受到的内外力之和为零。

这样可以保证试验对象在施加载荷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从而使试验结果更接近实际工程中的受力状态。

其次,拟静力试验的原理基于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衡量其工作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拟静力试验通过施加静力或动力载荷到试验对象上,模拟实际工程中材料受力的情况,从而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可以测量和记录试验对象的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以便评估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最后,拟静力试验的原理还涉及试验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拟静力试验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加载的方式实现。

常见的实施方法包括静定法和半静定法。

静定法是指试验对象在外施加载作用下整体产生运动,而内部受力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

静定法的典型应用是悬索桥的试验研究。

半静定法是指试验对象在外施加载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和位移,而内部受力状态在达到平衡后维持不变的情况。

半静定法的典型应用是建筑物和地基的试验研究。

综上所述,拟静力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工程中受力情况的试验方法。

第四章 拟静力实验

第四章 拟静力实验

第四章拟静力试验4.1概述4.1.1含义拟静力实验方法是目前研究结构或构件性能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实验方法。

采用一定的荷载控制或变形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使试件从弹性阶段直至破坏的一种实验方法。

是使结构或结构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用以模拟地震时结构在往复振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这种方法是用静力方法求得结构振动时的效果,因此称为拟静力试验,或伪静力试验。

4.1.2实验目的进行结构拟静力实验的主要目的主要为以下三部分♦恢复力模型(如图4-1):通过实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和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求得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衡量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还可得到骨架曲线,结构的初始刚度及刚度退化等参数,相当于结构的物理方程;♦抗震性能判定:从强度、刚度、变形、延性、耗能等方面判断和鉴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破坏机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制,为改进现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改进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提供方法和依据。

图4-1 结构恢复力模型4.1.3拟静力实验特点拟静力试验的优点:该实验的加载速率很低,因此由于加载速率而引起的应力、应变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更重要的是这种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的利用试件提供各种基本信息,例如: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损伤特征等,但不能模拟结构的地震反应过程。

拟静力实验方法可用于获取构件的数学模型,为结构的计算机分析提供构件模型,并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对结构模型参数做进一步的修正。

可以在试验过程中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的破坏状态;便于检验校核试验数据和仪器的工作情况;并可按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

存在的不足:试验的加载历程是事先由研究者主观确定的,与地震记录不发生关系;由于荷载是按力或位移对称反复施加,因此与任一次确定性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相差很远,不能反映出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拟静力实验控制软件还比较欠缺,大多数还是人工控制或半自动控制,与设备的发展不相适应。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目标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在该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主要介绍现代的工程结构试验技术、手段与仪器设备,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理论、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试验思路和试验方法。

从而在面对土木工程的复杂问题时可以采用工程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创新性地利用工程试验理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合理地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试验设备与技术手段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通过课内实验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等。

其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课为试验数据分析提供计算工具;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为试验方案设计提供力学理论依据;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为本课程中学习不同结构形式试验对象的试验方法、数据分析与结构判定提供了专业基础知识。

四、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五、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1、主要内容(1)工程结构理论与工程结构试验的关系(2)工程结构试验与电算的关系(3)工程结构结构试验的任务(4)工程结构结构试验分类(5)工程结构试验的一般过程(6)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最新进展(7)工程结构结构试验课程的特点2、重点(1)工程结构结构试验的任务(2)工程结构结构试验分类3、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工程结构理论与工程结构试验的关系,工程结构试验与电算的关系,工程结构试验的一般过程,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最新进展,工程结构结构试验课程的特点;理解工程结构结构试验的任务,工程结构结构试验分类。

(二)工程结构试验设计(2学时)1、主要内容(1)结构试件设计(2)结构试验荷载设计(3)结构试验观测设计(4)试验大纲与试验报告2、重点(1)结构试验荷载设计(2)试验大纲与试验报告试件设计、试件的形状、尺寸,数量(2)正位、卧位、反位试验,荷载图式。

