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公开课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fc84b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4.png)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5c151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9.png)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归园田居》篇1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思考:①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哪些事和景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出来的?3、提问并订正;师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层7—18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层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
4、研习第一层:⑴释“韵”与“误”“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aa640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6.png)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1、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巡视。
2、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3、老师指导朗读断句。
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
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5a3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e.png)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中的名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风;(3)能够解读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知诗人情感;(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向往简单、平静生活的情感;(3)培养学生追求内心宁静、远离世俗干扰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诗中意象的把握;3. 诗人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解读;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的韵律美;2. 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3. 欣赏法: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陶渊明及《归园田居》;2. 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美;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翻译诗文,理解诗文内容;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意象及诗人情感,分享讨论成果;5. 讲解与欣赏:教师讲解诗中意象、诗人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6. 背诵与默写:学生背诵诗文,默写名句;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提问时的回答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文背诵、默写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归园田居》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并阐述诗人追求田园生活的情感。
3. 收集其他陶渊明的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下一节课分享。
八、教学资源1.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注释。
2. 关于陶渊明及田园诗的背景资料。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0fc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3.png)
【评】
达
标
检
测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6.《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7.《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评】
堂清
日清
任务
梳理
背诵并默写本诗。
羁()鸟守拙()荫()
暧暧()樊()笼
2.请找出本诗的诗眼。
【评】
评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3.作者围绕题眼“归”字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诗中的“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有何特殊含义?
5.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什么意境?
【评】
重难点突破
6.作者对田园景色的描写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景顺序、艺术手法)
教学案
课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本诗主要的意象和意境并掌握答题方法;
2.学会鉴赏并运用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62ca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1.png)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诗意,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生活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分析讲解: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读后感,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读后感,评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关于陶渊明的作品朗诵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陶渊明的诗歌。
2. 开展一次以“向往田园生活”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田园生活。
九、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归园田居》的详细解析,用于指导教学。
2. 网络资源:关于陶渊明和《归园田居》的相关文章、视频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3961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9.png)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归园田居》,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归园田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 《归园田居》的诗意及艺术特色3. 诗句解析与欣赏4. 作品中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5. 创作实践:以《归园田居》为启发,学生自主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或表达生活感悟的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
2.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归园田居》,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内涵。
3. 讨论互动: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理解。
4.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创作实践:以《归园田居》为启发,让学生自主创作一首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互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句解析:评估学生对《归园田居》诗句的理解程度,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创作实践: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关注学生在创作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资料2. 《归园田居》原文及注释3. 相关文学鉴赏资料4. 创作纸笔及辅助工具六、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陶渊明的生平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归园田居》中的自然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如何反映出陶渊明的生活哲学。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随时补充。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f8b80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c.png)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最新9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
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4.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牛牛范文·》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村居生活田园美景本性复苏心旷神怡4.归纳主旨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e294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8.png)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设计*陶渊明的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
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2.教学过程*(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
*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
*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6838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4.png)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7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教学重点:会朗读会理解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
(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二、了解诗人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
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是谁?——陶渊明。
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
(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1)提出听读要求: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ac93c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7.png)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具准备:教学白板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
