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

合集下载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竹文化就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因材施教则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

本文将从竹文化和因材施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性。

我们来谈谈竹文化。

竹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竹为四得”。

竹的品质,包括其清凉、端庄、坚韧、谦卑。

自古以来,竹就被视为高雅、清洁、淡泊的象征,被诗人们视为至情至性的寄托。

在中国文化中,竹有着崇高的地位,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联系密切。

竹的儒雅品性也深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和推崇。

竹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竹林被认为是天然的氧吧,具有优良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竹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艺术、文学、生态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在道德伦理、教育思想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竹的谦逊、坚韧、清高的品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美德。

在古代的教育中,老师们常常以竹为榜样,教育学生要谦逊、坚韧,远离浮躁。

竹的延伸生长和顽强生存的品质,也给人们以力量和勇气,激励人们要不断的追求进步和超越。

与竹文化相对应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中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一理念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得到了深入的实践和传承,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如今,因材施教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更为重要。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开展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竹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竹文化,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活动内容1.组织参观竹文化相关陈列馆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竹文化相关陈列馆参观,了解竹文化的历史渊源、传统技艺和现代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竹文化的魅力。

2.举办竹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竹文化讲座,介绍竹文化的历史、艺术、科技和产业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竹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现实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举办竹编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与竹编艺术展览,学习和掌握竹编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竹编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展示学生们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4.开展竹文化传统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竹文化传统体验活动,如竹编、竹画、竹乐等,通过亲身体验传统竹文化的乐趣和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举办校园竹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竹文化艺术节,让学生通过舞蹈、唱歌、朗诵等形式表达对竹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向全校师生展示竹文化的魅力和学生们的才艺。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1.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动时间,一般可安排在寒暑假期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活动。

2.活动负责人:指派一名教师担任活动负责人,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和管理,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联系与协调。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当前,学生的德育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消极,学生的道德水平差异较大,学生追求功利化的倾向较为严重等。

为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创新,重点建设竹韵文化,以竹韵文化为平台,有效引领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所亟需的创新之举。

竹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其特点是富有灵性、朴实无华、自然而真实。

竹韵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竹韵文化强调情感、关怀、自然,追求的是心灵的安宁和思想的深度。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易感受到一种纯朴、真实、舒适的情感体验,不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学们学习竹韵文化时,不仅仅是学习一种传统文化,更是学习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在国学课程中,学生学习古代儒家的思想,从中引导学生诚信、礼仪等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古代文化故事的启迪下,增强道德素养。

在学习竹艺时,学生锻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耐心和细致性,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培养自身的身心素质。

此外,当学生在合唱团中唱响竹韵歌曲时,学生能够感受其中包含的自然气息和道德力量,体会到一种全新、自然、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校内,在竹韵文化引领下,可以建立一些特色的课程和文化活动,使竹韵文化深入学生的生活中,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比如,可以举办竹艺展示、诗词比赛、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繁忙的课程体系下,尽情发挥自己潜藏的才华。

同时,可以在食堂、宿舍等墙壁上张贴竹韵文化的相关图片或标语,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存在。

在竹韵文化引领下,学校必须对德育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将传统的德育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德育课程不再是单一的道德规范,而是融入了德育教育的多个方面,如情感教育、体格锻炼、心理辅导等。

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学会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

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素质,以更科学、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竹韵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诗意、闲适、清雅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在学校中引领学生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发展,成为了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而竹韵文化正是一种很好的引领方式。

竹韵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竹韵文化注重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心灵的净化。

竹子具有直通天地的象征意义,寓意着返璞归真、修身养性。

学习和传承竹韵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心灵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竹韵文化强调平和与谦逊。

竹子虽然高耸入云,但却总是谦虚地低下头。

竹韵文化告诉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傲慢自大,要虚心学习,以谦逊的态度面对一切。

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他们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竹韵文化强调和谐与尊重。

竹子柔韧而不倒,可以适应各种自然环境,体现了和谐的生活态度。

竹韵文化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差异,与他人和谐相处,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呢?学校可以设置以竹韵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和课程。

在生活中引入竹韵元素,如竹编、竹笛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竹韵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设相关的课程,如竹韵文化课、竹韵艺术课等,让学生了解竹韵文化的来历、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对竹韵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校可以通过竹韵文化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竹韵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竹韵舞蹈、竹韵诗歌、竹韵绘画等。

