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品景——悟情 悟情——赏写法 品景 悟情 赏写法
《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李华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赏析: 春行即兴》赏析:
诗人描绘了芳草、涧水、 景:诗人描绘了芳草、涧水、 芳树、山花、鸟儿等景物, 芳树、山花、鸟儿等景物,展示 了一幅芳草萋萋、 了一幅芳草萋萋、鸟语婉转的画 面。 作者伤春、 情 :作者伤春、惜春的凄凉 心境。 心境。 写法: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法:反衬手法的运用。
பைடு நூலகம்
②请分析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请分析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示例1 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 答案示例1、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花、
山、鸟等景物,营造出芳草萋萋、涧水回 鸟等景物,营造出芳草萋萋、 鸟语婉转的意境。 环、鸟语婉转的意境。
答案示例2 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 答案示例2、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花、
《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赏析: 秋雨过后,秋山如洗, 景:秋雨过后,秋山如洗,天 气清爽宜人,明月皎洁, 气清爽宜人,明月皎洁,甘泉清 一句一景, 澈,一句一景,展现一幅清静而 空灵的画面。 空灵的画面。 情:对平静朴素生活的向往 之情。 之情。 写法:动静结合、融情于景。 写法:动静结合、融情于景。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写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ppt课件
精选ppt
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 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精选ppt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参考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 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 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 崇光是春光,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 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 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
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精选ppt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 哪些特征?
完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进壮阔深进绅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一些概念
精选ppt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人、事、物,是诗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
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一、概念: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以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风光等为内容,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的一类诗歌。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重点需要突破:写了什么景?景有何特点?怎么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二、鉴赏技巧:技巧一:抓意象,明特点意象是诗歌中承载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景、物、人等。
在诗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意象有了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技巧二:析手法,知技巧常见写景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对比、衬托、设问等;描写方法有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等。
技巧三:辨哀乐,悟情感。
三、鉴赏中的常用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1.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
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写景抒情诗鉴赏13
六、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衬托 同工之妙。 都是 的写法。
(变题:“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 2、中间两联重在 写景、叙事 ,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 作者对 隐逸 生活的向往。 (变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面来描写。 2、描写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下而 上、由上而下等。
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含蓄隽永、 旷达豪迈、沉郁顿挫、高昂乐观
3.确定作品抒发的情感属哪一种?体味作者抒发的 感情。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抒发的是_ 亲情 ______;“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友情 情”抒发的是_______;“死去原知万事空, 爱国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抒发的是_______;“飞 热爱自然之情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抒发的是___ ____;等等。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 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 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 芙蓉楼送别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 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 “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 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妙笔绘景色 景显情自浓——浅谈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景 完 全 有 可 能 是 为 反 衬 “ ”情 服 务 的 。 如 李 白 的 这 首 乐 《 下 曲》 : “ 月 天 山雪 ,无 花 只 有 寒 。笛 中 闻 折 柳 , 塞 五
通 过 赏 析 以 上 几 首 古 典 写 景 诗 歌 中 的景 与 情 ,可 以看
树 悬 挂 枯 藤 ,归 鸦 瑟 缩 身 躯 ; 小桥 横 跨 村 头 ,流 水 哽 咽 不 是 以乐 景 写 哀 情 , 以客 观 景物 与 主 观 感 受 的 鲜 明对 照 , 反
畅 ,房 舍 稀 疏 冷 清 ; 古 道 绝 少 人 行 , 秋 风 萧 瑟 砭 骨 , 瘦 马
衬 诗 人 思 乡 之 情 的 浓 厚 。 诗 人 借 清 新 美 好 的 春 景 的描 写 ,
来反衬 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 ,而是悲壮 ,豪壮 了。
2 2 0 01 . 8
出 ;鉴赏写 景抒情诗 ,只要 善于抓住景物 与情 感的关系 ,
春 色 未 曾看 。 晓 战 随 金 鼓 ,宵 眠抱 玉 鞍 。愿 将 腰 下 剑 ,直 整体把握诗 歌所创设 的独特 意境 ,由此进 入意境 ,理解 作 为 斩 楼 兰 。 ”前 三 联 写 塞 下 艰 苦 的 环 境 条 件 和 紧 张 的 战 斗 者 的思想 感情 。领会作 品的精髓提高诗歌 鉴赏能力 ,将 不
现 ,也 可 以 拿 明 丽 的 景 色 衬 托 , 如 唐 朝 李 华 的 《 行 即 春
兴 》 : “ 阳城 下草 凄 凄 ,涧 水 东 流 复 向西 。 芳 树 无 人 花 宜 自落 , 春 山一 路 鸟 空 啼 。 ”这 首 写 景 小 诗 , 写 于 安 史 之 乱
诗人抒情写景的诗词鉴赏
诗人抒情写景的诗词鉴赏美丽的景色总有能够吸引人的独到之处,我们可以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这幅美好的画面,每当看到这些句子便能联想到美好的景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抒情写景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写景的古诗词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6、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0、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写景的诗句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2、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
——凌廷堪《点绛唇·春眺》3、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4、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5、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6、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8、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9、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10、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呢?我以为“缘景入情阅读法”比较适合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
“缘景入情法”就是透过散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而把握作品的情韵美的一种阅读鉴赏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感情融注于笔下的客观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具体如何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文眼”,理解内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理解散文内容,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散文“神”的“文眼”。
“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好的散文总是“眼”显“神”。
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
例如《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文章在开头这样写到:“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丰富的生命历程。
”“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这两句话既是全文的结构线索,暗示下文的内容就是描写维也纳三个月份不同的景致。
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在于通过春天画面的描写来赞美青春的魅力。
抓住了这个文眼,文章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抓住“文眼”,对于把握散文主旨和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借助想像,体会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的氛围与境界。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意境。
