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
1.物理概念的引入
引入概念时,要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个明晰的印象。
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有多种。
要结合不同的概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法,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⑴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引入概念
如:“压强”概念的引入。
列举学生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用手往墙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墙里;用锋利的刀切肉省力,而用钝刀切肉十分费力;当人们走在沙滩上时,沙滩便留下一窜脚印;骆驼靠又阔又扁并且富有弹性的掌蹄,行走时不会被陷进沙里,故称为“沙漠之舟”,而牛马行走在沙漠中时,蹄子就会深陷在沙中。
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也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⑵演示实验引入概念
如:“浮力”概念的引入。
先做演示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下挂重物,用手向上托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感受重物由于受到手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变小,分析出重物受到水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从而引入“浮力”概念。
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概念
如:“力”概念的引入。
学生对力已经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引入力的概念。
这样,学生对力的概念体会深刻,便于理解。
⑷用类比方法引入概念
如:“电压”概念的引入。
先感受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
⑸从物理现象引入概念
如:“惯性”概念的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汽车突然起动,刹车,加速和拐弯时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
⑹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
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又如引入“磁场”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故事,通过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2.物理概念的建立
物理概念的形成是由物理现象、实验和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科学抽
象的过程。
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尽可能在引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探究,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概念。
然后进一步用简洁、准确的物理语言和数学语言得出确切定义,并指出所定义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如:物体“惯性”这个概念的形成。
可以通过实验:放在纸上的钢笔帽,快速抽出纸条时,笔帽仍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发现: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
把木块放在小车上,拉动小车,使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小车突然静止,观察到木块向前倾倒。
分析发现: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归纳可知: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为了表示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便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惯性”。
概念建立的前提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建立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上的飞跃,这个过程只能由自己来完成。
如果教师包办代替,简单地把物理概念定义出来,学生理解不充分,就会造成对物理概念死记硬背。
3.物理概念的理解、深化和巩固
⑴概念的深化
由于人们是在有限时空范围内认识无限变化发展的物理现象,所以人们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已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过程,换句话说,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不能一次掌握彻底的,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并能牢固地掌握它,必须适时地对概念进行深化和巩固,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同一概念多层次、多侧面的含义逐渐地被揭示出来。
如压强概念。
首先建立压强的基本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然后层层递进:要注意区分压力和重力;认识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认识大气压是由于地球周围的空气本身的重力而产生,其大小与高度和温度以及其它气候和地理条件有关。
⑵概念的巩固
由感性的具体发展到抽象的概念后,较深入地认识概念的物理含义,还必须适时地通过必要的练习进行概念的巩固。
通过练习可以暴露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缺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巩固概念。
正确理解概念和加强练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时需要反复交替进行,才能深化认识和培养能力。
4.概念的运用
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因此,要引导
学生在概念的运用中,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如:学过“密度”这一概念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质量是1kg的钢球,切去500g以后,其密度是否变化?或许有学生回答: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也是原来的一半了。
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否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通过分析,让他们悟出密度没有变化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也进行了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因为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概念,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概念在理解上的缺陷才能暴露出来,也便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完善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一堂完整的物理概念课的步骤应当包括实验观察、思维加工、形成概念,实践应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