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速算与巧算三年级上册数学速算与巧算一、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补数”是指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等,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如:1+9=10,3+7=10,2+8=10,4+6=10,5+5=10.另外,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可以通过“凑数”的方法来快速计算出它的“补数”,即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2.互补数先加。
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先将互为“补数”的数先加起来。
例如:36+87+64,99+136+101,1361+972+639+28.3.拆出补数来先加。
另一种方法是拆出补数,先加补数,再加剩下的数。
例如:188+873,548+996,9889+203.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在竖式运算中,也可以先将互为“补数”的数先加起来。
二、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如:300-73-27,1000-90-80-20-10.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如:4723-(723+189),2356-159-256.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要将多加的数再减去,将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如:506-397,323-189,467+997,987-178-222-390.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
例如:100+(10+20+30),100-(10+20+30),100-(30-10)。
2.计算加减混合式的算式。
例如:100+10+20+30,100-10-20-30.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几个数或变量的指数相同,那么它们就是同类项,可以合并。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知识点+练习题,孩子学习必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知识点+练习题,孩子学习必看!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
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c=a×(b×c)乘法分配率:(a+b)×c=a×c+b×c积不变规律:a×b=(a×c)×(b÷c)=(a÷c)×(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三年级数学《乘与除》练习题一、填一填。
(1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口算23×3,想( )×( )=( ),( )×( )=( ),( )+( )=( )。
2.口算180÷2,想( )个十除以2是( )个十,也就是( ),所以180÷2=( )。
3.500里面有( )个十,( )里面有35个百。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名校第一讲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1.学会“化零为整”的思想。
2.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教学难点: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以“借数”。
教学过程:导入:T:同学们来看一看老师这里有2个算式你们喜欢算哪一个?①57689+29273=②100+1000=T: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算算式②呢?因为算式②是整百和整千的数,那么我们如果能将我们在平时计算时变成算式②这样,我们就可以让计算变的更简单,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怎么样让我们平时的计算变成像算式②一样。
(出示课题)新授例1计算(原例2)(1)658-93-58=658-58-93=600=507分析:在做题时先观察算式,看看哪两个数可以凑整?发现658跟58可以凑整,但是这2个数不在一起,我们先要带符号将2个数搬在一起,也就是带符号搬家,然后再将2个数计算。
(2)347-78+53=347+53-78 分析:发现没有2个数相减可以凑成整数,而通过观察发现347+53 =400-78 这2个数相见可以凑成400,所以先带符号搬家,然后在计算。
=322练习:例2(2)演练二(2)总结:我们在计算时不仅有2个数相减可以凑成整数,还有2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数。
而我们会在计算时将可以凑整的数放在一起。
而放在一起的时候要带符号搬家。
例2计算(原例3)(1)875-364-236 分析:在观察式子的时候发现364跟236在一起可以凑整,但=875-(364+236)按照计算顺序不能先计算后面的2个数,如果我们要先=875-600 算着2个数应该怎么办呢?就必须要加上一个括号。
在添=275 括号要注意,在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加上括号后,括号内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加上括号后,括号内的运算符号“+”变“-”,“-”变“+”。
三年级数学速算和巧算
三年级数学速算和巧算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数学速算和巧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数学速算和巧算方法在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运用速算和巧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算得又快又准确。
“凑整”先算1.计算:(1)24+44+56 (2)53+36+47解:(1)24+44+56=24+(44+56)=24+100=124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解:(1)96+15=96+(4+11)=(96+4)+11=100+11=111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计算:(1)45-18+19 (2)45+18-19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2)45+18-19=45+(18-19)=45-1=44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
1.快速计算乘法口诀表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乘法口诀表。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是进行速算和巧算的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1乘以任意数等于该数本身,以及0乘以任意数等于0的原则。
另外,在计算乘法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的步骤。
2.快速计算除法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除法运算。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除法,学生需要熟悉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来进行计算。
另外,学生还需要熟悉常见的除法口诀,如9除以任意数的口诀。
3.快速计算加法与减法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可以借助一些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补数进行计算,将加法问题转化为减法问题或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
