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九单元

合集下载

初中社 会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社 会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社会科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社会科学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领域,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和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初中社会科学部分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历史1、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发达,周朝实行分封制。

(2)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但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5)隋唐时期:隋朝统一全国,开通了大运河。

唐朝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6)宋元时期: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元朝疆域辽阔,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如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3)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3、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3)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4)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科学基础 》重点

《社会科学基础 》重点

1、当前比较通行的也是最为简单的划分就是将整个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类。

2、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构成了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结构,在每一科学门类之下又可以区分出大量的学科群。

在三大学科群中,分别汇集着人类对自然物质世界、社会生活世界和人类精神文化领域进行认识和探索的系统结果。

3、人文社会科学兼具科学性和价值性两种特点;同时兼具科学认识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4、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形成是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是欧洲社会大变动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受近代自然科学影响的结果。

5、哲学正是起因于人类的这种终极关怀,起因于对万物的惊异和对终极问题的追寻。

6、在哲学的产生过程中,离不开人类世界观的形成,科学知识的增长,以及人类对自身存在之谜的揭示。

7、魏晋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抽象思辨为形式,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基本内容,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主要目的,以“儒道兼综”为重要特征的哲学思潮。

8、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它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经济制度下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方式。

9、凯恩斯在1936年正式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是一本革命性的书,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提出来不同于西方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10、秦汉时期形成并确立了影响此后中国古代法和法学发展两千余年的正统的法学世界观。

“三纲”和“德主刑辅”绝对化为永恒不变的真理,终于形成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11、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中奠定了西方政治学两千多年发展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基础,被一致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西方政治学“开山鼻祖”的历史地位。

12、《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正式产生。

列宁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作出了宝贵贡献。

第九单元-烽火岁月课件(共59张PPT)

第九单元-烽火岁月课件(共59张PPT)

小说的创造风格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红
旗谱》的艺术风格是浑厚而豪放的,始终是革命乐 观主义的高亢嘹亮的调子。”作品所体现出的民族 风格和民族气魄也为评论家们所普遍关注。梁斌的 《我为什么要写〈红旗谱〉》中也谈到自己在开始 创作的时候,熟读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并仔细研究了几部中国古典文学,重 新读了苏联的著名小说,“我时时刻刻心中在想念 着,怎样才能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把那些伟大的品 质写出来。为此,才想到要写故乡人民的面貌,写 故乡的民众,故乡的地方风光;
主要代表作品有:《檀香刑》、《生死 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 》、 《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 千架》、《红高粱家族》、《酒国》、《食 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等。
作品概述
1986年,中篇小说《红高 粱》的发表,产生很大反响。 随后,他又写了与《红高粱》 在故事背景、人物等有连续关 系的几个中篇,它们后来结集 为《红高粱家族》。这些小说, 主要以对小说中的故乡高密的 记忆为背景展开。
《红旗谱》自然而然地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一、内容上,小说反映 的锁井镇农民几代人的斗争, 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 实;所塑造的农民英雄形象, 具有传统的个性与风貌,继 承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慷慨激 昂的反抗精神。
二、在形式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 统手法,故事性很强。
小说一开始就将激烈的阶级矛盾冲突呈现 在读者面前,其后情节展开,更是环环相扣, 波澜起伏,让读者欲罢不能;刻画人物,主要 在激烈的冲突中,以人物的言行,揭示其内心 波澜和性格特点。
《红高粱》就是通过“我奶奶”戴凤莲和 “我爷爷”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 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 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

初二下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二下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科学基础资料

社会科学基础资料

第一章一、社会科学的概念社会科学,就是从整体上探求社会的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人。

第一,是人的话动。

第二,是人的意识。

第三,是人的心理。

第四,是人的个性。

三、社会科学的分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77年版)的社会科学条目列举八个学科: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指社会及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指社会及经济地理学)、教育学(指学习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领域)、历史学(这是介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学科)。

四、社会科学的历史演进概括为三个不同阶段:一是从人类文明开始到17世纪,是社会科学的萌芽阶段;二是近代十八十九世纪社会科学各学科分化和独立阶段;三是20世纪社会科学各学科成熟和发展阶段。

五、社会科学的特点(一)社会科学的“相对性”这里所说的“相对性”是指社会科学成果在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的相对性。

