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合集下载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感悟范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感悟范文

关于学习于漪老师心得感悟范文教师,您就是人生路上的基石,教师您始终勤劳付出,滔滔不绝,令人敬爱。

那么关于相关的心得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于漪教师心得感悟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于漪教师心得感悟“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就是典范,就是模范。

教师是特别特别的职业,做教师,你的才智就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听了于漪教师走进福山的讲座,使我们再次受到了心灵的洗涤。

于漪做了一辈子的老师,她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始终工作在根底教育领域,她是个对教育事业无比酷爱,且有剧烈责任感的老师。

做老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做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醒悟地相识自己,发觉真正的自己。

须知,学历水平并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的承受教育程度,岗位上要有的是综合素养,综合的实力。

所以老师活到老,也要学到老。

于漪认为教育要有自己的特性,要不断地创新。

首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敬重学生,教学相长,对学生启发和协助,但又不完全包办,要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

其次,教学特性的形成更有赖于对教学教材的深化理解。

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正是要狠下决心,深花功夫,加上持之以恒的耐性,才能对教育教学有协助有提高。

仅仅停留在外表作文章,心浮气躁是上不出好课的,因此苦练根本功,深化分析和探究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教学的主旨,细心打算上好课。

选择了老师,成为了老师,就是选择了奉献,用厚实的文化武装自己,心中装着学生,将爱心与关心时时地带给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断努力。

“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是于漪教师说过的,也正是我努力要做好的。

学习于漪教师心得感悟这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教师的先进事迹,于漪教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老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多年。

92岁的她,从教近60多年,退休近30年,丝毫没有停顿过追求志向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实力影响教育、影响老师、影响学生。

于漪老师的故事

于漪老师的故事

这些年来,有多少人听过于漪的讲学,又有多少人向她求教,没有人作过统计,但她始终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不速之客”。于漪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要走进孩子的知识世界,还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把课上到孩子心中,对孩子心灵产生震撼作用,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融化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啊。”
积累了一生的从教经验,于漪深深懂得:港湾不建设好,怎么开辟航线?通向大海怎能实现?应去除浮躁,去除华而不实,扎扎实实研究教材,洞悉底里,发挥语文本身固有的多重育人功能。
二问:今天怎样当教师?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用这句话不仅鞭策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智如泉涌”,就是你的智慧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行可以为表仪”,就是你的思想言行能够做别人的榜样。
古稀之年,于漪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于漪这样理解韩婴的这段话:因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于漪最崇敬的人是鲁迅先生。她说,鲁迅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教课的时候,不仅课堂上坐满了人,走廊也站满了人,走廊站不下,就到操场上去上课,把饭厅的方桌搬到操场上,周围学生人山人海,先生站在方桌上讲课。那时候没有扬声喇叭,没有扩音器,先生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师生的心灵交融,编织成世界上最美的乐曲。于漪说,做教师做到这份上,真是名副其实的人师了。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讲座之后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讲座之后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讲座之后第一次接触到于漪老师的名字,是初中黑板报上一篇于漪老师的文章,内容已记不清,但是中间提到的“给别人递剪刀”的细节至今记忆犹新,甚至现在都会提醒自己的学生递剪刀的方法,我想这是于漪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关注细节,关注他人。

第二次接触到于漪老师,是上学期期末,学校开展师德论坛,播放了于漪老师18年在上海做的一个教师培训讲座,听完有种心灵被过滤了一样,当下就决定进行再学习。

于是就有了第三次。

花了很久才复听了于漪老师的讲座内容,记下逐字稿,她的话有种魔力,让我如数家珍,不舍得落下一个字。

错生在不同年代,不能成为于漪老师的学生,是一种遗憾,但是短暂的3次相遇也算是于漪老师给我上的三堂课,我会记忆一辈子~于漪老师的风采,不仅是她扎实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所积累的风韵,而且在她“学”了一辈子的对学习的执着和谦卑。

