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内容方案

(讨论版)

陈展目标

一、秉承精耕细作传统保障粮食安全

二、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发展农业

三、探索创新农耕文化建设现代农业

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拓展农业功能

五、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乡村经济

六、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构建和谐农村

序厅

一、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一)农耕历史

(二)农科全说

1、农食篇

2、农器篇

3、农技篇

4、农趣篇

5、农政篇

6、农艺篇

7、农贸篇

8、农俗篇

9、农书篇

10、农法篇

11、农税篇

二、天下粮仓丰饶鲁南

(一)鲁南菜地

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资源、耕地土壤(五色土)(二)丝绸之源

(三)大蒜之乡

三、田园牧歌锦绣兰陵

(一)兰陵民俗

兰陵十二坊

(二)苍山风情

(三)直通世博

尾厅:美好未来

附录:

多媒体

农耕文化体验互动区

1.生活体验

2.生产体验

3.

序厅

1、馆标: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2、门口中型铜雕:《农夫朴力》(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

2、前言:(文字版)

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亦属于发达之列。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上开田种植水稻。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了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先民之始,就生活在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之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寿与天齐的耕织文化。

苍山从缯国、兰陵直到现代的三千年里,更有着农耕和丝织的典型象征,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的农耕文化,展示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耕基础。

3、展厅主题墙:浮雕古代《耕织图》

参考形式:

创作说明:将古代流传广泛的“耕织图”作为展示古代农业耕织场景。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耕织图》共45幅,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美丽图景,每图皆配以一首五言律诗,有皇帝御笔题写,又被称作《耕织图诗》。由

于《耕织图》系统而又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耕和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一种介绍和传播农业生产耕织技术的手段。

耕图内容包括: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麗、入仓等21幅;

织图内容包括:浴蚕、下蚕、喂蚕、一眼、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续丝、蚕蛾、祝谢、络丝、经、纬、织、攀花、剪帛等24幅。

4、泥塑:探索农耕之路

以一组泥塑的形式反映远古先民从狩猎采果到开始农耕的过程。

创作说明:在野蛮未开化的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以禽兽为食;以人力采集瓜果,以植物充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简单地转化过程,先祖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辛苦难的岁月;不知耗费了多少血汗心力以至并不长久的生命。才逐渐发现瓜果种子在土中来年又可再生,取之不尽。食草动物饲养亦可生子,繁衍生息。种植饲养均可寻近水,方便生活定居,种植耕作,以免狩猎奔波之苦。历经漫漫岁月,先民们才走上了从狩猎采果到农耕种植之路。

参考形式:人物造型和场景的结合,三块场景约10-15人物,男女老幼,原始装扮,人物造型可以夸张表现手法,反映农耕进化过程。

⑴狩猎转化到养殖——原始人狩猎时使用的是木器、石器,都是自然形成的工具,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石器粗糙,形状差,笨重。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石器形状改进,轻巧。

⑵采集转化到种植——种植水稻(我国是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种植粟米(我国是第一个种植粟米的国家)

⑶游猎转化到定居农耕——干栏式的房子、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风沙大、干旱、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挖水井、饲养家畜(猪牛为主)

第一部分: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农业考古资料证明,我国的农业文明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农耕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展示形式: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系统全面的展示我国五千多年的农耕文化历史

(一)农耕历史

农耕历史介绍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根据时间顺序,依次分为刀耕火种、冶铁铸犁、精耕细作、现代农业四个时期。陈展主要通过农具发展来展示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

1、刀耕火种

原始居民用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掌握了用火熟食这里的远古先民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

展示内容:

实物展示:原始人生产工具:石矢、石斧、石刀、石锛、石凿、木

创作画/互动体验:史前人工取火(火石取货、钻木取火)

图文展板:原始人平均寿命、草木灰、刮剥兽皮、采集野果

2、冶铸铁犁: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的出现,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铁制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是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当时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在齐地被广泛使用(今山东地区),标志着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展示内容:

《国语·齐语》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

实物展示:农耕铁具:铁斧、铁镰、铁插、铁镢、铁锄、铁犁等。重点展示用于农耕的铁犁。

铁犁发展:早期的铁犁,形制简陋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很大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出现铁犁,开始运用于牛耕(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里头和扶手,基本上是二牛抬杠式。

隋唐时代,犁的构造有,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扩展时期。

互动体验:模具翻砂

图文展板:铁制工具的而应用范围兴修水利、砍伐森林、开垦荒地。

3、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值得是传统农业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牛力耕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在北方形成了耕耙耱技术[mò]技术,在南方形成了耕耙技术。

实物展示:耕耙、西汉耧车(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宋元耧锄。

多媒体影像:牛耕(春秋)、耦耕马耕、犁耕法、耧车播种(西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