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7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讲义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讲义

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混淆,其实,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语言语言是将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其中,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它的语法规则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

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2.言语言语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或者意见的过程。

人为了交际,会使用各种语言,比如汉语、英语、俄语、日语等,作为交际工具,他所有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3.言语和语言的关系(1)区别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每种语言在发音、语法、句法方面都有确定的规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语言属于语言学科,研究“话”,言语属于心理语言学,研究“说”。

(2)联系言语和语言又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言语活动不能离开语言,儿童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会和参与言语活动。

另一方面,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的言语活动所使用,它就会从社会中消失,儿童如果没有言语活动的机会,也就不能掌握语言。

二、言语的分类言语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过渡言语。

1.外部言语外部言语以语音或文字符号等被人们感受到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言语。

具有外显性,常用于社会交际,目的在于沟通交流。

人们常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

外部言语又可以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1)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是以听、说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言语。

它通常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来传播,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座、小朋友讲故事等。

学前心理学选择题知识汇总

学前心理学选择题知识汇总

选择题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儿童期(0-18岁)广义的学前期(0-6岁)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实验法: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测验法只做量的分析,缺乏质的分析。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如“绘人测验”。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

这说明的是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现在的儿童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从小获得比过去儿童多得不可比拟的知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过去生活在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相比,是会有所差异的。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在城市长大的儿童,与在偏僻农村长大的同龄儿童相比,其心理特征也有明显区别。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

这说明儿童发展特征的可变性。

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岁,其中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学前期(或称幼儿期)3-6岁,其中又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考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考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考情提要✧一、选择题1.在棋类比赛中,主要是依据头脑进行思维活动所做出的决策去支配手挪动棋子的位置,因此把它归属于()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智力技能D.知觉技能2.()是指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A.自动化B.负迁移C.目标期望D.目标意向3.智力活动是靠内部言语及词的作用进行的,是以词的形式在“心里”完成的动作,所以是()的A.内潜性B.观念性C.简缩性D.以上都不是4.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A.知觉技能B.运动技能C.操作技能D.智力技能5.在运动教育看来,任何一个运动都可以由四个要素组成,即()A.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相互关系B.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感觉统合C.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动作关系D.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相互关系6.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教师的示范方式主要有()A.顺向示范、逆向示范和围观示范B.经验示范、围观示范和顺向示范C.镜面示范、围观示范和顺向示范D.相向示范、围观示范和顺向示苑7.技能学习具有以下特点()A.这是一个“外化—内化”双向构建的过程,示范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B.这是一个“外化—内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C.这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D.这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示范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8.阅读技能、疾病诊断技能属于()A.智力技能B.操作技能C.知觉技能D.认知技能9.通常认为,一套特殊教育模式——感觉教育的建构者是()A.欧文B.卢梭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10.运动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是()的A.积累式B.发展式C.分解式D.以上都不是11.()强调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其积极建构对文本的理解A.图文阅读B.看图说话C.分享阅读D.交互阅读12.智力技能根据其应用可分为()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C.一般的智力技能与专门的智力技能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13.蒙台梭利认为,()主要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五大感官系统A.感觉教育B.阅读技能C.运动教育D.操作技能14.体操、游泳属于()A.智力技能B.操作技能C.知觉技能D.认知技能15.()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A.感觉教育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技能16.智力技能,也称()或心智技能A.认知技能B.动作技能C.感觉教育D.操作技能17.动作技能的学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属于内部因素A.讲解与示范B.练习C.知识经验D.成熟与经验18.动作技能的学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属于内部因素A.讲解与示范B.练习C.知识经验D.成熟与经验19.阅读、解题、写作等属于()A.认知技能B.操作技能C.动作技能D.动作技能20.“交互式幼儿阅读”包含三种互动关系,()不属于其中A.教师与幼儿的互动B.亲子分享C.幼儿与阅读文本之间的互动D.幼儿之间的互动21.认知阶段也称()A.联系阶段B.自动阶段C.知觉阶段D.练习阶段二、主观题22.技能【名词解释】23.技能学习【名词解释】24.动作技能【名词解释】25.智力技能【名词解释】26.运动教育【名词解释】27.感觉统合【名词解释】28.早期阅读【名词解释】29.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哪两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简答】30.动作技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哪些?【简答】31.智力技能有哪几个基本特点?请简单加以说明。

