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对徽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徽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徽商成功之道与徽商精神古老的徽州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那里有着一群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商人,他们遍布古老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他们注重质量抵制伪劣,薄利生财,甘为廉贾。

他们一群人有一种称谓,那就是闻名中国的“徽商”。

黄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等奇异壮阔的美丽风景。

在这种地方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这种风景更会让人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因为地处山区,农务业不发达。

为了填饱肚子很多人开始外出经商,而这些人日后将会被人们记住,他们就是徽商。

徽商是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很快徽商就和晋商、潮商并称为三大商帮。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除晋商和潮商以外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了解了徽商的历史,我觉得徽商之所以会成功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徽商懂得创业。

徽商的创业精神表现在拼搏、勤俭、谦让、诚信等几个面。

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

他们重勤俭、重自强自立,“惜衣、惜食、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

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徽商的又一个特点,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此,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

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二字是徽商创基立业的根本,杭州胡雪岩故居第三进中堂挂了一幅竖匾,上书“戒欺”两个大字。

二、徽商知道创新。

徽商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等方面。

徽州是个山区,但是徽商能够抓住世纪大航海时代提供的机遇,改变以耕读为主的传统道路,做出以发展商业为主、采取非常规地增殖财富的战略抉择。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

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

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

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

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徽州历史沿革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

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

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

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广告山河图志全网公测,速抽VIP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徽州文化专题报告》一.概括介绍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曾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其内容深邃广博,整体系列性强,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等基本内容,与敦煌学、藏学并列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三大地方显学。

我作为一名安徽人,深切体会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认识到弘扬徽州文化的义不容辞。

二.专题内容a)徽商①徽商的简介徽商,即徽州府籍商人,又称新安商人。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所拥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4/7,素有“儒商”与“徽骆驼”的美称。

②徽商的影响有学者表明,徽州文化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徽商的有益影响。

其一,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期间积累的大量资金,用于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等家乡建设。

其二,徽商强烈的"入儒崇仕"意识促使徽州教育勃兴,文化昌盛,流派纷呈;古有新安学派与先后出19位科举文武状元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现有教学成果颇丰的江南十校;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继承前辈“好儒好学”的品质,弘扬博大徽州文化。

其三,徽商在经商活动中完善和传播着徽州文化;发扬“徽骆驼精神”的徽州商人用他们那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了良好形象。

③徽商的近况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道光年间盐业政策调整, 即纲运制改为票盐法,致使徽商商邦主体迅速走向崩溃;清政府与太平天国军队决战,徽商经营的主阵地江南地区战乱不断也是导致徽商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明清时期的徽商在历史长河中没落,但熠熠生辉的“徽商精神”仍流传江淮大地。

安徽歙县有个偏居皖南山区的小村叫槐塘,这里的村民精通欧洲货币兑换,因为他们挣的、用的都是欧元。

槐塘不足一千的人口中,却有逾半曾务工经商闯荡西欧,成为名扬江南的“欧元村”。

古代徽州文化-徽州商人

古代徽州文化-徽州商人

盐商中,还有水商,或称水贩、水客,是领 取水程中转引票的中小盐运商人。 明末以来,徽州盐商已形成集团,控制了淮 盐产、供、销的特权。 据光绪《两淮盐法志》记载:自明嘉靖至清 乾隆期间,在扬州的著名客籍商人共80名, 徽商独占60名,山、陕各占10名。嘉庆《两 浙盐法志》记述,明清时期,在浙江的著名 盐商共35名,其中徽商就占28名。

徽商四大行业之二——典当商
典当业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古老的一种信用行业,专为 私人提供抵押品贷款,最早称为“质”和“质库”。到 了明朝,名称就有10多种,通常称之为“当铺”。 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典当业遍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城 镇。长江以北,徽州典当商也很得势。 典当店铺多为石库门面,并在外堵或影壁上,写上一个 楷书大“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个墙面。 徽州典当商属于徽商中的“上贾”,资本极为雄厚,在 当时激烈的商帮竞争中’,他们联合族人乡党集中于一 地同治典业,以较低的典利排挤其他商帮而占领市场。
解读“无徽不成镇”
自明朝嘉靖、万历之后,徽商便逐步操纵着所在 经营地的许多重要商业部门以至执其牛耳,造成 “无徽不成镇”的气势和局面。 长江干流地带的大小城镇都有徽商立足称雄。地 近运河与淮河交汇处的苏北淮安布帛、盐等行业 都很发达,徽州人在那里势力也很大。 当然徽商的影响除体现在空间区域外,还作用于 经济文化生活及民风等社会领域,徽商的存在与 否关乎某个地方或市镇的兴衰荣萎。
《清史稿》云:“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 盐;曰运商,主行盐。其总揽之者曰总商, 主散商纳课。” “场商”,系指寓居各盐场的商人,他们专 以向灶户收盐为务,是商人中直接控制盐业 生产,并与灶户建立包购关系的一部分商人。 “运商”,是指占有引窝的行盐之商。 “总商”,是诸运商与盐政交涉的代表,也 是清王朝为便于催缴盐课而设。两淮“运商” 中之“总商”,多为徽人担任,对于淮盐产 销方面的各个环节,亦为徽商所把持。