拟静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
试验观测:
1)墙体试验观测 观测项目:裂缝、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墙体位移、应 变及荷载位移曲线。 2)框架节点试验观测 观测项目:荷载数值及支座反力;荷载——变形曲线。
测量墙体的 转动情况
六、试验观测
六、试验观测
变形:梁端和柱端
位移、塑性铰区曲率 或截面转角、节点核心 区剪切角。
应力:梁柱交界处纵
筋应力、梁柱塑性铰区 或核心区箍筋应力。
裂特性
变形能力、 耗能能力
抗震能力
强度、刚度 延性等
是否有足够 承载力
七、数据资料整理
• 恢复力曲线模型: • 1)定义:恢复力随着变
形变化的曲线。是进行抗 震分析的基础。 • 2)包括:骨架曲线、滞 回特性、刚度退化规律三 个组成部分。 • 3)有双线性模型、 克拉夫退化双线性模型、田 模型等
he
1 ABC面积 2 OBD面积
he 1 ABC图形面积 2 OBD三角形面积
七、数据资料整理
5)退化率
(1)刚度、强度退化率:低周反复加载时,每施加一周 荷载后强度或刚度降低的速率。
i
Pji,max
-1 Pji,max
(2)反映了结构是否经得起地震的反复作用
Pji i j
试验 or 实验?
试验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 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 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目录
• • • • • • • • 一、前言 二、拟静力试验的基本概念 三、试验设备及装备 四、加载制度 五、加载方法 六、试验观测 七、数据资料整理 八、总结
一、前言
三、试验设备及装备
• 图片
三、试验设备及装备

拟静力试验调研报告

拟静力试验调研报告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读书报告学号S201304116姓名潘璐学科、专业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方秦教授2014年4月16日1.拟静力试验应用综述拟静力试验(quasi-static test) 也称伪静力试验或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是结构抗震试验的一种,也是目前结构或构件性能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试验方法。

这种试验方法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基于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要求提的,其根本目的是对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基本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建立恢复力模型和承载力计算公式,探讨结构的破坏机制,并改进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除拟静力试验,结构抗震实验还包括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拟动力实验。

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最能真实再现结构地震动和结构反应,是目前研究结构抗震性能最准确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验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的正确与否。

但由于台面尺寸和承载力的限制,只能进行小比例模型的试验,且往往配重不足,导致地震作用破坏形态的失真。

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实验设备相同,但拟动力试验中已经通过数值方法考虑了惯性力和阻尼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比较能代表结构的真实地震反应。

与以上两种试验相比,虽然拟静力试验不能模拟结构的地震反应过程但其具有以下优点:(1)加载速率较低,由加载速率引起的应力、应变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2)试验过程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的破坏状态;便于检验校核试验数据和仪器的工作情况,并可按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3)可以最大限度的测试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表现,如:●恢复力模型:通过实验所得的滞回曲线求得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衡量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还可得到骨架曲线,结构的初始刚度及刚度退化等参数。

●性能判定:判断试件的强度、刚度、变形、延性等。

●破坏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制及抗震性能。

对大型结构来说,足尺试验是必须的,为克服大型结构在室内进行实验时的各种我们选取重要的结构构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获取用于计算机分析的数学模型。

钢结构拟静力试验

钢结构拟静力试验

钢结构拟静力试验钢结构拟静力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用于评估钢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通过测试钢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应力和位移等参数,可以验证结构的设计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并为实际工程提供依据。

钢结构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刚性和稳定性的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塔架等工程领域。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钢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钢结构的性能评估和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钢结构拟静力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方案和试验样品。

然后,搭建试验平台和加载设备,确保试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根据试验方案逐步加荷,记录和监测试验样品的变形、应力和位移等参数。

最后,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构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钢结构拟静力试验中,需要关注的参数包括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力后的变形程度,反映了结构的刚性和变形能力。

强度是指结构在承受荷载时的抗力能力,反映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力后的稳定性和失稳特性,反映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钢结构的拟静力试验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和记录试验数据,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结构的性能参数和安全评价结果。

钢结构拟静力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于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指导实际工程的施工和安装,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试验数据还可以用于改进结构设计和优化结构参数,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工程效益。

钢结构拟静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试验方法,可以评估钢结构在静力荷载下的性能和承载能力,为实际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合理的试验方案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可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工程质量的提升。

《结构检验》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结构检验》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结构检验》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静载试验与动载试验:结构静载试验是用物理力学方法,测定和研究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判断结构的工作状态与受力情况;通过动力加载设备直接对结构施加动力荷载,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构在一定动力荷载下的动力反应,评估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及疲劳寿命等特性的试验称为结构动载试验。