学前心理学 (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形式,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 已经形成的一些表象进行新的结合的 过程。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 仅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 象,还能根据口头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在头脑中形成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事物 形象,或创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 形象。例如,当新闻上说起小朋友搀 扶老人过马路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 出现一幅在拥挤的马路上,小朋友搀 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画面。
想象概述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
(一)夸张性想象 的表现 夸张又称强调,是通过改变客 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其某一特性 经过增大、缩小、数量加多或色彩 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是进行各种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 例如,人们创造的千手观音、九尾 狐,及《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 小人国等形象。另外,我们常看到 的一些人物的漫画也是绘画者对人 物特点夸张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二、想象的分类
2.创造想象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的产生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事物进行细 致的观察,并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记忆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对创造想象有决 定性的作用,表象材料越丰富,想象结果就越新颖。 第二,知识经验的积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创造想象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要进行 创造想象,就必须对相关领域做深入的了解,积累必要的知识。每一个发明 创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创造原型的启发。任何人的新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都要经过一定的相似事物的启发。例如,鲁班就是因为手被割伤,受到野草 的启发,发明了锯;科学家们根据蝙蝠的探知原理发明了雷达。原型之所以 有启发作用,是因为事物本身与所创造的形象之间存在相似性,可以作为创 造想象的起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问题:1.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3.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4.促进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从这一章起,我们开始进入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部分的学习。

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弄清“认知”和“认知发展”这两个概念。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方面。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自然、社会、人)的特征和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及它们对人类及自身的意义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因此,它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认知发展,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

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是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所谓认知结构的变化,指的是构成儿童认知活动整体的各种成分(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所谓认知能力 (即智力)的变化,则是指儿童认识活动各方面的“能力特质”的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形成。

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如果用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看待整个认知过程,那么,“认识自感知始”这一点,就变得更加清晰。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输出)和使用的过程,有点像计算机的整套运作程序。

在这个程序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二个环节。

而人接受信息是靠感觉和知觉来进行的。

如果没有感知觉这个联系大脑和客观现实的通道,“心理”就会为成一片荒宪'的沙漠、一个沉寂的死港。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呢?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

尤其是感觉,它仅仅是身体内部或外部某种刺激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进而经传入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而产生的一种单一的心理映象。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

是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已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半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判断:是肯定和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性质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测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1、言语的作用有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和言语的交流功能。

2、掌握言语之后,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3、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

4、思维的特性包括: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7、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8、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

9、判断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有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

10、一岁半到两岁是儿童思维的发生期。

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但儿童最早的思维却不是依靠于语言,而是依靠动作来进行的。

11、一般都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它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基础知识: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

基本理论: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

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

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

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

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学前心理学 各章节重点

学前心理学 各章节重点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 (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8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8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主题8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简答与论述1. 简述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幼儿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进行。

随着独立性的发展,独白言语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3~4 岁的幼儿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形成,发展水平很低,只能不太流畅地表达生活中的事物,在表达中还会以很多无用的词汇来缓解表达的困难;5~6 的幼儿不但能够系统地进行叙述,而且还能大胆、自然、生动地进行描述。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 岁前幼儿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

幼儿在表述时需添加表情、手势等作为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且其表述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表现为逻辑性逐渐提高,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晰。

2. 简述学前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准备性发展特征。

书面言语产生的基础是口头言语,幼儿在3~6 岁时的言语发展已为其书面言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掌握口语词汇;②掌握语音;③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④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3.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提高幼儿倾听的能力:①要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②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③讨论评价法(2)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①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使幼儿愿意表达;②加强对幼儿言语的训练,使幼儿可以表达;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善于表达。

(3)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①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读物;②使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幼儿阅读,培养相关的阅读能力。

二、材料分析幼儿言语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最初受成人语言的影响,之后会逐渐用自己的言语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进行自我调节时,最先使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即自言自语,这是介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过渡形式言语。

过渡形式的自言自语可以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①游戏言语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学前心理学--A卷

学前心理学--A卷

学前心理学** A卷一、单选题1.(2分)一般能力又称之为()。

• A. 再造能力• B. 创造能力• C. 智力• D. 操作能力答案C解析2.(2分)()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 A. 个性• B. 气质• C. 能力• D. 性格答案D解析3.(2分)最早提出气质这一概念的是()。

