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股灾分析 简要模版
15年股灾详解
![15年股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40538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8.png)
15年股灾详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5年股灾是指2015年6月上半年以来,全球股市普遍面对的一次股市大幅度调整。
这次股灾主要涉及中国股市、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的动荷继续财务市场的波动,并对全球财政、货币、贸易政策和国际投资产生影响。
股灾可以追溯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引发了全球股市的震荡,市场情绪一度持续低迷。
15年股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中国股市泡沫破裂:2015年初,中国股市泡沫化严重,股市指数大幅上涨,股市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信心高涨。
但随后随着政策调控力度加大、杠杆融资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国股市出现大幅调整,引发了全球股市的连锁反应。
2.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了中国股市的走势。
中国的经济增速由此前的双位数增长逐渐下降至个位数,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导致股市的不稳定。
3. 全球市场波动:中国股市的调整波动引发了全球股市的震荡。
受中国股灾影响,全球股市纷纷下跌,金融市场动荷继续财务市场的波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15年股灾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1. 股市投资者遭受损失:由于股市波动大,很多投资者在这次股灾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市场情绪低迷。
2. 股市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股市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股市调整会对企业融资、消费者信心等方面产生影响,可能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尽管15年股灾给全球股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这次股灾也给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些启示:1. 加强市场监管:股灾的发生说明市场监管存在一定漏洞,各国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金融市场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各国金融机构应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3.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日益加深,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影响对策分析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影响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038f28763231126edb11e8.png)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影响对策分析作者:滕译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36期摘要: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上证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股票市场多次出现千股跌停,多股停牌现象,引起各界关注和极度担忧。
导致此次股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存在缺陷及被动去杠杆而引发。
文章回顾了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消费、投资和金融体系造成的不利影响,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建议,如深化金融改革,稳定市场预期,严控金融杠杆,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股灾;配资;去杠杆;反思;建议一、股灾阶段性回顾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中国股市发生了异常剧烈的动荡。
(一)股灾1.0回顾自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达到最高点跌落到7月9日第一阶段的最低点为止,这段时期被定义为股灾1.0版。
此时市场进入了第一个暴跌阶段,仅仅18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从峰值5178.19点跌到了3373.54点,其实相比历次大的股灾,跌幅倒不算大,但下跌速度之快的确是创下历史新高。
(二)股灾2.0回顾从2015年8月18日到8月26日这期间被称为股灾的2.0版。
在这期间上证综指跌幅达29%,创业板指跌幅达32%。
个股更是遭遇了一场浩劫,最多时有2186只个股跌停,几乎全军覆没。
(三)股灾3.0回顾经过两次阶段性股灾后,各种救市措施开始生效,大盘也一度回升至3600点以上。
但熔断机制的实行又引发了新的踩踏出逃,升级到股灾3.0版。
从2016年1月4日大盘大跌,到2016年1月27日上证指数创下历史新低,这一时期上证指数由3538.69点下跌至2638.30点,跌幅达25.44%。
仅在2016年1月4日至7日4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超过8万亿,教训惨痛。
本次股灾呈现出如下特点:1.在2015年6月12日7月9日到期间,深沪两市总市值约蒸发19.45万亿。
2.股灾期间“千股跌停”现象频现,市场的大面积跌停将会导致市场流动性危机。
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
![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979ed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6.png)
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引言:2015年中国股市掀起了一场持续多月的股灾,上证指数一度暴跌30%,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股灾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股市的关注和质疑,同时也对有效市场假说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本文将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对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进行浅析。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市场假说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法玛尔于1960年提出的,它主张股票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出所有公开的信息,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产生的核心观点和假设有以下三个: 1.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会充分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理性判断。
