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24寓言两则

合集下载

让寓言打开智慧经典之门--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让寓言打开智慧经典之门--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
。 思考 : 河蚌 刚张开壳晒太 阳, 鹬( 1 . 教学重点——理解 、 体会文 中描写人物言行 、 心理活动的语言。 争》
2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 透过文字体 会隐 含的寓 意 , 并与 实 结 果 ( 际生 活 联 系思 考 。 教 学流 程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 你觉得这两个人傻不傻?课文 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他 们的
【 设计意 图 】 由于寓言 丰富的想象力 的感染 和牵引 , 从单 一的
教材到丰富的读物 ; 从有限的课 内到无限 的课外 , 加之这样有趣的 交流形式 得以架起延伸 的桥梁 , 发挥 了学生 的主体性 。 还学生学习
重点词语理 解这些学 习方法很重要 。同时 , 对 于三年级 的学 的阅读 , 进一 步拓 展其他类 寓言故事 , 理解 、 体验其 中的寓意 , 激发 句子 、 学生 阅读寓言故事 的兴趣 , 从 而懂得一些为人 的基本道理。 生来说 , 片段描写开始起步。 通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 的顺序观察插
( 3 ) 老虎 、 狐狸 、 吓跑 、 威风 。( 狐假虎威 )
2 . 像这样隐藏着道理的小故 事 , 我们称它为“ 寓言 ” 。今 天我们
1 . 这两个小故事 , 流传 了两千多年 , 世代相传 。揠苗助长 、 鹬蚌
相争的成语也 正源 于此 , 你还知道 哪些成语源 自寓言? 2 . 活学活用 : 在我们生 活中 , 有一些人 的言行举止和成语 中形
二、 检查预习—— 交流 学习方法
1 . 认读 生字词语 ; 2 . 交 流识记 生字的方法 ; 3 . 交 流预 习中解决
的词 语 。
列古今中外神奇 的寓言 ,四人小组交流主题 :你最 感兴趣 的寓言

24 寓言两则

24 寓言两则

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理解人物的言行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指导朗读、理解感悟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揠苗助长》1、什么是寓言?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寓言有什么特点?寓言生动形象,寓意抽象,概括手法讽刺夸张,语言简洁明快!二、自学课文要求: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焦急:十分着急。

巴望:盼望。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兴致勃勃:兴致高,精神足。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

3、讨论交流(1)什么是“揠苗助长”?(2)农夫怎么想起要助长的呢?(3)可结果如何?(4)说明什么?小结: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秧苗的生长有其规律,绝非人的主观意志可随意改变。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结果更糟。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理解人物的言行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进程:一、引出“尺码”,回顾全篇。

1、那个想为自己买新鞋的郑国人最相信尺码?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郑国人最相信尺码?要点:(1那个郑国人要去集市买鞋明确要先比着自己的脚量好尺码。

(2那个郑国人到集市,发现忘了带尺码,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却要回家取尺码。

(3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他却坚持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二、围绕“尺码”,探究原委1、“尺码”基本意义是什么?(尺寸)2、“尺码”有没有另外的意义?(标准)3、难个郑国人的尺码是怎么来的?是那个要买鞋的郑国人,先比着自己的脚量出来的尺寸。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课件ppt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课件ppt

带问题自读课文,交流讨论: • (1)那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鹬和蚌相争的起因?请把起 因概括的批注在相关句子的旁边。 • (2)鹬和蚌是怎样争的?找出描写鹬和蚌争斗时的语 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它们的心情和激 烈的场面,写下批注。 • (3)鹬和蚌相争了多长时间?请在文中划出来。他们 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 (4)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他们错在哪里?这则寓 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4.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 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 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 ,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秦王心里明白:如果直 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 ,他一直在等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 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 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 ,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 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 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 大的力量呢?
(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没想到这
样做的结果会是( 两败俱伤 )。
这时,从船上走下一个渔夫,他看见
了河蚌和鹬鸟,走过去,轻而易举地把它 们捉走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渔夫提走了鹬和蚌,望着鱼篓里的这 两个家伙,心想: 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 说 ,蚌 地说 ;这时 地 。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
肉,蚌( 夹 )鹬 。
鹬用尽力气也摆脱不了被河蚌钳住的 嘴,它无计可施,懊悔不该啄着河蚌。
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35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351)