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她满腔热情满腔爱,全心全意爱学生,不论是什么层面、什么性格的学生她都报以一心一意,丹心一片,因为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用对了方法,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在解释什么是“爱”的时候,她说:“爱学生就是思想没有一点点的杂质,只要有,你就做不到全心全意爱她了,你就看不到她身上的优点”。

而爱的最终目标,就是用老师满腔的爱来塑造学生,影响学生,教学生如何做人。

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教师基本功是课堂,上不好课的老师忝为人师。

在课堂中,除了基本的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以人育人的工作,以教师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去影响学生。

"“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教育教师是永恒的,它必须是以人育人的,因为它有情感世界,有价值观,有价值取向,我们教育顶顶根本的是价值取向,我培养什么人?我为谁培养?这是个顶顶核心的,这是以人育人。

所以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影响到人生命成长的质量。

”这里,于老师提到了两点“胸中有数”和“目中有人”胸中有数,即钻研教材。

对于漪老师的学习体会

对于漪老师的学习体会

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于漪心得体会:包玉芳在学习了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有了很多感触,这位81岁高龄的于漪老师成了星”,一颗教书育人的明星。

“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老师,是从教学第一线走出来的教育大家,满身都是质朴的气息,谦虚和真实是她的美德,于漪老师平生上过2000余节公开课,但她自认为没有一堂十全十美的课,深表惭愧,她总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年近八旬,却依然在为教育教学而奔波忙碌着。

五十年教师生涯,桃李满天下:半个世纪孜孜不倦,心血洒讲坛。

这是名师于漪的真实写照。

于老师最可贵最值得敬佩的精神是她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

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看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我体会到,于漪老师师德高尚、知行统一,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全社会尊重的人。

我们要把于漪老师作为人生的一面镜子,时刻激励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不断增强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全身心讲好每一堂课,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努力做好教师。

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在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

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

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

改革先锋·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改革先锋·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改革先锋·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作文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隆重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和10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

由于版面有限,本期作文君先介绍两位改革先锋和两位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的精彩事迹,在往后的杂志里,你将看到更多改革先锋和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的精彩素材哦!【适用话题】热爱专注优秀模范這次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杰出人物当中,九十岁高龄的于漪是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

20世纪70年代,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

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全国人民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

因为课上得好,于漪的每堂课都成了“公开课”,总数超过2000节。

原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陆一听过于漪整整一年的语文课,发现她上课从不会讲重复的内容。

于漪对于教育,有着热忱的追求。

她总是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着百废待兴的校园,饱经风霜的于漪毅然选择重返讲台。

“回归”的于漪以强烈的使命感潜心钻研语文课堂,有学生做过这样一项统计:笔耕不辍的于漪至今已经发表531篇文章、37部专著,还有100部合著及主编的作品。

对于学生的“不懂事”,于漪是这么看的:“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是可变的X,老师的任务是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他们的优点。

”于漪带教过77届的两个毕业班,原本底子薄弱的学生们竟然在毕业时100%考取了大学。

也正因如此,于漪被评为了特级教师。

一名学生回忆说,在教《卖油翁》时,于漪准备了一枚铜钱,当讲到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时,她出示了这枚铜钱。

学生们不知道铜钱方孔有多小,自然也无法体会到往铜钱孔沥油有多难,也就无法明白欧阳修笔中老翁的技艺有多神妙。

学生边听边看,才领会了“沥”字之妙,充分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听于漪
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就是榜样,就是模范。

老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做老师,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听了于漪老师走进福山的讲座,使我们再次受到了心灵的洗涤。

于漪做了一辈子的教师,她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她是个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且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

做教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做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真正的自己。

须知,学历水平并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的接受教育程度,岗位上要有的是综合素质,综合的能力。

所以教师活到老,也要学到老。

于漪认为教育要有自己的个性,要不断地创新。

首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念,尊重学生,教学相长,对学生启发和帮助,但又不完全包办,要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