通过组织学生创作和表演,展示他们的艺术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学校可以通过竹韵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竹韵文化交流活动。

开发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开发竹文化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竹,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韧、清雅、高洁的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为了传承和弘扬竹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情趣,我校决定开展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竹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3.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一)前期准备1. 资料收集:教师分组收集有关竹文化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2. 课程设计:根据收集的资料,设计一系列的竹文化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活动、课外拓展等。

3. 教学资源准备:制作竹文化课件、制作竹文化手工艺品等教学资源。

(二)活动实施1. 课堂讲授:- 竹的历史与起源:介绍竹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竹的艺术价值:讲解竹在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

- 竹的民俗文化:介绍与竹相关的民间传说、习俗等。

2. 实践活动:- 竹编工艺:组织学生学习竹编技艺,制作简单的竹制品。

- 竹笛演奏: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竹笛演奏,感受竹笛音乐的魅力。

- 竹画创作: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竹子,展现竹子的精神风貌。

3. 课外拓展:- 参观竹文化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竹文化博物馆,实地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 竹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竹文化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竹文化创作比赛:举办竹文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活动总结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收获和成长。

3. 成果展示: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分享活动成果。

四、活动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竹文化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竹品育人活动方案

竹品育人活动方案

竹品育人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被用作建筑和家具材料,还是一种艺术和手工艺品制作的原材料。

竹子形态优美,以其坚韧和柔韧的特性而闻名。

通过竹子的文化体验和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文将介绍竹品育人活动的目标、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二、活动目标竹品育人活动旨在通过竹子的艺术创作和实践体验,培养孩子的以下方面能力和素质:1.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竹子的形态、纹理和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观察竹子的外形和结构,让孩子们提高对细节的观察力和敏感度,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

3.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的竹子制作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4.美学品味和审美能力:通过竹品的制作和欣赏,培养孩子们的美学品味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活动实施步骤1. 理论知识讲解首先,在活动开始之前,通过讲解竹子的种类、生长环境和木材特点,向孩子们介绍竹子的基本知识。

还可以通过讲解竹品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孩子们对竹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制作示范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进行竹品制作的示范,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竹子手工艺品或艺术品。

通过示范,引导孩子们了解竹品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实践体验在示范完成后,将竹子和相关工具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竹品。

可以提供一些简易的竹品制作教程和模板,供孩子们参考。

在实践体验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并与其他孩子合作完成任务。

4. 作品展示和分享制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鼓励孩子们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项目或个人展示,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成果。

5. 活动总结和回顾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总结和回顾。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竹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竹子为基础材料,将各种艺术形式与竹子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

竹韵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一、竹韵文化的特点竹子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植物,具有韧性、柔韧性和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深刻地体现在竹韵文化中。

竹韵文化主要包括竹雕、竹编、竹画、竹乐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根据竹子的特点进行创作和表演的。

竹韵文化的特点之一是自然、简朴和淳厚。

竹子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材料,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改造,给人以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

竹韵文化注重艺术表现的纯粹性,不喧宾夺主,追求的是自然的美和简洁的艺术形式。

竹韵文化的特点之二是灵活、多样和富有创造力。

竹子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器物。

竹韵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方法表现出竹子的美和艺术魅力。

竹韵文化注重品质和修养的培养。

竹子是一种具有高质量的材料,它经过精心的加工和处理,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和器物。

竹韵文化强调品质的追求和修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对竹子的欣赏和研究,促进学生对品质和修养的理解和追求。

竹韵文化注重自然和和谐的理念。

竹子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它纯朴、自然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竹韵文化通过对竹子的艺术表现,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然的美和和谐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竹韵文化注重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

竹子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竹韵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竹韵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竹韵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课程设置上加入竹韵文化元素。

以竹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以竹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以竹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品德和精神,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班级氛围。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竹子象征着坚韧、谦逊和蓬勃向上。

可以在班级内悬挂竹子图片,让学生们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感受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

2. 班级口号可以定为“像竹子一样茁壮成长”,以此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

3. 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追求“竹子精神”,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努力进步。

4. 举办以竹子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如讲述竹子的故事、背诵关于竹子的古诗词、讨论竹子精神的意义等,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竹子文化。

