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必须加以讨论的基本问题。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主要门类,劳动经济学当然要讨论劳动力供给的问题。本章将从人口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供给弹性以及劳动供给时间选择等几个方面考察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个体决策
无论是全球的、国家的、行业的还是企业的可以获得的劳动力供给,都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方在一定条件下的供给决策。
2、个体意愿
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包含两层意思:
(1)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工资水平的高低、工作时间的长短、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这使得劳动力供给量可能不等于劳动力资源数量;(2)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可能有一部分劳动者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这使得劳动力供给量不等于劳动力实际使用数量。因此,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
好工作的标准分享
3、时间要素
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但在实际的研究当中,如果把此因素考虑进去,就会让分析难以进行。因此,我们通常假设所有劳动力供给都是满足社会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要求的标准供给,即把劳动力供给等同于劳动力供给的数量。
二、劳动力供给假设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以下几个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目标的假设
通常假设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劳动时间内获得的;二是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2、市场环境的假设: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3、劳动力同质的假设:劳动力同质
第2节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来讲,从总的趋势上来讲,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但是,人口总量与劳动力人口的变化速度、方向并不尽然相同。因为,从人口出生到成为劳动力之间需要十几年的成长周期,而且原有劳动力人口也会因为年龄原因以及死亡、伤残等原因退出市场性劳动而发生变化。(刘易斯拐点)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概念。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
那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力参与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其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的选择和决策。
如果我们去研究这样一个劳动力参与率概念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一般来讲,高龄者的劳动力参与率相对要低一些。
还有就是不同性别的劳动力,其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也不同。
通常来讲,男性劳动力参与率呈倒U型周期变化,也就是说青年与老年劳动力参与率较低,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形态比较复杂。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呈M型,就是说在30岁左右,女性由于婚育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导致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当然了,一般来讲,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要高一些。二、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错综复杂,各因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程度、影响方向也不
一样,即使是同样的因素,对不同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影响也会不同。
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从动态上来看,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会相应减少就业的时间,从而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反之,则会提高劳动力参与率。
比如说,我们看到的统计数字,2000年,16岁以上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为76.82%,比美国的要高出10几个百分点。这说明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通常来讲,复杂劳动应比简单劳动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并以此形成较为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而这种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是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在这种条件下,青少年将会延长学习时间,从而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始年龄,从而使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下降或放缓增长速度。否则的话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就像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工资收入脑体倒挂,原来常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并且工龄因素对工资影响过大,国有企业更是论资排辈。这就导致人们教育投入不足,普遍提前就业。
3、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是调节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经济杠杆,从市场整体来看,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参与率越高。
4、个人非劳动收入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十六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非劳动收入不等于非法收入。
通常来讲,劳动是分门谋生的基本手段,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会降低人们谋生对劳动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居民家庭生产率是指居民从事家庭“生产”活动的效率,即居民在单位时间内从家庭生产活动中取得的效用。居民家庭生产率越高,从事家庭生产活动的时间的价值越高,愿意向市场提供劳动的数量就越少。因而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劳动力参与率越低。
6、社会保障制度
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就业关联式社会保障制度会刺激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是普及型社会保险,资金部分来自国家税收,另一部分来自雇主和领薪者缴纳的分摊金。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备,覆盖面广。目前,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类:普遍类(涵盖一般领薪者、学生和个人投保者)、农业类(面向从事农业的领薪者和非领薪者)、非领薪者类(实业家、企业家、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和特殊类(公务员、国有企业的雇员)。共有近40种社会保险,涉及疾病、生育、工伤和职业病、残疾、养老、死亡、孤寡、失业及家庭补助和社会救助等各个方面。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可以说,除极少数人外,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享受某种基本社会救助。特别是在医疗保险方面,不仅领薪者本人可享受,其配偶、子女及其赡养的老人也都能享受,这种连带关系使医保覆盖了全体社会成员。7、宏观经济状况
经济周期波动、繁荣与衰退的交替等对劳动参与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说,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失业者长期找不到职业,就可能丧失寻找工作的意愿,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8、其他因素
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也会产生影响。
比如说阿拉伯国家,女性一般不参加社会劳动;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数据显示,岛内女性劳动参与率为48.7%,与亚洲各经济体相比,高于日本的48.5%,但较韩国的
50.3%、新加坡的54.3%都低。台湾女性的劳动参与空间因此仍有待大幅提升。
三、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人们观察到,在经济总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也发生波动。但变动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比如说在有些经济衰退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上升,有些衰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