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发展历程及趋势_杨海珍
金融监管发展历程
金融监管发展历程20世纪初,中国的金融监管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导致了经济的混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但仍面临着监管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
为此,中国在金融监管发展上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央银行主导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1948年先后设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银行、财政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金融科。
人民银行成为中国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统筹银行信贷、管理国库、负责外汇管理,并规定了一系列金融制度。
但由于管理机构单一,法规较少,导致银行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而国家也很难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
第二阶段:金融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3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市场化改革阶段。
1983年,人民银行开始对金融业进行改革,建立了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且开设了外商投资银行。
为了加强金融监管,1985年人民银行又设立了金融监管总局,分工明确,由各机构分别负责不同的监管任务。
同时,为了与国际接轨,人民银行还加强了对外汇管理的监管力度。
虽然在这一时期,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建立较为完善,但还存在着监管部门职权过大、法规不够完善、内部管理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阶段:资本市场规范化发展时期(1993-2003年)1993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规范化发展。
1998年,人民银行和证券监管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监督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
同时,为了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基本建立完善,但由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明显,监管机构还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监管力度。
第四阶段:金融安全稳定时期(2003年至今)2003年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力度,强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工作。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货币发行与银行监管
香港银行业监管是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银行内部风 险管理的三级监管体系构成。
券有关业务上的角色及责任做出了详细 的阐述,并对实际监管工作中的许多细 节给出了详细的说明。金管局与证监会 根据谅解备忘录定期开会,讨论共同关
摄影:赵新喜
合作。双方也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以加 强双方合作和信息交流。香港设有强制 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负责监管强制性 公积金(强积金)业务。与强制性公积金 有关的中介活动会涉及到银行、保险、 证券等金融机构。金管局、保险业监督 处、证监会和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 共同签署了《有关监管强制性公积金中 介人的谅解备忘录》,以保证监管行为 的一致性。
中国大陆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与香 港比较类似。大陆没有存款保险制度, 但建立这一制度只是时间问题。由于香 港是混业经营,大陆是分业经营,香港 对金融机构的限制远较大陆为少,香港 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协调配合的难度应 该远较大陆为高。但是,香港的重复监
管、监管缺位和监管套利问题都不明 显。虽然还会有漫长的过程,但是大陆 的分业经营体制必将向混业经营转化。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也必然越来 越高。如何有效协调不同监管机构之间 的监管行为,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 的问题。这方面,香港的经验有两点值 得我们借鉴:一是正式规则的确立。香 港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签订的谅解备忘 录,是非常详细的法律文件。这就使得 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力与责任有了明 确的划分。中国的监管机构之间,目前 尚缺乏这种详细的法律条文,所以不能 有效解决重复监管、监管缺位和监管套 利问题。二是非正式规则的建立。香港 的不同监管机构之间,有一个行之有效 的协调会制度。对于法律不够明确的地 方,以及实际执行中的具体问题,不同 的监管部门能够认真协商,并迅速解决 问题。几乎没有不同监管部门之间互相 推诿的问题和监管领地意识,这一点也 值得我们学习。
以风险为本——香港银行监管新模式
香港的银行监管水平在国际金融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这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先进的监管理念和模式有着密切联系。
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于1993年4月,由原外汇基金管理局和银行业监理处合并而成。
根据香港《银行业条例》第7.1条款的规定,其主要职能是促进银行业体系的整体稳定与有效运作。
在香港,被监管机构统称为认可机构,采用独特的存款机构三级制: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
其监管方式的演进是一个从“硬性”向“互动”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导的银行监管。
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香港市场主要表现为银行业受保护、法律基础薄弱、公司治理薄弱、银行产品及服务基本且简单。
监管主要采用利率限制、外汇管制、外资拥有权及许可业务限制等手段、银行监管以合规为本。
当时监管法律与政府构架的不够完善,导致监管效用受到了制约。
第二阶段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监管。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进程的加速,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放松对银行的管制成为一道风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这时香港市场表现为银行私有化、外资参与本地市场、法律基础巩固、银行以提供传统性的产品及服务为主。
金管局开始注重借鉴美国的银行监管经验,逐步采纳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各项协议和标准。
监管方式转变为因事制宜、有较明确的监管规则及指引、引进美国的CAMEL评级系统并注重与专家的经验相结合。
