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预防使用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可以阻断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科学家和医生一直在呼吁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性,阐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并介绍一些推广和实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在抗菌药物的作用下逐渐产生耐药性,使得一些细菌株对已有抗菌药物失去了敏感性。

这种抗药性的发展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可能导致治愈失败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主要包括:正确诊断和指导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必要使用、优化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加强监管措施。

首先,正确诊断和指导使用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准确诊断感染类型,并根据不同细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此外,医生还应正确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等。

其次,减少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有些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没有作用,滥用抗菌药物只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因此,医生在治疗感染时应该综合考虑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优化抗菌素治疗方案也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此外,医生还应该在治疗开始后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人对抗菌药物有误解,将其与其他类型的药物混淆。

公众应该知道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此外,公众还应该知道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从而增加治疗困难和风险。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式和使用人群特征等。
评估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实时监测等方 法,对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 、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
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现象。
结果反馈
将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临 床医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 进建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
0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案 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的合理使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与特点
β-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具有杀菌作用强、毒性低、适 应症广等优点,但易产生耐药
性。
氨基糖苷类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具 有强效杀菌作用,但耳肾毒性 较大。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 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 体感染,但易产生耐药性。
四环素类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主要用 于治疗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衣 原体感染,但不良反应较多。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出院 后发生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治愈率,甚至导致死亡。
危害
医院感染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
抗菌药物在防治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其他感染高 危因素的患者,应根据情况预防性使 用抗菌药物。
在进行手术、介入性操作等有感染风 险的操作时,应根据情况预防性使用 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选择适当的药 物和给药时机,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 。
04
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 的现状与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与趋势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为了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定义Ⅰ类切口手术:指手术部位无菌条件好,手术过程不易受到污染的手术。

主要包括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手术。

抗菌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细菌性感染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预防用药。

2. 严格控制: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等因素,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3. 规范操作: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管理。

4. 全程监控: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其合理、安全、有效。

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1. 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机会多。

2.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等。

3.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 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等。

四、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 首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

2. 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如需联合用药,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3. 用药起始时间: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时,术中可追加一次。

4. 用药持续时间:一般手术后24小时内停药,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程序1. 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 医嘱开具:根据评估结果,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医嘱。

3. 用药执行:护士按照医嘱执行用药,并做好用药记录。

4. 术后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5. 用药调整:根据术后评估结果,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调整用药。

抗菌药物合理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预防使用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在 手术中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以延长 至48小时。
整理课件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应用。 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 “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目录如下: (1)第四代头孢菌素;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3)糖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 (4)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抗生药物合理预防使用
整理课件
1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 抗生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整理课件
CONTENTS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1类切口手术通常不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的;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的; (3)异物植入手术的;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预防用药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
整理课件
13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①根据切口类别、可能污染细菌等,选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 ②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③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
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 苷类。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9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性疾病
合理应用 • 提高疗效 •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
不合理应用 • 治疗失败或死亡 • 不良反应增多 • 细菌耐药性增长
整理课件
10
优化抗菌治疗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措施及策略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措施及策略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措施及策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措施及策略:抗菌药物是人类在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给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和策略。

1.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和管理:为了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可以建立或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机制和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和监测系统,并进行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

2. 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医务人员是决定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了解。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抗菌药物的特点、应用原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策略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方法等。

3. 实施细菌感染控制措施:细菌感染控制是预防和减少细菌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完善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系统,包括严格遵守手卫生、清洁消毒、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等措施,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 开展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耐药性发展趋势、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等。

这样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预防耐药性的发展。

5. 趋势化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资源进行创新。

通过研究不同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演化趋势,可以制定更加精确的抗菌剂治疗方案,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对抗耐药菌株。

此外,还可以鼓励研究开发替代疗法,如免疫疗法和细菌病毒学等。

6. 强化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细菌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来解决。

关于加强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临床各科室:为了促进我院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现对相关科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求如下: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一、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但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引发细菌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为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一)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 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1、初级职称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中级职称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高级职称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一)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由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三)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四、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一)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二)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三)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四)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感染的重要工具,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以下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原则:
1. 明确适应症:抗菌药物应该仅在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

对于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性疾病,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2. 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最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类型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治疗。

3.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的类型、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的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应考虑到药物的抗菌谱、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性等因素。

4. 严格遵循剂量和用药时长: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中的剂量准确使用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时长完成治疗。

不得随意中断或改变用药方案。

5.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不应用于预防细菌感染的常
规情况,只有在特定高风险的手术或医疗操作中才应该使用。

避免将抗菌药物用于非必要的日常疾病治疗。

6. 教育患者和医务人员:加强公众和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的教育。

提高患者的意识,让他们理解抗菌药物不适用于治疗所有疾病,并鼓励他们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7. 监测耐药性:建立和实施耐药性监测系统,以及追踪、报告和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数据。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和应对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通过遵循上述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确保抗菌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感染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同时尽量减少耐药性形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有:
1、准确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对症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