其次,教学个性的形成更有赖于对教学教材的深入理解。

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正是要狠下决心,深花功夫,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才能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有帮助有提高。

仅仅停留在表面作文章,心浮气躁是上不出好课的,因此苦练基本功,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教学的主旨,精心准备上好课。

选择了教师,成为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用厚实的文化武装自
己,心中装着学生,将爱心与关怀时时地带给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不断努力。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老师说过的,也正是我努力要做好的。

读《岁月如歌》有感:一辈子学做老师_读后感_模板

读《岁月如歌》有感:一辈子学做老师_读后感_模板

读《岁月如歌》有感:一辈子学做老师_读后感_模板一辈子学做老师——读《岁月如歌》有感其乐轩听雨2015年岁末,我在余党绪和张广录老师的名师培训基地喜获良机,获赠于漪老师亲笔签名的手稿本《岁月如歌》这部书,并有幸与我一向敬重的于漪老师合影留念,真是人生一大幸事!感谢基地导师赐予的这次机会。

于漪老师已经86岁了,她衣着非常朴素,但精神矍铄,坚持站着作报告一个多小时,讲起话来铿锵有力。

她在报告中的很多发言都掷地有声,体现着她思想的花火,显示着这位老人的智慧和见识。

虽是耄耋老人,但她在思想上仍然追求与时俱进。

在她面前你会时时感受到她身上所散发出的无穷的积极进取的力量!捧回于老师《岁月如歌》的手稿本,我如获至宝,虽然以前也多多少少阅读过于老师的文字,但都遗憾于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品味。

这一次,在捧回这部书的当晚我就如痴如醉地看起来。

从文章的第一页开始,一篇一篇,就像面对着于漪老师慈祥的面容,在聆听这位长者的悉心教导一样,慢慢沉浸于于老师的文字,回到她的岁月,回到她的教育生涯,跟她一同品味岁月里的人生……首先,于老师是一位非常坚强的人。

我敬重她,崇拜她,也源于这种了不起的个性。

她在”文革”中遭受过无数次无情的打击、非人的精神折磨,她全部都忍受了下来。

她用她宽广的胸怀消融了一切磨难,她用她的坚强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磨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一定能够挺过难关,迎来人生的光明。

不仅如此,于老师的坚强还体现在她一生的教育生涯之中。

她对教育的信念,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人生事业的追求,都无不体现她的坚强和执著。

她从历史老师到语文老师,从班主任到年级组长,为了把乱班带好,把乱了的年级带好,她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甚至把一些问题学生带回家进行教育,让这样的学生吃住在家,还给买衣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最终促成问题学生的转变,取得教育的成功!虽然这样的教育事例在我身上也发生过,但我远没有她的境界高,也没有持久的耐心,而且我面对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也曾有过放手的想法。

于漪老师报告体会

于漪老师报告体会

五十年教师生涯,桃李满天下:半个世纪孜孜不倦,心血洒讲坛。

这是名师于漪的真实写照。

听了于漪老师的报告之后,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这位“老太太”如此有激情,如此的人格魅力、如此热爱教育事业,如此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深深打动着我。

于漪老师说“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他老人家一生勤于学习、勇于钻研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有一个对老师的非常好的诠释:“智如泉涌,形可以为表议者”听了她的解释,我感觉自己愧做一名老师。

其中对于老师报告中的两点感受颇深。

一、“一辈子学做老师”。

“自己学,学别人”像于漪老师这样的名人,都坚持“一辈子”学习,尤其是她被评为特级教师后更加坚持“学习”,实在是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回忆自己的教学历程,已有数几年了,我学到了多少呢?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相互交融,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并不仅仅来源于课本。

老师只有多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现代学生要求,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

尤其是在现代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学科交融,更加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

才能做一个“智如泉涌”的老师。

于老师不光自己刻苦学习,他还学习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用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她说如果将办公室里17名老师的长处学来,他就成长了。

