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doc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doc 15页)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doc 15页)ICS 13.020Z 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001-2004/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 with guidance for use内部资料仅供参考目次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2 环境方针4.3策划4.3.1 环境因素4.3.2 法律和其他环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 检查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4.6 管理评审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 24001与GB/T 19001之间的联系文献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对GB/T 24001—1996作了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 24001—1996。
本标准的二级标题由1996版的“规范及使用指南”改为“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对术语名称作了下列修改;——“规划(策划)”改为“策划”;——“环境表现(行为)”改为“绩效”在ISO 14001中,在正文中用Shall提出要求;在附录A中用should进行提示或提供指导。
对此,本标准中分别译为“应”和“应当”。
本标准是GB/T 24000系列中的一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待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引言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绩效。
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PT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7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 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组织: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 或一组人。
8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于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环 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 提升环境绩效 履行合规义务 实现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 周期观点所确定的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 境因素。
12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h)促进持续改进; 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13
5、领导作用
5.2环境方针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
万洋二分厂
提高企业社会 形象及竞争力, 利于企业长期 发展
提高企业管 理水平,员 工环保意识
推行环境管理
体系对我公司
有哪些实质性
价值 降低能源消 耗,减少废 气/废水/噪 音/危险
改善组织的环 境行为,降低 环境、法律风 险
1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一、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确保合规性和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
下面就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1. 法律法规遵守:企业应了解并遵守国家、地方以及相关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 环境政策制定:企业应制定并实施一份明确的环境政策,明确企业的环境目标和方向,并将政策传达给全体员工。
3. 环境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源和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岗位职责和培训:企业应明确各岗位的环境保护职责和义务,制定相关的工作指导和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5. 环境目标设定和监控:企业应设定合理的环境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和监测方案,定期对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和改进。
6. 环境监测和报告:企业应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污染及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7. 环境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处理、污染源控制和紧急救援等措施,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中能够及时应对。
8. 资源使用效益和废物处理:企业应推行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措施,合理利用能源和原材料,降低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9. 外部沟通和参与:企业应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积极沟通,获取外界对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回应。
10. 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二、环境管理体系使用指南1. 明确责任和义务:企业应明确环境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确保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认识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2. 定期培训和考核:企业应定期为员工提供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并根据岗位要求进行相应的考核。
3. 设定环境目标: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环境目标,并将其与员工的个人绩效管理相结合,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环境管理活动。
【参考借鉴】完整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doc
RRRRRRR有限公司环境手册ISO14001-2015文件编号:EM-01 A/10编写: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目录第1 章概述1.1 颁布令1.2 公司简介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1.4 环境手册的管理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3.2 术语和定义第4章组织的背景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5章领导作用5.1 领导和承诺5.2 环境方针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6.2.1 环境目标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信息交流7.4.1 总则7.4.2 内部信息交流7.4.3 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信息7.5.1 总则7.5.2 创建和更新7.5.3 文件信息控制第8章运作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2 应急准备和响应第9章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总则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第10章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1.1环境手册颁布令环境手册是本公司从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公司的基本法规之一,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质量环境管理目标,促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环境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并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是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协调全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使其基于ISO14001-2015标准要求,符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指导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节约用纸 6-9月: 复印纸较去年同期降低7.4% 电脑纸较去年同期降低66.6%。
23
推行体系经济收获 截止6-9月
节电67万度约63万元 节纸23万张张8万元 截止6-10月 综合利用塑胶再生粒两百吨 回收泡方再生粒十六吨四十四万元 回收危险品空盒约两万个 喷漆有毒废渣减量约25吨
24
环保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环境 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内审员培训专用
总目录
课程介绍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一章 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术语和ISO14001标准
第三章 环境法律法规
第四章 污染治理技术
第二部分 审核知识
1987年,委员会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87年《关于消耗自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为人类发展的总目标一系列行动计划。
8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
TC207的宗旨
TC207产生 1990年,ISO和IEC提出了环境与安全标准需求; 1991年,ISO成立SAGE(环境战略咨询组); 1993年,ISO成立TC207技术委员会;
TC207宗旨 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并维持生态环境质量,
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与社会经 济发展达到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TC207业务范围