(二)社会科学的阶级性(三)社会科学的民族性六、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有其自身的特点:(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2)社会事件是“个性事件”(3)社会事件难以模拟(4)社会事件难以控制(5)社会事件充满着偶然、随机因素的作用(6)社会事件难以纯化或理想化(7)社会事件有难以量化的模糊性(8)认识对象对认识主体的反作用七、社会科学理论的特点(1)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2)社会科学理论难以符号化(3)社会科学理论检验难度大八、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1)从对象上讲,人文科学侧重于对个体的人以及文化的意义世界的研究,既包含人的主体意识、内在世界,又包含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内在世界之投射和积淀的文化传统;而社会科学侧重于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运行和变革等的研究。

(2)从研究方法上讲,人文科学具有体验性、阐释性、评价性的特点,强调硏究者的个体性和独创性,它的知识并不完全像科学知识那样前后递递进式地发展,而是散点、跳跃式的,或不断阐释性的。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科学
人类要在这个拥挤的地球村里相安无事地生活下去,宽容已是必具的人格 特点。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一 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学习了这一人格特点,请思考一下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
1、自我调控能力强
人格健全的标志之一,就是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心理结构, 寻求恰当的发展方式。换句话说,人对环境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既要有刚的一面,又要有柔的一面,该刚的时候刚,该柔的时候柔 。
特点1
特点5
不受世俗观念和 时尚潮流的影响, 不为外在的名利 枷锁束缚。
有坚定的道德信 念和明确的是非 标准,不附和他 人说长道短。
孔子说“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临大节而不可夺”,就是说要磨不薄、染不黑,坚强而清白,经得住安危存亡的严峻考验。
社会科学与人格培养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庄子说:“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 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 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 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

社会学概论新编9章2节

社会学概论新编9章2节
社会学概论
第九章: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含义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内 部的各职位、部门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 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 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
组织结构的分化步骤: (1)对完成组织总目标的工作进行确定和分类 (2)用最有方法划分企业的部分和层次 (3)在各部门和层次之间明确责任和权力
优点: 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才,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缺点: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 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优点:它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且责任清晰。 优点:它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且责任清晰。烽. 烽 .火猎头专家认为:直线 -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 火猎头专家认为:直线 -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组 线型组织结构具有优越性。它既保持了直线型结 织结构具有优越性。它既保持了直线型结构集中统 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收了职能型结构分 一指挥的优点,又吸收了职能型结构分工细密、注 工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的长处,从而有助于提 重专业化管理的长处,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 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效率。 缺点: (1)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 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2)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 和矛盾; (3)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环境的 迅速变化。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 者。 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 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七单元教案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人类应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2.难点:农业生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内容:一)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地域性(二)季节性和周期性二)农业的投入和产出1、自然条件成为农业必要的投入2、劳动劳动力投入3、科技投入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五)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六)提问: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一)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1、自然条件2、经济社会条件(二)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分布1、粮食作物稻谷:南方稻谷集中产区北方稻谷分散产区小麦:北方冬小麦区南方冬小麦区春小麦区2、经济作物棉花: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花生:山东半岛、豫北平原、辽东半岛油菜籽: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甘蔗和甜菜:东南沿海地区、松嫩平原(三)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1、东北平原农业生产基地2、华北平原农业生产基地3、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基地4、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基地。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七单元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7.1 农业生产活动与主要的农 业 7.2 世界区农位业因生素产 7.3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7.4 中国农业生产
(接下页)
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
7.5 工业生产活动与主要 的 7.6 世工界业工区业位的因发素展 7.7 世界主要的工业区 7.8 中国的工业生产
精品课件
1. 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有哪些, 主要作物是什么?
2. 你了解热带种植园农业吗? 3. 世界主要的工业区域有哪些,各
有什么特点?
精品课件
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的场所, 而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不同地域自然资源的种类、数 量、质量各不相同,而且社会经济条件存在 很大的差异。人们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发 展生产,一方面使人类生产活动的类型丰富 多样,另一方面使每一类型的生产活动,尤 其是农业生产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 点。
点 了农业现 农业机械少
优 代化 1、每个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低;2、

产品的商品率较低;3、种植业在

农业中占优势。
精品课件
二、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
(二)发达国家之间农业发展的差异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国土广大,劳动 力不足,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并逐渐 使用飞机作业。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形复杂,农场规模 较小,使得农业现代化只能向生物技术和水利化 方向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在法国、丹麦、荷兰等国家,由于耕地和 劳动力都不足,因此对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都很重 视。并且都比较重视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一 般高于种植业。
精品课件
7.1 农业生产活动与主要的农业区位因 素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二、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选择 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五、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2023年新版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重点资料

2023年新版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重点资料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五、论述题:2.参照观点: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交融旳趋势。

(1)从历史上旳状况看,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在对立旳状态, 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旳发展, 也不利于自然科学旳发展。

