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
军事理论 第五节 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
• (一)国防动员是增加国防实力的一项重
要措施。 • (二)国防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一种 有效手段。 • (三)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一个 可靠保障。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与要求
• • • • • • •
(一)国防动员的内容 1.武装力量动员 2.国民经济动员 3.科学技术动员 4.人民防空动员 5.国防交通动员 6.政治动员
主要任务:开发利用新兴科学技术,利用科研设施和
成果,研制先进的武器设备,为军队培养、输送专业技术 人才,使军队在战争中保持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防备方面 的优势
人民防空动员
•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
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 • 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式空 袭兵器不断出现,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 的主要作战形式,在现代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
政治动员
• (1)国内政治动员
• 平时,由政府、军队与社会团体等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国 防教育,增加国防观念。战时,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 鼓舞人民斗志,增强胜利信心;鼓励参军参战,拥军优属, 参加战时勤务工作;动员人民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积蓄 财力、物力支援前线,为夺取战争胜利贡献一切。
• (2)国际政治动员
• • • •
三、国防动员的实施
• (一)国防动员体制
• (二)国防动员实施的动机 • (三)动员实施的程序
(一)国防动员体制
• 1.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国防动员工作
• 《国防法》规定,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国防动员准备和国防动
员实施工作,他们可以根据情况召开协调术动员具体措施:
(1)将全国科学技术力量转入战时轨道,转化为军事实力 和战斗力 (2)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改 进和更新现有武器装备 (3)加速为军队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4)及时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分析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式, 研究出新的策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简述国防动员的含义和意义
简述国防动员的含义和意义
摘要:
一、国防动员的含义
二、国防动员的意义
1.保障国家安全
2.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3.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正文:
国防动员是指在国家面临安全威胁时,通过组织、调动国家各方面力量,实施战争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技动员、人民防空动员等,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种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动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防动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面临战争威胁时,国防动员可以迅速整合国家资源,为国防和战争需要提供强大支持。
这包括动员兵力、物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确保国家安全和战争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国防动员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通过国防动员,国家可以加强国防科技研究,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将国防科技转化为民用技术,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国防动员还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再次,国防动员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保障。
在国际竞争激烈
的今天,国防动员能够让国家在面临外部势力侵犯时,迅速组织起有效力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最后,国防动员有助于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国防动员不仅是军事行动的准备,还包括国民经济动员、科技动员等方面。
这使得国防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军民资源共享,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总之,国防动员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了确保战争的快速胜利,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共征召预备役人员224528人,征用了国内22家航空公司的47架民航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50艘大型商船和19艘预备役海运船,租用了70多颗商业卫星,和国防部签订物资供应商有3.5万家,与之相关的企业高达15万家。
人类从古至今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可以说动员与战争相伴相随的,战争离不开动员的支持。
那么,什么是国防动员?国防动员的内容有哪些?一、国防动员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一)国防动员的含义国防,就是国家防务的简称。
动员一词,就其字面含义而言,可以解释为:“动”即发动、控制、支配与运用,“员”即人力、物力及一切能量代表的单元,所以,动员的含义就是为达成某种目的,将一切能量单元,有计划地组织运用,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由此可见,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紧急措施。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国防动员的行为主体是国家。
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必须由国家统一发号施令。
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的统一号令,组织实施本级的国防动员活动。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擅自组织实施国防动员活动。
国防动员的对象是国防潜力资源。
国防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应付战争或应对危机国家安全的突发事件服务的国防潜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等。
国防动员的实质是国防潜力的调度和转化。
国防潜力平时通常是“静态”和“散在”的,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各行各业之中。
动员就是把这些“静态”和“散在”的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变成服务于战争或应付其他危机的动态和集中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形成,不是简单的组合,也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不断调控的动态过程。
(二)现代国防动员的主要特征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规模大,范围广,突然性强,破坏性大,特别是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以及高技术武器的出现和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人员伤亡、物资消耗巨大。
国防动员概念解释
国防动员概念解释摘要:一、国防动员的概念二、国防动员的分类1.军事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3.科学技术动员4.人民防空动员三、国防动员的作用与意义四、我国国防动员的实践与成就五、国防动员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了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采取一系列措施调动国家资源,组织民众参与国防事务,确保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一种战略行动。
它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
国防动员可分为以下几类:1.军事动员:军事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主要包括兵力动员、武器装备动员和后勤保障动员等。
军事动员的程度和速度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