可见在她的眼中,人人都有长处。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

二、“屡屡创伤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敢于正面自己的不足”于老师说:她上的每一节课都伤痕累累。

一个特级教师的课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为什么她还说每一节课都“伤痕累累”呢?那是应为于老师和我们对课的要求不同;于老师对课后的处理和我写得反思也不一样。

她每一节课后,都会记下自己的不足和自己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情况。

敢于将自己的不足“光天化日”在众人面前,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境界啊。

她曾经讲到: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

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硕学为师 洁身作范

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硕学为师 洁身作范
经 济 中 的 学 生很 容 易把 知 识 和 能力 的
培 养 作 为 一 种 掺 杂 了 商 品 意 识 的 东
洁 身作 范

中 国 与 西 方 不 同 ,西 方 是 城 堡 文化 , 我们 是 天下 文 化。 忧 国 忧 民 ,以 天下 为 己任 是 中 国最 宝 贵 的 文化 。 我 觉得
人 师难 为 啊 !教 育 实 际 上 是人 格 力 量 作 为 一名 语 文教 师 ,对 国 家 和人 民 需
要 满 腔 热 情 ,这样 才会 有 激 情 ,永远
有 一 团燃 烧 的火 焰 在 心 中。
西 。 我 自 己做 了 几 十 年 的 教 师 ,体 会 到 教 师 在 学 生 心 目当 中 是 有种 种 形 象 的 。每 个学 生都 会 对每 个 教 师作 出评 价 ,包括 幼 儿 园 的孩 子 。他 们 回 家会
于漪 :一辈子学做教 师
【 主要贡献和实践 】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既教书 , 育人 , 又 善于 正确 处理 教 书 和 育 人 的 辩 证 关 系 。她 认 为 , 果离 开 了 对人 的培 养 ,语 文 教 学 也就 失 去 了真 正 的意 义 如 和 价 值 。因 此 , 主张 把语 文 的工 具 性 和 人 文 性 有 机 地 统 一 起 来 。于 漪 老 师 教 她 学 艺 术 的 显著 特 色是 “ 情动 人 ,声 情 并 茂 ” 以 激情 感 染学 生 ,并 善 于 启 发 以 。 诱 导 ,在 教 学 中 让 学 生 动脑 、动 口、动 手 ,引 导 学 生 主 动地 探 索 ,积 极 地 参 与 读 、 写 、 听 、 说 活 动 ,在 语 文 实 践 中 增 长 才 干 ,形 成 实 实在 在 的 语 文 能 力 。

(完整版)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

(完整版)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为了迎接第23个教师节的到来,上海教育出版社特推出《岁月如歌》于漪回忆录,回顾这位优秀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留下一笔财富。

为此,记者采访了于漪老师。

周报:人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于老师已进古稀之年,本应安心调养,可是您还是不辍笔耕、一字一句地完成了这本13万余字的《岁月如歌》,请问您是基于怎样的想法开始您的人生回顾并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献给读者呢?于漪:其实我写这本书主要是由于外因。

一直以来,就有同志找到我,让我把自己的经历写一写。

其实,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我说过“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还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没什么可写的。

今年年初,上海教育出版社再次找到我,他们希望能够把我整个教学生涯记录下来,对年轻教师起个催化作用。

还有,杨浦区有个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人家说于漪是发表过几篇文章,可是对于这个人并不了解。

我想想也是,文章毕竟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来讲的。

于是,我才拿起笔来,希望于漪的故事能够给年轻人以借鉴。

至于恰好在教师到来前一个星期举行新书发布会,这应该是出版社的精心安排,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巧合。

周报:作为一个孩子信赖、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请您对我们今天如何读书给青年读者一些指导。

