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研究(课题计划书)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第一章引言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其提供的服务涉及到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重要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卫生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第二章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2.1 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是指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包括医院床位数、医生数量、护士数量等相关指标。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较低,总量不足,医生医师和护士数量严重短缺,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资源的增加。
2.2 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是指医疗卫生资源的地理分布,也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平衡,城市地区医院数量过多,而农村地区医院数量不足,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无法均衡提升。
因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
2.3 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是指医疗卫生资源的提供方针。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较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诊疗质量不稳定,服务项目不全面,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
为了改善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强化了医疗卫生资源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章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3.1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量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
(2)需求结构变化。
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和便捷性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调整。
(3)需求质量变化。
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本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本一、背景介绍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健康与公共卫生管理的基础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提供全面、连续、终身的个人卫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确保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2. 加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居民疾病发生率;3. 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策划;4. 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环境。
三、工作内容1.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各类健康讲座和专题培训;- 制作宣传材料,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传播健康信息;- 开展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2. 加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防控- 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防控方案,加强社区居民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建立慢性病管理台账,定期随访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和儿童免疫计划。
3. 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 组织居民进行定期体检,开展健康体检活动;- 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和健康咨询,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健康讲座。
4. 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应对- 制定重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方案,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组织居民进行重大传染病的筛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加强重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疫情防控意识。
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建立社区环境卫生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居民生活环境的卫生情况;-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的关注和参与度;- 加强室内、室外空气质量监测,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环境。
2024年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书(3篇)
2024年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书为切实提高我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水平,扎实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项内容,不断提高我镇群众的健康水平,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工作实际,对我镇全年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背景分析:我镇现有____个行政村,共计人口____万人,全镇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座、防保所1座,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2座。
辖区内共有餐饮和公共场所单位____户,集中式供水单位____家。
二、工作目标:市卫生局和镇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协作,顺利完成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项指标,不断提高我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工作指标:1、健康教育:村级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及时更换率____%;村级健康教育资料入户率____%;群众及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____%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大于____%。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知识培训率____%;及时报告率、正确处置率____%。
3、重大疾病的防治:结核病:网络直报率达____%,转诊率达____%,追踪达____%,到位率____%。
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查痰率达____%,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检查率达____%,病人村级每周访视____次,访视率____%,医务人员督导治疗率____%。
血吸虫病:查螺任务完成率____%以上,药物灭螺钉螺死亡率大于____%,活螺密度下降大于____%,查病任务完成率____%以上。
目标人群查治病受检率在____%以上。
艾滋病:宣传材料发放以乡为单位入户率____%;村民知识知晓率____%;村艾滋病宣传墙体标语达5条以上,以乡为单位年覆盖____%的村;肠道传染病:腹泻病人霍乱检索率不低于____%和总人口的____‰;按旬逐级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数、检索数、疑似病人发生数,报告及时率____%。
医学研究工作计划书范文6篇
医学研究工作计划书范文6篇医学研究工作计划书范文 1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xx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依法治国、依规办院、依制建科,201x年,科室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为重点,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的卫生服务。
一、工作思路1.起动新一轮“三甲”复评工作,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细节化管理,加强制度的执行、检查、考核、监督和惩罚力度,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实验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进程。
2.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定期举办“检验临床科室联系会”,定期下发《检验与临床》资料,介绍新项目、新技术以及检验前质量控制知识,同时广泛听取临床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实验室与临床联系的长效机制。
3.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增强安全忧患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科室文化建设,建立一支团结、奋进、务实的团队。