徽商文化-徽州“儒商”

徽商文化-徽州“儒商”

徽州“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借鉴意义?一、徽商的崛起徽商崛起于明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300余年的辉煌。

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有长足的发展,在我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重镇。

徽商除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和生漆、茶叶等运销外,也以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那时,盐的产量不高,成为最紧销的商品。

徽商经营盐业的人日益增多,直至将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击败。

当时在扬州的徽州盐商,或为场商(专向灶户收购食盐),或为运商,各有其生财之道。

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

此时的湖广是淮盐畅销口岸,所销之盐占淮盐的一半以上。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一支商帮,曾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300年之久的辉煌。

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

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有近千人。

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盛极,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之说。

二、徽商的“儒贾观”和商业道德1.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徽州既以“东南邹鲁”驰誉遐迩,又以“商贾之乡”闻名海内。

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或是“先商后儒”,或是“亦贾亦儒”,从而形成了“贾而好儒”的重要特色。

徽商之所以能够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成为称雄商界的劲旅,是与这一重要特色的分不开的。

徽商之所以在经营者重视商业道德,讲求经营之道,也无不是这一特色的重要体现。

“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有了强大徽商经济的滋润,徽州的世风日益儒雅。

长期的兴文重教,也培养了徽州人温文尔雅,聪慧内敛,干练务实的作风,这也可以说是徽州人的文化风格。

考察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江永、戴震、王茂萌、胡适、陶行知这些徽州历史上出现的杰出人物,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讲求实际,处世低调。

徽商虽孜孜不倦的追求“厚利”,但他们更念念不忘“名高”。

徽文化的构成与发展

徽文化的构成与发展

!"#Βιβλιοθήκη %!&’#%()’($&)
断迁入后, 风俗由质趋文。衣冠之族躲进深山, 虽耕樵自足, 但 “ 仍注重谈吐、 风仪、 识鉴, 以诗书训子弟。于是自宋以后, 名臣 “ & 罗愿 《 ’ 形成了文风昌盛、 辈出 ” , 俗益向文雅 ” , 新安志 》 教育 发达的局面。据统计, 自宋至清, 徽州六县共建书院、 精舍、 书 屋、 书堂等 !*" 余所, 明清两代科举及第者仅徽州本籍就有举 人 ((* 人; 中进士者, 宋代 *+! 名, 明代 %(! 名, 唐代 !!* 名; 清 代中状元 #, 名, 占全国总数的 #+- (. , 名列全国第二。 著名学 者、 画家、 文学家、 数学家、 医学家更是层出不穷。如: 程大位、 汪士慎、 汪大燮、 汪道昆、 汪采白、 黄士陵、 胡适、 吴淑婧、 黄宾 虹、 吴承仕等等。 由于教育的基础扎实, 在实践中将 “ 仁、 义、 礼、 智、 信” 作为 商业伦理, 使徽商享有 “ 儒商 ” 美誉, 并在全国各大商帮中独领 风骚。此外, 书法绘画、 金石篆刻、 音乐戏剧、 数学物理等方面, 都涌现出杰出的人才, 推动了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达的教 育, 是徽文化得以繁荣的温床。 徽文化是一种极具典型性、 辉煌性、 丰富性的地方特色文化, 为研究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物资 料。 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保存原貌完好的古村落, 保留了 ) """ 余处 的古牌坊、 古祠堂、 古民居、 古桥、 古塔、 古亭等, 成为徽文化的载 体, 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
!"
安徽建筑 #$$! % &
! 徽文化与徽派古建筑 !
“ & 嘉靖 《 ’ 特色延绵不断, 婺源县志 》 至今 十家之村, 不废诵读 ” 尚有很大的影响。 徽商经济对徽州本土的反馈,对于徽州宗法社会的维系、 徽州人才的培养、村镇的建设、乃至徽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 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 徽州的思想统治和教育环境 徽州的氏族是自汉末起,尤其是晋、唐、宋末源源不断迁 入徽州的。他们迁徙之前, 家族组织严密, 皆有系统的谱牒, 门 第森严。 一个宗族是始祖繁衍下来的若干家庭的结合体。多聚居 一村, 也有的按房系分居几个村庄。各个宗族的宗规家法, 因 与不同的传统、 家风有关而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 因为都 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它所反映的宗法家族制度及治家原 则是共同的。特别是明、 清两朝皇帝的劝民谕旨更是奉为不可 违背的律条。一方面, 将皇帝的谕旨奉为宗族社会统治管理的 “ 最高指示 ” ,另一方面,将程朱理学奉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 据, 徽州社会的思想由此长期禁锢其中。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纲常伦理, 倡导 “ 三纲五常 ” , 着重强调 妇女的守节。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下,徽州社会讲究忠君孝亲、 男尊女卑、 丧制礼服、 修祠续谱、 建坊树碑。特别是大批 “ 贞女 烈妇 ” 为传统礼教而殉身, 出现了 “ 新安节烈最多, 一邑当他省 ’ 的悲惨局面。清光绪三十一年 之半 ”& 赵吉士 《 寄园寄所寄 》 & #(") 年 ’ , 徽州府建了一座 “ 孝节烈坊 ” , 集中表彰全府的孝贞 节烈女性竟达 *) """ 余人。 & 道光 《 ’, 徽州山民 “ 始愿而朴 ” , 徽州府志 》 自北方士族不

