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3.理解古代人类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如民族融合、宗教传播、文化交融等,能够分析具体案例并加以阐述。
4.掌握古代人类迁徙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并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5.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分析古代人类迁徙对世界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
5.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如全球移民现象等,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形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迁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全球史观。
3.通过学习古代人类迁徙过程中的艰辛与奋斗,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形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人类迁徙的主要动因、路线、影响及区域文化的形成。
2.强调古代人类迁徙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互动中的作用。
3.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古代人类迁徙的主要动因,如生态环境变化、战争、资源开发等,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具体案例。
2.介绍世界各大洲古代人类迁徙的主要路线,如欧亚大陆的草原丝绸之路、非洲的撒哈拉商路等,并展示相关历史地图。
3.讲解古代人类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如民族融合、宗教传播、文化交融等,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具体实例。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9张ppt)

迈锡尼文明
黑暗时代
城邦文明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三)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4.印度河→恒河流域:雅利安人和古印度文明
材料: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 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 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 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 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公里的土 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 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 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 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 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 出了蒙昧时代。
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经路济。根源:游牧民族流动性的生活习性
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定,使得印欧人无法进行定居生活。所
以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的显著特征。对马的驯化和食利物用,匮很乏大且程不度固上推定动;了对其马迁的徙过驯过化程和。利用。
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 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政治:城邦国家的兴起。 思想:希腊文明形成;
政治:印度列国时代。 思想:种姓制度与佛教成为古代印度重要符号,并对东南亚 产生影响。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三)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1.小亚细亚:赫梯人
(1)政治:赫梯帝国兴起和衰落。 (2)军事:对外扩张,扩大版图,与古埃及争霸; (3)经济: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并传播;
约BC2300 欧洲北部 日耳曼人
约BC1200 西欧北部 凯尔特人
约BC2000 巴尔干半岛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4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4张ppt)

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以中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气候为潜
在动力,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南迁而形成的几次大规模的迁徙高潮对应着
千年尺度的寒冷期。
——管彦波:《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
材料4: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
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
逐水草而居,社会结构简单, 长期狩猎,性格剽悍,机动性强。
游牧世界
农耕世界
安土重迁,社会结构复杂, 细密的社会分工,城市、文明、财富。
生活:南农北牧 经济:南富北贫 军事:南弱北强
时空坐标
公元前2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千纪初 17世纪 6世纪 2世纪 3世纪
6世纪 7世纪
8世纪
印欧人 赫梯人建立 波斯 大月氏 早期迁徙 赫梯帝国 崛起 人西迁
(1)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
单元课标 (2)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
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本单元目录: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区域文明
人口迁徙、文 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整体世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日耳曼人南迁 匈奴内迁
阿拉伯人 开始扩张
阿拉伯 帝国建立
在整个古代历史上,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都是一个经常存 在的现象。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 1.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第6课 ); 2.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6课 ); 3.13世纪蒙古人西征(11课);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4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4张ppt)

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
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②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的影响;
③生存需要:食物匮乏—、—来赵源琳不《稳农定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冲突融合及其历史效应》
材料3: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 材料4: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 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 障⑤,技他术们保也障是:难驯以化进的行马跨和越轮高式车山;大
▲迈锡尼文明-狮子门
(第35页)
▲黑暗时代
▲城邦文明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4.印度河→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
▲《四吠陀》
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 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
➢ 吠陀时代:从印度河流域推进 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 印度
➢ 列国时代:公元前600年左右, 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
(第35页)
▲赫梯骑士头像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2.伊朗高原的波斯人: ➢ 建立帝国:公元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
▲大流士一世镇压 帝国全境的起义
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 三洲的大帝国
(第35页)
▲赫梯浮雕 反映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
贡的情景
BC16-11C 雅利安人入侵
④影响深远:形成多种新民族; 对早期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吠陀时代
▲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
(第34页)
(公元前3000—前1000年)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页,梳理知识,完成表格。
迁徙地区
南迁 小亚细亚
殷墟墓里为什么会有白人头骨?
在殷墟出土了蒙古人、黑人还有 高加索人(白人)的头骨,但是这些人 的头骨都是在殉葬坑里出土的,头骨 的主人都被残酷的处决了。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实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的讲授,又有实践的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迁徙文化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同时,通过作业小结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迁徙文化的心得体会、制作迁徙路线的手工绘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对迁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如阅相关历史书籍、查找网络资料等,拓宽知识视野。
4.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时间管理和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从古代人类的迁徙中,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通过对迁徙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4.创设问题情境,如假设迁徙活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如分析迁徙过程中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组织小组展示活动,如小组汇报、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古代人类迁徙的研究成果,增加学生对迁徙文化的认识。
5.开展迁徙文化展览,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形式,感受迁徙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组织学生进行迁徙文化创意写作和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PPT)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材料四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