二、工作量和经济目标:1.检验总人次:较201x年增长15-20%;2.总收入:较201x年增长15-20%;3.净利润:较20xx年增长20-25%;4.人均净结余:较201x年增长为5%。
三、新工作开展计划201x年科室根据专业发展拟开展新项目:自身免疫性肝病(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印迹法)检测、染色体FISH检测、真菌的培养与鉴定、G试验,结核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艰难梭菌检测。
根据条件开展部分分子生物技术,用于肿瘤病人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监测、一些耐药基因的检测、肿瘤遗传性相关基因的检测和患此肿瘤的风险率预测。
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1.争取申报成功201x年卫生厅科研项目1-2项;完成市级科研项目2-3项,争取申请成果鉴定。
2.配合临床医教研工作,积极开展新的检验项目(5项)和完成部分项目技术革新(2项),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配合临床科室的科研工作,对部分临床急需而科室因各种原因暂时还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进行委托检验,充分满足临床要求。
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书范例(2篇)
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书范例一、总体目标在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服务满意度,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的全面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二、工作重点1. 提升健康宣教水平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制定针对性高、易于理解的健康宣教内容,提供文化适宜、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包括讲座、义诊、健康教育培训等,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2.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确保社区居民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管理,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3. 拓展社区医疗资源加强社区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拓展社区医疗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就医便利性。
与各大医院合作建立转诊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康复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全方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
4. 加强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居民就医信息的留档和共享。
推广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便捷的健康档案查询和管理服务。
5. 提高服务满意度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意见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服务内容,提高居民的服务满意度。
组织开展一系列居民满意度提升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具体计划1. 健康宣教活动(1)制定每月的健康宣教计划,安排不同主题的健康宣教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张贴宣传资料等。
确保每位居民至少参加一次健康宣教活动。
(2)开展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宣教技能和知识水平。
2023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
2023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
2023年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包括以下内容:
1.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途径的研究;
2.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与管理;
3. 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 城市化进程对卫生健康的影响研究;
5.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干预;
6. 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7. 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协同发展;
8.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
9. 新一代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以上研究课题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医疗服务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背景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防控疾病的传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实现基层卫生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当前,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如服务人员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等。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对于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2. 开展全民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慢性病。
3. 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提高居民的就诊率和满意度。
4. 推广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5. 加强与社区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卫生服务工作的合力。
三、具体措施1. 招聘和培训卫生服务人员。
组织招聘卫生服务人员,同时加强对已有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技能、常见病常用药等方面。
另外,鼓励卫生服务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
改善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确保基本卫生服务设施的配备和使用。
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开展卫生服务设备和器材的更新和维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制定全民体检计划。
制定全民体检计划,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常规体检项目和慢性病筛查。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引导患者就医,并做好健康干预工作,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4. 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加强宣传,推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同时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居民的就诊率和满意度。
5. 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制定健康宣教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健康检查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
同时,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宣教力度,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6. 加强与社区其他部门的合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书(2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书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
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目前山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计划主要有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____%。
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
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的关怀和看护。
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卫生计划书范本
卫生计划书范本1. 引言卫生计划书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制定的一份详细的卫生管理计划。
它涵盖了卫生管理的目标、计划、措施、责任分工等内容,旨在确保特定环境的卫生健康和安全。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卫生计划书的范本,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卫生计划书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背景在编写卫生计划书之前,首先需要对特定环境的背景进行必要的介绍。
这包括该环境的性质、用途、人员流动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定卫生管理措施。
3. 目标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卫生管理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
