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听评课有感
《九寨沟》教后感
《九寨沟》教后感《九寨沟》教后感《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
这样一篇美文,层次清晰,语句清晰,很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样一篇写景的文章很难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如果不能让他们形成一个深刻的影响,那整堂课就是老师一人的景点介绍了。
基于这一点,我准备了大量与文字配套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美丽,而且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
在讲授第3自然段时,我将这段描写九寨沟自然景物的段落分化为五个部分。
分别是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和“五彩池”。
在具体讲授时配合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高耸入云的雪峰、清澈见底的湖泊、银花四溅的瀑布以及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
同学们面对直观的图片对九寨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将九寨沟诗情画意的风景映入脑海。
之后,我又让同学们根据出示的图片回忆图片对应的景物,没想到一些同学竟能把一些语句流利地背诵出来,看来多媒体的运用很有效果,于是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说一说、背一背。
在讲授第4自然段时,我将这段描写九寨沟异兽珍禽的段落分化为四个部分。
在这里我通过出示一张关于四种野生动物特点、性格的表格来让同学们梳理课文内容。
同学们一边欣赏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一边着眼于课文内容去找一找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在大量的分段训练后,同学们对于课文内容的梳理有了很大进步,对于这一段的内容他们也都能很快把握。
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表格梳理,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都能掌握。
但对于这篇课文里的一些优美词汇,我的讲解还不是很到位。
比如说“白练腾空”“蔚为壮观”“憨态可掬”等等。
采用单调的逐字分析法只能让同学们了解其字面意思,并不能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它的妙处。
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多下点功夫。
九寨沟讲课心得
讲课心得10月14日,县教研室老师听了我执教的《九寨沟》一课,给我提了很多意见,我受益匪浅。
一.语文教学题材的把握。
在小学阶段,文章的题材分为叙事类、说明类、非典型类。
在对本篇文章的定位上应是说明类文章而我把它作为写景类文章处理,重点赏析了第三自然段对自然风光的处理,偏离了教学的方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应该确立好文本的题材在下手,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教学在教学中,本文很美,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们不要只是想交给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而是交给学生课文是怎么将这样美的景观写出来的。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把握这一点展开教学。
应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以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谋篇布局。
在本节课中应注重对学生“总分总”结构形式和“移步换景”说明顺序的教学,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写说明文。
课堂结束,也应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官,让学生运用本文学到的结构和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三.小组合作的互动性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我应适时运用这一形式,,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夯实学生写字的坚定基础在写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应注重对写字位置的指导,还应注重对笔画规范的练习,在细微之处,让学生逐渐提高。
总之,在这次出课的过程中,我聆听了各位领导的指导意见,努力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改正自己的不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10九寨沟苏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10九寨沟苏教版今天,我有幸聆听了赵芳园老师执教的《九寨沟》一课。
整堂课,赵老师以饱满的情感调动着学生的情趣。
这节课的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我简单地来回顾几点:1、首先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得体。
课文开始的听说训练,既锻炼了学生听说能力又为后文的教学很好的作了铺垫。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回顾上节课内容直接导入,语言干净利索。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九寨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总领全文,具体着重引领学生探讨研究。
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3、多媒体课件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赵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进行配乐朗读,从他们朗读中,突出银光闪闪的雪峰、清澈见底的湖泊、蔚为壮观的瀑布,感受到了五彩池、五花海的美丽与神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教学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赵老师把握住了学段特点,通过抓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学生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的特点。
如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色彩绚丽,使学生真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比如“色彩斑斓”、“高低错落”等词语和比喻句的理解。
这样巧妙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九寨沟》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仿写练习独具匠心赵老师在讲珍奇异兽时,抓住了课文语言规律的特征,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动物的特点和动作。
把大熊猫和小熊猫进行对比?让学生填写4个也许的空白处等加深学生对语言理解的能力。
紧接着出示各种珍稀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运用“也许”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放飞想象的同时很好的掌握规范的句式,学会表达,更好地去创造美。
6、作业的设计要求以小导游的形式,向朋友介绍九寨沟。
一方面吸收了课文语言,内化语言,运用了语言,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教学反思在进行了关于九寨沟的教学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这不仅有助于我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更能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改进方向。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我旨在让学生了解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环保意识,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这反映出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能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大量精美的九寨沟图片和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们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过度依赖多媒体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但在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有效交流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我在讲解九寨沟的自然景观时,过于注重描述景色的美丽,而对于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如地质构造、生态系统的平衡等讲解得不够透彻。