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古诗歌写景抒情诗鉴赏方法与技巧练习及答案
古诗歌写景抒情诗鉴赏方法与技巧练习及答案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一、分析高考试题:1、(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2、(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诗词思想情感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诗词思想情感鉴赏诗词离不开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
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思想情感,就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
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
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高考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例1】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
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关注注释命题者有时在原诗之后附加注释,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
关注这些注释,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在原诗之后提供的注释是“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就为回答“诗人为什么伤心?”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暗示:两位诗人都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4篇
【导语】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化圈的特⾊之⼀。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志”,⽽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1】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 和淮上遇便风 作者:苏舜钦 原⽂: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送归⾈。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沧溟始⾃由! 翻译及赏析: 清澈的淮⽔浩浩荡荡,好像与天河汇合同流,远风打从万⾥吹来,吹送着我⼩⼩的归⾈。
黄昏时假如泊⾈在喧闹低湿的地⽅,将令我忧愁。
愿长风把我的⾏⾈吹进辽阔的⼤海,在那⼉我才能领受真正的⾃由。
⑴淮上遇便风:原作者不详。
⑵浩荡清淮:清沏的淮⽔波涛浩荡。
天共流:看天与⽔交接的远处,⽔天⼀⾊,似乎在⼀起流。
浩荡,形容河宽⽔盛。
天共流:看天与⽔交接的远处,⽔天⼀⾊。
⑶“长风”句:《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问其志向,答⽈:“愿乘长风,破万⾥浪。
”此暗⽤其意。
长风,远风。
⑷喧卑地:喧嚣低湿之地。
卑地,低湿之地。
卑,低。
⑸沧溟:指⽔弥漫貌,常⽤以指⼤海。
粱简⽂帝《昭明太⼦集序》:“沧溟之深,不能⽐其⼤。
”【篇2】有关写景的古诗词及鉴赏 西湖杂咏·秋 作者:薛昂夫 原⽂: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
断霞遮,⼣阳斜,⼭腰闪出闲亭榭。
分付画船且慢者。
歌,休唱彻;诗,乘兴写。
翻译及赏析: 深秋来了,落⽊萧萧,原先茂密的树林看上去变得稀疏了。
但是,那⼭上的红叶,还有那即将谢去的芙蓉,这时却格外惹⼈喜爱。
周围的群⼭,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重⼀重,千姿百态的呈现在我们⾯前。
晚霞被遮断,⼣阳斜照在⼭坡上,⼭腰间⼜忽然显露出悠悠然的令⼈神往的亭榭。
啊,多么美好的景⾊呵!画船上的艄公,请你慢慢的划,让我再看看。
唱歌的,请继续唱,不要停下来。
写的,请乘着⾃⼰兴致,尽情的写吧,千万不要停笔。
秋屏:秋天的屏障。
亭榭:亭阁台榭。
七上语文古诗十二首鉴赏
七上语文古诗十二首鉴赏01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鉴赏品析1. 主题概述。
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
2.品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
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
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3.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诗紧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
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0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微课件《写景抒情诗歌鉴赏专题》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意境。
解析:这首词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 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了一种浓浓的秋意,萧瑟而且浓烈,抒 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愁情。
写景抒情诗的答题步骤
暖沙温,美丽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睡去。
(步骤1)
2、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日氛围,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2 3)
注意:
1、不要生硬的每个字都翻译,不是每个景都要描绘到, 要抓住主要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的特点和情调。 3、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记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不行,应答出为什么“愉 悦”。
❸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 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 “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剖 析情感)
总结
意 ↓ 境 ↓ 情
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或者氛围?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 提问变体: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根据意象再现诗歌画面。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
②从品味关键词入手抓住意象的特点。(形容词,动 词等)
③展开联想与想象,将意象组织成句,描绘画面。 2、用一两个词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 情景氛围特点。
3、根据意境分析作者的感情。(用典、直接表示情感 的字词)
观沧海古诗鉴赏
观沧海古诗鉴赏【赏析】《观沧海》,是我国文学史上写景诗的名篇。
这首诗写作者登山观海所见种种景象,表现了祖国山海的壮丽可爱,表达了诗人统一祖国的宏伟抱负与崇高理想。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观沧海》虽是典型的写景诗,但绝不是单纯的写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也绝不是一幅客观的沧海风景图,而是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该诗,虽是句句在写景,但也是句句在抒情。
浩瀚的沧海,正与诗人豪放的胸怀相一致;大海主宰一切,正与诗人统一祖国的宏伟抱负相一致。
沧海的种种景象,融进了诗人向上的思想情感。
诗既描绘出祖国山海的壮丽可爱,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志在统一的英雄气概。
全诗十四句,诗意发展分六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登上东方的碣石山,来观望大海。
(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第一层,交代登临地点及观赏对象。
开头两句是起笔、交代,领起全篇。
既写出了诗人的来向,“东临”;登临的目的,“以观沧海”;又点明了作者登临俯瞰的地点,“碣石”。
碣石山高,沧海无际,诗虽没有具体描写景色,但已经展现了一幅高远辽阔的图画。
碣石山是古今闻名的形胜之地,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都登临过此山。
而今曹操跃马挥鞭,登临观海,其心境自然是昂扬奋发的。
这两句虽是纪行,却为全诗的感情定下了高昂的基调。
诗的下文,紧承“观”字,从多角度写所见的种种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蔚蓝的海水微波荡漾,像山一样耸立的岛屿,多有气势。
(竦峙:竦与“耸”同,高。
耸峙,耸立,高高挺立。
)第二层,总写山海全貌,突出写海波及海岛的态势。
诗人登高观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水,是无边无际的海水。
“澹澹”,是写大海相对静止时微波荡漾的状态。
“澹澹”的海水,既能显示大海的深邃辽阔,又能展示大海的浩瀚无际。
一个“何”字,传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阔的图景而产生的一种惊叹的情感。
可以想象,在平展的苍茫的海面上,海中的岛屿,高峻挺拔,显得格外威武。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 析。(炼字类)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形象意境类) 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 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 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 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 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三、山水田园:生活方式、生活情 趣
13、(2004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 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 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 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 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最新(曹操)诗词鉴赏《观沧海》最全中考鉴赏
《观沧海》(曹操)诗词鉴赏【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艺术手法】1、虚实相生: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洪波涌起"衬托下文大海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3、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互相映衬,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理解背诵】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3,《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中“志”的意思是志向.(2分)4,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5.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简答题】1、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知道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玉壶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冰心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羌管 雁足 驿路 浮云 飞雪 苦雨 幽兰 菊花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与答题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登 高必作赋”,所以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 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 往往塑造形象,或者 勾勒意境,或者用衬 托、对比的手法,或 者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或者用白描手法, 或托物言志;诗的中 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诗的语言特点:明快、 清新、简洁、质朴。
