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三)【解析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在变中求衡、在发展中求正。这一原则可称
之为“时中。”时中,就是依“时”而处“中。”“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用现在的话说,就
是按照社会发展、时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
“时中”绝非与时俯仰、
随波逐流、媚世取容的处世哲学。 “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 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 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 以刑罚为良法善治
之剑。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
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 他愣了一下。 我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 好像一下子长大。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 跟了他, 没过几年, 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
第 2 页 共 11 页 师大附中卷(三)
“爸爸,”只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嘿,傻小子。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
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 “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
第二天, 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社会 的公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 “中道”是现代社会制 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C.“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孔子的言论及主张从不同方面体现 了“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思想。
D.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领域
实行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道”思想。
1. D(“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变化不定”为无中生有,对“时中”理解有偏差。
)
2. A(“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说法不准确,其实,三方面平均用墨。
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
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它们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
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晚上,坐在火堆旁, “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
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பைடு நூலகம்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枪响
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
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
我躲在它的下风, 着迷地瞅着它。 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 显得那么刚硬。我想起
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
第 3 页 共 11 页 师大附中卷(三)
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 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
下之定理。”可见,中道即是正道。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
正义。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
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
, 做到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提出“政者,正也”, 强调执政
④公鹿已
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鹿的大好时机。
(表态 1 分,理由答出 1 点得 2 分, 2 点得 3 分, 3 点得 5 分;仅有表态没有理由则得
0 分)
【 解析 】 答案已经比较完美,没什么解析的空间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A.“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 它贯穿于礼法、 德政、 乡治、 刑罚等几个方面中, 是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B.“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所,以说, “中道”就是“和”之道。
C .“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所 以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
3. C(“孔子思想……最好的思想”说法太绝对。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乌热尔图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你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 打来。
”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
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
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
一
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 公鹿扭头瞅瞅, 撇开鹿群, 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 它跑上山顶,
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6.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理由。(6 分)
6.观点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理由:
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我”着迷。
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
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 “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④
3 分)
A. 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的猎人、猎区大森林的自然风光, 构成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短篇小说的一个独有的世界。
B. 小说中有“我”和继父、“我”和公鹿、狼和公鹿等多方面的冲突,使小说中的形象在冲 突中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也使小说展现出一波三折、曲折动人的特色。
C. 在狼鹿恶战的过程中,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描述,侧 面烘托出紧张气氛,塑造公鹿勇猛机智、骄傲善良的形象。 【“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描述” 属 于直接描写,不能“侧面烘托” ;同时恶战过程也不能塑造“骄傲善良”形象。 】
公鹿已受重伤, “我”此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敬佩的勇
气。
观点二:
会再向公鹿开枪。理由:
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
“我”负有狩猎的使命。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
“我”也能应该展
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 ③“我” 需要通过狩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
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 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 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 从
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
“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
顶呼唤同伴。
D. 在小说中,作为善良、纯朴、骁勇、坚毅等美好品质的化身,鹿寄寓着鄂温克人对 于人生信念的肯定;另一方面,鹿也象征鄂温克人对于自身人格品质的肯定。
5.小说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
【 答案 】 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 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 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阂,暗示了“我”对亲情的渴望; 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 5 分。划线 1 点得 1 分,任意 4 点得满分。 )
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
道”,“有道,”即有仁道, 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 正义的价值。 三是“时中。”
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动态的中道。
“中
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 “中正”的适宜、公平、公正,不是绝对不变、静止不动,
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 几乎就在同时, 鹿猛地一蹬, 狼怪叫一声, 滚了下来。
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 真有一手, 竟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 可惜那一蹄没
踢在狼的脑壳上。
狼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
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 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
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有删节)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
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华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三) 【解析版】
2018 年 4 月 17 日 龙 猫(高映东)
序图:肖培根、乌热尔图
说明:一家之言,请批判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 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 以
D.“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变化
不定,所以说, “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 因为前两方面属于“中道”的内涵,所 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 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
性之一。“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正,意
为端正、公正、合规矩。程子云: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
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 “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
一种基本状态。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
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 朝令夕
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法是一
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道” , 达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而开一代之新规”。 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借鉴。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第 1 页 共 11 页 师大附中卷(三)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 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 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
你能打,我也能打。 ”
“先别吹!”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天早晨, 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 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
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 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 成为一个猎手, 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B.作者在论述过程中, 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 使论而有据, 论而有理, 论而有力。 C. 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道”动的特点,而且联 系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D.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分明,论述透彻, 结构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