2、刻度值与量程:刻度值指的是仪器的指示或显示装置所能指示的最小测量值,即是每一最小刻度所表示被测量的数值。

量程是指仪器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3、应变计灵敏系数:表示单位应变引起应变计的阻值的变化。

4、测量电桥: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时,用电阻应变仪中的电阻和电阻应变计共同组成的惠斯通电桥称为测量电桥。

5、正位实验与异位试验:在结构构件安装位置与实际工作状态相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称为正位试验;在结构构件安装位置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相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称为异位试验;6、结构振型与振幅:在结构某一固有频率下,结构振动时各点的位移之间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这时沿结构各点将其位移连接起来,即形成一定形式的曲线,这就是结构在对应某一固有频率下的一个不变的振动形式,称为对应该频率时的结构振型;振幅是结构振动位移曲线中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7、基本频率和高阶频率:固有频率中最小的频率称为基本频率;除基本频率外的其他固有频率称为高阶频率。

8、强度退化与刚度退化:在循环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当保持相同的峰点位移时,峰值荷载随循环次数得增多而降低现象称作强度退化;在循环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当保持相同的峰值荷载时,峰点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刚度退化。

9、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滞回曲线是指加载一周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它是拟静力试验的典型实验结果;骨架曲线是将各次滞回曲线的第一循环峰值点连接后形成的包络线。

二、填空题1.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可归纳为科学研究性试验和生产鉴定性试验两大类。

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的原理

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的原理

拟动力试验拟动力试验的原理是:根据数值化的典型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取某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和试验中前一时刻加载后实测的结构恢复力,用逐步积分振动方程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计算出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位移,并对结构试体施加此位移,实现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实测此时的结构恢复力,按地震过程取下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进行该时刻结构试体地震反应位移计算,再将位移施加到结构试体上。

如此逐时刻反复实现计算位移-施加位移-实测结构恢复力-再计算位移……的循环过程,即模拟了结构试体在地震中的实际动态反应过程。

对动力方程中的M ,C ,p 三个量,拟动力试验都可以较好的反应。

M 容易准确测量,而且在试验中一般保持不变; K虽然在试验中不断变化,但由于直接从试件测得,也可以准确反应试件的真实情况; P一般依据事先选定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确定,也很明确。

拟动力试验中的一个难点就是阻尼矩阵 C的问题。

阻尼的实质是:在基于状态的动力平衡方程中为表征能量耗散而引入的一个数学概念。

在拟动力试验中,并不是由于试验测定,而是事先人为假定的,而且假定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实际上矩阵由人为假定的振型阻尼比转化为数值积分采用的比例阻尼矩阵,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近似性。

在试验过程中,矩阵是不断变化的,进入塑性阶段后,阻尼的机理也会发生改变,这显然与矩阵保持不变的假定矛盾。

在实际试验中也发现输入的阻尼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有关研究阻尼对拟动力试验影响的文献非常少。

由于阻尼的复杂性,目前的拟动力试验仍是采用传统的人为假定振型比例阻尼的办法。

拟动力试验另一个问题是以集中力代替实际的分布惯性力,对这种力分布形式的简化带来的影响目前也缺乏研究。

对拟动力试验模型相似关系的研究比起振动台试验也少得多。

我国《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规定的拟动力试验模型相似要求实际是静力相似,而国内实际完成的拟动力模型试验多数是按动力相似进行的。

以上三点是拟动力试验与振动台试验相比的缺陷,也是拟动力试验今后应该重点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拟静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

模拟控制器
第16页/共63页
液压源
第17页/共63页
加载装置
常用的反力装置主要有反力墙、反力台 座、门式刚架、反力架和相应的各种组 合类型
加载反力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 力和整体稳定性,能够满足试件的受力 状态和模拟试件的实际边界条件
第18页/共63页
墙片试验装置
第19页/共63页
梁式构件试验装置
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 和恢复力模型
第59页/共63页
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参数
第60页/共63页
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 和恢复力模型
第61页/共63页
钢管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参数
第62页/共63页
思考题
何谓拟静力试验,它有什么特点? 简述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
的作用。 常用的试验加载反力装置有哪些,应满
第51页/共63页
割线刚度
Ki
Fi Xi
Fi Xi
式中Fi-第i次峰点荷载值;
X i-第i次峰点位移值。
第52页/共63页
延性系数
Xu
Xy
式中X
-试体的极限位移;
u
X
-试体的屈服位移。
y
第53页/共63页
荷载降低系数
i
F
i j
F i1 j
式中Fji-位移延性系数为j时,第i次循环峰点荷载值;
第13页/共63页
一、加载设备
机械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主要包括电液伺服
作动器、模拟控制器、液压源、液压管 路和测量仪器等
第14页/共63页
电液伺服作动器
电液伺服阀接到 一个命令信号后立 即将电压信号转换 成活塞杆的运动, 从而对试件进行推 和拉的加载试验。