自 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固 基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效 果





[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方游牧部落向西迁徙的原因。
速 达 标
研 习
化的价值,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


点 难




第12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思维拓展] 区域文化的产生原因和价值

(1)产生原因

理 自
①区域文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地理环境,一种地理文化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否则

学 习
难以长期生存,或者不得不做相应的改变。
研习 1 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和影响

[合作讨论]

理 自
材料一 在地处大草原西部的印欧各族和地处大草原东部的蒙古——突厥人之间,有
主 学
一条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大草原,地势较高、


固 基
较干燥,气候通常也更恶劣。这里的牧场没有西部的牧场肥美,可以放牧羊、骆驼和马,

理 自
就越多。

学 习
②交通:交通的发展,相对减少了地区之间往来的时间,减少了人口迁徙的困难,促 重


基 础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前2C:(1)匈奴扩张;(2)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 印度北部;(3)日耳曼人南迁
3-6世纪:(1)中国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促进中国北方民族大交 融;(2)中国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3)5世纪后期, 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②《编年史》 流 的③影传《响的短,几歌故何①综原④合本符编》合写而题成意,,④两A项《者正荷都确马受;到史《了诗编古年》印史欧》文是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古 腊罗 数D马 学.的家②作欧品几④,里③得与的题一意部不不符朽,之《作几,何但原没本有》受是到古古希印
欧人的影响,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开始:阿拉伯人扩张,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探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
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 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
商业、—技—术【的法】传杜播丹与《交古流代世界经济生活》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当堂检测
Hale Waihona Puke 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
居民融合,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随着希腊人一起出
1.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现的的古,印有传欧世人的,希开腊始神话沿与黑荷海马西史海诗。岸《西掷迁铁并饼者》
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 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6张ppt)

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
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A 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C.战乱频
仍导致国家分裂 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检测巩固
3、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
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
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
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
1.迁徙的原因: 受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原因、政治压迫与政治局势、统治者对外扩张 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不断迁徙中谋生存,求发展。
2.对文化的影响: 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 产生了重大影响。
3.认识: 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接触,尊重自己民族和其他民 族文化的价值,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是文化生生不息 的活力之源。
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
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
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赵琳
①游牧的生活习性;
②生产力低,食物匮 乏且不固定;
材高古料山印三大欧:河人如的大果集迁没体徙有性开迁始技徙了术的。和。运在输拥上有的了保轮障式,—车他—和们麟马也剑作是《为难人交以类通进源工行流具跨史后越》,③具对有马武的力驯优化势和;利用,
国时代
②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印度及东
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小亚细亚
赫梯人A
1.他们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取得成
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伊朗高原
波斯人B
巴尔干半岛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共23张ppt)

古希腊罗马:中心区域在巴尔 干半岛南部, 希腊神话、《荷马史诗 》 国家形态:希腊城邦; 政治:民主政治; 法律:罗马《十二铜表法》
印欧人
古印度
【课堂探究】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
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
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
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
而不耐耕作之苦。——赵琳
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第三次:蒙古西征
BC3000
印欧人的 早期迁徙
公元前后 AD600
BC1000
亚欧游牧民 族的迁徙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的文明成果: 印度欧罗巴人的简称,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是游牧民族。 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波斯人的波斯帝国: 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 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波斯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 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 影响 的交流。 希腊人: 形成: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希腊人。 文化及影响: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迁徙路线
(1)一部分印欧人从东欧平原,向东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来 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被称为雅利安人①,创造印度重要文化史诗《摩诃婆罗 多》。另一支,则朝着相反方向,向西进入伊朗,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③。 (2)另一部分印欧人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小亚细亚半岛,发展为赫梯人②,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

了蒙波昧斯的文时明代、。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经济大发展、新兴奴隶制国家出现、文化交融和新发
展)
——吴于廑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18
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知识拓展】历史纵横:海上民族
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
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
——教材第三单元单元导语
前言(游牧民族PK农耕民族)
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民族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 冲击:
第一次:BC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C-6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本课内容(按先后顺序)
第三次:13C蒙古西征
第5单元第11课第2子目录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移徙和冲击,实际上两个世界以暴力 为载体的文明的交流,游牧民族将其独有的马匹和战车文化传播给农 耕民族,而农耕民族则以先进的文化影响游牧民族,使之逐渐开化。
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
貌。他们将迁徙到的地方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
文明(国4度),整如体希上腊推、动罗马了、新波的斯区、域印度文文明明的以形及成后续与西发欧展诸,国对的后前身世。影至响此深整远个欧。亚(大赫陆梯真文正明地、走出
14
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二)印欧人的迁徙: 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2)波斯文明
崛起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②地点:伊朗高原
①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 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 发展 ②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
文明联结的纽带和桥梁 三洲的大帝国; ③数次入侵希腊。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2.迁徙概况 (2)3—8世纪
③西亚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 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 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 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 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 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印欧人
波斯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欧人
(1)形成:公元前2000年左右
希腊人
(2)成就: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 就。
(3)地位: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 伊朗高原的波斯人 欧 人 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度河、恒河流域的 雅利安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
(1)建立: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2)鼎盛: 公元前14世纪 (3)衰落: 公元前13世纪末
印欧人
赫梯人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原因
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 溃……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 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第6课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6课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4.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历史人物,体验文化融合与冲突的过程,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体验法。
1.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人类迁徙与区域文化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
第6课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第6课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前一课“人类的迁移与文化交流”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世界三大文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基础。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古代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文化现象,从而深入理解迁徙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合作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构建的。
3.激发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人类迁徙的路线和区域文化的特点;