24 寓言二则第二课时上课时间 2012年6月5日总课时数:78课时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24《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出示图片。

二、自主探究(培养朗读.概括能力)1.那么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怎们的故事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等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2.《鹬蚌相争》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有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3.有哪一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

首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一练。

4.指名表述,适时表扬。

三、交流展示1.故事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为什么鹬和蚌要互不相让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同桌分角色扮演鹬和蚌,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拔。

四、精讲点拨(练习朗读,理解人物心理)1.抓住:鹬猛地用尽用气——威胁筋疲力尽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正在这时,有个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3.全班分角色朗读。

4.这样一个结果,这个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分别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在身处困境时,还威胁蚌。

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

渔夫——嘲笑鹬和蚌互不退让,结果两败俱伤,让自己轻易获利。

五、拓展延伸(培养想象与说话能力)1.对于鹬蚌,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如果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现在鹬咬着蚌,蚌夹着鹬,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告诉我。

2.同学们通过读了这样的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六、达标作业(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培养阅读理解与说话能力)1.同学们都记住这个故事,并且记住了它的寓意了吗?好,历史上有许多人正是记住了这个故事的道理,而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祸患,下面请大家看一下。

【教育专用】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公开课教案2

【教育专用】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公开课教案2

24 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9个一类字,重点书写“焦、疲、勃”等生字。

结合语境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毫不示弱”、“威胁”、“鹬蚌相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心情和语气。

3.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4.通过表演和讲述,初步感知寓言形象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表演、讲述,感知寓言形象。

2、对寓言角色作出评价,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把握古代寓言的相似之处,感受寓言文化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查看预习单、识读生词、分段轮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通过对比结构、区分字义、巩固练习落实字词教学。

2.重点感悟环节通过默读、浏览全文,师生对话交流,了解文章内容,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课文脉络。

3.通过默读、圈画、批注、全班交流、感情朗读等形式,感悟寓言中的角色特点。

4.借助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积累和运用。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寓言。

教师:1.教学课件。

2.制定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交流一下。

说说你们对这些寓言故事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流传了有两千多年了,分别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战国策燕二》这两本书。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2. 学习“寓”字。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鹬蚌相争》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鹬蚌相争》

24、寓言两则(第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鹬蚌相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选自《战国策·燕二》。

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设计理念】寓言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一种文体,以小故事蕴含大道理,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寓言教学,往往采用“读故事—谈道理—举例子”三部曲,偏重于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忽略了寓言本身所内在的文化韵味。

本设计意在从寓言故事出发,紧扣一个“读”字,带领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艺术形象,领悟蕴含的道理,上出寓言的特点,更上出语文课的文化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故事并不陌生,苏教版教材在二年级就已出现寓言类课文,如《狼和小羊》、《狐假虎威》。

他们对什么是寓言已有初浅的了解,知道一些寓言的基本特点,对学习寓言的方法处于起步阶段。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读故事,喜欢表演,教师应从朗读入手,加强从读中悟出道理,进一步交给孩子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故事、领悟寓意,懂得为了一点利益双方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读好对话,读懂寓言。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寓言故事并阅读,了解寓言的特点。

2、学生预习课文。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了解特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鹬蚌相争。

