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才为先以德为先
(完整版)以才为先以德为先
![(完整版)以才为先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4990600ab9d528ea80c7796f.png)
辩题: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正方:企业用人以才为先正一:杨海光,正二:水秀真,正三:龚梦玥,正四:蒋思琪正五:王逸婷反方: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反一:张嘉怡,反二:范茹倩,反三:陈天怡,反四:汤寅反五:张政博主席:今天开展的辩题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
首先请双方就自己的观点作陈述。
首先请正方一辩发言:(立论 3分钟)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同学,大家好。
对方辩友、各位老师、评委、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企业用人观的问题,德才之辩千古难清,纵然我们过重地分析才德,也无法辩论出来德与才谁更重要,所以我们今天谁优先的关键是从要用人主体进行分析。
惟有乱中以挟天子令诸候的曹操为才是举,也有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于今天辩题企业的用人观,那么我们就从企业用人观出发,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中,以生产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赢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所诞生发展,从茹毛饮血的自然社会到经济全球化的高经济社会,企业诞生的必然原因就是劳动分工的逐渐细化;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先进的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加之我们处在一个全球经济化愈演愈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所以无论从企业的诞生、企业的发展还是目前企业所处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得出一个结论,企业的根本要求是生产力的发展。
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应以才为先,因为只有才符合企业的根本要求,即生产力的发展。
主席:下面请反方一辩发言。
(立论 3分钟)反方一辩:谢谢主席。
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应以德为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而企业的管理者们也面临着企业用人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
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当以德为先。
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
如何理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如何理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07635c312b3169a451a4d0.png)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胡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人才是社会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德是人才所具备的首要条件。
德之重要好比鱼儿之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条件,也是各级党组织培养教育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繁荣,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党坚持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使我们党的事业能够星火相传、繁荣昌盛。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总要求,指导和规范了选人用人的基本尺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一、以德修身就是以高尚的品德来指引个人做人、立事、为官。
党员干部是党最直接的形象代表,自身的道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德修身是每一个党员的责任,它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导向。
以德修身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第一,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
立场是旗帜,也是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广大党员干部做事的根本,缺少了它就会迷失方向,颠倒黑白,葬送党的前途。
坚定的政治立场要从理论武装中树立,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才能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也要具有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以党的事业为己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为党着想,为党奉献。
第二,树立修身无小事、修身须终生的意识,扎实在实践中培养、在点滴中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身也是如此,平时的小事正是以德修身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强化修身无小事的意识,在实践中注意点滴养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在点滴中养成、在养成中立德。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88b4335a32d7375a41780ab.png)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李源潮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70年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谈谈对德的理解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谈谈对德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9f448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1.png)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谈谈对德的理解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强调的传统价值观,古训“谦受益,谨行仁”。
爱国学者李白也曾有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正是表达了他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解。
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更要深刻洞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性。
首先,“以德为先”是指以做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为第一位,指导自己行为举止,在心态上处处勉励自己,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有德行而兼备才能的最高境界。
张小娴曾有过“一心向善,天地合一”的名言,正是表达了有德行者才能兼具德才的真谛,而不是表面上的德能兼备。
其次,“德才兼备”是指以道德作为先决条件,勤奋学习,认真完成任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善良,又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以达到德行与才能相互促进发展,兼顾各方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上,要不断提升自己,破除懒惰,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创新,以达到“德才兼备”的要求。
最后,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以“以德为先”为头等大事,勤奋学习,注重个人自身的提升,让自己的德行和才能相得益彰,兼顾彼此发展。
同时,以诚信为本,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正确考虑处理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自身,以达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
总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一种宝贵的价值观,是无可替代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一个人做人处世的最佳准则。
它强调的是要以做人的道德修养为先决条件,在学习上多方位全面发展,以德为先,
要以德养人。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境界,实现自我价值。
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73a7c3ca32d7375a4178023.png)
的人 。 决反对那 些 当面讲人话 , 坚 背后说 “ 鬼话 ” 的无 德之人 ; 那些 “ 成功 归己 、 事 事败 归罪他人 ” 的缺德之 人; 那些 “ 左右 逢源 、 牛拍 马 ” 吹 的失 德之 人 。 有这 唯 样, 才能得 人心、 聚人心 、 召人心 。 感 德 才兼备 的用人标 准 , 不是 固定 不变 的 , 更不 是 静 止的 ,它具有丰富 的时代 内涵 和很强 的现实性 。 在 新 的形势下 , 德才兼 备 的标 准是什么 呢? 锦涛 明确 胡