于漪:古语讲,“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一辈子工作当中始终觉得自己孤陋寡闻。

我年轻时,读书条件艰苦,那时读书是要借的,读通夜,第二天还给人家。

现在的孩子读书的客观物质环境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关键是看他们的主观因素。

年轻人读书印在心里,刻在脑子里,滋润心灵,受用一辈子。

当然,我指的是读经典的、优秀的作品。

年轻人就应该趁着精力旺盛、记忆力好,多读书、读好书。

但是,文化是有层次的,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

人要从善、从贤,就要从小接受好的东西,打下好的底子,否则就会影响辨别能力,让垃圾文化侵入孩子们的肌体,浸染一个灵魂。

不忘初心,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于漪老师事迹有感

不忘初心,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于漪老师事迹有感

不忘初心,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于漪老师事迹有感她已是90多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

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

最近,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了解到她写下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深受震撼。

面对这样一位“人民教育家”,我感觉需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习她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对学生浓厚的爱,对专业的严谨和出色的教育教研能力以及到老还在源源不断地奉献自己所有的光和热的崇高精神。

学习的同时,我深感自身的欠缺和不足,也有了进一步反思、改进的动力和方向。

一、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坏学生”于漪老师说:“师爱超越亲子之爱。

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坏习气不是胎里带来的,我做教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洗刷污垢,要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满腔热情、满腔爱。

”于漪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良莠不齐,一定有品学兼优的,也难免有调皮捣蛋,成绩一塌糊涂的。

我们真的不应该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一味“亲近”学优生,“疏离”学困生。

人,生而平等,就算是学困生,他(她)的身上必然有着一些闪光点,他们可能天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能力稍弱,可能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可能受到家庭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可能从小就缺少来自他人的鼓励和肯定。

他们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关注和爱,去正确地引导和鼓励他们。

我现在执教的正好有两个成绩较差的小班级,针对学生特有的学情,我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降低教学难度,以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完成教学,精选难度适宜的习题作为回家作业。

课堂上,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回答,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大家的参与度,防止学生过多走神。

在复习阶段,由于多数是试卷讲评课,学生明显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了。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获得者中,有一位从中学课堂里成长起来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她是基础教育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这一褒奖,距离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她“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相隔9个月。

1951年,于漪从复旦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迄今68载,从未离开过基础教育的讲台。

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怀江河世界,渡人无数,桃李万千;她坚持教文育人,主讲了2000节省市级以上公开课,写下数百万字教育著述,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她从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改革,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所有荣誉。

于漪,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虽然她有许多个称呼,但她最喜欢的称呼还是“老师”。

今年9月,上海等六个省市的高一年级,启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等三科新教材,90岁的于漪拖着病痛的身体,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提出建议,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2013 年9 月9 日,特级教师制度实施35 周年座谈会,于漪在会上发言。

教师首先是个大写的人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于漪生长于风雨如磐的年代。

1937年,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于漪就读的江苏镇江薛家巷小学即将解散。

在最后一堂课上,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苏武牧羊》,唤起了于漪幼小心灵的爱国觉醒。

在连天炮火中,于漪辗转考到了镇江中学,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深刻认识到求学的目的正是解救苦难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愚昧走向文明。

1947年,18岁的于漪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

大学里,曹孚、周予等教授严谨治学的品格和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她。

1951年,22岁的于漪毕业,被分配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担任语文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她非常紧张。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学习全国教书楷模于漪事迹有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学习全国教书楷模于漪事迹有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全国教书楷模于漪事迹有感
今年,年逾90的于漪老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漪老师把“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一辈子学做教师有两根支柱,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两者的聚焦点就是不断反思。

在讲述自己当年在教师岗位上的专业成长故事时,于老师讲到,自己刚走上讲台,曾面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困境。

自己把上课的每句话写在纸上、背诵下来,再加以口语化。

“每天早上走一刻钟的路,就在脑子里过电影,这堂课怎么讲,怎么开头,怎么铺展开来,怎样形成高潮,怎样结尾”——这是于漪对课堂教学的艺术追求;“怎样与学生共建一幢立意高远的精神大厦,启蒙学生独立思考、得体表达,成长为丰富有智慧的人”——这是于漪对语文教育的精神追求。