例如,保持环境清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促进员工健康等。
4. 责任分工卫生管理需要明确责任分工,以保证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包括指定卫生管理责任人,确定其职责和权限。
5. 卫生管理措施卫生管理措施是卫生计划书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列出各项卫生管理措施,并包括实施时间、频率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5.1 清洁卫生清洁卫生是卫生管理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需要列明清洁频率、清洁方法、清洁用具等细节,以确保环境的整洁。
5.2 排污处理排污处理是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污水、垃圾等处理措施,以防止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5.3 病媒生物控制病媒生物是传播传染病的媒介,如蚊子、苍蝇等。
在这一部分,需要列明针对不同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4 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管理包括垃圾分类、存储、转运和处理等环节。
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规定废物的分类要求、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责任人。
5.5 器械消毒与管理对于医疗机构等特殊环境,器械消毒与管理是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部分,需要列出器械消毒的具体方法、频率以及责任人。
6. 监督与评估卫生计划书的实施需要进行监督与评估,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
这包括制定监督与评估的具体措施、频率和责任人。
7.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卫生计划书的范本,涵盖了卫生计划书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读者可以根据具体环境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自选)项目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自选)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02.05
•【字号】沪卫研究〔2024〕1号
•【施行日期】2024.02.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自选)项目的通知
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政策研究对本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推动作用,结合本年度卫生健康工作重点和难点,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自选类政策研究课题的申报和遴选工作。
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46个立项课题及依托单位。
各课题组要按照课题管理要求和课题计划任务书抓紧开展研究,确保按期、保质完成。
依托单位要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可匹配相应经费予以支持。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2月5日附件
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自选)立项一览表。
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
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进行干预试 验可以广泛应用于卫生服务研究。例如在缺氟 地区采用饮水加氟预防龋齿,缺碘地区供应加 碘食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等都是干预试验。 对于已经明确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社会 预防措施降低危险因素,可以取得明显的社会 效果。如美国1968~1978年期间,全社会采取 措施改变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戒烟和参加体 育锻炼等 3项干预措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降低 20%。
卫生服务研究(health services research)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领域。由于 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文化背景、 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健制度、生活方 式等不同,卫生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也不 一样,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对卫生服务研 究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
(六)综合评价法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英国、美国、加拿 大、荷兰、芬兰、阿根廷、南斯拉夫等7 国12个地区1500万居民近10年的卫生服 务抽样调查,于1976年提出了卫生服务 综合评价模式 (后将详述),即用人群 健康状况、医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卫 生服务利用等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评价 卫生服务的效益和效果,为合理配置卫 生资源提供依据。
(六)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
的最终指标。通常对单项卫生服务 项目如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一般 考核预防接种率、传染病发病率、 死亡率的变化即可作出评价;对综 合性卫生服务项目如初级卫生保健、 妇幼卫生、门诊工作进行评价,指 标体系要复杂得多。
四、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因此研究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求量利用量及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要求量利用量及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分析需要求量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分析需要求量利用量的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合理利用量的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合理组织卫生服务评价卫生系统工作效率和组织卫生服务评价卫生系统工作效率和潜力解决卫生服务供需矛盾提高卫生潜力解决卫生服务供需矛盾提高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常用的有效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常用的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也可以为制定卫生事业发的方法与手段也可以为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以及加强现代化管理展规划方针政策以及加强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向居民提供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
它是城市和乡村居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对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8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共有65.9万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逐渐增多,如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
此外,我国还积极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
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服务人数有限。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导致服务范围缩小、服务质量下降。
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
虽然引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设备,但部分医生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设备过时,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高。
3.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
目前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资源利用不充分,资源分配不合理。
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1.加强人才培养。
国家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养,提高医生专业水平,同时鼓励医生、护士等人才到基层医院工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2.提高基层医院服务水平。
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建设,更新医疗设备,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增加经费和人力资源,确保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运行和卫生服务范围的扩大。