人文主义要发展, 就需要建立在坚实旳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感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旳作用, 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旳, 不过它毕竟不能处理世间旳一切问题和课题, 有旳命题只有依托人文社会科学才能处理。

(2)在目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旳趋势, 重要表目前: 第一, 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 人文主义者旳新姿态。

老式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 并努力运用科学研究旳成果, 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旳长远利益等。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融和并成为大趋势, 有其背景: 一是全球性问题旳锋利化, 越来越成为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共同关怀旳话题;二是科学旳自身发展着融和旳内在规定。

由此, 目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 普遍推行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旳改革是顺应了科学发展旳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问题旳趋势规定旳。

作业3一、名词解释:1.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 它旳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旳重商主义。

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尤其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旳源泉, 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2.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 它旳发端于17世纪到19世纪旳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旳是市场这只“看不见旳手”。

要增长一种国家旳财富, 最佳旳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旳自由, 充足旳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组员积极性和积极性旳条件。

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 它认为人和人旳价值具有首要旳意义。

从哲学方面讲, 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旳原则, 重视人旳价值。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九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九章

美国金昔,《人类男性性行为》《人类女性性行为》,开创“性释放总量”理论3、发展时期丛50年代初期开始到目前①关于性现象的社会调查报告不断涌现,引起较大反响。

②关于性现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和思辨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③比较公认的和规范的性社会学的理论创建。

时至1995年,爱德华·劳曼、盖格农等人出版了《性存在的社会组织》一书,系统的创建了“性存在的社会网络理论”,并且以历史上首次美国随机抽样的面访调查的数据分析,验证了自己的理论。

(二)性存在的概念性是指以达到高潮为中心环节和本质标志,以生殖器反应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人类身心过程。

性存在是指上述概念的性,在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应形态。

性存在概念包含三个系统:性的生物存在、性的心理存在和性的社会存在。

(三)性的社会因素1、性的生命周期性的生命周期在中国表现为从无性到有性再到无性的过程。

2、性的性别鉴定两性的生物差异已被社会重新解释为性的性别角色。

3、性的阶层规定特定社会总是把占据优势地位的那些阶层的性关系与性行为模式,规定为总人口的典范或准则。

4、性的语言系统与相关行为的训练如何对待激情并划定行为界限,就是最主要的对性的相关行为的训练。

5、涉性的人际交往他是指那些客观上最重要结成性关系,但当前并无具体性表现的人际交往,最典型的就是“谈恋爱”。

6、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性生活中最根本的矛盾是:性行为要求“自私”,否则自己就无法达到性高潮;但是性关系却要求“无私”,否则无法与对方共享。

经典性学判定性生活状况时主要两大指标:性高潮频率和性爱抚种类的多少。

社会因素对性生活的影响,还集中的体现在当事人的性目标和性态度上。

(四)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1、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上是婚姻主宰着爱情,最近20年来中国性文化的主要变化表现在爱情与性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婚姻的主宰正在丧失。

2、色情品传播与嫖娼卖淫色情品传播和嫖娼卖淫首先得和最主要的危害了社会风化,社会和个人越是对自己的“初级生活圈”没有信心,就容易高估外来威胁的程度。

9社会学概论(第九章)PPT课件

9社会学概论(第九章)PPT课件
12
第一节 三 1 社区的类型
D.依地理特征 平原、山区、水域、草原、沿海、内陆等
E.依主要功能 经济型、政治型、文化型、军事型、科技型、综合型
F.依社会结构 农村、城市
13
第一节 三 2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特征比较
纵向比较:是社会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社区类型 横向比较:是两个不同社会结构的社区类型
10
第一节 三 社区的类型与特征
1.社区的类型 2.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特征比较
11
第一节 三 1 社区的类型
A.依形成的时间、历史 老社区、新社区
B.依规模——人口规模 大社区、中等社区、小社区 C.依形成的方式 自然社区——由地理、气候、资源、生产、群居等原因,自 然形成的 法定社区——由政府依各种因素划分确定或规模建设的
C.社会互动理论:着眼于分析社区中居民的互动 或交往行为,及其与家庭、宗教、政治、教育、经济 等制度的关系
17
第二节 农村社区
一、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 二、农村社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三、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与服务
18
第二节 一 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
1.散村社区 2.集村社区 3.集镇社区
19
第二节 一 1 散村社区
1.社区建设的含义 2.解放前的社区建设 3.解放初的社区建设 4.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
24
第二节 三 1 社区建设的含义
——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 量,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解决社区问题, 强化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包括:社区的人口、环境、服务、文化、教育、 道德、保障、医疗康复、卫生、治安、经济、政治、 科技、组织、管理等
建设基层自治群体组织 改造环境 文明新风活动 办教育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如图左侧为基督教中仁慈善良的圣人,生活在4世纪的圣尼古拉,也是圣诞老人的原型。

