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与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ppt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地理事实,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地理原理: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
3.地理事实: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4.地理技能:地图阅读、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技能。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测、调查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地理考试、作业、 projects 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地理教材,丰富多样,具有启发性。
2.教具:地图、地球仪、模型、图片等。
3.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4.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初中学生的地理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六、教学安排1.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地理课程的课时。
2.教学进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地理教学进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共61张PPT)
(二) 综合性
综 合
区域
思 人地 认
维 协调 知
(一) 区域性
观
???要时地素空方(生四活的的的)性综综综合合合
初间地步、理揭自实示然践自环然境力环与境人各类(要活五素动)之之
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实同践角性度
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主要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农业、工业、交通、聚落、衣食住行、艺术建筑
统(课文、图像、活动)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现有学习基础、学习方法、 认知特点等
教学目标 在课标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将课程目标细化, 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媒介
确定课时有助于减少教学随意性, 增强计划性
师生、生生信息交流的载体:教材、黑板、 教具模型、教辅、多媒体设备等
写出、列举、 自转的含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理解
知 识 与
描述、识别、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识记、归纳、 ?在地图上,能识别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说明、比较、 ?会使用比例尺在地图上计算两地之间的实 分析、概括、 际距离。
技 判断、预测、 ?读图识记各大洲的地理界线。
能
绘制、应用、
?读图说明? 讲述美国的三大地形区 ? 讲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 ?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事物是空变化的理解能力。 ? 使学生能够在填充图册上填出欧洲的主要山脉和
河流
(2)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表述缺乏 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获得地图知识 ?认识水土流失 ?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
(三)思想性
(二) 综合性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公转方向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地理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三大要素:轨道、周期和方向,以及这些要素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球公转的动态空间观念,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包括地球公转的动画演示、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图等。
2. 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用于课堂上的模拟演示。
3. 收集与地球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和实例,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4. 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反馈和疑惑,通过于课堂讲解和讨论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地球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和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运用实例和案例来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的深远影响,同时激发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课后,为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
这些练习题应涵盖公转的原理、速度变化、轨道形态等各个方面,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要有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
作业的布置要合理,既要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多的压力。
在学生们完成作业后,教师需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学生们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地球公转的知识。
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通过一段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段视频展示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配以简明的解说,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动态过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分布情况,地势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各种类型和特点,以及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等。
但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布情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并能够运用地形和地势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2.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和地势的知识。
2.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图片、地图和视频等。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学生分组,准备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喜马拉雅山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山脉的形态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
使用地图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各种类型和特点,以及地势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每组选择一种地形或地势,展示其特点和分布情况,并解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地理教学论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关系(微观分析)
1、微观分析——了解教材逻辑结构
认识区域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类型
区域的分析
区 域 的 含 义
“日本”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多火山地震 东 西 方 兼 容 的 文 化
地狭 人稠 岛国
多港湾、海上航运
丰富的人才资源
加工贸易发达
原料、燃料缺乏
。
案例:美国6-8年级地理课—— 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
学员活动: 与附近的学员自由组合,讨论: 您将如何设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这个 主题的教学? 为什么?