26
ISO14000与ISO9000关系
根据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dca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DCA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环境,许多组织和机构都采用了环境管理体系。
其中,PDCA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法,它以不断改进为目标,能够有效地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围绕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DCA展开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管理理念。
一、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指为有效管理组织对环境的影响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流程和程序。
其要求主要包括:明确环境政策和目标、充分考虑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环境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培训员工以及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等。
这些要求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石,也是组织有效推进环保工作的关键条件。
二、使用指南PDCAPDCA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改进)的缩写,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
在环境管理体系中,PDCA的使用指南如下:1. 计划(Plan):首先需要明确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政策,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确保人员配备。
在此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确保工作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2. 实施(Do):根据制定的计划和目标,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这包括落实环境管理制度、建立监测和记录系统以及开展员工培训等。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规范操作和环保意识的普及。
3. 检查(Check):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检查结果将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也是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
4. 改进(Act):根据检查的结果,及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可以包括修改工作计划、加强监测手段、推进技术更新等。
持续改进是PDCA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也是保障环境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的保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DCA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
它能够帮助组织确立环保目标,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全面提升环境管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 “ 目 标 和 指 标 ”和“环境管理方案”合并为“目标 、指标和方案,,; . “ 组 织 结 构 和 职责”改为“资源 、作 用、职责和权 限,’; . “ 培 训 、意 识 和 能力”改为“能力 、培训和意识,’; . “ 环 境 管 理 体 系文件 ”改为“文件”; . “ 检 查 和 纠 正 措施 ”改为“检查”; . “ 监 测 和 测 量 ”分解为“监测和测量”和“合规性评价 ,’i . “ 不 符 合 ,纠 正 和预防措施”改为“不符合 、纠正措施 和预防措施 ,’j . “ 记 录 ”改 为 “ 记 录控制 ”;
. 增 加 了 对 审 核 员 、纠正措施 、文件、不符合 、预防措施 、程序 、记 录等 7个术语的定义 。
. 术 语 “ 环 境 表 现(行 为)”改为“环境绩效 ”。 . 对 持 续 改 进 、 环境 影响 、环 境管理 体系 、环境 目标 、环境绩 效、环境方 针、环境指标 、内部 审
(ISO 14001:2004,IDT)
2005-05-10发布
2005-05-15实 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 标准 化管 理委 员会
发
布
GB/T 24001- 2004/1S0 14001:2004
目次
前言 ··············································,·····,····························································…… m 引 言 ··················································································································一 N 1 范 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 1 3 术语 和定 义 ··················································,··························,·······················… 1 4 环境管理 体系要求 ······················,························· ···········································…… 3 4.1 总 要 求 ······ ···················,,···········································································… … 3 4.2 环 境 方 针 ·········,,·······················································································… … 3 4.3 策 划 ···········································································································… … 3 4.3 .1 环境 因素 ···········,···········,··········································,··························…… 3 4.3. 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4 4.3.3 目标 、指标和方案 ······················,···························································,········一 4 4.4 实施 与运 行 ········,············,···········································································…… 4 4.4.1 资源 、作用 、职责和权限 ·····················,················ ········································…… 4 4.4.2 能 力 、培 训 和 意 识 ······,·····························,,·················································… … 4 4.4.3 信息 交流 ·································,································································…… 4 4.4.4 文件 ·······································································································…… 5 4.4.5 文 件 控 制 ··,··················································,······,····································‘·… 5 4.4.6 运 行 控 制 ·································································· ·····························… … 5 4.4.7 应急 准备和响应 ·······················································································,·… 5 4.5 检 查 ········································································································ … 5 4.5 .1 监 测 和测 量 ··,····,················································································… … 5 4.5 .2 合规性评价 ··································,····················,············· ·····················…… 5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6 4.5 .4 记 录 控 制 ·······,···························································································… … 6 4.5 .5 内部审核 ············,···················································································…… 6 4.6 管理评审 ···································································································…… 6 附 录 A(资料性 附录) 本标 准使用指南 ······················································· ·········…… 8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GB/T 24001与 GB/丁19001之 间的联系 ··································…… 15
环境管理体系国标要求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国标要求及使用指南《环境管理体系国标要求及使用指南》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环境管理体系国标要求及使用指南这个事儿。
咱先说说为啥这环境管理体系国标要求这么重要呢。
就拿我上次去一个工厂参观来说吧,那工厂之前可没太在意这些要求,结果呢,垃圾到处都是,污水排放也不规范,周边的环境变得一塌糊涂。
后来他们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了,开始按照国标要求来整改,你猜怎么着,环境慢慢变好了,空气都清新多了。
这就充分说明了国标要求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真的能让我们的环境发生大变化呀!