2.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的,他们会在进行投资时将风险纳入考虑范围,并合理分散投资风险。
3.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均衡的,他们会根据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作出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大化的效用。
二、2015年股灾的原因分析2015年中国股市的暴跌引发了人们对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
实际上,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市场炒作、监管不力、资金杠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市场炒作是导致股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15年前几个月,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疯狂的牛市,吸引了大量的散户入市。
然而,这些散户往往缺乏投资经验和知识,他们盲目追逐热门股票,形成了投机投机泡沫。
当市场出现调整时,这些散户纷纷抛售股票,导致市场恶性循环。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股灾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管部门没有及时监控市场的异常波动,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市场风险。
同时,一些证券公司和券商通过非法手段操纵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股灾的发生。
此外,资金杠杆也是导致股灾的因素之一。
在2015年股市大涨的过程中,许多散户通过借款或者杠杆操作进入股市,这种盲目的投机行为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792865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7.png)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2015年是中国股市历史上一个充满挑战和波动的年份。
股市在6月开始出现大幅度下跌,随后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动荡。
这次股市崩盘被称为“2015年股灾”。
为了稳定股市并避免金融系统崩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市。
本文将回顾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
一、股市崩盘的原因2015年股市崩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股市在2014年经历了一轮疯狂的牛市,股市指数上涨了近150%。
这导致了市场过热和泡沫的形成。
其次,由于政府宣传股市繁荣,很多普通投资者都加入了股市,导致市场参与者过多,市场波动加大。
最后,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感到担忧,进一步加剧了股市下跌的压力。
二、股市救市措施的实施为了防止股市崩盘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市措施。
首先,政府通过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SFC)等机构,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股票,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和稳定市场。
其次,政府暂停了股票市场的熔断机制,以防止市场的进一步下跌。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股市的监管,防止恶意空头操纵市场。
最后,政府通过降息和降准等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市场复苏。
三、救市效果和副作用股市救市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政府的干预稳定了市场,避免了金融系统的崩溃。
股市指数在政府救市措施的影响下逐渐反弹。
此外,政府的救市行动也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减少了恐慌情绪。
然而,股市救市措施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首先,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股票,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一定压力。
其次,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导致市场失去了自由竞争的机制,可能产生市场扭曲和不健康的影响。
此外,政府的救市行动也引发了对中国政府管理能力的质疑和担忧。
四、教训和启示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给中国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一些教训和启示。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泡沫的形成。
其次,市场参与者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避免过度投机和盲目跟风。
2015股灾的来龙去脉及最后收场(15.7.10)
![2015股灾的来龙去脉及最后收场(15.7.10)](https://img.taocdn.com/s3/m/00f0df05964bcf84b9d57bdf.png)
2015股灾的来龙去脉及最后收场(15.7.10)今天终于沉下心来整理了一下这次股灾的一些核心问题,我们来一步一步的捋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大概得出最后的结果了。
经济环境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为了自救不断的印钞,推高全球资产泡沫,各国经济疲软,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中国为了应对危机投资了四万亿基建,虽然短时间内保证了原有的高增长率,却造成房价高涨、通货膨胀、产能过剩,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不断推高,让原有的资本错配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届总理上台以后实行了各种改革,包括盘活存量、推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创新、全民创业等等。
种种措施的核心理论依据是:市场化能解决资本错配,让金融能够扶持中小企业,进而完成产业升级。
政策执行盘活存量:降低M2增长率,结果导致了有一段时间的银行钱荒,本来当局表态要坚决停止防水,后来股市暴跌了几天,终于扛不住逼宫压力放了一些水。