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复 习 旧 课
导 入 新 课
讲 解 新 课
巩 固 新 课
检 查 反 馈
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提 出 要 求 独 立 自 学 讨 论 交 流 启 发 指 导 联 系 总 结
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发 现 问 题 提 出 假 设 验 证 假 设 提 高 总 结
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
认知水平: 与了解有关的 行为动词有: 说出、背诵、 描述、辨认、 列举、复述。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说出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重要的区域 常见的区域
了 解
描述 辨认 列举
区 域 的 含 义
二、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 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第一步:分析课标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基本结构:行为表现” 行为主体:略 行为条件:无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了解” 行为指向——核心概念:“区域的含义”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报告PPT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01
地理观测与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地质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
验能力。
02
社会调查与研学旅行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安排研学旅行,
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03
地理竞赛与展示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模型制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竞
重点难点突破策略
重点内容
对于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 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 行强化,如讲解、演示、讨论和
实践等。
难点问题
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 决问题。
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 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 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辅导方案制定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包括补充教学、强化训练、拓展阅 读等。
对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采取一对一或小组辅导的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 助。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效 果。
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立
定期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校 学习情况和个性化辅导方案的实 施效果,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 、运动等基本知识,掌 握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
法。
世界地理概况
了解世界各大洲、国家 、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
文地理特征。
中国地理概况
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 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人口与城市
了解人口分布、迁移、 增长等问题,探讨城市
化进程及其影响。
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PPT
社会资源在地理教育中应用前景
实地考察
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 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家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举办地理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 识面。
在线资源
利用互联网等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材料和互动 平台。
家校合作、社区共建模式探索
家校互动平台
形象。
网络教学
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展在线学习、 远程教学等,打破时空限制,实现 教学资源共享。
互动教学
通过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设备 ,增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 ,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01
02
03
翻转课堂
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资源 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用 于深入讨论、解决问题, 实现知识内化。
讲授法
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口头 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
方法。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 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 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
的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 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 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
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手段引入
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将 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综 合处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教材选用与整合
选用原则
选择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内容科学准确、结构清晰合理、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 教材。
整合策略
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动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 充。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地图、图表、数据、案例等,丰富教 学内容和形式。
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教学内容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训练以及地理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新课标初中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探究欲望和合作意识。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地理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称、地理现象等,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2)了解地理基本技能,如地图阅读与绘制、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地理观测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能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提高地理素养。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渠道,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地理奥秘的欲望。
(2)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差异,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关于地理讲评课教学设计5篇
关于地理讲评课教学设计5篇关于地理讲评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能力目标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过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①范围:23°26′N―23°26′S②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③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键点。
这样可以判断任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及移动方向(向南或向北),并举例说明。
④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12日前后.⑤易混淆的概念:回归年与恒星年(比较法)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赤道: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或等长).②直射点在哪个(南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归纳演绎法)即: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3)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①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阳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一定比这还小.②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方)递减.比如:假如太阳直射点在3°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两侧(方)递减.2)时间变化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所以它的空间变化规律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归纳演绎法)③H对地表影响:(利用人教版地图册P16右下图,并解说)1)太阳高度(H)越大,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温度就越高;2)太阳高度(H)越小,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温度就越低.5.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③易混淆的概念:季节、节气与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与夏至日,冬季、冬至与冬至日等等.(比较法)6.五带的划分①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②学生讨论:1)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小;南温带,北温带变大.2)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大;南温带,.北温带变小.③易混淆的数据:五带的划分的分界线的纬度23°26′和66°34′,与低纬、中纬、高纬度的分界线的纬度30°和60°.(比较法)关于地理讲评课教学设计2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从容说课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陆地环境”的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难点: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地形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列举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和地形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地理教学设计及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应能。。。。。。
22
2、明确行为指向:力求对课堂目标明确具体、可以 观察和测量,应尽量避免模棱两可、不切实际的和 不确定性的语言。 eg:常见的陈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所使用的含糊而不确定的动词如:
23
3、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的学 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者范围等。这里的条件, 包括辅助手段的限制,如提供信息或者提示,以 及时间的限制和行为的情景等。有无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水平会有所不同。 eg: “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的大势。
对照《世界海洋盐度分布图》, “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的大 势。
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给予描述 教师期望学生发生的变化 阐述教学之后学生应该能做什么或者学生具备了哪些特征 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5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6
初中世界地理部分,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知道”东京是日本的首都。 “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及省级行政中心。 “掌握”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和造成我国地形分布的主要原因。 “懂得”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高”认识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记住”世界人口的数量。 “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的大势。 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 能“绘制”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 能“比较”冬夏季风在源地、气压中心、风向、风力、性质、影 响范围、对气候的影响等方面的特点。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
按照“ABCD”模式编写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 学生 能在所给的中国地形图上,列举 三列 东西走向的山脉 •对象 条件 行为 标准 内容
学生 能解释 寒潮的概念 • 对象 行为 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 三维目标 • 坚持一个标准、三个维度 • 基础性目标 拓展性目标 • 心中有“三维”,不强求“三维”
• • • • 获得地图知识 认识水循环过程 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3用空泛、抽象的语句来表述教学目标
•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 提高归纳能力
4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复杂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概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
然地理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地理学习的 比较法和归纳法; ●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北方和南方地区居 民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 ●在南北方地区居民角色扮演中学会与人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 首先,学习地理课程总目标和阶段地理课 程目标中与教学课题相关的要求,从总体 上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意图和要求;
• 其次,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进一步明确某单元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
• 再者,结合教材和实际教学特点将“内容 标准”细化、具体化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设计ppt (2)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素养与教学准备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原理和规律。
熟悉不同地区的自然 和人文地理特征。
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 、分布和变化。
能力目标
04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
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环节。可以采用与地理相关的有趣话题、新闻或 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兴趣。
知识呈现与讲解
系统讲解
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可以采用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 原理。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指导
促进反思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 的学习指导和建议。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自主 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06
教师素养与教学准备
教师专业素养要求
专业知识储备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地理学 科知识,包括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 热爱。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 发展观念。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培养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0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概述
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 的学科,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ppt课件
这里所谓兴奋点 ,就是那些能让同学 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注意高度集 中、思维与情绪骤然活跃起来的信息与内 容。
3.备学生应着重考虑的几个“点”
• 结合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 ,发掘并培育 学生的思维点
所谓思维点就是能够引起思考 ,同时 具有较高思维价值 、较大思维发展空间的 问题 .