另外,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4.快速计算小数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小数的运算。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小数,学生需要熟悉小数的基本概念,如小数点的意义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另外,在计算小数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近似计算和适当舍入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5.快速计算整数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整数的运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需要熟悉整数的基本概念,如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另外,在计算整数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相反数的概念简化计算的步骤。
6.快速计算组合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组合的概念。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组合问题,学生需要熟悉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如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另外,在计算组合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化简问题和分类讨论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7.快速计算面积和周长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需要熟悉面积和周长的基本公式,如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另外,在计算面积和周长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化简问题和近似计算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完整版)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1.加法中的巧算(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2.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相反,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即:a-b-c=a-(b+c)(2)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如:a-b+c=a+c-b(3)加减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或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的符号不变。
如:a+(b-c)=a+b-c,a-(b-c)=a-b+c3.“基准数加累计差”方法几个相近的数相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是整十,整百的数位“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做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做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积就可以得到结果。
如果两个数的和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如:1+9=10,1叫做9的补数。
判断两个数是否为补数:只要看两个数的个位数之和是否为104.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例1(1)82+354+18 (2)364+97+636+1003例2(1)400-21-29 (2)1000-27-60-73-40例2(1)624+31-324+69 (2)35+27-42-35-27+82例3(1)724-(180-76)(3)685-327+127例4(1)574+499 (2)1592-197 (3)987-399例5 (1)54+47+50+57+48+45 (2)29999+2999+299+29+9例6 (1)1+2+3+…+18+19+20 (2)1+4+7+…+19+22+25练习1.783+68+32 345+45+552.864+1673+136+327 78+23+222+179+21+3573.9998+998+98 9+99+999+9999+44.875-364-236 587-231-695.1797-(797-215)876-(376+123)6.4796-998 248+997.85+83+78+76+82+77+80+79 45+43+47+38+35+39+448.1000-90-80-70-60-50-40-30-20-10 1-2+3-4+5-6+7-8+9-10+114.乘法具有以下三个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2个数相乘,交换2个数的位置,积不变。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经典题目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经典题目一、加法中的速算巧算1. 凑整法题目:计算199 + 298+397 + 496。
解析:把199看作200 1,298看作300 2,397看作400 3,496看作500 4。
原式=(200 1)+(300 2)+(400 3)+(500 4)去括号得:200 1+300 2 + 400 3+500 4重新组合:(200+300 + 400+500)-(1 + 2+3+4)先计算括号里的数,200+300+400 + 500 = 1400,1+2+3+4 = 10。
所以结果为1400 10 = 1390。
2. 带符号搬家题目:计算134 + 297 34。
解析:根据带符号搬家的原则,把+297和 34的位置交换。
原式=134 34+297先计算134 34 = 100,再计算100+297 = 397。
二、减法中的速算巧算1. 凑整法题目:计算472 97。
解析:把97看作100 3。
原式=472-(100 3)去括号得:472 100+3先计算472 100 = 372,再计算372+3 = 375。
2.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题目:计算568 123 77。
解析:根据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原式=568-(123 + 77)先计算123+77 = 200,再计算568 200 = 368。
三、乘法中的速算巧算1. 乘法分配律题目:计算25×(40 + 4)。
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b + c)=a×b+a×c。
这里a = 25,b = 40,c = 4。
原式=25×40+25×425×40 = 1000,25×4 = 100。
所以结果为1000+100 = 1100。
2. 乘法结合律题目:计算25×125×4×8。
解析:根据乘法结合律(a×b)×(c×d)=(a×c)×(b×d)。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课前回顾】
2.你能快速的写出结果吗?
⑴45×11 ⑵56×11 ⑶2456×11
【课前回顾】
2.你能快速的写出结果吗?
⑴45×11 ⑵56×11 ⑶2456×11
思路分析
“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课前回顾】
2.你能快速的写出结果吗?
⑴45×11
45
+
495
【课前回顾】
2.你能快速的写出结果吗?
速算与巧算
【课前回顾】
1.运用乘法的运算律大显身手吧 ⑴99×4×25 ⑵125×119×8 ⑶125×72
(1)99X4X25=99X(4X25)=99X100=9900 (2)125X119X8=(125X8)X119=1000X119=119000 (3)125X72=125X8X9=1000X9=9000
老师点睛
仔细挖掘题目中的隐藏信息。
【铺垫】(★★★★) 【知识回顾】
坐椅子(乘101,乘1001,乘1002 ……)
79X101 =79X(100+1) 有2把椅子,每把椅子宽度是2位 =7900+79 79是2位数,正好坐进去,坐2遍 =7979
【小练习1】
23×10101=232323 123×1001=123123 3985×100010001 =398539853985 19×1001001=190190 123×1002003 =123246369