总之我们对德才要不断进行优化使之在精神状态上永葆开拓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永葆开拓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永葆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在危局困局中闯出新路不断把工作引向新的境界新的领域新的胜利开创新的局面
21 年第 1 00 期 Nhomakorabea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谈 “ 才 蒹 备 、 德 先 的 用 人 标 准 德 . 以
一 、
坚持德才兼备 、 以德 为 先 的 用 人标 准 , 讲 德 要
才兼 备 的辩 证 法
古人云 :德才兼备 , 之为圣人 ; “ 称 无德无才 , 之 称 为愚人 ; 德胜过 才 , 称之 为君子 ; 才胜过 德 , 称之 为小 人 。 同时 , ” 在讲 到德才兼 备上 , 子提 出了“ 孟 四端 ” 之 心 , 仁 之端 ” 即“ 的恻 隐之 心 ;义 之端 ” “ 的羞恶 之 心 ; “ 礼之端 ” 的辞让 之心 ; 智之端 ” “ 的是非 之心 。 恐怕 这 是圣贤最早对 德才方 面用人标 准 的表 述 , 对 “ 是 德才
在“ 德才 观” , 上 胡锦涛 明确指 出 , 我们党 的干部 标准是德 才兼 备 、 以德为先 。德 ” “ 的核心就是党性 , 加 强 党性修 养是每个 领导干部 改造 主观世 界 的终 生课 题。 现在领导 干部出问题 , 多数不是 出在“ 上 , 才” 而是
正反方问题汇总用人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分析
![正反方问题汇总用人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999dffa58da0116c1749de.png)
“以德为先”提问:1、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请问对方辩友是“德”先还是“能”先?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用人当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对方辩友对其中的“以德为先”如何理解?3、倘若企业用人不以德为先,诸如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事件层出不穷,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呢?4、企业好比国家,国家建设日新月异,试问没有马列邓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在思道德上的指引,中国人民能取得今日的辉煌吗?如果没有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才,中国现在还在旧社会,何谈今日辉煌!将国家比为企业,那法人,总裁又该是谁呢?对于此无类比性的话题又怎能拿来问呢?才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这可是企业所需要的啊!5、伊利集团的核心企业文化是“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先做伊利人”和“先塑好人品”?(伊利集团的核心企业文化是“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对“塑好人品”更是提出了“信、正、廉、敬、严、行”的六字箴言,请问这难道不是“以德为先”的体现吗?用人观念上,伊利集团强调“以德取才,以能用才,以需育才,以信留才”,“德”始终排在第一位,这难道不是“以德为先”的体现吗?)对方辩友似乎忘了说出后面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才方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
6、请问反方何以解释“恃才傲物”这个词呢?这样的人才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企业缺人才,需人才,可恃才傲物的人会影响团结协作啊,企业当然不用啊,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如果有才而被企业规章好好管理,那样便会给企业带来利益。
7、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更多的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那是不是这样理解呢,只有人才接受了企业的规章制度,愿意遵守执行,企业才会录用他呢。
这里有一个前提,道德为先。
8、对方辩友,假如所需人员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能力,但是不接受企业的规章制度。
那么,企业会录用他么?企业用人,不是选拔人。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感悟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1079b46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2.png)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感悟
《以德为先》
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有一句经典的谚语:“以德为先”。
人们常常用它来指
示道德应该是首先考虑的,即不能以牟利为主,而是以人的道德为先,而其他的事情应当以此为基础。
“以德为先”的道理,提倡大家守礼节,尊老爱幼,有仁有义,有帮助别人。
只有不断地自觉尊重道德准则,将道德放在第一位,才能凝聚社会的正能量,有效地控制社会的无序现象。
从个人层面而言,只有坚持以德为先,以道德自律,才能更好地完成修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需要真正把“以德为先”作为自我审视和追求的
原则。
无论社会或个人,只有把道德放在首位,践行“以德为先”,才能不断探索、创新,使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有利于人们获得身心上的安宁,而使整个社会更加繁荣发展。
总之,“以德为先”的思想贯彻始终,以德为本,仁义建设新的社会秩序,才
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可持续,更加和谐进步。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VS企业用人以才为先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VS企业用人以才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c3c2a17b856a561253d36f72.png)
为什么现金企业纷纷打出聘任员工要求有熟练的工作技能,能立刻上岗的为先,这难道不是以才为先吗?反方:技能有助于企业发展,可才是有阶段性的,一个人的有限才能不可能永远适合公司需要,可德却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这不正是说明,我们应以德为先吗?反方:企业好比国家,国家建设日新月异,试问没有马列邓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在思道德上的指引,中国人民能取得今日的辉煌吗?解答:如果没有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才,中国现在还在旧社会,何谈今日辉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反方:中国有句古话,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好,难免做坏事。
意大利诗人坦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所以无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用人都必须注重德,那种过分看重才而忽视品德的做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
你说“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慎用,无德无才弃用,无德有才坚决不用”,那么请问考察一个人有德无德,以及德高德低的标准是什么?反方: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
才,即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而积累起来的。
所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力,这恰恰是有德之人的必备素质。
反方:以现实发展来看,德犹如灯塔,为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指路引航。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再贤能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如何肯定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的呢?反而对于以效益为支持的企业来说,有能力胜任工作的人,才是更保险和明智的选择。
并且只有通过共事,才能发现这个人是否可以给予重任对于一个只有很高的才能而没有德行的人,你敢用他吗?即使用了你是不是要处处提防?什么是德?德就是品性和人格,老百姓说的有良心,而才是什么,是一种能力,是能够给社会创造价值,如果说以才为先的话,那么请问对方一辩,对于三鹿奶粉和双汇的瘦肉精事情应该怎么看?正方:你好,我们说过以才为先不代表无德,仅仅只以才为先,如我所说人有伪装,是否有的不能一眼看穿,但是对于企业他招人的目的是什么?是做事。
[精品]企业用人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
![[精品]企业用人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4d94a7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c.png)
[精品]企业用人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
企业用人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过去的时代,企业普遍更加注重用人才,认为只有人才才能为企业带来成功。
