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版数学分析答案全解ex1
复旦大学数学系陈纪修《数学分析》 第二版 习题答案ex
![复旦大学数学系陈纪修《数学分析》 第二版 习题答案ex](https://img.taocdn.com/s3/m/ec04136981c758f5f71f6751.png)
− x ≤ sup S ,即 x ≥ − sup S ;同时对任意 ε > 0,存在 y ∈ S ,使得 y > sup S − ε ,
于是 − y ∈ T ,且 − y < − sup S + ε 。所以 − sup S 为集合 T 的下确界,即
inf T = − sup S 。
5. 证明有界数集的上、下确界唯一。 证 设 sup S 既等于 A ,又等于 B ,且 A < B 。取 ε = B − A > 0 ,因为 B 为
m
可能:
(i)⎜⎛ n ⎟⎞2 < 3 ,由(1)可知存在充分小的有理数 r > 0 ,使得 ⎜⎛ n + r ⎟⎞2 < 3 ,
⎝m⎠
⎝m ⎠
这说明 n + r ∈ S ,与 sup S = n 矛盾;
m
m
(ii) ⎜⎛ n ⎟⎞2 > 3 ,取有理数 r > 0 充分小,使得 4r − r 2 < ⎜⎛ n ⎟⎞2 − 3 ,于是
m +1
n < n < n + 1 ,所以 maxC 与 minC 都不存在。
m+1 m m+1
3. A, B 是两个有界集,证明:
(1) A ∪ B 是有界集;
(2) S = { x + y | x ∈ A, y ∈ B} 也是有界集。 证 (1)设 ∀x ∈ A ,有 x ≤ M1 , ∀x ∈ B ,有 x ≤ M 2 ,则 ∀x ∈ A ∪ B ,有
xn+k
= a。
证
设 lim n→∞
xn
=
a
,则 ∀ε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复旦大学修订版》全部_习题答案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复旦大学修订版》全部_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ac8337bcd126fff7050b3d.png)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修订版)主编:马柏林(复旦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一1. 用复数的代数形式a +ib 表示下列复数π/43513;;(2)(43);711i i e i i i i i-++++++.①解i 4πππe cos isin 44-⎛⎫⎛⎫⎛⎫=-+- ⎪ ⎪ ⎪⎪⎝⎭⎝⎭⎝⎭②解: ()()()()35i 17i 35i 1613i 7i 11+7i 17i 2525+-+==-++-③解: ()()2i 43i 834i 6i 510i ++=-++=+ ④解: ()31i 1335=i i i 1i 222-+-+=-+2.求下列各复数的实部和虚部(z =x +iy )(z a a z a -∈+); 33311;;;.22n z i ⎛⎛-+-- ⎝⎭⎝⎭①: ∵设z =x +iy则()()()()()()()22i i i i i i x a y x a y x y a x a y z a z a x y a x a y x a y -++-⎡⎤⎡⎤+--+-⎣⎦⎣⎦===+++++++ ∴()22222Re z a x a y z a x a y ---⎛⎫= ⎪+⎝⎭++,()222Im z a xyz a x a y-⎛⎫=⎪+⎝⎭++. ②解: 设z =x +iy ∵()()()()()()()()323222222223223i i i 2i i 22i33iz x y x y x y x y xy x y x x y xy y x y x y x xy x y y =+=++=-++⎡⎤=--+-+⎣⎦=-+- ∴()332Re 3z x xy =-,()323Im 3z x y y =-.③解:∵(()(){}33232111313188-+⎡⎤⎡⎤==--⋅-⋅+⋅-⎢⎥⎢⎥⎣⎦⎣⎦⎝⎭()180i 18=+=∴Re 1=⎝⎭, Im 0=⎝⎭. ④解:∵()()(()2332313131i 8⎡⎤--⋅-⋅+⋅-⎢⎥⎣⎦=⎝⎭()180i 18=+=∴Re 1=⎝⎭, Im 0=⎝⎭. ⑤解: ∵()()1,2i 211i,kn kn k k n k ⎧-=⎪=∈⎨=+-⋅⎪⎩. ∴当2n k =时,()()Re i 1kn=-,()Im i 0n=;当21n k =+时,()Re i 0n =,()()Im i 1kn =-.3.