板书课题。

2、复习寓言的基本特点。

3、过渡: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期待着你们的精彩发现。

【设计意图:寓言是常见的文体,三年级孩子在课内课外已不是第一次见面,“鹬蚌相争”就是本课的第二篇寓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482)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482)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主备:汪成香修编:刘海平
学习内容
24、寓言两则(第2课时) 上课时间: 总64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弱、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能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学情调查
1、听写词语
筋疲力尽用尽力气鹬蚌相争喜笑颜开
2、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合作探究
◎学习导引 (一)——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一)合作探究——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学习引导(1):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三、达标检测
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石阶笑着问:“你这是给我洗澡呢,还是替我搔痒?如果你是给我洗澡,我嫌这水大少;如果是替我搔痒,我嫌你的力气大小。

”水滴说:“我既不是给你洗澡,也不是替你搔痒,我是想把你滴穿。

”石阶听后,一阵大笑:“哈哈,把我滴穿?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能把石头滴穿。

”水滴没有说话,只是一滴又一滴地往下落。

一年又一年,不知多少年过去了,雨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2、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农夫,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飞快地跑着。

野兔跑得大急,竞一头撞在田边的一棵大树桩上,死了。

农夫赶快跑过去,从地上捡起这只野兔。

他高兴极了,心想: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

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揠苗教案

揠苗教案
3、读读这个题目,你会读出来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小结:你们说他愚蠢、笨蛋也好,你们是从哪里想出来的?
5、指“揠”字问:读什么?知道什么意思吗?用一个手势给我看看。
6、问:“助长”什么意思?
7、小结:他想用这个方法去达到帮助禾苗生长的目的(板书)
8、再齐读两边课题
9、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揠苗助长这个故事的题目,你们把方法和用这个方法达到的目的联系起来想问题,就发现:啊!傻瓜。要让禾苗生长怎么能用拔的方法呢?(板书)
四、点明寓意
1、小结:是啊,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其实不仅是禾苗,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这就是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道理。
2、说明:像这样用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板书课题)
3、举例生活中像“揠苗助长”这样的事
五、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
农夫听了他们的话,以后会怎么做呢?续编故事。
出示:第二年,农夫又开始种田了
2、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联系的方法去想问题,一开始把方法和目的联系,发现傻瓜,再把方法和原因联系发现,急的不得了,把所用的方法和所产生的结果与目的联系,真的傻定了怎么能长呢?反而死定了。所以我们读书啊,想问题啊就是一个联系、两次联系、三个贯通你就会越来越深入的想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设计Leabharlann 教师识记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里的生字,理解由生字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4、知道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事物有它自
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
弄糟。
教学媒体
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方故事呢?
指名分角色表演读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说
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学生编题,互考展示讲评
指名说、订正、齐读
指名口头填空、齐读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煮烤
教学心得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
25、争论的故事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设计
教师
杨永兵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又产生了不少的疑问?
板书:道理?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带着以上的问题,再读读课文中的同学是怎样想的,从中你又明白了什么?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指名读6—11自然段,思考: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出示:“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鹬的心理:蚌不松开壳,没有了水,会干死。
蚌的心理:鹬夹嘴不放,吃不到东西,会饿死。
(2)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体会鹬和蚌谁也不让谁,相持着欲将对方置于死地的心理。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1、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

2、理解寓言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理念】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导入新课1、“寓言知多少”──调查学生对寓言的了解和积累。

2、寓言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概述,老师总结。

3、引出课题──《白兔与月亮》。

(课件展示。

)三、简介(课件展示。

)四、熟悉课文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

3、字词检查。

(课件展示。

)五、复述课文1、概括复述要点。

(课件展示。

)2、抽生复述。

(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脉络,总结寓意(课件展示。

)七、体验与反思(课件展示。

)八、知识延伸(课件展示。

)九、小结全文(课件展示。

)十、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2、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1.学习寓言(出示词卡:寓言)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理解:寓是什么意思?2.学习则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道理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理解:巴望什么意思?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神态:焦急(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自()语)※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教学目标:1、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铛、零”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4、讲一讲《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要上课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呢?是不是丁零丁零,铛铛的声音呢?这是我们铃铛的声音,在告诉我们上课了回到教室去上课。

