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3月26日在咸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咸阳市市长庄长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奋斗目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16.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64.6亿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3.6%,高出上个五年2.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由2003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0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7倍,年均增长21%。县域经济特色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平均规模由2003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亿元,增长了2.1倍,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1.8%,比五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03年的21:43:36调整为2008年的20:49:31。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凸显,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4.7亿元,是2003年的3倍多,年均增长26%,七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6%。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果、畜、菜成为支柱产业,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多家。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26.2亿元,是2003年的2.2倍。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项目建设成就斐然、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6.2%。建成重点项目182个,完成投资603亿元,是上个五年的6.5倍。一大批关乎咸阳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或开工建设。咸阳作为西安都市圈核心区的地位更加突出,特色产业集聚优势更加明显,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工业化城市的转变。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的五年。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税、特产税全面取消,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继续深化,83户企业实现改制。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47.4%。财税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度增长。西咸一体化扎实推进,两市实现电话同区号,进入“产业一体同构、城市功能互补”发展的新阶段。五年累计引进各类招商项目4076个,实际到位资金745亿元,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外贸规模日益扩大,进出口总量由2003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2亿美元。外商企业累计达到368家,总投资2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位居全省第二。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与国内外一批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更加广泛,咸阳的知名度显著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居民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的五年。全面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消除了现存D级危房,顺利通过“两基”国家复查验收。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00多项,完成科技成果1500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8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360多万人,累计为农民报销医药费5.58亿元。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展顺利,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5‰以内。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成功举办奥运会圣火传递。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五大社保覆盖面达到95%以上。
生态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成效明显,“七河一渠”水环境总体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整理复垦项目近300项,新增耕地面积3018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面貌发生巨变的五年。五年城市投资累计超过47亿元,年均增长4.85%,城区总面积从47.1平方公里增加到68.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到32%,较前五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增加2.3平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95%以上,亮灯率达到98%,公交出行率达到19%,集中供热率达到70%以上。咸阳湖、迎宾大道、统一广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县城规模日益扩大,特色示范镇不断涌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9.6%,较前五年提高5.6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新农村建设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五年。五年共投入涉农资金35.4亿元,有178个村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260个,示范村覆盖农户达到8.1万户。累计投资3亿元,解决了81.3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达到87%,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建成沼气池7.3万口,完成农村改灶、改厕、改圈5.6万户;有线电视通达1300个村、7.93万户,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1860个,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39个。累计投资16亿元,建成通村公路7000公里,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目标,通达里程居全省第一。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高度重视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坚持富民为先,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去年全市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486.8亿元,是2003年268亿元的1.8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3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5.5平方米增加到20.7平方米。积极促进城乡就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保持在90万人次以上。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3年的7586元和1908元提高到2008年的13208元和3511元,年均增长12.1%和13%。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共有91.58万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过去的五年,是咸阳人民敬业拼搏、全市经济社会地位迅速提升的五年。咸阳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2007、2008连续两年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等次,连续18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我们自豪地看到,一个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新咸阳正在西部崛起!
各位代表,2008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低温冰雪、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4.6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完成6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1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30%和5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增长20.4%和20.5%。全市GDP增速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既高于改革开放30年全市11.9%的平均增速,又高于十六大以来13.1%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速。
一是致力于提升经济总量,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扶持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彬长旬东煤田开发步伐,长庆石化、彩虹集团等重点企业稳步发展,七大支柱产业产值全面增长,工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对财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加快园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高新区、泾渭新区、沣渭新区、彬长旬能化基地和一批县级工业园区成为我市产业聚集、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去年四季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十条、省政府八条举措,及时出台了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工业发展、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