而在当今社会,似乎以德为先的理念更加被强调。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人才决定了其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拥有优秀的人才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注重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仅仅注重用人才是不够的。
企业需要注重以德为先的理念。
因为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一个道德高尚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让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其产生信任感,并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行为,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对社会有正向影响的企业。
当然,企业用人才为先和以德为先并不是完全相对立的概念。
一个企业可以同时重视人才和德行。
优秀的企业会在选拔人才的同时,注重对人才的道德品质的考察。
他们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这样的企业会更
加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企业用人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尽管用人才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道德品质同样是一个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家好的企业应该兼顾用人才和以德为先的理念,并通过对人才的全面评估,选择具有优秀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的人才,以实现企业的共赢发展。
以才为先以德为先
![以才为先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b2da24e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3.png)
辩题: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正方:企业用人以才为先正一:杨海光,正二:水秀真,正三:龚梦玥,正四:蒋思琪正五:王逸婷反方: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反一:张嘉怡,反二:范茹倩,反三:陈天怡,反四:汤寅反五:张政博主席:今天开展的辩题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首先请双方就自己的观点作陈述;首先请正方一辩发言:立论 3分钟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同学,大家好;对方辩友、各位老师、评委、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企业用人观的问题,德才之辩千古难清,纵然我们过重地分析才德,也无法辩论出来德与才谁更重要,所以我们今天谁优先的关键是从要用人主体进行分析;惟有乱中以挟天子令诸候的曹操为才是举,也有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今天辩题企业的用人观, 那么我们就从企业用人观出发,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中,以生产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赢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所诞生发展,从茹毛饮血的自然社会到经济全球化的高经济社会,企业诞生的必然原因就是劳动分工的逐渐细化;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先进的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加之我们处在一个全球经济化愈演愈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所以无论从企业的诞生、企业的发展还是目前企业所处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得出一个结论,企业的根本要求是生产力的发展;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应以才为先,因为只有才符合企业的根本要求,即生产力的发展;主席:下面请反方一辩发言;立论 3分钟反方一辩:谢谢主席;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应以德为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而企业的管理者们也面临着企业用人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当以德为先;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才,即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而积累起来的;我方之所以认为应以德为先,原因有二;首先,用人以德为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人本管理思想;司马光告诉我们: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政事,其次艺能;孔夫子教导我们: 先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最后才是游于艺;古代的先贤们用他们的经历和对历史的总结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有用,关键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技能,而在于他的道德修养;所以我们说,现代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符合中国传统管理和取士的精神的;其次,其用人以德为先是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在人类社会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及时人的集体活动的主体,又是人类社会的经济主体;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行为的动机具有两重性,自利的经济动机和公益的道德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不具备任何义务及责任感的道德动机,社会绝不可能形成一种稳定的秩序和良好协调的结构;而企业是否真的拥有良好的企业道德,关键就取决于员工的道德素养;各位试想,两家业务都很出众的公司,一家以社会利益至上,诚信经营,而另一家则为了牟利,不惜出卖伙伴,损害群众,这两家公司那家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那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因此,企业用人应当“以德为先”;主席:下面进入攻辩环节正二问:谢谢主席,首先请问反方二辩,为什么现金企业纷纷打出聘任员工要求有熟练的工作技能,能立刻上岗的为先,而应届大学生却求职费力,这难道不是以才为先吗反二答:技能有助于企业发展,可才是有阶段性的,一个人的有限才不可能永远适合公司需可德却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这不正是说明,我们应以德为先吗正二问:你好,我们说过以才为先不代表无德,仅仅只以才为先,如我所说人有伪装,是否有德不能一眼看穿,这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以才为先吗反二答:一个人的伪德行确实不能一眼看穿,但是对方辩友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企业用人”,我们强调企业的用人不仅仅停留在招聘过程,而更应该是包括录用之后员工在企业中发挥效能的整个过程,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企业在使用员工的整个过程中,完全能够考量出他的真实德行,而不是应聘时可能存在的伪德行;反二问:请问正方二辩,企业好比国家,国家建设日新月异,试问没有马列邓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在思道德上的指引,中国人民能取得今日的辉煌吗正二答:将国家比为企业,那法人,总裁又该是谁呢对于此无类比性的话题又怎能拿来问呢才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这可是企业所需要的啊反二问:当你正在不停的创造利益的时候,由于道德制度的缺失,企业的失血远远大于你所创造的,你还认为企业用人还是才为先吗正二答: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企业在招聘人员之时,也往往把具有什么文化与技艺等放在重要位置;“人才就是财富”、“有才就有一切”似乎成了企事业单位用人和求职者不约而同的一种共识;正三问:请问反方三辩,你们一直强调德为先,那德的优越性在企业中何以体现呢反三答:积极创新,勇于拼搏,务实进取,永续经营”的企业精神;“实事求是,敬业负责, 团结合作,创作感动”的企业准则; 