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40baa6856a561252d36fb3.png)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如果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适当的调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概述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a89978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b.png)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
所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健全状态,这四者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才是真正的健康。
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能通过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论述,我国研究者王书荃认为,心理健康指人的一种较稳定持久的心理机能状态。
它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保持一种稳定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简单的说,当个体能发自内心的体验到幸福就是真正的心理健康。
二、压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周围世界里充满着各种各样互不相干、互相矛盾、甚至于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对现实的反映,会在我们的内心中形成这种左右为难、无从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在体验着这样的心态时,我们就说他正在经受着压力。
心理学中说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三、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等重要思想。
(一)无意识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层。
意识即自觉,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前意识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
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
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到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或不被社会所容忍的观念和想法,包括恐惧等。
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
![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8a73b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a.png)
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身体健康有它的标准,那么你知道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吗?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
Maslow & Mittelman提出的10条标准是:具有适度的安全感;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在团体中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Mariejahoda的心理健康标准: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心情;有所成就,又能面向未来;心理状态完整美好,能够抗御应激;自主,而且能认识自己需要什么;真实地、毫不歪曲地理解客观现实,然而又能具有同情和同感;做环境的主人;能工作、能爱、能玩、也能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H.B.English(1958)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哪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社会学家W.W.Boe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个体成长观(personal growth)把心理健康解释为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潜能的最为完整的发展(schultz,1977),认为心理潜能的最佳发展取决于人在一生中是否能够成就某种事业。
在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well-being)的研究中,心理健康被定义为积极的情感和生活满意两种概念的综合,认为有关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争论就是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把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幸福的指标,而生活满意度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成分,是幸福感的一种补充,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Bradburn,1969;Andrews,1980;Diener,1984)。
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
![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796f66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5.png)
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健康及心理健康定义健康是指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正常运转,没有疾病或缺陷的状态。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中,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健康。
因此,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心理、社会和情感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正常运转,没有疾病或缺陷的状态。
这种状态需要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睡眠等多种方式来维持。
合理饮食可以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良好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备平衡、稳定、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够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并具有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及自我实现能力。
心理健康需要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自我探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来维持。
积极的心理调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自我探索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疾病。
社会健康社会健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得到满足和支持。
社会健康需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学习沟通技巧和建立良好关系等方式来维持。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拓展人们的社会网络,学习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关系可以让人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情感健康情感健康是指人们在情感方面具备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体验到爱、幸福、满足等正面情感,并能够应对负面情感如焦虑、抑郁等。
情感健康需要通过积极的情感调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维持。
积极的情感调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寻求专业帮助可以解决情感问题和疾病。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身体健康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而心理健康也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减轻压力、改善睡眠等都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认定的心理健康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认定的心理健康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870b2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a.png)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认定的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达到一种健康、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
心理卫生认定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一个广泛而综合的定义,旨在促进个人的幸福和整体的社会发展。
根据该定义,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缺乏心理疾病或症状,还涵盖了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个体对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的特征包括积极的情感状态,如幸福、满足和乐观;适应能力强,即
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境;积极的社交关系,例如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友善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尊,以及能够自我实现和发展的能力。
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至
关重要,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个体和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
为了促进心理健康,个体可以采取积极的心理保健措施,例如保持积极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培养有效的应对策略、重视自我关爱和自我成长等。
此外,社会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政策支持,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总之,心理健康是个体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通过理解和实践第三届国
际心理卫生认定的心理健康定义,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幸福和稳定的社会。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e55d5c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d.png)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关键信息项1、心理健康的定义2、心理健康基本要素的分类3、每个基本要素的详细解释4、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影响心理健康基本要素的因素6、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基本要素的方法1、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这意味着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能够积极地体验和表达情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并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1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它涵盖了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是个体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会因文化、社会背景、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良好的自我认知、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
2、心理健康基本要素的分类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良好的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有清晰的认识。
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夸大也不贬低。
有明确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
22 积极稳定的情绪能够体验和表达各种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情绪反应适度,不会过度激烈或持久。
能够有效地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
23 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如环境的改变、工作的压力等。
具有灵活的应对策略,能够从困难和挫折中恢复。
24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包括亲人、朋友、同事等。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5 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会过度偏执或片面地看待事物,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
26 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方向。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意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每个基本要素的详细解释31 良好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6067f80508763230121208.png)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1]编辑本段标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
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
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71a078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4.png)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自我评价,要自信乐观,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向目标靠近。
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作能协调一致。
具有开朗轻松的心境,经常保持开朗、乐观、愉快、满足的心境,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自尊自重。
具有坚强的个人意志,要有较强的心理能力,在挫折、困难、逆境面前不气馁,百折不挠。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主动的适应和改变现状。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并保持真诚的微笑。
具有积极的研究态度,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来对待研究,善于研究,刻苦钻研。
以上七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要求我们做到,只要能稳定有效的研究、生活和交往,就达到了基本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家XXX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衡量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参考。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首先,智力水平应该正常,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等能力。
其次,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表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第三,意志健康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第四,行为协调自然,有条不紊,落落大方。
第五,友好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最后,反应应该适度,既不过于敏感也不过于迟钝。
心理健康陈述
![心理健康陈述](https://img.taocdn.com/s3/m/e02265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e.png)