2、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使用。

3、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不应将抗菌药物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也不应当作为预防性药物随意使用。

4、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5、倡导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另一方面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5、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手部卫生、食品安全、接种疫苗等,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的问题。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确保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

三、管理制度1.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指南,合理选择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

2. 临床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手术时长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3. 对于I类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数情况下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4. 对于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应选择合适的药物,优先选择一代头孢类药物,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5.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起始时间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术中必要时可追加一次,术后不宜继续使用。

6. 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7. 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

四、奖惩措施1. 对于遵守本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医生,医院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违反本制度,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医生,医院将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仅在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仅限于确诊、高度怀疑或经严格评估后的细菌感染。

不能轻易将抗菌药物用作常规预防措施,因为这样可能会提高微生物对药物的耐药性。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临床情况、细菌感染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具有最佳治疗效果的抗菌药物。

医生应根据当地的指南和协议来选择抗菌药物,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变化。

3.标准化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长: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长应该遵循科学证据和指南,以确保有效的治疗,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4.避免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通常不应用于预防性治疗,除非存在高风险感染或手术等特定情况。

对于预防细菌感染,应优先考虑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手卫生、免疫接种等。

5.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是指非必要或错误的使用抗菌药物,常见的滥用情况包括未经细菌感染的确认而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错误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不足或过高等。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无效的治疗、微生物的耐药性发展和不良反应的增加。

6.加强宣教和监管: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素养。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店和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7.鼓励研发新药物: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需要鼓励和支持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应对不断出现的耐药菌株。

总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仅在必要时使用,选择适当的药物,标准化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长,避免常规预防使用,避免滥用,加强宣教和监管,以及鼓励研发新药物。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保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根据国家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1.1为了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临床应尽可能的减少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1.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该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局部感染以及药物的价格后谨慎决定。

1.3作为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一般不应选用广谱抗菌药或某些新品种以及耐药后果严重的药物。

1.4.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内外科系统非手术预防用药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2.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2.1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2.2预防用药基本原则2.2.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2.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2.2.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2.2.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2.2.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

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2.2.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

2.3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件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

如何正确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如何正确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如何正确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何正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工具,可以有效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逐渐产生抗药性,使得一些感染疾病难以根治。

为了避免细菌耐药问题的加剧,我们应该正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正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一、了解细菌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方法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细菌感染的特点及其预防方法。

细菌感染通常通过空气、食物、水、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

为了预防感染,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挡口鼻等;2.健康饮食,遵循饮食卫生规范,避免食用不洁食物;3.保持清洁的居住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用品;4.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5.参加疫苗接种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了解和掌握细菌感染的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降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需求。

二、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准则在某些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例如手术前预防感染、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特定的传染病暴发情况等。

然而,为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我们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准则。

1.只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不要自行购买或使用已过期或他人推荐的抗菌药物。

2.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抗菌药物,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药物治疗时间。

3.及时向医生报告过敏反应或者不良反应。

4.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要遵循医生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建议,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准则,可以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三、合理评估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总是必要的。

我们需要合理评估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1.确定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有些感染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或药物进行治疗,抗菌药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2.进行必要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感染的具体细菌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指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遵循科学的、临床证据支持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正确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尽量减少对细菌的选择压力和抗药性的发展。

为了实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目标,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政策措施。

1.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根据患者的病原体、感染病情和患者的个体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时要权衡疗效、安全性和费用等因素,优先选择狭谱抗菌药物,并遵循抗菌药物的谱系分类。

对于常见的感染病,可以采用经验性治疗原则,即根据临床经验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选择。

2.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包括是否有临床明确的感染证据、严格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等。

对于一些常见的感染病,应当依据临床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治疗。

3.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基于明确的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的限制。

禁忌症包括对该抗菌药物过敏、危重患者的治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

4.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剂量的确定和疗程的选择。

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因素进行调整。

疗程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临床情况和病原体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5.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需要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对于高危人群和高感染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物。

而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采取综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卫生和注射器安全等。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预防抗菌药物滥用和减少细菌耐药性发展非常重要。

各国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教育,建立监测和报告系统,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的抗菌药物管理和应用评估,加强溶菌酶、免疫强化药、活菌乳制剂等监管,推动多学科的合作和共识等,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保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录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MPC理论与防细菌耐药突变策略
第八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重点难点
掌握 1.抗菌药治疗性应用原则;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
熟悉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了解 MPC与MSW防细菌耐药突变原理。
第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1.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 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 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预防用药原则
➢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 能发生的感染。 ➢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 或纠正者,预防用药的意义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预 防用药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 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 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 (污秽-感染手术)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4.给药方案
●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是指在手术前后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一、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敏感、广谱、易于给药和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2. 用药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以保证手术时药物浓度达到峰值。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手术时间过长或患者状况不佳,可在手术期间追加一次药物。