• A. 希波克拉特• B. 巴甫洛夫• C. 冯特• D. 盖伦答案D解析4.(2分)儿童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兴趣,这种现象叫()。

• A. 戏物• B. 伙伴游戏• C. 戏镜子• D. 相倚性研究答案B解析5.(2分)个性倾向性是个体活动的()。

• A. 动力系统• B. 认知系统• C. 能力系统• D. 生物系统答案A解析6.(2分)与“强、平衡、不灵活”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答案C解析7.(2分)儿童大约在()左右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

• A. 半岁• B. 一岁• C. 一岁半• D. 二岁答案D解析8.(2分)以下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同情• B. 分享• C. 合作• D. 攻击答案D解析9.(2分)()中的亲子交往是儿童心理社会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 A. 哺乳• B. 日常生活• C. 保育活动• D. 教养活动解析10.(2分)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

• A. 心理特征• B. 心理倾向• C. 心理特征和倾向• D. 道德品质答案C解析11.(2分)“早慧”、“大器晚成”,这是能力()。

• A. 类型差异• B. 发展水平差异• C. 表现早晚的差异• D. 创造性的差异答案C解析(2分)最复杂的儿童游戏是()。

• A. 单独游戏• B. 联合游戏• C. 平行游戏• D. 合作游戏答案D解析13.(2分)一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称之为()。

• A. 个性• B. 个性倾向性• C. 心理状态• D. 自我意识答案A解析14.(2分)亲子交往是从()开始的。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二、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1)区别:
语言:是符号系统;
言语:是心理现象和过程;
具有地域性;
具有普遍性;
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2)联系: 1、言语在语言环境中学会,也需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2、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并在言语活
动中丰富和发展。
.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三、言语的构成
但完全在同儿步童,言一语般发来生说发,展接的受过性程言中语,(两感个知过、程理并解不) 先于表达性言语的出现。
.
第一节 言语概述
四、言语的作用
(1)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
.
苹果 狮子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三、言语的作用
(2)言语的概括功能
.
水果 动物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三、言语的作用
(3)言语的交流功能
所以,要多给儿童相应的强化,使儿童建立语言与 对应之物之间的联系。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4、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一般3岁儿童的语音辨别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但对个别 相似音(如b、p,d、t)有时可能混淆。
4岁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4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本能
期1 、 发 音 准 备
.
简单发音阶段 (1-3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 (4-8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 (9-12个月)
(哭、ei、on、d、a、nei等)
会形成 条件反

第七章答案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答案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B.独自式的C.连贯式的D.创造性的2.1岁至1岁半学前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3.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 )左右。

A.2周B.6个月C.6~12个月D.1岁4.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5.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6.学前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7.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代词B.名词C.动词D.语气词8.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A.陈述句B.疑问句C.祈使句D.感叹句9.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一般是在( )A.2岁后B.3岁后C.4岁后D.5岁后10.学前儿童想吃饼干了,对妈妈说,“妈妈,饼饼”。

这属于()。

A单词句B双词句C简单句D复合句二、简答题1.列表简述言语、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语言:符号系统、社会现象、人和人交际的工具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心理现象、人们对语言的听说读写2.联系:语言和言语是密不可分的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学前儿童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会和参与言语活动。