5. 在班级内开展竹子艺术作品创作活动,如绘画、剪纸、手工艺等,让同学们发挥创意,展现竹子之美。

6. 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竹子精神,例如:节约用水、爱护环境、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等,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道德品质。

7. 定期组织同学们参观竹子种植基地,亲身体验竹子的生长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8. 邀请专家或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竹子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竹子。

通过以上措施,将竹子主题的班级文化融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他们坚韧、谦虚、向上的品质,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竹韵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竹子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象征着顽强的
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学生在接触到竹韵文化的也会受到其品质的熏陶。

通过学习和了解竹
韵文化,学生可以学会坚持和执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可
以组织学生参观竹林,亲自感受竹韵文化的内涵,并通过讲故事、写作文等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领会竹韵文化的道德意义。

竹韵文化能够促进学校德育创新的形成和推广。

学校在开展竹韵文化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德育的方式和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竹韵文化课程、组织竹韵文化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竹韵文化的内涵。

学校可以结合竹韵
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开展道德讲堂、思想品德教育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通过这
些创新措施,学校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以“竹文化”为引领的学校德育研究与实践

以“竹文化”为引领的学校德育研究与实践

以“竹文化”为引领的学校德育研究与实践摘要:“竹文化”蕴含着厚实的中华民族精神。

竹子的品德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学校的育人追求,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

本文围绕“竹品育人”的理念,阐述了“竹文化”与德育相结合的意义以及在探索竹品与育人的内在联系、创新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学校文化;竹文化;竹品;德育;实践一、校园“竹文化”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意义(一)校园“竹文化”的研究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历来尚竹,几千年来,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艺术、园林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竹子给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形成了深厚的“竹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区别于欧洲文化、拉美文化等其他文化的重要标识。

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德育的文化根基,把“竹文化”引进校园,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把优秀传统文化——“竹文化”融入学校德育体系是提振“文化自信”的有效举措。

地处“竹乡”的学校,把乡土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更是对地方乡土文化瑰宝的继承和发展。

(二)“竹品育人”是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学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

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君子贤人的理想人格化身,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

竹子坚韧、挺拔、虚怀、卓尔、担当……由此而赋予的“七德八品”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几乎涵盖了一个优秀公民的所有高尚品质。

竹子的每一“品”都是新时代要求学生具备的品行修养;每一“德”都是构建学校育人目标的最好元素,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竹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以“竹文化”为引领,打造“竹韵”校园环境,让每个孩子在幽雅的校园环境中“拔节成长”;以竹为师,让孩子在富有内涵的文化氛围中“养德无痕,塑如竹品质”;以竹元素特色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尚竹立德修身”,做新时代翩翩君子,是新时期学校探索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创新实践。

精品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

精品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

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周守伦中华民族历来尚竹,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艺术、园林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就教育而言,现代教育正在实现由“知识”的教育向“文化”的教育的嬗变。

而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校把“弘扬竹之精神,塑造竹之品格”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

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无论是“岁寒三友”还是“四君子”,竹子都位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潇洒多姿,独具韵味。

当人们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中,一种清新和优雅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正如苏东坡所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虽然没有牡丹的富丽,也没有松柏的伟岸,更没有桃李的娇艳,但是它却独具虚心文雅、朴实无华的素质和坦诚无私、高风亮节的品格。

它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却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民。

竹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从春秋时期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佳作,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我国独树一帜的竹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中地位显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就有5首,间接提及的有数十首之多。

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以及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等文人墨客,也都是爱竹、尚竹、品竹、赋竹的大家。

尤其是郑板桥,更是独领风骚。

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就崇尚画竹,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赏竹韵,育竹人”

“赏竹韵,育竹人”

“赏竹韵,育竹人”我们学校是一所以“赏竹韵,育竹人”为特色的农村小学,周围民宿林立,所在的小镇是新崛起的旅游小镇,所以,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德育模式,培养讲文明、重礼仪、有内涵、有责任感的小主人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是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竹韵文化”德育培养的。

一、依托自然环境,构建“竹韵文化”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我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德性文化,极为注重道德教育,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既是道德精神。

我校充分继承了传统道德教育经验,将这些经验投入到构建学生德育工作中。

我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流溪河畔,毗邻良口碧水新村,校园环境清雅,周边各种竹资源充足。