求下列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12;3;(2)(32);.2ii i i +-+-++①解:2i -+==2i 2i -+=--②解:33-=33-=-③解:()()2i 32i 2i 32i ++=++=()()()()()()2i 32i 2i 32i 2i 32i 47i ++=+⋅+=-⋅-=-④解:1i 1i 22++==()1i 11i222i ++-⎛⎫== ⎪⎝⎭4、证明:当且仅当z z =时,z 才是实数.证明:若z z =,设i z x y =+,则有 i i x y x y +=-,从而有()2i 0y =,即y =0 ∴z =x 为实数.若z =x ,x ∈ ,则z x x ==. ∴z z =.命题成立.5、设z ,w ∈ ,证明: z w z w ++≤证明∵()()()()2z w z w z w z w z w +=+⋅+=++()()22222Re z z z w w z w wz zw z w w z wz w =⋅+⋅+⋅+⋅=++⋅+=++⋅()2222222z w z wz w z w z w ++⋅=++⋅=+≤∴z w z w ++≤.6、设z ,w ∈ ,证明下列不等式. ()2222Re z w z z w w +=+⋅+ ()2222Re z w z z w w -=-⋅+()22222z w z w z w++-=+并给出最后一个等式的几何解释.证明:()2222Re z w z z w w +=+⋅+在上面第五题的证明已经证明了.下面证()2222Re z w z z w w -=-⋅+.∵()()()()222z w z w z w z w z w z z w w z w-=-⋅-=--=-⋅-⋅+()222Re z z w w =-⋅+.从而得证.∴()22222z w z w z w ++-=+几何意义: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平方的和等于各边的平方的和.3352π2π;;1;8π(1);.cos sin 7199i i i i +⎛⎫--+ ⎪+⎝⎭ ①解:()()()()35i 17i 35i 7i 117i 17i +-+=++-3816i 198i e 5025i θ⋅--==其中8πarctan 19θ=-.②解:e i i θ⋅=其中π2θ=.π2e i i =③解:ππi i 1e e -==④解:()28π116ππ3θ-+==-.∴()2πi 38π116πe--+=⋅⑤解:32π2πcos isin 99⎛⎫+ ⎪⎝⎭ 解:∵32π2πcosisin 199⎛⎫+= ⎪⎝⎭.∴322πi π.3i 932π2πcos isin 1e e 99⋅⎛⎫+=⋅= ⎪⎝⎭8.计算:(1)i 的三次根;(2)-1的三次根;(3)的平方根.⑴i 的三次根. 解:()13ππ2π2πππ22cos sin cosisin 0,1,22233++⎛⎫+=+= ⎪⎝⎭k k i k∴1ππ1cosisin i 662=+=+z .2551cos πisin πi 662=+=+z3991cos πisin πi 662=+=-z ⑵-1的三次根 解:()()132π+π2ππcos πisin πcosisin 0,1,233k k k ++=+=∴1ππ1cos isin 332=+=z 2cos πisin π1=+=-z3551cos πisin π332=+=-z的平方根. 解:πi 4e ⎫⎪⎪⎝⎭∴)()1π12i 44ππ2π2π44e6cos isin 0,122k k k ⎛⎫++ ⎪=⋅+= ⎪⎝⎭∴π11i 8441ππ6cos isin 6e 88⎛⎫=⋅+=⋅ ⎪⎝⎭z911πi 8442996cos πisin π6e 88⎛⎫=⋅+=⋅ ⎪⎝⎭z . 9.设2πe,2inz n =≥. 证明:110n z z -+++=证明:∵2πi e nz ⋅= ∴1n z =,即10n z -=.∴()()1110n z z z --+++=又∵n ≥2. ∴z ≠1 从而211+0n z z z -+++=11.设Γ是圆周{:},0,e .i z r r a c r z c α=>=+-令:Im 0z a L z b β⎧-⎫⎛⎫==⎨⎬⎪⎝⎭⎩⎭, 其中e i b β=.求出L β在a 切于圆周Γ的关于β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如图所示.因为L β={z : Im z a b -⎛⎫⎪⎝⎭=0}表示通过点a 且相切,则CA ⊥L β.过C 作直线平行L β,则有∠BCD =β,∠ACB =90° 故α-β=90°所以L β在α处切于圆周T 的关于β的充要条件是α-β=90°.12.指出下列各式中点z 所确定的平面图形,并作出草图.(1)arg π;(2);1(3)1|2;(4)Re Im ;(5)Im 1 2.z z z z i z z z z ==-<+<>><且解:(1)、argz =π.表示负实轴.(2)、|z -1|=|z |.表示直线z =12.(3)、1<|z +i|<2解:表示以-i 为圆心,以1和2为半径的周圆所组成的圆环域。