拟静力与拟动力试验

拟静力与拟动力试验

拟动力试验拟动力试验的原理是:根据数值化的典型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取某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和试验中前一时刻加载后实测的结构恢复力,用逐步积分振动方程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计算出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位移,并对结构试体施加此位移,实现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实测此时的结构恢复力,按地震过程取下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进行该时刻结构试体地震反应位移计算,再将位移施加到结构试体上。

如此逐时刻反复实现计算位移-施加位移-实测结构恢复力-再计算位移……的循环过程,即模拟了结构试体在地震中的实际动态反应过程。

对动力方程中的M ,C ,p 三个量,拟动力试验都可以较好的反应。

M容易准确测量,而且在试验中一般保持不变; K虽然在试验中不断变化,但由于直接从试件测得,也可以准确反应试件的真实情况; P一般依据事先选定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确定,也很明确。

拟动力试验中的一个难点就是阻尼矩阵 C的问题。

阻尼的实质是:在基于状态的动力平衡方程中为表征能量耗散而引入的一个数学概念。

在拟动力试验中,并不是由于试验测定,而是事先人为假定的,而且假定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实际上矩阵由人为假定的振型阻尼比转化为数值积分采用的比例阻尼矩阵,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近似性。

在试验过程中,矩阵是不断变化的,进入塑性阶段后,阻尼的机理也会发生改变,这显然与矩阵保持不变的假定矛盾。

在实际试验中也发现输入的阻尼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有关研究阻尼对拟动力试验影响的文献非常少。

由于阻尼的复杂性,目前的拟动力试验仍是采用传统的人为假定振型比例阻尼的办法。

拟动力试验另一个问题是以集中力代替实际的分布惯性力,对这种力分布形式的简化带来的影响目前也缺乏研究。

对拟动力试验模型相似关系的研究比起振动台试验也少得多。

我国《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规定的拟动力试验模型相似要求实际是静力相似,而国内实际完成的拟动力模型试验多数是按动力相似进行的。

以上三点是拟动力试验与振动台试验相比的缺陷,也是拟动力试验今后应该重点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拟静力试验调研报告

拟静力试验调研报告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读书报告学号S201304116姓名潘璐学科、专业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方秦教授2014年4月16日1.拟静力试验应用综述拟静力试验(quasi-static test) 也称伪静力试验或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是结构抗震试验的一种,也是目前结构或构件性能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试验方法。

这种试验方法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基于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要求提的,其根本目的是对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基本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建立恢复力模型和承载力计算公式,探讨结构的破坏机制,并改进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除拟静力试验,结构抗震实验还包括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拟动力实验。

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最能真实再现结构地震动和结构反应,是目前研究结构抗震性能最准确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验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的正确与否。

但由于台面尺寸和承载力的限制,只能进行小比例模型的试验,且往往配重不足,导致地震作用破坏形态的失真。

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实验设备相同,但拟动力试验中已经通过数值方法考虑了惯性力和阻尼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比较能代表结构的真实地震反应。

与以上两种试验相比,虽然拟静力试验不能模拟结构的地震反应过程但其具有以下优点:(1)加载速率较低,由加载速率引起的应力、应变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2)试验过程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的破坏状态;便于检验校核试验数据和仪器的工作情况,并可按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3)可以最大限度的测试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表现,如:●恢复力模型:通过实验所得的滞回曲线求得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衡量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还可得到骨架曲线,结构的初始刚度及刚度退化等参数。

●性能判定:判断试件的强度、刚度、变形、延性等。

●破坏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制及抗震性能。

对大型结构来说,足尺试验是必须的,为克服大型结构在室内进行实验时的各种我们选取重要的结构构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获取用于计算机分析的数学模型。