徽商ppt

徽商ppt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 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 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 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 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 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 “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 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 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 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 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 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 为官商。
封建社会官场倾轧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的背 景下,大徽商都是依靠官府特许经营的官 商,随着官场斗争的成败,靠山倒了,一 批依靠的徽商也就跟着垮台。胡雪岩就是 靠给左宗棠办兵粮起家的,但以后又由于 李鸿章和左宗棠政派之争而受连累。满清 衰亡就使大部分徽派官商失去了依靠。 外国资本的影响:晚清时代,列强资本随 着兵舰和洋枪洋炮进入中国,势单力弱的 徽商在和洋商竞争中失去了市场。胡雪岩 就是因为与洋商争夺生丝市场失利而最后 破产
经营观念与道德观念
徽州商帮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到 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再 加上他们大多从小就秉受传统文化教育与 滋润,因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而且能体现 “儒贾”特色的经营观念,从而丰富了中 国商业史中的观念文化。经营观念虽只是 商业文化的一个层面,但它对徽商的兴业 发家,其作用却不容忽视。而留下来的这 笔商业文化财富,其价值更是不可低估。
【徽商】: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 P432 明代兴起的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 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 茶、纸、墨、木材、典当商最为著名,颇具 垄断之势。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 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古徽州府
徽商の特点
• 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 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 4、资本雄厚。如休宁人任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 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清乾隆 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 商的茶叶为第一位。 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 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 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 两。 • 5、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 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 信誉。 •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 善事业。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 万石,200万两银子。

论徽商精神与徽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论徽商精神与徽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论徽商精神与徽文化及其现实意义蔡正兰【摘要】徽商“贾而好儒”,以“儒商”闻名于世.徽商精神和徽文化绵延几百年,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徽商的兴起促进了徽文化的发展与成型.继续传承徽商精神和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优化社会风气,仍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徽商精神;徽文化;现实意义【作者】蔡正兰【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主持系,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2徽商,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简称,又被称作新安商人。

徽商于东晋时代萌生,唐宋时壮大,是中国的十大商帮之一,曾经在大江南北和黄河沿岸活跃发展,他们的足迹甚至远及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商业史上称雄近三百年的时间。

鼎盛时期他们所拥有的资产占到全国商界总资产的4/7,他们还享有“儒商”和“徽骆驼”的美誉。

历史上徽州文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徽商的影响。

首先,当时的徽商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基础为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

从明代中期以后到清乾隆末年的300多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从营业人数来看,还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所经营行业以及持有的资本,在全国各商团中都位居榜首。

徽商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用修建宗祠、设立会馆、筑建书院等来服务家乡。

其次,徽商有着强烈的“入儒崇仕”意识,他们尊崇儒家教育,讲究“德治”,重视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得当地的教育迅速发展,各个区域教育流派纷呈,人才辈出。

历史上,徽州地区曾出现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黄山三区四县之一的休宁县,在历史上先后诞生了19位文武状元,是赫赫有名的“中国第一状元县”。