于漪老师讲到自己被“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给“灌”出来的,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这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学
习,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有生机。

于漪老师把教师作为人生的事业来做。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老师一种生命追求,用生命诠释教育的心灵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拥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和生命境界,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热忱,才能对学生有感染力。

向老一辈教育家于漪学习,拥有为学生未来着想的眼光,立足为学生长远发展的思考,为学生一生成长负责的胸怀,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向于漪老师学做教师

向于漪老师学做教师

向于老师学做教师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教育部会同有关新闻媒体组织开展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于漪老师以最高票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光荣称号。

于老师今年81岁,从1951年由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至今,她已走了近60年的平凡却又不寻常的教师路。

面对记者的采访,于老师说:“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学做教师”,多么朴素感人的话语啊!在于老师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是怎么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踏上师道,走的就是一条无悔路。

于老师在年轻时,曾有过很多次转行的机会——调到高校或者从政,但她压根在心底就没起过转行的念头。

于老师说:“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虽九死而不悔。

”在今天这样一个商品社会,经济至上,物欲横行,利诱四溢,站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最需要的就是像于老师这样的精神坚守。

守住了讲台,就守住了精神砥柱;守住了讲台,就能成就教师事业的辉煌。

面对学生,付出的是一片赤诚。

于老师在谈到自己的职业魅力时曾说:“我最有魅力之处大概是我力求做到一片赤诚。

”在于老师心里,学生的事就是她的事。

将心比心,以心教心,她用“心”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在于老师的眼里,也没有好生、差生之别,要说学生之间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学生个体知识程度的高低,而这对于她来说,正是因材施教的好时机。

打开教本,追求的是情感投入、精益求精。

教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融于一炉。

对于老师而言,每一堂课,她都是用生命在歌唱。

在课堂教学上,于老师从未停止过追求的脚步,她说:“要教得好首先是自己学得好,为此,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用双倍的努力弥补。

”她用自己的从教人生诠释了什么叫“终身学习”。

学习于老师,还要学习她如何处理教书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担当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又要合理扮演好自己的生活角色。

所以,“做一名教师,不仅要修身,完善人格,业务精湛,而且要齐家,要处理好老老小小的关系,为别人着想,为他人服务。

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读后感

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读后感

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读后感第一篇读完于漪的《一辈子学做教师》,我深受感动,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于漪老师一生教育实践和思考的结晶,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一名好教师,需要一辈子的学习。

于漪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教书育人”的理念,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的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她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而不是灌输,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输送带。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于漪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也让我深感敬佩。

她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生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她的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高的追求。

我将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同时,我也将把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高的追求。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读完于漪的《一辈子学做教师》后,我深深地被她的教育理念和敬业精神所感动。

这本书是于漪老师一生教育经验的总结,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师。

于漪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于漪先生精彩句段摘抄及感悟

于漪先生精彩句段摘抄及感悟

于漪先生精彩句段摘抄及感悟《于漪先生精彩句段摘抄及感悟(一)》
嗨呀,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于漪先生那些超精彩的句段。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句话真的太妙啦!你想啊,做教师可不能觉得自己啥都懂了,就得一直学习,不断进步。

就像我们的人生,永远都有新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还有那句“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可不是嘛!老师要是不行,咋能教出好学生呢?这就好比做菜,厨师手艺好,菜才美味。

所以呀,当老师就得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哇塞,感觉瞬间责任重大起来。

高尚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得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感。

想想那些为了学生付出一切的老师,真的太伟大啦!
于漪先生的这些话,让我明白了做老师是一件多么神圣又有挑战的事儿。

咱们都得好好努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哟!
《于漪先生精彩句段摘抄及感悟(二)》
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接着唠唠于漪先生的精彩句段。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每次读到这句话,心里都有好多感触。

这就好像在说,不管我们在一个领域待了多久,都不能骄傲自满,永远都有成长的空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太对啦!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那多无趣呀。