这一时期的监管理念虽然可以使银行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创造更多财富,但是自由竞争的加剧导致了银行必须承担更大风险,造成银行体系的动荡。
因此,金管局开始强调银行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抵御这些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最低的资本充足比率,并成为各国和地区遵守的标准。
第三阶段是以风险为本的持续性审慎银行监管。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香港市场表现为银行业日渐成熟与开放、对外资银行竞争的限制减少、业务量巨增、财务资料披露扩大、银行产品更为复杂。
这时以资本为本监管的弊端开始显现,例如难以监测新兴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等。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的金融改革与发展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的金融改革与发展香港回归日是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标志着香港从英国回归到中国的行政管理之下,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区一直致力于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进行持续的金融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日以来香港特区在金融领域所进行的改革和发展。
首先,香港特区在金融改革方面着重于完善监管体系。
回归后的香港特区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稳定和透明的监管机制。
因此,香港特区在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构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例如,成立了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负责监管香港的银行业和金融市场。
香港特区还积极加强了金融监管的跨境合作,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密切合作,以提高监管水平和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香港特区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丰富的金融产品。
香港特区致力于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来港交易和投资。
为此,香港特区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措施,例如推出了人民币离岸业务(CNH),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香港特区还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并成立了绿色金融专责机构,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投资。
第三,香港特区还着力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金融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香港特区积极响应这一趋势,并通过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了香港在全球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支付结算、智能投资和数字货币等领域,香港特区通过鼓励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发展和引进创新科技,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最后,香港特区还加强了与内地金融市场的合作与互联互通。
香港特区与内地的金融市场具有密切联系和互补性,两地的金融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香港特区积极参与中国的金融开放政策,如深港通和沪港通,推动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为内地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综上所述,自香港回归日起,香港特区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香港回归日回顾特区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开放
香港回归日回顾特区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开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标志着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区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开放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回顾香港回归后特区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并探讨其市场开放的影响。
一、金融体系的发展1.1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回归后,香港争取保持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维持其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低税率和法制体系等优势。
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桥梁,在国际贸易、外汇市场、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港币汇率制度的稳定香港回归后继续采取与美元联繫的货币政策,即以港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维持在7.8左右的水平。
这一制度保持了香港的汇率稳定,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吸引国际投资。
1.3 特区金融监管机构的建立回归后,香港设立了特区金融管理局和证券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这些监管机构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益和稳定性。
二、市场开放的影响2.1 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联系回归后,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政策,促进了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例如,设立了沪港通和深港通,支持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股票市场。
2.2 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关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回归后,香港特区保持了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流入。
2.3 香港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由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香港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香港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与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保持合作关系,为香港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开放提供支持。