利率市场化试水:以马云为马前卒,利用余额宝向银行施压,那段时间银行和支付宝之间是不是有摩擦,最终支付宝做出了一些妥协,而且按照如果余额宝规模越来越大的话,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所以最后无果而终。
互联网金融:这个又分为:A.P2P理财:P2P理财见知乎此贴业内人士的分析中国化的P2P金融都有哪些特色?–银行,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P2P理财大部分都是庞氏骗局,在此引用其中的一句:“众多这些传统线下做着小贷、民间高利贷的企业纷纷进入,自建P2P,软件商、服务器托管商发了笔横财,这些类金融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把其传统线下集资放贷业务成功披个P2P外衣转移到线上来的华丽转身,再扛起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大旗,成为社会正义的化身。
”这实际上等于大幅降低了个人从事借贷业务的门槛,搭建个网站搞个皮包公司就能做,与其说这是金融创新,不如说是中央故意放松金融监管,等于给金融系统开了一个口子。
B.场外配资公司:配资就是借钱炒股,你出1w块别人出9w 块,这就是10倍杠杆,挣了10%就等于赚了一万相对本金翻番,跌10%配资公司就会强制平仓,股民损失所有本金。
2015年年中股灾历史回顾及原因
![2015年年中股灾历史回顾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d66cc0d915f804d2b16c1cf.png)
2015年年中股灾历史回顾及原因2014年7月以来的这波牛市又称改革牛,杠杆牛,融资余额不断攀升,场外配资、伞形信托异常活跃。
五月底开始,为防范杠杆牛可能带来的更大的金融风险,证监会开始着手清查场外配资,给疯牛去杠杆,并在六月份连续发行大盘股中国核电和国泰君安,导致市场流动性进一步紧张,引发场内资金踩踏。
中国股市第一次经历杠杆牛市,突如其来的去杠杆让股市由疯牛转为快熊,由最高点5178点跌至最低点3373点,18天时间下跌了1805点,极端跌幅35%,酿成了股灾惨剧。
下跌过程中,在央行降准降息,证监会宣布暂停IPO,要求股东高管在未来六个月只增持不减持,以及银行体系通过向证金公司注资向股市注入流动性等一系列政策呵护下,股市最终停住下跌脚步,步入漫长的震荡修复期。
今年以来证监会清查场外配资的消息不绝于耳,从年初开始,直到5月底才动了真格。
当然清查场外配资涉及很多问题,不简单是证监会的问题,还涉及银监会,因为证监会对场外配资数据并不掌握,而此次伞形信托、场外配资多涉及银行理财资金,所以最终在银监会的配合下,去杠杆运动才算拉开帷幕,但超出各方预期的是,由于去杠杆过程中配资账户连环爆仓,导致中国股市历史上一场最惨烈的股灾。
股灾回顾及成因五月底,证监会开始清查场外配资。
要求证券公司全面自查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其中包括恒生HOMS系统为场外配资提供服务,并停止HOMS系统向场外配资提供数据端口服务。
去杠杆运动由此展开。
杠杆融资有以下几种形式:分别为两融业务,收益互换业务,伞形信托和单一信托及民间配资。
根据申万宏源证券在股灾后的统计和预测:两融余额峰值出现在6月18日,为2.27万亿;收益互换业务总规模约为5000亿;伞形信托和单一信托总量优先级资金峰值约为1.1万亿左右;民间配资约4000-6000亿。
为场外配资提供接口的平台,包括恒生电子、上海铭创和同花顺。
根据6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调研数据,三大系统接入的客户资产规模合计近5000亿元,其中HOMS 系统约4400亿元,上海铭创约360亿元,同花顺约60亿元。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3e460bc281e53a5802ff83.png)
2015年股灾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爆发”,在持续期间内,股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然而今年下半开始,这种趋势急转而下,最终形成了“股灾”。
截止2015年7月2日,A股这波下跌,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除去停牌的股票,占比19.23%;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占比64.6%;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1932只,占比82.6%。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
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2015年中国“股灾”形成的原因分析:造成本次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具体来看,总结如下:(一)客观原因1、经济运行规律(1)技术分析层面如下图所示,是截止到今年8月27日,上证指数的K线图,图形的形状与著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十分吻合。
图中,第5浪代表了今年大牛市的过程,当股市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会开始下跌,且下跌的幅度要和之前的涨幅大致相当,这就是图中的a浪,也就是6月份股市的第一次暴跌。
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次下跌超出了本来的下跌幅度,从而形成了“股灾”。
理论来讲,股市的这次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它却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控制股票的超跌幅度,使经济恢复正常的运行规律。
(2015年2月----8月上证指数K线图)(2)中国经济的走势在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化”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摆脱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是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1)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
证券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案例分析——以2015年股灾为例
![证券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案例分析——以2015年股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3726f5ed630b1c58eeb5b1.png)
营销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证券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案例分析——以2015年股灾为例西北民族大学 刘登惠摘要: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与传统的金融理论不同,主要侧重于投资者心理的研究。
本文以2015年的股灾为例,认为股灾的发生主要是投资者非理性认知偏差所导致的,这些因素包括羊群效应、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及后悔。
厌恶。
紧接着,提出了应对非理性认知偏差的相关对策:如对投资要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明确政府职能加大监督力度、提高新闻媒体的自身素养等。
