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比= 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如:男:女、医生:护士、教师:学生
相对比(relative ratio)
1.两类个体数之比 R = 甲类发生的例数/乙类发生的例数
例:我国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总人数中, 男性为584949922人,女性为548732579 人,试计算男女性别比。
性别比=1.066 或 106.6:100
三日疟
17
17.5
17
34.0
合计
97
100.0
50
100.0
特点:1.各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2.某一部分所占比重的增(减),其他部分会 相应的减(增),此消彼长。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 相对比(relative ratio):简称比,是甲乙两个有关 指标之比,说明甲是乙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通常用倍 数或分数表示。
如:发病率、死亡率、发生率、阳性率、患病率等
例1:某地1980年的人口数为56万,麻疹发生数 为411人,则:
麻疹发病率=411/560000×10000/万=7.3/万
➢计算率时,应注意分母和时间的确定。分母 只包括可能会发生某事件的观察单位,尤其 在计算某病的发生率时,不可能会发生的单 位应予以排除。如在计算传染病发病率时, 分母不应包括已经患过该传染病或因接种疫 苗而获得免疫力的人群,即应只包括易感人 群。
资料获得
较难
容易
分母
观察单位总数
各部分之和
特点
合计率不一定为 合计为100%,相互
100%,互相独立
影响
3、正确计算合计率或平均率。
例: 若P1=x1/n1 P3=x3/n3
P2=x2/n2
(正确)
P=(x1+ x2+ x3)/ (n1+ n2+ n3))
P=(P1+ P2+ P3)/3
(错误)
精品课件
某年某市三个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区
人口数
发病数 发病率(‰)
甲
98740
503
5.09
乙
75135
264
3.51
丙
118730
466
3.92
合计
292605
1233
4.21
注意:计算合计率或平均发病率,不能直接将几个 率相加求得,应以肠道传染病总的发病人数除以总 人数。
总人口数30000人、乙地总人口数15000人;
甲地发病1500人,乙地发病1200人。
➢ 发病人数是绝对数,它说明两地流行性感冒实际 发生的绝对水平。
➢ 仅使用绝对数还不能对两地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 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果要比较两地发病的严 重程度,需要考虑该地的总人口数。
甲地流行性感冒发病率=1500/30000×100%=5% 乙地流行性感冒发病率=1200/15000×100%=8%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万州疾控中心 陈春蓉
统计分析 设检验
统计描述 参数估计
统计推断 假
主要内容
一 相对数的意义及常用指标 二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三 率的标准化法
学习要求
1.掌握相对数的概念、常用指标及 应用
2.理解率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 学会运用标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如:某年甲、乙两地流行性感冒流行,甲地
149
97
≥80
22
19
合计 1468
448
患者构成比 (%)⑷
15.18 28.79 30.13 21.65 4.24
100.00
患病率(%) ⑸=(3)/(2) 12.14 29.25 45.61 65.10 86.36
30.52
率与构成比
区别点
率
构成比
概念
发生的频率 各组成部分所占的
或强度
比重
➢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是指在某时期内,某现象实 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观察单位数之比,说明某 现象或某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同时期某现象实际发生数/同时期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
人数)×比例基数(K) 比例基数(K) :100%、1000‰、10000/万、100000/10万等
构成比=(事物内部某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同一 事物各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总数)×100%
如:教研室16人,中高级职称有4人,占25%。
表 某地1955年和1956年疟疾的构成
类别
1955 发病人数 构成比(%)
1956 发病人数 构成比(%)
恶性疟
68
70.1
21
42.0
间日疟
12
12.4
12
24.0
精品课件
区 甲 乙 丙 合计
某年某市三个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
发病数 发病率(‰)
98740
503
5.09
75135
264
3.51
118730
466
3.92
292605
1233
4.21
注意:计算合计发病率时,不能直接将几个率相加求 得,应以肠道传染病总的发病人数除以总人数。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是指某一事物 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观察单位总数 之比,即比例。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 重,也叫百分比。
2.两个率之比
R = P1/P2
例:某市区肺癌病死率1957年为7.7/10万,1972 年为32.4/10万,用相对比反映两年肺癌病死 率的变化。 相对比=7.7/32.4×100%=23.77% 或 相对比=32.4/7.7=4.2
相对比特点
1. 甲、乙两个指标可以是相对数、也可以是绝对数, 可性质相同也可性质不同。
2. 根据分子分母的关系,相对数可分为 (1)关系指标:指两个有关系的非同类事物的比
。 如:医护人员数:病床数 (2)对比指标:指同类事物的两个指标之比,如
甲乙两地恶性肿瘤之比。 相对比的分子和分母不一定有相同的量纲。 如: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kg/m2)
二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即大数原则。小 则直接叙述。(大样本原则)
可见,乙地流行性感冒发病比甲地严重,这就使 我们对两地发病情况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说 明事物发生情况的相对水平,便于对分类变量资料 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率(rate) ➢构成比(proportion) ➢相对比(relative ratio)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2、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正确计算合计率和平均率。 4、相对数的比较应具有可比性。 5. 比较样本率(或构成比)时应做假设检验
二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2、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某地各年龄组中老年人白内障患病情况统计
年龄组 受检人数 患者数
⑴
⑵
⑶
40~
560
