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这样的3份是多长?(这样的3份是3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310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
)(3)这样的7份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710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7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逐一说出答案。
师: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回答。
师:大家再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多长?(每一份是1厘米。
) (1)提问: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表示呢?小结: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001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2)提问:这样的3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小结:这样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1003米,用小数表示是0.03米。
(3)提问:这样的6份呢?小结:这样的6份用分数表示是1006米,用小数表示是0.06米。
(4)提问:这样的12份呢?小结:这样的12份用分数表示是10012米,用小数表示是0.12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说说1毫米、4毫米用分数和小数该怎样表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1毫米写成分数是10001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4毫米写成分数是10004米,写成小数是0.004米。
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教师紧接着课题“小数的产生”的后面板书:“和意义”。
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2.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
2. 学具:乘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2.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是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是否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乘除法计算能力。
4. 是否强调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更加详细和具体,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法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图形面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学习与应用。
2. 利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背诵与应用,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乘法口诀的应用。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乘法口诀的规律,并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游戏教学:设计乘法口诀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口诀。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应用。
6.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乘法口诀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3. 游戏竞赛评价:通过乘法口诀接龙游戏,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搭一搭(教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搭一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搭积木对阵容的影响。
2.学习用积木搭建三维图形。
3.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出简单的搭建物。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熟练地用积木搭建三维图形。
2.学生了解搭积木对阵容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简单的搭建物。
2.学生能够自由组合,发展出自己的搭建思路。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用积木搭建三维图形,并了解搭积木对阵容的影响。
在搭建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积木中的一个角落不管添上哪一块,都会改变原先的形状”这一概念。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简单的搭建物。
五、教学方法1.说教法本节课主要以讲解为主,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
2.互动式教学法在讲解的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练习式教学法在讲解后,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示意图或者实物表演引导学生理解:搭积木对阵容的影响。
2.知识讲解1.讲解积木的种类、数量以及特点。
2.讲解如何将积木搭建成三维图形。
3.讲解积木搭建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3.实践操作1.教师现场搭建一些简单的三维图形,要求学生观察、模仿,并进行实操。
2.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发展出自己的搭建思路。
4.巩固练习在课下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在实践操作环节,家长或老师应不断观察、亲身指导,对学生的搭建过程及成果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巩固优点,相信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必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搭建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课题看一看课时安排 1学习目标1.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景不一样。
2、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具、小黑板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揭示课题,板书看一看。
并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交流自学情况1. 观察课本53页情境图,说说这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淘气和笑笑从正面分别看到了什么?什么看不到?2.观察课本53页“练一练”情境图,用直线连上他们分别看到的情景。
(二)小组展示成果四、点拨升华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
六、当堂训练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我能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_________;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___________,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说一说。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小红站在A处看到一颗松树,又向前走到B处看这颗松树,她在A处比在B处看到的松树_______(大或小)。
先独立做。
最后全班交流。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业完成练一练4、5题。
设计教后记课题我说你搭课时安排 1学习目标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
2、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课前准备教具、小黑板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计数器、乘除法算盘等。
2. 准备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购物、做菜等。
3. 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如练习册、课后作业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蓝的苹果数是小红的3倍,请问小蓝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乘除法的兴趣。
2. 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通过直观演示法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如“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引导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 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2乘以3等于3乘以2,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4. 练习乘除法运算:让学生进行乘除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想要2个,弟弟想要3个,请问还剩几个苹果?”七、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运算规律以及实际应用。
八、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乘除法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内容分析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买文具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加法结合律授课教师:算中能有意识的将加数凑成整百。
4、通过比较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猜想。
5、这个猜想正确吗?分小组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
使学生经历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6、同学们通过举例,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能为这条规律起个名字吗?说说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7、你能像上节课那样,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小组讨论,完成29页“用符号表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也为以后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8、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概括性及应用的广泛性。
三、方法应用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0+255+40 282+41+159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运用规律的意识,体验运用规律带来的方便。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总结能力,又能够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乘法结合律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乘法分配律授课教师: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练习四授课教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集体备课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教科书第40~47页。
【教材简析】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更大数的四则计算,提倡使用计算器。