关键词:2015年股灾;认知偏差;个体投资者;非理性投资一、理论综述传统经济学往往都假设人们是理性的经济人并且市场是有效的,人们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完全理性的,在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经济学家进行大量的研究后证明:人们在经济学上的行为慢慢的由理性经济人转变为非理性经济人,对人们的心理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是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
本文认为造成2015年股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认知偏差、风险偏好和预期造成的,下面进行具体的理论阐述。
(一)认知偏差理论行为金。
融理论中定义的投资者的。
认知偏。
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受到虚假信息的引导、对于获得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使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掌握不准确,进而造成行为上失误的主观问题。
认知偏差通常会来以下效应:1.羊群效应理论羊群效应反映的是个体受到周围人群的看法、做法从而导致个体放弃自己的想法,改变原有的态度转而采取与周围大多数人一致做法的行为。
2.过度自信理论过度自信是指人们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更高的一种信念,并且随着自身掌握的信息量的增加,人们认为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越高;当决策的难度越大时,人们表现出来的自信就越强,反而在简单的决策上,他们缺乏自信心。
(二)风险偏好理论在行为金融学领域中,对于不确定性下的决策的研究集中在风险决策,尤其是在个体的投资决策和风险决策管理。
本文选取的案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风险偏好的类型:1.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投资。
2015年股灾暴跌股民当时的评论
![2015年股灾暴跌股民当时的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a24552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a.png)
2015年股灾暴跌股民当时的评论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的一次重大事件,给股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个时期,股民们的评论和观点各种各样。
以下是对2015年股灾过程中股民评论的一部分整理,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1.痛失血汗钱很多股民在股灾中痛失血汗钱,他们抱怨市场不稳定,无法预测,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心。
许多股民感到被市场所淘汰,他们责怪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力,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保护措施,减少股市的波动性。
2.投资风险意识极低一些股民在股灾中受到重创后,反思自己过去的投资行为,认为自己缺乏对风险的认识。
他们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过分追求高额收益,没有控制好仓位,盲目追涨杀跌。
他们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决心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
3.大V们的失误在股灾期间,不少知名投资人也遭遇重创,这让一些股民感到失望。
他们曾经盲目地相信这些所谓的“大V”的分析和推荐。
现在,他们对这些所谓的专家感到失望,认为不能相信他们的建议。
他们决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追随他人。
4.高杠杆操作的悲剧很多股民在2015年股灾中因为高杠杆操作而雪上加霜,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决策感到懊悔。
他们提醒其他投资者不要过度使用杠杆,以免受到过大的损失。
他们认为投资应该是谨慎和稳健的。
5.市场暴力呼吁监管加强一些股民认为股灾暴跌是市场的暴力行为,要求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遏制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介入市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更加健康、公正的投资环境。
6.追求短期收益的陷阱许多股民在股灾中认识到自己曾经追求短期收益的陷阱。
他们认为投资应该是长期的,不能眼前一亮就追涨杀跌。
他们决心从容应对市场波动,不盲目跟风。
7.恐慌情绪的加剧在2015年股灾期间,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不少股民纷纷抛售股票以避险。
一些人认为这种恐慌情绪是市场的自我放大效应,加剧了股市的下跌。
他们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不要因为恐慌而做出错误决策。
8.系统风险的暴露股灾期间,一些人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暴露感到担忧。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a15edb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5.png)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的一次重大事件,以下是对该事件的回顾:2015年股灾是指中国股市在2015年6月中旬至8月初期间发生的一系列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的事件。
这次股灾对中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监管提出了挑战。
在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经历了连续七个月的上涨行情,投资者炒作热情高涨,股指大幅上涨。
然而,由于市场泡沫化和杠杆交易的盛行,股市开始出现波动,随后在6月中旬迅速下跌。
这一下跌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导致更多的抛售行为,形成了股市的恶性循环。
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首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如暂停上市、禁止大股东减持、限制股票质押等,旨在稳定市场情绪和防止系统性风险。
其次,中国央行采取了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措施,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和稳定金融市场。
此外,中国政府还成立了股市维稳基金,用于购买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这些救市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股市继续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随着股市下跌的幅度加大,中国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
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股指期货交易,禁止特定股东减持,还发布了一系列措施鼓励长期投资和稳定市场。