3. 用药时间:一般术后24-48小时停药。

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心脏手术等,可能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4.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及时处理。

5. 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况等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1)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无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清洁-污染手术:手术部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3)污染手术:手术部位存在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 禁忌症:(1)对所选抗菌药物过敏者。

(2)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3)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用药原则,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使患者了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水平,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5.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现象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感染的疾病,通常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医院感染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因为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抗菌药物是一类可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其根据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治疗感染过程中遵守科学、规范的用药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合理使用的首要原则。

医师应根据病情、微生物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对目标病原体具有杀菌活性的药物。

同时,需考虑患者的肾功能、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因素,并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的药物。

2. 按照适当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及感染种类等进行调整。

使用不足的剂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和抗药性发展,而使用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引起药物毒性反应。

3. 合理选择用药路径:对于轻度感染,口服抗菌药物是首选。

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静脉给药是必需的。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严格控制使用时机:延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获取更准确的病原体信息,并减少抗菌药耐药的风险。

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确诊的需要进行,不得滥用。

5. 限制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覆盖多种细菌,但也易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而选择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狭谱抗生素。

6. 定期评估疗效:抗菌药物治疗应定期评估疗效,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体征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如果抗菌药物治疗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医师应重新评估是否需要更换抗菌药物。

7. 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意识: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
过程。 ①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②如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 倍以上,或 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给药
③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3)异物植入手术的;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预防用药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
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在手术
中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以延长至48小
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应用。
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 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 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①根据切口类别、可能污染细菌等,选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
②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A
N
K
③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
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 苷类。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④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
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 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 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⑤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严格控制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药物
PK

吸收 分布
病原菌 MIC PD


临床疗效 细菌清除率 给药方案的依从性
代谢
清除
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杀菌 组织穿透性 抗菌作用的持续时间


耐受性
好转率 耐药性的预防
最佳给药方案 杀菌活性和抑菌活性

此外, 高度个体化!
强调个体化给药
• 特殊生理状态
非手术患者预防使用
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原则:
Hale Waihona Puke 高危人群;②基于循证医学; ③针对1到2种细菌,不适宜广谱或多药联合;
④针对特定时间段;
⑤纠正原发病或者基础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给药 1.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⑶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会诊同意、医嘱需
经副高以上医师签名。
注:门诊不能开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紧总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使用高于权限一级的抗菌药物,用量仅限一天。
4.下列情形需要在病案中记录抗菌药物使征及理由:
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换品种
抗菌药物越级使用;
肝功能不良时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避免或慎用主要在肝内代谢、具有肝肠循环及肝 有损害的药物。
如:氯霉素→肝损伤→药物浓度升高→造血系统毒性↑→ 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 可用β -内酰胺类、多粘菌类、氨基糖苷类、
磷霉素、万古霉素类;但林可霉素、红霉素、 利福平、四环素等应慎
用。
T
H
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
“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目录如下:
(1)第四代头孢菌素;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3)糖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 (4)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5.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
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02
03
药敏选择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强调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right
patient)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right antibiotics)
按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PK/PD)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延长至48 小时。 ④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 小时,污染 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 小时。 ⑤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 间超过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想到
微生物学

作用机制

抗菌谱
感染部位浓度
转归
(right time & duration )
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 强调个体化给药
3R和3D(drug,dose,duration)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原则
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
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原则: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未送检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实验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形。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性疾病
合理应用 • 提高疗效 •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 不合理应用
• 治疗失败或死亡
• 不良反应增多
• 细菌耐药性增长
优 化 抗 菌 治 疗
预防用药 经验用药
01
6.医院按规定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
通报临床科室。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
老年人 新生儿 儿童 孕妇
• 特殊病理状态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老人的病理生理特点
• 肾功能减退,半衰期延长,血浓度高 • 肝解毒功能降低 • 组织退化、防御功能低,胃、尿、胆汁中常有菌 • 水量减少,药物在脂肪中浓度高 • 白蛋白减少,游离药物多
老人抗菌治疗
• 宜用杀菌剂 • 避免肾毒性药物 • 有条件的做TDM(特别用肾毒性药物时) • 剂量低、分次(成人的3/4) • 注意全身状态,心功能、水盐平衡
结果用药。
⑷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
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非限制使 用级
限制使用 级
特殊使用 级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范围
⑴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一一经授权的临床医师
⑵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主治级别以上医师
抗生药物合理预防使用
放射介入科 陈娜娣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2
3
CONTENTS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1类切口手术通常不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的;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