再讲讲这使用指南。
它就像是一个详细的说明书,告诉你每一步该怎么做。
比如说怎么去监测环境指标呀,怎么合理地利用资源呀,还有怎么去处理那些污染排放呀等等。
有了这个指南,就好像有了一个指明灯,让我们在进行环境管理的时候不会迷失方向。
而且哦,按照这个国标要求和使用指南来做,还能给企业带来不少好处呢!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形象,让大家觉得这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还能节省成本呢,因为合理的管理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呀,环境管理体系国标要求及使用指南那是相当重要,我们可得认真对待,好好去执行,这样我们的环境才能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呀!大家一起加油吧!让我们为了美丽的环境共同努力!。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中文)
确立达 – 增创企业新价值!
注 2:特定的要求是一种陈述的要求,例如在文件化信息中规定的。 注 3: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要求成为义务时组织应遵照执行。
3.2.9 合规义务 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 组织必须遵守的法规要求,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选择性遵守的其它要求。 注 1:合规义务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 注 2:合规义务可能来自强制性要求,如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和行业标准,合同关系, 良好治理和社区和道德标准的原则。
2.标准化引用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 本文件应用下列 Nhomakorabea语与定义
3.1 与组织和领导相关的术语 3.1.1 管理体系 组织为建立方针目标和过程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 1:管理体系可以关注单一的或多个方面(如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注 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角色和责任、策划和实施、绩效评估和改进等。 注 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以包括规定的和确认的整个组织职能,规定的和确认的部分组织职能,或贯 穿于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4.4 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应依据本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要的过 程及其相互作用,以达成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增强其环境绩效。组织应在建立和维护环境 管理体系时考虑在 4.1 和 4.2 条款中所获取的背景知识。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表现出对于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确立达 – 增创企业新价值!
a) 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 保证环境方针及环境目标的建立并且它们是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组织背景一致 c) 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与组织的运营过程相融合 d) 提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e) 传递有效的环境管理和遵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f) 保证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的结果 g) 指导及支持有助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人员 h) 推动持续改进 i)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的领导作用 注:此国际标准中指出的“运营”可以慨括的理解为组织存在的核心活动。
(完整word版)ISO14001:2015FDIS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FDIS)引言0.1背景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
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提高环境绩效;——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
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
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关系方保证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最优环境的结果。
本国际标准的应用可以不同,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的关联。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12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GB/T 24001-96批准日期1996-12-01实施日期1996-12-01引言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经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
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
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但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
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
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
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能够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
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withguidance for use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1:2015目录引言 (4)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6)3.1组织和领导力相关的术语 (6)3.2 策划相关的术语 (7)3.3 支持和运行相关的术语 (8)3.4 绩效评价和改进相关的术语 (8)4组织的情境 (9)4.1理解组织及其情境 (9)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9)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9)4.4环境管理体系 (9)5领导力 (10)5.1领导力及承诺 (10)5.2环境方针 (10)5.3组织的角色、职责及权限 (10)6策划 (10)6.1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10)6.1.1总则 (10)6.1.2环境因素 (11)6.1.3合规义务 (11)6.1.4措施的策划 (11)6.2环境目标及实现策划 (11)6.2.1环境目标 (11)6.2.2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策划 (11)7支持 (12)7.1资源 (12)7.2能力 (12)7.3意识 (12)7.4沟通 (12)7.4.1总则 (12)7.4.2内部沟通 (12)7.4.3外部沟通 (12)7.5文件化信息 (12)7.5.1总则 (12)7.5.2创建和更新 (13)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13)8运行 (13)8.1运行策划及控制 (13)8.2应急准备和响应 (13)9绩效评价 (14)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14)9.1.1总则 (14)9.1.2合规性评价 (14)9.2内部审核 (14)9.2.1总则 (14)9.2.2内部审核方案 (14)9.3管理评审 (14)10改进 (15)10.1总则 (15)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15)10.3持续改进 (15)引言0.1 背景为了即能满足当代的需求而又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考虑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是必需的。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一、引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许多组织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操作性强、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环境管理体系。
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1. 范围和适用性-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 确定适用性,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要求适用于其环境管理体系。
2. 环境政策- 确立和公布组织的环境政策,并持续改进。
- 确保环境政策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环境要求。
3. 环境目标和计划- 设定明确的环境目标,包括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等目标。
- 制定实施计划,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
4. 环境管理系统- 建立和维护环境管理系统,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和权力分配的规定。
- 确保环境管理系统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组织面临的环境风险。
- 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环境风险。
6. 环境监测与测量- 建立环境监测和测量计划,以监测环境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测量,并记录结果。
7. 培训和沟通- 确保员工接受相应的环境培训,提高环境意识和操作技能。
- 加强组织内、外部的环境沟通,提高组织的环境声誉。
8. 环境意识和改进- 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提高环境责任感。
- 不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绩效。
三、环境管理体系使用指南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明确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和范围。
- 确定环境政策和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
2. 指派环境管理负责人- 任命一名专职或兼职的环境管理负责人,负责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3. 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组织的环境风险。
- 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环境风险。
4. 设立环境绩效指标- 设定明确的环境绩效指标,包括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等指标。
最新整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doc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它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14001是由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 1)制定的﹒·引言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xxx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或“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并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是支持环境保护的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见其它标准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的最优化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一、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保护环境,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2、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应当尊重企业文化,尊重企业实际,把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结合起来,制定出完善科学合理的标准,实施有力的管理,同时兼顾质量和环境。
