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意识形态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学概论 - 第四章
12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封建主义生产 关系的一致性与冲突性 一致性(相容性):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接在经济领域发生和 发展,所以其可以在不触动封建国家政权 的条件下得以发生和发育。 “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 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马克 思、恩格斯
13
冲突性: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种比 封建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其适应了生产 力发展的要求。
22
(四)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的统治
在历史上许多时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采取和实施暴力镇压的方式。 表现为: 1、运用军队、警察、特务、法庭和监狱等国 家暴力机器,进行暴力镇压 2、剥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政治 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3
(五)资产阶级民主
29
4、政治特征及具体体现
往往通过加强国家政权甚至不惜采取军事强 制方式,来维持自己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
①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方面:以保护利益 集团、尤其是垄断财团的利益为根本原则 ②在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方面:国家权力趋于集中, 议会地位下降,而行政权力加强 ③在资产阶级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方面:两者日益结 合在一起,且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直接进入政府,运 用国家政权谋求资本的利益 ④在政府职能方面:政府变为集中权力的”万能政 府”、积极政府,成为社会的领航者和掌舵者 ⑤对外职能也大大强化
资本原始积累
第三 条途径——殖民活动
“金三角”贸易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 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 思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P87 (1)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 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 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 (4)资本主义生产以商品交换和货币 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意识形态
• 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马尔库塞认 为,马克思提出的意识形态有三重含 义: • ⑴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认 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的生产 实践活动,而不是观念、体系等精神 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 对意识形态持批评态度——历史唯物 主义 • ⑵它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 • ⑶它是一类确定的文化(上层建筑)。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受其制约。
第四章 意识形态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 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哲 学家德· 特拉西于1796年提出,意为“观念 的科学”(或“理念的学说”、“观念 学”、“观念的体系”)(a science of ideals) • 背景:法国启蒙时期和法国大革命时代 • 目的: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思想观念 • 评价:具有进步意义
• 三、新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 • 传统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保 守自由主义) • 传统自由主义:强调小政府,弱国家; • 现代自由主义:强调大政府(积极干预),强国 家——凯恩斯主义的哲学基础; • 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的中立性,反对国家对社 会和个人事务过多干预,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极端重要性——导致里根革 命、撒切尔主义
• 五、社群主义 • 是一种关注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的社会哲学,又 称为合作主义、共同体主义。 • 强调社群和集体的意义,反对自由主义强调个人 自由,忽视社群意识的观点;强调国家干预和引 导,要求“强国家”。 • 六、民族主义 • 肇始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美国独立战 争、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等事件,促进了民 族认同和民族文化。 • 可以从心理和政治两个方面界定民族主义。
• 3、政治论证功能 • 第一,使团体成员确信采取与集体一致的 步骤和做法是合理的、正义的、应该的; • 第二,对其他团体以致整个社会来说,意 识形态证明特定集团的行动目标和方法的 合理性,减少抵触和敌对,争取认同和支 持。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四章 政体
第四章政体名词解释1、国家政体国家政体是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宏观构架。
它的具体形式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整体类型。
不仅取决于该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而且受到该社会所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文化条件的制约。
2、国体。
它表明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3、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
它表明国家的整体与局部、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4、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5、“左右共治”“左右共治”是在半总统制的政体下,由于民选总统与向立法机关负责的总理和内阁共存 ,所以常常出现议会多数党团支持的总理与属于另一党派的总统共治的现象。
6、民主政体在当代西方学者的政治词汇中,民主政体已不是古典意义上的“人民的统治”。
而被认为是一种基于人民的同意的统治。
它是这样一种竞争性体制。
在这种体制中,相互竞争的领袖和组织以某种方式确定公共政策的选择范围。
以便使公众能够参与决策过程。
7、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
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
