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 关信平版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政策释义
政策:关信平《社会政策》:“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关信平: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关信平:“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
区别:所谓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准确地说是指社会政策与不包括社会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的区别。
1、二者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
2、二者增进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同
3、决定二者的大前提不同
共同点:主要是指它们的形成过程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
1、一项具体的政策的确定往往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2、确定下来的政策的设计、执行都应该主要以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主,以此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
二者之间不确定的界限:
实际上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政策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不确定。从定义上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是否具有使用上的排他性;或者说,如果每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这种物品就可以被
称为纯公共物品。以纯公共物品作为一端,另一端就是私人物品,其特点是一个人消费增加一个单位就使得他人的消费减少一个单位。在这两个端点之间的一些物品往往是既可以由公共供应的方式提供,也可以通过市场获得。
社会政策的本质:是一种政治措施、是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能动的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对理想社会长期追求的结果、社会政策产生的理念:一、人权思想二、社会公平思想三、社会共责思想四、慈善思想
第三章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主体?
定义:社会政策过程是一个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过程,其行动主体即是指社会政策过程中具有能动性的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政策行动也可以看成是由“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两方面构成。主体——服务提供者
政府是主体中最重要部分,但不是惟一主体,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
主体参与社会政策行动不是随意性的。主体是一个制度化的行动者体系。
2、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2)
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3)资源提供者(4)社会服务的直
接提供者
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
(1)责任层次:各类主体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责任梯次中应该居于何种位置是当代社会福利理论各流派争论的焦点。包括:制度模式,补救(剩余)模式。
(2)角色层次:
总体责任者:一般由政府担当、资源提供者、具体社会服务提供者
(3)公共行政层次:在公共行政层次上的责任划分有两种相反的原则:低层次责任原则、高层次责任原则。
3、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策主题:政府组织,非政府营利组织,初
级群体,就业组织,互助组织,志愿者组织,商业性服务机构。
4、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1)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
中的主体作用: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和组织者:资源的提供
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2)关于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起的
作用观点:社会民主主义认为政府应起主要作用,新自由主义
认为应鼓励私人和民间行动者,第三条道路学派认为应结合。
5、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NP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社会服务组织,它
通常不包括非政府的政治组织和其他非社会服务性组织。
作用:作为中介组织介入,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特征:非营利性,提供服务的福利性,公共性,多样化的资源
支持系统。
6、社会政策的对象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1)所要改变的状态:社会问题(2)直接指向的社会成员(3)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7.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乃是“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要以社会协力加以解决的一种社会失调(矛盾、相异、不和谐、不稳定)现象。”特征: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变异性,复合性。
8.社会成员:
社会政策一般性对象和专门性对象,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普遍性福利模式和选择型福利模式)。
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特指某些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生存状况。
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对弱势群体:关心(全社会的责任,要平常对待他们),支持(福利救济和提供机会),增权,增能。
需求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布拉德肖的需求的四个维度感受性需求,表达性需求,比较性需求,标准需求。德奥亚和戈夫的需求的基础是身体健康和自主权,其他的建立在此之上。
9.社会政策资源:一般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资源的形式(资金性非资金性资源)
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法律,有关法规,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
运行机制:狭义上: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所谓服务传递机制,是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
10.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1)、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2)、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3)、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11.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
(1)需求导向型(2)预算约束型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从需求导向型转向预算约束型。12.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教育产业化, 医疗商业化,住房商品化,社会福利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政策的制定
1、制定的理论依据:所谓社会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指分析社会政策问题、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规划措施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和观点。
社会现实依据(1)国情(2)、原有社会政策形成的结果(3)、其他社会政策的实践活动。
历史经验依据:(1).以往社会政策实践中的成功经验。(2)、以往社会政策实践中的失败经历或教训。 (3)、国外可借鉴的社会政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