钢筋混凝土板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板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板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而钢筋混凝土板是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构件之一,其静力性能的研究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拟静力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试验方法,它是通过模拟实际工程荷载的作用,对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的一种方法。

钢筋混凝土板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可以通过试验获取其承载力、变形性能、破坏机理等重要的参数,为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一块尺寸为1000mm×1000mm×150mm的钢筋混凝土板作为研究对象。

2.试验方法本研究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通过施加不同的荷载,模拟工程实际荷载的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板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

3.试验方案本研究设计了三组试验方案,分别为单点荷载试验、均布荷载试验和集中荷载试验。

单点荷载试验:在钢筋混凝土板的中心位置施加单点荷载,荷载大小分别为10kN、20kN、30kN、40kN和50kN,记录板的位移和应变数据,分析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均布荷载试验:在钢筋混凝土板表面均匀施加荷载,荷载大小分别为0.5kN/m²、1.0kN/m²、1.5kN/m²、2.0kN/m²和2.5kN/m²,记录板的位移和应变数据,分析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集中荷载试验:在钢筋混凝土板表面施加集中荷载,荷载大小分别为10kN、20kN、30kN、40kN和50kN,记录板的位移和应变数据,分析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4.试验设备本研究采用一台1000kN的压力机进行试验,同时配备应变计、位移计等测试设备,对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1.单点荷载试验结果在单点荷载试验中,随着荷载的增加,钢筋混凝土板的位移和应变均逐渐增加,且板的破坏方式为破裂。

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定义说明解析

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定义说明解析

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在结构力学领域,拟静力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模拟和研究结构受力的情况。

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是指在拟静力试验中所采用的一套具体的加载方式和规程。

通过对结构施加不同的负载,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能够模拟结构在实际使用情况下所承受的荷载,从而评估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

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加载的方式、加载的顺序、加载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通常,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会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结构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加载的方式可以是单点加载、多点加载或均布加载等,而加载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则需要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进行精确控制。

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在结构力学研究和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可以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性能等。

同时,通过对结构在拟静力试验中的响应和变形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获取结构的力学参数、动态特性和破坏机理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围绕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展开详细论述。

首先,将介绍拟静力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意义。

其次,将系统阐述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加载制度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最后,将根据实验结果对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优化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分析,旨在为工程界提供关于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参考和指导,为结构力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贡献一份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讨论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要点,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可以系统地展现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拟静力试验

拟静力试验

i j . min
Q
1 j ,max
Ki
Q
i 1 i 1
n
n
4能量消耗
结构构件吸收能量的好坏,可 以由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和他的 形状来衡量。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he
1 he 2
s s
ABC OBD
Thank you
2延性系数
延性系数是试验结构构件塑性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 按下式计算: u

y
其中
u
y
——试验结构构件的延性系数 ——在荷载下降段相当于破坏荷载的变 形; ——相当于屈服荷载的变形.
3退化率
定义:反映试验结构构件抗力随反复加载次数增加而降低的指标。
强度退化
刚度退化
i Q
5.2.4数据分析
1抗力与变形
(1)开裂荷载:取试验结构或者构件出现的第一条垂直裂缝或斜裂 缝的荷载 (2)屈服极限和屈服变形:取试验结构构件上在荷载稍有增加而变 形有较大增长时承受的最小荷载和其相应的变形为屈服变形。对混凝 土而言是指受拉主筋应力屈服时的荷载或相应变形。 (3)极限荷载:取试验构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值。 (4)破坏荷载和极限变形:在试验过程中,当构件丧失承载力或超 过极限荷载后,下降到85%极限荷载时,所对应的荷载值即为破坏荷 载,其相应变形为 u
5.2拟静力试验(pseudo-static test形 梁柱节点 弯剪变形
r
5.2.2加载制度及加载方法
1单向反复加载制度
(1)变形荷载控制法
1)体现强度变形和耗能的性能
2)强度降低率和刚度退化规律
3)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a)可以综合的研究构件的性能 尤其是大变形情况下的耗能能力, 等幅循环3~6次 (b)为模拟构件承受二次地震作 用,其中小循环加载用来模拟余震 作用