思路分析
分配律
例1 (★★)
1.48×36+48×64
48×36+48×64
=48×(36+64)
=48×100 =4800
直接法
例1 (★★)
2.48×36+48×63+48
小学数学三年级巧算、速算
乘除法中的速算、巧算一、1、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就是往这个数后面加0、00、000……2、巧算一个数与99相乘,99×1=99 99×2=198 99×8=792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数与99相乘就是在这个数后面加上00,然后减去此数,即可99×1=100—1=99 99×2=200—2=198 99×8=800—8=7923、通过以上规律,那么一个数与999相乘呢?999×2=2000—2=1998 999×8=8000—8=7992二、巧算两位数与11的乘积。
12×11=132 35×11=385 47×11=517 69×11=759观察上面每一组题,发现俩位数与11相乘,只要把这个俩位数拉开,个位数字做积的个位,十位数字做积的百位;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做积的十位,如果满十的话要向百位进一。
概括为口诀:俩边一拉,中间相加。
三、1、巧算三位数与11相乘。
432×11=4752 168×11=1848口诀:俩边一拉,中间俩加。
注意哦,也是要满十进一的。
2、巧算俩位数与101相乘。
101×45=4545 101×67=6767规律就是积把这个俩位数连续写俩遍。
那么三位数与1001相乘呢?1001×782=782782 自己总结规律四、例题:根据37×3=111,简算下面各题。
37×9=37×3×3=33337×12=37×3×4=44437×33=37×3×11=122137×36=37×3×12=1332五、41×49=?【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答案版)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凑整"先算1.计算:〔1〕24+44+56〔2〕53+36+472.计算:〔1〕96+15〔2〕52+693.计算:〔1〕63+18+19〔2〕28+28+28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计算:〔1〕45-18+19〔2〕45+18-19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1,3,5,7,92,4,6,8,103,6,9,12,15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1〕计算:1+2+3+4+5+6+7+8+9〔2〕计算:1+3+5+7+9〔3〕计算:2+4+6+8+101 / 6〔4〕计算:3+6+9+12+15〔5〕计算:4+8+12+16+202.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成:〔1〕计算:1+2+3+4+5+6+7+8+9+10〔2〕计算:3+5+7+9+11+13+15+17〔3〕计算:2+4+6+8+10+12+14+16+18+20四、基准数法〔1〕计算:23+20+19+22+18+21〔2〕计算:102+100+99+101+981.计算:〔1〕18+28+72〔2〕87+15+132 / 6〔3〕43+56+17+24〔4〕28+44+39+62+56+212.计算:〔1〕98+67〔2〕43+28〔3〕75+263.计算:〔1〕82-49+18〔2〕82-50+49〔3〕41-64+294.计算:〔1〕99+98+97+96+95〔2〕9+99+9995.计算:〔1〕5+6+7+8+9〔2〕5+10+15+20+25+30+35〔3〕9+18+27+36+45+54〔4〕12+14+16+18+20+22+24+266.计算:53+49+51+48+52+50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凑整"先算1.计算:〔1〕24+44+56〔2〕53+36+47=24+〔44+56〕=〔53+47〕+36=24+100=100+36=124=1362.计算:〔1〕96+15〔2〕52+693 / 6=96+〔4+11〕=〔21+31〕+69=〔96+4〕+11=21+〔31+69〕=100+11=21+100=111=1213.计算:〔1〕63+18+19〔2〕28+28+28=60+2+1+18+19=〔28+2〕+〔28+2〕+〔28+2〕-6=60+〔2+18〕+〔1+19〕=30+30+30-6=60+20+20=90-6=100=84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计算:〔1〕45-18+19〔2〕45+18-19=45+〔19-18〕=45+〔18-19〕=45+1=45-1=46=44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1,3,5,7,92,4,6,8,103,6,9,12,15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1〕计算:1+2+3+4+5+6+7+8+9=5×9 中间数是5=45 共9个数〔2〕计算:1+3+5+7+9=5×5 中间数是5=25 共有5个数〔3〕计算:2+4+6+8+10=6×5 中间数是6=30 共有5个数〔4〕计算:3+6+9+12+15=9×5 中间数是9=45 共有5个数〔5〕计算:4+8+12+16+20=12×5 中间数是12=60 共有5个数4 / 62.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成:〔1〕计算:1+2+3+4+5+6+7+8+9+10=〔1+10〕×5=11×5=55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2〕计算:3+5+7+9+11+13+15+17=〔3+17〕×4=20×4=80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3,末数是17.〔3〕计算:2+4+6+8+10+12+14+16+18+20=〔2+20〕×5=110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2,末数是20.四、基准数法〔1〕计算:23+20+19+22+18+21=20×6+3+0-1+2-2+1=120+3=123〔2〕计算:102+100+99+101+98方法1:102+100+99+101+98=100×5+2+0-1+1-2=500方法2:102+100+99+101+98=98+99+100+101+102=100×5=5001.计算:〔1〕18+28+72〔2〕87+15+13=18+〔28+72〕 =〔87+13〕+15=18+100 =100+15=118 =115〔3〕43+56+17+24〔4〕28+44+39+62+56+21=〔43+17〕+〔56+24〕 =〔28+62〕+〔44+56〕+〔39+21〕 =60+80 =90+100+60=140 =2502.计算:〔1〕98+67 〔2〕43+28 〔3〕75+26=98+2+65 =43+7+21 =75+5+21 =100+65 =50+21 =80+215 / 6=165 =71 =1013.计算:〔1〕82-49+18〔2〕82-50+49〔3〕41-64+29=82+18-49 =82+<49-50> =41+29-64 =100-49 =82-1 =70-64=51 =81 =64.计算:〔1〕99+98+97+96+95 〔2〕9+99+999=100×5-<1+2+3+4+5> =10+100+1000-3=500-15 =1110-3=485 =11075.计算:〔1〕5+6+7+8+9 〔2〕5+10+15+20+25+30+35=7×5 =20×7=35 =140〔3〕9+18+27+36+45+54 〔4〕12+14+16+18+20+22+24+26 = <9+54>×3 =<12+26>×4=63×3 =38×4 =129 =152 6.计算:〔1〕53+49+51+48+52+50=50×6+3-1+1-2+2+0=300+3=3036 / 6。
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和巧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速算和巧算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速算和巧算技巧:1.知识点梳理:首先,要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好基本的数学知识点,如加减法、乘除法的口诀和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加减法口诀表来熟悉数字之间的加减法关系,并可以用乘法口诀表来快速计算乘法运算。
2.数字分解:学生可以通过数字的分解来进行速算。
例如,对于两位数相加相减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两位数拆分为个位数和十位数,然后进行运算。
对于乘法,学生可以将一个较大的数拆分为易于计算的数,然后进行运算。