2.国民经济动员: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在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重组,确保战争潜力。
国民经济动员的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提高国家战争承受能力。
3.科学技术动员:科学技术动员是指在国防领域组织科研力量,加快武器装备研发和战场技术保障的进程。
科学技术动员对提高我国军事实力和国防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防空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在战争状态下,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战争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人民防空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国防动员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增强国家防御能力:国防动员能够迅速整合国家资源,提高国防实力。
2.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国防动员有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减轻战争损失。
3.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国防动员能够调动国家力量,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4.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动员在战时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我国国防动员在长期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和平时期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未来,国防动员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国防科技动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科技战争趋势日益明显,国防科技动员将成为国防动员的重点。
2.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动员提出新要求:在信息化战争中,国防动员需要更快地响应、更高效地组织、更精确地调控。
国防动员的名词解释
国防动员的名词解释国防动员,是一种独特的政治和文化活动,旨在在思想、文化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促进各民族、各世代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发展、同胞的认同感,提高人民的国防意识,支持国家的军事建设。
一、概念:国防动员是一种以政府为引导,以社会各界为参与对象的国防工作。
它既是一项宣传计划,又是一种全民参与的运动,旨在推动全国统一思想,营造良好道德和心理环境,支持国家的军事建设,提升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缔结民族的团结和友谊,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共同进退,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
二、历史:国防动员的历史始于清朝皇帝乾隆时期,在当时,他们把国防工作归类为“荒政”,以此来加强国防宣传和教育,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军事素养,使全民都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动员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是中国现行最早的国防政策和法律文件。
其法律规定要把国防工作深入普及,大力宣传,加强国防教育和训练,加强国防法制建设,扩大国防建设力度,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随着国防动员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得到了不断完善。
2005年,《修正案》正式颁布,明确了主要义务和职责,同时完善了社会组织参与国防动员的相关规定。
三、目的:国防动员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培养国防素养,提高军事训练水平,提升国防力量,推动国家军事建设,为实现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国防动员既是宣传计划,又是运动,也是社会发展的投资,它要求全民动员,积极参与,以真诚的心赤诚的服务,共同进退,坚决守护祖国的奋斗。
四、活动:国防动员活动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
在国内方面,以宣传为主,包括用广播、电影和电视等媒体,以及各种公开活动,如举行各种建军节、纪念日、庆祝活动、出版国防报刊、普及军事知识、开设军事培训课程等。
在国外方面,主要通过与外国军队和民众的磨练训练,改进和发展我国军事力量,增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以发挥国防动员的国际作用。
1.4国防动员
第4章国防动员目的要求:了解国防动员的基本涵义,认识国防动员在战争实践中的地位作用,掌握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熟悉国防动员的实施程序,自觉践行法律赋予的国防义务,为国防的巩固和祖国的昌盛做出应有贡献。
主要内容:一、国防动员概述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三、国防动员的战争实践四、我国应对非战争灾害的动员教学重点: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间:4课时一、国防动员概述(一)国防动员的基本内涵动员一词,就其字面含义而言,可作如下解释:“动”即发动、控制、支配与运用;“员”即人力、物力以及一切能量代表之单元,所以动员的含义,就是为达成某种目的,将一切能量单元,有计划的组织运用,使其发挥最大能力。
由此引伸,我们可以对国防动员进行如下界定。
即:国防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正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统一调度各种资源满足战争或应付其他危机需要的一系列活动。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国防动员的行为主体是国家。
国防是国家大局所系,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国防行为,是国家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而行使主权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统称,既包括国防力量的建设,也包括国防决策和国防手段的运用。
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而采取的行为方式称为国防手段,主要包括经济、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手段。
其中,战争是国防行为的最高形式和手段,服务于战争和其他危机需要的国防动员,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措施,是国家防卫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为与意志的集中体现。
因此,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履行国家职能的各级政府是国防动员活动的行为主体。
另外,由于国防动员涉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如国家与地方之间、国家与集体之间、国家与个人之间、行业或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等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往往需要调整。
要做到一切为了国家安全利益,没有国家的强力干预,没有统一的国家意志,就不能使全体公民步调一致地行动。
其二,国防动员的对象是国防潜力资源。
请简述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国防动员,也被称为战争动员,是指为了应对国家的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的重要资源从平时状态迅速转入战时状态,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力量统一起来,以服务于战争或应对紧急情况的一种国家行为。
其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武装力量动员:这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民兵等武装力量的动员。
在战时状态下,这些力量需要迅速完成集结、编组、训练,做好执行作战任务的准备。
经济动员:经济动员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战争期间的经济稳定和物资供应。
这包括调整经济结构,优先保障军事需求的生产;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确保前线的物资供应;实施战时财政金融政策,稳定国家经济。
交通运输动员:在战争时期,交通运输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
交通运输动员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维护和保障,确保军事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运输。
科技动员:科技动员主要是利用国家的科技力量,为战争提供技术支持。
包括科研机构的转化,科技人员的调配,科研成果的应用等。