拟静力试验设备

拟静力试验设备

长、短柱角度位移δ 示意图
试验加载制度
典型的滞回曲线
(a)试件0.5-5-100滞回曲线
(b) 试件0.5-5-50滞回曲线
(c)试件S0.5-5-100滞回曲线
(d) 试件S0.5-5-50滞回曲线
(e)试件0.3-3-50滞回曲线
(f)试件S0.3-3-50滞回曲线
竖向力的加载、水平预加载
试件安装就位后,首先通过竖向液压千斤顶施加轴向力,轴向力 按轴压比确定。竖向荷载分6级加载完成,前4级每级施加总竖向 荷载的20%,后2级按10%加载,每级荷载需持荷2min。轴向力 施加完成后,需持荷10min,待各表及应变读数稳定后再施加水 平荷载。试验过程中,竖向荷载采用力控,使试件在往复作动中 保持轴力恒定。(模拟构件中的竖向荷载)
正式试验前,应先在水平方向预载和卸载,预加值不宜超过开裂 位移预估值的30%,分三级加载完成,卸载分两级完成。通过预 载,使节点和结合部位的间隙密实,消除系统误差使结构进入正 常工作状态,预载阶段需要进行以下检查工作:检查试验装置、 观测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分配各人员具体工作。
水平力的加载
水平作用力按位移控制法加载:试件开裂前,按0.4mm级差进行 加载,当达到预估开裂位移的80%时,将级差减小为0.2mm,开 裂前每级进行一次往复循环。剪跨比λ 为5的柱,试件开裂后,按 3mm级差进行加载,每次往复循环三次;混凝土压碎并有碎块剥 落后,按5mm级差加载,往复循环三次。剪跨比λ 为3的短柱水平 位移的加载级差按与λ 为5的长柱相同的角度位移δ 进行加载,开裂 前与长柱加载制度相同,开裂后,按2mm级差进行加载(理论上 为1.8mm,向上取整);混凝土压碎并有碎块剥落后,按3mm级 差加载。当水平荷载下降至峰值荷载的85%或者试件破坏严重而无 法继续加载时,停止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拟静力试验4.1概述4.1.1含义拟静力实验方法是目前研究结构或构件性能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实验方法。

采用一定的荷载控制或变形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使试件从弹性阶段直至破坏的一种实验方法。

是使结构或结构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用以模拟地震时结构在往复振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这种方法是用静力方法求得结构振动时的效果,因此称为拟静力试验,或伪静力试验。

4.1.2实验目的进行结构拟静力实验的主要目的主要为以下三部分♦恢复力模型(如图4-1):通过实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和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求得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衡量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还可得到骨架曲线,结构的初始刚度及刚度退化等参数,相当于结构的物理方程;♦抗震性能判定:从强度、刚度、变形、延性、耗能等方面判断和鉴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破坏机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制,为改进现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改进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提供方法和依据。

图4-1 结构恢复力模型4.1.3拟静力实验特点拟静力试验的优点:该实验的加载速率很低,因此由于加载速率而引起的应力、应变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更重要的是这种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的利用试件提供各种基本信息,例如: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损伤特征等,但不能模拟结构的地震反应过程。

拟静力实验方法可用于获取构件的数学模型,为结构的计算机分析提供构件模型,并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对结构模型参数做进一步的修正。

可以在试验过程中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的破坏状态;便于检验校核试验数据和仪器的工作情况;并可按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

存在的不足:试验的加载历程是事先由研究者主观确定的,与地震记录不发生关系;由于荷载是按力或位移对称反复施加,因此与任一次确定性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相差很远,不能反映出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拟静力实验控制软件还比较欠缺,大多数还是人工控制或半自动控制,与设备的发展不相适应。

原因之一是拟静力实验比较复杂,实验软件与结构静力模型、结构类型、试件特征、作动器的位置安排、测量传感器的布置等均有密切关系。

目前应用的控制软件TUST,实现了力与位移控制模式的实时平滑转换。

4.2拟静力实验的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和控制方法4.2.1加载装置试验装置是使被试验结构或构件处于预期受力状态的各种装置的总称。

♦加载装置的作用是将加载设备施加的荷载分配到实验结构;♦支座装置准确地模拟被试验结构或构件的实际受力条件或边界条件;♦观测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各种传感器的仪表架和观测平台;♦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试件破坏时发生的安全事故或损坏设备。

