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Flash动画教学中案例反思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Flash动画教学中案例反思与研究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薛志峰
摘要:Flash动画制作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中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本文着重探讨Flash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与案例反思,主旨在于改进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感受到flash动画创作的乐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下面将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案例进行讨论。

关键词:动画原理案例展示教学反思运动学观察与思考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开好第一堂课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俗话说“开好头”,才能“压好尾”,才能顺利且有成效地完成教学。

作为第一节课,应尽量避免其内容过多而使学生感到有难度,重点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做好课前准备要了解学情,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具备的基础学科知识要有大致的了解。

其次,教师课前要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并组织教学过程,设计教案,要使教授内容科学、准确,设问有梯度,练习有层次,并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

另外,导课要新颖,内容要精练。

导课的方法花样繁多,不论是游戏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等,只要教学效果好、效率高都是可取的,好的导课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地“磨课”来体验总结。

案例1:认识动画原理,制作逐帧动画
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一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休”每每在紧要关头临危不惧、开动智慧,凭借他过人的胆识总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其中还不乏一些饶有趣味的科普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味第19集《会动的画》,想想在这一集里“一休”告诉我们画面“动起来”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使用投影仪播放“一休”第19集《会动的画》(选取最后4分钟片段)让学生观看。

师:好!请同学们想想“一休”利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动起来”的?(请学生回答)
生:“视觉暂留”
师:对!是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特性让我们感觉画面“动起来”了。

由于人类的眼睛在分辨视觉讯号时,会产生视觉暂留效应。

医学证明:当一幅画面或者一个物体的景象消失后,在眼睛视网膜上所留的映像还能保留1/24秒的时间。

电视、电影或者动画就是利用了人眼的这一视觉暂留特性,当若干幅具有一定差异的图片连续不断地在眼前显示时,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2.导入新课,逐帧动画
师:传统动画是制作在胶片上,先将具有差异变化的图绘制在胶片上,然后通过摄像机连续拍摄一系列的画面,连续播放这些画面便实现了动画。

绘制动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如果一秒钟需要15帧画面的话,一小时的动画片就要绘制54000张画,而且画与画之间还必须保持连贯性,其困难和复杂是可想而知的,像这样,一帧帧地制作,然后连续地播放出体现动画,也就是flash中所说的“逐帧动画”,“帧”就是动画中的一个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

那么,计算机中flash软件制作动画的原理是什么呢?请大家先观看一个flash动画,看看这个动画有几幅画面组成。

通过“电子教室”让学生观看一个简单的“倒计时”动画并提示大家注意观察该动画有几个数字变化的画面。

接着,教师演示该动画制作的全过程。

师:该动画总共10帧,每一帧用文本工具输入一个阿拉伯数字,帧频设置为1fps,从而产生从9到0倒计时的逐帧动画效果。

那么,什么是“帧”?flash中又存在几种帧呢?
接着,引出Flash中帧的含义。

flash中的“帧”有以下三种(大屏幕展示):
(1)关键帧:相对于该帧的舞台上已存在对象,通俗点讲就是有内容的帧,并且可对舞台上的对象进行编辑和操作。

注意插入的关键帧继承紧靠其前面关键帧的对象。

(2)空白关键帧:相对于舞台上没有对象的帧,并且也可对舞台上的对象进行创建和编辑。

(3)普通帧:是对其紧靠前一个关键帧相对于舞台上对象的继承,注意不能对舞台编辑和操作对象。

讲完帧的含义后,把事先做好的“液晶数字”倒计时动画源文件(只含一个关键帧,帧内容如下左图)通过网络传给学生,提示学生要先创建关键帧,后使用“颜料桶工具”逐帧填充数字,最后提醒学生通过设置舞台背景和填充色制作“液晶”效果(如下右图)。

最后分小组讨论该动画的具体制作步骤,由小组长搜集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集中讲解。

3.作业布置:制作搞笑QQ表情逐帧动画(如图)
【教学反思】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一休》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童年喜爱的动画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演示“倒计时”动画的创建过程,最后留给学生一个“半成品”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液晶数字”倒计时动画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红绿灯”(有关“红绿灯”逐帧动画,请查看附件,在此不再赘述),学生对此都很熟悉,理解与操作比较起来容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一步认识并学会使用“颜料桶”等工具,此动画制作基本上每人都能独立完成。

所布置的作业取材于QQ表情,该表情能极大引发学生创作激情,且创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动画只需3个关键帧(如图所示)。

这里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如何使头像产生快速地上下跳动感,最后需提示第1帧和第3帧完全一样,而头像上下跳动和晃动的破损牙齿是在第2个关键帧中改动相应元件的坐标才能实现。

二、理清概念,突出动画创作要点。

要做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flash图层、关键帧、帧、空白关键帧和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

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突出补间动画的创作要点及其操作步骤。

案例2:创作补间动画,理解图层概念
1.展示动画,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展示一个在水平方向上从左到右移动的小球动画。

接着引导学生创建该动画,教师巡视学生制作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所绘的小球没有转换为元件,直接创建补间动画;②只有第一个关键帧,没有创建结束帧或创建的不是关键帧而是普通帧;③没有改变结束帧中小球的位置,小球原地不动。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并再一次演示创建该动画的操作过程。