这使得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未能充分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文化内涵的挖掘方面,也只是简单提及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没有深入展开,导致学生对九寨沟的文化特色认识较为肤浅。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回应学生的问题和观点时,有时不够及时和准确,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对于那些较为内向、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鼓励,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较少。
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我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
在导入部分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对于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足。
这使得教学进度有些仓促,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完整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九寨沟》听课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九寨沟》听课反思自开学以来实在是忙呀,忙的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没有思考怎么能行呢。
边工作边思考这样才能更好改进进步。
终于有了点时间,坐下来随便翻阅一本书,于是就有一些思考:自开学以来听了不少课,其中大多是新聘教师或刚入编教师的课。
当然参差不齐,但有一个整体的感受那就是都用心准备了。
可能最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预想的那样,但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他们都能够全身心对待教学这件事,完全投入到教学当中,令人钦佩。
有一位老师的课引起我的注意,这位教师也是刚参加工作两年,基本功非常扎实,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粉笔字到课堂教学的语言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看听了让人如沐春风、如淋甘露,让人耳目一新。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课堂的导入和课堂教学的评价。
这位老师上的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九寨沟》(),课文语言很美、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景物是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位老师的课堂能够抓住文章的特色进行教学,其中一开始就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引入课堂,这样的导入形式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就如同一盘好菜,抓住了学生的味觉。
这节课学生始终能够围绕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学习,不仅让学生享受了精神盛宴,而且学到了很多很多,信息量非常大。
还有一个难忘就是课堂评价的语言给人的印象深刻。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很有特色,没有像一般的课堂你真棒满堂灌,学生听到麻木,老师说到干呕。
而是针对学生回答和表现,有针对性的给出恰当地评价,时而委婉指出缺点,时而适当加以赞叹,让学生不觉疲倦,而且能够对以后的表现给予指导。
这样的评价实在是让人难忘。
当然,一节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侧面都能够发掘一些有价值有特色的地方。
我认为语文第二课时的好就应该从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就能够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
九寨沟评课稿共
九寨沟评课稿(共篇)————————————————————————————————作者:————————————————————————————————日期:今天,我有幸聆听了赵芳园老师执教的《九寨沟》一课。
整堂课,赵老师以饱满的情感调动着学生的情趣。
这节课的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我简单地来回顾几点:1、首先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得体。
课文开始的听说训练,既锻炼了学生听说能力又为后文的教学很好的作了铺垫。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回顾上节课内容直接导入,语言干净利索。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九寨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总领全文,具体着重引领学生探讨研究。
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3、多媒体课件贯穿教学始终4、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教学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赵老师把握住了学段特点,通过抓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学生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的特点。
如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色彩绚丽,使学生真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比如“色彩斑斓”、“高低错落”等词语和比喻句的理解。
这样巧妙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九寨沟》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仿写练习独具匠心赵老师在讲珍奇异兽时,抓住了课文语言规律的特征,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动物的特点和动作。
把大熊猫和小熊猫进行对比?让学生填写4个也许的空白处等加深学生对语言理解的能力。
紧接着出示各种珍稀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运用“也许”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放飞想象的同时很好的掌握规范的句式,学会表达,更好地去创造美。
6、作业的设计要求以小导游的形式,向朋友介绍九寨沟。
一方面吸收了课文语言,内化语言,运用了语言,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意见和建议:在仿写练习时,可不可以把后来出示的几张图片缩小和要求放在集中放在一个版面上,这样能避免学生弄错动物名称。
2023年九寨沟教学反思
2023年九寨沟教学反思标题:九寨沟教学反思——启迪思维,拓展视野引言:九寨沟,一个充满自然奇观的地方,无数游客为之倾倒。
然而作为教师,我认为九寨沟更是一个宝贵的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
通过对2023年九寨沟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反思1. 缺乏相应的准备在教学之前,我并没有充分准备,对九寨沟的历史、地理、生态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解释不清楚、回答问题不准确等情况。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传递知识给学生。
2. 缺乏引导学生探索的环节在教学中,我过于依赖讲解和板书,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讨论和探索的引导。