3.近似计算:近似计算是一种巧算的技巧,可以快速得到近似答案。
学生可以将复杂的计算问题简化为简单的计算,然后进行近似计算。
例如,将一个数取近似值,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再修正结果。
4.列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学生可以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计算,将数字对齐,并逐位进行运算。
5.快速乘除法:对于较大的乘法和除法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规律和技巧进行快速计算。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乘法法则中的分配律和结合律来简化乘法计算,或者通过减法法则中的除法运算来简化除法计算。
6.数量关系的转化:对于一些涉及到数量转化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来求解。
例如,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进行计算;或者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进行比较大小等。
7.倍数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来进行速算。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倍数关系快速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约数。
8.抽象问题的转化: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一些关于物体的问题,可以尝试将其转化为长度、面积或体积的问题进行求解。
通过以上的速算和巧算技巧,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这些技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 速算与巧算 (附带完整答案)
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一)本讲主要介绍两种速算与巧算的方法: 1、理解并掌握分组凑整法; 2、理解并掌握加补凑整法.本章内容只涉及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帮助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解决加减法运算中的 “难题”.计算: (1)6+6+6+6+6+4 (2)6+7+8+9+10+11+12+13+14分析:原式=5×6+4 分析:原式=(6+14)+(7+13)+(8+12)+(9+11)+10 =34 =90(3)1+2+3+4+5+4+3+2 (4)7+17+27+37=88分析:原式=24 分析:原式=(10-3)+(20-3)+(30-3)+(40-3) =88(5)58-26-28 (6)64-(25+14)分析:原式=58-28-26 分析:原式=64-14-25 =4 =25教学目标想挑 战吗 ?一位济贫劫富的大侠夜间潜入一吝啬的财主家,盗得一宝箱,非常高兴离去,但是当他要打开宝箱时却发愁了,宝箱是一个密码箱,要在6 4 8 9 7四个数之间填入“+”和“-”,使他们的结果等于4,这样宝箱才会自动打开。
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这位大侠? 答案:6+4-8+9-7=4. 你还记得吗?专题精讲在这一讲中我们我们将会学习有关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我们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差),这样使我们在加减法运算中更加迅速,更加准确.在具体的凑数运算过程中,我们主要涉及到几种计算方法:(1)分组凑整法,(2)加补凑整法,(3)其他类型的巧算.我们在进行加法的巧算时,经常运用以下两个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我们在进行减法运算时,经常运用以下性质:(3)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4)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5)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一)分组凑整法【例1】(★★★奥数网题库)计算:(1)117+229+333+471+528+622(2)168+253+532(3)(1350+249+468)+(251+332+1650)(4)358+127+142+73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分组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117+333)+(229+471)+(528+622)=450+700+1150=(450+1150)+700=1600+700=2300(2)原式=(168+532)+253=700+253=953(3)原式=1350+249+468+251+332+1650=(1350+1650)+(249+251)+(468+332)=3000+500+800=4300(4)原式=(358+142)+(127+73)=500+200=700【例2】(★★★奥数网题库)计算:(1)265-68-132(2)756-248-352(3)268-56-82-44-18(4)894-89-111-95-105-94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减法分组凑整的方法.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凑整,再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265-(68+132)=265-200=65(2)原式=756-(248+352)=756-600=156(3)原式=268-(56+44)-(82+18)=268-100-100=68(4)原式=(894-94)-(89+111)-(95+105)=800-200-200=400【例3】(★★★奥数网题库)计算:(1)98-53+102+63(2)163-154+245+137+55-146(3)1348-234-76+2234-48-24(4)1847-1936+536-154-46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分组凑整的方法,在凑整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或者带着符号搬家.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98+102)+(63-53)=200+10=210(2)原式=(163+137)-(154+146)+(245+55)=300-300+300=300(3)原式=(1348-48)+(2234-234)-(76+24)=1300+2000-100=3200(4)原式=1847-(1936-536)-(154+46)=1847-1400-200=247[巩固] :(1)968-561-168-139,(2)456-(256+165),(3)582+(436-482),(4)264+451-216+136-184+149分析:(1)原式=(968-168)-(561+139)=800-700=100(2)原式=456-256-165=200-165=35(3)原式=582-482+436=100+436=536(4)原式=(264+136)+(451+149)-(216+184)=400+600-400=600[拓展1](我爱数学少年数学夏令营)计算:1997+1-2-3+4+5-6-7+8+9-10-11+……+1993-1994-1995+1996 分析:原式=1997+(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0+0+……+0=1997[拓展2](2005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计算: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7-6+5+4-3-2+1分析:将后四项每四项分为一组,每组的计算结果都是0,后2004项的计算结果都是0,剩下第一项,结果是2005.[拓展3](北大数学邀请赛)计算:1989+1988+1987-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1978+……+9+8+7-6-5-4+3+2+1分析:从1989开始,每6个数一组,1989+1988+1987-1986-1985-1984=9,以后每一组6个数加、减后都等于9.1989÷6=331……3.最后剩下三个数3,2,1,3+2+1=6.因此,原式=331×9+6=2985.