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3版)(下册)章节题库-多变量微积分学-含参变量的积分和反常积分【圣才
![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3版)(下册)章节题库-多变量微积分学-含参变量的积分和反常积分【圣才](https://img.taocdn.com/s3/m/9917a0d7f242336c1eb95ee1.png)
时
从而
于是不等式 p≤α<p+1,蕴含 I(p)≥I(α)>I(p+1),I(p+1)≥I(α+1)>I(p+2),
由此推出
因为
所以由上式可得
在此式中用 α+n 代 α(因而 p+n≤α+n<p+n+1,亦即相应地用 p+n 代 p),即 得
由此可知当 n→∞时,数列 f(α+n)(n=1,2,…)有极限 π/2.但上面已证 f(x)以 1 为周期,所以
(2)证明如下: 因为在上面步骤②中已证 I(α)是 α 的减函数,所以 I(α)>I(α+1)>I(α+2),
由此可知
(最后一步用到上面步骤①中的结果),即 I(α+1)/I(a)介于 l 和(α+2)
2 / 44
圣才电子书
/(α+1)之间,从而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这蕴含 f(α+1)=(α+2)I(α+1)I(α+2)=(α+1)I(α)I(α+1)=f(α).
因此 f 是周期函数(周期为 1),从而若 p 为一个整数,则
1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②因为当 0<x<π/2 时 0<sinx<1,所以当
由 分
F(y)= 而,更有
易知 f(x,y)是 0≤x≤1,0≤y≤1 上的连续函数.从而,积
是 0≤y≤1 上的连续函数,因此,
.从
9.设:
其中 a<b 及 f(y)为可微分的函数,
8 / 44
圣才电子书
求 F''(x).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解:当 x∈(a,b)时,由于
于是,得
(3)利用对称性知,所求的体积为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版)课后题答案40-45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版)课后题答案40-45](https://img.taocdn.com/s3/m/4f9c56fafab069dc502201f7.png)
§udÃF¼êPÂÈ©§y{'4Gª§& 1 ln xy dx9uy Q[ , b ](b > 1)þÂñ. b
+∞ a A
ln
0
b dx x
Âñ
#f (x, y)Q[ a, +∞; c, d ]ë§é[ c, d)þzy§ f (x, y) dxÂñ§¢È©Qy = duÑ. y²ùÈ©Q[ c, d ]Âñ. y²µd f (x, d) dxuѧ&∃ε > 0, ∀A > a, ∃A , A A §¦ f (x, d) dx ε
dx [ p1 , p2 ]
Q
ë
2−p
dx [ p1 , p2 ]
Q
ë
6.
π −1 p 2−p 1 2 1 p π π −1 p 2−p p 2−p p1 2−p1 1 2 1−p1 x→π −0 1 p1 2−p1 p1 π 1 π −1 p−1 2−p1 π π −1 p 2−p 1 2 π p 2−p 1 2 π −1 p 1 2 π 0 p 2−p +∞ +∞
2−p
π −1 1 p 2−p
1 π −1 π sin x sin x sin x sin x dx = dx + dx + dx p (π − x)2−p p (π − x)2−p p (π − x)2−p p (π − x)2−p x x x x 0 0 1 π −1 1 sin x dx p 2−p 0 x (π − x) sin x sin x (0 x 1, 0 < p1 p p2 < 2) p 2 − p p 2 x (π − x) x (π − x)2−p2 sin x 1 lim xp2 −1 p = 2−p 2 − p 2 2 2 x→+0 x (π − x) π 1 sin x p2 < 2 p2 − 1 < 1 dx p2 (π − x)2−p2 x 0 1 sin x dx p ∈ [ p1 , p2 ] p (π − x)2−p x 0 1 sin x sin x (0 , 1 ] × [ p , p ] dx [ p1 , p2 ] 1 2 p (π − x)2−p xp (π − x)2−p x 0 π