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只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3. 缺乏积极互动的氛围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创造积极互动的氛围。
学生们大多是被动听讲,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反馈和提问。
我意识到,我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交流和思考。
只有通过积极互动,才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思考。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元素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九寨沟教学中,我应该充分利用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将地理、生态、历史等多个学科的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实地观察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2. 点题启示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开始之前,我应该以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或现象为入口,点题启示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
比如,可以提问“为什么九寨沟的水是如此清澈?”或者“九寨沟的美景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将学生引导到实地观察和探索,通过实践中的发现和思考来学习。
《九寨沟》 教学反思
《九寨沟》教学反思
介绍
本文是对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电影《九寨沟》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和学生的反馈,结合个人经验和观察,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电影《九寨沟》,引发学生对旅游景点九寨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质,让他们了解九寨沟的历史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成功之处
1. 电影选择合适,内容丰富,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观看电影,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流利表达对九寨沟的观点和情感。
3. 结合电影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九寨沟的历史和特点,提升了他们的文化意识。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改进之处
1. 需要更好地设计活动前后的预热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积极性。
2. 在活动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 教学时间过长,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学生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4. 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安排评价方式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他们的研究和成长。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九寨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听说能力以及文化意识。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希望能够继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听《九寨沟》一课有感听课感悟
听《九寨沟》一课有感学校组织了教学大赛,有幸聆听了一节生动的语文课《九寨沟》,让我受益匪浅。
《九寨沟》这篇文章介绍了九寨沟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
此文语言优美,是学生学习写作,发挥想象力,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怎样发挥这篇课文的语言优势,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呢?牟老师的几点做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课件精美,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多媒体课件为如诗如画的课文语言提供了一个可感的环境背景。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牟老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美景,感受作者描写的层次,再抓住景物,把这一段分成几个画面,然后由学生选择喜欢的画面入手,进行课件欣赏——朗读——感悟——表达的教学指导。
牟老师精心准备的雪峰、瀑布、五花海等画面,一切都是那么生动逼真,使学生深深地被这童话般神奇的境地所吸引,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在观赏了第四自然段中介绍的飞奔的羚羊、憨态可鞠的熊猫、调皮的金丝猴图片之后,孩子们的朗读明显更富有情趣了。
二、设计巧妙,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牟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能从文本中寻求语言教学的切入点,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让课堂呈现出它的丰富性。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王老师让学生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采取了多种促读、背诵方法,感悟九寨沟的美丽景象,注重语言的积累。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的异兽珍禽,语言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说。
在自读课文后,让学生抓住特点介绍珍禽异兽,学生兴趣盎然,娓娓道来。
有此铺垫,再想象自己可能看到的小动物,仿照例文说话,学生就能够将课文语言活化表达出来,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创作。
三、教态亲切,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氛围。
牟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中能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再用上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整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快乐表达。
听课的老师仿佛也随着作者、教者在九寨沟徜徉了一番,美不胜收!如果此课真要挑刺的话,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朗读指导这一环节,牟老师如多一些点拨性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无痕”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听《九寨沟》体会13、3、29
听《九寨沟》体会今天,我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课,深有体会。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本节课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搜集了很多美丽的图片,制成了课件,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生动多了。
导入新课时,老师就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再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因为每个学生所看到的不同,因此说的顺序当然也就不会和书上的一样。
于是教师就可以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说到哪种景物,就用电脑出示该景物的图片,然后显示书上的相关文字来学习。
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会显得更活跃。
读中感悟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
即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