[拓展4] 计算 6472-(4476-2480)+5319-(3323-1327)+9354-(7358-5362)+6839-(4843-2847)分析:原式=(6472+5318+1)+(9354+6836+3)-(4480-2480-4)-(3327-1327-4)-(7362-5362-4)-(4847-2847-4)=11790+16190-2000-2000-2000-2000+20=27980-8000+20=20000(二)加补凑整法【例4】(★★★奥数网题库)计算:(1)165+199(2)198+96+297+10(3)298+396+495+691+799+21(4)195+196+197+198+199+15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加补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法1)原式=165+200-1 (法2)原式=164+1+199=365-1 =164+200=364 =364(2)(法1)原式=(198+2)+(96+4)+(297+3)+1=200+100+300+1=601(法2)原式=(200-2)+(100-4)+(300-3)+10=200+100+300-2-4-3+10=601(3)(法1)原式=298+396+495+691+799+2+4+5+9+1=(298+2)+(396+4)+(495+5)+(691+9)+(799+1)=300+400+500+700+800=2700(法2)原式=(300-3)+(400-4)+(500-5)+(700-9)+(800-1)+21=300+400+500+700+800-3-4-5-9-1+21=2700(4)(法1)原式=(195+5)+(196+4)+(197+3)+(198+2)+(199+1)=200+200+200+200+200=1000(法2)原式=(200-5)+(200-4)+(200-3)+(200-2)+(200-1)+15=200+200+200+200+200=1000[前铺] 计算:(1)65+99 (2) 36+102 (3) 258-98 (4) 351-103分析:(1)原式=65+100-1=165-1=164;(2)原式=36+100+2=136+2=138;(3)原式=258-100+2=158+2=160;(4)原式=351-100-3=251-3=248;通过以上题目的运算,我们发现一个快捷运算的规律:在(1)中,在加100时多加了1,所以要减去,这样保证结果不变,所以“多加的要减去”;(2)中,少加了2,在后面要加上,所以“少加的要加上”;(3)中,多减了2,所以要加上,所以“多减的要加上”;(4)中,少减了3,后面要再减去3,所以“少减的要再减”.这几种基本的加补凑整计算的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加深巩固.【例5】(★★★奥数网题库)计算:(1)895-504-97(2)98-96-97-105+102+101(3)399+403+297-501(4)196+198-102-97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加补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900-5)-(500+4)-(100-3)=900-500-100-5-4+3=294(2)原式=(100-2)-(100-4)-(100-3)-(100+5)+(100+2)+(100+1)=100-100-100-100+100+100-2+4+3-5+2+1=3(3)原式=(400-1)+(400+3)+(300-3)-(500+1)=400-1+400+3+300-3-500-1=598(4)原式=(200-4)+(200-2)-(100+2)-(100-3)=200+200-100-100-4-2-2+3=195[巩固] :(1)697+811,(2)709-698,(3)198-205-308+509,(4)501+502+503-398-397-396.分析:(1)原式=(700-3)+(800+11)=700+800-3+11=1508(2)原式=(700+9)-(700-2)=11(3)原式=(200-2)-(200+5)-(300+8)+(500+9)=200-200-300+500-2-5-8+9=194(4)原式=(500+1)+(500+2)+(500+3)-(400-2)-(400-3)-(400-4)=315. [拓展1] 计算:195+196+197+198+199分析:原式=(200-5)+(200-4)+(200-3)+(200-2)+(200-1)=200×5-(5+4+3+2+1)=1000-15=985[拓展2] (07年7月仁华入学测试题)83+86+95-85+86-94+95+94+86+92+87+80+93+100-89+83+96+98分析:原式=83+86+95-83-2+86-94+95+94+86+92+87+80+93+100-87-2+83+96+98 =90×12-4+5-2-4+5-4+2-10+3+10-2-7+6+8=1080+6=1086[拓展3](2006香港圣公会小学数学奥林匹克)89+899+8999+89999+899999分析:原式=(90-1)+(900-1)+(9000-1)+(90000-1)+(900000-1)=90+900+9000+90000+900000-5=999990-5=999985[拓展4](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计算 11+192+1993+19994+199995所得和数的数字之和是多少?分析:原式=(20-9)+(200-8)+(2000-7)+(20000-6)+(200000-5)=(20+200+2000+20000+200000)-(9+8+7+6+5)=222220-35=222185故所得数字之和等于2+2+2+1+8+5=20.(三)其他常见类型巧算【例6】(★★★仁华试题)计算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分析:原式=100+(102-101)+(104-103)+(106-105)+(108-107)=100+1+1+1+1=104【例7】(★★★仁华试题)计算:123+234+345-456+567-678+789分析:方法1:原式=123+234+345+(567-456)+(789-678)=123+234+345+111+111=234+(123+567)=234+690=924方法2:原式=123+(123+111)+(123+222)-(123+333)+(123+444)-(123+555)+(123+666)=123×3+(111+222-333+444-555+666)=369+555=924【例8】(★★★仁华试题)计算1234+3142+4321+2413分析:原式=(1000+200+30+4)+(3000+100+40+2)+(4000+300+20+1)+(2000+400+10+3)=(1000+2000+3000+4000)+(100+200+300+400)+(10+20+30+40)+(1+2+3+4)=10000+1000+100+10=11110【例9】(★★★★仁华试题)计算19971997+9971997+971997+71997+1997+997+97+7分析:原式=(19972000-3)+(9972000-3)+(972000-3)+(72000-3)+(2000-3)+(1000-3)+(100-3)+(10-3)=19972000+9972000+972000+72000+2000+1000+100+10-8×3=30991110-24=30991086【例10】(★★★★★仁华试题)在右图的36个格子中各有一个数,最上面一横行和最左面一竖列中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个格子中的数等于每个格子同一横行最左面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数之和(例如:a=14+17=31),问这36个数的总和是多少?分析:第二横行的空格应该填的数字分别是11+12,13+12,15+12,17+12,19+12,同理,下面每一横行都是用竖列的一个数与横行的每一个数相加.我们最后要求这36个格子中的所有数字之和,第一横行的和为:10+11+13+15+17+19=(10+15)+(11+19)+(13+17)=85,第二横行的和为:12+11+12+13+12+15+12+17+12+19+12=12×6+(11+13+15+17+19)=147,同理,第三横行的和为:14+11+14+13+14+15+14+17+14+19+14=14×6+(11+13+15+17+19)=159,第四横行的和为16×6+75=171,第五横行的和为:18×6+75=183,第六横行的和为:20×6+75=195.所以36个格子的和为85+147+159+171+183+195=940.方法2:法1比较笨拙,没有体现该题解法的精髓,在我们解这道题之前,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2 3 4 5468上表空格处的数等于每个格子同一横行最左面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数之和,求这16个数之和。
三年级口算心算速算巧算题
三年级口算心算速算巧算题
我可以给你一些三年级口算心算速算巧算题的例子。
以下是几个例子:
1. 巧算加法:
心算计算:37 + 25 = ?