4.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未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以互联网医疗服务为重点,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十分重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书(4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书为认真____孝南区卫生局的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站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卫生政府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省、市、区文件要求为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工作,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为实施居民健康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社区居民,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社区居民与社区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____个项目。
第一类社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社区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社区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社区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社区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____项工作,制定工作目标如下: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协助医院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向孕产妇提供____次产前检查、____次产后上门访视和____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____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____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
卫生服务研究
是指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人群进行比较后所 提出的需求
不同地区的主要社会卫生问题、经济状况和人
口状况、卫生条件基本相同,需求不同
一些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人群、残
疾人,卫生服务需求方面有各自的特殊性
(4)感受性需求
居民主动提出的一些健康要求 需通过调查询问才能发现
二、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常用指标
9、卫生服务利用
10、资料的准确性 资料核对 重复调查 医学检查
与医学记录交叉核对
重复研究
观察研究
六、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
(一)我国卫生服务发展的6个阶段
(1)试点(1981年上海) (2)推广(接近200个县市) (3)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4)扩大研究范围和对象
(86年农村.87年城市;93. 98 .2003年三次)
(六)综合评价法
将卫生服务中有关人群健康状况、医 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体系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并与相 应的参照水平进行比较, 以评价卫生服务 资源分配和机构布局的合理性。
(七)投入产出比较评价
研究卫生服务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 费用—效益、费用—效果分析方法
(八)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内容: 1、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化规律,预测卫生 事业发展的趋势 2、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及水平
3、按卫生部门不同专业系统分门别类地研究 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 果
常规登记报告资料进行垂直性研究 (Vertical approach), 抽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Horizontal approach):家庭健康询问调查 回顾性研究范畴
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报告
针对需求和期望调查结果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 充分了解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合理配置服务资源 •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卫生服务 • 加强卫生服务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认识和满意度
建议
• 建立卫生服务需求与期望监测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 加强卫生服务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卫生服务水平 • 加强对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确保卫生服务质量
• 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 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 • 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和环境
结果分析
• 分析服务质量调查结果,评估卫生服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 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 • 促进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卫生服务调查的需求和期望调查结果分析
需求和期望调查结果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卫生服务调查如何助力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助力途径
• 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 发现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卫生服务改进提供方向 • 促进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展望
• 卫生服务调查将成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支撑 • 卫生服务调查将助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 卫生服务调查将为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 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 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卫生服务调查的目标和期望成果
目标
• 全面了解卫生服务现状 • 发现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 • 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望成果
• 形成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 为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课题计划书研究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学生姓名年级2011 级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号2012年 2 月7 日研究背景医疗保障制度是保护居民健康、抵御疾病风险、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国家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居民医疗保障的数据。
1993年的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人口中享受免费医疗的比例是1 5.50%,城市地区为53.48%,农村地区为2.69%,(四类农村仅为1.06%);享受部分免费医疗(如半公费、半劳保、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和统筹等)的比例为12.11%,城市为27.75%,农村10.96%;调查中自费医疗的比例是69.86%,其中城市为27.28%,农村地区为84.11%(经济落后的三、四类农村地区自费医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1]。
1998年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人口中享受免费医疗的比例是4.95%,城市地区为16.01%,农村地区为1.16%;6.5%参加了合作医疗(主要在农村地区);76.40%自费医疗。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之和的覆盖人口不足5%,自费医疗比例高达90%以上。
与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享有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人群的比例下降,自费医疗的比例进一步增加[2]。
2003年的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仅为9.5%[3]。
2008年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大幅增加,增长至89.7%。
截止到2008年6月,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到达93.0%[4]。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2003年开展新农合以来,农民的参合率逐渐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体现了新农合的优越性和可研究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以农村为重点,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是保证新农合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制定补偿方案的本质,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尽可能地实现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提供医疗保障,以真正体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保障制度的功能[5]。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及其补偿(一)农村健康保险补偿测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者开展了大量农村健康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研究。
