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历程
民主革命的历程
民主革命的历程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冲击了封建统治体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对于《凡尔赛和约》中将中国的山东地区割让给日本的安排表示不满。
抗议活动演变成了一场广泛的抗议运动,并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3. 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北伐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关键阶段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联合发起了对北方军阀统治的进攻。
的红军在这一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战争的胜利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4. 中国的成立(1921年)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通过革命和武装斗争,推动了农民和工人阶级的觉醒,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建立。
然而,在国共分裂后,南京政府逐渐转向右派和军阀势力,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进步,导致了进一步的动荡和冲突。
6.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阶段之一。
中国国共两党在这场战争中联合抵抗了日本侵略,成为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又一里程碑。
抗日战争也促使了国共合作的继续,并为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7.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中国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长达20年的战争后夺取了全国政权,结束了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画上了句号。
以上是民主革命的历程的简要概述,这些事件和阶段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故事
辛亥革命的故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征程。
这场革命的背后,是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和牺牲,他们为了国家的民族振兴,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王朝的腐败统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精英开始了他们的探索和斗争,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其中,孙中山被誉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口号,呼吁全国人民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当时,湖北的革命军首先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当地的清朝官员,宣告了湖北独立。
随后,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掀起了推翻满清统治的潮流。
在南京,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宣布清朝已经结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征程。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国内,各地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外,列强的侵略依然存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了严重侵犯。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民族精英们不得不进行新的探索和斗争,以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辛亥革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努力和奉献。
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同时,辛亥革命也告诉我们,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荣耀中,而是要不断前行,积极探索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
在当下,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信念,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继续书写辛亥革命的故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3课 辛亥革命
1.经济发展:甲午战争后到清末的"新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奠定了革命的物质基础。
2.阶级力量壮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得到壮大,奠定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3.思想动员
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①条件:新式学堂的兴办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答案提示:①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内忧外患,各界有识之士就开始了追求强国富民道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在此关头几乎同时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③这两派在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有其共性。④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⑤两派围绕国家体制、斗争策略以及土地政策发生了一系列争论。⑥最终事实说明,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先天不足,不管它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没有改造中国的能力,结果只能是失败。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㈠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㈡1895年,康梁公车上书,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
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⑵革命指导思想的提出:三民主义
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时间、主要内容)
②三民主义的提出(主要内容、核心)
4.组织建设
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①兴中会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地位、入会誓词、意义)
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
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新世纪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改变了以往公开昌言瓜分和采用军事入侵的方式,转而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
在政治上,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在经济上,他们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权利并扩大投资办厂。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主权大量丧失,社会的贫困落后状况更加严重,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加剧《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疑这样老百姓对清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的情绪,于是就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两张牌。
“新政”的实行是为了取悦于列强,以表明清政府能适应列强的需要;遏制革命,摆脱危机。
但“新政”无法挽救满清政权灭亡的历史命运。
主要是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后来多成为革命派的骨干力量,编练新军,为辛亥革命提高了革命力量;奖励实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的。
1905年清政府又推行“预备立宪”,结果只是一场骗局,这加速了革命运动的爆发。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马关条约》订立以后,清政府被迫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的“新政”鼓励私人投资办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正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使资产阶级具备了反侵略和压迫的革命力量。
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回顾
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回顾一、辛亥革命:中国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了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的辛亥革命。
革命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此后,各地响应起义,清朝统治逐渐崩溃。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革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五四运动: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将中国的山东归还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愤慨和抗议。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胜利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1926年,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方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共同对抗敌人。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结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标志着北伐战争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胜利国之一。
五、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革命战争。
1945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全面反攻,旨在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实现中国的解放。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六、文化大革命:中国社会的动荡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动荡的社会运动。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旨在清除党内的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
然而,随着运动的深入,社会秩序被打破,文化大革命导致了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话
①(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实业部,积极推动工商业发展, 还着手有关经济法规的制订工作;各省设实业司。设立 财政部,致力于财政工作的统一:实行财政预算制度; 统一币制;发行公债;制订了一些法令,如《商业银行 暂行条例》14条等。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②据《农商部统计报告统计》,辛亥革命前设厂数, 1910年986家,1911年787家;辛亥革命后设厂数,1912 年1504家,1913年1378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二)探究思考4:辛亥革 命的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探究思考5:辛亥革命失败的 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帝国主义、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 ②袁世凯有强大的实力并耍两面派手段
一
背景篇
探究思考1:辛亥革命是在什么 样的社会环境下爆发的?
探究思考2:革命者为辛亥革命 的开展进行了哪些准备活动?
