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叶片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1. 容积式泵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 何为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3. 外啮合齿轮泵能否做高压泵?为什么?
第三节 叶片泵YB-
优点: 运转平稳、压力脉动小,噪音小; 结构紧凑、尺寸小、流量大; 缺点: 对油液要求高,如油液中有杂质, 则叶片容易卡死;与齿轮泵相比 结构较复杂。
它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中的专用机床、自动线等中、 低压液压系统中。
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会带来以下副作用:
定子的吸油腔部被叶片刮研,造成磨损;减少了泵的理论 排量;可能引起瞬时理论流量脉动。
这样,影响了泵的寿命和额定压力的提高。
提高双作用叶片泵额定压力的措施: (1)减小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油液压力。将泵的压油腔的油 通过阻尼槽或内装式小减压阀通到吸油区的叶片底部,使 叶片经过吸油腔时,叶片压向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不致过 大。
一、单作用叶片泵
1.组成及工作原理 单作用叶片泵由转子1、
定子2、叶片3和端盖等组成。 定子具有圆柱形内表面,
定子和转子间有偏心距。叶 片装在转子槽中,并可在槽 内滑动,当转子回转时,由 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叶片紧 靠在定子内壁。
2. 单作用叶片泵流量计算
每个密封腔在压油时容积变化量为:
V
V1
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1.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组成及工作原理
由变量泵主体、限压弹簧、调节机构(螺钉)、反馈液压缸等组成。
2.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特性曲线
当p < pB时, 定量泵 当p > pB时, 变量泵
3.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应用
执行机构需要有快、慢速运动的场合, 如:组合机床进给系统实现快进、工进、快退等
减少油液发热; • 用途:主要用在机床液压系统中要求执行元件有快、慢速
和保压阶段的场合,有利于简化液压系统。
三、双作用叶片泵
1. 组成及工作原理
动画
2. 双作用叶片泵排量和流量
排量公式
V = 2πB(R 2 – r 2)- 2 z BS(R - r)/ cosθ
▪ θ为叶片倾角
双作用叶片泵的实际流量为:
结构形式:根据各密封工作容积在转子旋转一周吸、排油 液次数的不同,叶片泵分为两类: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 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只能作定量泵用,单作用叶片泵可作变量 泵用。
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叶片在转子叶片槽内滑 动两次,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而得名。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一次,故称为 单作用。
快进或快退: 用AB段
工进:
用BC段
或定位夹紧系统
定位夹紧:用AB段 夹紧结束保压:用C点
4.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特点
• 结构复杂,轮廓尺寸大, • 作相对运动的机件多,泄漏较大, • 轴上受有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噪声较大, • 效率低,流量脉动大, • 能随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流量大小,功率使用较为合理,
V2
1 2
B[(R
e)2
(R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e)2 ]
4π Z
ReB
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
V ZV 4πReB
单作用叶片泵的理论流量:
qt Vn 4πReBn
单作用叶片泵的实际流量:
q qtv 4πReBnV
3.单作用叶片泵的特点
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便可改变流量。偏心反向时, 吸油压油方向也相反;
处在压油腔的叶片顶部受到压力油的作用,该作用要把叶 片推入转子槽内。为了使叶片顶部可靠地和定子内表面相接 触,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要通过特殊的沟槽和压油腔相通。 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要和吸油腔相通;
由于转子受到不平衡的径向液压作用力,所以这种泵一般 不宜用于高压。
理论分析表明,泵内叶片数越多,流量脉动率越小,此外,奇 数叶片的泵的脉动率比偶数叶片的泵的脉动率小,所以单作用 叶片泵的叶片数均为奇数,一般为13或15片。
(2)减小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叶片底部受压 面积为叶片的宽度和叶片厚度的乘积,因此减小叶片的实 际受力宽度和厚度,就可减小叶片受压面积。
(3)使叶片顶端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平衡。
(a)复合式叶片(子母叶片)
(b)阶梯叶片
(a) 双叶片结构
(b)叶片装弹簧的结构
双级叶片泵
YB1型叶片泵的结构
q VnV 2πB(R2 r2 )nV
3.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 径向力平衡。 • 为保证叶片自由滑动且始终紧贴定子内表面,叶片槽根部
全部通压力油。
• 双作用叶片泵仍存在流量脉动(实际叶片是有厚度的,长半 径圆弧和短半径圆弧也不可能完全同心,尤其是叶片底部槽 与压油腔相通,当叶片数为4的整数倍、且大于8时的流量 脉动较小, 故通常取叶片数为12或16。
• 合理设计过渡曲线形状和叶片数(z≥8),可使理论流量均 匀,噪声低。
• 定子曲线圆弧段圆心角β≥配流窗口的间距角γ ≥叶片间夹角 α(= 2π/ z )。
• 为减少两叶片间的密闭容积在吸压油腔转换时因压力突变 而引起的压力冲击,在配流盘的配流窗口前端开有减振槽。
4. 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