复旦大学数学系陈纪修数学分析(第二版)习题答案ex2-3,4
![复旦大学数学系陈纪修数学分析(第二版)习题答案ex2-3,4](https://img.taocdn.com/s3/m/b8e1efb2ad02de80d5d84088.png)
一解 a = 0 舍去),因此
lim
n→∞
xn
=
2。
(3)首先有 x1 =
2 > −1,设 xk > −1,则 xk+1 =
−1 > −1 ,由数学
2 + xk
25
归纳法可知 ∀n ,xn
> −1。由 xn+1
− xn
=
−1 2 + xn
− xn
=
−
(xn + 1)2 2 + xn
< 0 ,可知{xn}
)n
= 0。
证(1)设
lim
n→∞
an
=
+∞ ,则 ∀G
>
0, ∃N1
>
0, ∀n
>
N1
: an
>
3G
。对固定的
N1 ,
∃N > 2N1,∀n > N :
a1 + a2 + " + aN1 n
< G ,于是
2
a1 + a2 + " + an ≥ aN1+1 + aN1+2 + " + an − a1 + a2 + " + aN1 > 3G − G = G 。
n→∞ ⎝ n ⎠
⑴ lim ⎜⎛1 − 1 ⎟⎞n ;
n→∞ ⎝ n ⎠
⑵ lim ⎜⎛1 + 1 ⎟⎞n ;
n→∞ ⎝ n + 1⎠
⑶ lim ⎜⎛1 + 1 ⎟⎞n ;
n→∞ ⎝ 2n ⎠
数学分析复旦答案
![数学分析复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630c6af7ec4afe04a1dfcb.png)
数学分析复旦答案【篇一:复旦《数学分析》答案第四章1、2节】题 4.1 微分和导数⒈半径为1cm的铁球表面要镀一层厚度为0.01cm的铜,试用求微分的方法算出每只球需要用铜多少克?(铜的密度为8.9g/cm3。
)解球体积v?43?r3,每只球镀铜所需要铜的质量为2m???v?4??r?r?1.12g。
?0⒉用定义证明,函数y点之外都是可微的。
证当x?0时,?y?微。
当x?0时,?y???3x2在它的整个定义域中,除了x这一?x2是?x的低阶无穷小,所以y?x2在x?0不可?x?x?o(?x),所以y?x2在x?0是可微的。
习题 4.2 导数的意义和性质1.设f?(x0)存在,求下列各式的值:⑴⑵⑶lim?x?0f(x0??x)?f(x0) ?x;limx?x0f(x)?f(x0)x?x0;。
f(x0?(??x))?f(x0) (??x)??f(x0)。
limh?0f(x0?h)?f(x0?h) h解 (1)lim⑵⑶f(x0??x)?f(x0) ?xf(x)?f(x0)x?x0?x?0??lim?x?0x?x0lim?limf(x0?(x?x0))?f(x0) x?x0x?x0?0?f(x0)。
limf(x0?h)?f(x0?h) hf(x0?h)?f(x0)hh?0f(x0?h)?f(x0)hh?0?limh?0?lim?2f(x0)。
2.⑴用定义求抛物线y?2x2?3x?1的导函数;⑵求该抛物线上过点(?1,?2)处的切线方程;⑶求该抛物线上过点(?2,1)处的法线方程;⑷问该抛物线上是否有(a,b),过该点的切线与抛物线顶点与焦点的连线平行?解 (1)因为?y?x?2(x??x)?3(x??x)?1?(2x?3x?1)?xf(x)?lim?y?x?4x?3。
22?4x?3?2?x,所以?x?0(2)由于(3)由于f(?1)??1,切线方程为y??1?[x?(?1)]?(?2)??x?3。
f(?2)??5,法线方程为y??1?5[x?(?2)]?1?x?75。
高等数学上复旦大学出版习题1答案.pdf
![高等数学上复旦大学出版习题1答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18ca93833186bceb19e8bb61.png)
x1
=
sin
x2
,即 A 中不同的元素
x1,
x2
有相同的
像,∴f 不是单射.
综上所述, f 为满射,但不是单射.
(3)∵∀x1, x2 ∈ A , 且 x1 ≠ x2 ,有 ex1 ≠ ex2 ,即 A 中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像,∴f 是单射.
又∵ 0 ∈ B,∀x ∈ A, ex ≠ 0 ,即 B 中的元素 0 没有原像,∴f 不是满射.
