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古夏商时期音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乐舞的内容
《弹歌》 《葛天氏之乐》 《蜡辞》 《朱襄氏之乐》 《云门》 《咸池》 《箫韶》 《大夏》 《大濩》 《大武》
黄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 (狩猎生活) 《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农牧生活) 《蜡辞》:《伊耆氏之乐》中的祭歌:“土反其 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祭 祀歌曲)
六代乐舞
《云门》、《咸池》、《箫韶》三部原始时 期的乐舞与夏商周时期的《大夏》、《大 濩》、《大武》合称“六代乐舞”。这些乐 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 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 穆之感。
《云门》: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 《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故为云师而云名。”
《大夏》: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 《大濩》:商朝初期创作、歌颂商汤伐桀 的乐舞作品。桀是夏末的暴君。 《大武》:西周歌颂武王伐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乐舞作品。
上孙寨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迄今所知最古 老的原始舞蹈图像,距今约五千余年,属新石器时代遗物。 陶盆内壁上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手挽手列队舞蹈。
兽面纹大铙
湖南宁乡杏村湾师古 寨出土的象纹大铙, 重65.65公斤,需要 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敲 击。铙体扁圆,饰兽 面纹,于口边缘两端 饰象纹。
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
只有一吹孔,无音孔,距今6000年以上。
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
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或夏代遗物。共出土 20余件,大部分是 彩陶制品,有九件保 存完好。高约8~10 厘米,外形呈扁平圆 鱼形状,鱼嘴部位有 吹孔,两肩各有一按 音孔,鱼腹左下侧有 一按音孔,用开闭不 同的六种指法可发四 个音,构成四声音阶。 埙体饰以网纹或条形 彩绘。
《咸池》:尧时乐舞。“咸池”是天上西官 星名,古人认为此星主管五谷,若此星明亮, 则庄稼丰茂,反之则有灾变。这种对天文的 崇拜体现了原始时期的人们祈求丰年的文化 心态。
《箫韶》:舜时乐舞。又名《九韶》、《九 歌》、《九辩》。乐舞以“排箫”作为主奏 乐器。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以鸟 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
远古——夏商时期
(公元前11世纪以前)
音乐的起源
关于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历来有各种各样的 说法。如本能说、求爱说、模拟自然说等。 《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尧立,乃命质为 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缶 而鼓之。”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 声。”
陶寺墓鼍鼓
用空心或实心树 干挖空后刮去树 皮制成。高101 厘米,鼓体呈立 桶形,有纹饰图 案。原用鳄鱼皮 为鼓面。
编铙
铙,铜类打击乐器。河南安阳殷墟多次出土三件 一组的编铙,这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枚一组的 编铙。
虎纹特磬
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大理石制作,长84 厘米,宽42厘米。此磬体大音低,是后世所谓“特磬”,即 单悬的大磬。制作精美,线条流畅圆熟。是奴隶主们祭祀和享 乐的专用之物。石磬悬孔上侧有磨损痕迹,磬面多有敲击痕迹, 说明它曾久经使用。至今仍可敲击演奏,发音浑厚悠扬。
贾湖骨笛
1986、1987、2001年三次在河南舞阳贾湖新 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前两次共出土25支骨笛, 出土后完整者为11支。
贾湖骨笛
浙江余姚河姆渡骨哨
石磬
磬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 石铲之类。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打制 而成,距今约4000多年。
陶钟
陕西长安县龙山文 化遗址陶钟,为新 石器时代遗物。是 目前所知年代最早 的钟形乐器。此钟 形制完整,钟体呈 长方形,中空、实 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