心理健康陈述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它与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陈述: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包括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认知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管理情绪、减轻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提供个体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心理健康是一个全面的问题,不仅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还涉及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因此,促进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支持。
总之,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通过积极的措施和寻求专业的支持,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我国心理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
![我国心理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da50d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8.png)
我国心理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
我国心理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义:
1.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正常发展和良好适应能力,以及对自己、他人
和环境的积极态度与行为。
2.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网:心理健康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下,个体在心理上具有
相对正常的个体差异,能够在生活中有效处理压力、适应变化,并具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
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3.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具备良好的情感状态、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以及与他人良好的互动和人际关系。
4. 中国精神病学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和适应能力,以及具有积极、健康
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以上定义中都强调了个体的心理发展和适应能力,积极的心理态度与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
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个体的情感、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且受到社会、文化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9d01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6.png)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正常的、稳定的、平衡的心理状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处理情感、思维和行为问题,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压力。
心理健康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生命品质的关键之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中,将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为:一个人的身心社交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能够积极地应对内部和外部压力,具有健康的自尊和情感表达能力,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压力。
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也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依据,比如自我控制、身心协调、良好的社交能力、积极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等等。
除了这些标准之外,也应该根据个人及环境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具体和科学的评价标准。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1.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增强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克服困难和压力尤为重要。
2.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与他人的交往,从而提高个人自身的幸福感和情感支持力。
3. 保持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保持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节奏,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4. 注重营养和运动。
注重营养和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荷尔蒙水平更稳定,身心更加健康。
5. 不断提升自我认识。
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难点,并且更用心地改善自己的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总体来说,心理健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要想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人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保持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等,从而逐步地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不管我们在何时何地,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自己的情感支持和身心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7752d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2.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作为一名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会控制情绪,以及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以下是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笔记。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行为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影响的,包括遗传、环境、生活经历、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 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价值感降低等症状。
2.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以过度焦虑、紧张、不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焦虑症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交能力。
3. 自卑感自卑感是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
自卑感的表现包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不信任,以及对自己的外貌、成就等方面的不满意。
4. 压力过大随着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加,许多大学生性格会变得紧张、敏感和易怒。
过大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理健康。
三、如何提高心理健康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定期运动等。
2.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书法、体育运动等,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稳定情绪。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4. 学会积极应对学会积极应对是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积极应对的方法包括表达自己的情绪、寻求支持、学会自我调节等。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问题以及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
![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8f32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6.png)
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
心理健康
一、定义
心理健康指的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体在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处
理社会关系和个人冲突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上得以平衡。
二、重要性
心理健康很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我们的快乐、安全感和有价值感,而
且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相处,更好地完成我们所
承担的任务,也帮助我们维护和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保持心理健康
1. 控制情绪:当我们感到沮丧、恐惧、焦虑等,我们应该敦促自己保
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方式把它们加以控制,释放压力。
2. 改善自尊:研究发现,自尊不足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所以我
们应该增强自尊,尝试新事物,并及时表扬自己。
3. 关爱他人: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会有助于促进
彼此间而生成正面彼此依存感,使我们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4. 遵循健康生活习惯:要多运动,多吃新鲜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给自己施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些都是我们有助于保
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四、治疗心理健康的方法
1. 药物治疗:如果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缓解一定的症状。
2. 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行为疗法、系统疗法等,此外,还有众多心理咨询和积极思想治疗,可以实现心理升华。
3. 生活方式改变:通过修正日常生活的习惯,重回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心理健康的境界。
五、结论
心理健康是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良好状态,它对于人们的影响至关重要,适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它,可以有效保证人们在情感、社会等方面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有助于维护自身的职业能力,因此心理健康保持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a1ff6bedaef5ef7bb0d3c1c.png)
心理健康的概念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健康概念的演进(1)健康的生命观。
(2)健康的疾病观。
心理健康是衡量个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
心理健康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仅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状态和水平。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仅包括正常心理,还包括异常心理状态,是所有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的统称。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世界卫生组织WH0的心理健康标准:1.具有健康心理,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且有自知自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并能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有事业上的追求。
(二)国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在国外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马斯洛和迈特尔曼;奥尔波特;斯考特;弗罗姆等。
(三)国内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在我国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黄坚厚;严和锓;王效道;王极盛;王希永;李百珍;黄珉珉;郑日昌;林崇德;樊富珉;沃建中等。
四、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目前研究者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可以归类如下: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主观经验标准。
4、生活适应标准。
5、心理成熟标准。
6、生理学标准。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心理健康标准是多维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5deea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9.png)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仅是包括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还涉及到个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建造和谐人际关系能力、正视现实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调整并控制情绪的能力、人格的完善、正常的认知功能以及心理发展水平等。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或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世卫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卫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de29dd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9.png)
世卫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在其官方文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有所体现。
根据该宪章,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如下: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全福祉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心理健康体现在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实现、正常应对生活压力和工作能力的能力,对自己的社区或环境的积极贡献。
”
这个定义强调了心理健康的综合性,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的缺乏症状,而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福祉。
它强调个体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潜力,积极应对生活压力,以及对社区和环境的积极贡献。
心理健康是一个积极的状态,不仅仅是缺乏心理障碍,而是一个人整体幸福和生活质量的体现。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在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的定义
对于心理健康,历来有许多的看法,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怎样才能叫做心理健康。
我们的看法是,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总体健康的定义中去。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