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
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
8、威权政体又称权威政体、专制政体或独裁政体。
这是一个用以指涉那些在性质和特征上处于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两极之间的政体形式的概念。
9 、“第三波”又称为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以1974年葡萄牙“尉官运动”为标志,民主化浪潮席卷南欧、拉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大多数国家,使采用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国家增至107个,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58%。
可以看出,790年代以来的民主化浪潮可以称的上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革命”。
塞缪尔·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中有详细的论述。
思考题一、简要评述西方政体理论的演变及其对近代资产阶级宪政革命的意义(1)通过对政体理论演变过程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从亚里士多德到阿奎那,再到卢梭,政体理论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细的发展轨迹。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
以下是对一些政治学常用术语的简要解释:1.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2.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3.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4.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5.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6.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7.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8.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9.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10.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11.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12.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以上是政治学中一些常见术语的简要解释。
这些概念是了解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研究政治学领域。
《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国家名词解释1、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它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2、威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权威主义统治。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
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4、中间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人数已经超过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阶层”。
他们既受到资本家的雇用,以脑力劳动换取管理报酬,在本质上接近于无产阶级,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认同又明显区别于一般工人,因此人们往往把这一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与两者存在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阶层称为“中产阶级”,即中间阶级。
思考题1、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
政治学概论(00003)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学概论》(行政僧管理)作业答案(1)
《政治学概论》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2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一种资源,其基本构成要素是信任、规范和网络。
这些资源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的效率,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增值。
3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首创的一个概念。
阿尔都塞认为,国家权力的实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在两种国家机器中进行:强制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前者包括政府、行政机构、警察、法庭和监狱等,通过暴力或强制方式发挥功能;后者包括宗教、教育、家庭、法律、政治、工会、传媒、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以意识形态方式发挥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
4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某个社会中的个人在政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
5联邦制联邦制是由全国性政府和区域性政府根据宪法分享包括主权权力在内的国家权力行使权,并且不得单方面改变宪定权力分享格局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6政党政党是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治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7政治系统论政治系统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大卫•伊斯顿所设计的理论,通过简化现实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在政治系统中,所谓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有关联。
政治系统的输入包括公众的需求和支持。
输出由政府的决定和行动组成,包括制订政策、通过法律、征税以及公共款项的分配。
转换过程的确切情形并不透明,也就是所谓的「黑箱」。
显然,这些输出又产生了反馈,转而影响下一轮的需求和支持。
伊斯顿的模型给予我们的主要启发,是政治系统趋向长期的平衡或政治稳定,其生存取决于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协调一致。
政治学 政治意识形态课件
服务方向多元化 走向开放状态 整合功能不断增强 时代性民族性相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和谐持续的发展
“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政治系统功能经济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多 样化”挑战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论