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43页含视频)

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43页含视频)

活和文化成就。
《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娑摩吠
《摩诃婆罗多》成书 《罗陀摩》衍《那夜》柔是吠印陀度》古《代阿两达大婆吠陀》)被后世合
时间约公元前4世纪 梵文称叙为事“诗四之吠一陀,”成。书—于—2世古纪代,印度祭司们使用的 ,这部史诗以印度列 史诗经以书罗,摩也和是妻歌子颂悉神多明的的悲诗欢集。
约前324年-约前188 年,是古印度第一个 基本统一的奴隶制帝 国。在阿育王统治期 间,印度古代奴隶制 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 达到顶峰,佛教兴盛 并开始向外传播。
笈多帝国
公元320-500年, 是第一个统一的 封 建 王 朝 ——印 度 教 逐渐成为主 要宗教,《 罗 摩 衍那》、《摩诃 婆罗多》也是在 这一时期编成。
小结: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都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伊斯兰教为外来宗教。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①印章文字——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②梵文——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③巴利文——书写佛经
巴利语(Pālibhāsā)是南传佛 教经典使用的语言。巴利语虽然早 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 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 注疏等所用的语言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建立国家,形成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建立国家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孔雀王国:佛教
笈多帝国:印度教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探究思考】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实质和理论基础?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了“一切皆空”这一力命。题所留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思考1: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原因:游牧的生活习性;食物匮乏且不稳定;对马的驯化 和利用;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邻近文明的富庶。
3.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赫梯帝国: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__赫__梯___帝国,多次入侵 两河流域。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 伸到__巴__勒__斯__坦___,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2)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__伊__朗___高原,建立了历 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__希__腊___。在波 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 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及其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公元前后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 (1)亚洲:大月氏人西迁。 ①原因: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 ②影响:建立__贵__霜___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2)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 (1)中国 ①少数民族内迁: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 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 北方的民族__大__交__融___。 ②北人南迁: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 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__罗__马___帝国衰落的机会,进入罗马帝 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3.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 欧三洲的帝国。
4.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1)政治格局:改变了亚欧大陆__从__东__到__西___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 国家先后崛起。 (2)区域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 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__民__族__文__化___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 的发展。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他们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 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 源头。
伊朗高原 波斯人
①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②种姓制度和 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对周边地 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了重大影响。
巴尔干半岛 希腊人
西亚地区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 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 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 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 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 份移居罗马帝国。
第二轮迁徙:3—6世纪(中国)
1、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 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2、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印欧人早期
迁徙的原因?
材料二: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
定,使得印欧人无法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的 游牧的生活习性;
显著特征。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迁徙过过程。
材料三: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
食物匮乏且不固定; 对马的驯化和利用;
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
印度恒河 雅利安人
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 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交流。
02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 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三次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2)3—6世纪 (3)7—8世纪
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10—7世纪,两河流域的亚述进入铁器时代。图为亚述骑兵
亚述帝国组建了一支包括步兵、骑兵、工 兵和情报人员等多个兵种在内的复合军队。 骑兵又分为马上弓箭手和长矛手等不同类型, 用于对付不同的敌人。
波斯人是印欧人的一支,
迁徙到伊朗高原西南部。 公元前5世纪国力强盛, 继承和发展了印欧人马 拉战车和骑兵制度。
谈一谈:你认为强大的罗马帝国是 怎样衰亡的呢?
500年左右的欧洲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
时间
印度 公元前后
中国
迁徙民族 大月氏人
西欧 3-6世纪
东罗马帝 西亚、中亚、 国(东欧) 中东、北非
日耳曼 各部落
雅利安人
原有文明 文明
希腊、 罗马文明
文明的新 发展
犍陀罗 艺术
进入封建 社会。
神学、骑士文 学和市民文学 为代表的欧洲 新文化
一份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
德国人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 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思考:印欧人为什么特别重视马的使用呢?



