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分析研究报告
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
![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19c3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2.png)
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诗歌赏析方法研究报告摘要:诗歌赏析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诗歌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本篇报告主要研究了诗歌赏析的几种常见方法,包括主题分析法、形式分析法、语言艺术分析法和艺术效果分析法。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引言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对于读者来说,赏析诗歌需要具备一定的解读技巧和方法。
本文旨在研究诗歌赏析的常见方法,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主题分析法主题是诗歌的核心,通过分析诗歌主题可以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
主题分析法要从诗歌的整体内容出发,寻找关键词、抓住主旨,同时要注意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形式分析法形式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式分析可以揭示诗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形式分析法主要包括对诗歌的格律、韵律和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诗歌形式的研究,可以了解诗人创作的意图和构思,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四、语言艺术分析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艺术分析可以揭示诗人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语言艺术分析法要从诗歌的字词、句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语言的用词、句子的结构和修辞的手法。
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和诗人的意图。
五、艺术效果分析法艺术效果是诗歌所要表达和体现的艺术结果,通过艺术效果分析可以揭示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
艺术效果分析法要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意象构建和表现手法入手,分析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通过对艺术效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六、结论诗歌赏析是一门需要技巧和方法的艺术,通过主题分析法、形式分析法、语言艺术分析法和艺术效果分析法等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实际的诗歌赏析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与形象角度分析
![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与形象角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57fb40eefdc8d376ee32e2.png)
二、咏物言志诗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三、羁旅思乡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 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 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 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落梅花》是汉乐府名曲,在这里 是说有人正在吹奏这支曲子。当时李 白被贬,此时运用通感,仿佛感到梅 花落下时的寒意,去国怀乡的悲愁。)
• 诗中闻笛,往往化用笛曲名,巧用通
感的艺术手法,既能构成音乐形象,又能 语意双关,表达情感。《关山月》《梅花 落》《折杨柳》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横吹曲。 如: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立志清白做人,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画菊
南宋末·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1、托物言志; • 2、描绘了菊花凌霜独立,孤
傲绝俗的形象; • 3、表达了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诗词鉴赏研究报告
![诗词鉴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1c18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8.png)
诗词鉴赏研究报告引言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文人笔耕不辍的岁月中,无数的诗人和文人通过吟咏万物、抒发情感,表达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几首经典的诗词进行鉴赏和深入研究,从诗歌的结构、意象、用字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诗词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这首短小精悍的七言绝句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平凡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恢弘与气势。
同时通过“白日依山尽”的描写,使读者的视线不断向远方延伸,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惊艳之旅。
紧接着,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意象鲜明的方式勾勒出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诗人将自己比作登高的观景者,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美景,而是追求更加辽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
这种追求一直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并激励每一个渴望进步的个体。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之涣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把自然景色与人的奋斗相结合,引起了读者对于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共鸣。
诗词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以写酒和放浪形骸著称。
然而在这首《静夜思》中,李白展示了他温情的一面。
整首诗只有四句,却令人陶醉其中。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床前明月的景象作为描写的起点,给人以清幽宁静的感觉。
明月的光芒倒映在床前,仿佛是地上的一层薄霜,使人不禁感到清凉和宁静。
在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李白运用明月和思乡两个意象,将心境的表达和具体形象的描绘巧妙结合起来。
明月挂在高处,诗人抬头仰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简洁和纯粹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之一,也正是几百年来让这首诗在人们心中流传不衰的原因之一。
古诗的研究报告
![古诗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6807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c.png)
古诗的研究报告古诗的研究报告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报告对古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包括其形式、题材、风格等方面,旨在深入了解和探索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一、古诗的形式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主要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主。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分别以五个音节和七个音节为一句,符合中文语言的韵律规律,使诗歌具有流畅的节奏感。
此外,古诗还具有平仄和押韵两个重要特点,平仄规定了古诗中音节的音调高低,而押韵则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和韵律感。
二、古诗的题材古诗涉及广泛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哲理思考等。
山水田园题材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它描绘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诗风。
爱情离别是古诗中另一个重要的题材,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写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政治抒怀是古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材之一,古代诗人通过对时局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政治和社会的担忧和思考,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抱负。
哲理思考是古诗中比较深奥和思辨性的题材,通过对人生、宇宙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世界的感悟。
三、古诗的风格古诗的风格丰富多样,层次鲜明。
从句式结构上看,古诗可以分为平仄韵律型和非平仄韵律型两种。
平仄韵律型古诗以平仄结构和韵律要求为基础,注重诗句的对仗和节奏感,形成严谨和优美的风格。
非平仄韵律型古诗则以内涵和意境为主,注重诗歌的意象和感情表达,更加注重情感上的抒发和审美上的体验。
古诗的风格还可以根据字句的运用进行分类。
有的古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成风趣幽默的风格;有的古诗借助对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形成冲突和张力的风格;有的古诗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表现出深情和哀怨的风格。
总的来说,古诗的风格取决于诗人的个性和创作意图,古诗的丰富多样的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古诗鉴赏研究报告
![古诗鉴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0014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c.png)