3、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应当对企业的质量及环境管理及改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构建完善的体系,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勤劳精神,加强对质量及环境的全员参与,提供可持续性及可操作性的体系。
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使用指南
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应当阐述具体的基础设施和机制,规范企业的运作流程,提升企业的质量及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客户满意,提高企业的效益。
2、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使用过程中应当注重实施有效的记录管理,加强权限管理,提升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同时管理好关键物料质量,将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及工艺管理结合起来,实施有效的质量及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各国政府、企业及公众都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落实环保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环境管理体系的规范及使用指南。
一、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是一个企业为规范环境管理、保护环境并不断改善环境表现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使企业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处处从环保角度出发,致力于减少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1、ISO 14001ISO 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企业环保政策的制定、环境方面的目标确定、程序编写、控制界限的确定、监控和改善等方面的因素。
2、EMASEMAS是欧盟强制实施的环境管理与审核计划。
它强制企业对在使用原材料和能源、对环境进行破坏和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等方面的所有活动进行全面管理,制定环保策略,执行环境管理,同时通过独立审核机构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评价,以保证企业的环保行为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三、环境管理体系使用指南1、制定环保政策: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环保情况,制定适合的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管理政策须包含企业的环保目标和具体的环境管理计划。
2、确定环保目标:企业通过对使用的自然资源、物质、能源的分析和生产、经营、销售过程的环境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如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使用自然资源等。
3、环保方案的编制:环保方案是指企业在制订环保计划时所进行的分析和预测。
企业可以通过环境影响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等方法确定环保方案。
4、环境监测与报告: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对生产经营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并及时向内外部报告。
5、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实现环境目标的有效途径。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使用指南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使用指南----------------------------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
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3)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
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
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保留本章是为了使本版中的章条好和前一版1996)保持一致。
(GB/T2400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审核员 auditor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 19000,2000,3.9.9]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 (3.8) 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3.16) 的环境方针 (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 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5)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doc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
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
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
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
2.引用标准目前尚无引用标准。
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审核员auditor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19000-2000,3.9.9]3.2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纠正措施 continual improvement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文件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介,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根据GB/T19000-2000中3.7.2条改写。
3.5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6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7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14001GB/T 24001-1996引言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
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
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
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
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
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
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
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
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化的结果。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
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
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不拟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包含与之有关的要求,但它并不刻意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要素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与GB/T 1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GB/T 1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
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
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for use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
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
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
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
对于本标准的任何应用,都应明确界定其范围。
注:为使用方便起见,“规范”部分和附录A中的条目采用了互相对应的序号,例如,4.3.3和A3.3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叙述, 4.5.4和A5.4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等。
2. 引用标准目前尚无引用标准。
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2 环境 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3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environmental managernent system 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3.7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8 环境表现(行为)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9 环境方针 environrnental 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3.10 环境指标 enviro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11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2 组织 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3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4.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 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 规划(策划)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4.3.3 目标和指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
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
4.3.4 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4.4 实施与运行4.4.1 组织机构和职责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
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