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燃料燃烧综合实验报告(3篇)
![燃料燃烧综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d6f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料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燃料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研究不同燃料燃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评估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和环境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料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光和物质的过程。
燃烧反应的基本形式为:燃料 + 氧气→ 热量 + 光 + 二氧化碳 + 水。
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分析影响燃料燃烧的因素,如燃料种类、氧气浓度、燃烧温度等。
三、实验器材1. 燃烧装置:包括酒精灯、蜡烛、煤油、木炭等燃料。
2. 氧气发生器:用于提供氧气。
3. 温度计:用于测量燃烧温度。
4. 热电偶:用于测量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
5. 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器材,确保其完好无损。
将燃料分别装入酒精灯、蜡烛、煤油、木炭等燃烧装置中。
2. 燃烧实验:将燃烧装置分别点燃,观察不同燃料的燃烧现象。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火焰颜色、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数据。
3. 氧气浓度实验:将氧气发生器放入燃烧装置中,观察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火焰颜色、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数据。
4. 燃烧温度实验:使用温度计和热电偶测量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5. 热效应实验:将热电偶插入燃烧装置中,测量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
记录热效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 环境影响实验:观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现象观察:不同燃料燃烧时,火焰颜色、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存在差异。
例如,酒精灯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燃烧温度较高;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温度较低。
2. 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充分,火焰颜色越亮,燃烧温度越高。
3. 燃烧温度实验:燃烧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燃烧峰值温度与燃料种类、氧气浓度等因素有关。
4. 热效应实验:燃烧过程中,热效应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燃烧峰值热效应与燃料种类、氧气浓度等因素有关。
蜡烛燃烧条件实验报告(3篇)
![蜡烛燃烧条件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1582b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条件,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氧气浓度、燃料性质等,并验证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燃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足够的氧气供应。
2. 燃料(石蜡)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
3. 燃料与氧气接触。
三、实验材料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的石灰水一瓶5. 温度计一个6. 氧气浓度计一个7. 秒表一个8.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
-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等。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 每次实验后,打开容器,测量蜡烛燃烧后的氧气浓度,并记录数据。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蜡烛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温度下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火焰的燃烧情况。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不同种类的蜡烛(如蜡烛、油灯、酒精灯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燃料的燃烧时间、火焰的燃烧情况等。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无气味。
-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温度较高。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弱,燃烧时间缩短。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强,燃烧时间延长。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蜡烛燃烧时间、火焰燃烧情况不同,燃烧效率也不同。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木柴燃烧测试实验报告(3篇)
![木柴燃烧测试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d2512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木柴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探究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3. 分析木柴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木柴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主要成分是碳、氢、氧等元素。
在燃烧过程中,木柴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灰烬等物质。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燃烧现象、分析生成物,了解木柴燃烧的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木柴(干燥、质量约50g)2. 烧杯(100ml)3. 铁夹(2个)4. 酒精灯5. 火柴6. 干净的玻璃片7. 澄清石灰水8. 滤纸9. 秒表10.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木柴切成约1cm厚的片状,用滤纸擦拭干净。
2. 用铁夹夹住木柴,将其放在酒精灯的上方。
3. 点燃酒精灯,使木柴开始燃烧。
4. 观察木柴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过程中的颜色、气味、火焰形状等。
5. 用烧杯收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秒表记录收集时间。
6. 将燃烧后的木灰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7. 用玻璃片收集燃烧产生的烟雾,观察其颜色、气味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木柴燃烧现象:木柴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伴有蓝色火焰。
燃烧过程中,木柴表面逐渐变黑,有少量灰烬产生。
燃烧过程中,产生明显的气味,可能是焦油和酚类物质。
2. 澄清石灰水实验:将燃烧后的木灰加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柴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3. 烟雾观察:燃烧产生的烟雾呈白色,有轻微的气味。
六、实验结论1. 木柴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主要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灰烬等物质。
2. 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 澄清石灰水实验表明,木柴燃烧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
七、实验讨论1. 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建议在燃烧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通风、使用烟囱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木柴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应妥善处理,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7fe1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4.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2. 分析燃烧过程中氧气、温度和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和温度的相互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氧气、温度和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木条、火柴、蜡烛、酒精、砂纸、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烧杯、水、玻璃棒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集气瓶、烧杯、玻璃棒、天平、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1)将一根木条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抽空,再次将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燃烧的影响(1)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试管中,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3. 实验三:探究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1)将火柴点燃,放入烧杯中,观察火柴燃烧情况。