①黄锦兵:《状元文化推动经济发展》,《黄山日报》2007年10月5日。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安徽省徽州古城,自唐宋时期开始发展壮大,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繁荣和衰落,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徽商文化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以及崇尚家族、信誉、尊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

1. 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徽商文化的形成源于徽商们的商业活动和商业规则。

徽商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经营,注重内部的密切合作和互助关系。

他们以货商贸易为主,同时也从事钱庄、航运、矿业等多个行业,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

他们奉行“财大如海,义举遍天下”的经商理念,注重商业信誉,积极回馈社会。

2. 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族观念、诚信守信、孝道儒风和尊重传统。

徽商们以家族为中心,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了庞大而稳固的商业网络。

诚信守信是徽商们的生活准则,他们注重与人交往中的承诺和信任。

孝道儒风是徽商们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表现,他们尊重长辈,弘扬儒家思想。

尊重传统是徽商们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他们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文化教育。

3. 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徽商文化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衰败。

然而,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却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许多人积极寻找并传承徽商文化的优秀传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推动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打造徽商文化的品牌,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4. 对徽商文化的观点和理解徽商文化以其团结、勤奋、务实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徽商们注重经商道德,坚持诚信守信,这种信任基础使他们能够进行长期而稳定的商业合作。

徽商文化中尊重家族和传统,以及强调孝道儒风的价值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

徽商文化也注重商业创新和持续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总结回顾: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徽商的文化概念

徽商的文化概念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支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商人群体,主要活动在明清两代的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

他们以经商为主要活动,同时也涉足地方政治、慈善事业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对中国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和阐述徽商的文化概念及其历史意义。

1. 商业与经济:徽商以经商为生,具有极高的商业头脑和商业技能。

他们广泛参与货物贸易、金融业务和钱庄运作,并通过自己的商业网络构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徽商注重信誉和合作,崇尚“徽商无字柜”(不用签字的柜台),以信用为基础进行商业交易,这种商业模式为当时的商业活动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商业理念和经验对后来的商人和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会与家族:徽商注重家族观念和家族企业的传承。

徽商家族内部有着严格的家族管理制度,通常以“堂”为单位,由家族长辈统领,实行世袭制。

家族成员共同经营企业,形成了家族联合经营的商业模式。

徽商家族还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务,以及慈善捐助和教育事业,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种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化与艺术:徽商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支持。

他们崇尚文化教育,重视家族子弟的教育培养,注重经商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徽商投资兴办书院和学堂,支持文人墨客的创作和文化活动。

他们对文人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并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赞助来展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徽商文化与徽州地区的文化传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徽派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建筑与园林:徽商在家族富裕时,常常以修建宏伟的宅第和精美的园林为荣。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徽商注重建筑的布局和装饰细节,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和园林不仅展示了徽商的财富和地位,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同时成为徽派文化的一部分。

徽州文化论文

徽州文化论文

简谈对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徽州文化多姿多彩,有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徽商、美味的徽菜、壮观的徽派建筑等等。

一、徽商还是先来谈谈最引人关注的徽商发展吧。

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县自宋以来先后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内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经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朝奉”的统称。

历史的徽商,时间涵盖宋以来直至民国;地域包括一府六县以及周边民众之为商者,也还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经商者。

“徽商”是一个百业齐备、组成庞大、多个层次、主要以血缘、亲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系的地域商帮,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浙商等而言的一个特定人物群体。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国内关于徽商的研究的兴起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后迅速升温,开始成为一门显学,至今已颇具规模。

而由于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因此,对徽商兴衰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现今安徽商人的崛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

在漫长演进的中国封建社会,徽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的产生、崛起、兴盛和逐渐从顶峰消退,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必然出现,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的演进,既和古徽州地域特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又和中华文化大背景、和长三角历史地理条件紧密相关。

古徽州山多田少人众,许多人必须“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经营四方以就口食”。

这一义无反顾的“丢”,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条生存新路的开辟,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一步很了不起的迈进。

“徽民寄命于商”是一种生存选择,是一种顺时应变。

而徽人之先世又大多为中原移民,顽强的生命力是构成徽人开拓性的重要基因。

徽人不仅在儒学原典中发掘到不少“士商异术而同道”的理论依据而且在明清实学思潮特别是王学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新鲜的思想营养,“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商贾何鄙之有”的呐喊给徽人为商者“治生为先”信心的坚定以有力的精神鼓舞。