二
过程篇
(一)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革命军占领武汉三 镇,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 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一般从1894 年兴中会成立开始)至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为止,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领导的推翻满清统治和建立共和制度所有革命活 动统称为辛亥革命。
一
背景篇
材料一 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较快。据统 计,1900年以前的三十余年间,资本一万元以上的民 族工矿企业有一百五十多家,资本总额五千余万元。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工矿有三百二十多家, 资本总额一亿余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红色革命历程
红色革命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红色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这个历程涵盖了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事件,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本文将以中国人的思维去探讨红色革命的历程,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辛亥革命:民族觉醒的开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反抗,也是中国民族觉醒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民主自由的渴望。
中国人民通过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开始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道路的历程。
二、五四运动:文化启蒙的契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是一场由学生和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源于对巴黎和约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中国人民通过示威游行、罢课等方式,表达了对封建传统的抵制和对新文化的追求。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文化启蒙和思想解放,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土地革命:农民觉醒的呼声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农民起义和农村革命斗争,它是红色革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革命的爆发源于对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的不满和对农民权益的呼声。
中国人民通过农民起义、土地改革等方式,推翻了封建地主的统治,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和农民的解放。
土地革命为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四、抗日战争:民族团结的力量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它是红色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抗日战争的爆发源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民族独立的追求。
中国人民通过武装抵抗、民族团结等方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也为红色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政权的建立新中国的诞生是红色革命历程的巅峰之作,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后取得的伟大胜利。
历史《辛亥革命》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 辛亥革命的性质: 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洋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秦朝
清朝
中华民国
(开始:公元前221年) (结束1912年)
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 哪些变化?
材料:民国建立后,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 家、自由恋爱、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实际反映的 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 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有人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纯属偶然?你是否 合作探究 赞同,为什么?
1.清政府腐败无能,有识之士对清政府的彻底失
望;
2.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民主革命思想
发展壮大3.一系列武装起义把全国革命形势推向
课堂小结
革命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辛
主力:湖北新军
亥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革 命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课堂小结
革命起义: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
高潮……
4.文学社和共进会较长时间在湖北新军中打下良
好基础。
民民湖主主北革革新命命军思思想想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
展的必然结果。
领导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 孙中山
辛亥革命的目的: 推翻满清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第19课 辛亥革命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
蔡元培
成立地点 檀香山
湖南长沙
上海
(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 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材料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义
(6)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
材料七: 保路运动 (7)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
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第享有5、人6身条、:言中论华、民著国作人、民集一会律、平结等社,、无选种举族以、及阶被级选、天举宗赋等教人自之权由区,权别自利。由。国平民等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1年,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四川、广东、湖南、湖 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 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 年半。”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 ①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 良道路走不通。 ②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 础和阶级力量。 ③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 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 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⑤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 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 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第19课 辛亥革命 知识点
第19课 辛亥革命 知识点1912年-1919年,民国前期阶段特征: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均呈现出向现代化演进的趋势。
1.政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
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和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一系列革命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2.经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思潮影响扩大。
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
4.社会生活: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朝着文明、开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 “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3)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①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成立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
领导人:孙中山与黄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三民主义: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发展: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先后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国家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
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
同时,晚清时期也是中国内部改革的时期,新政运动兴起,推动了一系列变革。
二、辛亥革命(1911年)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他试图复辟帝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抵制。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成立,开始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落后,民生困苦。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年-1928年)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始了国共合作。
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发展。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在南方兴起,发动了北伐战争。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共同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五、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1927年-1949年)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长征,最终与国民党展开了决定胜负的解放战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六、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和工业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侵略和变革、辛亥革命的开创、北洋政府时期的动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的阶段。
中国革命运动的历程与影响
中国革命运动的历程与影响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国遭受列强的压迫和剥削,社会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革命的火种也逐渐燃起。
本文将探讨中国革命运动的历程和影响。
一、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场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由于清朝内外交困,民众痛苦难堪,各种不满情绪催生的。
象征性的事件是武昌起义,由海军部参谋长黄兴发动的,该起义揭示了为赋新词强要求变和我要革命等倡导革命的呼声。
之后,武昌起义连成了全国各地的反清暴动。
新军统领袁世凯也趁机投靠了革命党,从而协助革命派打败清政府,同时当选为新民主主义政府的总统。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封建统治结束,新民主主义政府成立,全球性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也得到了加强。
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运动,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反对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这场运动由北京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的学生发起,经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组织和领导,迅速扩展到全国各个城市。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一次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运动的典型事件。
这场运动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政治和思想发展,并促进了现代中国的发展。
三、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反对北方军阀并统一全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开始于1926年,以胜利结束于1927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在江西省南部开展了巨大的游击战争,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这场战争在国内外政治的影响非常显著,不仅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国性影响力,同时也推广了大量激进的思想。