是不是说明铃铛有提醒的作用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有关于铃铛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看看这则有关于铃铛的故事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言内容师:读了课题,同学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了解题意)同学们知道“掩”是什么意思?做一做“掩耳”的动作。

(遮住耳朵)盗:什么意思?就是偷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捂住耳朵偷铃铛)师: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现在,我们大家读读这则寓故事,边读边用“O”把生字圈出来,读一读。

1、检查读情况,初步理解寓言内容师:同学们都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有谁能告诉我故事吗?同:。

师:《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

故事只有5句话。

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

2、读准字音师:先自己读读课文,检查课文中的生字、认读字能不能读正确,句子能不能读通顺。

(指导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铛、零”2个字)三、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一)盗铃人的总体印象师:同学们掩耳盗铃的人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汇报:我觉得掩耳盗铃的人很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教学主题:《寓言两则》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者:苏玉成/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借助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亡羊补牢》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该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3.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常阅读寓言这种文体,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兴趣。

本课涉及的两则寓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们应该能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师生的互动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的道理,但表述起来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及时引导。

学习目标1.准确认读5个二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一类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评价任务1. 准确认读5个二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一类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词语。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课堂评价教师活动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目标1:准确认读5个二类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一类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词语。

一、检测字词。

活动1:(1)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生字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课件

2020
感谢 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 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 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 死在这河滩上!”
❖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 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 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 这河滩上!”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古人懂应用这个道理:
❖ 两虎相斗 《战国策》
有两只老虎为争吃一个人而打起来, 管庄子想去刺杀老虎,管与阻止说:“老 虎是残暴的野兽;人,是老虎的美食。现 在两只老虎为吃人而斗起来,小的必然死, 大的必然伤。你等着去杀那只受伤的老虎, 就等于一下子刺杀了两只老虎。没费刺杀 一只老虎的力气,而有了刺杀两只老虎的 名声。”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 壳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 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 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 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鹬和蚌都是抢食者,而渔夫则是不 用动手,把打累了的鹬和蚌抓起来 的不劳而获的人
❖思考:为什么鹬蚌 互不相让呢?
❖ 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 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 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 威胁蚌。

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4

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4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理解: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寓言两则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

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

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

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

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

你看他懊悔的样
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
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
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人教版小语教材中曾经列有《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修订将其删去,苏教版小语教材重新编进了这则寓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作了认真研读,发现其寓意深刻,对我们今天深有启示:郑人量好尺码而忘记带到集市,在思维的交* 口上,面对生存能力的挑战,他作出了返回家去拿这一愚蠢的决定。

面对郑人宁信度,无自信也”的振振有词,我们该给他以怎样的忠告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我们应该从郑人身上吸取教训,莫以种种方式悄然重蹈其复
辙。

故而这则寓言的寓意远非教参所提示的用教条主义眼光看问题,它有着被重新解读的学会生存”的思维意蕴。

然而,这种解读是否有牵强附会之嫌,我们就想去审读一下这则寓言的原始意义,故开始查找其出处。

我们查阅了《教学参考书》《成语词典》《汉语典故词典》等中文工具书,也上in ternet上搜索过,均未得到确切答案,只好向他人请教。

一一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我们问了许多长期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都回答不出来。

后来在一位从事小语教学研究的专家指引下,才查得水落石出一一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这则寓言的出处理应在我们上课之前就要搞清楚,因为这是寓言教学中的溯源引申、以求正解的关键环节,否则就只能照本宣科甚至游离主旨了。

国外规定每一位教师除必备书和必读书外,还要定期培训,组织重新上岗考试,我们往往只用一本教参打天下,课外功夫下得不够,课堂教学缺乏广阔的视野和理性的深度,这样就不能全面开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也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导致教学成为一种仅仅浮于物质层面的浅层积累,使素质教育高耗低效。

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失误的问题,而是一种治学精神的贫弱。

24寓言两则相关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练习四测试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实录《一只小鸟》教学设计三下语文---《一面五星红旗》(说课稿)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20•—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