由美国Rand公司资助,中国农村健康保险试验项目研究组1988年在四川简阳、眉山的26个村实行了20%补偿比和30%补偿比的试验研究,认为20%是补偿比的有效起点,并提出设计获取保险因子和增加系数的方法。
利用保险因子可以预测医药费,根据医药费确定补偿比[6]。
该研究获取的保险因子在我国合作医疗测算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成昌慧等人1997年利用山东省农村居民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人均门诊、住院医药费用的调查结果,在综合农村合作医疗和健康保险筹资额与补偿比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合作医疗筹资额和补偿比例数量关系模型进行研究,编制了筹资额与补偿比数量关系检索表[6]。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我国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在科学合理设计补偿方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方法学探讨及实例研究。
首先是关于新农合“保大”还是“保小”的争论。
一部分观点赞同以保大为主,但要兼顾保小,理由是:如果基金仅用于补助大额医疗费用及住院医疗费用,会导致受益面小,影响未被受益的农户继续参加的积极性;如果不兼顾保小,农民可能会因小病延误治疗而拖成大病;如果只保大病,会导致资金向医疗倾斜,防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地位降低并影响资源配置;如果只补偿住院医药费,会导致大量的造假住院材料及引发农民小病大治,增加监管难度,浪费卫生资源。
另一部分观点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以大病统筹为主,大病冲击对于农户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应重点保障大病风险,保小影响统筹基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应改变参保者“人人受益”、“多少保一点”的传统观念。
如果采取“保小又保大”虽然可以使更多的参合农民治疗后得到实惠,从短期来看,增加了对农民的吸引力,但减少了对住院的有效补偿,降低了防范和分散不可预测的更大风险的能力[7]。
有的学者提出,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状况,合理选择门诊和住院补偿。
在补偿应向谁倾斜方面:一是按医院等级采取不同补偿比例,等级越高,补偿比例越低,目的在于控制病人流向;二是按费用分类采取不同的补偿比例,费用越高,补偿比例越高,目的在于减轻住院病人的负担[7]。
在如何确定费用分段方面,有两种方法:一是均补法,即同级医疗机构的补偿比相同,优点是便于农民理解和操作计算;二是递增比例方法,按不同的费用组段确定不同的补偿比,特点是对大病患者帮助较大,但减少了低费用者的利益补偿。
有的研究认为,由于新农合补偿机制中存在的费用分担(起付线、支付比、封顶线等)及补偿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了不同收入人群受益不均的问题,尤其是收入较高的人利用了较多的卫生服务因而获得较多补偿,加剧农民就医的不公平性。
有学者提出,这是共付保险的特性,应通过医疗救助为贫困人口支付部分医疗费用,发现除贫困人口以外受益最小的群体(如潜在贫困人口)并采取措施缓解他们支付能力低的问题,或根据不同疾病谱、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用药档次制定不同补偿比例,严格执行用药目录,抑制大型仪器检查费用、检查次数,遏制医疗高消费支出,以减少所谓“穷人帮富人”的现象[7]。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式、补偿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新农合补偿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只补住院,二是住院和门诊均补,三是门诊、住院和门诊大病均补。
门诊补偿模式有2种:一是建立家庭帐户,二是实行门诊统筹;住院补偿有2种:一是按住院机构分等级按比例补偿,二是按住院费用分段,按比例补偿;门诊大病补偿有2种方式,一是定额补偿,二是纳入住院补偿。
在选择合作医疗的补偿模式方面,农民均首选“保大病+乡村门诊”,其次是“保大病+体检”或“大病+预防保健服务”[8]。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起付线和门诊封顶线。
起付线一般只针对住院补偿;宁永功主张参照各级医疗机构平均医疗费用的2倍设置起付线,并建议在规定起付线的同时设定最低补偿额,防止出现过低补偿。
关于设置门诊封顶线宁永功认为要结合补偿范围、起付线、补偿比、筹资标准、大额费用人数及总额等综合指标考虑。
门诊统筹封顶线一般为个人缴纳费用的3~5倍为宜;住院封顶线以农民人均收入3~5倍为宜。
在具体的测算方法方面,宁永功和邓波提出的方法一致。
测算封顶线首先要对调查范围内的住院病例进行排序分组,按选择的报销比例测算,扣除不予补偿的起付线下的部分,测算出该年度需支付的总费用,再选出分组中最大费用病例按比例报销计算后所需支付费用,以此为依据测算封顶线[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比例。
一般的观点认为,补偿比超过医疗费用的80%,就可能造成费用失控;补偿比低于医疗费用的20%,对患者意义不大,甚至不能称作保险。
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培训教材延用了90年代眉山、简阳健康保险试验的保险因子数据,该方法在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近来也有观点对保险因子应用的时间性、区域性等问题提出质疑,有研究表明我国2004年新农合试点县的医疗费变化并未显现出该保险因子的水平。
该研究在理论上考虑得较全面,但实践中需作大规模人群抽样调查,且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9]。
受政治、经济和农村地区特有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偿机制不可能沿用一般社会医疗保险的理论和方法。
上述有关新农合补偿机制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探讨,尚未形成对不同类型地区建立适宜补偿机制的指导性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新农合制度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推进,稳步实施[10]。
今后合作医疗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将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向农村开放;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制度支付的目标应为重防、保大、顾小;促进农村合作医疗向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发展,实行社区管理型医疗和尽快建立并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一)研究目标通过对农村居民新农合补偿机制的补偿方案及其基金使用和运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探讨新农合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新农合补偿机制更好的为农民健康服务提供借鉴。
以促使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使有限的基金能更高效率的使用,最终实现有效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的目的,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有效运行。
(二)研究意义研究新农合补偿机制,了解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机制中不足之处,是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需要;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农民的医疗经济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进步,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新农合的筹资情况2.农村居民对新农合补偿机制的认知情况3.实行的新农合的实际补偿情况及其主要补偿模式4.探讨新农合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二)研究方法1.文献方法:大量检索并阅读文献,通过阅读文献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现状 2.现况调查方法:抽样,先进行预调查,收集并分析预调查资料,校正问卷,进行现场调查(三)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将调查后的有效问卷,利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然后运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四)质量控制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慎重筛选指标。
设计好问卷后,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并做预调查,以检验调查问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现场调查过程中由当地卫生行政人员负责协调工作,收集问卷后进行审核并校对参考文献[1] 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分析报告,1993年[2]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1998年[3]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2003年[4] 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2008年[5] 王燕.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6] 罗家洪,黄兴黎,李晓梅等.寻甸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3):179-181[7] 张笑天,王保真.医疗保险原理与方法[M].中国人口出版社,1996:269-280[8] 葛恒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2):5-7[9] 王靖元,邵高泽等.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割机制与补偿比例[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7):19-21[10] 左适莉,胡替联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模式与家庭帐户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