2. 设 X = {1, 2,3, 4,5, 6}, A = {1, 2,3}, B = {2, 4, 6},C = {1,3,5} ,求 A∪ B ∪ C, A ∩ B ∩C , CXA,CXA∪CXB,
CXA∩CXB.
解: A∪ B ∪ C = {1, 2,3}∪{2, 4, 6}∪{1,3,5} = X
⎨ ⎩
x
≠
0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 (−∞, 0) ∪ (0, 4].
(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3,0) ∪(0,1) . (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 x+3≥0
⎧x ≥ −3
⎪⎨lg(1− x) ≠ 0
即
⎪ ⎨
x
≠
0
⎪⎩ 1− x > 0
⎪⎩ x < 1
x2 −1≠ 0 即 x ≠ ±1
(2)不正确. 例如: A={1,2},B={1},C={1,3}有 A∩B=A∩C={1},但 B≠C.
4. 判定下列映射哪些是满射,哪些是单射,哪些是一一映射?
(1) A=(-∞,+∞),B=(-∞,+∞), f : x ∈ A |→ y = x3 ∈ B ;
(2) A=(-∞,+∞),B=[-1,1], f : x ∈ A |→ y = sin x ∈ B ;
高等数学(经管类)下、林伟初 郭安学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经管类)下、林伟初 郭安学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cd0b3bcd126fff6050b01.png)
1. 指出下列各点所在的坐标轴、坐标面或卦限:A (2,1,-6),B (0,2,0),C (-3,0,5),D (1,-1,-7).解:A 在V 卦限,B 在y 轴上,C 在xOz 平面上,D 在VIII 卦限。
2. 已知点M (-1,2,3),求点M 关于坐标原点、各坐标轴及各坐标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解:设所求对称点的坐标为(x ,y ,z ),则(1) 由x -1=0,y +2=0,z +3=0,得到点M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2,-3). (2) 由x =-1,y +2=0,z +3=0,得到点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2,-3). 同理可得:点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 2,-3);关于z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2,3).(3)由x =-1,y =2,z +3=0,得到点M 关于xOy 面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 2,-3).同理,M 关于yOz 面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 2,3);M 关于zOx 面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2,3).3. 在z 轴上求与两点A (-4,1,7)和B (3,5,-2)等距离的点. 解: 设所求的点为M (0,0,z ),依题意有|MA |2=|MB |2,即(-4-0)2+(1-0)2+(7-z)2=(3-0)2+(5-0)2+(-2-z)2.解之得z =11,故所求的点为M (0,0,149). 4. 证明以M 1(4,3,1),M 2(7,1,2),M 3(5,2,3)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解:由两点距离公式可得21214M M =,2213236,6M M M M ==所以以M 1(4,3,1),M 2(7,1,2),M 3(5,2,3)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5. 设平面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2,b =-3,c =5,求这个平面的方程.解:所求平面方程为1235y x z++=-。
复旦版数学分析答案
![复旦版数学分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2bcbfffab069dc5022014f.png)
⒊ 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
(1) {0} = ∅ ;
(2) a ⊂ { a,b, c } ;
(3) { a,b } ∈{ a,b, c } ;
(4) { a,b,{a,b} } = { a,b } 。
解 (1){0}是由元素 0 构成的集合,不是空集。
