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整体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的总和。内容: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1984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大气环境规划的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区域工业污染源,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污染物排放量排序。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相关的。关系: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而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适应。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环境保护项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笨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是八项制度中的龙头制度
环境标准:制定国家和地方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基础。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其他标准,两级国家级地方级
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市场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行为则是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
的基本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强化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纠正与预防措施和跟踪审核,
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关系:(1)规划智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安排,是环境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环境规划实施的条件: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环境规划的分解,落实环境保护资金是关键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①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个人行为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企业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又一重要对象,政府作为社会经济行为的主体,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深刻的。手段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宣传教育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一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体系: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环境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组织的环境绩效基准,选择环境绩效评估指标,运用数据与信息,报告沟通,审查和改进环境绩效评估程序。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层次: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类型:❶按规划内容分:环境质量、建设、管理目标,污染控制目标❷从时间上划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五年十年二十年目标❸从空间上划分:国家、省、县市、经济区、流域环境目标环境评价的方法:自然环境评价法(采用生态图法运用指标法和重叠法两个手段)社会经济评价法(关键是选择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化的方法,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所选择的总的战略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来确定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单环境要素评价、单要素综合评价和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污染源评价方法(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评价中多选用排放量和毒性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主要污染物的指标)
环境评价内容:自然环境评价、社会经济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
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和最大数量。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审计方法:审计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账龄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法,经济活动分析法,经济技术分析法,数学分析法,抽样审计法
环境审计内容:符合性审计,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过渡审计,关于有害物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污染预防审计,环境效益审计,产品审计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环境特征调查(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环境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污染因素调查)生态调查(环境自净能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气象条件、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建设密度、能耗密度调查)污染源调查(工业、农业、生活、交通运输、噪声、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调查(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和环境监测资料调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率、达标率和环境保护措施削减污染物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的分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