古诗鉴赏研究报告古诗鉴赏研究报告引言古诗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篇研究报告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古诗艺术的理解,并探究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 古诗鉴赏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智慧思考,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古诗鉴赏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二. 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古诗大多由历史事件、文化典故等构成,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是理解古诗的重要前提。
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百科,或者请教专业的研究者,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
2. 关注诗歌结构和韵律古诗多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其中又有律诗、绝句、七绝等不同的形式。
在鉴赏古诗时,要关注其结构和韵律的运用,体会作者在有限的音节中运用技巧和含义的变化。
3. 分析词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古诗中的每个词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同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词句的用字、语法以及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鉴赏诗歌。
4.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诗歌作品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诗人的经历和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增加鉴赏的深度。
三. 古诗鉴赏的意义和价值1. 传承中华文化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深入地研究和鉴赏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和体验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进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2. 提高审美能力古诗作为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对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鉴赏古诗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敏感的艺术触觉,并从中领略到优美的音韵、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进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人文修养古诗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通过鉴赏古诗,我们可以接触到这些文化内涵,并加深对人类情感和生活哲学的思考。
宋词题材分析报告范文
![宋词题材分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aa8a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1.png)
宋词题材分析报告范文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题材分析对于理解宋词创作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关于宋词题材分析的报告范文。
题材是宋词创作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宋词的题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宋词的题材多样性和丰富性。
宋词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景物描写、爱情、思乡、抒怀、士人才情、儿女情长等。
首先,景物描写是宋词题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宋词以其独特的写景方法和精细入微的描写技巧而闻名于世。
宋词家注重对自然景物细节的观察和把握,通过对山水、花草、春夏秋冬等景物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关系,以及对自然美的讴歌和颂扬。
其次,爱情是宋词题材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宋词以其深情表达和细腻感受而著称,爱情题材自然成为宋词创作中的一张重要牌面。
宋词家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对情人的思念和对感情的忠诚。
宋词中的爱情题材不仅涵盖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等各种形式的感情。
第三,思乡是宋词题材中常见的一个方面。
宋代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因此许多词人都有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经历。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乡题材自然成为宋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词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人的无尽思念。
此外,抒怀和士人才情也是宋词常见的题材。
在这一类型的题材中,词人借助对个人的情感表达,抒发自己的心情和思想感悟,表现出自己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感慨和思考。
士人才情则强调以士人为主角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关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士人的自觉意识。
最后,儿女情长是宋词题材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方面。
儿女情长以其真挚而感人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大量的词人投入创作。
在这一题材中,词人通过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展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家庭观念的重视和赞美。
综上所述,宋词的题材多种多样,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宋词题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词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同时也能从中品味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
研究报告课题古诗词鉴赏
![研究报告课题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c3a610ac8d376eeafaa3103.png)
编号:
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学生课题立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安迪
指导教师:正楷
立题日期:2011 年12月25日
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年级学生用〕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安迪
指导教师:正楷
开题日期:2012年3月5日
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组访谈表
〔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
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组访谈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制表:省教育厅教研室
编号:
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一年级学生用〕
学生课题结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安迪
指导教师:正楷
开题日期:2012年3月5日
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研究性学习成果自评表。
【小课题】《中考古诗赏析角度探析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课题】《中考古诗赏析角度探析的研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b318771ed9ad51f01df292.png)
《中考古诗赏析角度探析的研究》研究报告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何伟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对古诗篇目的“量”的规定,决定了古诗教学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和中考学业检测的必然性;《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要求的“记诵积累”与“理解诗文大意”既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指向,也决定了学业检测的落脚点。
纵观大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从2006开始至今,每年都专门设有赏析某一首古诗的阅读分析题。
当下的语文古诗教学,存在重应试轻赏析、重结果轻过程、重试题题型轻赏析角度的现象,赏析角度归根结底是学习角度,若仅仅把中考古诗赏析绑缚在应试技巧上,以大量的习题代替深入的学习,古诗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渐染、熏陶作用势必在题海中丧失殆尽。
通过研究,建构出以古诗赏析为中心的、以若干上位概念为统领的知识系统,可为古诗教学和中考复习教学提供有效的共享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建构出以“中考古诗欣赏”为中心的古诗阅读知识结构,为古诗教学和中考古诗复习提供有效的共享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出能够呈现中考“古诗阅读欣赏”的角度,厘清“阅读赏析角度”的呈现规律,以及命题中题干语言的表述特点。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贯穿始终:根据问题,确立课题;对课题进行分析、假设;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方案;用叙事研究法记录研究过程;用案例法反思现象,发现规律;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系统。
1.在课题准备阶段,搜集查阅了中考真题中古诗阅读赏析题的考试比重、题型、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汇总。
2.在课题研究阶段,运用思维导图法。
绘制出古诗内容与赏析角度思维导图、古诗学习流程图、大庆市2011年到2014年中考古诗命题特点图。
3.在课题研究阶段,采用古诗知识口诀化的方法,从内容到形式编制成“三字经”,便捷易记,为教学积累了一个优良的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本研究原计划三个月(2014年3月—2014年7月)完成,后根据课题管理部门统一要求,研究周期修改为2014年3月—2014年12月)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1)查找、浏览了各地历年中考试题,随机抽取的各省市地区的40套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其中23份试题单独对某一首古诗设题进行赏析考查,占总数的57.5%;40份试题全部设有古诗词默写题,且题型多样。
唐诗赏析课题研究报告
