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第4章
(二) 中心性
概念: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或发挥中心职 能的程度。
C=B1-B2
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为中心地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为中心地自身供给和提供商品的服务量
(三) 货物的供给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 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第一,均质平原; 第二,便捷交通;
第三,最近中心;
第四,完全竞争; 第五,充分服务; 第六,最大利润。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
尚有地区对同样商品与 服务的需求没有满足, 结果怎么办呢?
15
那么,市场区相互重叠的情况下,市场区的边界是 R 如何形成的呢?
R M T R T R M R R T R T M T R T M R T R T M M R T R M M R
特征
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 反之中心地的等级越低,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少,人口也 越少。 高级的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 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这些新增加的职 能有较高的门槛值和较大的服务范围。 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它的 服务范围也就越大。反之,越是低级的中心地,数量越 多,相互间隔越近,服务的地域也越小。
B
A
交通联系 (连接性) 如. 道路
37
A
克里斯泰勒 k=4 (交通) 原则
B A B B B B B B A
A
A
交通联系 (连接性) 如. 道路
38
A
克里斯泰勒 k=4 (交通) 原则
B A B B B B B B A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第二节零售业区位论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区位主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
决定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
在这些因子中,有的对某种区位起决定作用,而有的对其他区位起决定作用,也有些区位选择是这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四是地价,不同等级的零售商业中心,能够支付地价的能力也不同,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消费市场状况研究零售业区位的决策必须从市场入手,市场区域的大小、贫富和构成等对零售业态选择和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分布密度呈比例。
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零售业区位一般比较多,而且规模也相对大。
2、消费者收入。
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示在市场区域的总购买力和收入等级间产生的购买行为模型的差异上。
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是对零售区位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要求不同。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1、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此时的距离就是克里斯泰勒所说的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
2、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
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即距离费用完全可忽略,说明所有的购物在一个或几个大的零售中心进行,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相反,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市场区域被若干个零售商业中心分割,零售区位趋于分散。
3、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
一般地,交通设施条件好的市场区域,消费者购物所需要的时间会缩短,空间费用会降低;对于零售区位而言,其商品的销售范围会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有可能扩大。
因此,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常能形成大型的商业中心。
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
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引言商业与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合理的区位选择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商业和服务业两个方面探讨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商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市场接近性商业领域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市场接近性。
企业通过选择靠近目标市场的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例如,零售企业选择在繁华商业区开设门店,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提高销售额。
竞争对手分析商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分布情况。
企业需要评估竞争对手所在区域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避免与竞争对手直接竞争。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选择与竞争对手位置相距较远的区域,能够降低直接竞争的风险。
成本和效益商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企业需要评估租金、人工、运输等成本,并且权衡这些成本与所获得的效益。
有时候,企业可能会选择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以降低运营成本。
然而,若该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小,则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地理接近性服务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地理接近性。
例如,在旅游业中,选择在旅游景点附近开设酒店或旅游服务中心,可以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外,在物流服务业中,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区设立物流中心,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还需要考虑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
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开设服务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大量顾客的需求。
同时,选择在消费能力较高的地区开设高档服务设施,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提高服务质量和利润水平。
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也是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于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如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等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时,选择在服务业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业务,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份额。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商业和服务业特定的因素外,还有一些普遍的因素会影响区位选择: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地理——精选推荐