(2)用砂纸将木条表面摩擦,使其表面粗糙,点燃木条,放入烧杯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当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抽空后,木条无法燃烧。
这说明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2. 实验二:蜡烛在试管中燃烧,当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时,火焰变得更旺。
这说明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
3. 实验三:火柴在烧杯中燃烧,而摩擦后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这说明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氧气充足时,燃烧更旺。
3. 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燃烧越旺。
4. 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可燃物越易燃,燃烧越旺。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物质燃烧探究实验报告
![物质燃烧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b3ee0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5.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
2. 探究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质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反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有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三、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酒精灯、镊子、火柴、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澄清石灰水、石蜡、纸张、棉花、铁丝等。
2. 实验试剂:酒精、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步骤1. 预热:将酒精灯点燃,预热实验器材。
2. 实验一:观察酒精燃烧现象(1)将少量酒精倒入试管中,用镊子夹住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
(2)观察酒精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3)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4)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3. 实验二:观察石蜡燃烧现象(1)将石蜡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熔化。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熔化的石蜡,滴在火焰上。
(3)观察石蜡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4)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5)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4. 实验三:观察纸张燃烧现象(1)将一张纸张折叠成小船状,用火柴点燃。
(2)观察纸张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3)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4)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 实验四:观察棉花燃烧现象(1)将少量棉花放入试管中,用镊子夹住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
(2)观察棉花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3)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4)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6. 实验五:观察铁丝燃烧现象(1)将铁丝放入试管中,用镊子夹住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
(2)观察铁丝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燃烧的原理实验报告(3篇)
![燃烧的原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540d7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1.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1. 可燃物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助燃剂,通常指空气中的氧气。
3. 热量:点燃可燃物质,使其达到着火点。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可燃物 + 氧气→ 燃烧产物 + 热量三、实验用品1. 可燃物质: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空气。
3. 热源:酒精灯、打火机等。
4.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温度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可燃物质,放入烧杯中。
2. 用酒精灯或打火机点燃可燃物质,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
4. 对燃烧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如测定燃烧产物的质量、热量等。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燃烧原理。
五、实验现象1. 燃烧时,可燃物质发出火焰,并伴有热量释放。
2. 燃烧产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其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3. 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 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例如,木材燃烧产生烟雾和灰烬,汽油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少量水。
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七、实验结论1.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质、氧气和热量。
3.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报告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344e0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d.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2.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的现象。
燃烧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可燃物: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酒精等;2. 氧气:指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氧气,通常来自空气;3. 着火点:指可燃物在氧气存在下开始燃烧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可燃物的燃烧现象,验证燃烧需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火柴;3. 酒精灯;4. 酒精;5. 纸张;6. 水槽;7. 铁架台;8. 烧杯;9. 温度计;10. 量筒;11. 红磷;12. 白磷;13. 滤纸。
四、实验步骤1. 将纸张撕成小块,分别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燃烧现象;2. 点燃酒精灯,将酒精滴在纸张上,观察其燃烧现象;3.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燃烧现象;4. 将滤纸撕成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其燃烧现象;5. 将白磷放入热水中,观察其燃烧现象;6.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观察其燃烧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将纸张撕成小块放入烧杯中,纸张不燃烧;2. 点燃酒精灯,将酒精滴在纸张上,纸张燃烧;3.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4. 将滤纸撕成小块放入水中,滤纸不燃烧;5. 将白磷放入热水中,白磷燃烧;6.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红磷温度低于着火点不燃烧,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纸张、红磷和白磷分别代表可燃物,氧气来自空气,温度计测量温度;3. 实验结果表明,纸张、红磷和白磷在满足燃烧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燃烧现象;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火灾事故。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2. 实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可燃气体积聚;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4. 实验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的结论(3篇)
![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的结论(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cbbca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原理,并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和光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分析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验证燃烧产物,进一步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烧杯、澄清石灰水、玻璃棒、温度计、秒表等。
2.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分层现象。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将玻璃棒靠近蜡烛火焰,观察石灰水变化。
(3)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现象。