重视运用对学习新知最具促进作用的已有经验
• 一般来说 ,与新知相关程度越大的已有经验 ,越 有利于促进学生完成新知的构建
“陆地自然带的分异及其规律 ”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规律”
巧妙使用对学习新知具有干扰作用的原有经验
• 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有些会对他们学习新知 产生干扰, 进而造成认知困境 ,其中不乏构建新 知的必备知识 、以及对学 生影响深远的实践经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这些问 题,而要善于 发现、并指明这些干扰性经验,或引导学生从正 面 比对和辨析这些经验与新知之间的差异,进而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或采用 “故谬”法,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出现 自我 混淆现象 ,引发 学生根据 已有经验提出质疑,并通过辨认引导学 生强化对新知的理解。
• 情境性材料的长短要与试题的数量保持适当的比率 ,要简 洁明了,切忌无用材料滥竽充数
• 设问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绘图、填 图等,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对情境性材料的理解能力。设问 的层次应有渐进性,即保持由易到难的梯度,从而使不同 程度的学生获得有区分度的成绩。
3.备学生应着重考虑的几个“点”
2.活动性——关注学生内在的体验方式,增 强师生间及生生间多维有效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精 心设计学习活动和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愉快地进行学习,以获取地 理知识,培养地理能力。(时区的划分:教师提出 思路,让学生去动手表达)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地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半球分界线;2、经纬度的判读。
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
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一)伟大的祖国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
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二)辽阔的疆域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
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
(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初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
03
初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总结词:气候变化对 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 的生存环境,还对人 类的健康、经济和社 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详细描述
1. 影响农业生产和生 态环境:气候变化导 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 发生,如洪涝、干旱 、风暴等,对农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 极大的破坏。
3. 时差与经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 不均,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差。
2. 地球的公转与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导 致四季更替,这是地球上季节变化的主 要原因。
详细描述
1. 地球的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 致昼夜交替,这是地球上日夜变化的主 要原因。
案例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2.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初中 地理课程中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 布、利用和保护,以及可持续发 展的概念和实践。
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学决策 智能化、学生学习个性化。
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如线上线下结合、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智慧课堂特点
互动性: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时互动工具等,增强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 习资源和指导。
智慧课堂与地理学科的结合
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的未来发展
精细化设计
01
未来的教学设计将更加注重精细化,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
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
数据驱动决策
02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实时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全面评价体系
0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小学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义务教育PPT
地理课程目标
地理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观 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地理思维水平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气候、水源 、地形等基础知识,并探索其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 、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不同 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理解
小学地理课程标准2023 年义务容 教学方法 评价与考核 总结
引言
引言
目标:介绍小学地理课程标准和 2023年义务教育相关内容 重要性: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 素养,加强对地球和环境的认知
引言
结构:本PPT将分为以下几个部 分进行介绍
地理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目标
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
多元化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 ,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 完成等 满足需求:评价内容必须与地理课 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契合,能够准 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评价与考核
公正公平:评价要公正、公平 、客观,避免因个人喜好或偏 见而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结
总结
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义务教育 PPT介绍了小学地理课程的目标 、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与考 核等方面的内容
期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和教 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 地球和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课程内容
地理技能:培养学生使用地图 、图表、统计数据等地理工具 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 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与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 观察,加深对地理现象和地理 特点的认识 案例分析:通过地理案例的分 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关注环境保护、关心全球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以“我国地形地貌”为例,探讨地理教学设计方案。
三、教学对象初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地形地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分布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地形地貌有哪些类型吗?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2. 探究新知(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地形地貌进行深入研究,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2)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不同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地形地貌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地理学科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创设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