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6月

226

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李 静 张 蕾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摘 要: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影响,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内在因素,即教师心理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教师效能感是教师心理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在查阅、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对其研究方法与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字:教师效能感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F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6—0226—01 1.理论基础

20世纪,最早开始研究教师效能的学者来自于国外,他们是Armor 和Berman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教师效能感主要来源于两个理论基础,即Rotter 的控制点理论和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罗特把控制源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种类型。按照这个理论的观点,在不同控制类型下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动机也各不相同,由此产生的教学影响必然也是不一样的。内部控制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行为可以强烈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或者说可以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反之,外控型的教师则认为环境控制着学生得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

教师效能感得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班都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包含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而不同的教师效能感正好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两种不同的成分。

关于教师效能感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标准而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效能感进行了不同的描述,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发现教师效能感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一种信念或者主观判断。(2)这种信念来源于教学经验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3)这种信念来自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2.研究方法

关于教师效能感的研究方法很少,在对文献综述进行整理之后,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经过总结分析以往的研究文献,发现采用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学者,其研究内容往往集中于研究教师效能感的理论述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上。关于教师效能感得实证研究往往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教师效能感量表为主要研究工具进行实证研究,总结起来,关于教师效能感研究的量表主要有:Armor 和 Berman 的教学效能感量表,此量表的理论基础是控制源理论。教学效能感量表包含了两个项目,项目一被称作一般教学效能感,项目二被称为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Rose 和 Medway 的教师控制点量表,此量表包含了28个项目;Gibson 和Dember 的教师效能感量表,此量表包含了30个项目;Tschannen 和Woolfolk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个新的量表,即俄亥州教师效能感研究,此量表一共有24个项目。我国对教师效能感的研究时间要晚于国外的在这方面的研究,而关于量表的编制,我国本土化的研究很少。主要有申继亮、愈国良【1】等人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此量表一共有27个项目,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

3.研究内容 3.1关系研究

教师效能感作为教师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发展必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因素相互影响而存在的。很多学者对教师效能感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例如,李永鑫、申继亮【2】的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教师效能感的两个不同维度,即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在预测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同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与其耗竭水平是呈反比的,此长彼消;一般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及成就感也呈现出反比的关系。还有学者对教师效能感与其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3.2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教师效能感得特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了研究,如李荟【3】等人的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该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高于个人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效能感得因素有很多,研究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有教师本人的主观因素的制约,也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观方面的因素有主要有:教师入职前的学历水平、人口学状况、自主学习的能力、归因方式、教龄的影响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所在学校的教育制度,学校里的风气、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隐性知识的影响等等。

3.3差异研究

以往对教师效能感的差异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城市与农村教师之间效能感的比较,以及不同教育时期教师效能感得比较,如小学与初中教师教学效能感得比较。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横向研究的比较上,几乎没有研究教师个体自身发展各个阶段中效能感差异比较。

3.4对理论概念的研究

关于教师效能感理论概念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是探讨教师效能感的两种不同的理论来源,即控制点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4.参考建议

首先,综合以往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研究教师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教师效能感与其他变量之间相关上,而对于如何培养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却是几乎没有涉及到。

其次,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加强教师效能感的培训工作,学校应该为教师构建有利于培养教师效能感的氛围与环境,教师本人应该积极进行自我提升,提升教学技能,加强反思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愈国良,辛 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心理学报.1995.

[2] 李永鑫,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科学.2007.

[3] 李 荟,李 茵,申继亮.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