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

徽商的历史作用与评价
(一) 长途贩运,促进各地经济联系;
(二) 促进我国城镇繁荣; (三) 推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四) 对徽州教育的发达和文化繁荣起了孵化 器的作用。
(一)徽商的长途贩运,促进了各地间经济联系 的加强。
虽然徽商的长途贩运活动主观上是为了厚利,然而客观上也 促进了各地间的商品流通和经济联系。 如贩运生产、生活必需品,加强了各地人民的经济联系;贩 运棉花和棉布,使原料产地和成品产地形成对流,这对促进社会 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种突破区域界 限的商品贩运,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徽商的贸易活动不仅限于国内,甚至往来于日本和东南亚各 国。海外贸易,本来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前提,明代徽商 在海外贸易中还将美洲的花生首先带回本地,然后为各地所推广, 对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作出了贡献。
徽商简介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 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晋书》 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 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 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 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 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四)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发达和文化繁荣 起了孵化器的作用。
明清时期是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徽州的文化教育特别发 达的时期,以至人文郁起、英才济济,这与徽商不 惜财力办教
育有密切关系。由于徽商重视教育,重视智力投资,这一时期
徽州以科举及第、入仕众多而盛极一时。教育推进了文化发展, 使徽州成为文风昌盛之地,教育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使徽州成
3、审时度势的竞争精神
重视商业信息,根据市场来选择经营行业和地域。 熟悉市场,掌握市场信息,是徽商立于不败之地的诀窍。 慎选伙伴、合作经营。徽商经商已趋群体化,充分 利用地缘和血缘关系,形成商帮,有时还吸收伙伴入伙, 成为合伙制,这样有利于筹集更多资金,集中伙伴智慧, 分工协作,共同搞好商事。 注重人际关系,热心公益事业。徽商深知人际关系 重要,在交往中很注重谦让宽容,善解人意,甚至加强 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徽商积累财富后都愿意捐资兴 办公益慈善事业,修桥筑路、建立会馆,办学堂,赈灾 济贫,这等于无形广告,提高知名度,广招生意。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引言徽商文化是中国安徽地区特有的商业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徽商以其独特的商业理念、商业组织形式和商业坚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徽商的起源、特点、商业信仰、商业传承以及对当代商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徽商的起源徽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当时安徽地区出现了一批企业家和商贾群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徽商起初以经营纺织业为主,慢慢发展壮大后涉足茶叶、银行、保险、造纸等多个领域。

他们具备丰富的商业经验和技巧,善于经营,注重信誉,很快在中国商业界崭露头角。

二、徽商的特点1.团结合作:徽商注重家族和集体的利益,善于团结合作。

在商业活动中,徽商互相扶持,共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徽商帮”。

2.重视教育:徽商非常重视家族成员的教育培养,传承商业智慧和经验,注重家族内部的人才培养。

3.勤劳节俭:徽商勤劳节俭,精打细算。

他们以稳健的经营策略著称,善于积累财富。

4.崇尚诚信:徽商注重信用和诚信,讲究信誉。

他们在商业活动中以信用为本,以履行承诺为准则。

5.注重慈善:徽商非常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助人为乐。

他们相信积善行好,将带来商业上的好运气。

三、徽商的商业信仰徽商秉持着一系列独特的商业信仰,这些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商业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商业信仰:1.“诚信为本”:徽商认为诚信是商业成功的基石,他们遵循“言而有信、行而专一”的原则,力求在商业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信誉。

2.“持家有道”:徽商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家族企业的持续经营,他们注重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努力保持企业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

3.“德以载财”:徽商相信德行会带来财富,他们坚信只有做善事,才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4.“舍得为人”:徽商注重回馈社会,他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帮助穷人和弱势群体。