最终,在政府的多次干预和救市措施的影响下,股市在8月底开始逐渐企稳。
然而,股灾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股市的信任度下降。
此外,股灾也揭示了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的不足之处,促使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力度。
总结起来,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在2015年经历的一场重大事件。
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效果有限。
股灾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这次股灾的教训将对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和市场监管产生深远影响。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d50f8ccc281e53a5802ffd7.png)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序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深沪股票市场以来,到现在的股市规模已经在亚洲属于第一位。
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到2020年,A股总市值将达到80万亿元。
中国股市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令世人骄傲。
但自从2008年开始便步入了漫漫熊途,长期低迷,令人痛心。
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在持续了一年多的高涨之后遭到重挫。
此后的两个多星期,中国股市跌幅超过28%,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蒸发了大约3万亿美元。
有人质疑:中国股市真的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利润分享给股民了吗?为什么2015发生的股灾会如此严重?下文我将从何为股灾,2015年股灾产生的原因,股灾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管理层救市的思路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此文,最后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正文股灾就是股市的灾难,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异常现象。
这是百度百科中股灾的解释,其中的“某个偶然因素”每个国家的不同股市原因是有差异的。
而我们中国2015年的股灾就是在今年6月开始,由沪指A股的暴跌引发的接下来连续18个交易日暴跌以及后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股市低迷,造成了很多投资者、公司还有管理者的巨大损失,这种暴跌是已经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损害经济发展和政府威信的一次严重股灾。
下面要说的是我归纳的2015年中国股灾的特点。
一.突发性。
2015年6月12日沪市创下5178点新高,仅仅一天以后以暴跌百点收盘,短短的20天之内即跌去1000点,其速度之外更让人瞠目结舌。
6月15日以来,A股出现世界金融史上都相当罕见的急促暴跌,两周时间里从快牛一下子急变为快熊。
指数方面惨不忍睹,上证指数从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以来暴跌29.9%,创业板指数则自6月5日的最高点4038点以来暴跌39%。
中国证券市场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经济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经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c52cc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a.png)
中国证券市场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经济分析黑色星期五是指2015年6月12日这一天,中国股市出现了突然的大幅度重挫,创下了此前几十年中最为严重的股市震荡,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灾难,对国内和国际市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在事件之后,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对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是很多人仍然对事件感到困惑。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黑色星期五的事件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解释。
黑色星期五的背景在2015年中,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极其异常的时期,暂且称之为“股市狂潮”。
这一时期中,股票价格大幅度上涨,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也一度达到了25万亿美元。
然而,及至2015年中期,这一股市狂潮戛然而止,中国证券市场的指数开始急速下跌。
尽管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是整个股市的回调已经无法避免。
尤其是在黑色星期五这一天,股市指数下跌非常严重,整个市场被投资者遗弃,整体交易量骤降。
黑色星期五的原因人们对黑色星期五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
其中一种是,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和保护机制不足所导致的现象。
回顾那个时代,2015年中国股市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在股市狂潮期间,许多中国人都决定涌进股市,从而使整体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
大量的中国新手股民确实实现了资产财富的快速积累,这也助燃了更多人涌向股市。
投资者看好股市的情绪不断向上翻涌,而且在一些相对较薄弱的政策保护措施下,投资者已经失去了对风险的正确预估。
谈到保护措施,我们发现中国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反而助长了股民的冒险需求。
简单地说,股民对政策的依赖性,逐步使其掉进一种无法摆脱的泥潭。
一旦市场出现了一些投机风险,这一种依赖政策的心态也就破裂了。
恰恰因为这类因素的存在,才促成了2015年股市的致命事件的发生。
黑色星期五的经济影响黑色星期五对中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一方面,中国的股市暴跌激发了人们对于股市繁荣的信心。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人都基于股市的繁荣期间建立了自己的创造性业务,在投资人心态的引导下建设自己的财富。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169e6d3da38376baf1fae2d.png)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作者:朱锦添廖涛韬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5期【摘要】 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内从5178.19点跌至2850.71点,跌幅超45%。