信息动员:信息动员是指在战争时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战争提供信息支持。
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安全的保障,信息战的实施等。
政治动员:政治动员主要是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包括宣传教育,组织民众参与支持战争的各种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等。
国防动员的这些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在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时的全面应对体系。
第五讲 国防动员_997009677
第五讲国防动员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一、国防动员概述(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国防动员与战争紧密相连,是战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因此最早也被称作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期间。
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战争动员进入全面发展期间。
尤其是20世纪规规模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为战争动员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该时期战争动员的特点:一是动员的规模空前。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各国动员的总兵力达到1.1亿人。
其中,德国为1700万人,日本近1000万人,苏联1136万人,美国1212.3万人,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量高于以往任何战争。
二是动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真正将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全部纳入了战争动员范围,将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经济部门进一步纳入了战时轨道,使得整个战争动员体系日趋完备,“综合动员”的性质日益明显。
三是动员呈现出持续性的特点。
在整个战争期间连续多批次地实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动员,已成为参战各国的普遍做法。
四是动员体制和制度不断完善。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参战国纷纷建立或改组了战争动员机构,对战争动员实施统一的领导,如美国设立了战时资源委员会,法、德等国也分别设立了类似的专门机构。
与此同时,战争动员法规日臻完善。
如德国的《战时授权法案》、日本的《国家总动员法》、英国的《紧急全权国防法案》、法国的《总动员法》和苏联的《关于战时状态法令》等,对动员的基本和重大事项都做出了规定。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领导了多次战争动员活动。
历次革命战争中,在毛泽东关于动员和武装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方针,成功地实施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动员,为壮大人民军队、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防动员 名词解释
国防动员名词解释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在面临战争、冲突或其他形式的安全威胁时,通过组织、调动和动员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以应对和应对这些威胁
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它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
保国家的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维护。
国防动员包括政府和军事机构的组织、军队和后备力量的调动、军事装备和物资的生产和供应、人员的招募和培训、民众的动员和
支持等各方面的工作。
它的目标是在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国家的资源,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防动员的核心原则是全民动员和综合动员。
全民动员意味着
国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
以实现国家安全的目标。
综合动员则是指国家在动员过程中,各个
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动员工作的协同推进。
国防动员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国家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
增强国家的抵抗和反击能力,有效地保护国家的安全。
它不仅仅是
一种军事行动,更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国家行动,需要政府、军队、
民众和其他各个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总之,国防动员是国家在面临安全威胁时,通过组织、调动和
动员全国资源,以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它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民动员和综合动员
的特点,其目的是提高国家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保护国家的安全。
简述国防动员的内涵和内容
简述国防动员的内涵和内容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国防动员的内容有: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
1、武装力量动员
是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所进行的活动。
武装力量动员包括现役部队动员、预备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民兵动员。
2、国民经济动员
是国家为保障战争的物质需求和稳定战时经济秩序,根据战争需求和经济动员计划,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增加武器装备及其他军用物资生产所进行的活动。
国民经济动员包括工业动员、农业动员、贸易动员、财政金融动员、劳动力动员、战略物资储备、医药卫生动员、科学技术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
是国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国外也称民防动员,或群众性防卫动员。
国防动员的名词解释
国防动员的名词解释国防动员是指在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或非战争冲突时,通过调动一切资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国家安全建设和国家力量发展的一种行动方式和组织体系。
国防动员涵盖了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人力资源、经济建设等方面,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防动员的背景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家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国家需要将国家安全纳入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并通过国防动员将全社会动员起来,形成全方位、全领域的国家安全力量。
二、国防动员的组成国防动员的组成包括人力资源动员、物资资源动员和经济资源动员三个方面。
1. 人力资源动员:国防动员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积极参与,将全民动员形成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人力资源动员包括征兵制度、兵役制度、后备役制度等,通过培养和储备大批优秀的军事专才和后备力量,保障国家的战时需要。
2. 物资资源动员:如战时物资的准备与储备、战时需求与调拨、物资运输与保障等。
在战争威胁下,各种军事装备、后勤物资的制造、储备和调配等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组织。
3. 经济资源动员:国防动员需要动员国民经济力量,建立起一套战时经济调控和资源统筹的体系。
这包括:军工工业的发展、国防科技的研发、金融、航空、能源等各个领域的调动。
通过国防动员,国家可以将经济力量有效组织起来,为国家安全和国家建设提供坚实支持。
三、国防动员的重要性国防动员对于国家安全和持久和平至关重要。
它不仅仅是战争备战的需要,更是国家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保障。
1. 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国家安全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
建立健全国防动员制度和组织体系,可以更好地应对内外安全威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2. 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国防动员是全民动员的体现,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安全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通过国防动员,国家可以动员发展资源,创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国家整体发展。