与此同时,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若没有言语活动的机会,也就不能掌握语言。

3.幼儿言语发展有何特点?1.语音: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程度不同,语音意识逐渐发展2.词汇:词汇数量逐渐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加深3.句子:句子的结构的发展,句子功能的发展句子的理解4.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言语表达技能的发展三、论述题1.幼儿言语发展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言语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言语
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2. 联系
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1.外部言语:
口头言语:对话:情境性
独白:连贯性、缺乏支持性
书面言语:识字—阅读—写作
2.过度言语:学前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
3.内部言语: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
设计一个语言游戏,并让幼儿参与这个游戏,记录幼儿玩这个游戏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想出解决策略。
课后作业
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设计的语言游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视频
教学过程
(授课思路、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师生互动等)
课题引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从哪几个领域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根据目标的要求,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能力目标
能初步运用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分析幼儿的行为
素质目标
重视幼儿的言语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初步运用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分析幼儿的行为
教学方法及手段
谈话、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视频
教学过程
(授课思路、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师生互动等)
思考:
同学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这门语言的哪些方面?衡量幼儿言语的发展,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3.组织有利于幼儿言语发展的活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8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8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探寻三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 常见问题及教育措施
(2)加强对幼儿言语的训练,使幼儿可以表 达 (3)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使幼儿善于表达 3.提高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教育措施 (1)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读物 (2)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阅读,培 养相关的阅读能力
①朗读体验法 ②观察理解法 ③交流感受法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儿童出生以后,在环境和成人的影响下,言语不断发 展,进入幼儿期后,言语发展表现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 语的准备两个方面。 1.口头言语的发展特征 (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幼儿期,主要是在4岁左右,语音意识明显地发展起 来。 幼儿语音意识形成主要表现: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 特点;能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②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6)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可以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①游戏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 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 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3)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 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 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 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也称为“电报句”或“电 报式语音”。 2.完整句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2)词汇量迅速增加 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能掌握 新词,而且他们学习新词的积极性非常高。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2)掌握语音 汉语拼音是儿童识字和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 而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正确发出语音。 (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 幼儿期已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初步的口语表达 力,为入小学后阅读和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经历 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有意后注意等阶段,逐渐 形成稳定的注意品质。
注意与学习的关系
注意是学前儿童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基础,良好 的注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果。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觉对注意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注意能力,如视觉和听觉 的敏锐度有助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感知觉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 解事物的关键。
感知觉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从简单的感觉到复杂的知觉,逐 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整体认识。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
01
02
03
注意概念
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 时间内集中精力关注某一 事物的能力。
注意发展的特点
2023
PART 04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的 发展
REPORTING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01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伤心等,
并能够通过表情和语言来表达。
情感理解
02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能够根据他人的情感做
出相应的反应,如安慰他人或分享自己的快乐。
情感调节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模仿和学习与自己性别 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的关系
情感表达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是他们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 立关系和互动。
情感理解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 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依据《人民日报》一幅钻塔的照片推算出大庆油田油井的直径。
根据《人民日报》刊登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精确推断出大庆油田的产量:把当时公 布的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简单之至,日本人推算出大庆的石油产量为 3000万吨,与大庆油田的实际年产量几乎完全一致。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 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3、朱教授强调说,词汇的产生和社会息息相关,人类生活
中最离不开的词汇,便最可能是最初诞生的词汇。
关于语言
• 人类语言到底是怎样诞生的?诞生在什 么时代?先民们开口说的第一词到底是 什么?经过漫长的摸索一切却还仅仅是 谜……
第一节 言语概述
• 一、什么是言语
——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 过程。
电报句或电报式语句,主要有三种形式: 简单的主谓句,如“妈妈来”,“球球掉 了”等 简单的谓宾句,如“要娃娃”,“拿糖糖 ” 简单的主谓宾句,如“爸爸上班”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2、完整句阶段(2-3岁 )
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
(1)儿童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终止婴儿语。 (2)2岁开始,儿童能把过去的经验表达出来。儿 童开始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学习新 词的积极性很高。
(1)单词句阶段(1~1.5岁)特点 • ①单音重叠. • 【典型表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 • ②一词多义. • 【典型表现】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 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 • ③以词代句. • 【典型表现】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 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 子手里的食物.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简单发音阶段 (1-3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 (4-8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 (9-12个月) 本能 (哭、ei、on、d、a、nei等)
会形成 条件反 射
1
、 发 音 准 备 期
(ba-ba、ma-ma、ge-ge等)
牙牙学 语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五、言语的心理意义
(1)了解间接经验,扩大个体经验
(2)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 (3)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第一节 言语概述
六、言语的种类
口头言语 外部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对话 独白 :情境性 儿童
:连贯性、缺乏支持性
(识字——阅读——写作)
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 思维密不可分。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绘本有时也叫“图画书”,它与小人书不同。一般认为小 人书是带插图的文字书,图画是文字的补充;绘本的图则不是文 字的附庸,图画与文字相辅相成,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儿童经典绘本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 的最佳读物,学龄前儿童读物中70%是图画书。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情境性言语(3岁以前 ) 对话言语(3岁以前)
连贯性言语(3岁之后 ) 独白言语(3岁之后)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只有到了幼儿期(3岁左右),儿童才有可能产生内部言语。
自言 自语 的形 式
游戏言语
(mao-mao、deng-deng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出生-10天 2 、 听 词 阶 段 (区分语音和其它声音)
8-9个月
(词语依托于情景:动作、表情等)
11个月左右
(词语成为独立的信号)
【研究分析】给9个月的婴儿看"狼"和"羊" 的画片.每当出示"羊"时,就用温柔的声 音说"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狼"时, 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这是老狼".若 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羊 呢 羊在哪里 "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 ,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 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 羊在哪里 " 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这说 明了什么
1、不完整句阶段
单词句阶段(1-1.5 岁)
①儿童能主动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 ②儿童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和固定的物体,甚至同 某种背景固定起来; ③儿童喜欢说重叠的字音。
①儿童一词多义; ②一岁半后,儿童能说“电报句”。 ③有时缺字漏字,句子不完整,顺序颠倒。 ④先出现名词,还有少许动词,再是形容词。
双词语阶段(1.5-2岁)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3、理解词阶段
1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 的很少。 所以,要多给儿童相应的强化,使儿童建立语言与 对应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4、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儿童要掌握语言,进行言语交际 ,还必须掌握语法体系。
儿童对语法结构的掌握表现在语句的发展和理解两个方面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
单词句(1-1.5 双词句(1.5-2 简单完整句(2-2.5 复合句(2.5 ) ) ) ) 儿童早期所掌握的词不分词性。(汪汪、解放军叔叔、小白兔等) 儿童最初的句子不仅单调,而且不完整,尝尝漏掉或缺少 一些句子成分。