竹子与山区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

当地人们群众识竹、种竹、用竹等丰富多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

竹的文化精神与山区劳动人民的传统品质相一致。

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山区人的精神风貌,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竹子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因此,我校确定以竹韵特色文化,作为构建学生德育的主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校依据竹韵特色文化提出了:“赏竹韵,育竹人”的特色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思想坚贞、行为清高、拥有气节、虚心学习的“竹人”精神。

思想坚贞,要求学生的思想要有竹子一样的傲骨。

行为清高,是指通过行为规范的教导使学生获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

拥有节气,着力打造学生依据道德行事的准则。

虚心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端正的学习心态。

二、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方式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行为能力的养成和道德素养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和提升。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热爱劳动、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时代小主人,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在我校的“竹韵文化”特色德育教育中,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第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生德育工作我校“竹韵文化”特色德育建设的持续开展,使学生们的道德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竹子文化与伦理教育

竹子文化与伦理教育

竹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神木”、“绿色金子”、“国色天香”。

竹子文化与伦理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竹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竹子是一种坚韧、不屈不挠的植物,它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茁壮成长,这种精神可以启迪人们的道德品质。

竹子文化中的“节节高升”、“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等精神,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竹子文化也是一种生态文化,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但同时也需要适宜的环境和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最后,竹子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文化。

竹子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竹子文化中的“竹林七贤”、“竹简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子文化可以启发人们在教育领域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竹子文化与伦理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竹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和发展。

以竹育德,培养少年君子

以竹育德,培养少年君子

以竹育德,培养少年君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华民族历来尚竹、赞竹,乃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把竹子的生物特性类比为人的道德伦理标准。

可以说,竹在中华文化中,已经成为承载人类文明内涵的美好载体。

近年来,广州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借助竹之品性,挖掘其中的教育蕴含,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从竹品中提炼育人精神竹在中华文化中早已被人格化,人民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

白居易在《养竹记》中,从本固、竹直、心虚、节贞四个方面概括了竹的高尚品格: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心;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

将竹比作贤人君子。

“君子”是个古老的概念,在周代就有“君子”一词。

最初,君子就是贵族的意思。

后来,孔子对“君子”的内涵进行了转换:一个人虽为平民,但只要具有德行者,即为君子。

因此,人人皆可成君子,而成为君子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做人的理想。

为此,学校以培养素养崇高、道德完善、有社会责任感、刚毅进取的未来社会建设者为目标,推行少年君子教育。

按孔子的君子论,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1/ 6加强修养。

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

在古文化中,竹品有“十德”,即正直、奋进、谦逊、质朴、奉献、卓尔、善群、性坚、操守、担当,这几乎包含了所有关乎“君子”的主要特质,而其中的每一“德”都是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的品行修养,每一“德”都是构建“现代少年君子”教育系统的最好元素。

为此,学校不断深入挖掘“竹品”内涵,寻找“竹品”和“人品”之间的教育关联,并围绕培养少年君子这一育人目标,从竹文化中提炼出“谦、和、刚、进”四字作为校训核心词。

谦——虚心,不自满。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以此教导师生待人要谦恭,求学要谦虚,处事要谦慎。

和——相安,谐调。

竹子逐群而生,是现代团队精神的最佳诠释。

以此引导师生学会团结协作,与人相处和洽,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竹文化幼儿园教育实践案例分享

竹文化幼儿园教育实践案例分享

竹文化幼儿园教育实践案例分享一、背景介绍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竹子象征着坚韧、节制和谦虚等美德,培养幼儿对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他们的品格发展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享竹文化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二、实施步骤1.竹文化教育资源的准备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竹文化,我们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准备了丰富的资源,包括竹制品展示、竹书法展示、竹林搭建等。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竹艺家来进行竹艺制作的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到相关的技能。

2.竹文化主题活动的设计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来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竹文化。

比如,我们组织了“竹艺品展览活动”,让幼儿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竹艺品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幼儿,通过赞赏和分享的方式,增强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自豪感。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竹书法体验活动”,让幼儿用竹签蘸墨书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汉字,体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魅力。

3.竹文化情境教学的实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将竹文化融入到情境中,提供更加具体和实践的学习机会。