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把意识形态的领 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的逻辑整合
从词源学上来看,意识形态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 思是观念、学说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最早使用意识形态 作为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科学 意识形态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是负有社会使命的, 它的目标在于为人类服务甚至拯救人类,使人们摆 脱种种偏见,为理性的统治做好准备
☆ 政治意识形态的涵义 ☆ 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
约束功能: 成功的意识形态活动有利于人 们形成良好的自律,促进个体对法 律法规、道德秩序的遵守,尽量减 缓个人或小群体按享乐主义和个人 计算原则来行事,从而减少或克服 个人“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
统率功能: 1.政治文化是多层次、多要素的混合物,在政治 文化的结构中,意识形态占据核心的位置。 2.在实际政治当中,意识形态总是试图发挥统率 的作用,而把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思想意识统一, 使得各个阶层和集团的政治意识与意识形态相符合, 至少不能与之相悖。 引导功能: 1.同时,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可以是多元的。占 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各种政治文化要素中起 着引导的作用。 2.它不仅引导政治权力的拥有者,而且,更重要 的是它引导那些被统治者。
保守主义社会政策的目标是“公 正”“正义”,而不是平等 崇尚多样性,主张不同国家和不同民 族应得到独立的发展,反对普遍主义 保守主义强调政府存在的绝对必要性 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认 为人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法律和宗教加以 限制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第四章民主与法治第一节民主制的发展与实践民主制的定义1、demo是谁2、何种权力,如何行使作为意识形态的民主理念的演变。
民主理念影响的发展过程。
民主理念在当今世界上的支配地位。
民主实践的发展过程:雅典的实践。
代议制民主的出现。
代议制民主即现代民主的基本特征:主权在民,人民通过定期的选举选出代表来行使自己的主权权力,代表对人民/选民负责。
人民对代表行使权力时的行动进行全程的监控,如不满意可以随时撤换。
在若干重大关键问题上人民可以直接做出决定。
选举制与代表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举与代表并没有直接的连带关系,代表及被代表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甚或是委托责任关系。
现代的代表制则是代议制民主的责任代表制,代表所要关怀的是被代表者的利益,要对后者负责。
选举制发展的历程。
代议制民主的运行原则:多数原则。
代议制民主的另一特征(或是法治的特征):国家最高政治权力的定期、和平的更迭(与经典共和制的重合)。
民主制与共和制的联系与区别。
共和制的基本特征:1、执政人数为复数;2、执政者由选举产生;3、执政者的任期有限制。
James Madison《联邦党人文集·第63篇》:美国政府的真正特征或区别于古代共和国的地方便“在于它完全排除作为集体身份存在的人民,丝毫不让它染指”政府。
所以美国所拥有的完全不是民主,而是一个共和国—一个拥有代表体制的政府。
)民主概念在中国的传入。
当代主要民主制/法治国家的不同实践及共同特征。
第二节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个国家治理得好,可以有各种原因,而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便是它是否实行了法治。
Kelsen:现在西方的民主毋宁更是法治;现在西方的自由毋宁更是权利。
民主和法治是有区别的。
一个法治国家可以是非民主的国家,如罗马,如新加坡。
一个民主国家可以是非法治型的国家,如雅典,如大革命时的法国。
法治的历史起源于罗马(对公民自由的尊重),发展于西欧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基督教义及力量的相形不下),定型于英法革命及北美独立战争(理性化)。
《政治学概论》第四篇 政治行为--第十章 政治统治
• 第三,统治者的权力源于其职位;
• 第四,人们作为公民来服从统治者,本质上是服 从法律与程序
• ⑷评价:
• ▲传统型与法理型统治相对克里斯马型统治比较 稳定,有利于建立一个持久的政治秩序;二者较 之克里斯马型统治都比较重视制度构建,领袖人 物在其中毫无个性,或者说个性不起作用;此外, 二者都具有可延续性,权力的更迭不会危及政治 权力体系本身的合法性。
• 法治要求法律至上,排斥特权,实行有限政府。
• 法治与宪政的关系:没有法治就没有宪政。
• 法治与法制( rule by law),法制是(当权者)通过法律 治理国家的意思。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代表普通公民利益 的立法部门制定。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的结果可能会出现 政府用法律压制民众。
• 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 • 合法化(合法性,legitimacy)也可译为正当性、
• ⑴克里斯马型统治。克里斯马型人物具有吸引追 随者的能力与魅力,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 物的赤诚态度。韦伯指出,克里斯马型统治建立 在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 神圣性基础上——“我相信他是对的”。
• 克里斯马型统治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因为:
• 第一,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该型统 治无法容忍制度对个性的压抑,它不仅无意于将 统治制度化,反而一心要破坏制度。
第四篇 政治行为
• 一、政治行为的涵义
• 1、现代政治学是从两种意义上使用和分析政治行 为的:
• 一种是从政治行为主体从事政治活动的意义上使 用和分析政治行为的。
• 另一种是从政治学研究方法上使用政治行为的。
• 美国学者普拉诺的观点:政治行为是指与政治过 程有关的人的行为和思想。包括可观察到的人的 行为(投票、反抗、游说、政党秘密会议、竞 选);也包括人的内心反映(思想、知觉、判断、 态度、信仰)。同时,政治行为也常用来表示政 治科学的一种方法,这就是把单个行为者当做分 析研究的主要单位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欧洲中世纪政体理论的代表:托马斯· (二)欧洲中世纪政体理论的代表:托马斯·阿 奎那
1.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根据基督教的信仰重新解释Aristotle的理论,政体学说上 也继承了Aristotle的分类 2.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A.理想政制不能来自人或哲学指导,而是来自上帝的恩典, 使得近代基督教世界人们对法律制度所抱持的宗教式的敬 畏。(提供内在的合法性基础) B.理论承传者,将Aristotle的主要著作和论文译成拉丁文, 论证理性和信仰领域、道德科学和政治科学界分的可能, 还被誉为“西方世界中自然法理论的经典倡导者”