三、挑战与展望3.1 面临的挑战香港特区金融体系和市场开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香港需要继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市场的活力。
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
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然而,金融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种种风险和问题,因此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深入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规律。
二、古代金融监管体制古代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上是由政府出面进行监管的,这一监管形式主要是依靠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法令与制度,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
古代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机制,例如商会的组织监督和对金融交易的规范。
三、近代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金融的监管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西方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近代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走向法制化,各国政府开始逐渐成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并建立相关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如美国的《美国联邦储备法》和英国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等。
四、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规律1. 从简到繁的发展趋势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呈现出从简到繁的趋势。
从最初的政府直接监管,到建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再到出台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法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走向法制化和专业化,呈现出了越来越复杂和完善的趋势。
2. 由浅入深的发展模式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还呈现出了由浅入深的发展模式。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监管体制也在不断深化,监管的领域也从最初的银行、证券扩展到了金融衍生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监管内容也更加细化和全面。
3. 总结与回顾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完善。
古代的政府监管逐渐向现代的法制化监管转变,监管的内容也从最初的简单到现在的全面,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不仅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体现了国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规律告诉我们,金融监管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需要时刻跟上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创新。
第五章 香港的金融监管
充足标准,保持不少于8%的法定资本充足率。 4.CAMEL评级制度 CAMEL评级制度是一套国际公认的制度。这套评级制度包 括五个基本项目,即: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资产质量(Assets quality);管理能力(Management);盈 利性(Earning);流动性(Liquidity)。通过以上五个方面 评价以衡量金融机构的资信等级。由于这五个项目的第一 个字母组成CAMEL一词,因此,也被叫做“骆驼评级制度”。 香港金管局在1995年正式引入这个评级制度。
图1 :香港的金融监管框架图
资料来源:香港监管局等网站
(二)香港金管局 香港金管局成立于1994年4月,金管局根据《银行业条 例》的授权,对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 司实行审慎监管。其监管方法有现场审查和非现场审查。 除了监管银行业外,金管局的其它功能和目标包括维持港 元稳定、提高金融制度的效率及促进其发展,以及维护廉 洁公正的金融制度,这与世界各地中央银行的功能和目标 大致相同。在1993年,政府把外汇基金办事处及银行业监 理处合并为金管局,主要目的是确保维持金融体制及银行 业稳定等中央银行的功能,能够由一个具专业知识的机构 执行,并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从而维系港人及国际财经界 对香港的信心。
(4)盈利性。以税后净收益与总资产之比衡量,并根据金 融机构资产规模大小加以区别。例如,小于1亿美元总资 产的银行,此比例达到1.15%以上为1等,达到0.95%为2 等,达到O.75%为3等,小于0.75%为4等,净亏损则为5 等 (5)流动性。主要观察短期投资、主要存款、贷款与租赁、 变动债务等与总资产的比例。
第二节 各行业的监管
(一)银行业监管 1.法律基础 《银行业条例》是香港银行业监管的法律基础。 2.监管制度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监管制度,特别是巴塞尔银行 监督管理委员会建议的制度。 3.监管目标 通过规定银行业务和接受存款业务,以及监管机构认可 机构,促进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所有本地注册认可机 构均须按照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本协议》所订明的资本
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借鉴
港 金 融监 管体 制 的 发展 历程 和 体 系 中各机 构 部 门 的职 能 , 最后 通 过 借 鉴 香 港金 融监 管 体 制 , 出对 内地 金 融 监 管改 提
革 三 方 面 的建 议 。
关键 词 : 融监 管 ; 融 三 级 制 ; 港 金 金 香
,
一
、
引 言
参 与 者 的 监管 。 ( 图 1 如 )
行 体 系稳 定 的专 门机 构 , 财 政 司 司长 负责 。 主 要 职 能 是 维 向 其
持 港元 汇价 稳 定 ;促 进 金 融 体 系 .包 括 银 行 体 系 的稳 定 与 健
( ) 二 金融 监管 体 制 “ 级 制 ” 三 香 港 金 融 监 管 “ 级 制 ” 构 是 根 据 18 年 修 订 的 《 三 结 91 银行
健 全 发 展
弟 发 行 的金 融 产 品 达 成 协 议 。 20 0 9年 下 半 年 , 港 经 济 活 动 香
有 所 回升 . 行 体 系 保 持 稳健 及 资本 充 裕 。 资产 质 素 转 差 , 银 但 与 以往 水 平 相 比仍 然 良好 。2 1 0 0年香 港 经 济 广 泛 复 娃 , 产 生
港 保 险市 场 的审 慎 监 管 者 , 同时 还 扮 演 着 推动 保 险 市场 发 展 的 角 色 . 力 于 促 进 香 港 保 险 业 的健 康 发 展 。 保 所 订立 的规 致 确
二、 香港 金 融 监 管体 系 及 监 管 特 点