本次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从本次股灾的基本概况开始,接着对股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政府的救市措施进行提炼分析,最后针对本次股灾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投资者更好的认识本次股灾的成因,增强风险意识;同时也为有关股灾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股灾成因救市措施建议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期间,沪指和创业板指在第一轮下跌中最大跌幅分别达34. 9%、42. 9%,而股价跌幅超30%和50%的上市公司分别有2139家和1390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77%和50%,其跌速之快、跌幅之深历史罕见。
201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期间,沪指在第二轮下跌中从4006点下跌至2850点,跌幅达29%;创业板指则从2721点下跌至1843点,跌幅达32%。
经过两轮下跌,许多个股被拦腰斩断,股市中频现千股跌停的奇观,上市公司大量停牌,市场投资热情降到冰点。
一、本次股灾的特点(一)股市暴跌,市值迅速蒸发随着股市的暴跌,市值迅速蒸发。
从本轮牛市的最高点 5178 点(2015 年 6 月 12 日)到最低点 2850点(2015 年 8 月 26 日)计算,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了约 33 万亿元。
(二)股灾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由于中国股市实施正负10%的涨跌停板制度,因此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个股出现大规模跌停,市场流动性缺乏。
股灾期间千股跌停频繁,千股以上跌停日多达 11 天,甚至在一些交易日出现了个股全线跌停的奇观。
(三)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风险,股市中出现“停牌潮”截止至2015 年 7 月上旬,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被腰斩。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e0ed73be2bd960590c677fc.png)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学 系 专 班 学 姓 院 别 业 级 号 名
2015 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系 金融学 金融 1205 120730523 范克俊 李勇
指导老师
二零一六年三月至六月
2015 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2015 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摘 要
2015 年夏季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上证指数在短短的两个月时 间内从 5178.19 点跌落至 2850.71,期间 A 股市场上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惨况, 其中超过 60%的中小盘股票被无情“腰斩”,中国资本市场上一时人心惶惶,草 木皆兵,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 A 股出现这“过山车”似的行情?社会各界议 论纷纷。为此本文以 2015 年中国股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运用学术理论和数据 分析推理的研究方式展开这一论题, 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还原本轮股灾出现的本 质原因,最终促进投资者投资观念的转变与升级。 本文首先对股灾的概念和本轮股灾的形成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 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以证券投资分析中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两种不同 的方法对本轮股灾的成因做一个形象的分析, 其中前者引用了著名的艾略特波段 理论和股指期货中期现套利理论进行分析推理; 后者将会从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出 发,具体到我国经济基本面。我们站在投资者和政府两个不同的立场上,从投资 者新开户数和政府利率两方面数据出发进行探究, 模拟暴跌出现之前我国资本市 场上不断膨胀的“泡沫”,为之后的成因分析做好铺垫。为本轮暴跌的出现做出 一个合理的解释。 第三部分是对股灾出现之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的一系列救市措施的概 述和评价。 期间我们将选取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进行研讨,在对其经验总 结的基础上为我国下一步资本市场的改革寻找出路和借鉴。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3cfe182af90242a895e562.png)
2015年股灾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爆发”,在持续期间内,股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然而今年下半开始,这种趋势急转而下,最终形成了“股灾”。
截止2015年7月2日,A股这波下跌,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除去停牌的股票,占比19.23%;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占比64.6%;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1932只,占比82.6%。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
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2015年中国“股灾”形成的原因分析:造成本次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具体来看,总结如下:(一)客观原因1、经济运行规律(1)技术分析层面如下图所示,是截止到今年8月27日,上证指数的K线图,图形的形状与著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十分吻合。
图中,第5浪代表了今年大牛市的过程,当股市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会开始下跌,且下跌的幅度要和之前的涨幅大致相当,这就是图中的a浪,也就是6月份股市的第一次暴跌。
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次下跌超出了本来的下跌幅度,从而形成了“股灾”。
理论来讲,股市的这次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它却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控制股票的超跌幅度,使经济恢复正常的运行规律。