第四章 国防动员
国防交通动员
根据作战保障需要,动员、征用社会运输力量,必要时 对交通运输系统实行不同范围和不同形式的军事化管理
动员、组织交通保障队伍和物资器材迅速到位,遂行运 输、抢修、防护任务
根据统帅部的规定,做好对弃守地区的交通遮断准备, 保障及时遮断
5.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 进行的教育。我国的国防教育主要分为学校国防教育和社会国防教育。
三国防动员的要求和原则现代国防动员的要求动员速度要快动员数量要多动员质量要高动员的范围要广动员要力求隐蔽安全国防动员的基本原则服从大局长期准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严密组织快速高效因敌因势协调灵活一动员的准备四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动员的准备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动员的思想基础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动员的物质基础搞好后备兵员储备打牢兵员动员的基础健全和完善动员体制打牢动员的组织领导基础必须健全和完善动员领导机构健全和完善国防动员的法规制定科学完善的动员计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国防教育学生的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国家的人力资源国家经济部门的生产能力战略原材料的储备扩展专业技术兵储备量的主要措施有
第四章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 态转入战时状态时,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 务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 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等。2010年2月 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 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学校国防教育 的方法
将国防教育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年军校活动
根据需要聘请课外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二)动员的基本领域
• 3、科学技术动员
战时,国家统一组织科技人员从事战争所需要的科 技的开发研究。其任务:开发应用新兴科技、研制 先进武器、培养部队科技人才等。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二、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
• (二)动员的基本领域
• 4、人民防空动员
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 人空隙所采取的措施。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二、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 • 三、国防动员要求和原则 • 四、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 • 五、国防教育
第四节(一)现代国防动员的要求
• • • • • 动员速度要快。 动员数量要多。 动员质量要高。 动员范围要广。 动员要隐蔽安全。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一)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二)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重要措施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三)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 手段
• 一个国家的国防威慑力,不仅取决于常备 军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取决于军队后备 力量和其他动员潜力,取决于常备军与后 备力量动员的有机结合,以及动员机制的 完善程度和运行效率。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五、国防教育
• (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52条规定: “公民应当接受国防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3条规定: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 本军事训练”。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五、国防教育
• (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 这些规定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高等学校的 学生在就学期间接受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责 任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 觉接受军事训练,努力学好军事课程,既 是青年学生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 动,也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简述国防动员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国防动员的内容和意义摘要:一、国防动员的定义和内涵二、国防动员的分类与层次三、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四、国防动员的意义和作用五、我国国防动员的实践与挑战六、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对策建议正文: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应对战争、危机或其他安全威胁,依法组织和调动国家各方面资源,实施战争准备和抵抗外部侵略的行为。
国防动员既包括战争动员,也包括非战争动员。
国防动员涉及领域广泛,层次多样,是国家防卫和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一、国防动员的定义和内涵国防动员是一种国家行为,旨在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它涵盖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内涵丰富。
国防动员的核心是在国家面临安全威胁时,迅速整合国家资源,为国防和战争需要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防动员的分类与层次国防动员可分为战争动员和非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主要包括兵力动员、装备动员、物资动员、兵员动员等,是为战争需要而进行的全面准备。
非战争动员则包括应对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急动员。
国防动员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和部门层面,各层次动员相互衔接、协同配合。
三、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动员、政治动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等。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共同为国防和战争需要提供有力支持。
四、国防动员的意义和作用国防动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以下意义和作用:1.增强国家防卫能力:国防动员能够迅速整合国家资源,提高国防实力,有效抵抗外部侵略。
2.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国防动员有助于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
3.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动员在战争时期能够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保障战争需求;在和平时期,可将国防科技和资源转化为民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4.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防动员有助于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五、我国国防动员的实践与挑战我国国防动员在历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抗战动员。
(军事理论课件)第四节国防动员
地面部队开始部署 战略运输机空运部队
(二)动员内容多,数量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33个,共15亿人口,动员 总兵力7000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 61个,共17亿人口,动员总兵力1.1亿人。
(二)动员内容多,数量大
第四次中东战争: 埃及和叙利亚动员兵力116.5万人,动用坦克
3550辆,飞机1011架,直升机190架,作战舰艇128 艘;以色列动员兵力41.5万人,动用坦克1700辆, 飞机690架,直升机84架,作战舰艇49艘。
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毛泽东和首都民兵在一起
