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4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①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②,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③,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
②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
③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 “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 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 “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
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答案】(1)B(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
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解析】【分析】(1)选项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016~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考情解读真题链接【2022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A.深沉哀怨B.清雅委婉C.瑰奇明丽D.高古淡远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
(5分)【答案】C【答案】B【答案】诗人被贬归来,春日闲游城中。
首颔二联写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对比之间投闲置散的处境,暗含自嘲;颈联写诗人流连园景,透露出他得闲情和一丝寂寞;尾联借斜阳客散,春色空锁,暗寓诗人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无奈。
【2021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
(8分)虞美人[北宋]晁补之原桑飞尽霜空奋。
霜夜愁难晓。
油灯野店怯黄昏。
穷途不减酒杯深。
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
也送行人老。
一般别语重千金。
明年过我小园林。
话如今。
12.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1分)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旧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
B.“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
C.“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遭遇。
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宛转。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5 分)(三)(8分)12.(1分)C13.(2分)B14.(5分)答案示例:“一般”句写临别寄语(1分),然后由实入虚,想象将来在自家的小园林再次相逢,借此慰藉心灵,冲淡离别的感伤。
(1分)“话如今”是说此次的聚散会成为日后重逢时回忆的话题(1分),是对所想象的虚境细化深入,突出对此次相聚的珍惜以及离别的难舍。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测试题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四)①白居易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注释】①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交待诗人仕途失意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B. 颔联紧承“功用深”三字,表明诗人修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
C. 诗人妻儿不过问他,他只管喝酒,勾勒出他在江州时闲适的生活状态。
D. 本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即便是运用典故,也浅显易懂不生僻。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C项,“闲适的生活状态”错误。
从首句“自从委顺任浮沉”可知作者宦海沉浮,仕途失意;从颈联“不问”“皆慵”可知无聊和孤寂的生活状态。
“闲适”理解错误。
故选C。
(2)“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表层意思是,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
结合注释“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可知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再联系颔联“灭除忧喜色”“消尽是非心”、颈联“唯耽酒”“只抱琴”都是表面上不问世事、故作旷达之语。
据此,本句表面上否定屈原行吟泽畔,不知天命,实则流露出自己被贬的苦闷和仕途的失意。
故答案为:⑴C;⑵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诗词鉴赏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诗词鉴赏2022年:(四)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2022年:(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一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①②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2022年:(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专项300练】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答案】(1)凄凉悲切;送别(2)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日暮独立图。
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不愿离去。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表明作者的孤寂,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归去来兮",说明叶衡离开建康奔赴京城,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中心。
由此可见,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凄凉悲切的氛围。
并由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中,“归去来兮”表达的是的不舍;“今我来思,杨柳依依”传达的是悲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引用,借李广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考生围绕这些要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凄凉悲切送别⑴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上海高考2004-2011诗歌鉴赏真题
上海高考2004-2011诗歌鉴赏真题一.(2004春)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3题(8分)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
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1.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
(1分)2.红豆又叫相思子。
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
(3分)3.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
(4分)二.(2004秋)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8分)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分)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 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 ____”一句同说—事。
(2分)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5分)三.(2005春)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8分)[越调]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2024年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知往鉴今----上海高考古诗赏析(4)2022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本卷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2022高考古诗刘禹锡的《城中闲游》的详尽解析,有诗歌诗句的理解、考点分析、答案解析及解题指导等。
第二部分是小试牛刀,由两份诗歌赏析题做练习。
小试牛刀的第一题是李贺的《梦天》的阅读题,第二题是陈寅恪的《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望月有怀》和鲁迅的《无题》的比较阅读题。
第三部分是附有空白卷。
)一、高考试题解析-----2022高考古诗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译文:我打听到洛城中池台的主人们,他们大多位居显要的职位。
池台的主人虽花费重金买到风景绝佳之所,却整日把它们托付给闲散之人,自己没时间来欣赏。
人们可沿着池苑楼台长满竹子的曲折小径、开满鲜花的盘曲树林间往来欣赏。
夕阳西下,一众宾客散去,园中只剩下满园落寞的春色,热闹不在。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补充注释①城中:指洛阳城。
②借问:询问,打听。
③池台:池苑楼台。
④要路津:重要的道路和渡口,喻显要的职位。
⑤千金:一千斤金(古时以黄铜为金)。
⑥绝境:风景绝佳处。
⑦永日:整天,终日。
⑧属:交付,托付。
⑨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
⑩巡:查看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C )(1分)A.《古诗源》(《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先秦到隋代的古诗选集,时间上就不配匹-----这是唐代作品不属先秦到隋代。
)B.《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
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
体裁上不配匹-----这首诗歌不是乐府诗)C.《唐宋近体诗集》(《唐宋近体诗集》是收录唐宋近体诗的诗集。
这首诗是唐代的近体诗中五律,能收录于《唐宋近体诗集》,所以可选C项。
2000-2014上海高考诗歌鉴赏集合
2000-2014上海高考诗词鉴赏汇总2000年秋(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6-18题。