经济地理第三章: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克⾥斯泰勒的中⼼地理论1、基本概念2、中⼼地3、门槛⼈数——P744、克⾥斯泰勒的中⼼地理论最⼤特征之⼀——P755、克⾥斯泰勒的中⼼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P79⼆、零售业1、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1)市场因素(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3)零售业间的竞争(4)地价的作⽤三、服务业区位论1、服务业的类型(1)⽣活性服务业(2)⽣产性服务业(3)公办服务业(4)公共服务业第四章:多部门企业区位⼀、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1、企业增长的动因P95(1)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随着规模扩⼤⽽带来的效益增加(2)实现交易内部化(3)技术优势的发挥(4)来⾃竞争的压⼒2、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法P96横向⼀体化:P96纵向⼀体化:P97 后向⼀体化前向⼀体化⼆、企业空间演变模式1、沃茨的市场区扩⼤模式P103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P1043、哈坎森的全球扩张模式P106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P1085、五种模式的⽐较P109三、公司组织结构1、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跨过直接投资区位选择1、产品周期理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2、折中理论P118(1)所有权优势(2)交易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3、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P120(1)集中于经济中⼼区布局(2)集中边缘地区(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4、跨国公司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要求)(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员随时接触5、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性、差异性、时间性6、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互补性、竞争性、变化性、第七章:经济活动趋于分析1、区域经济增长因素P146(1)资源禀赋(2)资源配置能⼒(3)地理位置(4)外部环境2、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托斯经济增长阶段理论:6个阶段P1533、区域产业结构P155-P157(1)主导产业(2)关联产业(3)基础性产业(4)⽀柱产业及潜导产业4、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1)佩蒂-克拉克定理(2)库兹涅茨法则(3)霍夫曼定理5、区域发展战略概念P1596、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3个⽅⾯)P1607、区域发展战略特点(6个特点)全局性、总体性、关键性、原则性、长远性、稳定性(展开P160)。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张 伟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1.中心地理论
2.零售业区位论
3.服务业区位论
1. 中心地理论
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 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 了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聚集点。因此,城市研究 日益得到关注,关于城市的社会和经济行为,城市 的形态、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等研究不断出现。 理论目的 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商品价格P1 交通费用F
空间距离和 交通对消费 者空间需求 的影响
消费量Q
距离K
图A 需求曲线
购买价格P2
图B 随着距离的增加交通费的变化
消费量Q
距离K
距离K
图C 消费者实际的购买价格
图D 空间需求曲线
在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常能形成大型的商业中心
b c B2 d g
A
地价
a b
a :高级商品店 b:妇女服装店 c:宝石店 d:家具店 e:食品店 f:鞋店 g:西装店 A :最高地价点 Bi:街角
B1
f
d
e
距离
图4-5 地价与零售业区位关系
零售业空间模型
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1)1937年,普劳德福特(M.J. Proudfood) 提出美国零售业的五种类型。该分类侧重于 零售业活动的位置条件和特征。 中心商业区 外围商业区
中心地体系的形成
K=3中心地系统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表4-1 市场原理基础上的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中心地 等级 M A K 中心 地数 486 162 54 服务 区数 729 243 81 服务半 径(km) 4.0 6.9 12.0 服务范 围(km2) 44 134 400 提供商品 的种类数 40 90 180 中心地的 人口数 1 000 2 000 4 000 服务区人口 数 3 500 11 000 35 000
第4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
8
(二) 中心性
◆概念: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是 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测度:
中心地供给其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C = B1-B2
式中:
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和服务的
数量。
04.07.2021
但是,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 力不同导致区位趋向有差异:高支付地价能力的 企业趋于条件好的区位;低支付能力的企业趋于 地价便宜的区位。——地价倾斜线 (诺斯Nourse)
36
• 3、大型综合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 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 足需求的零售业态。
• 4、 便利店(方便店)是满足顾客便利性需 求为主要的目的的零售业态。
• 5、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并且 具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 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的选择需 求的零售业态。
04.07.2021
经济地理课件
37
• 6、专卖店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牌, 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和中间商品牌的 零售业态。
• 7、购物中心指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拥有、 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 体。
• 8、仓储式商场指以经营生活资料为主的,储 销一体、低价销售、提供有限服务的零售业 态(其中有的采取会员制形式,只为会员服 务)。
04.07.2021
经济地理课件
24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 1,4, 16,64,256,…。
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