行大于言,行大于思,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造就成功“的企业作用;”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传递压力,抵御风险“的忧患意识均让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用人德为先;正三问:对方提出,你的企业里,只要有德,没有才能也能要么反三答:有德无能,可以培养着用,但是有能无德,要限制使用;小富靠能,大富靠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反三问:请问正方三辩,为什么潘刚对员工的要求是,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呢正三答:对方辩友似乎忘了说出后面的人尽其才,才尽起用,只有才方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反三问:请问企业发展是不是需要上下有序,是不是需要规范那么上下有序和规范是不是靠品德靠人才能行吗正三答:人家用各种才能对付你,而你却想我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人不动我我不动人,人动我了那我忍一忍好了;这样的企业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吗不能;攻辩小结:主席:下面请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2分钟正方一辩:谢谢主席,我们说企业不是福利院、企业也不是学校,企业有它的特性;企业是一个发挥个人能力和才能,为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组织;真正让企业成功的,是能力的彰显、是业绩的提升;所以围绕企业用人的问题,我方认为选人先看能力,后看品德;有了能力,品德才有意义,而没有能力,对企业来说任何的品德都是一种虚幻;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1、才比德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一个员工能力高低、有哪些方面的能力,我们在招聘时,可以通过笔试、面试,来考察了解,到了试用期还可以通过具体工作来验证其能力如何;而有德无德是很难具体量化的;2、才与才可比,而德与德不可比;当两个人应聘一个职位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能力高低,来选择用谁、不用谁;而无法比较谁德高、谁德低,来决定去留的;3、能力和品德永远是两码事,有品德不一定有能力;企业发展99%是需要能力来体现的,马云说过企业不能有“大灰狼”,犯人太多不行;但也不能有一堆“小白兔”,看着很可爱、很温顺,但是毫无用处,只能让企业迈入深渊;因此,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一个企业,以才为先才是用人之道;但我们同时也呼吁道德,育人养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塑造德才兼备的企业主席:谢谢正方一辩的攻辩小结,下面请反方四辩辩进行攻辩小结; 2分钟反方一辩:谢谢主席,首先,德对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我方不否认个别高精尖业务骨千可以创造一时利润,但企业持续发展终究依靠广大普通员工的踏实勤恳;其次,德对才的使用具有决定性;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员工是否愿意为企业付出,付出在哪些方面,付出到什么程度,这些就取决于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最后,德相比才更不可替代;企业用人的前提不是这个人能做出多大贡献,而是首先这个人不会威胁企业和团队的安全;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德是导向,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德”、“才”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类型的人;“有德有才”是全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无德有才”小人,“无德无才”是废人;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是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慎用,无德无才弃用,无德有才坚决不用,这是做好一个企业管理的用之的精髓基于德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重要性,我方一致认为企业用人以德为先;谢谢大家;自由辩论主席:下面进入自由辩论环节,请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 4 分钟,双方总计 8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若某一方的选手已连续发言四次以上,其中一人未参与发言,将做扣分处理;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持人示意放弃发言;正方二辩:请问对方辩友,德的标准是什么呢反方二辩:德标志着人的品质,充斥着人的心灵,它无处不在;是做人的根本,基础,前提;正方四辩:对方辩友既然拿不出标准那来看看这个问题,美国人以狗为伴,而韩国人则喜欢麻辣狗肉,难道美国人有德而韩国人就无德了吗反方四辩:食物链难道就可以来判断德吗这似乎太肤浅了吧,德是多年身处的环境点点滴滴熏染出来的,它指导着一个人,引领着各个企业;正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同意科技为国家第一生产力吗反方一辩:我方不否定国家发展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可同样我过的治国纲领乃是“以德治国”,并且国内企业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这不正是重德的表现么德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啊正方三辩:那对方辩友,既然这么看重德,那招聘时还看什么四,六级证书,技能证书,毕业证书呢反方四辩:企业用人必须考虑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这是企业所需的;正如企业需要有德的人一样,只是企业把德放在比才更重要的位置上;请问正方何以解释“恃才傲物“这个词呢这样的人才会影响团结协作,怎么利于企业发展呢正方二辩:社会上不乏有恃才傲物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不能凭借他的傲慢就否认他的才能,如果有才而被企业规章好好管理,那样便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反方三辩:请问正方何以解释“恃才傲物“这个词呢这样的人才又有什么用呢正方四辩:企业缺人才,需人才,可恃才傲物的人会影响团结协作啊,企业当然不用啊,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如果有才而被企业规章好好管理,那样便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反方一辩:那么考核的时候会不会考核工作态度呢这是不是对职业道德的考核呢正方一辩:工作态度当然要考核,不过是不是你考核指标最重要的占权重最大的呢我方一直强调德一样重要,只是才为先,所以在考核中,工作成果是最重要的;如果强调德为先,那么一个企业的选人注重德,忽略了才,那这个企业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反方二辩:所以啊我出了这句话,就是提请对方注意不要偷换概念;请各位注意,我方提出了德为先,建立基础在于尽可能地完善企业相应的制度规章,保障人才能力的合理发挥,而不是如何评价人;我们说以德为先,是首先选人的标准,然后人尽其才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说的好,是首先选人的标准;我们知道一个员工能力高低、有哪些方面的能力,我们在招聘时,可以通过笔试、面试,来考察了解;到了试用期还可以通过具体工作来验证其能力如何;我想请问德高德低您是怎么量化确定的呢反方四辩:道德的高低是没有办法量化的;道德标志着人的品质,充斥着人的心灵,它无处不在;他是做人的根本,基础,前提;若强行量化道德只会使道德显得肤浅;请问正方,当你正在不停的创造利益的时候,上下级的道德缺失,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你所创造的,你还认为企业用人还是才为先吗正方一辩:在此,我们不否认在企业当中某些管理人员必须以德才能服众,但这里所说的德其实就是体现在专业才能基础外一种为人处事的才能;所以企业在用人时对才的要求其实也间接的对德做出了要求,可见企业用人以才为先的道理主持人:时间到,感谢双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双方的五辩做总结陈词;先请反方五辩;反方五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首先,于企业,以德为先是其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发展不仅依赖资金、技术,优良的文化氛围和正面的品牌形象更是在企业竞争中有温柔一刀的威力;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着名的三星集团,在1957年就开始提出甄选人才的标准应该为人品、智能和健康;董事长李秉哲在用人时先看德,后看才;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蒙牛集团的用人原则;成立于1999年的蒙牛集团在短短6年间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奇迹,此原则便是其成功的重要秘诀;对于企业,品德拙劣的人就是潜在定时炸弹,用人单位时刻都要为此承担风险:越有才干,危害或隐患将越大;一些重大事故悲剧,教训惨痛,其中折射的品德因素更令人痛心;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粒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事实表明:品德素养已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和全局成败的关键;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消亡,很多就是源于错用了品德低劣的员工;再者,于社会,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华尔街金融海啸相呼应,由三鹿集团三聚氰胺奶粉引发的中国食品行业危机可以称为中国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危机;为什么奶粉里出现的三聚氰胺让国人谈之色变为什么众多企业在道德危急中风雨飘摇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行业危机罪魁祸首难道仅仅是三聚氰胺和加三聚氰胺的人吗这场行业危机深深拷问着中国企业和社会的道德低线;当代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名牌现在,海尔、联想等企业正在向这方面前进,但与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相比,我们中国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道德观念需要深思;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企业的直接追求是利润最大化,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追求利益时,它必须使自身的获利过程有益社会进步;我们不愿在看到中国制造的悲哀;不愿看到地沟油企业的罪恶,不愿看到以佛山女童为代表的社会道德观的凋落;只有用人德为先,企业才能长远立足发展并主动担负其神圣的社会责任,高尚才能成为社会的主题;在用人“德”和“才”的取舍上,一直存在着先后之争;有一种说法:治乱世时,需要“才先”;而在和平之时则需“德”先;这种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虽有一定道理,但总是让人感到有失偏颇;“德”是根本、是长远,并非应急时就能造就的;“德”好比方向盘,“才”犹如发动机;无德之才,犹如失去方向盘的汽车,会误入歧途,而发动机马力愈大,其危害愈烈;对此,孔老夫子的观点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首卷中也给宋神宗讲:才和德是不一样的,二者的关系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指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翻开历史,有“才”而无“德”的人,往往不是一事无成,就是身败名裂;如“才尽”之江郎,如遭万人唾弃之秦桧,等等;中国有句古话,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好,难免做坏事;以上;主持人:感谢反方五辩,下面有请正方五辩做总结陈词;正方五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应以才为先, 