在学生朗读了第三自然段后,老师问:“你喜欢这里的哪一处景色呢?并说说你的感受。
”有的学生说:“我喜欢雪峰,因为雪峰很多,很高,也很美。
”老师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回答:“一座座”说明雪峰很多,“插入云霄”说明雪峰很高,“峰顶银光闪闪”说明雪峰很美。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得很透彻,随后再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把雪峰的多、高、美感悟得很到位。
在描写“五花海、五彩池”以及瀑布时都采用了这种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的方法,来体会景物的特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在学生明白了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的特点后,老师让学生体会动物的活泼可爱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整堂课的教学,老师始终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情感,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山头中心小学2013、3、29成花听《九寨沟》体会山头中心小学成花2013、3、29。
关于《九寨沟》教后反思三则
关于《九寨沟》教后反思三则《九寨沟》教后反思一学期伊始,我校就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了“生命课堂”的系列校本教研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大比武。
尽管我是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然而本着参与、锻炼的目的,我也报名参赛了,但由于时间仓促,经验少,自我感受不理想,但授后收获颇丰、我授课的内容是三年级语文教材下册《九寨沟》。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通过图片领略九寨沟的神奇,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九寨沟的迷人风光。
我首先以欣赏九寨沟的迷人风光导入,一幅幅佳景荟萃、不见纤尘而又自然纯净的自然风光,引得学生的欣赏兴趣特别高涨,但关于后面的提问,学生就显得沉闷了、我认为一部分因素是听课气氛学生不习惯,一部分是因为课件制作时,出示文字的声音不当,耽搁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激情冷却,产生一种压抑感,放不开胆量举手回答问题,显得内容不够紧凑。
在课后的学生日记中,我了解到他们当时确实内心有话想说,却力不从心,这也是我的一个细节的失误。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书上的话自己介绍一处景色,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太合适。
因为之前朗读的环节进行的特别少,因此在此处让学生自己脱离课本有点难度,假如改为“从课本当中找到您喜爱的景色,用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给大伙儿听"效果应该更好,既能练习朗读加强对课文的感悟,又能强化记忆、与此类似,在指导朗读词语积累部分时,将原来的单纯朗读词语,变成朗读课文中与这些词语对应的句子或段落就更好了。
另外,在知识的安排上有欠妥当,对词语的积累应放在第二课时比较好。
而第一课时,最主要的是朗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景色优美,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这一教学手段需要加强练习,而且形式多样。
再者,这节课的成功之笔在于导入,将学生领入种种想象的境界。
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教学反思九寨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一片以山水秀丽、自然景观奇特而闻名于世的风景区。
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也成为了很多学校的教学实践的地点。
作为一名参加了九寨沟教学的学生,我对此有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九寨沟是一所生动的大自然课堂。
在九寨沟游玩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亲身观察到一些地理概念和自然现象,如高山、瀑布、湖泊等。
通过实地参观,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地壳运动、水文循环等自然过程。
这些丰富的感官刺激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地理的认识和理解,还让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因为我们已经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些自然现象。
其次,九寨沟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课堂外的学习资源。
九寨沟周边有许多藏族居民,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我们有幸与他们交流,了解到他们的信仰、习俗、饮食等方面的信息。
这不仅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和眼界,还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多元文化。
在学校课堂上,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冰冷的文字,我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但在九寨沟,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这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文化。
再次,九寨沟的教学也让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
在九寨沟的旅行中,我们大大小小的团队协作起来,共同解决问题,共同享受美景。
我们需要相互帮助,互相照顾,共同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互相信任和支持。
这也是一种与课堂教学不同的体验。
然而,九寨沟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九寨沟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游客数量庞大,尤其是在旺季时,人流量非常大。
这导致我们在参观时感到非常拥挤,难以享受到它原有的宁静和美丽。
其次,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景点的背后故事和特点。
有些景点被匆忙地去观赏,缺少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综上所述,九寨沟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学习经历。
另眼看语文课堂——观摩《九寨沟》课堂后的反思
另眼看语文课堂——观摩《九寨沟》课堂后的反思时下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喜欢在文本内容的呈现上、课堂的组织形式上大做文章。
许多语句和段落一读就懂,可他们却要设计出精美的课件来辅助学生理解,或者不厌其烦地领着学生翻来覆去地“感悟”。
一堂课看似行云流水,以学定教,其实“教”和“学”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此的热闹而颓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却缺少语言素养?静而思之会发现,症结就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
前些日子,我和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师一起听了语文课。
课后,他们的一些想法让我深受启发。
一、教学偏离了教材的主流价值某日,我听了《九寨沟》一课。
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1.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领会其名字的由来。
(1)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九寨沟。
(2)理解九寨沟名字的由来。
(3)学着课文的样子介绍自己的家乡——如皋。
2.体会这段话的写法。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2)出示写有“万山丛中”“神奇”“散布”的词语卡片,请学生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3.指导朗读这一段。
(1)理解“神奇”,读出神奇的感觉。
(2)抓住方位词,读出地理位置。
(3)抓住“散布”,读出多的感觉和名字的特点。
根据这三个层面,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读,感受九寨沟的神奇。