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推广 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未来,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将持续关注社会、经济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 赢。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企业 决策效率和精准度,提升商业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金融中心之一,为上海市乃至中国经济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杭州阿里巴巴的创新发展模式
企业背景 阿里巴巴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巨头 ,以B2B、B2C、C2C等电子商 务模式为核心业务。
发展现状 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 商务企业之一,带动了整个中国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2023-11-07
目录
• 商业和服务业概述 •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的基本概念 •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的影响因素 •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的优化策略 •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的未来趋势 • 案例分析: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的应用实践
01
商业和服务业概述
商业和服务业的定义
商业
指商品交换和买卖活动。它以货币为媒介,通过买卖、信贷、租赁等方式, 实现商品和服务价值的交换。
02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的基 本概念
区位论的简介
区位论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的基本理论,它 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主要关注经济活动在地理空 间上的分布、位置选择和空间组织。
区位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企业开始在 地理上集中或分散,形成了不同的工业区位。现代区位论则 更加关注多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包括商业、 服务业、制造业等。
[理学]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幻灯片PPT
3.货物的服务范围
金额
门槛服务范围
实际服务范围 理想服务范围
r1 r
r2
实用文档
成本 收入
距离
•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与下限)
• 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 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 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 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 限度的需要量,也称门槛人口或最小经济许可空 间。
中心地空间结构 的发展与演变
小知识:至于为何选择六边形结构,据说克氏曾经考察过蜂窝的结构, 事实上,只有六边形结构才能更好实的用满文档足两个原则。
(三)三种中心地等级体系 1、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K=3系统)
你能用此图说明 K=3系统有什么特
点吗?
图4.3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实的用文形档成
实用文档
克里斯泰勒
实用文档
二、基本概念
• 1.中心地 • 2.中心地的中心性 (Centrality) • 3.货物的服务范围 • 4.中心地的等级
实用文档
(二)有关基本概念
1.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中心商品(含服务) --在少数的地
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 地点消费的商品。
3)中心地市场区体系为1,4,16,64,256,…。从这一 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4的倍数在变化。
4)应用:该系统是被认为效率最高的一种,适合于交通 大发展时期、新开发地区、交通过境和聚落呈线状分布的 区域,行政原则中心地系统(K=7系统)
1)特点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 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 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 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四章
图 4-12 等概率线与购买行为
这样,下列模型可成立。
A d P = ∑( A d
j ij ij n j =1 j
b
b ij
)
Pij 表示在 i 地区居住的消费者选择 j 消费中心的概率。 Aj 表示 j 消费中心的吸引力,一般用商店的规模来表示。 dij 表示 i 地区到 j 消费中心的距离 b 表示距离指数(是经验测定的指数) n 表示消费中心的数量 赫夫模型是从个人的选择行为的现实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不同于赖利的经验 法则。该模型对商店选择和零售商圈推定模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模型 中的 b 值是一个经验值,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才可获得[3]。
图 4-5 地价与零售业区位关系 3
二、零售业区位模型
1.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1)普劳德福特(M.J. Proudfood)划分法 他在 1 937 年研究了美国的零售业空间,将零售业空间划分为五种类型,即 中心商业区、外围商业区、主要商业街、近邻商业街和孤立商店群等。他的划分 主要侧重于零售业活动的位置条件和特征。 (2)美国学者迈耶(Mayer)在 1942 年同样以美国的城市为对象进行了零售业 空间类型划分,但他侧重于零售业活动的规模和形态的研究。 (3)贝利划分法 在普氏和迈氏研究的基础上,1963 年以芝加哥为例,运用多变量分析法研究 了零售业空间类型。他把零售业空间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在中心部存在 一个核心的商业设施,以此为中心商业职能呈同心圆分布,按照商业集聚的规模 进一步可分为 CBD、区域中心地、社区中心地和近邻中心地。第二种类型是沿道 路和街道呈带状分布的零售业空间,根据其位置和规模差异,又可分成传统的购 物街、沿主要干线分布的零售业空间、在郊区形成新的带状零售业空间和高速公 路指向的零售业活动集聚空间。第三种类型是追求类似零售业活动集聚利益和接 触利益在某一地点集中而形成的专业化空间。按照集聚的零售业和服务业的种类 可分为汽车街、印刷区、娱乐区、输入品市场、家具区和医疗中心等。专业化空 间与第一和第二种类型并非是无关独立存在的,有些类型在区域中心地或沿干线 分布的空间也能找到。 同样传统的购物街能看到的零售业在近邻中心地中分布着, 总之,三者的类型划分具有相对性。 2.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1)霍伍德(Horwood)和博伊斯(Boyce)提出的中心-边缘模型。 如图 4-6 所示,中心商业区的空间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即核心部(core)和边 缘部(frame)。核心部具有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 职能布局等特征。与其他零售业空间不同,中心商业区的核心部除商业职能外, 也是各种办公机构、金融和行政机关的聚集地。围绕核心部的边缘部土地面积相 对广、土地利用密度也不高,郝氏和鲍氏认为该区域的最大特征是职能的空间分 化。在周边部分布着轻工业、交通站点、具备仓库的批发业、汽车销售和修理业、 特殊服务业(如医疗)以及住宅区,各自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每一个部分与核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服务业区位因素
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架构]的区位因素。
[基本概念]服务业、商业性服务业、非商业性服务业。
[基本原理]服务业区位选择原理。
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1.概念及分类(1)概念: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
(2)分类①商业性服务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如零售、餐饮、住宿、金融、娱乐等。