右侧为20世纪可口可乐公司广告中出现的圣诞老人的形象,成为全球认可的大众形象。

圣诞老人形象的演变说明了A.商业发展削弱了宗教信仰B.通俗文化助推全球化进程C.美国确立了文化霸权地位D.西方文化满足了时代需要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左图的圣诞老人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右图宗教色彩被极大淡化,成为全球认可的大众形象,故而可以得出圣诞老人形象演变说明了文化通俗化推动了全球化进程,B项正确;虽然世俗化的圣诞老人形象减弱了宗教色彩,但是他依然是基督教的代表,并没有减弱基督教信徒对宗教的信仰,排除A项;虽然该图案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创造,并且流行全球,但并不代表美国对全球进行了文化侵略,故文化霸权地位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圣诞老人在当时仅是商业广告的一部分,并不能说西方文化满足了时代需要,排除D项。

故选B项。

2、有观点认为,进入21世纪,西欧、北美仍将是人类文明中心。

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四小龙、东盟各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这可以说明A.世界文明中心将出现多元化格局B.经济水平成为文明程度先决条件C.改革开放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合作D.地理位置优势影响文明中心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西欧、北美仍将是人类文明中心”“亚洲的日本、四小龙、东盟各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上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世界文明中心将出现多元化格局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正确;文明程度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一定会出现多元化格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并非体现改革开放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合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地理位置的优劣问题,排除D项。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四单元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思想文化史
4.5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4.6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 其发展
4.7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4.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 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今天的我们
又是如何发扬、发展这种思想?
2. 没有十进位制,今天的世界会是怎样
的? 3. 如潮的科技发明中,哪些发明令我们 感恩?哪些发明又令我们担忧呢?
一、从“百家争鸣”到儒家形成
一、从“百家争鸣”到儒家形成
(三)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要 有孟子和荀子(见图4-2)。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 为 “仁政”,主张“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认为“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图4-2 荀子雕像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见图4-3),西汉人,是使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关键人物。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 汉武帝的全面肯定(见图4-4)。
(一)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这种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 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孔子(见图4-1)思想的核 心是仁。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 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 图4-1 孔子 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 人 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图4-12《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之说
一、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三)赤道坐标和浑仪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以北极星为天球北极。 因为北极星跟地理北极相对应,所以天球赤 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这套 坐标体系叫赤道坐标。 古代中国测定天体位臵的 仪器叫浑仪,是世界上最早最 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见图413)。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七单元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七单元