![唐诗赏析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3169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5.png)
唐诗赏析课题研究报告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涵盖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本报告主要研究唐诗赏析的课题,探讨唐诗的特点和价值,以及赏析唐诗的方法和技巧。
一、唐诗的特点和价值1.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以其形象优美、言简意赅的特点而著称。
唐代诗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意境营造,使诗歌生动活泼。
同时,唐诗注重韵律和格律的运用,使诗具备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唐诗的价值唐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风俗和人物形象,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同时,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让人们感受到诗歌之美,体味人生之真谛。
二、赏析唐诗的方法和技巧2.1 了解背景知识赏析唐诗的第一步是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等。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形象和隐含的寓意。
2.2 分析诗歌结构诗歌的结构是诗歌意义的载体,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分析其结构对于读懂诗歌至关重要。
要注意诗的格律和诗体特点,如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并分析诗的起承转合、抒情和抒怀的过程。
2.3 研究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意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是读者理解诗歌内涵的关键。
要研究诗歌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寓意,探寻诗歌所要传递的主题和感觉。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2.4 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唐诗以其音乐性和节奏感而闻名,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是赏析唐诗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诵、吟唱和欣赏诗歌的曲调和音律,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三、结论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赏析唐诗需要注重背景知识的了解、结构的分析、主题和意境的研究,以及韵味和意境的品味。
通过对唐诗的多角度解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领会唐诗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50a3f7f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3.png)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bef4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b.png)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鉴赏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日益重要。
然而,由于古诗词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中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研究:通过对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的研究:通过对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开发,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生动的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提高其鉴赏能力。
3.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的探究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科学、公正、客观。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和资源,收集和分析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评价数据,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成果经过研究,本课题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适合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鉴赏能力。
2.开发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古诗词鉴赏教学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增强其古诗词鉴赏能力。
3.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客观的古诗词鉴赏评价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
五、结论本课题的研究表明,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古诗词。
诗歌鉴赏主题分析
![诗歌鉴赏主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b0a4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6.png)
诗歌鉴赏主题分析诗歌是一种富有艺术美感的文学形式,通过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情感、思想和感悟。
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它可以是关于自然、生活、人类情感等各种主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诗歌主题,来展示不同主题对于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魅力。
主题一:自然自然主题是诗歌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主题之一。
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变幻莫测的氛围,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比如杜牧的《秋夕》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朴素的文字,描绘出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并引起共鸣。
主题二:爱情爱情是另一重要的诗歌主题。
诗人通过描绘爱情的甜蜜、苦涩、浪漫和痛苦,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思考和感受。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触动了读者心中的柔软之处。
主题三:人生哲理人生哲理是诗歌中常用的主题之一,通过反思人生的意义、哲学思考以及生死的命题,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领悟。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山水之景勾勒出人生的辽阔和壮丽,通过“更上一层楼”的表达,寓意着对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主题四:社会批判社会批判是诗歌表达中另一重要的主题之一,诗人通过揭示社会的弊端、呼吁公正和平等,从而反映社会现实和呼唤社会正义。
比如顾城的《那时》中写到:“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错失,表达了对当代社会文化浮躁和物欲横流的批判。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诗歌主题,我们可以看到诗歌的魅力和表现力之大。
诗人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悟融入诗歌之中,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共鸣和共鸣。
因此,诗歌鉴赏主题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诗有什么题材的研究报告
![古诗有什么题材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fce5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6.png)
古诗有什么题材的研究报告
古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形式之一,通过描绘人生、自然、思想、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主题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研究古诗题材时,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报告:
1. 人生与情感:研究古诗中表达人生和情感的主题,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各种形象、意象和修辞手法来描绘人生的苦乐、爱别、欢悲等情感。
2. 自然与环境:研究古诗中描绘自然景物和环境的主题,探究诗人如何通过对山水、季节、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感悟和审美情趣。
3. 思想与哲理:研究古诗中反映思想和哲理的主题,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
4. 社会与时代:研究古诗中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主题,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对社会风俗、历史事件、政治风云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批判或赞美。
5. 文学与艺术:研究古诗中反映文学和艺术的主题,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文学形式、艺术技巧和创作过程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来表达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仅为古诗题材研究报告的一些方向,具体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研究目标来选择适合的题材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还可
以结合诗人的风格、流派、时代背景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
关于近现代诗歌鉴赏的调查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近现代诗歌鉴赏的调查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355c5b84868762cbaed525.png)