( ) 一 四大 机 构 , 分层 管 理
管 监 控 既 能加 强 对 投 保 大 众 的保 障 ,同 时也 不 会 对 市场 参 与 者 构 成过 度 监 督 。
公 积金 计 划 管 理 局 ( 金 局 ) 积 。 金管 局 于 1 9 9 3年 4月 1日成 立 , 由外 汇 基 金 管理 局 与 银 行 业 监 理 处 合并 而成 .是 香 港 政 府 架 构 中负 责 维 持货 币 及银
香港和台湾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 管体 制 ; 业监 管 ; 监 混 分业监 管 中 图分 类号 : 8 0 F3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9 4 (0 60 — 04 0 1 7 — 1 X2 0 )6 0 3 — 2 金融投 资及 商 品期货 买卖实 行审慎 监管 的最 高机构 。 证监 会 不 隶属 于 政府 部 门 . 务上 与政 府独 立 , 直接 由香港 财 并 特首 委任 主席并 向特 首负责 。证监会 的主要 工作 包括 :监 管上 市公 司资 料 的公 开及 收购与 合并工 作 , 执行 与 上市 公
V 1 . o . No6 5 N v. o 6 o 2o
香港和 台湾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
高京 刚
( 深圳 大学 经 济学 院 ,广 东 深圳 5 8 6 ) 1 0 0
摘要 : 随着金 融 自由化 和 金 融创 新的 不 断发展 , 国和 地 区政 府 为 了加 强 监管 协调 , 范金融 风 险 , 各 防 提 高监管效 率 . 根据 其金 融业 发展 的 具体情 况选择 了不 同的监 管体 制 。本 文通过 比关 的证 券法 律条 例 等 ; 监管 交 易所 ; 管 投 资产 品 、 监 单位 信托 与互 惠基 金及其他 投 资安排 的认可 工作 , 监察 并
投 资经理 及顾 问 的业务操 守 保 险业 监理 处依 据 《 保险 公 司条 例》 香 港保 险 业 实 对
行 审慎监 管 . 确保 保单 持有人 或潜在保 单 持有人 的利益 获 得保障, 促进 保 险 业 的整体稳 定 : 负责 执行 规 管保 险人 和 保 险 中介 人 的法 例 。联 交所 是 根据 《 证券 交 易所 合 并 条 例》 ,在 香港 设立 、经 营及维持 一个证 券 市场 的唯 一交 易 所. 负责 提供 证 券 交 易场地 和设 施 、 定 交 易规 则 及监 管 制 市 场交 易 活动 . 为证 券投 资者 提供 一 个公 平 、 秩 序 和 并 有 高 效率 的市 场 交所足 获准 经营期货 合 约买卖 的唯一 认 期 可机构 , 负责提供期货交易场地、 设施 , 制定各种期货合约 细节、 交易 规则并 监察 期货合 约买 卖 。 强 制性 公 积金 计 划管 理局 的职能 是 为 强制 性 公积 金 计划注册. 核准符合资格的人士及公司成为注册计划的核 准 受 托人 : 管核 准受 托人 的事 务 及 活动 . 规 并在 合 理 的切 实 可行 的范 围 内确保受 托人 审慎管 理所 负责 的注册 计 划 : 订 立 规则或 指 引 . 以便有 效地管 理强 制性公 积金计 划 。 在对 银 行方 面 , 监管部 门存在 分工 。银行 在经 营证券 和保 险业务 时要分 别 向证监 会和保 监处 提 出申请 . 获得批 准后 即可经 营 此外 . 监会 和保 监处 有权 取 消银行 经 营 证 证 券 和保险 业务 的资 格 根 据金 管局 与证 监会 于 1 9 9 5年 签 署 的 备忘 录 , 当法 人 的证券 业 务不 是 其主 要业 务 。 主 且 要 从 事批 发 业 务f 如证 券 包 销) 或其 交 易 对 象 为专 业 投 资 者 时 . 监会 可将其 作为 豁免交 易 商。 由金 管 局负 责监 管 证 豁免 交易 商( 行) 银 的证 券业 务 。证 监会 只是 在金管 局 的转 介下 . 个别 违规 事件进 行调查 , 就 或在严 重情 况下 行 使《 证 券 条例》 规定 的权 力 , 豁免 交易 商进行 处罚 , 对 直至 取消 银 行 豁免 交 易商 的资 格 。在对 银 行保 险 业务 的 日常监 管 方 面. 当银 行 只从事 代理及 与银 行业务 有关 的小 量承 保业 务 时。 保监 处不对 银行 的保 险业 务进 行监管 。但 当银 行进 行 与其 银行业 务无 关 的承保业 务 时 , 保监会 对其 保险 业务 进
香港回归日后的金融市场与监管
香港回归日后的金融市场与监管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香港的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这一变化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香港回归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情况进行探讨。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1.1 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香港回归日后,金融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运营。
香港的金融市场拥有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完善的资本市场,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和投资环境。
同时,香港的金融市场也成为了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桥梁和平台。
1.2 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工具。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金融创新机构和科技公司的进驻,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金融科技的兴起为香港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更高效和便捷的渠道,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香港还通过推出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二、金融监管的调整2.1 制定和完善监管法规香港回归后,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为了适应新的国情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香港不断制定和完善监管法规。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金融管理局,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协调和统一。
金融管理局负责制定并执行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2 深化与内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香港回归后,与中国内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得到了加强。
香港与内地金融监管机构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加强了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
通过深化合作,香港与内地在金融市场监管、反洗钱、证券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两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挑战与展望3.1 面临的挑战香港回归后的金融市场和监管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香港金融发展史
香港金融发展史一、早期发展(19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一)开埠与贸易带动金融起步1. 开埠背景- 1841年,香港被英国占领并开始作为贸易港口。
随着贸易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产生。
- 当时香港主要的贸易对象包括中国内地、英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