巧算方法:将37拆分为30和7,25拆分为20和5,然后进行分别相加,再将结果相加,即:(30 + 20) + (7 + 5) = 50 + 12 = 62
2. 巧算减法:
心算计算:64 - 38 = ?
巧算方法:通过观察可知,64比40多4,38比40少2,因此,我们可以将64-38转化为40-2-4,即:40 - 2 - 4 = 34
3. 巧算乘法:
心算计算:8 × 7 = ?
巧算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来进行巧算。
因为7是5的倍数,而8又是2的倍数,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2 × 7 = 14,然后再将结果乘以5,即:14 × 5 = 70
4. 巧算除法:
心算计算:72 ÷ 9 = ?
巧算方法:我们可以利用乘法逆运算来进行巧算。
因为9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72 ÷ 3 = 24,然后再将结果乘以3,即:24 × 3 = 72
这些是一些三年级口算心算速算巧算题的例子,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你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数学学习中的速算与巧算可是一项非常有趣且实用的技能。
掌握了速算与巧算的方法,不仅能让计算变得更加轻松快捷,还能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加法的速算与巧算1、凑整法这是加法速算中最常用的方法。
比如:28 + 72 = 100,36 + 64 =100 等等。
在计算时,如果能把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起来,会让计算变得简单许多。
例如:34 + 57 + 66我们可以先把 34 和 66 相加,得到 100,再加上 57,结果就是 157。
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比如:3 +5 = 5 +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比如:(2 + 3) + 4 = 2 +(3 + 4)。
在计算中,灵活运用这两个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例如:25 + 18 + 75可以先交换 18 和 75 的位置,变成 25 + 75 + 18,然后先计算 25+ 75 = 100,再加上 18 得到 118。
3、基准数法当相加的数都比较接近某一个数时,可以把这个数作为基准数,然后把每个数都看作基准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最后再进行计算。
比如:92 + 95 + 88 + 91 + 87观察这些数,都接近 90,可以把 90 作为基准数。
原式=(90 + 2) +(90 + 5) +(90 2) +(90 + 1) +(90 3)= 90×5 +(2 + 5 2 + 1 3)= 450 + 3= 453二、减法的速算与巧算1、凑整法与加法类似,在减法中,如果减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把它们相加,再进行计算。
例如:100 38 22可以先把 38 和 22 相加,得到 60,然后用 100 减去 60,结果是 40。
2、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三年级整数的速算与巧算
整数的速算与巧算(一)知识框架一、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
常用的思想方法总结如下:(1)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补数”就是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2)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4)“基准数”法,基准当几个数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二、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去8数,重点记忆)12345679911111111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711131001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三、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0()()()()0a b a n b n a m b m mn≠(2)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3)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例如:a b c a c b b c a⨯÷=÷⨯=÷⨯(4)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5) 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a b c d a c b d a d b c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例题精讲一、加减速算【例 1】 计算:(1)117+229+333+471+528+622(2)(1350+249+468)+(251+332+1650)(3)756-248-352(4)894-89-111-95-105-94【考点】分组凑整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分组凑整的方法。
三年级 速算与巧算 (附带完整答案)
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一)本讲主要介绍两种速算与巧算的方法: 1、理解并掌握分组凑整法; 2、理解并掌握加补凑整法.本章内容只涉及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帮助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解决加减法运算中的 “难题”.计算: (1)6+6+6+6+6+4 (2)6+7+8+9+10+11+12+13+14分析:原式=5×6+4 分析:原式=(6+14)+(7+13)+(8+12)+(9+11)+10 =34 =90(3)1+2+3+4+5+4+3+2 (4)7+17+27+37=88分析:原式=24 分析:原式=(10-3)+(20-3)+(30-3)+(40-3) =88(5)58-26-28 (6)64-(25+14)分析:原式=58-28-26 分析:原式=64-14-25 =4 =25教学目标想挑 战吗 ?一位济贫劫富的大侠夜间潜入一吝啬的财主家,盗得一宝箱,非常高兴离去,但是当他要打开宝箱时却发愁了,宝箱是一个密码箱,要在6 4 8 9 7四个数之间填入“+”和“-”,使他们的结果等于4,这样宝箱才会自动打开。