3.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为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向议会负责, 议会无权解散委员会,国家元首由委员会成员轮流担 任,任期一年,不得连任,各委员同时任各部部长, 瑞士 4.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 介于内阁制与总统制之间,选举出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有权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统帅武 装部队,议会无权弹劾总统,总统只向人民负责;总 理是政府首脑,议会可以通过政府的不信任案。常出 现“左右共治”现象,总统下的三权分立,当今的俄 罗斯,法国—戴高乐,篷皮杜、
僭主政体
Tyranny
平民政体
democracy
寡头政体
Oligarchy
柏拉图的政体学说 ◎The Statesman,
一个人 统治人数 是否实行法治 君主政体 Kingship 僭主政体 少数人 贵族政体 Aristocracy 寡头政体 多数人 平民政体 Democracy 暴民政体
◎The Laws:两种典型的国家形式 The Laws A君主制:波斯 B民主制:雅典 追求各阶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的正义国家的理想
(二)共和制
政治学概论 第四章
(四)现代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请思考:现代政府面临什么背景?
• 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 民主化——民主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与比较 效应和示范效应 • 信息化——网络社会兴起,信息来源与传 播多元化
(四)现代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1.西方政府职能的演变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守夜人
全面干预
• 三、政府的职能 •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即政府的职责与功能,是政 府在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依法 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职责和 功能。 • 政府的基本职能在于维持、处理国家的 公共事务。 • 政府职能的本质是保证社会的公平、效 率与正义。因为只有公平才能调动人的 积极性,达到各尽所能。
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7名委员组成, 分任7个部的部长,实行集体领导。设主席和副主席, 由联邦委员轮任,任期1年,不得连任。
• 5.我国的政府制度 •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也是国家行政机关,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组织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 告工作,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 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 • “越位”: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政府插手了,政 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或代替了企业和市场的 职能; • “错位”: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 间的职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复,机构“重 复建设”带来政府管理行为的不合理交错、重叠; • “缺位”:应当由政府完成的事情政府没有完成, 在市场无法调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真空”。
(二)政府职能的类型
• 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 职能与社会职能。 • 政府的职能表明政府介入和干预社会的程 度,它决定了政府应该管什么、不该管什 么,也决定了政府的性质和政府效率。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
政治学概论复习整理一、导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的定义道德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对理想生活或社会价值的追求(理想主义)事实意义上的界定: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去阶级化”的界定: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决策式”界定:政治是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二)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涵义的论述1.政治是一种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三)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社会中心、阶级化表述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不同的政治学者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看法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家”或“国家活动”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6)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7)政治学狭义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一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内容结构第一部分为政治主体(体系):国家、政府、政党和政治团体(组织)第二部分为政治行为过程:政治权力、政治治理、政治参与;第三部分政治体系的动态变迁:政治发展第四部分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第五部分政治行为体间关系:国际政治、地方政府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古典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学说自然政治观是这一阶段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学说(5-15世纪)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政治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近代时期的政治学(权利)(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众多,有马基亚维利、斯宾诺沙、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杰斐逊、潘恩等等现代时期的政治学(19世纪末至今)1.一般来说,20世纪30、40年代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可以统称为传统主义政治学2.现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其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杜鲁门、西蒙、阿尔蒙德、派伊等人3.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行为主义政治学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人们对正式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重视,没有关注到对政治现实和政治行为的研究中去,被视为传统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缺陷。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奴 隶
