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白银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遗产Heritage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11(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问题。
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珍贵承载体,与旅游业密切相连。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
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承载国家和民族文化记忆的珍贵载体。
黄河流经甘肃省白银市258千米,总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千米,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白银市历史文化悠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黄河石林、黄河水川大峡、乌金峡、红三峡、黑三峡是大自然给予白银的馈赠,鹯阴古城遗址、唐代柳州古城遗址、唐代迭烈寺遗址、明长城遗址、永泰龟城、西番窑、法泉寺石窟、五佛沿寺石窟、寺儿湾石窟等遗址遗迹,是先辈们留给白银的宝贵遗产。
白银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比如花会、灯会、年画等,这些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来白银游览观光。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这些努力取□李霞64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古迹古址得到了保护和修缮,保存了其历史原貌。
白银市依托长征、长城、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成景泰宽沟堡遗址、景泰明长城、靖远钟鼓楼、索桥堡等一批重点黄河文化遗址本体修缮项目。
旅游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旅游业不断创新,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主题公园等。
各地的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游客数量稳步上升,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
(资料一)国内白银的历史与现状
国内白银的历史与现状第一部分新中国白银工业发展历史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中国将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大量使用是在明清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做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银元(先前为银锭)是我国历史上白银最主要存在形式,货币是白银的最主要用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百废俱兴,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行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
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新中国的白银工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蓬勃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白银也从过去供应不足,一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国之一,每年还大量出口。
中国的白银工业已经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白银消费也不断增加,成为全球白银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新中国白银工业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8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金融储备有限,开始时中央人民政府金银库存多数是在接管国民政府基础上建立的。
基于金银储备有限,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管理,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另外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铅锌铜锡金企业的副产,充实政府储备。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白银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还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此时白银供销采取统销统购,优先定点保证少数民族和国防等工业之需。
第二阶段(1983年-1999年):1983年,国家对有色工业的管理加强,有色工业的管理从国家冶金工业部分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98年改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1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宣布成立,全国白银和伴生金的生产也归口有色总公司管理。
银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银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银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银色在中国文化和传统中有着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
从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艺术和民俗等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银色的独特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银色的象征意义是多样而丰富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论银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各种象征意义。
一、珍贵和高贵在中国的文化中,银色往往被认为是珍贵和高贵的象征。
自古以来,银子一直被视为贵重的金属,它的价值通常比黄金高出很多。
在古代,君主用银制成的器皿通常用于接待大官和重要客人,因为这被视为最贵重的礼物之一。
同时,银色也被视为与灰色有关,这在中国文化中很常见,因为灰色是一种既不黑也不白的颜色,被认为是平稳、稳定、平衡和端庄的象征。
二、庄重和端庄在中国文化中,银色也被视为庄重和端庄的象征。
自古以来,银器一直是人们在大事小事上的常用器具,例如婚礼、祭祀、宴会等等,它们都需要用到银制品。
在古代,贵族家庭的生活方式非常庄重,而银制品自然成为了展现这种庄重的象征。
三、财富和贫穷在中国文化中,银色也被视为财富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富豪们喜欢把银子铸成各种珠宝首饰,例如银项链、银手镯等等,这些首饰往往被视为财富的象征。
另一方面,银色也被看作是贫穷的象征,因为相较于黄金等更贵重的金属,银色的价值相对较低。
四、纪念和纪念品在中国文化中,银色也被用作纪念和纪念品的象征。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日子里,人们会用银币、银牌、银章等纪念品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
这些纪念品往往被认为是珍藏的宝物,能够记录下一个人或事件的重要时刻。
另外,银色还被用于制造银杏叶、银针等中药物品,来纪念这些重要的药品。
总结总之,银色在中国文化和传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象征意义非常多样化。
银色不仅具有珍贵和高贵的象征,而且是庄重和端庄的象征,而且也与财富和贫穷、纪念和纪念品等有关。