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这位大侠? 答案:6+4-8+9-7=4. 你还记得吗?专题精讲在这一讲中我们我们将会学习有关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我们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差),这样使我们在加减法运算中更加迅速,更加准确.在具体的凑数运算过程中,我们主要涉及到几种计算方法:(1)分组凑整法,(2)加补凑整法,(3)其他类型的巧算.我们在进行加法的巧算时,经常运用以下两个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我们在进行减法运算时,经常运用以下性质:(3)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4)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5)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一)分组凑整法【例1】(★★★奥数网题库)计算:(1)117+229+333+471+528+622(2)168+253+532(3)(1350+249+468)+(251+332+1650)(4)358+127+142+73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分组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117+333)+(229+471)+(528+622)=450+700+1150=(450+1150)+700=1600+700=2300(2)原式=(168+532)+253=700+253=953(3)原式=1350+249+468+251+332+1650=(1350+1650)+(249+251)+(468+332)=3000+500+800=4300(4)原式=(358+142)+(127+73)=500+200=700【例2】(★★★奥数网题库)计算:(1)265-68-132(2)756-248-352(3)268-56-82-44-18(4)894-89-111-95-105-94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减法分组凑整的方法.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凑整,再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265-(68+132)=265-200=65(2)原式=756-(248+352)=756-600=156(3)原式=268-(56+44)-(82+18)=268-100-100=68(4)原式=(894-94)-(89+111)-(95+105)=800-200-200=400【例3】(★★★奥数网题库)计算:(1)98-53+102+63(2)163-154+245+137+55-146(3)1348-234-76+2234-48-24(4)1847-1936+536-154-46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分组凑整的方法,在凑整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或者带着符号搬家.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98+102)+(63-53)=200+10=210(2)原式=(163+137)-(154+146)+(245+55)=300-300+300=300(3)原式=(1348-48)+(2234-234)-(76+24)=1300+2000-100=3200(4)原式=1847-(1936-536)-(154+46)=1847-1400-200=247[巩固] :(1)968-561-168-139,(2)456-(256+165),(3)582+(436-482),(4)264+451-216+136-184+149分析:(1)原式=(968-168)-(561+139)=800-700=100(2)原式=456-256-165=200-165=35(3)原式=582-482+436=100+436=536(4)原式=(264+136)+(451+149)-(216+184)=400+600-400=600[拓展1](我爱数学少年数学夏令营)计算:1997+1-2-3+4+5-6-7+8+9-10-11+……+1993-1994-1995+1996 分析:原式=1997+(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0+0+……+0=1997[拓展2](2005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计算: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7-6+5+4-3-2+1分析:将后四项每四项分为一组,每组的计算结果都是0,后2004项的计算结果都是0,剩下第一项,结果是2005.[拓展3](北大数学邀请赛)计算:1989+1988+1987-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1978+……+9+8+7-6-5-4+3+2+1分析:从1989开始,每6个数一组,1989+1988+1987-1986-1985-1984=9,以后每一组6个数加、减后都等于9.1989÷6=331……3.最后剩下三个数3,2,1,3+2+1=6.因此,原式=331×9+6=2985.[拓展4] 计算 6472-(4476-2480)+5319-(3323-1327)+9354-(7358-5362)+6839-(4843-2847)分析:原式=(6472+5318+1)+(9354+6836+3)-(4480-2480-4)-(3327-1327-4)-(7362-5362-4)-(4847-2847-4)=11790+16190-2000-2000-2000-2000+20=27980-8000+20=20000(二)加补凑整法【例4】(★★★奥数网题库)计算:(1)165+199(2)198+96+297+10(3)298+396+495+691+799+21(4)195+196+197+198+199+15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加补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法1)原式=165+200-1 (法2)原式=164+1+199=365-1 =164+200=364 =364(2)(法1)原式=(198+2)+(96+4)+(297+3)+1=200+100+300+1=601(法2)原式=(200-2)+(100-4)+(300-3)+10=200+100+300-2-4-3+10=601(3)(法1)原式=298+396+495+691+799+2+4+5+9+1=(298+2)+(396+4)+(495+5)+(691+9)+(799+1)=300+400+500+700+800=2700(法2)原式=(300-3)+(400-4)+(500-5)+(700-9)+(800-1)+21=300+400+500+700+800-3-4-5-9-1+21=2700(4)(法1)原式=(195+5)+(196+4)+(197+3)+(198+2)+(199+1)=200+200+200+200+200=1000(法2)原式=(200-5)+(200-4)+(200-3)+(200-2)+(200-1)+15=200+200+200+200+200=1000[前铺] 计算:(1)65+99 (2) 36+102 (3) 258-98 (4) 351-103分析:(1)原式=65+100-1=165-1=164;(2)原式=36+100+2=136+2=138;(3)原式=258-100+2=158+2=160;(4)原式=351-100-3=251-3=248;通过以上题目的运算,我们发现一个快捷运算的规律:在(1)中,在加100时多加了1,所以要减去,这样保证结果不变,所以“多加的要减去”;(2)中,少加了2,在后面要加上,所以“少加的要加上”;(3)中,多减了2,所以要加上,所以“多减的要加上”;(4)中,少减了3,后面要再减去3,所以“少减的要再减”.这几种基本的加补凑整计算的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加深巩固.【例5】(★★★奥数网题库)计算:(1)895-504-97(2)98-96-97-105+102+101(3)399+403+297-501(4)196+198-102-97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加补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900-5)-(500+4)-(100-3)=900-500-100-5-4+3=294(2)原式=(100-2)-(100-4)-(100-3)-(100+5)+(100+2)+(100+1)=100-100-100-100+100+100-2+4+3-5+2+1=3(3)原式=(400-1)+(400+3)+(300-3)-(500+1)=400-1+400+3+300-3-500-1=598(4)原式=(200-4)+(200-2)-(100+2)-(100-3)=200+200-100-100-4-2-2+3=195[巩固] :(1)697+811,(2)709-698,(3)198-205-308+509,(4)501+502+503-398-397-396.