因为只有才符合企业的根本要求,即生产力的发展;首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只有才为先,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利用科技创新,创造出来新的产品,供人类享用, 提供有科技含量的服务,为人类造福,才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2008年世界500强的榜单中,台湾企业有华硕集团6家企业等,华硕集团就是本着科技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世界专业型的、尖端的、顶尖的团队,创造出来了GE浏览器的播放软件,致使华硕集团在电脑软件当中有一-席科技地位,所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中才有华硕集团的一-席之地;无论是产品的换代、技术的升级及设备的革新都必须要求企业用人具备自己的较高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企业是以第一桶黑金做为发家之本,而到现在却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例如万科这样的企业;而有才之人才可以更直接的、快速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经济效益;这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其创造的价值更可以对企业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这样做,虽然不以德为先,却最终有德于社会;其次,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再贤能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如何肯定-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的呢反而对于以效益为支持的企业来说,有能力胜任工作的人,才是更保险和明智的选择;并且只有通过共事,才能发现这个人是否可以给予重任从历史上来看;首先重德之人也大多不会为企业所选;比如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他周游列国,以德教化于人,但是却不为当政者所重用;他在鲁国受到排挤,在卫国不被重用,在陈国被人们形容为犹如丧家之犬...最终也终难如愿为国家重用;然而与他同属春秋战国时期,杀妻换兵权的吴起、以权谋私鞭尸报仇的伍子胥,却因为才华横溢,善于用兵打仗,成为国家重用的大将;同时,也确实因为他们,才有了那些国家--时的繁盛;又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若说到他的才华,可谓是诗词歌赋,用兵打仗,安邦定国样样出色;但是他的为人却并不为世人所称颂;使得大家在万般纠结之余,给了他一代“奸雄”的称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秦朝有统一一天下之才的秦始皇,汉朝有用贤之才的刘邦,唐朝有用兵之才的李世民,周朝有治国之才的武则天,等等;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建构与富强,首先离不开的是有才能的人;综上所述;我方认为, 一个企业,以才为先才是用人之道;但是我们归根究底是应该呼吁以才为先,以育人养德为根本,培养才德兼备的人,塑造才德兼备的企业才长久之道。
企业管理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企业管理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994cd78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0.png)
企业管理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拥有一支高素质、团结和谐的团队在企业经营运作是起着重要意义的。
拥有高素质团队的企业,它能迅速的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在选人和用人当中极为慎重,总结出用人标准: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与才,精神就是德,就是追求目标一致,追求更真、更善、更美、更新。
冯晓强方法越有效,原则越明确,而且当精神越高尚时,知识越高深,思维越精邃文化就越先进,由此文化而造就的人才,其素质就越优,其格调就越美,其作用就越好;相反,当精神越卑鄙时,文化就越腐朽,人才的素质就越劣,其格调就越毒,其作用就越坏。
才就是知识技能,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也就没有文化;思维是关键,失去思维内涵的知识,是僵死的知识;方法是根本,只有经由方法,才可能将由思维激活了的知识付诸实践;原则是精髓,它贯穿并指导着知识、思维、方法;精神最为重要,它融入了知识、思维、方法与原则,成为它们的灵魂。
塑造高素团队的基础,首先在于选人。
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合适的岗位,发挥合适的作用。
目前很多企业在管理团队当中,学历、知识、思维、创新等都不是问题,而是在思想高度上面,也就是所谓的“德”。
这就需要全面提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引导中层管理人员将德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努力提高思想理念和管理水平。
所谓的德才兼备:必须是在专业领域能够独档一面,并且具有足够的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都已具备,完全能够独立胜任本职工作的为前提,思想必须与公司的高度保持一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制度管理,遵制度办事,凡事把握原则,视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
但在招聘选人的过程当中,挑选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我们可以以此标准去衡量应聘人员,在德与才方面各占的比例。
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测试并得到认可之后,那我们又将如何判断呢,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提问一些关于管理等来了解对方处理方法就能得到在德方面的结果。
有才有德先用,有德无才慎用,有才无德不用
![有才有德先用,有德无才慎用,有才无德不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94573c551810a6f4248675.png)
有才有德先用,有德无才慎用,有才无德不用才有德先用,有德无才慎用,有才无德不用古人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而能治国者,无之。
”早在唐代,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就曾明确提出过“四善”原则,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其核心就是一个人的“德”。
笔者认为,作为公务员、作为党政干部,不仅要做到为人以德,更要做到为政以德。
有才有德要先用。
德才兼备的人永远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尤其是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不仅有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敏捷的思维,而且具备立身从政、以德树威、清正廉洁的霸气;这样的干部不但能够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为人从政”,为了自己的人品,更是为群众谋福利,所以要优先选用德才兼备的干部,以此作为选用干部的标准。
有德无才要慎用。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党政干部队伍里的一些老干部可能科学文化水平可能会落后一些,对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有所生疏,但是学习科学知识比起学习做人的品德、学习为官的品德要容易的多,俗话说:禀性难移,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适当给予高品德、低学识的干部机会,不仅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而且对于干部队伍也是一种激励,体现选拔选用人才以德为先的标准。
有才无德坚决不用。
俗语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那么可以想象一个无德的人,他的文化水平越高,可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这样的干部往往不敢担当,群众观念淡薄,当面对诱惑时会选择投降,与有德无才者相比,我们要坚决地选择后者。
近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考核意见》,提出了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有重要意义;这是告诉我们的公务员、党政干部们,要从自身做起,以德修身、以德为政,不断优化道德意识和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那些德不过关的干部,坚决采取零容忍,所以我们的天空会越来越蓝,越来越清澈~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a7cf0ee551810a6f5248672.png)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