在中国文化里,银色是一个充满着象征意义的颜色,它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还在不断的演绎和延伸。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中国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货币制度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货币的白银化。
白银成为明代主要的货币形式,这一变化带来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1、贸易发展在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与西方的贸易。
欧洲人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需求旺盛,中国也需要西方的铜、铁、锡等原材料。
在贸易的过程中,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通用价值。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货币的白银化。
2、矿产资源丰富在明代,中国的经济非常发达,国内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中国的银山、铜山等资源产量都非常大,这为白银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中国在这个时期还迎来了大规模的银矿开发,这使得白银的产量快速增加。
矿产资源的丰富也是中国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政府政策的支持在明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货币的白银化。
明朝官方坚持实行坡顶税收制度,这使得农民需要使用更多的白银来支付税赋。
政府还通过发行银票等方式,推动白银在经济中的流通。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促使明代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银的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与商业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白银流通还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白银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国际贸易上,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社会影响白银化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导致社会上出现以白银为核心的财富积累和交换方式。
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地方豪强和商人阶层获得了更多的财富,而农民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则相对困难。
白银化还使得土地和人口等资源成为白银的直接交换对象,加剧了社会的资源流失与不平等。
3、文化影响白银化也产生了文化影响。
白银的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使得艺术和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银文化美文
银文化美文吃饱穿暖自然离不开白花花的银子,可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白银文化追根溯源是何时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并被深深地打上中国人的人文印迹,注入中国人的情怀。
在中国人的富贵梦里,黄金如若是太阳,白银就是月亮,缺一就不那么完美。
比之黄金之金光璀璨,阴柔的银辉更多了一分神秘感,多了几种遐想。
于是乎,爱美的女人爱上了白银,爱女人也爱白银的男人就做出了更好看的银饰。
银钗、银镯、银戒、银环,照亮了女人的幸福,也装点了琐碎的生活。
要工艺,要时尚,要花样,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中国的白银饰品市场需求汇集了巨大的压力,逼着能工巧匠们去创新、去重塑。
今日的白银生产技艺多了花丝、錾刻、掐丝、镂雕、镶嵌、熔铸等工艺技法,在聪明智慧的中国工匠手中得以更好地完善起来。
中国古代就用上马金,下马银来显示了主人的富有与地位的显赫,可见白银和黄金一样都有着悠久而长远的历史,从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判断白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历经秦、汉、南北朝的延续,至唐代开始日渐兴盛,到了明清及民国时期,时尚银饰银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白银以其特有的优良特性,为人们演绎了无数色彩斑斓的画卷。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银货币,银在地壳中仅为亿分之一,中国自宋以来白银开始货币化。
在中国近千年的历史中,白银常以元宝、银锭、银元形式出现,马克思在货币论中提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银饰银器制造本源于民间,从秦开始便引起了上层特权阶层的重视。
皇家设置了专门为皇亲贵族服务的银器管理与制造机构,旨在垄断银器拥有权。
皇家征集能工巧匠,专为他们生产制造银饰银器。
其制品除了供皇宫使用外,或送王公贵族,赏赐大臣,或当礼品赠送友邦。
银工艺浮雕画、银摆件、银酒具、银茶具、银餐具、……闪烁的银器,静静的演绎着主人高贵的品味,同时彰显对到访客人的尊敬。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白银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白银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白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时期,那时这片土地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出现了西北地区的农耕文明和黄河文化的融合。
在秦汉时期,白银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成为西部通往内地的重要集散地。
白银在清朝时期发展的更加迅速,当时这里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清朝时期,白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银矿和金矿产地,这也为白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银的矿产资源丰富,引来了大量外来人口,使得白银成为西北地区的冶炼和金融中心。
20世纪初,白银开始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下,白银成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白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工矿企业和银行也相继在白银设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银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据点,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以后,白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的努力,白银实现了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2008年,白银成功举办了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
白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道路、桥梁、水利等各项公共设施得到了改善,城市交通更加便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白银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银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转型。
以前依靠矿产资源的经济模式已经逐渐过时,城市开始向以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新型经济转型。