而后分小组讨论,总结创建补间动画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由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

接着,教师通过大屏幕给出补间动画的创建步骤。

(1)先把舞台上的对象转换为“元件”;
(2)设定起始帧、结束帧两个关键帧;
(3)改变两个关键帧中对象的属性,即渐变的方式;
(4)选中两帧之间任意位置,创建补间动画。

活动一:让学生制作一个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的小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该动画的创建)。

设计意图:教师只演示一次让学生学着创作,在此设下“陷阱”,学生在操作中会忽略或忘记一些细节,从而发现问题,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普遍出现的问题。

小球从水平移动改为垂直上下运动,其动画原理和创建方法基本一样,不同之处是需要插入关键帧改变小球的最后位置从而实现往返循环移动效果。

2.提出问题,引出“图层”。

师:假设小球落到地面弹起,那么,这个地面(水平线)应该放在那里?
生:(学生思考中…)
师:如果舞台上存在静止不动的对象(如地面)或其它的运动对象(如小球),我们需要插入图层把不同的对象放在不同的层中,那图层的作用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插入三个图层,分别放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矩形(如下左图,预览帧内容),让学生观察层中对象的上下关系(如下右图)。

师:图层就像透明塑料纸一样,在舞台上一层层地向上叠加,绘制和编辑对象在各自图层中都是独立存在而互不影响,二维平面中只存在谁在上层谁在下层的关系,且上层的对象会遮挡住下层的对象。

活动二:让学生制作一个垂直方上下弹跳的小球,要求小球在接触水平面时产生压扁效果。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插入图层添加一条直线作地面,提示小球在接触地面时使用任意变形工具改变小球形状从而产生压扁效果,提醒学生要思考小球由“接触地面→压扁→恢复原形”的过程需要插入几个关键帧来实现,最后使用“颜料桶工具”改变小球元件的填充色使之具有立体感。

最终效果如下:
师:由此我们发现,物体的运动包括位置、大小等变化。

所谓的补间动画,就是我们只需改变所创建的两关键帧中对象的属性(包括位置、形状、颜色、角度、透明度等),而这两个关键帧之间的中间渐变过程就由计算机来完成。

设计意图:制作小球接触地面时的“压扁”效果,从“压扁”细节入手来认识补间动画的创建过程,加强学生对层、帧、任意变形等工具的深入理解与使用。

3.布置作业,提高练习。

作业布置:添加图层制作小球阴影动画,提示学生设置关键帧之间的缓动值使运动更符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给小球填充放射状颜色以确定光源投射方向和阴影,最终使小球的弹跳效果更加逼真。

效果如下:
设计意图: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布置作业留给能力强的学生去探究创作,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完成本节课中两个活动就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教学反思】在教师总结出补间动画创建的步骤和条件后,再通过“活动一”的实践练习便基本上理解并掌握了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

关键是“活动二”中引入了图层和添加关键帧制作小球的挤压效果有一定的难度,完成该动画教师需要细致分解,耐心辅导。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掌握物体运动原理。

要创作有创意的动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从现象中发现事物活动规律和其间的方法。

例如,在讲图层的概念时,向学生介绍探照灯动画的制作技巧(如下图),动画并没有使用遮罩等复杂技巧,只是字体和舞台背景颜色设置一样(白色),圆(黑色)则位于文字下方。

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

举单摆动画的制作为例。

高二学生对单摆运动的学习已有相当的基础,学生不仅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感知其运动的自然规律,还掌握了一些力学方面的物理知识。

在制作单摆动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1.如何固定摆线(如下图中的O点)。

2.怎样精确设置单摆的摆动角度。

3.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水平速度最大,摆动到最高点速度为0。

这里需要在补间动画的关键帧之间设置其属性的缓动值来控制单摆速度快慢的变化。

为了使动画效果明显,单摆最
高点的摆线与垂直位置夹角设置30°,根据物理原理,周期公式计算出摆长1米的周期大约2秒,据此可以设置帧频并确定动画所需的帧数。

同理,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我们还可以比较精确地制作出公转动画,在此不再赘言。

其实,学习任何动画的制作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之后,就要激发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善于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深入发挥,从而使学生从生到熟、从熟到巧。

类似以下几个动画。

(1)单摆动画的进一步添加关键帧,制作动能守恒动画,如下图:
(2)探照灯动画再用变形工具填充过渡色,制作“光束”增加立体感,如下图:
(3)月球绕地球动画进一步“嵌套”影片,制作出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如下图:
【结束语】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和作业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进一步地对动画进行发挥创作,从简单动画入手,然后在知识和制作难度上逐步层层推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定量的任务,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兼顾到每个学生,做到培优补差、各有所学。

动画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遵循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形成阶梯性练习,使学生经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来强化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现实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运用计算机动画软件以最简单的方法模拟创建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素材,关键在于靠自己去体会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观察兴趣。

步入信息时代以来,学科间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强,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也不容忽视。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动画制作不仅需要熟练使用软件工具,还要运用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并发挥想象力才能创作出出色的动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