技巧
——体悟诗歌的魅力的独特视角
正与侧的结合
白居易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王昌龄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 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 娇美形态。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 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 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白描手法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 是六个名词(即六 种景物)的组合, 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 行的辛苦。在鸡鸣 声起,残目未落之 时,冒着寒霜上路, 可见早行辛苦。
春草 柳丝 桃花 李花 嫩绿 鹅黄 嫣红 洁白 明媚动人 生机盎然 花枝披离 花气氤氲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诗歌前 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 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 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 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 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 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古诗词常借助具体、 可感的事物来抒发 某种感情寄托某种 情怀,或借助想象 或回忆来写现实的 境遇和况味
愁
远与近的结合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杜 牧 的 《 山 行 》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 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 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 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 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 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 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 美感。
答案指要: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 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 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 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 乐观旷达。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 ,写出了春天景色的 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 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 天的喜爱之情。你认 为是这样吗?诗歌中 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 到了什么作用?试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 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 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 落人。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颔联紧扣首句,由远浮天边的片云, 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仿佛自 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就把自 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作者 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自己跟一 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孤月共度长夜 的飘零落寞之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 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 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 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
挼尽梅花-泪
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晚来风势-难
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意象 ——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 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 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情感;只有抓住 作品的意象以及所包含的旨趣、情调、文化 内涵,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境
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意境指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 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 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诗人营造意境的方法,或触景 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寄情于景, 或情景交融,领会了诗歌营造的意 境就如同拿到了一把开启诗歌艺术 之门的钥匙 。
虚与实的结合
高适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江春水 舴艋舟 春草萋萋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 傍晚,战士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 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那是《梅花落》!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 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 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 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 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寒蛩 尺素
蟋蟀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国君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 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 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 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 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解读-钥匙-梅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 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 感受因生活阶段不 同而不同,请结合 词句说明写了哪几 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
雪里插梅-醉
早年陶醉于赏梅
梅
鉴赏要诀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
1、这首诗四句恰似四幅图景,如果每幅图景用一 个四字句去概括 ,应该如何表达?
绿满平川 春祭笑语 雨歇鸠鸣 初日繁花
2.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四幅图景,但却反映了田家 生活的情况和作者的心情,试说说这首诗所表现的 气氛、情调和作者的观感。 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绘了浓浓的 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 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态度。
“意象”简释
物象:客观自然景物。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 物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 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物象
意象
作者的主观情感形象(实Leabharlann 情感(虚)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 别的意味.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 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 白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 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 命力。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动与静的结合
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推”“敲”选用,以动衬静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 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 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 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 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 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 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 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 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 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 染力。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 用世的精神。该句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表 现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诗人飘流江 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 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 的思想境界,又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 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