每年组织9万多民兵参加守 护桥梁、隧道和铁路线,20多 万民兵参加军警民联防巡逻, 90多万民兵参与重大自然灾害 应急救援,近200万民兵参加城 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四)国防动员是遏制战争的战略威慑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瑞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富汗人民反对苏联入侵的 战争、越南人民抗击美国的入侵
(三)动员时间紧,速度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由宣战到完成动员 的时间是5~21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军队完成首批 动员的时间为2-9天
美国在海湾战争爆发前进行的武装力量动员, 陆军先头部队接到总统命令后2天内就抵达沙特阿拉 伯。
(四)科技动员地位突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队的技术种类仅有20多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展到160多种。现在世界一些 发达国家军队中的专业技术种类已达到几千种。
国家
战前兵力
1944年兵力 比战前增长
德国
130万人
1700万 人 13倍
美国
33万人
1200万人 36倍
日本
63万人
720万人
国防动员课件完整版
国防动员课件完整版
国防动员课件完整版
第一部分:国防动员概述
1. 国防动员的定义和意义
2. 国防动员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3. 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和职责
4. 国防动员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
1.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责和组成
2. 军事委员会和地方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责和组成
3. 国防动员办公室的职责和组成
4. 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的职责和组成
第三部分:国防动员的任务和措施
1. 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
2. 国防动员资源调配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国防动员组织和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4. 国防动员应急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第四部分:国防动员的法律法规
1. 国防动员法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
2. 国防动员法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和规定
3. 国防动员法的违法行为和处罚
4. 国防动员法的宣传和普及
第五部分:国防动员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1. 国防动员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
2. 国防动员的失败案例和教训分析
3. 国防动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应用实例
4. 国防动员在战时和平时的不同实践模式
第六部分:国防动员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1. 国防动员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2. 国防动员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国防动员技术和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4. 国防动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互动
第七部分:国防动员的评估和改进
1. 国防动员的绩效评估和指标体系
2. 国防动员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3. 国防动员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4. 国防动员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措施
以上是一个国防动员课件完整版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4讲国防动员
第四讲国防动员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1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今年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该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进入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增强国家应对紧急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在古代,国防动员的核心是组织和装备一支可用来应付战争的国家武装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和战争形态的发展,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得到提高。
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从宪政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国防动员制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防活动,并逐步把其功能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使其具有“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多重功能,成为国家国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一)应战功能国防动员的应战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指国防动员在服务于战争方面的作用和效能,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也是核心功能。
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胜战功能——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
古往今来,国防动员对于发挥国防资源的综合效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战争突然降临的情况下,它所表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更加突出。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德国集中三百万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一千四百公里边境,对苏联发动了所谓闪电进攻。
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三个集团军被歼,三十三万人被俘。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的分类和内容 国防动员的要求与原则 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国防动员的定义
亦称战争动员,是国家或政 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 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 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 施。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的本质特征
国防动员是国家体制 国防动员必须适应战争需求 国防动员必须能够迅速转换 国防动员包括平时准备和战时实施两个方 面
4.我国陆地和海洋国土面积各有多少
答:陆地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为300余万平方公里。
5.军事系统在全民国防教育中起什么作用?提出什么要求? 答:中央军事委员会协同国务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国防教育。 6.学校国防教育与全民国防教育是何关系? 答: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重要内容。
12
总动员
国防动员 局部动员
国家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通常是动员 部分武装力量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战争。根 据战争的发展,局部动员也可能上升为总动员。 决定实施局部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 有限性 不稳定性
14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的内容
1.武装力量动员 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 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解 放军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 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 装备和物资等动员。
22
国防动员
4.人民防空动员
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 取的措施.