②非商业性服务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服务业。
2.区位因素(1)商业性服务业: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集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
(2)非商业性服务业:着眼社会福利分配公平,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分布。
特别提醒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业,要靠近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布局,主要考虑到方便货物运输;生活性服务业如零售业、餐饮业,一般位于十字路口或街道两旁,主要考虑到客户可以方便快捷到达。
1.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2.上海金融服务业区位因素分析3.中心地理论:六边形中心地等级体系(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2)由于各级中心地门槛的差异,六边形的大小不相同。
(3)中心地等级和服务范围、服务职能、彼此距离、六边形数目的关系:中心地等级服务范围服务职能彼此距离六边形数目高大多远少低小少近多(4)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嵌套网络商业服务等级体系。
(2021·全国文综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上海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大都市。
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拥有6 913家咖啡馆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馆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
其中,某品牌连锁咖啡馆以839家独占鳌头,且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地段、高级写字楼和高级住宅区附近。
2020年3月,该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设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仓储物流在内的咖啡创新产业园,计划于2022年落成。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主要包括中心地理论、环绕理论和园区理论等。
中心地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韦伯在20世纪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商业和服务业企业会聚集在人口、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带。
中心地理论有助于解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在城市中的集聚现象,并可以指导企业在选择落地地点时考虑人口分布和交通便利度等因素。
环绕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威廉·勒佩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商业和服务业企业以中心地区为核心,向周围地区扩散。
环绕理论有助于解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可以指导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
园区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在特定的园区内进行集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资源,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园区理论有助于解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在选择落地地点时考虑区域集聚效应的重要性,并可以指导企业在选择园区时考虑共享经济的概念。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业和服务业企业落户。
深圳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
另外,深圳还利用园区理论,建设了一大批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设施。
这一系列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是对商业和服务业企业选择落地地点的理论体系。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区位理论和实践案例等方面,展示了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区位选择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仍需不断深入。
1.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商业和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商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成功。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习题解答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1.概念题中心地:区域的中心,供给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心。
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的范围。
有上限与下限两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最大的销售距离);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
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需求门槛)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
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2.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克氏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1)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克氏中心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2)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3)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
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3.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答:区位主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交通原则
交通原则是在交通线合理布置的前提下形成的中心地 体系,这样交通干线应尽可能联系多的中心地。在此 情况下,次一级中心地的分布应位于联接两个高一级 中心地的道路干线上的中点位置。
在这个系统内,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 ???… 中心地数量的等级序列是: ?????,… 依交通原则形成的交通网,因次一级中心地位于联系
补充区域:
即中心地服务的市场区;之所以称为 补充区域,是为了说明城镇与周围农村的 互补关系;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 而周围地区中心商品不足;两者供求相等 的区域就是补充区域的范围;
商品与职能等级:
根据中心商品范围的大小可将中心商 品分为不同的等级,范围越大,级别越高; 如首饰、名牌服装为高级别商品;而范围 越小,级别越低,如食品、小百货为低级 别商品;提供高级别商品称为高级职能, 提供低级别商品则为低级职能;
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消费市场状况(人口、收入、购买行为)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交通费、时间) 零售业间的竞争(霍特林、斯科特) 地价的作用
零售企业间竞争结果
同种行业
相互排斥趋于分散 竞争中产生联合
不同业种
由于互补关系,集聚趋势比分散趋势更明显
二、零售业空间模型
较高一级中心地的主要道路上,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 交通网,而由交通原则形成的中心地体系被认为是最 有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