白银的纺织、食品、机械和化工等工业部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白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白银着力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1. 引言1.1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背景在中国明代时期,货币白银化是一种明显的趋势。
这种现象主要是指在明代时期,白银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要货币。
这一现象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存在,而且还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联系加强,白银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支付手段。
中国对外贸易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白银在中国境内的流通和使用。
外部需求的增加也加速了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进程。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背景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以及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联系加强。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这一显著的现象的出现。
1.2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意义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
白银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使得商品交易更加便利和流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市场的扩大。
白银化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使得中国的商品能够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增加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白银化还促进了中国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播。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促进了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政治因素导致的白银化在中国明代,政治因素是导致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一时期,明朝政府的财政困难导致了对白银的需求增加。
明代政府面临着军费、官员俸禄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而金属货币的供应受到限制,使得白银成为政府征税和交易的主要货币。
明代政府还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政策,推动了白银化的进程。
明太祖朱元璋曾颁布《钦定宝泉纯器令》,规定了明代铸币的纯净度和规格,为白银在明代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明代政府还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流通。
明代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大量的白银从西方国家和东南亚等地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元素白银时代的象征
银元素白银时代的象征银元素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表现方式。
银元素白银时代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下面将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来探讨银元素白银时代的象征意义。
1.历史使命:银元素白银的历史价值在古代,银元素白银是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贸易、交换和储备。
银元素白银的稀缺性和重量使其成为物价稳定的标杆,并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中国的白银元宝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当时贸易往来的重要媒介,并对贸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2.文化象征:银元素白银的艺术价值银元素白银作为一种纯净的贵金属,具有光泽、可塑性和韧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材料。
从古代的银器、雕塑到近代的银饰品、摆件,银元素白银时代见证了人类创造力和审美的发展。
它不仅是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时尚与独特。
3.经济演进:银元素白银的投资价值如今,银元素白银的投资价值在经济市场中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金融商品,银元素白银的交易量庞大,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衍生品市场。
其价值的波动与经济形势和全球金融市场有密切联系,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同时,银元素白银也被视为一种避险资产,投资者在金融危机和不确定性增加时常把资金转向银元素白银,以保值和稳定收益。
4.环保意义:银元素白银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其金融和经济价值,银元素白银在环保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银元素白银的生产和应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较低。
同时,银元素白银还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子等新兴产业中,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结语银元素白银时代的象征意义体现在历史、文化、经济和环保等多个方面。
它扮演着历史见证者、艺术创作的材料、经济投资品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的角色。
作为白银时代的象征,银元素白银凝聚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将继续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字数:590)。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既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历史文化白银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汉代时,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唐代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这里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城市,是当时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商贸中心之一。
清代时,白银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边防军事重镇,并在此期间修建了大量的城墙、城楼、城门等建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在白银市,可以看到许多反映历史文化的古建筑,比如白银古城墙、雷台古城、西关回民街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
