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写作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写作训练
江西抚州一中周桂阳王杨华
作文水平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实验教材(含配套教学资源《阳光课堂》)无论是阅读内容的选定,还是表达交流的编排都体现了严密的科学性,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写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认真研究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写作训练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激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探索,产生灵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巧用文本,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能改变学生把作文当作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写出好文章。
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必修1二、三单元都是写人叙事的名篇,第二单元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展现了春秋战国时的群雄峰起、诸侯争霸,还有战争背后的计谋机巧、时局国政、外交舌辩......这些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特别是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项羽的大意轻敌,刘邦的巧言善辩、樊哙的慷慨陈词更让学生兴奋不已,产生了极大的写作冲动,趁此机会,我给学生布置一篇<<走近秦汉英雄>>的读书随笔,;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激活了,他们纷纷查找资料,写出了一篇篇很有分量很有创意的文章,有的学生还能不以成败论英雄,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侠骨高唱赞歌,对他不爱百媚千红独爱虞姬一种柔情大加赞赏。
(二)丰富积累。
《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读写结合。感悟积累是什么?就是通过阅读来吸收来积淀语感经验,来积累语言材料。尽管新课标已经实施,但应试的压力依然存在,学生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奔波,课外阅读面过窄,对生活的关注度不够。不用说看新闻、关注社会问题,就连路边发生的事也懒得去看、去想。没有足够的素材,写作就变成了无米之炊,抄袭、拼凑、杜撰就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主要途径。学生作文套话空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花时间研究怎样从课本出发,帮助学生挖掘课文中习作资源,有效积累习作素材,储备语言。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习作素材,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说写练习中,为自己的表达服务。
首先要教会学生从教材中找作文素材。就说写作“成功”这个话题,用居里夫人、牛顿、爱因斯坦等名人材料当然能恰当地证明观点,问题是,老是用这些素材,就会让阅读者读得味同嚼蜡。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课本,你想,愚公移山不就是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决心每天挖山不止而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吗?你再想,勾践能够最终灭吴成功,不就为洗刷耻辱而卧心尝胆、发奋图强换来的吗?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挽国家于生死存亡中靠的是大勇和大智。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们的课本中,可以用作写作素材的的内容实在有很多很多,但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却往往想不起来,即使想得起来又不会概括提炼,更不会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平时对课本上的内容多作分析,指导学生做些仿写、扩写、续写、故事新编等练习,高中阶段尤其可以多做提炼观点的训练。
比如课文《荆轲刺秦王》我们不能满足于对荆轲英雄壮举的赞颂上,我们还可以从荆轲匆忙上路以致折戟沉沙悲剧中提炼出“成功在于细节”、“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等这样一些观点。这样的训练多了,写作时自然会从课本中去要素材,写作的内容也就会丰富多彩。
其次要教会学生从教材中学习和储备语言。“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说要把课本当作学习中的例子,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但很多人却误解其原意,认为课本既然只是一个例子,就可用可不用,从而忽视甚至舍弃课本,削减了课本这个特例的权威性,在作文方面(尤其是进入高三以后),更是早早地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这实在是一个舍近求远的误区。新课标每册课本里的课文都是优秀的文本,分属不同的体裁,语言活泼、典范,生动有趣,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材料。《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一文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文字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就形神兼备了。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俯仰皆是,语文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反复玩味。教材中那些要求背诵的篇目或段落,也都是经典,学生都必须好好掌握。值得一提的是《阳光课堂》中的单元导读和课文导入也都文质兼美,应该好好关注。
(三)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还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成功的写作教学。传统写作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指导,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讲授也是煞费苦心的,但往往是收效甚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了教材,脱离了学生的写作实际,写作活动逐步演变为纯章法、纯技巧、模式化、八股化的授受和“考场作文”的反复操练,其结果是授者滔滔不绝,听着云里雾里。科学经济的做法是,以课本中的范文为习作榜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诱之,导之;学生须体味之,仿效之,边涵咏玩味,边练习写
作。此外对于教材中的精词妙句、极富文采的描写,要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并灵活地应用于学生自己的习作中去。
还以《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为例吧。根据读写结合的原则,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精当的选材、精妙的语言、精彩的描写上。
先说选材吧。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叙事,实为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任公的一些特点,表达作者崇敬之情。文章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影,只选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再说语言吧。前面我们已感受了本文的语言魅力,这里再举一例:演讲结束“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两句话,极具形象感,值得认真玩味。最后讲讲精彩的描写。下面我们来阅读文中的一个片段吧: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了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到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了。
此段语言活泼典雅,富有韵味。描写生动传神,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任公的卓越才华和高雅的情怀跃然纸上,欣赏、赞美、崇敬、爱戴之情溢于言表。
优美的文章再加上教师的精当的点拨,学生普遍陶醉在美文的享受的愉悦之中。我趁热打铁,以“吾师印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学生们学以致用,很快就写出了令人满意的文章。
总之,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读写一体的意识,依托教材,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写作教学因素,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加以科学的指导,通过训练这一道桥梁,使学生不断内化所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