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ppt课件岳麓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ppt课件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fd40e4eaef8941ea66e058c.png)
5.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 反映重大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C )
A.“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 寰”
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 老心” 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 人”
A.文学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B.百家争鸣局面得到持续发展 C.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D.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尚不严厉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抒发作者的政治见 解,著书立说文化思想比较活跃,是由于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尚不严厉 的结果,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故D项正确;继承《楚辞》的传 统,是以浪漫主义风格为主,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 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信息, 故C项错误。
7.(2017·北京卷)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 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 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 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8.《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 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 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 明( B )
A.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 B.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
9.“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 化、盛衰兴亡……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样的古代 文艺作品出现主要是源于( B )
高中历史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8016f958fb770bf68a55ae.png)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9课诗歌与小说【知识目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知道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自主学习】一、诗歌(一)先秦时期-—《诗经》、楚辞1、诗经(春秋时期)(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2)内容:①保存了从到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
②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①以抒情诗为主。
②大都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③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2、楚辞:(1)创立者:;(2)形成:吸收精华,采用,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3)特点: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而采用句式. (4)代表作:《》(5)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
(二)汉代——赋1、汉赋兴盛的原因:汉朝政治,经济 ,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2、汉赋的形成:赋是吸收了先秦《》和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汉赋的特点: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4)代表人物:;(三)唐代——诗1、唐诗繁盛的原因:①盛唐、和多元;②制度的确立;③借鉴汉代以来、的格律形式等创作形式;④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2、代表人物及反映的时代特点:①边塞诗: 、岑参、高适。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https://img.taocdn.com/s3/m/7bfe1fdd31126edb6e1a10e0.png)
第9课诗歌与小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训练点1《诗经》、楚辞与汉赋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B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这说明孔子认为《诗经》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2.长沙岳麓山上某祠堂门前有副这样的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根据对联内容判断此祠堂最有可能纪念的是( B ) A.孔子B.屈原C.贾谊D.诸葛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
由“湘流应识九歌心”就可以分析得出答案,“湘流”也就是汨罗江,屈原投江于此。
《九歌》是屈原的著名诗篇。
所以选B。
3.汉赋的突出特征是( D )A.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B.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C.粉饰太平歌功颂德D.是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
训练点2唐诗、宋词与元曲4.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C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生在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在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而杜甫生活于唐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造成两人不同诗风的主要因素是两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则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词风格上看,下列词作与之迥异的是( C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词的不同风格。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2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24](https://img.taocdn.com/s3/m/af333734dd3383c4bb4cd2e9.png)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基础夯实1.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
”该著作是( )A.《诗经》B.《离骚》C.《韩非子》D.《庄子》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特点方面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 A2.屈原的诗歌艺术境界极高,其作品想象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感染力之强烈,古今罕有。
下列历史信息与屈原有关的是( )A.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元曲《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楚辞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品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故选择A项。
答案 A3.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她”是( )A.北方民歌B.骚体C.宋词D.明清小说解析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歌词”“唐诗”“元曲”“一代文学之盛”。
据此可判断选择C项。
答案 C4.“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令东州(指密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与“自是一家”的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B.李清照C.柳永D.辛弃疾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词风是以柳永的词风为代表。
但作者有意要开创一个新境界,改变词风,并且要“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师用书岳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师用书岳](https://img.taocdn.com/s3/m/1c1f9ccd168884868762d6be.png)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从唯物史观角度阐释文学风格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4.从比较角度掌握文学体裁的艺术特征。
5.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瑰宝。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具有现实主义倾向,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楚辞(1)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离骚》。
(3)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4)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1)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的繁荣(1)背景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③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方面提供了借鉴。