试验加载装置多采用反力墙或专用抗侧力构架。

过去主要采用机械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进行加载,这类加载设备主要是手动加载,实验加载过程不容易控制,往往造成数据测量不稳定、不准确、实验结果分析困难。

目前许多结构实验室主要采用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装置,并用计算机进行试验控制和数据采集。

1)墙体结构试验装置(图4-2)此装置时用来进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砌体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图4-2 墙体结构试验装置2)梁式构件试验装置往复作用器施加反复荷载,试验梁的支座也要能够承受反复荷载。

图4-3梁式构件试验装置3)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试验装置此装置中,柱上下两端不能产生水平位移,但能自由转动,这样能模拟出反弯点的受力状况。

图4-4 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试验装置4)第二种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试验装置此装置中,柱上端可以产生水平位移;当柱上端产生水平位移是,安装在柱上端的千斤顶施加竖向力对柱产生附加弯矩(即结构设计和分析中的二阶效应)。

图4-5 第二种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试验装置5)柱式构件试验装置(又称悬臂柱式试验装置)此装置中,柱的上端没有转动约束,柱上端弯矩为零,被认为是框架柱的反弯点。

图4-6 柱式构件试验装置1—试件;2—竖向荷载千斤顶;3—推拉千斤顶;4—仿重力荷载架;5—分配梁;6—卧架;7—螺栓;8—反力架;9—铰;10—测力计5)第二种柱式构件试验装置此装置始终保持横梁保持水平状态,这样框架柱上端不发生转动,反弯点位于框架柱的中点。

本装置常用于进行考虑剪切效应的框架柱反复荷载试验。

图4-7 第二种柱式构件试验装置1—试件;2—竖向荷载千斤顶;3—分配梁;4—L型杠杆;5—平行联杆机构;6—仿重力荷载架;7—推拉千斤顶;8—铰;9—反力墙;10—连结铰;11—测力计4.2.2加载制度1、单向反复加载制度1)位移控制加载位移控制加载是目前在抗震恢复特性实验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加载方案,以加载过程的位移作为控制量,按照一定的位移增幅进行循环加载,常以屈服位移或最大层间位移的某一百分比来控制加载。

有时是由小到大变幅值的,有时幅值是恒定的,有时幅值是大小混合的。

当实验对象具有明确屈服点时,一般都以屈服位移的倍数为控制值。

当姐欧股没有明确的屈服点(如轴力大的柱)或无屈服点时(如无筋砌体),则由研究者主观制定一个认为恰当的位移标准值来控制实验加载。

♦变幅加载(图4-8):常作为探索性试验研究用或在确定恢复力模型时,用变幅加载来研究强度、变形和耗能的性能(我国规范规定同一级荷载下重复三次)。

♦等幅加载(图4-9):这种加载制度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按照等幅位移施加,主要用于研究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规律(规范规定不少于5次)。

♦变幅等幅混合加载(图4-10):研究内容广,常用于综合性研究。

以上三种控制位移加载方案中,以变幅等幅混合加载的方案作用的最多。

图4-8 变幅加载图4-9 等幅加载图4-10变幅等幅混合加载2)力控制加载力控制加载是在加载过程中,以力作为控制值,按一定的力幅值进行循环加载。

由于必须事先对实验结构的承载力进行估算,根据估算的承载力分级控制加载看,试件屈服后难以控制加载的力,所以这种加载制度较少单独使用。

3)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这种加载制度是先以力控制加载,当试件达到屈服状态时改用位移控制,直至试件破坏。

《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规定:试件屈服前,应采用荷载控制并分级加载,接近开裂和屈服荷载前宜减小级差加载;试件屈服后应采用变形控制,变形值应取屈服时试件的最大位移值,并以该位移的倍数为级差进行控制加载;施加反复荷载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屈服前每级可反复一次,屈服后宜反复三次。

上述规定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是实验过程中如何确定开裂荷载,目前仍然是用人工方法检查,且逐级加载也难以准确地得到开裂荷载;另一个问题是没有一个确定屈服点的统一标准。

在实验过程中很难精确确定试件的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仍然是由人的经验判断,所以实验中判断试件屈服与否只是一个不精确的概念。

另外,有些试件本身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对于这样的试件,应当考虑用位移控制完成实验。