③ ①
①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_雅_利_安_人,创造印度重要文化典籍_“_吠_陀_” 和史诗 _《_摩诃_婆_罗。多》
②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_赫_梯__人,并改进_冶_铁__技术。
——《欧洲历史读本》
410年,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带领下攻陷罗马城。后 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
继西哥特人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 苏维汇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 入罗马帝国境内。
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除了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 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③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__波_斯_人。 ④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__希_腊_人,创造了_希_腊 神话和_荷_马_史_诗 。 ⑤占领了西欧北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为__凯尔_特_人。
赫梯人
大约公元前1900年, 印欧人的一支翻越高加 索山脉到达小亚细亚 (今土耳其安纳托利亚 高原),他们逐渐发展 为赫梯人。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
时间
印度 公元前后
中国
迁徙民族 大月氏人
西欧 3-6世纪
东罗马帝 西亚、中亚、 国(东欧) 中东、北非
日耳曼 各部落
雅利安人
原有文明 文明
希腊、 罗马文明
希腊、 罗马 文明
文明的新 发展
犍陀罗 艺术
进入封建 社会。
神学、骑士文 学和市民文学 为代表的欧洲 新文化
保存、继 承了古希 腊、罗马 文化遗产, 吸收了基 督教文化。
阅读教材36页《学思之窗》,5世纪罗马已经出 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穷人被抢劫,寡妇在叹息,孤儿遭压迫, 直到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尽管出生并不寒 微,而且受到良好的教育,逃亡到我们的 敌人那里去,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再遭受我 们国家的迫害。他们无疑到蛮族那里去寻 找罗马的人道,因为他们无法承受罗马人 蛮族式的不人道了。
文明的新 发展
雅利安人
原有文明 文明
文明的新 发展
犍陀罗 艺术
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形成东、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 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 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 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 份移居罗马帝国。
阅读教材37页《史料阅读》,罗马 历史学家塔西佗2世纪日耳曼人的社 会生活有哪些特点?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3-6世纪)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
时间
迁徙民族
印度
中国
公元前后 大月氏人
3-6世纪
匈奴、鲜 卑、羯、 氐、羌
西欧 3-6世纪
东罗马帝 西亚、中亚、 国(东欧) 中东、北非
7-8世纪
日耳曼 各部落
阿拉伯人
雅利安人 汉文明
原有文明 文明
希腊、 罗马文明
希腊、 罗马 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波斯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
印欧人的迁徙带来哪些新的因素呢?
迈 锡 尼 文 明
克里特文明








婆 罗 门 教
二、亚欧游牧民国(55年—425年)
犍陀罗艺术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
时间
印度 公元前后
中国
迁徙民族 大月氏人
西欧
东罗马帝 西亚、中亚、 国(东欧) 中东、北非
阿拉伯人
雅利安人
原有文明 文明
希腊、 罗马文明
希腊、 罗马 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波斯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
文明的新 发展
犍陀罗 艺术
进入封建 社会。
神学、骑士文 学和市民文学 为代表的欧洲 新文化
保存、继 承了古希 腊、罗马 文化遗产, 吸收了基 督教文化。
融合伊斯兰教 文化、希腊罗 马文明和西亚 传统文化,使 阿拉伯文化日 渐繁荣。
史料阅读
如果他们在本土常年安静无事,那么很多高贵 的青年就要自愿地去寻那些正在发生战争的部落。 一则因为他们的天性好动而恶静;再则因为他们在 危难之中容易博得声誉;三则因为只有在干戈扰攘 之中才能维持人数众多的侍从。……
日耳曼人,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 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允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地逐 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思考问题:铁器的使用往往用来作为一 个民族的文明迈入新时代的标志。铁器 相对于人类之前使用石器、骨器、青铜 器而言有哪些优点呢?
两河流域的乌尔军旗上驴拉战车复原图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对比乌尔人的战 车,赫梯人的马 拉战车有哪些进 步之处呢?
中国战国时期的马拉战车
古埃及
公元前1285年,赫梯人与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爆发 了卡迭石战役。赫梯王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罗马人是这样描述匈人的:“他们凶猛、野蛮,…吃生食、树根、习 惯忍饥挨饿,带着牲畜拉着篷车和妻儿常年游牧…他们骑马不知疲倦, 像闪电一样奔驰迅速…战斗时勇猛的扑向敌人,受阻时他们懂得迂回, 他们的箭术无与伦比…他们砸碎和推翻所见到的一切”
“ 上 帝 之 鞭 ” 阿 提 拉
376年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部落受匈人袭击,首先进入罗马帝国。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 一的国家。从此,沙漠中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之旅。
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
时间
印度 公元前后
中国
迁徙民族 大月氏人
西欧 3-6世纪
东罗马帝 西亚、中亚、 国(东欧) 中东、北非
日耳曼 各部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