(4)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熄灭蜡烛,观察蜡烛残余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火焰分层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颜色最亮;内焰温度次之,颜色较暗;焰心温度最低,颜色最深。
2. 石灰水变化:将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靠近蜡烛火焰,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3. 烧杯内壁现象: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 温度变化: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5. 熄灭蜡烛现象:熄灭蜡烛后,观察到蜡烛残余物。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石蜡熔化,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五、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4. 蜡烛燃烧过程中,热量和光能被释放出来。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验证了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了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为后续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物体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物体燃烧条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0939b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b.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物体燃烧的条件,验证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温度),并进一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如下:1. 可燃物: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
2. 助燃物:支持燃烧的物质,一般为氧气。
3. 点火源:引起燃烧的能量来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
本实验通过设计不同实验方案,验证这三个条件的必要性。
三、实验材料1. 可燃物:木条、纸张、酒精、汽油等。
2. 助燃物:空气(含氧气)。
3. 点火源:酒精灯、火柴、打火机等。
4.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验证可燃物(1)将一小块木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2)将一小块纸张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纸张是否燃烧。
(3)将一小滴汽油滴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汽油是否燃烧。
2. 实验二:验证助燃物(1)点燃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2)将一小块木条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燃烧现象。
(3)将一小块木条放入水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3. 实验三:验证点火源(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燃烧。
(2)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观察酒精灯是否燃烧。
(3)用摩擦方法点燃纸张,观察纸张是否燃烧。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木条、纸张、汽油均能燃烧。
2. 实验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熄灭;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木条在水中不燃烧。
3. 实验三:火柴、打火机、摩擦均能点燃蜡烛、酒精灯、纸张。
六、实验结论1.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温度)。
2. 可燃物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3. 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4.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e04aa80740be1e640e9a8e.png)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突破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A.可燃物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3.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D)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4.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
燃烧条件案例实验报告
![燃烧条件案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6e06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2.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的条件,验证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酒精、水、小棉球、小木条、煤、蜡烛、烧杯、玻璃杯、滤纸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火柴、铁夹、铁架台、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 同时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3. 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4.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氯气中,观察现象。
5. 将一小块镁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蘸有酒精的小棉球能被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球不能被点燃。
2. 小木条容易被点燃,而煤不易被点燃。
3. 未罩烧杯的小蜡烛能继续燃烧,罩烧杯的小蜡烛一会儿熄灭。
4. 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 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有些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
3. 用玻璃杯罩住蜡烛,隔绝氧气,蜡烛会熄灭。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蘸有酒精的小棉球能被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球不能被点燃?答: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小木条容易被点燃,而煤不易被点燃?答:因为小木条的着火点低于煤的着火点。
3.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杯罩住蜡烛,蜡烛会熄灭?答:因为玻璃杯隔绝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导致蜡烛熄灭。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验证了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同时,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现象,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进一步加深了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探究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燃烧条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eac3e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09.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燃烧的条件,探究不同条件下物质燃烧的特性,为今后的安全用火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实验器材1. 酒精灯;2. 酒精;3. 小木块;4. 小铁块;5. 烧杯;6. 氧气瓶;7. 温度计;8. 秒表;9. 火柴;10.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将酒精倒入酒精灯中,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颜色和形状;2. 将小木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记录木块燃烧的时间;3. 将小铁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铁块表面现象;4. 将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火焰熄灭时间;5. 将氧气瓶打开,用酒精灯加热氧气瓶,观察氧气燃烧现象;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燃烧条件。
五、实验现象1. 酒精灯火焰呈蓝色,温度较高;2. 小木块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燃烧时间为10秒;3. 小铁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表面出现红色;4. 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火焰熄灭时间为30秒;5. 氧气瓶打开后,加热氧气瓶,火焰迅速熄灭。
六、实验结论1. 物质具有可燃性,酒精、木块、铁块均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酒精、木块、铁块在氧气中均能燃烧;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酒精、木块、铁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能燃烧;4. 燃烧条件满足时,燃烧现象明显,如火焰颜色、形状、温度等;5. 燃烧条件不满足时,燃烧现象不明显或无法燃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酒精灯火焰烧伤;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特性;2. 研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3. 探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4. 研究燃烧条件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不同条件下物质燃烧的特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小学燃烧实验报告总结(3篇)