四、徽商的商业传承徽商注重家族和文化的传承,将商业智慧代代相传。

他们通过家族内部的教育培养,让新一代徽商掌握商业经验和技巧,从小培养他们的商业意识。

徽文化介绍

徽文化介绍

宣纸因原产于宣城而得名,现主要 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古代用于书 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 代相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 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由于宣纸 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 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汪伯立笔又称“徽笔”,选料精细,制作精致, 命名精巧,生产过好多种套笔,有的以黄山、白 岳、披云峰等名山命名,有的以新安江、渐江、 练水等胜水命名,有的还以S“碎石银光”、 “问政玉笋”、“金棚桂枝”等风景古迹命名。 套笔的用料十分考究,使用景德镇特窑专制的青 花白底纹瓷笔杆,选各种兽毛做笔头,有时甚至 要从一斤兽毛中筛选出百分之一做成一只笔头。 这种“千毛选一毫”的精品,且多为贡品,自然 只有深藏于宫廷内府,后代民间较少不实物传世。
徽州美食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一种火锅。相传,此菜由明代石 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 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坐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余夫 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 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 还是“一品锅”!菜名就此一锤定音。“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 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 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 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 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 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既成。 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 诱人食欲。
徽州特色小吃
徽州传统名菜, “毛豆腐”因利用豆 腐进行人工发酵,使 其表面长出一层白色 的茸毛,故名。豆腐 在发酵中蛋白质分解 成多种氨基酸,味道 较一般豆腐鲜美,此 菜鲜醇爽口气味芳香, 吃时别有一番情趣。
石头馃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 包上,收口捏紧,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然后放在平 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现在仍放一块特 制的砖头)压着,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均匀地传热,以 使馅心熟透,边炕边按动石头(饼子不用翻身),促使 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咬开后香气 扑鼻,滋润味美,如 配汤食用,其味更佳。 馃是当地人的俗称, 制作中用石头压, 故称石头馃。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徽州地区(现在的安徽黄山市)的历史发展和人文研究,是徽商文化、徽文化、徽州文化的统称。

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和历史地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首先,徽州文化是指徽州地区的独特文化现象。

徽州地区概括地讲,指的是现在的安徽黄山市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等县市。

这个地区是徽商的发源地和徽文化的传承之地,徽州文化就是在这个地域背景下产生的。

其次,徽州文化以徽商文化为特色。

徽商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商业集团之一,以其开拓精神和商人道德风尚而闻名于世。

徽商对于徽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徽州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徽商文化的影响。

再次,徽州文化以徽派建筑为代表。

徽派建筑是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使徽派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

徽派建筑通常反映了徽商的富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也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最后,徽州文化以徽州武术和徽州饮食为代表。

徽州武术是徽州文化独特的体育项目之一,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神内涵而闻名于世。

徽州饮食则以徽州菜为代表,徽州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徽州文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首先,徽州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精英。

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徽州文化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

徽商作为中国古代商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徽州文化以徽商文化为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人的精神风貌和商业道德。

再次,徽州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商文化概论

徽商文化概论

徽商研究综述-------- 学徽商兴衰,取兴盛之道学号:111812姓名:王灿灿班级:11 市场营销3班目录一、徽商的起源与兴盛 (1)1、徽商的起源 (1)2.徽商的兴盛 (2)二、徽商的资本积累 (4)1、徽州商人的小本起家 (4)2、商品贩运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4)3、商品囤积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4)4、垄断贸易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5)5、徽商资本的组合形式 (5)三、徽商的经营行业 (6)四、徽商的特点 (6)五、徽商衰落的原因 (7)一、徽商的起源与兴盛1、徽商的起源(1)基本介绍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南直隶(清初改为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包括现旌德一部分)、婺源(1949建国后,被划入江西)、祁门。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

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

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徽学概论(2)

徽学概论(2)

徽菜与徽州文化摘要:“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一种生理需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饮食方式和习惯。

因此,饮食中蕴含着,同时也体现着这个地方、这个人群的特色文化。

同样,徽州地区有着自己颇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徽州徽菜美食文化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中国的百姓基于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其饭桌上的菜肴各具其地域之“味”,并对其精益求精,再加之其它的因素,从而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也是这样产生的。

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原为徽州地区的山野小菜,随着徽商的兴起和繁荣,徽菜由徽商带出山野传遍全国,在与其它菜系交流发展后名扬天下,成为菜之一系,流传至今。

由此徽菜既成为底蕴深厚的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徽菜也成为一种文化即徽菜文化。

1.徽菜从何而来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继续发展,建国后进一步发扬光大。

徽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饮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徽州地处山区,历少战乱,自唐宋来中原大批移民南迁徽州一带,聚族而居,建祠修谱,形成严密的宗族制度。

各族、派均有自己信仰崇拜的偶像,为祀神礼佛,民间便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食用供品,最典型的莫过于祭祀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的“赛琼碗”活动了。

这一年一度的祭拜活动在集中展示汪氏族人所精心烹制的数百碗供品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代民间烹饪家。

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实力及影响力位居全国10大商帮之首,其足迹几遍天下,徽菜也伴随着徽商的发展,逐渐声名远扬。