此外,白银市还有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比如马踏飞燕、金塔寺、白银博物馆等,这些都是文化的宝库,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自然风光白银市是一个拥有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这里的山水景观、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
比如,白银市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马蹄寺,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佛教圣地,其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此外,白银市还有天水市的麦积山、银川市的沙湖、兰州市的黄河壶口等知名景点都在该市附近。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美丽壮观,也是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特色文化白银市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比如白银马踏文化、白银白水河文化、白银手工艺等。
其中,白银马踏文化是白银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它是指明代徐祯在白银地区发现的一件马踏飞燕青铜器,这件文物被誉为中国青铜器史上的珍品,也成为了白银市的象征。
白银白水河文化则是指白银市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利文化,白银市的白水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这里的水文化和水利工程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白银市的手工艺也十分有特色,比如白银银器、白银手绣、白银皮影戏等,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白银市的文化名片。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银基本知识介绍
白银基本知识介绍1.白银概述白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其价值早在公元前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就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把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白银就已作为货币使用。
自唐宋始,银本位制得到逐步确立,明朝起成为正式货币。
中国的银本位制一直持续到1935年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为止。
银元是我国历史上白银主要的存在形式,在国外,货币也一直是白银最主要的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白银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白银在工业、摄影业、首饰、器具、货币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对白银的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
从开始的“统购统销”政策到2000年白银市场放开,短短几年间,中国白银产量和需求成倍增长,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之一。
目前,中国白银供需关系表现为生产严重过剩,每年需要大量出口来消化国内白银产量。
与此同时,许多领域对白银的需求稳定增长,为国内白银市场的不断繁荣提供支持。
2.白银的理化属性银(Ag)是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熔点961。
93℃,沸点2212℃,密度10。
5克/立方厘米(20℃),熔解热为11。
30千焦/摩尔,汽化热为250。
580千焦/摩尔。
银质软,摩氏硬度为3。
25度,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
1克银可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1/100000毫米的银箔,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银对光的反射性也很好,反射率可达到91%。
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作用,长久暴露在空气中,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表面变成黑色,形成黑色的硫化银。
常温下,卤素能与银缓慢地化合,生成卤化银。
银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和碱发生反应,但能与氧化性较强的酸(浓硝酸和浓盐酸)作用。
银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毒性,但长期接触银金属和无毒银化合物会导致银质沉着症。
古代银子讲解
古代银子讲解1 古代银子的概述古代银子,简称“银”,是指古代作为货币流通的银制品。
它是由银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的成色和重量,并且具有货币的通用性和流通性。
银作为古代重要的货币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几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价值,对于古代经济和货币政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古代银子的历史渊源银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银作为货币。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铸造了出世界上第一种银硬币,这也标志着银作为货币的历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贸易的扩张和城市化的进程,银在古代商业贸易中逐渐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银制品始于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铸铜器的技术逐渐得到提高,人们逐渐掌握了银的制作技术。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银制品已经变得越来越精美,不仅成色越来越高,而且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艺术感染力。
3 古代银子的种类和规格古代银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银锭、银圆、银半两、银一两等。
其中,银锭是古代银制品中最原始的形式,形状像条块状的砖头,重量一般在两斤左右,用于储蓄贮藏。
银圆的形状则为圆形,重量通常在一两左右,做为一种普遍流通的货币。
银半两和银一两则是作为较为高级和珍贵的货币而使用。
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银子,规格也有所不同。
例如,明清时期的银圆重量约为7钱2分,直径为3.9厘米左右,正面刻有龙图案,背面刻有“户部”二字。
而近代的银元则是指制造于清末民初时期的银圆,重量一两左右,正面饰有“中华民国”或“清政府”字样,通行于中国大陆、台湾及海外华人地区。
4 古代银子的价值和流通银子在古代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增值作用,并且比其他大宗商品更容易进行流通和交换。
在货币政策上,银子的价值也十分重要,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银子,有其不同的价值和购买力,对于车卒农民和富有贵族的生活、消费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银子的流通方式主要是以手工交换为主,也存在通过中间商进行交易的情况。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白银市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下将从历史文化和特色两个方面介绍白银市。