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这把火一旦点燃,那能量可大了去了。

“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

” 可不是嘛,当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变得优秀、有成就,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简直没法形容。

这也让我觉得当老师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

于漪:给教师的五条建议

于漪:给教师的五条建议

于漪:给教师的5条建议“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1.做教师,身教永远重于言传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清醒地认识自己。

做教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

《论语·子路》篇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经常和年轻教师讲: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绝对不会是零。

教师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界观、人生观的亮相,你整天和学生在一起,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自然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塑造自己人格魅力的前提。

有一次批改作文,对面坐的是个语文老教师,他看我写睡着了的“着”字,羊字头下面一个目,我把羊字头断下来了。

他看到了,就对我说:于漪,你要知道,你写错了就会影响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

这样的教导,我真是刻骨铭心啊。

从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2.做教师应常备的两把尺子做教师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教师应该要有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专门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专门量自己的不足。

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每次开教研组会,我都拿本子记。

每个人思考问题都会有很精彩的地方,我用心听,认真记。

教师要学会“借脑袋”,要博采众长,把别人所有的长处、思考问题的结晶都学过来。

要不断地“照镜子”,寻找自己的不足。

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课上下来我都有“教后”,每堂课都要反思。

“教后”记两点:一是记学生的闪光点。

当孩子学习全神贯注的时候会超水平发挥,往往超过我备课时的所思所想,这是孩子创造的火花,我就会把它记下来。

二是记自己的不足。

不管备课的时候多么认真,但是当孩子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准备总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因此我就记下自己的不足,这样长期下来就掌握了教与学的规律。

3.学而不厌、勇于实践是一生的自我教育罗曼·罗兰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三维”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上世纪50年代,她扎着长辫从复旦大学毕业走进中学校园,从此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

在语文课堂上,她教语言、教做人,当选首批语文特级教师;她当班主任,用爱的智慧,化解重重困难;在校长岗位上,她以远见卓识,托举教师队伍成长,将学校推上发展的快车道。

至今,她仍活跃在教育一线,为学生、为教师鼓与呼,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她,就是于漪。

语文教师、班主任、校长,“三维”教育工作者,钟情育人不言倦。

今天,曾跟从她传道授业解惑的弟子们,欢聚一堂,为她庆祝80大寿。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瘦弱的于老师,谦和自述,满脸灿烂。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教育,教书育人。

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在学生们眼中,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就是一堂堂扎扎实实的育人课。

教育学出身的她最初教历史,后改行教语文。

但仅仅三年,就成为骨干教师。

要求学生诵读,于老师必定自己先熟读成诵;一手好板书,带动原本写字七歪八斜的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声情并茂地诵读《正气歌》等经典,洗涤学生心灵……1978年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的“弘扬人文”,于漪老师提出的这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她说,“学知识,是智行;学做人,是德行。

为学生十几年,每天七八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当然是育人的主阵地。

语文课上传授的人文经典,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启迪人生思考等,育人功能远胜于语言功能。

”在语文课堂上倾心求索育人艺术,于老师几十年孜孜不倦:“我对上课,有种敬畏感。

提问前总要反复想,什么方式问,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师从于老师二十几年的一位教师说,于老师教同一篇课文,每年教法都在变。

于老师笑言:学无止境。

《木兰辞》教了十几年,一次被学生难倒:“怎么可能‘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行军打仗肯定要洗脚,古代女人缠小脚,不就暴露了?”表扬了学生不盲从的精神后,于老师查阅大量资料,查证了中国女子裹足起源晚于《木兰辞》问世的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上世纪50年代,她扎着长辫从复旦大学毕业走进中学校园,从此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

在语文课堂上,她教语言、教做人,当选首批语文特级教师;她当班主任,用爱的智慧,化解重重困难;在校长岗位上,她以远见卓识,托举教师队伍成长,将学校推上发展的快车道。