(2)代表(1)背景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又称“长短句”,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3)代表婉约派北宋柳永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雨霖铃》两宋之际李清照关注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永遇乐》(1)背景:汉族文人在元代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2021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练习岳麓版必修3
![2021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练习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0975513c8d376eeafaa3195.png)
第9课诗歌与小说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难?诗经?、楚辞与汉赋2 1唐诗、宋词与元曲3、4明清小说 5综合7 6一、选择题1.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 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
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解析:D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是现实主义,A项错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其之前儒家思想观念尚未形成,B项错误;孔子本人就生活在春秋晚期,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局部诗歌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与孔子的核心思想“礼〞等不符,因此要使其成为儒家经典就必须删掉局部内容,D项正确。
2.有人评价某部作品时说:“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
〞这部作品可能是( )A.?诗经?B.?离骚?C.?上林赋?D.?雨霖铃?解析:B “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是楚辞的风格,A 项错误;?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性作品,B项正确;?上林赋?是汉赋的代表性作品,C项错误;?雨霖铃?是宋词的代表性作品,D项错误。
3.(2021·河北石家庄月考)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竭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
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
由此可见,宋代( )解析:A 材料“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竭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是重农抑商观念的表达,“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是宋代商品经济开展,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也表达了宋代对文人的重视,故A项正确。
4.(2021·湖北黄冈期末)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那么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a0713eef111f18582d05a92.png)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由此可见,“国风”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诗情画意D.雅俗共赏解析:《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现实主义,因此选B项。
答案:B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B.唐诗C.宋词D.元曲解析:楚辞想象力丰富,其作品带有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4.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件岳麓版必修3
![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件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b2a3797a300a6c30c229fc8.png)
成的重要标志。它的 赋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
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楚辞 楚辞是 战国 时期 屈原 等人吸收 南方民歌精华
用 楚国方言 ,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采用 自由灵活
,采 的句式,
更适合表达复杂丰富的思想情感。楚辞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著称,开创了 抒情浪漫风格 先河。“ 骚体 ”和“ 风 ”,成为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繁荣的原因 ①繁荣、开放和 文化多元 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 科举取士 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更有机会施展抱负;③汉 代以来的 五言诗、七言诗 的发展,为唐诗格律提供了借鉴。
(2)代表诗人
代表人物 时代特点 作品风格 代表作 流派
李白 (诗仙)
张扬个性、 诗风飘逸、 蓬勃向上 豪放
2.代表作 (1)通俗文学:明代“四大奇书” ① 罗贯中 的《 三国演义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 说。 ②施耐庵 的《 水浒传 》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 ③《 西游记 》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 ④ 兰陵笑笑生 的《金瓶梅 》则为描摹世态人情、反映社 会风尚变迁的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
(2)短篇小说集:《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续刻拍案惊奇 》(即“三言”“二拍”)等 也广受人们青睐。
【易错提醒】 明清小说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出现的志怪小 说,唐代出现短篇小说,称为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 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宋朝出现话本,话本 是宋朝主要的小说形式,并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新阶段。
1.春秋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之后的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形式,体 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情。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c1521fd71fe910ef12df8f8.png)
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选择题1.《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解析:选A。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辞藻华丽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
故只有A是正确的。
2.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
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纵情放歌。
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D.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解析:选B。
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兮”。
3.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该时期是(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随着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4.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士人群体的形成B.市民阶层的壮大C.资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解析:选B。
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话,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2021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件5岳麓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件5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d6088e16c175f0e7dd137d8.png)
点绛唇 〔两宋之交·李清照〕
雨霖铃 〔北宋·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见有人来,
此去经年,
袜剗金钗溜,和羞走。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便纵有千种风情,
〔五〕元代:散曲
元曲,与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诗词顶峰的三颗明珠。 “诗庄词媚曲俗〞,元曲以其清新活泼的风格和贴近生活的 表现内容而一新耳目。曲词贵俚俗、贵直露、贵诙谐,而艺 术上那么以尖巧出奇制胜。如果把唐诗宋词比作大观园中的 怡红院、潇湘馆,那么元曲那么是稻香村,数楹茅屋、几畦 菜花,也能给人以启迪,带来共鸣,带来美感,带来联想。
〔2〕传统的宋元话本开展为章回体小说;
〔3〕印刷术完善和书坊书肆迅速开展;
〔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展批判〔提供丰富素 材〕。
二、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3、时代特色
〔1〕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淡化传统轻商思想,通过文学手 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丈毯,千两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地不知寒人要暖,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少夺人衣作地衣。
1、特点: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备,思 想性和艺术性都到达了高度的成熟。