![小学燃烧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54d3c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9.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了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开展了“燃烧实验”这一实践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过程以及燃烧产物,从而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燃烧产物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通常需要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观察燃烧现象,从而了解燃烧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烧杯、水、酒精、石灰水、玻璃棒、试管、镊子等。
2. 实验工具:酒精灯、酒精、火柴、试管夹、玻璃棒、镊子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燃烧: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和高度,记录燃烧现象。
2. 探究燃烧条件:分别将蜡烛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燃烧现象的变化,分析燃烧条件。
3. 燃烧产物分析:将燃烧后的蜡烛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观察燃烧产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现象。
4. 实验现象记录: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呈现黄色,高度约为10cm,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2. 燃烧条件:在温度较高、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蜡烛燃烧更旺盛。
3. 燃烧产物分析:燃烧后的蜡烛在水中溶解,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燃烧产物中有碳酸盐类物质。
4.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七、实验结论1.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 燃烧条件对燃烧现象有较大影响,温度越高、氧气越充足,燃烧越旺盛。
3. 燃烧产物中有碳酸盐类物质。
八、实验收获与反思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现象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d8b3e24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2.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2. 了解不同燃烧条件下火焰、烟尘、气味等现象;3. 分析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换。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放热反应,产生火焰、烟尘、气味等现象。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质、氧气和点火源。
本实验通过改变燃烧条件,观察火焰、烟尘、气味等现象,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酒精、氧气瓶、铁夹、烧杯、量筒、试管等;2.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夹、烧杯、量筒、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大小等;2. 将蜡烛放入烧杯中,观察火焰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变化;3.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酒精,观察火焰与酒精接触面积的变化;4. 将氧气瓶连接铁夹,将蜡烛放入氧气瓶中,观察火焰的变化;5. 在氧气瓶中加入少量酒精,观察火焰的变化;6.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大小等;7. 将酒精灯火焰吹灭,观察火焰熄灭后的现象;8.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实验现象1. 点燃蜡烛,火焰呈黄色,形状为锥形,大小适中;2. 将蜡烛放入烧杯中,火焰与氧气接触面积减小,火焰逐渐变暗;3.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酒精,火焰与酒精接触面积增大,火焰变亮;4. 将蜡烛放入氧气瓶中,火焰变得明亮,颜色呈蓝紫色;5. 在氧气瓶中加入少量酒精,火焰变得更加明亮,颜色呈蓝紫色;6. 点燃酒精灯,火焰呈黄色,形状为锥形,大小适中;7. 将酒精灯火焰吹灭,火焰熄灭,留下少量烟尘;8. 火焰熄灭后,烧杯底部有少量水滴,酒精灯底部有少量酒精残留。
六、实验分析1. 火焰颜色、形状、大小与可燃物质和氧气接触面积有关。
蜡烛和酒精的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形状、大小发生变化,说明燃烧条件对火焰特征有影响;2. 氧气浓度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在氧气瓶中,火焰变得更加明亮,颜色呈蓝紫色,说明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充分;3. 燃烧过程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热量和能量。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e890f60975f46527d3e19d.png)
2、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说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下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它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实验五燃烧的条件
班级姓名小组
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蒸馏水。
探究步骤和方法
现象及结论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植物的燃烧实验报告(3篇)
![植物的燃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793d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燃烧的条件及其过程。
2. 分析植物燃烧时产生的物质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3. 了解植物燃烧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背景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等资源,还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然而,植物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燃烧,如火灾等。
了解植物燃烧的机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干草、树枝、树叶等植物材料。
2. 实验仪器:酒精灯、火柴、剪刀、计时器、集气瓶、试管、酒精、烧杯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将干草、树枝、树叶等植物材料剪成适当长度,以便于燃烧。
2. 燃烧实验:将酒精灯点燃,用火柴点燃剪好的植物材料,观察并记录燃烧过程。
3. 气体收集与检测:将集气瓶倒置,将燃烧的植物材料放入集气瓶中,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
将气体导入试管中,加入适量酒精,观察酒精是否燃烧,以检测气体成分。
4. 燃烧产物分析:将燃烧后的植物材料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观察水溶液颜色变化,分析燃烧产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过程:植物材料在酒精灯火焰的点燃下,迅速燃烧,产生火焰和烟雾。
燃烧过程中,植物材料逐渐减少,燃烧速度逐渐减慢。
2. 气体收集与检测:燃烧产生的气体被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酒精后,酒精燃烧,证明气体中含有可燃物质。
3. 燃烧产物分析:燃烧后的植物材料放入水中,水溶液呈现黄色,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有机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植物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高温、氧气等。
2. 植物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可燃气体和有机物质。
3. 了解植物燃烧的机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七、实验讨论1. 植物燃烧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污染环境。
2. 植物燃烧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有助于揭示植物燃烧的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火灾提供理论依据。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eea1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a.png)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引言: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产生火焰、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
然而,燃烧并非所有物质都能进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为了深入了解燃烧的条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必要性为了验证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木炭和蜡烛。
首先,我们点燃一块木炭,观察到它迅速燃烧,并产生出明亮的火焰和热量。
然后,我们将另一块木炭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再次点燃。
这一次,由于缺乏氧气,木炭只是慢慢地燃烧,没有明亮的火焰产生。
类似地,我们点燃了一支蜡烛,它也迅速燃烧并产生火焰。