到此为止,这段话教学完成,花时18分钟。
只有50个字的一段话,真需要教师讲这么多吗?真的需要通过那么多的形式进行练习吗?小学语文教学在提倡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时期,就有很多教师不断挖掘课文中能体现语言规律的知识点来进行训练,有时还不分年级与学习对象的学习背景,不管有没有偏离教材的主流价值,一概进行训练。
然而,随着对语文教学本质的不断深入认识,广大教师发现,这样的机械训练并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师要有一种“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的气度,能把语文的魅力传递给学生,唤醒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对阅读的渴望。
小学语文听课随笔九寨沟评课稿
小学语文听课随笔《九寨沟》评课稿【1】《九寨沟》是一篇介绍美景的文章,要让学生感知九寨沟漂亮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第一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得体,语言具有亲和力,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温习字词,总领全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九寨沟。
创设了必然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去感知,去体会,去领会,在读的基础上读出感受、感知美景,真正表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介绍九寨沟的自然美景和珍禽异兽,以小导游的形式,让学生来介绍,先让学生自由尝试,(看画面),再单独请一个学生上台介绍,既顾及了全部,又突出了个别,学生在如此的活动中收成颇丰,一方面吸收了课文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子,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作业的设计也偏向于生活化,实践性,活动性。
让学生在如此的活动中得益,但更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而不是作为展现课的亮点。
【2】>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包括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刻画了九寨沟奇丽美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教者导入新课很自然,语言简练大方。
教学中,教者亲切自然,语言大方,课堂里没有一句废话,并能适时地赞美和鼓舞学生,课堂气氛融洽。
二.教学思路清楚,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教者在教学第三末节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色彩绚丽,使学生真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四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明白得“或许”指导学生体会这些珍稀动物是不容易看到的。
三.学生的适应培育常抓不懈。
在教学中,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不动笔墨不念书。
四.多媒体能贯穿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者能让学生欣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若是能让学生欣赏这四种珍稀动物,那就更能再现九寨沟的自然风光,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寨沟》听评课有感
借助“常青藤”教师校际联盟的机会,有幸听了张跃军老师的《九寨沟》一课后,发现值得我学的地方很多。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九寨沟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张老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学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有扶到放,学生不同形式的读,师生理解九寨沟的奇丽景色,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课堂上,运用了亲切的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整节课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情绪,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课上孩子们学得相当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在这样充满活力的学习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索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九寨沟》这篇课文是写景文章,从文章的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理位置,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
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九寨沟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作者老舍先生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
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
由此可见,《九寨沟》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再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
现在普遍的教学不足表现在“以读促
写太少了。
”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语文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
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
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
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练写。
张老师在提炼用词的精准上下了很大功夫,设计非常完美。
听完这堂课,收获很大。
简要回顾一下上课流程以及在师生互动环节,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尺度之一。
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在查看了张老师教学目标制定的内容后,发现目标制定比较全面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九寨沟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的。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
方法。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当然张老师又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所以我们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工夫。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最突出的是张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改变了“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里,一些课件的多样化运作,使学生身临其境,易于掌握。
三、学法指导
张老师指导的目的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整合课文内容,把容易讲解的第一、五段串联学习,发挥教材之间的灵活性,有利设计教学流程,学生学习又事半功倍。
总之,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
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
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环境之间过渡的自然。
在教学泉水特点这部分,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学生通过词语的理解,多层次的朗读,最后达到成诵的目的。
这很平常,也很常见,但不平常的是,教师在每一次读的过程中步步为营,扣学生心弦,天衣无缝地达到背诵的目的,但过程中并未看到有背的痕迹,可见教师的功底,设计也是匠心独运,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