哪里有徽商,哪里就有徽菜馆。

徽州人在全国各地开设徽馆达上千家,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见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徽菜经过历代徽厨的辛勤劳动,兼收并蓄,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以就地取材,选料严谨,巧妙用火,功夫独特,擅长烧炖,浓淡适宜,讲究食补,以食补身,注重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而成为雅俗共赏,南北兼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徽商文化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安徽地区特有的一种商业文化。

徽商文化是指明清时期,以安徽地区为中心的商人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

这种文化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商业文化之一。

一、徽商家族1. 徽州籍贯徽州籍贯是指在明清时期,居住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地区(今属歙县、休宁县、黟县等)的人群。

这些人主要从事手工业和贸易,在经济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家族制度徽州籍贯有着独特的家族制度,即“三联六会”制度。

这个制度强调家族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家族组织。

同时,这个制度也规定了家族内部权利和义务,并且对外表现出强烈的凝聚力。

3. 家风家训徽州籍贯非常注重家风家训,即对于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家风家训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徽商商道1. 诚信徽州籍贯非常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商业活动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徽商们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真实、守信、讲义气的原则,以此来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任。

2. 合作徽州籍贯也非常注重合作,认为合作是商业成功的关键。

徽商们常常组成联合体或者家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壮大。

3. 慈善徽州籍贯非常注重慈善事业,认为慈善是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一种方式。

徽商们通常会在自己经营成功之后,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并且捐款捐物、设立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

三、徽商文化影响1. 经济影响徽州籍贯在明清时期,以手工业和贸易为主要经济活动。

他们在瓷器、丝绸、茶叶、药材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徽商们的商业活动,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文化影响徽商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州籍贯在家族制度、家风家训、诚信合作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并且影响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商研究综述-------- 学徽商兴衰,取兴盛之道学号:111812姓名:王灿灿班级:11 市场营销3班目录一、徽商的起源与兴盛 (1)1、徽商的起源 (1)2.徽商的兴盛 (2)二、徽商的资本积累 (4)1、徽州商人的小本起家 (4)2、商品贩运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4)3、商品囤积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4)4、垄断贸易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5)5、徽商资本的组合形式 (5)三、徽商的经营行业 (6)四、徽商的特点 (6)五、徽商衰落的原因 (7)一、徽商的起源与兴盛1、徽商的起源(1)基本介绍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南直隶(清初改为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包括现旌德一部分)、婺源(1949建国后,被划入江西)、祁门。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

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

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2)形成原因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

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

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歙县)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

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

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

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

尤其是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

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崭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3)徽商产生条件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

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

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

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2.徽商的兴盛早期的徽商从事的还只是一种简单的以徽州本土盛产的茶、木、瓷土等物产输出去,以换取徽州所缺的粮布、盐等的互补贸易,经营方式上也主要是一种简单的以徽州为中心的贩买贩卖,因而,在它崛起之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帮,但以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代,则是:经营行业上,是“其货无所不居”,以至于“倚顿之盐,乌得之畜,竹木之饶,珠玑、犀家、玳瑁、果布之珍,下至卖柴、贩脂之业,……多新安人也。

”从事的行业有粮商、布商、丝商、瓷商、墨商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盐业,茶业、木业、典当业这四大行业。

如盐业,正如明人汪道昆言:“新安多大贾,其居盐者最豪”,万历《歙志》更云:“邑中之以盐策祭酒而甲天下者,初则有黄氏,后则汪氏、吴氏,相递而起,皆由数十万,以汰百万者。

”茶业,据《歙县会馆》载:“隆庆中,歙人聚都下者已以千、万计。

”据《续金陵琐事》载:“万历癸丑年(1613年),新都人(徽州人)开一茶坊于钞库存街,此从来未有之事,今开者数处。

”木业,宋时,徽人就“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明以后,则不仅经营徽州本土木材,更是经营着全国各地的木材,并且成帮性更强。

典当业,它兴于明代,全国各地都有,据《明神宗实录》记:“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见在河南者,计汪充等二百十三家。

”清时扬州“库存无土著之为之,多新安并四方之人。

”经营方式上,也不仅仅是过去一种走贩,还更有囤积、放债和垄断经营。

走贩是利用商品在地理空间上的差价以牟利;囤积是利用商品在时间上的差价以牟利;放债则是直接地以钱生钱;垄断则是要充分占领和操纵市场,构建徽商帝国。

对这几种方式,徽商把握的都十分全面和娴熟,从而达到"其时无所不鹜,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

"经营地的范围,是“其地无所不至”,明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记:“休歙尤黟,故贾人几遍天下。