68
50~
441
129
60~
296
135
70~
如:男:女、医生:护士、教师:学生
相对比(relative ratio)
1.两类个体数之比 R = 甲类发生的例数/乙类发生的例数
例:我国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总人数中, 男性为584949922人,女性为548732579 人,试计算男女性别比。
性别比=1.066 或 106.6:100
三日疟
17
17.5
17
34.0
合计
97
100.0
50
100.0
特点:1.各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2.某一部分所占比重的增(减),其他部分会 相应的减(增),此消彼长。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 相对比(relative ratio):简称比,是甲乙两个有关 指标之比,说明甲是乙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通常用倍 数或分数表示。
如:发病率、死亡率、发生率、阳性率、患病率等
例1:某地1980年的人口数为56万,麻疹发生数 为411人,则:
麻疹发病率=411/560000×10000/万=7.3/万
➢计算率时,应注意分母和时间的确定。分母 只包括可能会发生某事件的观察单位,尤其 在计算某病的发生率时,不可能会发生的单 位应予以排除。如在计算传染病发病率时, 分母不应包括已经患过该传染病或因接种疫 苗而获得免疫力的人群,即应只包括易感人 群。
资料获得
较难
容易
分母
观察单位总数
各部分之和
特点
合计率不一定为 合计为100%,相互
100%,互相独立
影响
3、正确计算合计率或平均率。
例: 若P1=x1/n1 P3=x3/n3
P2=x2/n2
(正确)
P=(x1+ x2+ x3)/ (n1+ n2+ n3))
P=(P1+ P2+ P3)/3
(错误)
精品课件
某年某市三个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区
人口数
发病数 发病率(‰)
甲
98740
503
5.09
乙
75135
264
3.51
丙
118730
466
3.92
合计
292605
1233
4.21
注意:计算合计率或平均发病率,不能直接将几个 率相加求得,应以肠道传染病总的发病人数除以总 人数。
总人口数30000人、乙地总人口数15000人;
甲地发病1500人,乙地发病1200人。
➢ 发病人数是绝对数,它说明两地流行性感冒实际 发生的绝对水平。
➢ 仅使用绝对数还不能对两地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 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果要比较两地发病的严 重程度,需要考虑该地的总人口数。
甲地流行性感冒发病率=1500/30000×100%=5% 乙地流行性感冒发病率=1200/15000×100%=8%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万州疾控中心 陈春蓉
统计分析 设检验
统计描述 参数估计
统计推断 假
主要内容
一 相对数的意义及常用指标 二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三 率的标准化法
学习要求
1.掌握相对数的概念、常用指标及 应用
2.理解率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 学会运用标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如:某年甲、乙两地流行性感冒流行,甲地
149
97
≥80
22
19
合计 1468
448
患者构成比 (%)⑷
15.18 28.79 30.13 21.65 4.24
100.00
患病率(%) ⑸=(3)/(2) 12.14 29.25 45.61 65.10 86.36
30.52
率与构成比
区别点
率
构成比
概念
发生的频率 各组成部分所占的
或强度
比重
➢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是指在某时期内,某现象实 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观察单位数之比,说明某 现象或某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同时期某现象实际发生数/同时期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
人数)×比例基数(K) 比例基数(K) :100%、1000‰、10000/万、100000/10万等
构成比=(事物内部某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同一 事物各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总数)×100%
如:教研室16人,中高级职称有4人,占25%。
表 某地1955年和1956年疟疾的构成
类别
1955 发病人数 构成比(%)
1956 发病人数 构成比(%)
恶性疟
68
70.1
21
42.0
间日疟
12
12.4
12
24.0
精品课件
区 甲 乙 丙 合计
某年某市三个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
发病数 发病率(‰)
98740
503
5.09
75135
264
3.51
118730
466
3.92
292605
1233
4.21
注意:计算合计发病率时,不能直接将几个率相加求 得,应以肠道传染病总的发病人数除以总人数。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是指某一事物 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观察单位总数 之比,即比例。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 重,也叫百分比。
2.两个率之比
R = P1/P2
例:某市区肺癌病死率1957年为7.7/10万,1972 年为32.4/10万,用相对比反映两年肺癌病死 率的变化。 相对比=7.7/32.4×100%=23.77% 或 相对比=32.4/7.7=4.2
相对比特点
1. 甲、乙两个指标可以是相对数、也可以是绝对数, 可性质相同也可性质不同。
2. 根据分子分母的关系,相对数可分为 (1)关系指标:指两个有关系的非同类事物的比
。 如:医护人员数:病床数 (2)对比指标:指同类事物的两个指标之比,如
甲乙两地恶性肿瘤之比。 相对比的分子和分母不一定有相同的量纲。 如: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kg/m2)
二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即大数原则。小 则直接叙述。(大样本原则)
可见,乙地流行性感冒发病比甲地严重,这就使 我们对两地发病情况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说 明事物发生情况的相对水平,便于对分类变量资料 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率(rate) ➢构成比(proportion) ➢相对比(relative ratio)
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2、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正确计算合计率和平均率。 4、相对数的比较应具有可比性。 5. 比较样本率(或构成比)时应做假设检验
二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2、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某地各年龄组中老年人白内障患病情况统计
年龄组 受检人数 患者数
⑴
⑵
⑶
40~
560
68
50~
441
129
60~
296
135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