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同时严格按照我校“四有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到堂堂清,课课清,让课堂充满活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其文。
(2)熟练背诵《归园田居(其一)》2.过程和方法过程通过反复诵读,师生、生生共同探究诗歌的情感和艺术技巧,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的崇高理想,理解作者反抗黑暗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事要逐步理解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学流程:导入——诵读——分析文本——有情感地诵读——小组讨论——解析景语——再次诵读——体味意境——归纳主旨——扩张练习——延伸阅读——集体背诵,结束本课内容教学过程第一阶段:预习课文一、导语设计一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精心描绘了“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的田园美景。
他曾时隐时仕,但秉性深爱丘山,最终选择归隐田园……他是谁?(学生回答:陶渊明),大家都知道,他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导语设计二学生齐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fc743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0.png)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体味诗歌的内涵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2、讲授法。
抓住关键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迁移法。
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和比较,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和《归园田居》组诗情感的理解。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图片课时字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田园风光,进入一个世外桃园,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的思想。
提问:看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吗?这有没有让你们想到世外桃园?我们上个单元也学过一篇有关世外桃园的文章,记得是哪篇课文啊,谁写的?(《桃花源记》陶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内容谈谈对陶渊明的理解。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桃花源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从《爱莲说》里知道他是一个隐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过得怎样。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同上)写作背景: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多场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多场合)](https://img.taocdn.com/s3/m/d896ff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0.png)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多场合)教案《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归园田居》的背景知识介绍2.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分析3.诗歌的朗读与鉴赏4.课堂讨论与互动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提出问题:“你们对田园生活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思考。
2.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介绍《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以及他的生平、思想。
讲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诗歌鉴赏(15分钟)朗读《归园田居》,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等。
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描绘田园风光、运用比兴手法等。
4.课堂讨论(15分钟)1)诗歌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有哪些特点?2)诗人为何选择归隐田园?3)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有哪些?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归园田居》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6.课后作业(5分钟)1)背诵《归园田居》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归园田居》的背景、作者及主题思想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步骤是否合理?3.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如何?4.课后作业的设置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0f477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d.png)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描写,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来理解陶渊明如何将归隐思想融入生活实践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以及陶渊明的归隐哲学。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归隐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归隐思想相关的主题,如“现代生活中的归隐可能”。
2.创作实践:为了加深理解,每组将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归隐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陶渊明归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归园田居》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和生活化的导入,学生们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诗歌意象、意境时,可能过于深入,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思路。
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案例分析、对比现代生活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但同时,我也发现对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学生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说明我在教学难点方面的处理仍有待加强。
5.创作练习:仿写一首以“归园田居”为题材的诗歌,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6.拓展阅读: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99253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b.png)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内容详细包括:对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的分析,对诗人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理解,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诗歌: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
3. 讲解诗意:对诗中的字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分析归隐思想:引导学生探讨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5.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某一联,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归隐思想:逃离尘世、向往田园、追求自然5. 艺术特色: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艺术特色,选取一联进行详细解读。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归隐思想。
推荐阅读《归园田居》其他篇章及《桃花源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2. 陶渊明归隐思想在诗中的体现。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一、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1. 意境优美:诗中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如“悠然见南山”、“鸡鸣桑树颠”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https://img.taocdn.com/s3/m/289258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2.png)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式,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理解其淡泊名利、追求真实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作者的生平和田园诗的特点。
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归园田居》,激发学生对诗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交流各自的感悟。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分析其表达效果。
(2)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2)对比其他诗人的田园诗,分析其异同。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哲理和作者的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的田园诗,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归园田居》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e8f8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d.png)
拓展学习方向
建议学生可以从文学史、艺术鉴 赏、文学创作等角度进一步拓展 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
美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诗人归隐后的闲适和自在,没有世俗的 纷扰和烦恼。
总结全诗,表达诗人对回归自然的喜悦和满 足。
赏析诗歌艺术特色
朴素自然的语言
诗歌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田园生 活的美好和宁静。
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歌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动物活动,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 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培 养学生的隐逸情怀和淡泊 名利的精神境界。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 介绍作者及背景,第二课时讲解诗 歌内容,第三课时进行拓展阅读和 讨论。
陶渊明作品风格及影响
作品风格