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
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几点思考
![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47dc2e6910ef12d2bf9e71d.png)
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几点思考作者:郭庆龙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6期德才兼备是我党选才用人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标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个用人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一、历史上,关于“德才兼备”的思想关于德与才之间关系,最为经典的分析,当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论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早在一九三八年,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一九九四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抓紧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强领导集体,是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
二零零九年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二、新时期,关于“德才兼备”的几点思考在新时期,关于“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仍然有着其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但与传统的“德才兼备”的思想相比,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不妨对新时期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引申几点思考。
(一)注重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关系《资治通鉴》中说“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然而德与才都是对人的性格、品质、能力等抽象特质的评价,都具有不易衡量的特点。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一个德与才对比的案例,楚汉之争以刘邦完胜而告终,刘邦对此的解释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和以才为先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和以才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431f3224915f804d2b16c1ef.png)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这是我在培训的时候自己打的一场比赛,我是正方1辩,企业用人以德为先.这是陈词,然后附带了几个公辩和自由辩的问题,最终获胜,我们就胜利在了对于“德”广泛的定义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服人”,和公务员考察的先德后能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的招聘条件、以及简历上有道德污点来突破点获取了胜利。
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开篇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老师、评委、同学们、以及对方亲爱的辩友们大家晚上好!首先让我们明晰几个概念,何为企业,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组织。
德呢?“德”,即本性、品德和修养,内心的情感与信念,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坚强,又具有对企业的忠诚、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
才,则是指各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一般都是后天通过学习积累而成的。
接下来看我方观点的是:企业用人当以德为先:第一点,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是发自内心的,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与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把“德”比作“战略方向”的话,那么“才”是执行力。
如果企业的战略方向不对,执行力越强,企业的倒台则越快。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以德为先用人才能可以将正面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因此应当提倡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第二点,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此时可以使之化为员工的内心驱动力量,产生一种更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有良好德行,才能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人若无德,其才就如无本之木,难以丰茂。
无疑,只有以德为先的用人机制才能让企业赢得更多,让企业在经营之路之路上不断壮大。
第三点,企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是企业的经济的营利性,更是要考虑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所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而以德为先的用人机制,可以更好的确保企业所必须要尽到的社会责任与其义务。
因此我方坚持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再看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自己道德的培养和信用的维护应更加注意,这些年一些企业因为自己信用缺失而一朝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
企业用人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
![企业用人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https://img.taocdn.com/s3/m/d96ab21214791711cc791779.png)
企业选人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首先,德是什么?德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辞海的解释):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其次,才是什么?才是参与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工作技能,还应当包括胜任工作的智慧和远见卓识,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从事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以及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统领企业的人身上。
再次,企业使用员工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这是企业的根本!那么从德和才的区别可以看出,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根本动力,才是直接作用于生产力的,而德属于上层建筑对生产力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动力。
最后,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充分的发挥才的作用,提升才的“品质”能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无才之人或者缺乏才的人,企业是不会使用或限制使用的;相反,德不能直接产生价值,必须通过反作用于才才能发挥作用,无德之人或缺德之人可以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进行约束,从而放大其才的作用,缩小其由于德的缺失所带来的损失。
因此,企业用人以才为先!因为时间仓促,,我真的只可以先给你这些不要耽误了,,祝你好运,,你现在变成二辨了??对了记住临场发挥很重要,,灵活的掌握资料,,可以在那个环节都能用到,,(他人严禁抄袭)一辨开篇:德才兼备的人是我们所追求,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中企业用人在“德”和“才”的要求上孰轻孰重呢?壹)状况而定情况一:正方1)企业陷于困境人才紧缺,我们需要的是才,会对企业马上带来效果,带来效益,人无完人,只要能带来效益的人就是人才,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耗子才是好猫啊。
反方1)企业平衡发展过程中,我们看重的是品德,它会使企业更加有凝聚力,能让企业繁荣,能更加平衡地向前发展注意事项:题目: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先以德为先?注意为先两字,说你再过程中,你无可以否定,另一者的存在,不可以被人家抓住文字游戏的错误,情况二: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质,企业需要的是有一定的(忠诚度、踏实恳干、积极求上进且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573fa02bb68a98271fefa9d.png)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并拭目以待的关注点。