(8分)甲乙约客赵师秀雨睛王驾黄梅时节家家雨,雨前初见花间菱,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蜂蝶纷纷过墙去,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16.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2分)18.甲、乙两首诗后面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
请分别说明(4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年春考(四)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8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
边秋—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7.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3分、18.从诗中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2分)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3分)答:。
01年秋(四)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第16—19题。
(8分)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又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全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6.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口口。
(1分)17.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2分)A.设问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
2000-2013上海高考诗歌鉴赏汇总解析
2000-2013上海高考诗词鉴赏汇总2000年秋(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6-18题。
(8分)甲乙约客赵师秀雨睛王驾黄梅时节家家雨,雨前初见花间菱,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蜂蝶纷纷过墙去,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16.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2分)18.甲、乙两首诗后面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
请分别说明(4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年春考(四)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8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
边秋—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7.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3分、18.从诗中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2分)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3分)答:。
01年秋(四)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第16—19题。
(8分)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又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全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6.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口口。
(1分)17.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2分)A.设问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2024届高考上海高中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送别诗汇编(含答案)
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一)送别诗1、常见情感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诚心志的告白。
6、积极奋发的勤勉。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1.依依惜别;2.宽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前途艰险的担忧。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坦诚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积极奋发的勤勉。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常用技巧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1、直接抒情别董大⑴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⑵,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⑶【注】⑴董大:名不详。
或以为指董庭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上海市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上海市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2012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四)14.津亭15.D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009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3)题。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1)香山居士【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2)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概括能力。
颔联写的不是清晨的兴旺之景,而是早起的意思,所以B项错。
(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000年高考上海卷
18、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4分)
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2001年高考上海卷
19、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3分)
2002年高考上海卷
18.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3分)
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写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2003年高考上海卷
20.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2分)
(1) .要点:(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
2004年高考上海卷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梦断箫声夜月孤”一句同说—事。
(2分)
③.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5分)
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2005年高考上海卷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同意。
要点:李诗更为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
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
2006年高考语文卷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6.(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
2007年高考试卷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4分)
答案:
16、(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2008年高考卷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
答案: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
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历年春诗歌鉴赏考题
2001年春季高考上海卷
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3分)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它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004年春季上海卷
18.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
(4分)
答:(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
(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
(写出两点即可)2005年春季上海卷
16.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分)
词在曲中的含义(1分)表达效果(1分)评价(3分)
17.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4分)
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
2006年春考
15.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3分)
答案:
15.(3分)(1)动静映衬,鲜明对比 (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春考
16.诗的结尾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4分)
答案:
16.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2分),而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2分)
2008年春考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
(4分)
答案: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
(2分)
09春考(8分)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
此词为他独登卞山
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
(2分)
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3分)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D.廉颇老类,尚能饭否?
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3 分)
答案:
14.(2分,各1分)(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
15.(3分)C
16.(3分)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