教材在整数四则运算(口算、笔算、估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组织学生先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计算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认识计算器。
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探索并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3.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4.重视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中的简单规律。
【课时安排】共6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练习七1课时一亿有多大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4-1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总第23课时执教时间: 3 月24 日备课活动: 3 月 14日【教学内容】:教材教材P40计算器的认识和例1和P42的例2以及“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所了解。
但在使用计算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使用计算器计算充满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2.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老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运算技巧。
2.示范法:老师示范计算器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法: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老师个别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运算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计算器:为学生准备足够数量的计算器。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运算实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加、减、乘、除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计算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器。
提问:“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如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
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如:123 + 45、789 - 321、24 * 15等。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目标.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求出小数的点近似数,并能吧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小数的意义。
难点是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化聚。
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出示预习提纲填空0.1是分之一。
0.7里有个0.1。
0个0.1是。
0个0.01是。
写成小数是。
写成小数是。
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展示汇报交流.教学小数的产生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000÷10=00÷10=0÷10=÷10=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教学小数的意义填写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简化小数意义的叙述。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如果有学生问起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教师可以依其理解能力加以说明。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
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4、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单元一些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留探索的空间。
如,小数的读、写,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小数时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没有变。
因此,教材先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试着读、写,在读、写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小数读、写的方法。
同时,教材注意提供清晰的探索线索,帮助学生明晰探索思路,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更具针对性,提高探索效率。
5、突出法则、规律等内容的提炼。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法则、规律等知识内容,如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单位换算、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等。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集体备课材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乐天小学董立萍一、教学内容:各知识点分布(知识树)“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五大分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
教材在第一节中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两个知识点。
教材在第二节中除了“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知识外还增设了“小数性质的2个应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第三大分支中包含了3个小分支,分别是变化规律、变化规律的应用和解决问题。
第四大分支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四大分支中包含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本单元教材解读:1、这一单元的知识链条.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本套实验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特点:从数学知识体系的纵向来看,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五六年级学生认识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数学知识体系的横向来看,本单元的知识设置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整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再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
同时,本册教材共安排了52课时的教学内容,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就占了15课时,由此可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
2、将本单元的各版块具体解读如下:板块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测量,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测量,测量后让学生分组报告测量结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耐心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利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问题解决。
2.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趣味问题引入排列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Step 1: 数字排列组合的概念讲解介绍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排列和组合,并举例说明。
Step 2: 示例演练老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排列组合操作,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Step 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要求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一些数字排列组合问题。
Step 2: 组内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下解题过程。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Step 1: 总结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2: 总结归纳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并提醒他们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多边形》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32页~45页课标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本单元教材分析:一、是创设必要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人的学习带有情境认知的特点。
适宜情境的营造,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内容提供可资利用的学习素材,另一方面又因为情境所提供素材的典型性,也可以唤醒学生的经验储备中的更多素材,构成学生认识图形更为广阔的经验背景,进而把握图形特征。
如,教材呈现了自行车、三角架、升降机、扩缩尺、足球门、拦河大坝等真实生活素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从这些情境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而探究这些图形的特征。
再如,教材43页呈现了俄罗斯、捷克、巴西、科威特四国的国旗和我们少先队队旗的图片,让学生调动已有的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探究这些组合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
二、是设计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根据知识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便于学生观察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实验,亲身体验图形的基本特征。
如,通过观察教材32页自行车、斜拉大桥、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观察教材38页伸缩们、衣帽架图片,推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教材35页通过用直尺测量三角形的边与角,认识三角形边、角的特征;教材34页通过剪下附页中的三角形并进行分类,来探索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教材41页通过量、折梯形纸片,发现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特征等。
这些观察、操作活动,丰富了学生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感性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是增强数学学习内容的探索性,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教材33页,让学生任选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亲身体验摆不成三角形的原因以及摆成的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再如教材36、37页,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进行“测量”、“估算”、“实际计算”、“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多样化的素材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2. 能够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原则。