一、历史文化1.丝绸之路文化白银市地处丝绸之路沿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白银市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丝绸之路为白银市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黄河文化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黄河文化对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白银市,黄河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黄河的流域面积广阔,流经白银市的黄河段风景秀丽,形成了独特的黄河风光。
3.民俗文化白银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回、藏、蒙古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歌舞、传统手工艺、节日庆典等。
二、特色1.美食特色白银市的美食特色丰富多样,有许多美食特产值得品尝。
例如靖远羊羔肉、景泰枸杞鸡、白银麻食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2.艺术特色白银市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皮影艺术。
皮影戏是白银市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它以驴皮为材料,制作出各种形象生动的皮影人物,通过灯光和屏幕表现故事情节。
如今,皮影戏已成为白银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3.自然景观特色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泰石林。
景泰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境内,是一片由石灰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的奇特地貌。
这里的石柱、石林、石峰造型奇特,形态各异,被誉为“中华自然奇观”。
此外,还有平川十里荷花池、靖远鸡公山等自然景观,都为白银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银饰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国银饰的文化传承与弘扬一、传统纹样与寓意中国银饰的传统纹样丰富多彩,寓意深远。
这些纹样包括龙、凤、牡丹、鱼、蝙蝠等,分别象征着皇权、吉祥、富贵和福运。
古代的银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代表着家族的地位和荣耀。
传统纹样的运用,使得银饰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历史价值与意义中国银饰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代的玉石文化到近代的民间信仰,银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古代手工艺的重要代表,体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同时,银饰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三、民族文化交流中国银饰在民族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银饰风格各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特色。
银饰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还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窗口。
通过银饰,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四、现代设计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银饰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现代设计师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银饰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和工艺技术,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的银饰作品,使传统银饰焕发出新的光彩。
五、教育与普及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银饰文化,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普及工作。
通过学校、博物馆、社区等渠道,普及银饰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
同时,加强学术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银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水平。
六、产业与品牌发展银饰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银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等方式,推动银饰产业的健康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国银饰走向世界舞台。
七、跨领域合作与交流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银饰文化,需要加强跨领域合作与交流。
与艺术、设计、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国银饰的独特魅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银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甘肃省白银市历史文化
地域文化白银境内有伏羲、女娲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有丝绸之路的渡口,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有震惊世界的露天矿大爆破,有传统工业发展的辉煌,有恢复建市后新一轮发展的转折和崛起,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道道绚丽风景,形成了白银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族融合是白银文化之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有色金属的大规模开发,"一五"时期,全国各地大批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奔赴白银,全国精英汇聚白银也为白银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口,外省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使白银成为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汇聚了全国所有的省的移民。
现在,这里生活着23个民族,少数民族回族最多,其次为满、东乡、蒙古、藏、土等族。
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使这一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具备各民族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
农业和牧业可以在一个家庭同时出现;继承和发展蒙古族、回族饮食习惯形成了餐饮名牌靖远羊羔肉;居室既有按中原习惯建造的瓦房,也有按陕北模式构筑的窑洞,还有游牧民族帐篷的痕迹。
在人的性格上也同时具备善良厚道、吃苦耐劳、剽悍勇猛、友善谦让等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特点。
这种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征在全国是比较少见的,孕育出了艰苦奋斗的白银精神,形成了白银文化永不衰竭的源泉。
名称由来正如其名一样,白银充满着神奇和魅力。
地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据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现市政府驻地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
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对白银地区有色金属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拉开白银开发建设的序幕,白银人民在荒漠戈壁上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起一座座工厂,一座工业新城迅速崛起,曾享有中国“铜城”盛誉。