(2015年2月----8月上证指数K线图)(2)中国经济的走势在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化”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摆脱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是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1)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
15年股灾口诀 -回复
![15年股灾口诀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79e835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8.png)
15年股灾口诀-回复15年股灾口诀是指2015年中国股市出现的大规模股市下跌和市场恐慌的事件。
下面将逐步回答这个主题,探讨15年股灾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
第一步:了解15年股灾的背景和原因在2014年年底至2015年初,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波巨大的上涨行情。
投资者炒作热情高涨,市场情绪达到了顶峰。
然而,这一波炒作行情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激进的杠杆交易成为当时股市的主要特征。
很多投资者以借钱购买股票以获取更大利润。
这种过度杠杆化使得市场异常脆弱,一旦出现不利消息,市场会迅速下跌。
其次,监管不严也是导致15年股灾的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未能有效应对市场激进交易的风险,缺乏对炒作行情的监管和干预。
这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
第二步:分析15年股灾的影响15年股灾对中国经济和投资者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股市下跌导致了投资者巨大的财富损失。
很多投资者借钱购买股票,一旦市场下跌,他们不仅失去了本金,还面临着巨额债务的风险。
其次,股灾导致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和随之而来的信心崩溃。
投资者失去了对股市的信任,纷纷以抛售股票方式进行资金回笼。
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步:探讨对策和教训15年股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教训,也提醒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这包括加强对杠杆交易的限制和监管,提高对市场的预警能力,积极干预市场,防止异常波动。
其次,投资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
过度依赖杠杆交易会增加个人的风险暴露,需要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
第三,政府应该加强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好的信息披露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投资者作出明智的决策。
第四,政府应该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
过度依赖股市造成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政府应该加强对债市、期货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第四步:总结和展望15年股灾给中国经济和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完整版)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1acf1a52ea551810a6871c.png)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涨停板2015年7月9日2015年六七月的股灾,给我们大家留下了很惨痛的教训,必须牢记。
虽然这次史无前例的股灾有着很复杂的因素,比如对配资清理额度的估计不足,复杂势力恶意做空,救市力度明显不足,等等,但从技术面上来反思,没有坚持操作纪律是一个很重要的造成亏损的原因,反思如下:1、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都要有铁的操作纪律。
比如在上涨过程中,五日线死叉十日线,黄白线日线死叉,特别是20日均线开始向下走,筹码也向高位转移,就要坚决离场再说,不要以为之前这样很快就修复,又重回上升通道,以后也会这样。
要知道,前面99次或许都没事,但来一次大调整,特别是来一次这样的股灾极端情况,就非常惨。
因此,可以长持短做,长线持有,但加上短期波段操作,指标变坏时就先离场观望,指标变好时再进场,不要害怕踏空。
即使踏空,你的本金也不会受到损失,最多是少赚一点,市场里有的是机会,保证本金安全最重要。
从更小的波段操作上来说,60分钟、30分钟、15分钟一旦形成共振,指标变坏,也要适当减仓。
同时要更注意小的波段,因为日线等较大级别是从30和15分钟演变而来,等日线趋势变坏时,往往跌了不少了,容易因为不舍得割肉而持续深套。
2、做右侧交易,不做左侧交易,尽量不要在中短期均线反压,还没有排列成多头排列、还没有止跌迹象前去抄底。
宁愿舍弃见底时那10-20%的反弹利润,等K线站上五日和十日线、均线多头排列、股价真正有站稳迹象再进场,顺势而为,也不要冒险去左侧交易,接飞刀,不要对救市措施和力度、领导表态、媒体乐观预测的报道之类存在幻想,一切以市场走势为准。
比如以往最多一两次千股跌停,就会强力反弹。
但这一次股灾中,十天有七八天都是千股跌停,期间没有真正的反弹,这种极端情况一旦碰上,就非常惨。
3、止损止盈一定要控制好,不要总记得去年投入的本金是多少,仗着利润丰厚去死扛。
而是每次操作完之后,新的利润加原来的本金,计算为新的本金。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b47340be23482fb4da4c83.png)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2015年股灾分析1、股灾前牛市启动背景:利率下行,估值上行。
实体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央行通过多次降低准备金,多次降低利率,实行了事实上的宽松货币政策,资金成本降低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抬高了市场整体估值。
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是糟糕的,业绩普遍不行,整体负债率高企,利润率极低。
2、表现: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合指数达到峰值5178.19后开始下跌2015年6月15日—7月9日上证指数:5174跌至3373,下跌34.8%深圳指数:18182跌至10850,下跌40.3%代表成长股的核心指数中证500:11589跌至6444,下跌44.4%截至7月8日收盘,跌幅大于30%大约有2139家,占比77%跌幅大于50%大约有1390家,占比50%2015年6月15日—7月15日、8月18日—8月26日,两轮断崖式下跌,最终跌至2850.37点。
53个交易日共计下跌超过45%。
3、原因:直接原因:Ⅰ、股市被动去杠杆——>引发流动性危机Ⅱ、杠杆资金平仓导致踩踏。
①资金牛市而非业绩牛市,股市上扬仅仅是估值的上扬,业绩远远没有跟上股价上扬;②高峰时期,杠杆资金几乎占据A股市场市值的10%;③场外配资的杠杆率相当高,普遍达到3-10倍杠杆(一旦股市下调10-30%,这些资金将会爆仓)。
股市下调—>场外配资杠杆率高—>强行平仓—>市场大幅度跳水—>心理恐慌—>融资客户清仓—>加剧恐慌—>场内巨额融资盘开始排队被平仓—>恶性踩踏表面原因:跨市场操作(恶意做空)具体操作:在期货市场做空的同时,通过抛售现货打压市场。
这部分资金传言有两部分,一是海外对冲基金,另一方面是配资公司。