关于近现代诗歌鉴赏的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朱满婕课题组成员:耿绿漪钱程张一丹李晨曲安子墨赵玥刘隽课题指导教师:贾老师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过程一、课题的来源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一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较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1、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2、课题进程的安排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查阅相关诗人及作品。
阶段目标:理解相关人物。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弄清诗人写作目的和意义。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访问老师探讨有关话题。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作品的研究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蕴含的深刻意义;研究近现代诗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阶段:主要任务:同学之间对所得成果进行探论。
阶段目标:探讨并得出诗歌的意义内涵及诗人创作时的感触。
第五阶段主要任务:整理资料阶段目标:分析结果;得出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结论第六阶段主要目标:做出结题报告阶段目标:对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做一个系统报告。
3、课题任务分工第一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完成开题报告,并且进行相关工作的相关调度。
第二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访问老师探讨有关话题。
第三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幼儿园诗歌欣赏教研报告(3篇)
![幼儿园诗歌欣赏教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2e35b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a.png)
第1篇一、报告背景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在幼儿园教育中,诗歌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为了更好地开展诗歌欣赏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特此进行本次教研报告。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诗歌欣赏活动的认识,明确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诗歌欣赏方法,提高诗歌欣赏活动的实效性。
3. 培养教师运用诗歌欣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教研内容1. 诗歌欣赏的意义诗歌欣赏有助于幼儿:(1)感受语言的美,培养语感;(2)激发想象力,丰富内心世界;(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艺术素养;(4)锻炼记忆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诗歌欣赏的方法(1)朗读法:通过教师或幼儿的朗读,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讲解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意境等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3)讨论法:引导幼儿围绕诗歌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创作法:鼓励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
3. 诗歌欣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选择合适的诗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富有童趣、易于理解的诗歌;(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3)互动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4)评价反馈:对幼儿在诗歌欣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诗歌欣赏活动的认识得到提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诗歌;2. 教师掌握了多种诗歌欣赏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3. 幼儿在诗歌欣赏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
五、总结本次教研报告旨在提高教师对诗歌欣赏活动的认识,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诗歌欣赏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诗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5e5be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6.png)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选取背景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思想、艺术和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对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也愈发受到重视。
二、研究目的本次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研究内容1. 回顾古诗词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探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分析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关键要素和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4. 设计并开展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评估教学效果。
五、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和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是提高鉴赏能力的关键。
3.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积极影响。
六、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结果对于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研究不足和展望本次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样本选择范围较窄、实验时间和资源有限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延长实验时间,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本次研究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的成果,能够为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如何鉴赏古诗研究报告
![如何鉴赏古诗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0af1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2.png)
如何鉴赏古诗研究报告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鉴赏古诗是一种文化活动,需要读者对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是一份关于如何鉴赏古诗的研究报告,希望能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和技巧1.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观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的内涵。
2.注重语言的解读与理解。
古诗的语言方式与现代文学有所不同,包含了丰富的象征、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诗句的词语、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可以深入挖掘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注重鉴赏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古诗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的描绘,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品味其中的情感表达,增进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
4.注重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古人常常把诗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将诗句的节奏与韵律融入音乐中。
通过听诵古诗,体验其中的音乐意味,加深对古诗的鉴赏。
二、选取好的古诗进行鉴赏1.选择经典之作。
经典的古诗作品汇集了当时文人骚客的智慧和才华,具有深远的艺术意义和历史价值。
选取经典之作进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2.多角度鉴赏同一首诗。
同一首古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鉴赏,例如从语言风格、意象表达、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鉴赏。
三、注重实践与体验1.多读古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大量的古诗作品,可以逐渐熟悉古代文人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多与他人交流与讨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丰富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
3.参与相关的研究活动与学术讨论。
参与古诗的研究活动,如学术研讨会、论坛等,可以向专家学者请教,深入研究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总之,古诗是文化的瑰宝,鉴赏古诗是一种文化活动,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一)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ea5f9d1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b.png)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一)
诗歌鉴赏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诗歌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在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诗歌鉴赏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二、研究目的
•探索诗歌鉴赏的理论框架
•分析不同诗歌形式的鉴赏方法
•提出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教育策略
三、研究方法
•文献综合分析
•问卷调查