经 济 作 物
油 菜 籽
甜菜
二、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图7-17 稻谷生产的主要分布地区 图7-18 小麦生产的主要分布地区
图7-19 棉花生产的主要分布地区 图7-20 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生产的 主要分布地区
三、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国家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立了一批 商品生产基地,把农产品运往短缺的地区, 以保障全国农产品的充足供应(见表7-5)。
二、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三、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生产及发展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见表7-3)。 表7-3 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
自然条件 优 1、光热条件比较 势 优越; 2、雨量充沛雨热 同期; 3、地形多样; 4、耕地质量比较 好; 5、生物资源种属 繁多,品种丰富。 经济社会条件 1、我国农业人口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2、巨大的城乡农产品消费市场; 3、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农业经营的传统技 术; 4、初具规模的工业基础和各级农业科技 体系; 5、联系全国的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6、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发展农业的传 统。
图7-8 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一、水稻种植业
图7-9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图7-10 我国水稻农耕景观
二、大牧场放牧业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见图7-11、 图7-12),是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阿 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
7.3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水稻种植业
二、大牧场放牧业 三、种植园农业 四、商品谷物农业 五、混合农业
一、水稻种植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城市比原始社
会旧石器时代的营地和新石器时代的村庄都能更
有效地组织和发挥人力物力,进行分工合作,促 进商品流通,发展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也更利
于军事防卫,更便于集中管理。因此城市是人类
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文
明时代。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 二、城市的发展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二)我国城镇发展的方针 大城市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较高的科技 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国家发展的支柱。 中等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 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市是联系大中城市与乡镇间的纽带。 我国乡镇星罗棋布,乡镇就近吸纳农村劳 动力。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一、城市的起源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最初并没有城市。随着生产力的 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随之产生,原始社会 因之瓦解,城市正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过程中 出现的(见图9-1)。
图9-1 城市出现的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
世界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 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92)。
第九单元 城市和城市化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9.2 城市区位与城市空间布局 9.3 城市化和城市问题
9.4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1. 城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社会
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2. 城市布局的规律是什么? 3.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 样的问题?
城市是一种重要的聚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预最强烈的 地方,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 的地方。城市中任何环节的不协调,主要受害 的还是城市(见图9-8)。
图9-8 城市环境问题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二、城市的发展
归纳一下,20世纪以来
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9.2 城市区位与城市空间布局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
的根本因素。
城市的兴衰又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 济兴衰的制约。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 础和背景。
9.4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一、新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一、新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呈现如下特点: 城镇化的进程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 程。 大中小城市(镇)都有发展。 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 但仍不平衡。 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是我国社会主义城镇化的重要特点。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 猛增长,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见图 9-7),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图9-7 城市风的形成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城市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已经改造了地表形态, 改变了地面的物理性质,加大了不透水层和 集水泄水速度。 城市中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还表现在生物 群落的改变。因此,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 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图9-4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二)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周围的自然、 经济、社会(见图9-5)等客观条件密切相关,这些 客观条件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城市会产生各种有 利或不利的影响。
图9-5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法国的巴黎就是利用塞纳河中的小岛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一)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城镇 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 转化。 一方面,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把剩余劳动 力导向林、牧、渔、副各业和为农业服务的行 业;另一方面,发展乡镇企业、小城市、小城 镇,推动乡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就地就近 消化和吸纳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
有利的防守位置建起来的。在我国,很多
城市是河港,其河流入海口处就成为军事
要塞,上海的吴淞口、天津的大沽口,都
是过去的炮台基地。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二)城市空间布局 古代城市的空间布局主要表现为不同阶级的居民 按照等级居住于城市的不同区域,工场作坊和居民住 宅多交错分布。 产业革命后,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 大,城市各种职能 依据经济效益和环 境需求在城市中逐 图9-6 城市的空间布局 渐相聚成区(见图9-6)。
图9-2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一、城市的起源
归纳一下,城市
是如何起源的?
二、城市的发展
早期城市数目少、规模小,多分布在灌 溉农业发达的地区(图9-3)。许多城市都是 行政、宗教、商业或军事中心。但最为明显 的是军事防御功能。
图9-3 古印度最早的城市之一—摩亨佐· 达罗废墟
二、城市的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后,城市的供应主要是通过贸易获 得,城市商业贸易功能明显增强,使城市在更大范围 内形成潜在的影响圈,推动了城市的扩大和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城 市工业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迅速集中,致使 城市不断产生和扩大,城市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20世纪以来,世界的城市以空前速度扩展,城市 因集中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生产力,成为整个国民经 济和地区的经济中心,出现了超大城市和城市群。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一)世界城市分布 目前已形成的巨大城市带都分布在温带到亚热带的 范围内,其主要原因是中纬度地带自然条件优越,气候 温暖湿润,利于人们进行各种经济活动。 世界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的沿 海、沿河地带,许多大城市都分布 在河流入海口地区。中国城市分布 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 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 67%(图9-4 )。
世界城市发展出现的新趋势 大都市带的形成与出现,即在交通、通讯等 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 其毗邻的城市及其腹地形成都市群地带。不同层 次的城市在一个比较密集的范围内复合叠加,现 代交通使城市间距离缩短,相互 之间人流、物流激增,城市经济 活力成倍强化,竞争能力大大提 高。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中的工业、交通、家庭生活等活动人为地释 放大量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的气温、云量、降 水量、风等气象要素发生变化,导致市区比周围郊区 气温高,形成所谓城市“热岛效应”。热岛与周围郊 区的温度差,造成市区热空气上升,郊区的冷空气则 向市区补充,形成“城市风”。工业排放的废气、烟 尘等 污染物往往囿于这一局部空气环 流之中,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物 覆盖层。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人们排出的生活污水,生化需氧量一般 是400毫克每升。洁净的地面水,要求生化需 氧量在3~4毫克每升以下。这样,一定量的生 活污水排入天然水体后,需要用100~133倍的 净水来稀释,才能达到正常的地面水标准。城 市污水中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使藻类 大量繁殖,水体呈缺氧状态,致 使鱼类大量死亡。有些金属,如 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会发生“公害病”。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1.城市从职能上可以划分成哪些 区域?各自有哪些特点? 2.思考一下城市的基本职能是什
么?为什么?
9.3 城市化和城市问题
一、城市化及其进程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产物。 主要特点如下: 城市化增长迅速;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 中居于支配地位; 世界城市化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 早期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农业剩余粮食的生产 和剩余劳动力的供应。而现代推动城市化的力量主 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形成和集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