任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 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建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 空知识教育,组织隐蔽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 除空袭后果。
名词解释国防动员
名词解释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指一国在战时或紧急时期组织全民参与国家安全与国土防御的总体行动。
国防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组织全民参与战争准备和战时行动,以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
国防动员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迅速、全面地动员和组织国家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以应对外部威胁和安全风险。
通过国防动员,国家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战时准备水平,快速调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强大的全民战争力量。
国防动员包括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和人力资源动员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动员是指国家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等方式推动全民的战争准备和支持,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推动全社会形成团结一致、积极参与的氛围。
经济动员是指国家通过调动和组织国家的经济资源,确保战时物资的供应和经济运转的顺利,保障前线战斗的物资保障,同时也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为战争胜利提供强有力的后勤基础。
人力资源动员是指国家通过调集人力资源,实现国家兵员的动员和组织,包括兵员征集、动员与调遣、士兵培训等一系列组织管理的活动,确保战时的兵员需求和士兵素质的提高。
国防动员的实施需要政府、军队和全体公民积极参与和配合。
政府承担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责任,军队承担主要战斗力量的准备和执行任务的职责,全体公民则要服从国家的动员指令,参与到国防动员的各个环节中。
国防动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领域。
有效的国防动员能够大大提高国家的安全能力,保卫国家的领土和国家的利益。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防动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地投入和大力推进,以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和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动员同学们,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国防动员。
主要讲3 个问题:一是国防动员的意义;二是国防动员的内容;三是国防动员的特点。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到国家防务的目的,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而进行的动员。
在我国国防动员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多年前的夏朝,夏启(大禹之子)为征讨扈氏,在甘地采取战场誓师的形式(史称甘誓),进行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国防动员。
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连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国防动员随之趋于频繁,促进了国防动员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兵役动员体制。
到了近、现代,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手段日趋复杂,国防动员在赢得战争胜利、保卫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促使国防动员的体制日趋完善。
在我国的历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动员工作,注重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自然灾害中,国防动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环境和国家安全。
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我国于2010 年2 月26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并于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国防动员属于国家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1939 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 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
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国防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1939 年3 月波兰就被德军包围了,但是波兰到8 月20 日才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 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 月底波兰全军瓦解。
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严重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内就被击败。
相反,国防动员进行的快速有效,也会扭转战局。
如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 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战争动员令,48 小时动员了30 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 万猛增到40 多万,很快扭转了战局。
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破运河西岸,重创埃军。
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
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电磁等领域同时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
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存亡攸关的考验。
平时动员准备的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国防动员的组织水平越高,就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
国防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国防动员是进行战争的前提与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是一个军事力量不断消耗与不断补充的活动过程。
现代战争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空前增大,靠平时的常备军和战前的物质储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国防动员,使预备役人员转为现役,民用工业转为军用,在人员、武器装备以及各方面力量上弥补因战争破坏而造成的巨大消耗,不断满足战争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入侵苏联的前4 个月,苏联丧失了西部大片领土,损失军队170 余万人和大批装备、物资,苏军处于被动地位。
然而苏联通过出色的国防动员,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