(3) f (x) = sin2 x + cos2 x , g(x) = 1。
解 (1)函数 f 和 g 不等同;
5
(2)函数 f 和 g 不等同;
(3)函数 f 和 g 等同。
7. (1) 设 f (x + 3) = 2x3 − 3x2 + 5x − 1,求 f (x) ;
(2)
设f⎜⎛ ⎝xx −{a,b,{a,b}} ⊃ { a,b } ,但{a,b,{a,b}} ≠ { a,b } 。
⒋ 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数集:
(1)
满足
x x
− +
3 2
≤
0
的实数全体;
(2) 平面上第一象限的点的全体;
(3) 大于 0 并且小于 1 的有理数全体;
(4) 方程 sin x cot x = 0 的实数解全体。
⒎ 下述命题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话,请改正。 (1) x ∈ A ∩ B ⇔ x ∈ A 并且 x ∈ B ; (2) x ∈ A ∪ B ⇔ x ∈ A 或者 x ∈ B 。
解(1)不正确。 x ∈ A ∩ B ⇔ x ∈ A 或者 x ∈ B 。 (2)不正确。 x ∈ A ∪ B ⇔ x ∈ A 并且 x ∈ B 。
第一章 集合与映射
习 题 1.1 集合
最新版高等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复旦大学出版社)(李开复编)
![最新版高等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复旦大学出版社)(李开复编)](https://img.taocdn.com/s3/m/35b0031b0740be1e650e9acf.png)
高等数学(上)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1.设⎪⎩⎪⎨⎧≥<=3||,03|||,sin |)(ππϕx x x x , 求).2(446ϕπϕπϕπϕ、、、⎪⎭⎫⎝⎛-⎪⎭⎫ ⎝⎛⎪⎭⎫ ⎝⎛6sin )6(ππϕ=21= 224sin )4(==ππϕ()0222)4sin()4(==-=-ϕππϕ2. 设()x f 的定义域为[]1,0,问:⑴()2x f ; ⑵()x f sin ;⑶()()0>+a a x f ; ⑷()()a x f a x f -++ ()0>a 的定义域是什么?(1)][;,-的定义域为所以知-11)(,111022x f x x ≤≤≤≤ []ππππ)12(,2)(sin ),()12(21sin 0)2(+∈+≤≤≤≤k k x f Z k k x k x 的定义域为所以知由][a a a x f ax a a x -+-≤≤≤+≤1,)(110)3(-的定义域为所以知-由 ][φ时,定义域为当时,定义域为当从而得-知由211,210111010)4(>-≤<⎩⎨⎧+≤≤-≤≤⎩⎨⎧≤-≤≤+≤a a a a a x a ax a a x a x3. 设()⎪⎩⎪⎨⎧>-=<=111011x x x x f ,()xe x g =,求()[]x gf 和()[]x fg ,并做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形。
⎪⎪⎩⎪⎪⎨⎧>=<==⎪⎩⎪⎨⎧>-=<=⎪⎩⎪⎨⎧>-=<=-1,1,11,)]([.)20,10,00,1)]([1)(,11)(,01)(,1)]([.)11)(x e x x e e x f g x x x x g f x g x g x g x g f x f 从而得4. 设数列{}n x 有界, 又,0lim =∞→n n y 证明:.0lim =∞→n n n y x{}结论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 ∪ B = A ∪ C ≠> B = C ; (2) A ∩ B = A ∩ C ≠> B = C 。 其中符号“ ≠> ”表示左边的命题不能推出右边的命题。
解 (1)设 A = {a,b,c},B = {b,c, d},C = {c, d},则 A∪ B = A ∪ C ,但 B ≠ C 。 (2)设 A = {a,b,c}, B = {c, d,e}, C = {c, d},则 A∩ B = A ∩ C ,但 B ≠ C 。
⒎ 下述命题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话,请改正。 (1) x ∈ A ∩ B ⇔ x ∈ A 并且 x ∈ B ; (2) x ∈ A ∪ B ⇔ x ∈ A 或者 x ∈ B 。
解(1)不正确。 x ∈ A ∩ B ⇔ x ∈ A 或者 x ∈ B 。 (2)不正确。 x ∈ A ∪ B ⇔ x ∈ A 并且 x ∈ B 。
2
3. 将下列函数 f 和 g 构成复合函数,并指出定义域与值域:
(1) y = f (u) = loga u , u = g(x) = x2 − 3 ; (2) y = f (u) = arcsin u , u = g(x) = e x ;
(3) y = f (u) = u2 − 1 , u = g(x) = sec x ;