至今,她仍活跃在教育一线,为学生、为教师鼓与呼,着力推进教育改革……
她,就是于漪。

语文教师、班主任、校长,“三维”教育工作者,钟情育人不言倦。

今天,曾跟从她传道授业解惑的弟子们,欢聚一堂,为她庆祝80大寿。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瘦弱的于老师,谦和自述,满脸灿烂。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
“教育,教书育人。

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在学生们眼中,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就是一堂堂扎扎实实的育人课。

教育学出身的她最初教历史,后改行教语文。

但仅仅三年,就成为骨干教师。

要求学生诵读,于老师必定自己先熟读成诵;一手好板书,带动原本写字七歪八斜的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声情并茂地诵读《正气歌》等经典,洗涤学生心灵……
1978年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的“弘扬人文”,于漪老师提出的这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她说,“学知识,是智行;学做人,是德行。

为学生十几年,每天七八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当然是育人的主阵地。

语文课上传授的人文经典,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启迪人生思考等,育人功能远胜于语言功能。

”在语文课堂上倾心求索育人艺术,于老师几十年孜孜不倦:“我对上课,有种敬畏感。

提问前总要反复想,什么方式问,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师从于老师二十几年的一位教师说,于老师教同一篇课文,每年教法都在变。

于老师笑言:学无止境。

《木兰辞》教了十几年,一次被学生难倒:“怎么可能‘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行军打仗肯定要洗脚,古代女人缠小脚,不就暴露了?”表扬了学生不盲从的精神后,于老师查阅大量资料,查证了中国女子裹足起源晚于《木兰辞》问世的年代。

学生叹服。

爱孩子就有智慧
“现在的老师,比我年轻时难做多喽!”于老师说。

于老师做班主任时,家长把孩子交到她手上,说的是“孩子托付给老师您了,只要他学好文化、学好做人,我们全家都感激您!”但时下,不少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出钱购买服务,学校和教师不再有神圣感。

独生子女的溺爱,也给学校教育造成困难。

“其实,教育的无奈,每个时代都会遇到,只不过内容不同。

”1975年,文革尚未结束,于漪老师受命带了全校最乱的一个年级。

这个年级的学生几乎气哭过所有的女老师,有的学生甚至将体育老师鼻梁打断。

而于老师接手后坚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

只要有爱,就有智慧。

”小郑贪玩,于老师在办公室里帮他养乌龟和龙虾,引导他仔细观察,最终他成了作文高手。

留级生小曹经常打架、偷窃,有一次还因酗酒被父亲打出家门。

于老师在雨中找了他一夜,终于感动了这个孩子,从此安心学习,安心就业。

这个最乱的年级1977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

时代变化,孩子变化,班主任这个大“家长”,也要随之变化。

面对部分年轻教师与学生有“代沟”的论调,于老师践行“学做老师”的原则:近80高龄的她买来周杰伦的唱片试听,研究其风靡一时的原因,并采取现代方式进行引导,不少孙辈的孩子们,因而与她成为忘年交。

手把手培养老师
“校长,还是要扎根课堂。

校长要在课堂中研究如何教育学生,更要研究如何教育老师。

”上世纪80年代,于漪成为中学校长。

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师徒带教方法,自己身先士卒。

进教室听课,听45分钟,评90分钟,“怎么上更好?”手把手演示带教,讲
得老师们心里热乎乎。

至今,于老师共带教了百余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他们有的已经评上特级教师,有的多次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

于漪的教育理念,通过他们,让更多学生受益。

身教胜于言传,师德为先———于老师的徒弟们对此感受最深。

1983年,于老师带教的李熹准备上全区公开课,恰逢于老师突然生病住院。

在病床上,于老师发着高烧,详细分析修改教案,让儿子送给李老师。

这份教案、这份敬业、这份爱护,让李老师珍藏至今。

于漪校长,还给教师们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只要老师有进修的愿望,于漪总是尽量予以满足。

“老师成大才,能够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上影响孩子,也是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