四、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持久战,从1937年到1945年持续了8年,该战争随着日本的无情破坏和毁灭性军事行动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在这次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中央领导下调整了战略和战术,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文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简介】
作文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简介】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准备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
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
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
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
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
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
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
《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背景与历程
辛亥革命背景与历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政治变革,它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西方列强强占中国领土和开展商业活动,日益占了中国国内市场并对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君主政府无力对外抗争,国土逐渐失控;内部官僚集团的腐败、贪污也使得人民生活缩减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由此,辛亥革命开始浮现。
1.外因(1)列强的侵略和敲诈。
列强的侵略不仅使中国的领土逐渐减少,而且也使中国的经济受到重创。
商贸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十分恶劣,频繁的贸易造成了外汇任务和资源消耗。
(2)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新兴产业不支持封建贵族的统治,中外通贯的商业活动显然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盈利。
此时,贵族困难重重,而代之的是各种社会阶层的异见和对革命的欲望,这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内因(1)民间反帝情绪的扩散。
在海洋开放和列强掠夺的背景下,中国民间逐渐产生了反帝情绪。
在民间,对列强的仇恨逐渐在怨恨君主制度下的统治者和他们的腐败行为。
(2)资本主义的兴盛对封建帝制的影响。
封建帝制的社会结构不能转化为利润数量的生产方式。
虽然现代化进程使封建帝制的三权力长期受到挑战,但其仍未十分首要。
(3)纷杂的思想流派。
自清朝中后期以来,思想大混乱,出现了各种不同格局的思想派别,其中一些派别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改革方针。
此时,到处充斥着激进的思想派别,不仅反对善治中发生的种种腐败行为,还反对将清朝统治机构改变为按照新形势的民主政治体制的统治机构。
二、辛亥革命的历程1.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序幕是在1911年起的。
当时在武昌,有李世贵率领的水陆营、共青团等各种组织,以及一大批社会民主主义者。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
因为清廷官员在发起铁路管理乃至铁路改革时使用了泼辣手段,引起社会强烈反感。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 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 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 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 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 迅速形成了 瓜分中国的局势 。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 。 1895 年 2 月,孙中山在 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 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905 年 7 月, 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 70 余人 在 东 京 集 会 ,决 定 成 立 中国同 盟会 ,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 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同月20日, 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 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 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 民
武昌起义
南北议和
1911 年 11 月 2 日,在攻下汉口之后, 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 方议和。 12 月 2 日,通过英国驻汉 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 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辛亥革命结果
清帝退位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 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 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袁世凯上台
宣统退位后,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 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 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 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 二任临时大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历程
学号:
姓名:
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关键字:百年纪念,革命前的国情,共和国的成立,革命的失败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
时光流逝,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发动了侵华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也助长了他们加大侵华的气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甚至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开战。
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便开始修铁路,放高利贷,掠夺矿产资源,搜刮大量钱财,清政府支付巨额赔款后,各级官员还要中饱私囊,将中国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中,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人们意识到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鹰犬”,1898年6月11日,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进行了一场维新运动,但不久就失败了,光绪帝被废除。
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孙中山,学名文,普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
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
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虽没被采用,但反应出他寄希望自上而下的改革,发展工业。
并决心推翻清政府。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同时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人们为了摆脱困境,纷纷要求革命。
迫于此情形,清政府陆续实行变革,比如设立商部,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建立新军,颁布法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等;并下令废除科举考试。
尽管清政府做出表示,但其最终目的延续其反动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更加尖锐。
另一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而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这便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同时,一些青年学生不断接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他们远渡他国,赴美留学,这样就使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时,自发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同时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新的意识。
而他们也成了推动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
20世纪,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章炳麟发表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痛斥帝国主义,揭露清政府的软弱,号召了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成立。
这些团体也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力量。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以《民报》为机关报,确立了革命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它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同时确立了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就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这也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成立后,他们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影响。
1911年5月,清政府接“国有”名义把铁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这一政策激起了民愤和反抗,广大群众忍无可忍,掀起了武装暴动。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共和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孙中山说:“革命是为大家谋福”。
所以在革命过程中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但是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得地位,因而广大人民的权利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保证。
此外,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这对革命的顺利进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1911年底,孙中山回到上海,在南京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确定临时政府组成人员。
28日,又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孙中山在1912年1月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他是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革命政府,,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1912年3月,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他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但是他并不是完全的、有缺点的,独立各省的军政府多数为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操纵,南京临时政府和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它们事实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
革命派自身的弱点也更多地暴露出来,孙中山的许多正确主张都遭到反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感到大总统的位置难以到手,立即撤销和议代表,造成谈判破裂的形势,迫使革命势力妥协。
帝国主义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且制造外国干涉的空气。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被迫退让。
袁世凯向临时政府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
不久,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因实力在北方,拒绝南下就职。
孙中山派蔡元培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暗中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兵变;帝国主义也乘机调兵入京,制造紧张空气,以支持袁世凯。
南京临时政府再次退让。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辛亥革命以其失败而告终。
这场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尽管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们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史革命上光辉的一页。
对于他们的缺点,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锦涛主席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演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