•诗歌解读实践
四、研究结果
•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诗歌鉴赏理论框架
•提出了多种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探索了有效的诗歌鉴赏教育策略
五、研究结论
•诗歌鉴赏研究对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个体的诗歌鉴赏能力可以得到提升•高效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促进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六、研究展望
•进一步完善诗歌鉴赏理论框架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鉴赏方法
•培养更多的诗歌鉴赏教育专家
以上是本研究的结题报告,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对本研究的关注和支持!。
诗歌的研究报告
![诗歌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26bb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2.png)
诗歌的研究报告
诗歌的研究报告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运用特定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
本研究报告将对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首先,诗歌具有高度凝练和集中的特点。
相对于散文而言,诗歌通过有限的字数和线条来表达更为丰富、深刻的意义。
诗人运用押韵、对仗和音律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简练而生动。
其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人巧妙地运用文字,创造出形象生动、意义深远的词句,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感受到情感冲击。
诗歌也可以通过意象、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诗歌还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也都有其特有的诗歌传统和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并通过诗歌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和价值观,来观察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的共性。
此外,诗歌也有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内心感受的作用。
诗歌可以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减轻精神压力和情感困扰。
最后,诗歌对于文学创作和艺术创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伟
大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受到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歌作品,它们不仅在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总之,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魅力和意义。
通过对诗歌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表达方式,并赏析其中蕴含的美学和情感力量。
同时,研究诗歌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和历史的演变,以及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共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 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 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 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 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 景。
睡着无人唤”,进一步突出表面闲逸实际凄凉的 心理感受.末句让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 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
(二)例1.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 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 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 “和亲”方略。
(三)检测练习:
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分析
教学目标:从题材的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送别诗 写景诗(山水田园与边
塞) 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感怀 诗 教学难点:确定诗歌题材 选定诗歌鉴赏 方法 教学方法:分析 强化 自我检查与总结
诗歌鉴赏之题材角度分析
1.送别诗 2.写景诗(山水田园与边塞) 3. 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即事感怀诗
一送别诗
(一)概说: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 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 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 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 种主题。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 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 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 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 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 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瑟。”“枫叶” “荻花” “秋”三个意象不光 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 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 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例: 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即兴小诗。诗中描写的 是这样一组画面:在一条寂静的深山小溪上,有 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个垂钓的人。风雨迷茫,他 卷起钓丝,走进篷底,取出盛酒的瓦罐,对着风 雨自斟自饮;直饮到烂醉,睡着了;小舟一任风 推浪涌,待醒来时,才发觉船儿已从后溪飘流到 前溪了。这诗似乎是描写溪上人闲适的心情和隐 逸之乐。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钓,饮酒, 醉眠,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他以此为乐, 独乐其乐。这似乎就是诗中所要表现的这一段溪 上生活的特殊兴味。
杜荀鹤介绍:
诗人身处晚唐暗世,很有才华但由于出身 寒微而一生坎坷潦倒,壮志难酬,他的《自 叙》诗写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 唐一逸人. ”老来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 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
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 却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深山僻 水,风风雨雨,气氛是凄清的;那垂钓者形单影 只,百无聊赖,以酒为伴;那酒器“瓦瓯”──粗 劣的瓦罐儿,暗示出它的主人境遇的寒苦;“醉来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 “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 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 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写景诗
(一)概说: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 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 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 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 简洁、质朴。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 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 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 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 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 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 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 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 出的情感。(这类诗歌一般会给诗人的介绍,很 出名的诗人则要求自己有积累)
(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 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 “渺茫”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 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怅然若失。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 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 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 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 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 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2.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 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 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 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 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 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