社 会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 封建社会的经济 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 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商业 资本
商人 包买商
控制商品生产者 工业 资本
包买商执行着工业资本家的职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雇佣劳动关系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 中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充足的货币集 中于少数人手中。
第二,广阔的劳动力 市场。
(二)资本原始积累
马克思指出:‚有些小 行会师傅和更多的独立 小手工业者,甚至雇佣 工人 , 变成了小资本家 , 并且由于逐渐扩大对雇 佣劳动的剥削和相应的 积累 , 成为不折不扣的 资本家。 …… 但是这 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进 度 , 无论如何也不能适 应十五世纪末各种大发 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 场的贸易需求。‛
“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
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
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
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
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 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 为雇佣工人。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 ‘原始的’,因为它形 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 生产方式的前史。‛
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 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政治学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白宫
日本东京
政治学概论复习
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学概论》第四篇 政治行为--第十章 政治统治
• 三、政治行为的过程模式
• 政治环境→政治动机→价值判断→政治态 度→政治目标→政治行为
第十章 政治统治
• 第一节 政治统治理论 • 一、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 • 1、政治统治的涵义 • 政治统治就是运作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 • 理解:政治统治是国家的行为;强制的行
• ②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相同之处:
• 国家行为、凭借公共权力、维护政治统治 和社会秩序;
•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不同之处:
• 行为主体不同、行为客体不同、基本任务 不同、阶级属性的色彩不同。
• ③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 传统的政治管理:以自然经济作为经济背 景,以自然经济方式作为社会经济主导方 式的社会政治管理类型。
• 第二,法律作为规则系统,是理性立法的结果;
• 第三,统治者的权力源于其职位;
• 第四,人们作为公民来服从统治者,本质上是服 从法律与程序
• ⑷评价:
• ▲传统型与法理型统治相对克里斯马型统治比较 稳定,有利于建立一个持久的政治秩序;二者较 之克里斯马型统治都比较重视制度构建,领袖人 物在其中毫无个性,或者说个性不起作用;此外, 二者都具有可延续性,权力的更迭不会危及政治 权力体系本身的合法性。
• 二、政治统治的本质
• 1、政治统治的产生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 的产物。
• 2、政治统治的本质
• 实质就是阶级统治,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
• 政治统治的方式:暴力镇压、安抚收买、限制与 排斥
• 3、政治统治与国家的公共性
• 政治统治的基础:暴力权威、社会职能基础、社 会心理基础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二篇 第四章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先进的意识形 态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落后的意识 形态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作用,因为它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相违背。当然,意识 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反作用的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等受社会物质条件的 制约。
民本思想一直被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也可以演变为一种批判的、革命的理论。明末清初, 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指 责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 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为事”。这种思想被视为比卢梭早100年的最初的人民主权思想。在此基 础上,梁启超在《先秦中国思想史》中第一次提出“民本主义”,认为民本主义就是中国的民 主思想。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此外,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掩蔽性。马克思通过对种种传统的意识形态的 分析,认为它们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以神秘的、扭曲的方式去反映现实世界。“意识形态的悖 论在于,它既要说出它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宣布这种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又 要竭力掩蔽这种根本利益,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细节或其他问题上……总之,意识形态既要 让你知道它愿意让你知道的东西,又要让你不知道它不愿意让你知道的东西”,以维护它所 支持的统治阶级的统治。在诸多意识形式中,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法律思想的掩蔽性相对 弱些,统治阶级总是以这三种意识形式向全社会直接表达出自己想说的东西。统治阶级往往 以伦理、艺术、宗教、哲学、教育等形式,借助神奇的语言掩蔽自己的根本利益。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
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保守主义 • 埃德蒙· 伯克:保守主义之父,《法国大革 命沉思录》(《论法国大革命》) • 观点:由于人性的不完善,理性的不足, 所以必须尊重前辈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 和经验(智慧),反对针对社会建构的抽 象的哲学演绎,反对浩大的乌托邦式的社 会理想和社会工程,要求限制国家权力和 维护个人自由。