贸易的繁荣促使了货币兑换、钱庄等早期金融业务的出现。
2. 传统金融机构的兴起- 钱庄和银号成为早期香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主要从事货币兑换、存款、放款等业务,为本地商人以及与内地贸易往来的商家提供金融支持。
- 这些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对有限,主要依赖家族或本地资本运作,管理模式也较为简单。
(二)银行的建立与初步发展1. 外资银行的进入- 1845年,东方汇理银行(The 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在香港开设分行,这是香港第一家外资银行。
随后,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于1859年在香港设立分行。
- 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了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如外汇交易、国际贸易融资等。
它们主要为英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在香港的金融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 本地银行的萌芽- 在20世纪初,一些本地华人资本开始涉足银行业。
例如,1912年成立的广东银行,它主要服务于本地华人企业和居民,开展储蓄、贷款等业务。
虽然本地银行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初期不及外资银行,但它们在满足本地金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后发展(20世纪中叶 - 20世纪末)(一)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机遇1. 制造业带动金融服务需求增长- 二战后,香港开始从转口贸易为主向制造业转型。
纺织、塑胶等制造业蓬勃发展,企业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的融资需求。
- 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信用证等金融服务,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
2.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起步- 20世纪50 - 60年代,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逐渐规范化。
中国香港金融体制与监管
中国香港金融体制与监管在货币发行体制方面,多年来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将发钞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7.8港元的水平上),也是世界上少数由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地区之一。
香港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银行业的监管主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证券及期货事务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管证券和期货业务,保险业务监理处负责保险业的管理。
三个主要的监管机构分业监管,各负其责。
第一节香港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战”期间,香港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金融业也不例外,所有金融机构几乎都宣告停业。
1945年8月,日军投降,“二战”结束,英国重返香港,恢复殖民统治。
金融业也随经济的复苏而恢复。
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的银行业、证券业、金银业和保险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较之以往更具国际化特色,在亚洲地区独树一帜。
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香港迈进了向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新时期。
70年代初期,港英政府终于意识到大势所趋及发展金融业的重要意义,调整政策,提出了要把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金融业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历练,香港终于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是通过其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发挥的,而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则由各种专门金融交易市场所组成。
在过去已有的若干传统金融交易市场的基础上,70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逐步发展和建立了各种现代金融交易市场。
1.银行业资金借贷市场香港是向海内外需要资金的客户提供借贷的市场。
在香港银行业的借贷市场上,借贷方式多种多样,借贷规模可大可小,借贷期限可长可短。
香港是亚太地区著名的银团贷款中心,它既能为资金需求量不大、期限不一的各种中小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各类贷款;也能为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的大客户组织银团,提供巨额资金。
2.证券市场香港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由专门机构经营的最基本的资金市场。
香港证券市场既是一个投资场所、交易场所,更是一个集资场所。
它一直是香港各行各业的公司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场所之一。
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金融监管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出现,金融监管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以下是金融监管发展的历程。
1. 初期监管(18世纪~19世纪中叶):最早的金融监管主要集中在对银行业的监管。
英国于1694年成立了第一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后来其他国家也相继成立了中央银行。
这些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货币供应、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持金融稳定,为金融监管奠定了基础。
2. 波动与危机(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推进,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和危机。
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
1882年,英国成立了首个金融监管机构——英国银行家协会,负责对银行业进行监督。
同时,各国开始引入更多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
3. 新的金融监管模式(20世纪上半叶):二战后,金融监管进入了新的阶段。
各国纷纷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引入了更多的监管机构和法规。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达成,使得国际金融监管也成为可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成立,负责监管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4. 金融创新与监管挑战(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下半叶,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市场更加复杂,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