接着,我们将蜡烛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结果同样是缺乏氧气导致蜡烛燃烧缓慢,没有明亮的火焰。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二:可燃物质的存在为了验证可燃物质的存在对燃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纸张和水。
首先,我们点燃一张纸,观察到它迅速燃烧并产生明亮的火焰。
然后,我们将纸张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再次点燃。
这一次,由于缺乏可燃物质,纸张只是燃烧一小段时间后熄灭。
接着,我们将水倒入一个容器中,再点燃一张纸。
结果是纸张无法燃烧,因为水的存在阻碍了燃烧反应的进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可燃物质的存在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三:点燃温度的影响为了验证点燃温度对燃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纸张和木片。
首先,我们将一张纸张放在火焰附近,观察到纸张开始燃烧。
然后,我们将另一张纸张放在冰箱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接近火焰,结果是纸张无法点燃。
类似地,我们将一块木片放在火焰附近,观察到木片开始燃烧。
然后,我们将另一块木片放在冰箱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接近火焰,结果是木片无法点燃。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点燃温度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氧气的存在、可燃物质的存在和适当的点燃温度。
蜡烛的燃烧的实验报告(3篇)
![蜡烛的燃烧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ab3fd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2. 掌握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成分,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石蜡在点燃后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产生气体和灰烬。
三、实验用品1. 蜡烛:白色、黄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蜡烛各一支。
2. 火柴:用于点燃蜡烛。
3. 烧杯:用于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
4. 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 滤纸:用于过滤燃烧产生的灰烬。
6. 镊子:用于取用蜡烛和灰烬。
7. 秒表:用于计时。
8.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不同颜色的蜡烛分别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2. 记录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形状、高度和燃烧时间。
3. 用烧杯收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和气味。
4. 将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 用滤纸过滤燃烧产生的灰烬,观察灰烬的颜色和状态。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或白色,火焰高度约为10-15厘米,燃烧时间约为1小时。
2. 燃烧产生的气体为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燃烧产生的灰烬为黑色粉末,经过滤纸过滤后,灰烬质量约为蜡烛质量的1/10。
4.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蜡烛燃烧产生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水蒸气对环境无影响。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石蜡在点燃后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或白色,燃烧产生的气体为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蜡烛燃烧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燃烧方实验报告
![燃烧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0e30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观察和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可燃物: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2. 氧气:燃烧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参与;3. 温度:燃烧物质的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
三、实验用品1. 燃烧匙:用于盛放可燃物;2. 火柴:用于点燃可燃物;3. 玻璃片:用于观察燃烧现象;4. 铁夹:用于固定燃烧匙;5. 烧杯:用于收集燃烧产物;6. 水槽:用于盛放水,用于灭火;7. 酒精灯:用于提供热源;8. 可燃物:如木材、纸张、硫磺等;9.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即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可燃物放在燃烧匙上,用铁夹固定在酒精灯上方,确保可燃物距离火焰适中;2. 点燃可燃物:用火柴点燃可燃物,观察燃烧现象;3. 观察燃烧过程:注意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变化等;4. 灭火:当燃烧结束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住燃烧匙,将其放入烧杯中,观察灭火过程;5. 收集燃烧产物:观察燃烧产物,分析其性质。
五、实验现象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火焰、热量和光;2. 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变化等与可燃物的种类、燃烧条件等因素有关;3. 燃烧结束后,燃烧产物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如烟雾、灰烬等;4. 灭火过程中,火焰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氧气和温度三个条件;2.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3. 燃烧产物的性质与可燃物的种类、燃烧条件等因素有关;4. 灭火过程中,火焰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发生;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燃烧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加深了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学生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03b450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8.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燃烧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和光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三、实验器材1. 铁架台2. 酒精灯3. 火柴4. 玻璃片5. 铁夹6. 红磷7. 白磷8. 木炭9. 硫磺10. 氧气瓶11. 水槽12. 秒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酒精灯、火柴、玻璃片、铁夹、红磷、白磷、木炭、硫磺、氧气瓶、水槽、秒表等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桌上。
2. 取一小块红磷,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3. 取一小块白磷,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白磷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4. 取一小块木炭,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木炭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5. 取一小块硫磺,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
观察硫磺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6. 在氧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氧气,将燃烧后的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分别放入氧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7. 在水槽中放入适量的水,将燃烧后的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时间。
8.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在酒精灯火焰中均能燃烧,燃烧时间分别为10秒、5秒、15秒、20秒。
2. 在氧气瓶中,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均能燃烧,燃烧时间分别为15秒、10秒、20秒、25秒。
3. 在水中,红磷、白磷、木炭、硫磺均不能燃烧。
4. 通过实验结果可知,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实验结果表明,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速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六、实验结论1.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速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逊克农场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八年级__班0806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下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蘸有酒精的棉花
______;蘸有水的
棉花_______。
_____________。
乒乓球片_______
滤纸片_________ 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
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原
因吗?
2、如果将实验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
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
评语
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