从市场区范围来看,高一级中心地是低一 级中心地的4倍;市场区序列为1,4,16, 64, ¨¨¨
从中心地的数量关系来看,有一个高一级 的中心地,就有三个次一级的中心地,有 12个更次一级的中心地;形成序列1,3, 12,48,¨¨¨
图4----3
第4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
“人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 么城市有大有小?人们相信, 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 则在支配着,仅仅是人们仍 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 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
图4.1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 (1893-1969)
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 二、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四、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4)忽视了集聚利益。
(5)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 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
五、中心地理论的实践与功能
• 中心地理论在各国区域开发、国土开发与整治、行政区划、 城市体系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965年至1975年原西德的《联邦空间整治法》、《空间 整治纲要》中得到应用,全国划分38个大空间,进行中心 地建设。
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偏好也不同,具有同种偏好的 消费者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影响零售业的布局。如大学 附近多眼镜店,清真商店多在回民聚居区。
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消费者购物需要付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对商品或服务付出的实际价格是售价加交通支出 (包括货币与时间支出)。因此,距离越远,需 求越小。
图4.7 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 心地系统中,各等级的中心地的 市 场 区 域 数 为 : 1 , 7 , 49 , 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
系统也称为K=7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行政原则基础 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 中,中心地间的数量 关系为:1,6,42, 294,2 058,…。
经济地理学(第3版)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a:高级商品店; b:妇女服装店; c:宝石店 d:家具店; e:食品店; f:鞋店; g:西装店
A:最高地价点; B1,B2:街角
二、零售业空间类型与结构
(一)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中心商业区
外围商业区
普劳德福特划分法
侧重零售 业位置与
特征
主要商业街 临近商业街 孤立商店群
图4-9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总体来说,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和行政原则则可看 作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
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 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大交通发展时期,以及新开 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 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的区域,交通原则 比市场原则作用大;
来源:牛亚菲,1989
图4-12 江苏省灌云县中心地体系 结构示意图
来源:牛亚菲,1989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建设
成功地应用了中心地理 论,但并没有完全按六 边形嵌套的模式布置。
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 相当,高级别的居民点 则布置在较低级居民点 的中间。
图4-13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规划图
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区位选择特征。
本章要点
中心地、中心性、货物的供给范围、中心地的等级等基本 概念的内涵理解。
在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 系统的各自特征和差别。
对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要素的把握和分析;对零售业区位 模型的理解与零售引力模型的应用。
对现代服务业的区位特征、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系统的变化。 忽视了集聚利益。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讲义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讲义一、服务业概述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
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服务业包括了众多的行业,如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教育、医疗、餐饮、旅游等等。
二、服务业区位因素(一)市场因素1、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是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地区,对服务的需求往往较大,能够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例如,大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商业中心、餐饮场所和娱乐设施。
2、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也会影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消费水平高的地区,人们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可能更大,如高档餐厅、奢侈品商店等;而具有特定消费偏好的地区,可能会吸引与之相关的服务业,如具有健身偏好的地区,健身房的数量可能较多。
(二)交通因素1、交通便捷程度交通的便捷程度对于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条件能够方便顾客到达服务场所,减少服务提供者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例如,位于交通枢纽附近的酒店、商场往往更容易吸引顾客。
2、交通方式和线路不同的交通方式和线路也会影响服务业的布局。
例如,靠近地铁站的地方,便利店和小吃店可能会比较多;而在高速公路沿线,加油站和汽车维修店可能更为常见。
(三)劳动力因素1、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劳动力。
例如,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务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餐饮、零售等,则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力。
2、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也是服务业区位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一些服务业可能更具成本优势。
(四)集聚因素1、共享基础设施服务业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通信等,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信息交流与合作集聚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便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地具有最低的中心职能,