2. 理解并应用不同策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内容1. 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原则。
2. 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 数的大小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引发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的思考。
2. 教学:介绍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原则,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的位数、数的大小等来进行比较。
3. 练: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答案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大小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排队等情境。
5. 小结:总结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运用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原则。
2. 设计一些简单的情境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策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黑板、粉笔、练题。
3. 其他辅助资源: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的兴趣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境,一部分学生在运用策略进行比较时还存在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的大小比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从而掌握一亿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的概念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千、万等较大的数,但对于一亿这个数,由于生活中接触较少,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概念,知道一亿等于一万个一万。
2.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概念,知道一亿等于一万个一万。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一亿的大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具体的事例和操作活动。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栋楼房,告诉学生这栋楼房有10层,每层有1000个房间,共有10000个房间。
引导学生思考:10000个房间是一个很大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亿。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亿有多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亿颗米粒,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亿的大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亿颗米粒堆在一起会有多高、多宽、多厚?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米粒,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亿的大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
小学阶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学习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学习有理数打下基础。
由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也经常有机会接触小数,学习一些小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小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同时对数的认识范围加以扩展。
二是会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经常遇到有关小数的问题,所以有必要系统学习小数,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内容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备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课时)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2课时)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1课时)
名数的改写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备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3.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求出小数的点近似数,并能吧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小数的意义。
难点是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化聚。
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二、出示预习提纲填空(投影出示)(1)0.1是()分之一。
0.7里有()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3) 写成小数是()。
写成小数是()。
(4)1米=( )分米=()厘米=()毫米。
三、展示汇报交流1.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1000÷10=100÷10=10÷10=1÷10=(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
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概括: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投影出示)。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四、反馈检测1.判断:(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0.90.090.0359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加了一个自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当计算得不到整数时,也要用小数表示.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是很好,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第二课时小数的读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出示预习提纲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展示汇报交流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0.2 0.05 0.005 0.0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1.5 40.6 3.134 6.8……)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2、教学小数的读法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3、教学小数的写法(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三、反馈检测1、填空0.9里面有()个0.10.07里面有()个0.014个()是0.04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4、读出下面各数(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整节教学活动是丰富的,如:新课中的小组合作,课堂活动中的同桌交流等等,学生兴趣非常浓,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课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
巩固小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复习引入0.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37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1.28是由()个0.01组成。
2、读出、写出下列各数。
二、展示汇报交流书56页第八题。
引导学生认识数轴:从0开始,依次表示1、2、3、4……相邻两数之间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表示0.1.在四人一小组中讨论:数轴上的数怎样表示?集体订正。
书57页第九题。
引导学生读题,用铅笔涂色。
在四人一小组中讨论:怎样涂色?集体订正。
书57页第十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数据信息。
在四人一小组中讨论:怎样涂色几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集体订正。
书57页第十一、十二题。
学生合作完成,交流。
写作:60.06集体订正。
书57页第十三题。
小组讨论:小数点在什么位置?原来的数:450.01三、反馈检测1.填空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4.读出下面各数(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练习的设计将这节课的三个知识点进行融合,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网络,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快速且简洁地完成练习.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9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或根据需要把小数和整数化成指定小数位数的数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
小数的“末尾”和“后面”的确切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回答。
(1)l分米=()厘米=()毫米。
(2)把5角、8元5角,1元零5分,写成用“元”为单位的数。
2.课本第93页插图,一天,丽丽和妈妈到百货商店买东西,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下数据三件衣服的标价分别是8.00元,7.00元,15.00元。
两条裙子的标价分别是8.00元和12.00元。
一只书包的标价是8.50元。
“这里的8.50元,12.00元……各表示多少钱,小数点后面为什么可以添上一、两个“0”?3、总结出小数的性质(二)汇报交流1.教学例1: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并比较大小。
(1)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2)l分米=10厘米=100毫米,规律:0.1米=0.10米=0.100米(3)在尺子上互找1分米、10厘米和10毫米的长度进行验证。
(4)观察发现。
从左往右看,3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数后面依次加上一个0,两个0从右往左看,3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数后面依次去掉一个0,两个0从中间那个数向两边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我们的发现是否有普遍意义呢?2.教学例2。
出示:比较0.50和0.5的大小。
(1)四人小组讨论说理。
(2)集体讲评。
用投影演示。
得出:0.50=0.53.综合归纳。
从例1、例2小数末尾0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第94页结论和下面一段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