2、双向反复加载制度为了研究地震对结构构件的空间组合效应,克服采用在就够构件单方向(平面内)加载时不考虑另一方向(平面外)地震力同时作用对结构影响的局限性,可在x、y两个主轴方向(二维)同时施加低州反复荷载。

1)x、y轴双向同步加载与单向反复加载相同,在低周反复荷载与构件截面主轴成α角的方向做斜向加载,使x、y 两个主轴方向的分量同步作用。

2)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非同步加载是在构件截面的x、y两个主轴方向分别施加低周反复荷载。

4.2.2控制方法拟静力实验的加载方式有单点加载和多点加载,目前绝大多数拟静力实验室针对梁、板、柱、墙片等构件,属于单点加载方式。

像多层房屋或多层框架结构的拟静力实验属于多点加载,这类试件需要多个电液伺服作动器在多个自由度上进行加载。

关于实验进程中试件屈服点的判断,可以采用如下图的方法,在实验的第一步(初始阶段),采用力控制模式;当滞回曲线图上位移达到Dy时(人工判别,此时实际到达的位移可能稍大于Dy),则转换成位移控制模式,进入实验的第二阶段。

对于多层房屋或多层框架结构的拟静力实验,力—位移控制装换仍然采用相同的规则,其判断条件是只要有一层达到屈服点Dy时,则所有加载点的控制模式都从力控制装换成位移控制模式,且位移分布与实验开始时的力分布相同。

对于多维拟静力实验,加载规则也非常多,并且控制模式的选择、特别是控制模式的转换条件很难确定多维拟静力实验不同于一维拟静力实验。

目前,多维拟静力实验进行的比较少,一种原因是多维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另一种原因是多维拟静力实验设备、设施较少,特别是多维拟静力实验比较复杂,实验控制与结构的几何模型、力学模型、物理特征、作动器的加载位置、传感器的测量位置等均有密切关系,实验加载控制比较困难。

4.2.3拟静力实验的测试项目在我国,拟静力实验多数针对砖石或砌块的墙体实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节点和梁柱组合体实验。

1)墙体实验(1)墙体的荷载—变形曲线,即墙体的恢复力曲线。

(2)墙体侧向位移。

主要是量测试件在水平方向上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

可在墙体另一侧沿高度在其中心线上均匀布置5个测点,即可测得强顶最大位移值,又可测得侧向的位移曲线,如图所示。

图4—11 墙体侧向位移和剪切变形的测点布置1—安装在试验台座上的仪表之架;2—试件;3—位移计;4—试验台座(3)墙体剪切变形。

可由布置在墙面对角线上的位移计来量测,如图所示。

2)墙体应变量测墙体应变需要布置三向应变测点,从而求得主拉应力和剪切应力。

3)裂缝观测要求量测墙体的初裂位置、裂缝发展过程和墙体破坏时的裂缝分布形式,目前大多用肉眼或读数放大镜观测裂缝。

可以利用应变计读数突增的方法,检测到最大应力和开裂部位。

4)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5)只要准确测到初始裂缝,就可以确定开裂荷载。

以荷载—变形曲线上的转折点为开裂荷载实测值;以荷载—变形曲线上荷载的最大值为极限荷载。

此时,还需要记录竖向荷载的加载数值。

2、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及梁柱组合体实验1)节点梁端或柱端位移在控制位移加载时,由量测的梁端或柱端加载截面处的位移控制加载量和加载程序,如图所示图4—12 墙体荷载—变形曲线量测系统1—试件;2—位移传感器;3—荷载传感器;4—试验台座;5—作动器;6—液压加载控制台;7—油管2)梁端或柱端的荷载—变形曲线由所测位移和荷载绘制实验全过程的荷载—变形曲线3)节点梁柱部位塑性铰区段转角和截面平均曲率在梁上,可在距柱面1/2h b(h b为梁高)或处布置测点;在柱上,可在距梁面1/2h c(h c为柱宽)处布置测点,如图所示图4—13 梁柱节点实验测点布置4)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5)节点梁柱主筋应变6)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7)节点和梁柱组合体混凝土裂缝发展及分布情况8)荷载值与支撑反力4.2.4拟静力实验的数据整理要点1. 强度荷载—变形滞回曲线及有关参数是拟静力实验结果的主要表达方式,它们是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数据,可用于评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