正确认识实质内涵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古来智者在用人上都主张“才德兼备,方可任用”。
有人将才比喻为刀,认为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以行凶杀人,医生用以做手术救人,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德行如何,正所谓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宋代司马光曾根据德才情况将人分成四类,德才兼备的叫做“圣人”,德才全无的叫做“愚人”,德胜过才的叫做“君子”,才胜过德的叫做“小人”,他认为选人用人须重用圣人、君子,倘若无圣人、君子,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明代洪应明也主张“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德有才,才由德御,就会充分为善,造福社会,成就事业。
德和才在理论上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但在实际中又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德也要重才,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但也决不能忽视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一贯的用人路线。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挑选领导干部,不管老中青,都要看他是不是肯干,是不是能带头吃大苦耐大劳。
这是第一条。
当然还要有头脑”。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当前,我们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1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eb90ec1810a6f524ccbf857e.png)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李源潮《求是》撰文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70年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
![坚持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https://img.taocdn.com/s3/m/d21dd443240c844768eaee0c.png)
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德放在首要位臵。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中央反复要求的用人标准。
“德”与“才”是我们选用干部时坚持的重要标准,但怎样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非常值得去我们研究。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任”,深入细致的了解干部,全面客观的考察干部,是选拔高素质干部的重要基础。
各级组织部门肩负着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要全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德才、实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客观正确的评判干部德才与实绩,大力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
一、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要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
古人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一位干部,只有德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为人民多做贡敲,取得业绩;如果没有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德,即使有才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也谈不上有什么利国利民,甚至其才越大,对党和人民的危害也可能越大。
近些年来,1一些单位和部门正是由于在知人用人问题上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偏向,致使一部分干部迷失了政治方向,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孤立地强调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选了一些老老实实、听话顺从、四平八稳的保险干部,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就很难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干部任用中出现这样重才轻德、重德轻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考评干部的德问题上,普遍存在着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导致对干部德的现实表现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导致了在干部任用中出现一些激进的重才轻德,守旧的重德轻才的现象。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考察干部的德重点看“四个是否”,即,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才为先以德为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辩题: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正方:企业用人以才为先正一:杨海光,正二:水秀真,正三:龚梦玥,正四:蒋思琪正五:王逸婷反方: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反一:张嘉怡,反二:范茹倩,反三:陈天怡,反四:汤寅反五:张政博主席:今天开展的辩题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
首先请双方就自己的观点作陈述。
首先请正方一辩发言:(立论 3分钟)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同学,大家好。
对方辩友、各位老师、评委、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企业用人观的问题,德才之辩千古难清,纵然我们过重地分析才德,也无法辩论出来德与才谁更重要,所以我们今天谁优先的关键是从要用人主体进行分析。
惟有乱中以挟天子令诸候的曹操为才是举,也有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于今天辩题企业的用人观,那么我们就从企业用人观出发,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中,以生产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赢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所诞生发展,从茹毛饮血的自然社会到经济全球化的高经济社会,企业诞生的必然原因就是劳动分工的逐渐细化;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先进的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加之我们处在一个全球经济化愈演愈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所以无论从企业的诞生、企业的发展还是目前企业所处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得出一个结论,企业的根本要求是生产力的发展。
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应以才为先,因为只有才符合企业的根本要求,即生产力的发展。
主席:下面请反方一辩发言。
(立论 3分钟)反方一辩:谢谢主席。
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应以德为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而企业的管理者们也面临着企业用人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
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当以德为先。
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
才,即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而积累起来的。
我方之所以认为应以德为先,原因有二。
首先,用人以德为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人本管理思想。
司马光告诉我们: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政事,其次艺能。
孔夫子教导我们: 先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最后才是游于艺。
古代的先贤们用他们的经历和对历史的总结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有用,关键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技能,而在于他的道德修养。
所以我们说,现代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符合中国传统管理和取士的精神的。
其次,其用人以德为先是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在人类社会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及时人的集体活动的主体,又是人类社会的经济主体。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行为的动机具有两重性,自利的经济动机和公益的道德动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不具备任何义务及责任感的道德动机,社会绝不可能形成一种稳定的秩序和良好协调的结构。