第一章 集合与映射
习 题 1.1 集合
⒈ 证明由 n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T = {a1,a2, ,an }有 2n 个子集。
解
由 k 个元素组成的子集的个数为 Cnk ,
n
∑
C
k n
=
(1 + 1)n
=
2n
。
k =0
⒉ 证明:
(1) 任意无限集必包含一个可列子集;
(2) 设 A 与 B 都是可列集,证明 A ∪ B 也是可列集。
证(1)设T 是一个无限集,先取 a1 ∈T 。由于T 是无限集,必存在 a2 ∈T , a2 ≠ a1 。再由T 是无限集,必存在 a3 ∈ T , a3 ≠ a1 , a3 ≠ a2 。这样的过
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于是得到可列集 S = {a1, a2 , , an , }, S ⊂ T 。 (2)设 A = {a1, a2 , , an , }, B = {b1,b2 , ,bn , },则 A ∪ B 可表示为
证(1)设 x ∈ A ∩ (B ∪ D) ,则 x ∈ A ,并且或者 x ∈ B ,或者 x ∈ D 。于是
或者 x ∈ A ∩ B ,或者 x ∈ A ∩ D ,即 x ∈ ( A ∩ B) ∪ ( A ∩ D) ,因此
A ∩ (B ∪ D) ⊂ (A ∩ B) ∪ (A ∩ D) ;
设 x ∈ (A ∩ B) ∪ (A ∩ D) ,则或者 x ∈ A ∩ B ,或者 x ∈ A ∩ D 。于是 x ∈ A ,
⎪⎩γ c
⎪⎩γ b
⎪⎩γ a
⎪⎩γ c
⎪⎩γ b
⎪⎩γ a
2. (1) 建立区间[ a, b ]与[ 0, 1 ] 之间的一一对应;
(2) 建立区间 ( 0, 1 ) 与 (−∞,+∞) 之间的一一对应。
解(1) f :[a,b] → [0,1] x y= x−a;
b−a
(2) f : (0,1) → (−∞,+∞) x tan(x − 1)π = − cot(π x) 。
(4)
y = f (u) =
u
,u
=
g(x)
=
x x
−1。
+1
( ) ( ) 解(1) y = loga (x2 − 3) ,定义域: − ∞,− 3 ∪ 3,+∞ ,值域: (−∞,+∞) ;
并且或者 x ∈ B ,或者 x ∈ D ,即 x ∈ A ∩ (B ∪ D) ,因此
A ∩ (B ∪ D) ⊃ (A ∩ B) ∪ (A ∩ D) 。
2
(2)设 x ∈ ( A ∪ B)C ,则 x∈A ∪ B ,即 x∈A 且 x∈B ,于是 x ∈ AC ∩ BC ,因 此
(A ∪ B)C ⊂ AC ∩ BC ; 设 x ∈ AC ∩ BC ,则 x∈A 且 x∈B ,即 x∈A ∪ B ,于是 x ∈ ( A ∪ B)C ,因此
3
习 题 1.2 映射与函数
1. 设 S = {α , β ,γ }, T = {a,b,c} ,问有多少种可能的映射 f :S → T ? 其中
哪些是双射?
解 有 33 = 27 种可能的映射,其中有 3!= 6 种是双射,它们是
⎧α a
⎧α a
⎧α b
⎧α b
⎧α c
⎧α c
f : ⎪⎨β b , f : ⎪⎨β c , f : ⎪⎨β c , f : ⎪⎨β a , f : ⎪⎨β a , f : ⎪⎨β b 。
解(1){x | −2 < x ≤ 3}。
(2){(x, y) | x > 0且 y > 0}。
(3){x | 0 < x <1且 x ∈Q}。
(4)
⎨⎧ ⎩
x
|
x
=
kπ
+
π 2
,
k
∈
Z
⎬⎫ ⎭
。
⒌ 证明下列集合等式:
(1) A ∩(B ∪ D) = ( A ∩ B) ∪( A ∩ D) ;
(2) ( A ∪ B)C = AC ∩ BC 。
A ∪ B = {a1,b1, a2 ,b2 , , an ,bn , }。
⒊ 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
(1) {0} = ∅ ;
(2) a ⊂ { a,b, c } ;
(3) { a,b } ∈{ a,b, c } ;
(4) { a,b,{a,b} } = { a,b } 。
解 (1){0}是由元素 0 构成的集合,不是空集。
(2) a 是集合 { a,b, c } 的元素,应表述为 a∈ { a,b, c } 。
1
(3) {a,b}是集合 { a,b, c } 的子集,应表述为 {a,b}⊂ { a,b, c } 。
( 4 ) {a,b,{a,b}} 是 由 a,b 和 { a,b } 为 元 素 构 成 的 集 合 , 所 以
{a,b,{a,b}} ⊃ { a,b } ,但{a,b,{a,b}} ≠ { a,b } 。
⒋ 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数集:
(1)
满足
x x
− +
3 2
≤
0
的实数全体;
(2) 平面上第一象限的点的全体;
(3) 大于 0 并且小于 1 的有理数全体;
(4) 方程 sin x cot x = 0 的实数解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