比如,在自然科学教育中,我们利用园内的竹林,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竹子,并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在艺术教育中,我们通过教授竹编和竹炭画技巧,让幼儿亲手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在生活技能教育中,我们则教授幼儿如何使用竹子制作简易的筷子和碗筷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4.老师角色的转变在实施竹文化教育中,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

我们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思考和提问,并引导他们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及时了解竹文化的最新研究和进展,以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实施效果通过竹文化的教育实践,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效果。

首先,幼儿对竹文化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形成了对竹子的独特情感和认同。

其次,幼儿在竹艺制作和书法体验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自主性。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在当今社会中,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

然而,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

首先,竹韵文化可以成为校园中的德育资源。

学校可以在校园中种植竹子,让学生亲身参与养护。

学生在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从而培养出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同时,学校可以举办竹艺、竹文化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竹的文化内涵和技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

其次,竹韵文化可以成为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竹子具有节节有节的特点,是德育教育中强调的道德规范的象征。

通过研习竹韵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竹子的弯曲度符合相关规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讲解竹韵文化的故事、寓意,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德行和美德,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再次,竹韵文化也可以成为学生实践德育的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竹韵文化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竹笛、编织竹篮等。

通过亲手制作,学生可以感受到工艺的精湛和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

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竹韵文化来进行德育创新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竹韵文化奖项,表彰在竹韵文化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这样的奖项既可以激励学生在竹韵文化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也可以推动学校德育创新的持久发展。

综上所述,以竹韵文化建设来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竹韵文化,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竹韵文化作为德育创新的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

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

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周守伦中华民族历来尚竹,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艺术、园林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就教育而言,现代教育正在实现由“知识”的教育向“文化”的教育的嬗变。

而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校把“弘扬竹之精神,塑造竹之品格”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

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无论是“岁寒三友”还是“四君子”,竹子都位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潇洒多姿,独具韵味。

当人们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中,一种清新和优雅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正如苏东坡所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虽然没有牡丹的富丽,也没有松柏的伟岸,更没有桃李的娇艳,但是它却独具虚心文雅、朴实无华的素质和坦诚无私、高风亮节的品格。

它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却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民。

竹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从春秋时期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佳作,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我国独树一帜的竹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中地位显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就有5首,间接提及的有数十首之多。

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以及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等文人墨客,也都是爱竹、尚竹、品竹、赋竹的大家。

尤其是郑板桥,更是独领风骚。

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就崇尚画竹,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竹带班方略

竹带班方略

竹带班方略
竹带班方略是一种以竹子为象征,以培养一群顽强坚韧、独立自主、敢于担当、有道德情操的少年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以下是竹带班方略的一些主要内容:
1、竹子精神: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清廉高洁的精神。

在带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竹子的精神,培养他们的顽强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品质。

2、班级文化:以竹子为象征,打造班级文化。

可以通过布置教室、设计班徽、制定班规等方式,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

3、德育教育: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设置课外读物、组织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团队合作: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开展团队游戏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意识。

6、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群等方式,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竹带班方略是一种以竹子为象征,注重德育教育、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

通过实施这种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出具有顽强意志、独立自主、敢于担当、有道德情操的少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竹韵文化与学校德育创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们不断进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竹韵文化的特点、应用、教育意义等方面探讨如何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一、竹韵文化的特点和应用竹韵文化是指以竹子为载体,利用竹子的质地和特点所创造出的文化,它具有以下特点:1.文化古朴:竹韵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2.文化跨界:竹韵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涉及到礼仪、生态、哲学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3.文化创新:竹韵文化不仅仅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融合了现代文化的元素。

竹韵文化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竹制艺术品:竹编、竹雕等艺术形式,精美绝伦,充满艺术气息。

2.园林景观:竹子是一种绿色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

3.生态建设: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可以作为生态补偿、生态工程等方面的重要素材。

二、竹韵文化与学校德育的结合1.德育引导:竹韵文化具有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可以用竹韵文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事情,引导学生正向发展。

2.文化习惯:竹韵文化中的礼仪习惯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可以用竹韵文化学习礼仪习惯,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修养习惯。

3.实践操作:竹韵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可以作为实践操作的内容,如学生可以栽种竹子,制作竹艺品等。

4.健康教育:竹韵文化也可以用于健康教育,如在学生寝室等场合摆放竹枝、竹叶等植物,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对于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竹韵文化对于学校德育的教育意义:2.培养情感:竹韵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可以用竹韵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3.提高审美:竹韵文化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用竹韵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能力。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的创新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而竹韵文化的建设正是其中的一种新的尝试。