陶渊明的作品风格朴实自然、清新脱俗。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同时,他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影响
陶渊明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成 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同时,他的作品所体现的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也对后世的文 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他们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典范。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03
运用对仗和拟人手法,描绘出田园风光的优美和生机。
逐句解读,深入理解诗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1a56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c.png)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
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
另外,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这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三个问题: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志趣,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1、探究诗人回归园田的原因。
2、赏析陶渊明营造出的闲适、恬淡、宁静、自然的意境。
【教学难点】1、诗人出仕的时代背景。
2、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重要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自读释疑,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理清思路:(1)为何而归?(2)归向何处?(3)归去如何?四、品读诗文,赏析探究。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4328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8.png)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对比官场的黑暗与田园的美好,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理解他的归隐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人的归隐思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让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简介作者: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理解他的归隐思想。
4. 诗歌鉴赏:a. 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
b. 品味诗歌的语言,如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等。
c. 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他为何向往田园生活。
5. 例题讲解:分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意义,阐述诗人对官场的厌倦。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理解。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人的归隐思想,结合现实谈谈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2. 结构:起承转合3. 语言特色:对仗工整、意境深远4. 情感:向往田园、归隐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
2. 课后阅读: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色,使学生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理解了诗人的归隐思想。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f2a80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6.png)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明确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
3.通过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解读诗人的田园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手段和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多次做官辞官,他躬耕田园,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他开创了我国田园诗歌一体。
后人曾这样评价他:
君子固穷隐田园
豪华落尽见真淳
那么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他就是陶渊明
二.了解作者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
有哪位同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陶渊明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诗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三.了解背景
陶渊明青少年时代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他的祖父父亲也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职,但是在他幼年时就家道中落啦。
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他对现实很失望,不愿再黑暗的社会现实中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官场和田园间。
在公元405年,在他41岁时,他辞去彭泽令,从此退离官场,终老田园。
今天我学习的归园田居其一,写于作者辞官的第二年,就是公元406年,这首诗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四.学习朗读
首先,请一位同学将这首诗朗诵一遍。
请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读出情感。
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中有几个生字仍需要强调。
(羁(jī)鸟恋旧林守拙(zhuō)归园田暧(ài)暧远人村久在樊(fán)笼里)
韵:气质,本性。
•丘山:泛指山川田园
•尘网:仕途的罗网,结满了灰尘的大网。
比喻官场。
形容官场的肮脏和污浊。
•羁:马笼头。
羁鸟:笼中鸟。
•拙:笨拙,原始的本真的。
•守拙,在这首诗中,是爱丘山,固守住节操,不随波逐流的意思。
•荫:名词用作动词,遮盖(词类活用)。
暧,它的偏旁是什么(日字),日旁的字一般表示光线明亮或暗淡的意义。
暧暧,就是昏暗,模糊,光线暗淡的意思。
这时时间大概是傍晚,黄昏,夕阳西下时墟里:村落。
•樊笼:喻官场生活
•自然:田园生活
五.了解结构
从题目看本诗侧重描写归隐后的田居生活。
1.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前8句写了什么内容?最后4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8句主要写了归田的原因,对田园的喜爱,对官场的厌恶。
最后四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归田的感受,脱离官场的愉悦,高兴心情。
3.找出诗歌中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请默读诗歌三遍,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本诗的结构。
归田之因(1-8)
归园田居(其一)归田之乐(9-16)
归田之感(17-20)
六.赏析诗歌
(一)阅读归田之因(1-8)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归园田。
1.讨论归田的原因?
主观原因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本性决定的,也是他进入官场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
尘网:仕途的罗网,结满了灰尘的大网。
比喻官场。
形容官场的肮脏和污浊。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养在池塘中的鱼。
比喻官场中的自己。
这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失去了自由,受到束缚),这反映了诗人身在官场时没有自由,痛苦不堪既在笼中煎熬,又受尘网的束缚。
官场生活困苦不堪,只能回归田园。
有的人适应官场,有的人不适应官场。
陶渊明不适应官场。
他有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本性,不原意随波逐流。
只能走归田这一条路拉。
当时时局动荡,等级森严,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
(二)阅读归田之乐(9-16)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思考
1.诗人在描写田园风光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
2.这些意象组合而成的田园风光,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语音描述一下这种天意
生活吗?
特点:简陋,纯朴,宁静,和谐,优美,安详平和,清静,悠闲
住宅周围又十多亩的田地,八九间茅草屋。
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屋前面。
站在屋前放眼望去,远处的村庄依稀朦胧、若隐若现,屋顶的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着。
在幽深的巷子里,传来狗的叫声,在高高的桑树枝头,有鸡在鸣叫!
3.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田园风光?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运用了这些表现手法。
白描手法以动写静
白描手法:本是一种绘画技巧,指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以彩色的绘画技巧。
这种绘画技巧运用在诗歌上是一种表现手法。
指用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景物轮廓的方法。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北朝民歌敕勒川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赏析归田之感(17-20)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田园后诗人的心情怎样?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出了田园生活之乐,反映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
“无尘杂”是说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情,看不到令人厌恶的“官场现形记”,
“有余闲”是说可以不必做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吟诗。
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境界。
住在简陋的草屋里没有官场俗务的侵扰,生活显得自由而悠闲。
在官场的牢笼里呆了那么久,我终于逃了出来,回到了自然的怀抱中。
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与陶醉。
心情:愉悦轻松欢喜悠闲惬意
(四)主题探究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介绍了归田的原因,田园风光的宁静与优美,归田园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研究性学习活动
七,拓展训练
诵读下面两首诗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八作业
1.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我们知道陶渊明辞官归田,大胆的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那么请问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描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