但这些均不构成股灾的核心因素,首先国内目前仍是资本管制时代,海外资金在A股参与度极低,影响力也很有限。
其次配资公司在强行对客户账户平仓,同时做空股指期货,客观上给市场制造了抛压,但这也是其降低风险的套保行为之一,而且影响也是有限的。
2015年中国股市大震荡简析
![2015年中国股市大震荡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f3053aa76e58fafab0032a.png)
(一)行为非理性导致蜂拥入市后的“羊群效应” 金融、资本市场上人们的“动物精神”往往会有较极端的表 现,此次又再被证实。我们曾在学术研讨中将类似问题概括 为市场主体的“理性预期失灵”命题,即人们基于利益追求 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时,由于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与不 完全理性等原因,不能给出较准确预期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 为,而形成非理性极端化行为模式。早在凯恩斯那里就已经 注意到的群体行为中可能体现出的非理性,相关突出案例在 现实生活中与房市、股市上的“羊群效应”与“泡沫生成” 机制有内在关联,媒体也极易推波助澜,特别是中国媒体在 敏感时刻、敏感问题上的“非多样化”取向,也激化了本轮 “股灾”前后非理性行为的产生。行情震荡的暴涨暴跌中, 以入市主体作为观察对象,可说无论懂股票和不懂股票的、 长期炒股和新近入市的、已有一定规模累积资本和没有多少 累积资本的,大都突显动物精神,蜂拥入市热度飙升,恐慌 来临哀鸿遍野,使得短期操作中的“羊群效应”成为显著特 征。
(五)金融当局“市场分工监管”框架下的市场引 导信号紊乱、协调低效、进退失据,不利于收敛市 场失稳状态 我国业已形成的金融分业监管“一行三会”框架, 客观上可说做实了“分工框架”,但未必能相应做 实“协调机制”——特别是非常时期的应急协调机 制。此轮股市大震荡演进中,“猴市”特征已十分 明显的情况下,不同监管部门的口风和步调却远非 协调一致,最使市场人士纠结的是某个周末,不同 部门陆续传出的不同取向的信号,使已极度敏感的 市场氛围几次改变方向,一些市场策略分析师“先 后撕掉了三份分析报告”,散户、小股民面对朝秦 暮楚的变化讯息“一日三惊”,当时最需要的“清 晰引导”,却表现为进退失据,监管当局的协调努 力比较低效、紊乱,不利于收敛市场失稳状态。
(四)政府尽职框架非成熟和资金池容量既定,致使大资金量吹大泡 沫加大振幅 速成熊市且有“崩盘”之势后,政府组织力量救市是无奈的、也是必要 的,冲击响应机制方面,大资金强势迅急进入也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副作 用,例如:使市场长期的可预期性受到极大损害,政府强力规定的“只 许买不许卖”,甚至直接挑战了法治和契约精神。股市中现有规则的一 些技术、管理层面的规则规定(包括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联结机 制、T+0还是T+1的选择等等)本来就各有利弊、见仁见智,应有伴随A 股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过程中系统性的动态优化,然而一到“救市”的非 常时期,这些便均属“措手不及”了。在拐点之前,我们可以指责有关 部门政策失误、技术和管理层面的经验不足、处事效率不高等,但在整 个政府哲理与尽职框架尚未与市场机制对接、理顺的情况下,这些批评 指责都是不触及本质的。如前文所述,股市随经济发展内生长期慢牛, 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和优化配置的推动作用,这也要配之以市 场上资金也较充分的弹性,在与市场较为内恰的制度框架下运行。然而, 我国对融资和再融资是进行较多管制的,换言之,资金池的容量在短期 是近乎既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量迅速放大而资金池容量有限,势 必要表现出一下子吹大泡沫,达到市场某个临界值之后急转直下,以特 别极端的加大振幅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8ddcc6998fcc22bcd10dde.png)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作者:丁琳琳苗清凯李正均岳芳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7期摘要: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上证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股票市场多次出现千股跌停,多股停牌现象,引起各界关注和极度担忧。
导致此次股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存在缺陷及被动去杠杆而引发。
本文从多校对股灾成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股灾;成因;对策一、股灾的阶段性回顾自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达到最高点跌落到7月9日第一阶段的最低点为止,这段时期被定义为股灾1.0版。
此时市场进入了第一个暴跌阶段,仅仅18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从峰值5178.19点跌到了3373.54点,其实相比历次大的股灾,跌幅倒不算大,但下跌速度之快的确是创下历史新高。
从2015年8月18日到8月26日这期间被称为股灾的2.0版。
在这期间上证综指跌幅达29%,创业板指跌幅达32%。
个股更是遭遇了一场浩劫,最多时有2186只个股跌停,几乎全军覆没。
经过两次阶段性股灾后,各种救市措施开始生效,大盘也一度回升至3600点以上。
但熔断机制的实行又引发了新的踩踏出逃,升级到股灾3.0版。
二、股灾成因分析(一)高杠杆率下的“链式”崩盘。
在2015年股灾前,股市路向好,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
在欣欣向荣的“牛市”中,投资者被激励使用更高杠杆以获得高额回报。
与此同时,在2014年至2015年6月,政府采取措施刺激股市进一步上开。
例如,2015年4月21日,人民网发表文章《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这被当作中国政府使用官媒鼓励广大民众进入股市投资的例证。
中国金融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占据多数,容易出现羊群效应。
对高杠杆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以脱离监管的场外配资的方式进入股市,股价被进步推高。
通过金融机构一系列的操作,杠杆的乘数效应层层累加,整个股市的风险被放大,轻微的下跌即可触发雪南式的反应。
当股票在2015年6月开始下跌时,杠杆率最高的投资者首先被平仓,其账户内的股票被地售,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进而引发中低杠杆率的投资者也被强制平仓,加剧下跌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新股发行
大小非解禁
再融资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创业板块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Leabharlann 2015年 两场 监管部行动
股灾成 必然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2.外部因素
银行板块
其他板块 地产板块
AH股 大跌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15年A股股灾事件
张正婷 景亦卓 蒋瑞鹏 金首丞
15年A股股灾事件知多少
八大专家看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1.场内外配资
2014 券商板块 大涨
爆仓, 空头兴风作浪
2013年 “剩男” “变富”
紧缩政策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