第四章 意识形态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 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哲 学家德· 特拉西于1796年提出,意为“观念 的科学”(或“理念的学说”、“观念 学”、“观念的体系”)(a science of ideals) • 背景:法国启蒙时期和法国大革命时代 • 目的: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思想观念 • 评价:具有进步意义
• 综上,意识形态就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 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它为团体的集体行为提供合理性(合法性、 正当性)解释,也是对成员行为的一种规 范。这种理论体系是由一定的政治、法律、 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 点所构成。——“观念的体系” • 意识形态可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 意识形态
• 三、新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 • 传统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保 守自由主义) • 传统自由主义:强调小政府,弱国家; • 现代自由主义:强调大政府(积极干预),强国 家——凯恩斯主义的哲学基础; • 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的中立性,反对国家对社 会和个人事务过多干预,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极端重要性——导致里根革 命、撒切尔主义
• • • • • • •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现实性(实践性) 2、总体性(整个上层建筑、观念的体系) 有机的思想体系,三个层次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 5、依赖性
• • • • •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当前,仍然具有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 不赞同科学社会主义,但保留了马克思主 义的某些思想因素,并与资产阶级自由民 主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意识形态理论。突 出“民主”在社会主义理念中的地位和价 值,区别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盛行于北 欧国家。 • (《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刊登谢韬的文 章《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引起 很大的反响)
• 1、马思提出的意识形态有三重含 义: • ⑴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认 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的生产 实践活动,而不是观念、体系等精神 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 对意识形态持批评态度——历史唯物 主义 • ⑵它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 • ⑶它是一类确定的文化(上层建筑)。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受其制约。
• 4、直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 • 马克思、韦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 奖得住,提出“制度变迁理论”)均对意 识形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过论述。 • 诺斯提出,一套促进制度变迁、经济成功 发展的意识形态,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 全局性,合理性,灵活性,包容性
•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有利于克服“搭便车”问题。 • 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解决好公平与平 等的问题。 • 用意识形态去约束、规范“经济人”的自 私和自利的天然属性。
• 2、有利于规范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 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利益集团 (分利集团) • 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 置问题 • ——东西方国家皆有此种现象 • ——节约时间、精力的工具,简化交易双 方的决策过程,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 3、政治论证功能 • 第一,使团体成员确信采取与集体一致的 步骤和做法是合理的、正义的、应该的; • 第二,对其他团体以致整个社会来说,意 识形态证明特定集团的行动目标和方法的 合理性,减少抵触和敌对,争取认同和支 持。
• 4、政治团结功能。 • 意识形态是团体成员(阶 级、阶层)共有的,是他 们共同拥有的认知体系 (世界观),有助于达成 其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 的统一。 •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 (1891-1937)指出, “……意识形态起到了团 结统一的水泥作用。”
•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 意识形态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产物,但又 不是这种社会存在的消极反映,它能动地 反作用于特定的社会存在。这使意识形态 在社会过程中表现出明确的、强烈的政治 和经济功能。 •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政治合法化功能。
• 2、政治动员功能。 • 政治动员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鼓动形式,一 般发生在社会危机或社会转型期间。 •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激发起社会成员 的信心,热情和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 • 第二,使特定社会集团的长远目标对团体 成员更具吸引力、说服力。 • 西里尔· 布莱克以俄、日现代化为例。 • 参阅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当代学 术思潮译丛)
• 五、社群主义 • 是一种关注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的社会哲学,又 称为合作主义、共同体主义。 • 强调社群和集体的意义,反对自由主义强调个人 自由,忽视社群意识的观点;强调国家干预和引 导,要求“强国家”。 • 六、民族主义 • 肇始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美国独立战 争、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等事件,促进了民 族认同和民族文化。 • 可以从心理和政治两个方面界定民族主义。
• 2、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 • ⑴特殊的意识形态:指为了自己派别(特殊集团、 小集团)的利益,美化自己,丑化对方。 • ⑵整体(全面)的意识形态:指不再怀有私心, 是一种群体性、阶级性的,与社会现实连接,是 社会群体所具有的的世界观或生活方式。 • 3、韦伯的信仰体系 • 从统治合法性的角度来解释意识形态,认为意识 形态就是导致人们自愿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