而企业是否真的拥有良好的企业道德,关键就取决于员工的道德素养。
各位试想,两家业务都很出众的公司,一家以社会利益至上,诚信经营,而另一家则为了牟利,不惜出卖伙伴,损害群众,这两家公司那家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那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
因此,企业用人应当“以德为先”。
主席:下面进入攻辩环节正二问:谢谢主席,首先请问反方二辩,为什么现金企业纷纷打出聘任员工要求有熟练的工作技能,能立刻上岗的为先,而应届大学生却求职费力,这难道不是以才为先吗?反二答:技能有助于企业发展,可才是有阶段性的,一个人的有限才不可能永远适合公司需可德却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这不正是说明,我们应以德为先吗?正二问:你好,我们说过以才为先不代表无德,仅仅只以才为先,如我所说人有伪装,是否有德不能一眼看穿,这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以才为先吗?反二答:一个人的伪德行确实不能一眼看穿,但是对方辩友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企业用人”,我们强调企业的用人不仅仅停留在招聘过程,而更应该是包括录用之后员工在企业中发挥效能的整个过程,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企业在使用员工的整个过程中,完全能够考量出他的真实德行,而不是应聘时可能存在的伪德行。
反二问:请问正方二辩,企业好比国家,国家建设日新月异,试问没有马列邓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在思道德上的指引,中国人民能取得今日的辉煌吗?正二答:将国家比为企业,那法人,总裁又该是谁呢?对于此无类比性的话题又怎能拿来问呢?才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这可是企业所需要的啊!反二问:当你正在不停的创造利益的时候,由于道德制度的缺失,企业的失血远远大于你所创造的,你还认为企业用人还是才为先吗正二答: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企业在招聘人员之时,也往往把具有什么文化与技艺等放在重要位置。
“人才就是财富”、“有才就有一切”似乎成了企事业单位用人和求职者不约而同的一种共识。
正三问:请问反方三辩,你们一直强调德为先,那德的优越性在企业中何以体现呢反三答:积极创新,勇于拼搏,务实进取,永续经营”的企业精神;“实事求是,敬业负责,团结合作,创作感动”的企业准则; 行大于言,行大于思,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造就成功“的企业作用;”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传递压力,抵御风险“的忧患意识均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所以企业用人德为先。
正三问:对方提出,你的企业里,只要有德,没有才能也能要么反三答:有德无能,可以培养着用,但是有能无德,要限制使用。
小富靠能,大富靠德。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反三问:请问正方三辩,为什么潘刚对员工的要求是,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呢?正三答:对方辩友似乎忘了说出后面的人尽其才,才尽起用,只有才方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反三问:请问企业发展是不是需要上下有序,是不是需要规范那么上下有序和规范是不是靠品德靠人才能行吗正三答:人家用各种才能对付你,而你却想我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人不动我我不动人,人动我了那我忍一忍好了。
这样的企业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吗不能。
攻辩小结:主席:下面请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2分钟)正方一辩:谢谢主席,我们说企业不是福利院、企业也不是学校,企业有它的特性;企业是一个发挥个人能力和才能,为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组织。
真正让企业成功的,是能力的彰显、是业绩的提升。
所以围绕企业用人的问题,我方认为选人先看能力,后看品德;有了能力,品德才有意义,而没有能力,对企业来说任何的品德都是一种虚幻。
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1、才比德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一个员工能力高低、有哪些方面的能力,我们在招聘时,可以通过笔试、面试,来考察了解,到了试用期还可以通过具体工作来验证其能力如何。
而有德无德是很难具体量化的。
2、才与才可比,而德与德不可比。
当两个人应聘一个职位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能力高低,来选择用谁、不用谁。
而无法比较谁德高、谁德低,来决定去留的。
3、能力和品德永远是两码事,有品德不一定有能力。
企业发展99%是需要能力来体现的,马云说过企业不能有“大灰狼”,犯人太多不行;但也不能有一堆“小白兔”,看着很可爱、很温顺,但是毫无用处,只能让企业迈入深渊。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一个企业,以才为先才是用人之道。
但我们同时也呼吁道德,育人养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塑造德才兼备的企业!主席:谢谢正方一辩的攻辩小结,下面请反方四辩辩进行攻辩小结。
(2分钟)反方一辩:谢谢主席,首先,德对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我方不否认个别高精尖业务骨千可以创造一时利润,但企业持续发展终究依靠广大普通员工的踏实勤恳。
其次,德对才的使用具有决定性。
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员工是否愿意为企业付出,付出在哪些方面,付出到什么程度,这些就取决于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
最后,德相比才更不可替代。
企业用人的前提不是这个人能做出多大贡献,而是首先这个人不会威胁企业和团队的安全。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德是导向,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
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
“德”、“才”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类型的人。
“有德有才”是全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无德有才”小人,“无德无才”是废人;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是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慎用,无德无才弃用,无德有才坚决不用,这是做好一个企业管理的用之的精髓!基于德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重要性,我方一致认为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谢谢大家。
自由辩论主席:下面进入自由辩论环节,请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
每方限时4 分钟,双方总计 8分钟。
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
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
若某一方的选手已连续发言四次以上,其中一人未参与发言,将做扣分处理。
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持人示意放弃发言。
正方二辩:请问对方辩友,德的标准是什么呢反方二辩:德标志着人的品质,充斥着人的心灵,它无处不在。
是做人的根本,基础,前提。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既然拿不出标准那来看看这个问题,美国人以狗为伴,而韩国人则喜欢麻辣狗肉,难道美国人有德而韩国人就无德了吗反方四辩:食物链难道就可以来判断德吗这似乎太肤浅了吧,德是多年身处的环境点点滴滴熏染出来的,它指导着一个人,引领着各个企业。
正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同意科技为国家第一生产力吗反方一辩:我方不否定国家发展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
可同样我过的治国纲领乃是“以德治国”,并且国内企业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这不正是重德的表现么德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啊!正方三辩:那对方辩友,既然这么看重德,那招聘时还看什么四,六级证书,技能证书,毕业证书呢反方四辩:企业用人必须考虑一个人的知识技能。
这是企业所需的。
正如企业需要有德的人一样,只是企业把德放在比才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问正方何以解释“恃才傲物“这个词呢?这样的人才会影响团结协作,怎么利于企业发展呢正方二辩:社会上不乏有恃才傲物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不能凭借他的傲慢就否认他的才能,如果有才而被企业规章好好管理,那样便会给企业带来利益。
反方三辩:请问正方何以解释“恃才傲物“这个词呢这样的人才又有什么用呢正方四辩:企业缺人才,需人才,可恃才傲物的人会影响团结协作啊,企业当然不用啊,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如果有才而被企业规章好好管理,那样便会给企业带来利益。
反方一辩:那么考核的时候会不会考核工作态度呢?这是不是对职业道德的考核呢正方一辩:工作态度当然要考核,不过是不是你考核指标最重要的占权重最大的呢我方一直强调德一样重要,只是才为先,所以在考核中,工作成果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