分析:(1)原式=(700-3)+(800+11)=700+800-3+11=1508(2)原式=(700+9)-(700-2)=11(3)原式=(200-2)-(200+5)-(300+8)+(500+9)=200-200-300+500-2-5-8+9=194(4)原式=(500+1)+(500+2)+(500+3)-(400-2)-(400-3)-(400-4)=315. [拓展1] 计算:195+196+197+198+199分析:原式=(200-5)+(200-4)+(200-3)+(200-2)+(200-1)=200×5-(5+4+3+2+1)=1000-15=985[拓展2] (07年7月仁华入学测试题)83+86+95-85+86-94+95+94+86+92+87+80+93+100-89+83+96+98分析:原式=83+86+95-83-2+86-94+95+94+86+92+87+80+93+100-87-2+83+96+98 =90×12-4+5-2-4+5-4+2-10+3+10-2-7+6+8=1080+6=1086[拓展3](2006香港圣公会小学数学奥林匹克)89+899+8999+89999+899999分析:原式=(90-1)+(900-1)+(9000-1)+(90000-1)+(900000-1)=90+900+9000+90000+900000-5=999990-5=999985[拓展4](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计算 11+192+1993+19994+199995所得和数的数字之和是多少?分析:原式=(20-9)+(200-8)+(2000-7)+(20000-6)+(200000-5)=(20+200+2000+20000+200000)-(9+8+7+6+5)=222220-35=222185故所得数字之和等于2+2+2+1+8+5=20.(三)其他常见类型巧算【例6】(★★★仁华试题)计算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分析:原式=100+(102-101)+(104-103)+(106-105)+(108-107)=100+1+1+1+1=104【例7】(★★★仁华试题)计算:123+234+345-456+567-678+789分析:方法1:原式=123+234+345+(567-456)+(789-678)=123+234+345+111+111=234+(123+567)=234+690=924方法2:原式=123+(123+111)+(123+222)-(123+333)+(123+444)-(123+555)+(123+666)=123×3+(111+222-333+444-555+666)=369+555=924【例8】(★★★仁华试题)计算1234+3142+4321+2413分析:原式=(1000+200+30+4)+(3000+100+40+2)+(4000+300+20+1)+(2000+400+10+3)=(1000+2000+3000+4000)+(100+200+300+400)+(10+20+30+40)+(1+2+3+4)=10000+1000+100+10=11110【例9】(★★★★仁华试题)计算19971997+9971997+971997+71997+1997+997+97+7分析:原式=(19972000-3)+(9972000-3)+(972000-3)+(72000-3)+(2000-3)+(1000-3)+(100-3)+(10-3)=19972000+9972000+972000+72000+2000+1000+100+10-8×3=30991110-24=30991086【例10】(★★★★★仁华试题)在右图的36个格子中各有一个数,最上面一横行和最左面一竖列中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个格子中的数等于每个格子同一横行最左面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数之和(例如:a=14+17=31),问这36个数的总和是多少?分析:第二横行的空格应该填的数字分别是11+12,13+12,15+12,17+12,19+12,同理,下面每一横行都是用竖列的一个数与横行的每一个数相加.我们最后要求这36个格子中的所有数字之和,第一横行的和为:10+11+13+15+17+19=(10+15)+(11+19)+(13+17)=85,第二横行的和为:12+11+12+13+12+15+12+17+12+19+12=12×6+(11+13+15+17+19)=147,同理,第三横行的和为:14+11+14+13+14+15+14+17+14+19+14=14×6+(11+13+15+17+19)=159,第四横行的和为16×6+75=171,第五横行的和为:18×6+75=183,第六横行的和为:20×6+75=195.所以36个格子的和为85+147+159+171+183+195=940.方法2:法1比较笨拙,没有体现该题解法的精髓,在我们解这道题之前,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2 3 4 5468上表空格处的数等于每个格子同一横行最左面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数之和,求这16个数之和。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收藏!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收藏!
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
一、乘法凑整
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率:(a×b) ×c=a×(b×c)
乘法分配率:(a b) ×c=a×c b×c
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
去括号情形:
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12+13观察:数字没有明显规律,符号也没有周期重新排队分组:1+3+5+7+9-2-4-6-8+11-10+13-1225分组法是一种常见的速算方法,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
关键是观察数字和符号的规律,找到周期,进行分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忘记第一个数的符号,分组有剩余时要特别处理,复杂分组需要按照符号周期和数目进行划分。
如果数字和符号的规律不好用,可以重新观察并排队分组。
二、倍数法适用于乘法和除法中大数相乘、除以小数的情况,通过变形转化为较小的乘法或除法,从而简化计算。
观察:1、有数可以拆分成较小的数2、有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方法:找倍数,变形计算。
1、拆分成较小的数例:36×2536×(20+5)720+1809002、除以小数例:420÷0.4420÷(4÷10)420×2.51050倍数法是一种适用于乘法和除法中的速算方法,可以将大数变形为较小的乘法或除法,从而简化计算。
关键是找到数的倍数和可以拆分成较小的数的情况,进行变形计算。
例如,可以将乘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需要注意的是,拆分成较小的数时要注意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除以小数时要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三、近似法适用于加减乘除中的数值较大或较复杂,通过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从而简化计算。
观察:1、数值较大或较复杂2、可以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方法: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
1、略去小数例:3.9×4.64×4=162、估算近似值例:187+396+623+894200+400+600+9002100近似法是一种适用于加减乘除中的速算方法,可以通过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简化计算。
关键是观察数值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择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略去小数时要保证误差不会太大,估算近似值时要注意取整和舍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