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竹为主要载体,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竹韵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学校德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许多优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竹子象征着坚毅和纯洁,竹林意味着清净和素雅,而竹篱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有关于竹韵文化的符号和意象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资源。

通过对竹韵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学校可以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引入到德育教育中,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竹韵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竹韵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它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寓意都能够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在竹韵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对学校德育产生更深厚的共鸣和认同。

竹韵文化的建设还能够为学校德育提供新的教育载体和活动形式,比如举办竹韵文化节、开设竹韵文化课程、举办竹韵书画比赛等,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竹韵文化不仅能够为学校德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还能够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学校应积极推动竹韵文化的建设,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式,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
周守伦中华民族历来尚竹,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艺术、园林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就教育而言,现代教育正在实现由“知识”的教育向“文化”的教育的嬗变。

而竹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校把“弘扬竹之精神,塑造竹之品格”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

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无论是“岁寒三友”还是“四君子”,竹子都位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潇洒多姿,独具韵味。

当人们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中,一种清新和优雅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正如苏东坡所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虽然没有牡丹的富丽,也没有松柏的伟岸,更没有桃李的娇艳,但是它却独具虚心文雅、朴实无华的素质和坦诚无私、高风亮节的品格。

它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却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民。

竹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从春秋时期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佳作,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我国独树一帜的竹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中地位显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就有5首,间接提及的有数十首
之多。

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以及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等文人墨客,也都是爱竹、尚竹、品竹、赋竹的大家。

尤其是郑板桥,更是独领风骚。

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就崇尚画竹,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一位画竹大师,他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古往今来的画家所崇尚,其《墨竹图》被世人称之为奇作
基于以上思考,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发展品位,我校把竹文化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载体,把“弘扬竹之文化,塑造正品质”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1、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整体设计和改造。

打造文化墙,把学校的【核心理念】:正;【核心价值观】:言正、行正、身正;【办学理念】:蒙以养正;【办学目标】:创建长寿区竹文化特色小学;【办学特色】以“竹”扬“正”;
【校训】正言、正行、正身;【校风】:人人有节,个个成长;【教风】:德学兼善,严慈相济;【学风】:事事用心,节节向上等学校文化建设标志均上墙。

打造了以“竹苑”为代表的竹文化景
观,雕刻“君当如竹”的标语,引领学生学习竹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楼顶上制作“正言、正行、正身”校训标语,让学生一进学校就目睹校训,时时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养成优秀的品质。

在教学楼底楼打造“竹文化书画长廊”;二楼打造“学生行为规范长廊”;三楼打造“经典文化长廊”;四楼打造“孝文化长廊”。

让师生在耳闻目染中受到熏陶,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2、学校开展“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竹文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已经启动,从体现竹子精神与竹子品格的班级理念,体现竹子精神与竹子品格的班级行为约定以及竹子书画、竹子诗词等班级环境,即视觉识别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班级文化设计。

以“竹”为载体,以“竹文化”为核心主题,开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如:“竹文化”诗歌大赛、“观竹”作文赛、“颂竹”演讲赛、“竹子”绘画比赛、“竹工艺”创新大赛等。

3、校本课程开发:竹文化校本课程已经在语文、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分别开发出教材文本并开设课程,其中涉及德育范畴的有“竹诗晨诵”、“竹子美文、诗词赏析”、“竹子与精神文化”、“竹子与历史名人”等。

此外,我们还正在积极筹划开发竹编、竹刻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竹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品德提升。

4、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学校以木鱼山楠竹林为校外活动基地,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竹子生态,让师生亲身体验竹,领悟竹的品格,陶冶情操。

5、开展探究性活动
在“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尝试与开展探究性学习如:竹与生活、竹子历史、竹子与诗歌、竹与民族文化等。

6、开展竹文化宣传
通过如下形式在师生中广泛宣传竹文化:橱窗展示、学生各类竞赛、主题网站、广播、小报宣传、举办年度竹文化艺术节等。

通过三年的打造,学校“竹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规范并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正”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

学生逐渐品味到了竹的高贵品质,在一言一行中逐渐渗透其精神,初步形成了事事用心,节节向上的学风和人人有节,个个成长的校风,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