”明万历《歙志》说得更明白:“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瓜州、景德诸镇……故邑之贾,岂惟如上所称大都会皆有之,即山陬海堧,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之人,但云大贾则必据都会耳。

"徽商的足迹遍天下,以至于早在明中叶,就形成了一句古谚"钻天洞庭遍地徽。

”徽商至少是在明中叶以后,就已经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帮发展成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在中国的几大商帮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资产影响上,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就曾说:“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晋商)。

”而清以后,特别是至清中叶,徽商的发展则达极盛。

特别是盐业的发展,“两淮八总商,邑(歙县)人恒占其四。

”歙人江春业盐扬州,任两淮盐业总商达四十年,富可敌国,曾两次接驾乾隆南巡,获得"以布上交天子"美誉。

垄断经营上更加强化,牙行、行会遍地。

如乾隆时,北京仅由歙县人所开的茶行有7家,茶商字号166家,小茶店数千家;乾隆五十一年杭州成立的“徽州木业公所”,参加者有五六百人;明时,徽商就开始在各地兴建会馆,到清时则更盛,几以遍及全国各大都会、城镇甚至小乡村等等。

所以,清中期时,徽商实际已是在中国商界中独占了鳌头,成为中国八大商帮中的居首之帮,彻底地构筑成了一代徽商帝国,其影响之大,历史地形成了一句古谚即:“无徽不成镇”。

二、徽商的资本积累徽州人大多出自贫下之家,当期经商之初,一般都是资本不多的小商人。

他们的资本主要都是在商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徽州商人买贱卖贵盘剥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他们或从事长途商品贩运活动,从商品的地区差价中获取厚利;或从事商品囤积活动,从商品的季节差价中获取厚利;或在封建政治势力的支持下,经营垄断贸易,利用垄断价格,获取厚利。

他们还善于利用贷资经营、合资经营以及委托经营的方式,把他们的资本组合起来,形成规模庞大的资本集团,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资本,在买贱卖贵的活动中,牟求更为丰厚的利润。

徽州商人正是利用不等价的交换,一方面榨取农民小生产者,另一方面又从地主、官僚手中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产品。

使他们的资本愈积愈多,而成为一个财力雄厚的商帮,活跃于全国各界。

1、徽州商人的小本起家徽州商人中的大多数人出身于贫下之家,他们资本不多却能以小本起家,在商业活动中逐渐发财致富。

他们的资本来源和积累同剥削田仆的制度没有关系的。

徽州的大多数商人虽然出身贫寒,其在经商之初只能从小本生意做起,但他们却有一套赚钱的本领和艰苦精神。

其中许多人都能在商品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把生意越做越活,使资本越积越多。

这批商人,人数众多,经营范围之广,是徽州商帮中最活跃的力量。

2、商品贩运与徽商的商业利润徽商的商业利润主要通过商品的不等价交换取得的。

长途商品贩运活动乃是实现这种不等价交换的一个重要途径。

许多徽州商人都是在商品贩运活动中,利用商品的地区差价获取利润而发财致富的。

许多的徽州大贾的巨量资本也的确是在这种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3、商品囤积与徽商的商业利润明清时期,囤积商人遍布城乡各地,囤积居奇就是商人牟利的重要手段。

徽州商人一贯把囤积居奇作为牟利生财的一个重要手段。

清朝咸丰时,徽人热衷于囤积之风优盛而不衰。

把商品囤积与放债活动结合起来盘剥农民,更是徽商惯用手法。

徽州商人非常善于囤积居奇。

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其盘剥对象,把广大农民小生产者的劳动果实转化成自己丰厚的利润。

4、垄断贸易与徽商的商业利润(1)借助封建特权经营垄断贸易,是徽商牟取厚利的又一个途径。

明清时期盐的贸易是最主要的一种垄断贸易。

封建国家的盐制度保证了一部分商人经营盐业的垄断特权,使他们可以尽情地扩大盐的购销差价,获取极为丰厚的利润。

(2)借助封建特权,从事亦商亦牙的经营活动,把持市场,垄断贸易,也是徽商牟取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牙商就是在买卖双方说合交易的居间人。

随着徽商的兴盛,徽人经营牙商的现象也日益增多。

凡是徽商得势的地方,往往也是牙商活跃的地方。

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有他们适足于其间。

徽人之开设牙行,从事贸易居间活动者为数甚多,当时贸易的各个领域都有他们经营于其间。

徽州人之所以热衷于经营牙行不是偶然,因为这一行业可以从多方面给他们带来厚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