2、唐朝诗歌繁盛的原因: [1]大唐帝国的繁荣、开放和多元的文化; [2] 科举制度确实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时机施展抱 负; [3]汉代的五言诗和七言律诗的开展也提供了借鉴; [4]太平盛世的安乐给初唐和盛唐的诗人带来诗歌 的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诗歌: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历史成因及地位2.小说(1)分析明清时期小说兴盛的主要原因(2)掌握明代“四大奇书”的内涵,并分析其文学特色(3)掌握清朝批判小说的代表作,分析其地位和影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①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②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③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2)代表作品:屈原的④《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3)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汉赋(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⑤文采华丽的文体,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1)繁荣的背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①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2)代表人物:主要有②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1)词又称③“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兴起:元朝兴起的新诗体,是在宋词、金元⑦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三、明清小说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①市民阶层兴起。
2.主要成就(1)长篇小说:明代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②《金瓶梅》。
清代的③《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④《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2)短篇小说集:明代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清代的⑤《聊斋志异》等。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细微点拨[思维点拨]《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中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作品。
[图示理解] 古代中国的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素养透视]通过认识唐代李白和杜甫诗作的不同风格,以及宋元市民文化的兴盛背景,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易错提醒]不要混淆元散曲和元杂剧(1)元散曲: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属于诗歌的范畴。
(2)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它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思维点拨]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素养透视]阅读分析有关史料,认识明清小说多注重描写商人的活动,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社会黑暗,并初步表现出抨击封建制度和逐利生财等新思想。
(历史解释)[学法点睛]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探究主题一社会环境孕育了先秦、秦汉的文学特色史料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秦风·蒹葭》史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探究点1 《诗经》为什么又被称为“诗三百”,并指出《诗经》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篇。
价值:①文学: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歌发展奠定基础;②史学:诗篇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成为研究西周时期的风俗、制度的直接史料。
探究点2 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楚辞和《诗经》有何不同点,先秦文学对后世有何影响?提示:不同点:形式上,楚辞突破四言体,句式更灵活,更适合抒发感情,具有地方文化色彩;风格上,《诗经》开现实主义先河,楚辞开古典文学浪漫主义先河;思想上,《诗经》展现人文主义情感更浓,楚辞集中体现诗人爱国爱民的思想。
影响:汉赋是在吸收先秦文学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带韵散文。
史料三有人说,汉赋的铺陈排比、文采华丽不是矫揉造作,它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深深地时代的印记。
探究点3 如何理解史料三中的话?提示:汉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汉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汉赋的产生正是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阶段特征1.先秦:《诗经》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创造的一种诗歌体裁,代表作为屈原创作的《离骚》。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
汉代出现了一种流行的文学体裁——赋。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著名的诗人有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和杜甫、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和李商隐。
4.宋元:宋代重文,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激发了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词成为两宋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
苏轼与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柳永与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
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命题意图] 本题命题意图是落实考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要求。
本题考点为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得分思路] 示意图中的“齐” “郑”“卫”等名称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根据所学知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该作品集,故A项正确;B项中“汉相如”指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陶元亮”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C项中的“李将军”指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D项诗句是对秦朝在全国推行小篆为标准字体、“焚书”的评论。
B、C,D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A探究主题二凸显朝代特色的文化素养史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探究点1 依据史料指出宋词流派,归纳其主要不同点。
提示:豪放派和婉约派。
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探究点2 到了宋代,文学形式为何发生了变化?提示:变化原因:宋代政权林立,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矛盾尖锐,宋词句式灵活,比唐诗更能抒发感情;宋代市民阶层兴起,宋词易配乐演唱,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史料二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贱之也。
——谢枋得《叠山集》探究点3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词、曲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1)背景: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元代读书人地位低下;政治专权,社会黑暗。
(2)区别: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联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新诗歌体裁。
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影响(1)唐诗: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这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这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这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2)宋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城市经济发展,宋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生活。
两宋之际,金人南下,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
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宋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元散曲: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文人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命题意图]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理解以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题以元曲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元曲特点的准确认识。
[得分思路]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随堂训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题组1 《诗经》、楚辞与汉赋1.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
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阻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解析:《诗经》反映的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的社会生活,黄河流域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楚辞反映的是楚地的社会生活,当时楚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北方政治动荡使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祖先崇拜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