1980年代起,各国相继进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放松管制,以推动经济发展。
但这也带来了金融风险的增加,如银行危机和金融市场暴跌。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各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提出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等措施。
5. 金融危机与监管改革(21世纪):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与改革。
各国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合作,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金融监管框架,以应对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播和其他挑战。
综上所述,金融监管在演变和完善过程中不断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挑战。
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
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引言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具有稳定的金融体系和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的金融监管体制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本文将介绍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过程,重点关注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的角色和职责。
1983年前:香港金融管理处在1983年之前,香港的金融管理和监管主要由香港金融管理处负责。
香港金融管理处成立于1961年,其职责包括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外汇储备管理等。
然而,在当时的体制下,香港金融管理处的权力相对较小,其决策权和自主性受到限制。
1983年至1993年:金融管理处的转型自1983年起,香港金融管理处开始发生重要变化。
为了适应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管理处的独立性和决策权。
在这一时期,金融管理处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权力,其角色和职责也得到了扩展。
金融管理处开始负责监管香港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
此外,金融管理处还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香港的金融稳定。
1993年至1997年:金融管理处的改革在1993年,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管理处的角色和职责,香港政府对其进行了重组和改革。
经过改革后,金融管理处更名为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简称HKMA。
HKMA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促进香港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它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和金融市场,并监督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运作。
HKMA通过监管和监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1997年至今: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自1997年开始,香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等。
这些挑战对香港的金融体系和监管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些挑战,香港政府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发展历程及趋势_杨海珍
引言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地区,也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香港证券、期货、黄金市场自由、开放,港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外资金融机构享有与本地金融机构完全平等的待遇,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金融监管体制。
香港开埠之初是一个自由港,资本和人员可以自由出入,金融机构的建立不受限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期间无从谈起金融监管政策及体制安排。
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第一次爆发银行危机,在此之后,香港政府的经济哲学从完全不干预主义转为积极不干预主义。
之后,香港先后经历了80年代、90年代的二次银行危机,1973年、1987年两次股灾,1983年港元危机。
这些危机之后,香港政府不断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大环境调整其金融监管政策,逐步建立和扩充了其独特的金融监管体系。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顺利地渡过了危机。
但是从中香港政府也认识到其金融监管体制安排中的问题,适时地提出了“小政府,大市场”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动了监管机构的改革。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的金融稳定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的价值,香港在金融监管体制上的探索对内地金融监管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了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演变及其成因,其次分析了香港金融监管的现状、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香港目前金融发展状况,提出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一种发展趋势———以“风险为本”的统一监管。
香港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原因作为世界上著名的贸易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政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杨海珍段莎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100190)摘要:香港的金融监管体制问题在近十几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金融监管的不完善或者缺陷将影响香港金融的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过去、现在,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及其每次重大变化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地区,也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香港证券、期货、黄金市场自由、开放,港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外资金融机构享有与本地金融机构完全平等的待遇,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金融监管体制。