浅析白银地区文化发展滞后的因素
至 牧 大 于 农 的 状 况 这 样 一 种 状 况 , 难 促 进 经 济 社会 很
的文化发展 。
但 同 时 我们 也 注 意 到 ,历 史 上边 关 问 题 一 直是 统
治 者 面 临 的 一个 主要 问 题 , 地 处 边 塞 之 地 的 白银 , 在 可
从 自然 生 态 环 境 来 讲 . 白银 历 史 上 的 生 态 环 境 相 对 比现 在 好 , 生 态 总 体 上 呈 恶 化 趋 势 。 过 在 秦 汉 以 但 不 前 就 属 于 荒 蛮 之 地 .这 在 人 们 对 此 地 的 描 述 中 可见 一 斑 。 里 相 对 于秦 陇 其 他 地 方 更 是 干 旱 少 雨 。 沿 河 及 这 除
白银 历 史 悠 久 , 考 古 发 现 看 , 在 新 石 器 时 期 , 从 早 就 有 先 民在 这 里 生 息 繁 衍 , 造 了 灿 烂 的 彩 陶文 化 。 创 白 银 真 正 的 文 化 教 育 始 于 明 中 叶 , 经 不 断 积 淀 , 成 了 后 形 白银 传 统 文 化 的底 蕴 。 么 是 什 么原 因使 秦 汉 、 唐 文 那 隋 化 不 曾 在 这 里 积 淀 , 曾在 这 里 留 下 丰 富 的 遗 产 呢 ? 不 是
从地理位置来讲 , 白银 自古 就 是 边 陲 之 地 。 沟 通 是 河 西 、 域 与 关 中 的 咽喉 之 地 。作 为 边 陲 之 地 , 化 的 西 文 边缘 化 是 不 难 想 象 的 :作 为 沟 通 河 西 地 区 及 西 域 与 关 中 的 咽 喉 之 地 , 价 值 体 现 在 桥 梁 ( 头 ) 用 上— — 其 码 作 经 济 文 化 因 商 旅 的加 入而 兴 盛 。 当 其 桥 梁 ( 头 ) 用 码 作
古代的白银的概念
古代的白银的概念古代的白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白银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货币制度、贸易往来、商品交换以及手工艺品制作等诸多领域。
古代的白银概念与现代的白银概念有所不同,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古代的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被广泛用于货币制度。
在古代,白银往往被铸造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银币,作为流通货币使用。
例如,中国古代的白银铸币有「大明通宝」、「花钱」等,这些银币在经济交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白银还常常用于支付税赋,因此在国家财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货币体系中的白银将价值和实物形态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流通交易的媒介。
其次,古代的白银在贸易往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白银是一种既珍贵又易于储藏和运输的商品,因此被广泛用于国际贸易中。
古代的白银贸易主要表现为跨国贸易和海上贸易。
例如,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白银常被作为中国出口商品与西方世界进行交换。
古代的白银贸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此外,古代的白银还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商品经济时代,白银成为不同商品价值之间的衡量标准。
白银往往被用作商品价格的衡量和交换媒介。
例如,在中国的农村经济中,白银常被当做重要的粮食交换媒介。
古代的白银交换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商品的流通和价格的形成。
最后,古代的白银在手工艺品制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手工艺品中的白银首饰、餐具、工艺品等常常被用作装饰和实用品。
白银的纯净度高、光泽度好,使得它成为制作精美手工艺品的理想材料。
古代的白银手工艺品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通过技艺的传承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总之,古代的白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白银在货币制度和贸易往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古代的白银还在商品交换和手工艺品制作中具有独特价值。
白银的概念在古代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被中国人称之为“银”的金属,于何时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并被深深地打上中国人的人文印迹,注入中国人的情思妙想,已无从考据。
其源不显,其流则淼茫浩荡。
银线、银衣、银冠、银饰、银杯、银盘、银针、银币、银印、银牌、银匣——等等,宛如银河繁星,其柔美的辉光已照耀华夏大地几千年,雕塑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审美意识,丰富着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白银文化已历史地成为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人的富贵梦里,黄金若是太阳,白银就是月亮,缺一就不完美。
比之黄金之金光灿灿,阴柔的银辉更多一分神秘、多一种遐想。
于是,爱美的女人爱上了白银,爱女人也爱白银的男人就做出了更好看的银饰。
银钗、银环、银鐲、银戒、银冠,把个女人打扮得更加妩媚动人。
银饰照亮了女人的幸福,也为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史增添了独特的亮色。
究竟白银是一种贵金属,或富或贵的人们银花、银饰地遂了意,寻常百姓看在眼里,那感慨就沉入了心头。
“咱家的姑娘、媳妇也要有!”随着这一声狮吼——中国大众的富贵梦就这样被点燃了。
真是众志成城,无论是出于嫁妆、还是聘礼,总之,中国的女人宛如暴富,都有了自己整套的银饰品。
这些关乎中国家庭面子、家长荣誉的银饰,自然地不厌其精,要款式、要工艺、要时尚、要花样翻新,更要有中国人的美情、美意。
巨大的社会需求所汇成的压力,把个中国银匠逼着去体会、去学习、去创新。
好在白银这种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稳定性,花丝、錾刻、镂雕、镶嵌、熔铸等工艺技法,在聪明智慧的中国工匠手中得以发明进而完善起来。
“七珍八宝”、灵枝仙草、龙凤瑞兽、神仙佛祖、“福禄寿喜”、喜鹊登梅、蜂蝶恋花、鱼水和谐……等等,喻意富贵吉祥、欢乐美好的图案,或直白、或含蓄,被精妙地錾刻进中国的白银文化中。
笔者曾见过羌族女子接下情郎送上银饰(聘礼)时的喜悦。
那一套银饰不惟是普通人家一笔不小的财产,更是两人真爱的信物,传达着未来婆家对她的珍重、关爱之情。
也曾在苗乡那盛装出行的队伍里、节日庆典的舞蹈中,感受到苗家女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脸与摇曳多姿的银冠、银饰的美好联系: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那银白色的辉光流动着,尽情地张扬着、骄傲着。
你被感染了、兴奋了,也就理解了中国人的白银情结。
毕竟,富贵也我所欲,美好也我所求。
中国的银饰也就在这种强大的心理、情感力的推动下,如江河决堤,银浪翻滚,一泻千里。
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妇女乃至儿童最为普遍的贵重饰品。
承载着中国人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美好理想、愿望和审美追求的中国银饰,齐整地穿戴在中华各族所有新娘、媳妇、儿童身上,想来就令人惊叹!
当然,中国白银文化不惟是“银饰”可以涵盖,尽管银饰更为丰富多彩,堪称中国白银文化之主流。
但随便翻阅下中国的汉语词典,也能从中一瞥中国“银河”卷起的一朵朵别样的银花。
中国的天宇间有银汉(银河)、银盘(满月);中国的地名有银州、银川(市);中国人饮食器具有银瓶、银钵、银杯、银盏、银壶、银盘、银碗、银碟、银筷;烟具有银烟筒、银烟杆、银烟盒、银烟壶;日用有银针盒、银匣、银盆、银火镰、银灯盏、银刀鞘、银笔筒、银盒、银马鞍;宗教方面有银佛、银塔、银法器、银供器;金融方面有银本位、银票、银根;货币有银币、银锭、银条;行业有银楼、银号、银行;职业有银匠;医用有银针(中医理论认为,银能益脾健肝、滋阴养性,素有健康银之说);竞赛奖项有银奖,奖品有银杯、银牌。
可谓是朵朵“银花”竞芳华。
钜丰金业友情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