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背诵内容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知识点汇总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嗅xiù膝xi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金色花》第4段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纸船》选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一)听。
一是要认真听,二是要会听,这是听的关键。
听课时,一定要抓住中心内容,也就是老师讲课的主要目的。
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一定要弄明白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意识地去听课,久而久之,听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语文成绩能不提高吗?(二)说怎样训练说话能力呢?(1)主动找机会训练说话能力。
上课时,要主动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经过多次训练,就不会胆怯了。
平时,要多和同学、老师交谈,可以就你关心的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敢于争论。
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
(2)多找一些优美的文章来朗诵,培养自己的语感。
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诵的磁带来听一听。
要是能参加一些朗诵会,听专家的朗诵,有意识地去模仿,日积月累,也会受益无穷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交际的工具。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篇一】标点符号: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部分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部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部分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 《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5.《火节》元代文璋甫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
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6.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7.《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背诵
第一单元: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此段叙议赵普主要的思想性格是。
2.文中叙述“尝奏荐某人为某官”的经过说明了什么?答:3.正确理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一项是()A.被赵普多次奏荐所感动。
B.赵普多次奏荐必是有用之人。
C.太祖明白了,某人真有才能。
D.经过调查某人真有才能。
4.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
(2%)太祖常劝以读书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寡.学术:手不释.卷:龌龊..循默:卒.用其人:6.找出与文中“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跪而拾之以.归。
C、普又以.其人奏。
D、俱以.假山显。
7.请翻译:(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8.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2%)参考答案:1.以天下事为己任,刚毅果断。
2.刚毅。
3.B4.太祖/常劝以读书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5.很少放下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终于6.C7.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8.略第三单元:阅读《黄鹤楼》,回答1—5题。
(19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4分)(1)四闼霞敞(2)费祎登仙(3)州城西南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最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背诵内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赤壁(唐)杜牧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现代文
社戏
鲁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
些小山太秀气!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古诗文背诵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总是留着——留着。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子曰:“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 ”
子曰:“ 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至之市,而忘操之。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
﹒
宁信度,无自信也。
浣溪沙
苏轼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松间沙路
净无泥,
门前流水 尚能西,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郑人有欲买履者,
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 ”反 归取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 ”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
贤哉,回也!”
《郑人买履》选自 《 》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 的地方去。
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刻舟求剑》选自 《 》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
﹒
﹒
成功的花,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苏教版初一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一上册知识点整理对于刚刚踏入初中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初一上册的知识是构建后续学习基础的重要基石。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下苏教版初一上册的主要知识点。
一、语文1、古诗词这部分要求同学们能够背诵并理解经典古诗词,如《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等。
了解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文言文初一上册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像《幼时记趣》《三峡》等。
需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理解文章的主旨。
3、现代文阅读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主旨、写作手法等。
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4、作文从小学的简单写作过渡到初中较为复杂的作文,要学会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能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二、数学1、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正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整式的加减认识单项式、多项式,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学会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
3、一元一次方程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
4、图形初步认识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角的度量和角的比较,认识余角和补角。
三、英语1、词汇积累大量的基础词汇,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常用单词。
2、语法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名词的单复数,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等。
3、听力与口语注重听力训练,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4、阅读理解培养阅读英语短文的能力,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四、生物1、生物与环境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3、绿色植物学习绿色植物的种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
五、地理1、地球与地图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九年级上五册古诗文背诵内容
苏教版语文七上——九上五册古诗文背诵内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背诵内容次北固山下西江月(唐)王湾(宋)辛弃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赤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杜牧(唐)韩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秋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刘禹锡(唐)李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古诗十九首》(唐)王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唐)常建(唐)杜甫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蝉归园田居(唐)虞世南(晋)陶渊明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孤雁鹧鸪(唐)杜甫(唐)郑谷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一、古诗词次北固山下西江月(唐)王湾(宋)辛弃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赤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杜牧(唐)韩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秋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刘禹锡(唐)李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古诗十九首》(唐)王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现代诗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现代文社戏鲁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
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
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春天气息进入江南。
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3.《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时感叹时光的飞逝啊!4.《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料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5.《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诵读内容.doc
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诵读内容先读一个故事:美国一家园艺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启事,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一时间应征者趋之若鹜。
自然界中的金盏花不是金色就是棕色,从没见过白色的,很快人们就知难而退,那则启事也逐渐被人遗忘。
20年后,那家园艺公司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应征信,还附了一粒种子,纯白金盏花“出世”了!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很大轰动,新闻界采访了那位应征者。
她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妪, 20年前看到了报纸上的启事,不顾8位子女的反对,独自培育梦想中的白色金盏花。
她播下一些最普通的种子,在金盏花盛开的时节,挑选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脱落,以获取成熟的种子。
次年,把种子播到地里,待它开花的时候,再挑一朵颜色最淡的花……她不停地播种、收获,如此往复过了20年,终于培育出了如银如雪的金盏花。
那纯粹的白色,令所有见过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这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竟然攻克了连专家都望而却步的难题,培育出了美丽绝伦的花。
什么是奇迹?无非是一点一点地积累,循序渐进,不止不休,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亲爱的同学,当你跨入新学校的大门,也就是走进一个新的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愿你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大有作为。
让我们从读美文抄美文悟美文开始,每天就做一点点,把简单做到极致,相信在新的征途上也会收获属于你的白色金盏花!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诵读内容一、古诗词【次北固山下】P21(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赤壁】P23(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P24(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五夜望月】P109(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水调歌头】P111(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及赏析
水调歌头⑴苏轼丙辰中秋⑵,欢饮达旦⑶,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⑸。
不知天上宫阙⑹,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⑺,又恐琼楼玉宇⑻,高处不胜寒⑼。
起舞弄清影⑽,何似在人间⑾?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⑿。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⒁。
但愿人长久⒂,千里共婵娟⒃。
[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到天上去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⑼不胜(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一说何时。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月亮。
白话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一、古诗词
次北固山下
西江月
(唐)王湾
(宋)辛弃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赤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杜牧(唐)韩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秋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刘禹锡(唐)李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古诗十九首》
(唐)王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现代诗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现代文
社戏
鲁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
前了。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
些小山太秀气!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
信也。
”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