香港开埠之初是一个自由港,资本和人员可以自由出入,金融机构的建立不受限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期间无从谈起金融监管政策及体制安排。
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第一次爆发银行危机,在此之后,香港政府的经济哲学从完全不干预主义转为积极不干预主义。
之后,香港先后经历了80年代、90年代的二次银行危机,1973年、1987年两次股灾,1983年港元危机。
这些危机之后,香港政府不断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大环境调整其金融监管政策,逐步建立和扩充了其独特的金融监管体系。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顺利地渡过了危机。
但是从中香港政府也认识到其金融监管体制安排中的问题,适时地提出了“小政府,大市场”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动了监管机构的改革。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的金融稳定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的价值,香港在金融监管体制上的探索对内地金融监管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了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演变及其成因,其次分析了香港金融监管的现状、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香港目前金融发展状况,提出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一种发展趋势———以“风险为本”的统一监管。
香港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原因作为世界上著名的贸易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政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杨海珍段莎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100190)摘要:香港的金融监管体制问题在近十几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金融监管的不完善或者缺陷将影响香港金融的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过去、现在,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香港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及其每次重大变化的原因。
深入剖析香港金融监管的现状、监管的针对性以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关于未来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发展方向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香港金融监管;发展趋势收稿日期:2007-09-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3100;70621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研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杨海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段莎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金融管理10管理评论Vol.20No.7(2008)府架构体制和具有香港特色的经济发展轨迹。
为了适应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香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松到紧的过程。
具体可以概括为“行业自律主导”、“积极不干预”、“大市场、小政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业自律主导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在银行、证券(含期货、基金)和保险三大金融领域中,银行业是香港最早发展的也是最为发达的一个部门;证券和保险的发展相对于银行而言起步比较晚,不过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香港金融市场建立初期,没有中央银行,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缺位,造成了香港银行业的监管真空状态,经营环境宽松,资本自由流动,给香港带来了大量资本,加速了香港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多家银行发生挤兑、破产。
这为香港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香港银行业开始意识到对市场发展适度的监控是必要的,而缺乏监管极易造成金融发展的不稳定,因此在银行业行业内部组建了自律性的监管组织,其监管目的主要是控制银行业的内部风险,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种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管在20年代至60年代保证并促进了银行业稳定发展,60年代是香港银行业快速膨胀时期,由于银行业的监管尚未建立,也为之后的银行危机埋下了隐患。
香港证券业管理首个行业监管组织是自律性的组织———香港证券经纪业协会。
它采用会员制,运用内部的管理机制对其会员进行规范。
在这段时期内香港证券业是稳步向前发展的。
保险业的情况与证券业基本上是类似的,首个管理机构是保险经纪协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会员发展壮大。
这段时期是香港金融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自律性监管变化灵活、监管成本低、监管强度松适应了当时香港经济发展状况,促进了香港金融业发展。
第二阶段:“积极不干预”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末)60年代初香港第一次爆发了银行危机,香港政府意识到完全依靠银行内部自我的风险控制是不能完全有效的应对波及范围广、影响强度大的风险,开始着手制定香港银行业的监管法规,60年代末《银行业条例》颁布。
在此之后,香港开始出现混业经营的萌芽,银行、证券以及保险业开始出现跨领域产品。
产品创新日益活跃,监管对象日益多样化,金融风险日益增加,仅依靠行业内部的自律性监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香港政府开始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对金融业进行约束和管理,以求控制香港金融业的风险,实现稳定发展。
如1983年颁布的《保险公司条例》,并对《香港银行业条例》作了4次修订以适应新情况的出现。
在这30年间,香港先后成立香港金融管理局、证券监管委员会等官方机构对行业进行监管,关注各行业风险状况和业务水平。
但这些监管机构没有像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监管机构对金融业进行过多的直接监管。
证监会、金融管理局只是在其认为可能会出现大的危机的情况下,对所监管的领域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协助处理一些纠纷。