二、思维的特征
日本人通过照片和报纸推断出油田的地址 日本人通过王进喜参加人大推断出产油时间 日本人通过钻塔照片推断出油田直径 日本人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推断出年产量
But
(1)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还不能理解。 如:被动语态-“小玲被小楠撞倒了”。 双重否定-“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听故事的。”
(2) 在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型时,根据自己从经验中总结
出来规则去解释。 如:“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里”。谁生病了? (3) 往往根据句子中出现的顺序来理解意思。 如:“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 “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上车。” (4) 儿童理解句义,时常适用一些非语言策略。 如:“盒子”和“指示语“。
●在长期阅读中,经典绘本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 ,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绘本阅读是对孩子的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花格子大象艾玛》 《猜猜我有多爱你》 《100万只猫》 《爷爷一定有办法》 《小房子》 《让路的小鸭》 《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忘不了 外公啦》 ………………………….
经典绘本介绍: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四、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
(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的活动 (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第三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反映,属于认知的低级阶段。
学前心理学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关于语言
• 人类的语言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 我们的老祖宗开始试着用语言来描述世界 的时候,最先说出了哪一个单词?
关于语言
古代对于语言产生的解释: 1、苏格拉底:词是神圣之物,能通神。 2、就连一些古代帝王也对人类语言的产生极感兴趣 。
现代四种比较主要的理论解释: 1、人类语言来自模仿。 2、 19世纪初出现的“叮当理论”。 3、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理论 。 4、语言产生于感情 。
嘟嘟,汽车来了,快让开, 快让开……
问题言语
这个放哪里呢,放这里,不 对,放那里……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幼儿自言自语起初往往有对自己说话的特点,而且也包含有对别 人说话的性质。
幼儿产生自言自语的背景:需要和别人交往,但又缺乏言语 交往的实际可能。和陌生人在一起,出现的自言自语最多。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丰富儿童词汇 ,帮助理解词 义。
3、词汇数量迅速增长(3-7岁)
(1)词汇数量增长很快,7岁是3岁时的4倍。 (2)对词本身的内容、意义理解也加深、更概括。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量词)——虚词;具体词——抽象词 (4)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学前晚期(5、6岁时),儿童往往主动要求识字、读书。
讨论:儿童在学前期不适宜多写字的原因是?
因此:儿童在学习书面言语过程中,应该着重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重视:早期阅读活动 2006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彭 懿先生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解读绘本的理论 著作——《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词汇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以 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