而比其高一级的中心地不仅具 有自己的固定职能,同时也兼 有最低中心地的中心职能。
低级 中心
低级 中心 高级 中心
以此类推,最高级的中心具有 所有等级的中心职能,同时, 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以一定的间
低级 中心
隔布局。
1.3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交通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如果由商店送货的话,是指
发货的移动距离。 不管哪一种情况,对于双方
都有一个经济许可的空间界
限。
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为货物 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
货物供给下限
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
润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
围为货物的供给下限或内侧界限。
如果货物的供给范围的上限和下 限都大的话,说明中心地具有供 给高级货物和服务的职能,即中 心职能高,一般形成的是“高级 中心地”;相反,如果两个界限 都小,说明中心地的中心职能地,
C=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中心性即中心地供给自身中心商品后的剩余,即从中心地供给其 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3.货物的供给范围
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 达的范围。 当消费者到中心地购买货物 时,它是指消费者从居住地 到中心地的移动距离;
都为半径相等的圆形区域。
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1)单一企业形成的圆形市场区 (2)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 (3)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呈正六边 形的市场区结构。
初始时某一区域的任何地点的消费者都可接受均匀分布的中心地 提供的商品服务半径相同(克里斯塔勒设定为21km)的商品服务。 根据前提条件,初始状态中心地( B级中心地)分布将呈六边形结构。 六边形结构从数学来看,其面积是“低级中心地”。
低级中心地
4.中心地的等级
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 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 其能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 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 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如珠宝店、 大型超市),反之则较低(如小
百货、零售市场)。
克里斯泰中心地理论最大特征 之一是中心地的等级和中心职 能是相互对应的。最低等级的
和行政因素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是建立中心地系统模型的基础。假定前提条件: (1)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相同、且 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分布均匀,居民收入和需求及消 费方式相同。
(2)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且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1.3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1.2 基本概念
1.中心地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
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 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 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
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
2.中心性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 表示:
1978-2011年北京三次产业从业人数
第4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4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1 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2 节
第3 节
零售业区位论
服务业区位论
第1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般商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区位决策都具有市场取向性,而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市场中心区位的重要理论。
中心地理论也称作中心地方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 泰勒在其重要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中提出的。 著作对零散的中心地研究成果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
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系统
交通原则下中心地系统
行政原则下中心地系统
图4-3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表4-1 市场原理基础上的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中心地 等级 M A K B G P L 合计 中心 地数 486 162 54 18 6 2 1 729 服务 区数 729 243 81 27 9 3 1 … 服务半 服务范 提供商品 中心地的 径/km 4.0 6.9 12.0 20.7 36.0 62.1 108.0 … 围/km2 的种类数 人口数 44 134 400 1200 3600 10800 32400 … 40 90 180 330 600 1000 2000 … 1000 2000 4000 10000 30000 100000 500000 … 服务区人 口数 3500 11000 35000 100000 350000 1000000 3500000 …
比如商品服务半径为20km的商品时,若仍然只靠原有的中心地供应,在每3 个相邻中心地(B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之间都将存在着一个空白区(阴影 部分),空白区得不到该级中心地的服务。会在空白区出现一个次一级中心 地(K级中心地),以满足空白区居民的需要。而这个次一级的中心地一定 位于这一空白区的中心,也即上级(B级)中心地市场区域的顶点上。这是 因为只有在这点上供应服务范围的运距最短。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假定前提条件: (3)消费者都利用距离最近的中心地,就近购买物品。 (4)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都一致,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销售价格+交通
费。
在四个假定前提条件下,中心地均匀地分布在平原上, 同类中心地间的距离也相同,且每个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1.1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进入20世纪,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 地位,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服务 行业的聚集点。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 在城市的社会和经济行为研究基础上,对城市的形态、 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也开始了研究。中心地理论就是 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的。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最大目的就在于探索“决 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 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