这一时期香港的经济、金融运行状况比较良好,政府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抱的是“积极不干预”(positivenon-interventionism)的态度,“积极”的涵义是政府会采取积极的态度,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权衡轻重,仔细考虑支持和反对采取干预行动的理据。
第三阶段:“大市场、小政府”阶段(90年代末———至今)90年代末,金融国际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来自国际其他金融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香港,给香港金融业的稳定带来冲击。
自律性监管和“积极不干预”的监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时期香港金融发展的需要。
这两种监管体制易造成监管的真空状态,并在金融传导链上形成薄弱环节,为金融风险的冲击提供了可乘之机,要避免这种状况,需要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
同时,香港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自由、开放的经济环境,一旦进行严格的监管,可能会令香港失去其竞争优势,因此,要掌握好监管的度,既不能过分的限制香港自由的经济环境,又要避免产生监管不足与交叉监管的真空等问题。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香港政府提出了“大市场,小政府”的监管理念。
实际上这一管理理念在香港已经存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它落实到监管理念当中,其含义就是金融业要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循序渐进金融管理11MANAGEMENTREVIEWVol.20No.7(2008)的强化政府“管理者”的引导作用。
这一时期,香港政府颁布了《证券及期货条例》。
它与《银行业条例》、《保险公司条例》构成了香港金融业监管执法依据,以这三大条例为核心,香港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同时政府对于法律的修订和补充越来越重视,《证券及期货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修订,这种及时的修订能够使法律更富有活力,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政府同时也开始扮演起“协调者”的角色。
随着金融创新的活跃,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每个领域都有其各自发展的特色,因此需要一个“协调者”来协调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解决各个领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就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
这一阶段,以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小政府”的监管时期,很好地控制了香港金融业的风险,促进了香港金融业新一轮的发展。
香港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香港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实行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地区,这与香港经济、金融发展的特殊性分不开。
香港的金融监管是两级结构———政府和行业自律协会。
政府在监管中充当着“管理者”和“协调者”;行业自律协会的工作重点是自身内部风险的控制和审查。
香港的金融监管架构具体由金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保险业监理处三大监管机构以及相应的行业自律协会构成,分别对三大领域进行监管和协调。
1、香港银行业监管状况与特点香港银行业监管是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三级监管体系构成。
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银行业的监管重点主要围绕两点展开:一是为了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建立以金融管理局为核心的银行监管体系;二是适应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变化,建立金融风险的防范系统。
香港银行业监管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香港银行业监管的核心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它直接向行政长官及财政司司长汇报,并协同银行业公会对香港的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持牌接受存款进行监督和管理。
它的主要职责和目标是:(1)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框架内,通过稳健管理外汇基金、货币政策操作以及其他必要的手段,保持货币稳定;(2)通过管理银行业务和其他吸收存款业务,以及监督认可机构,来保持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3)促进金融体系,特别是在支付和清算体系方面的有效性、一致性和自身发展。
香港银行业是香港金融业的核心,也是最发达的一个金融领域,香港的银行监管体系比较完善,能够将金融自由化和风险防范并重。
但是在监管中也是存在问题的,比如香港银行一般都是从事混业经营,在经营证券和保险业务时容易造成银行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损害其顾客的道德风险的发生,而现在的监管体系不能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银行的机构监管者对证券和保险业务的专业程度可能不高,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2、香港证券业监管状况与特点香港证券业监管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两级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监管重点是香港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巩固其亚洲证券中心地位。
监管的核心机构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简称证监会)。
证监会监管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两个目标:一是维持和促进证券期货业的公平性、竞争力;二是确保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持续获得竞争力。
香港证券监管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的监管对象,包括上市公司、香港交易所、认可股份登记机构、投资者赔偿有限公司以及证券交易活动的所有参与者;(2)针对性的监管方式,证监会针对监管对象的特点实施相应的监管工具,如对香港交易所的监管方式为审查和监察,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方式为查讯和审批。
证券业监管体制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证券图1香港银行业监管体制结构金融管理12管理评论Vol.20No.7(2008)及期货监察委员会是香港证券业监管核心机构,需要定期向财政司汇报香港证券业发展状况。
证监会下设5个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为证监会提供政策建议,另外4个部门分别承担了对上市公司、证券经营机构、香港交易所和其他交易参与者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