半年之内重新组建286 个步兵师,159 个步兵旅和82 个骑兵师,总兵力由战前的410 万人猛增到1000 万人。
一年之内,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改组和企业东迁任务,大批民用工厂分别转产各种武器装备。
到1942 年苏军共生产各型飞机254130 余架,坦克约24500 辆,火炮33100 门,迫击炮125600 门,炮弹12740 发。
这样,不仅弥补了前期战争的消耗,而且大大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稳住战局和而后实现战争的转折创造了条件。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德军起初想消灭当面苏联守军即可占领斯大林格勒。
但是,德军大大低估了苏联的动员能力,由于苏军的持续动员,共动员2700 万多人参战,占到全国人员的14.1%。
使苏军士兵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德军根本不可能消灭当面苏军。
最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并扭转了战局。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局部动员。
在全国广泛深入地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激发了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国际主义觉悟,掀起了积极支援战争、踊跃参军、参战的热潮,全国207 万民兵、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动员了大批汽车司机、铁路员工和医务、通信人员,担负战争勤务,其中,动员医务人员约6000 人,铁路员工(北京、上海市的)2600 多人,汽车司机(东北各省的)5571 人;全国还开展捐献运动,共捐献人民币5.565 亿元,可购买3710 架米格-15 战斗机;动员部分国民经济部门,生产武器装备、作战物资和给养品,保障了战争的需要,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国防动员是实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基本途径。
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在平时要保持战时需要的庞大军队显然是不可取的。
这在经济上负担太大,而且也没有必要。
所以,一个国家,在平时一般只保持一支比较精干的常备军以应急需,并把它作为战时动员扩编的基础和骨干。
这样就产生了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国防动员。
通过国防动员,在平时建立的强大后备力量,在战时就可以使常备军成倍的增长,并可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战前只有兵力130 万人,通过战争动员到1944 年迅速扩大到1700 万人,比战前增长13 倍多;美国战前只有兵力33 万人,通过战争动员到1944 年迅速扩大到1200 万人,比战前增长36 倍;日本战前只有兵力63 万人,到1945 年扩大到720 万人,比战前增长11.4 倍。
这些国家的兵力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扩大,主要是在战前实行了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大量储备和训练了后备兵员,在战时实施了有效的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遏制战争的战略威慑力量。
国防动员的应战功能主要有两大项,一个是实战功能,另一个是威慑功能。
淮海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 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 万人,历时65 天,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 个兵团部、22 个军部、56 个师,歼敌55.5 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毛泽东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斯大林得知淮海战役胜利消息后,高兴地在他的台历上写下了“奇迹、奇迹、真是奇迹”几个字,并要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向毛泽东提出要求介绍淮海战役的情况和经验。
战争刚结束,当时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将军们便把它列为经典战役,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
多少年过去了,各国军事学院的战史教材上,至今仍把这次大战称为“经典战例”。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全力组织支前工作。
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日夜活跃在战场上。
支前民工共543 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 万辆,挑子30.5 万副,牲畜76.7 万头,船只8539 只,由后方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 万斤、筹运粮食9.6 亿斤,由前线向后方转运伤员11 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7 年9 月投入使用。
除了原先陈列的阵亡先烈、战役进展,特地开辟了两个展厅,内容只有一个:“支前民工”。
小竹棍的故事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当年支前的场景。
1948 年秋天,山东农民唐和恩带着原来要饭时使用的一根一米长的小竹棍,从家乡山东胶东地区莱东县出发,在此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
自己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
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
淮海战役所需的9.64 亿斤粮食,就是被唐和恩这样的普通民工运到了前线。
而在唐和恩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 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包括山东、江苏、安徽三个省88 个城镇和村庄。
当时,民工中有句口号:“队伍打到哪里,支前就跟到哪里”。
战争结束后,各解放区的筹粮统计显示,胶东、渤海、鲁中南地区筹集了粮食3.9 亿斤,超过总量9.64 亿斤的三分之一。
郯城是鲁南地区一个普通县城,人口40 万,县府存量只有100 万斤,但上级下达的缴粮任务是400 万斤,郯城最终缴粮500 万斤。
费县民工王奎行,带着8 名同伴,3 次冲上火线,救了16 名伤员,父亲病故也未能回家。
莒南县担架队有2797 名成员,1200 人没有棉裤,1390 人没有鞋子,但是却在寒冬腊月中奔走在前线。
其中,特等支前功臣朱正章腿生冻疮,肿胀难忍,仍拄着拐杖坚持送伤员,连续8 趟,往返300 余公里,他甚至用自己吃饭喝水的碗给伤员接大小便。
沂水县民兵连一排,在排长张伯高的带领下,为部队服务三个月,押解战俘2180 名,全排集体立功。
民工李汇文拒绝了国民党俘虏的金钱收买,并将俘虏用于贿赂的银元上缴。
威慑,是当代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就威慑本质属性来讲,它是非实战的,而就实际效果来讲,又可以说是实战功能的变相表现形式。
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潜力大、动员能力强、动员准备程度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
比如: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瑞士是长期处于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小国,平时只保持几万人的常备军,但由于非常重视做好动员准备和提高动员能力,一有情况可迅速征召兵员,扩充起一支48 万多人的军队,使潜在的入侵者感受到入侵将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
1958 年,我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叫嚣,中央提出以民兵形式实行全民皆兵,毛主席发出了“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当年就成立了5000 多个民兵师,年底民兵就达到2亿2千万人,民兵人数最高时曾达到2亿7千万人,实现了“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局面,有力地震慑了苏联准备入侵中国和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