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

合集下载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及其应用研究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及其应用研究

三、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的未 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 基因诊断技术将更加灵敏、快速和低成本,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基因诊断带 来的福利。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基因诊断将在疾 病预测、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人才短缺、伦理道德 问题等。因此,未来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伦理规范,确保基因诊断技术的合理 应用和发展。
目前,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序列分析:通过直接测序或间接检测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异源双链测序(HDSS)等,检测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序列变异。
2、基因表达谱分析:利用RNA测序等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基因的表达变化,揭 示疾病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一、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序列的变异,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确诊和分型。 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测序、基因克隆、DNA甲基化等, 针对特定基因进行检测。这些技术可对基因序列的突变、表达水平、基因组印 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遗传规律。
1、基因检测技术概述
基因检测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基因组DNA序列,发现基因变异和异常表达, 从而确定个体是否具有某种遗传性疾病的易感性的方法。目前,用于罕见遗传 病诊断的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单基因测序(Sanger测序)和下一代测序(NGS)等。
四、结论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 技术支持,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 展,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强技术研发 和推广应用,同时重视技术人才培训和伦理规范建设,以确保单基因遗传病基 因诊断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

单基因遗传病生信检测流程

单基因遗传病生信检测流程

单基因遗传病生信检测流程一、样本准备样本采集:在进行基因检测前,需要从患者处采集合适的生物样本。

常见样本包括外周血、唾液或组织样本。

样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样本处理与保存:采集到的样本需按照实验室标准流程进行处理和保存。

血液样本通常需要通过离心分离得到血浆或血细胞,组织样本则需快速冷冻或固定,以防止样本降解。

二、基因组DNA提取提取方法:从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是生信检测的基础步骤。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提取法和商业化的DNA提取试剂盒。

提取过程应确保DNA的纯度和完整性,以便后续分析。

质量检测:提取后的DNA需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浓度测定和完整性检查。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大小。

三、基因测序测序技术选择:针对单基因遗传病的检测,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下一代测序(NGS)。

Sanger测序适用于单一基因的变异检测,而NGS则适用于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或更大范围的基因组。

测序流程:对于Sanger测序,需进行PCR扩增以获得目标基因的足够量的DNA片段,然后进行测序。

对于NGS,需要构建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大量的序列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预处理:从测序仪获取的原始数据通常需经过预处理,包括去除低质量序列、去除接头序列、过滤污染序列等。

这一步骤确保数据的高质量,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

变异检测: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变异检测。

常用的工具和软件包括GATK、Samtools、VarScan等。

变异检测的目的是识别基因组中可能导致疾病的突变,如点突变、插入缺失等。

变异注释: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注释,以确定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

注释过程通常包括对变异进行功能预测、致病性评估、与已知遗传病数据库比对等。

数据解释:根据变异的功能注释和致病性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解释。

此步骤涉及专业的临床遗传学知识,通常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遗传学家进行。

基因检测在神经性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基因检测在神经性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基因检测在神经性疾病研究中的作用一、引言神经性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一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在神经性疾病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因检测在神经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二、基因检测在神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遗传性神经性疾病的诊断遗传性神经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如亨廷顿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直接检测患者基因突变,为遗传性神经性疾病的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建立遗传连锁分析,进一步明确疾病的遗传模式,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2. 获得性神经性疾病的诊断获得性神经性疾病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感染、中毒、自身免疫等。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分析患者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提供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可以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三、基因检测在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1. 疾病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疾病相关基因,为揭示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对患者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或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 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基因表达谱、甲基化谱等,为发现神经性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提供重要手段。

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 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探索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分析患者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为揭示神经性疾病相关信号通路提供重要信息。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摘要】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

基因诊断因其直接诊断性、高特异性、灵敏性、早期诊断性弥补了表型诊断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从基因诊断方法如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及相关技术、DNA序列测定、DNA芯片、连锁分析等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基因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血友病1基因诊断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又称DNA诊断或分子诊断,通过从体内提取样本用基因检测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的改变,检测病原体基因型,进而判断是否有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水平检测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缺陷。

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针对已确诊或拟诊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根据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检查被检个体相关基因的异常,确定隐形携带者状态及在症状出现前的疾病易感性等,从而达到临床确诊的目的。

因此,基因诊断迅速在临床诊断领域特别在遗传病研究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及相关技术、DNA序列测定、DNA芯片、连锁分析等。

2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异常导致且以孟德尔方式遗传的疾病,是我国常见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较为常见且研究较多的有血友病、苯丙酮尿症(PKU)、肝豆状核变性、地中海贫血等等。

除部分单基因遗传病可通过手术加以矫正外,绝大部分遗传病是致死、致残、致畸性疾病,且目前均无法治疗,进行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是避免致死、致残、致畸性疾病胎儿出生的重要手段。

3基因诊断的应用3.1在B型血友病中的应用血友病B(hemophilia B)是因凝血因子Ⅸ(FlX)基因缺陷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30000,散发率可达患者总数的30%-50%[1]由于目前还不能根治,对于携带者和高危胎儿进行基因诊断非常必要。

检验科遗传性疾病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遗传性疾病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遗传性疾病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中,遗传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或异常引起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来说具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早发现遗传性疾病并进行有效的干预,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方法1.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通过对患者和家族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家族史和疾病表型等信息,评估遗传风险和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了解遗传疾病,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基因突变筛查:通过对患者的DNA样本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可以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携带潜在的遗传病风险。

常用的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包括PCR、Sanger测序等。

3. 基因组重测序:基因组重测序是一种高通量的测序技术,可以同时测序人体的所有基因。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组进行重测序,可以发现患者可能携带的多个潜在基因突变,为遗传疾病的确诊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二、染色体异常检测方法1. 标准核型分析:标准核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检测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和形态等特征,检测染色体异常。

常用的标准核型分析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染色体带分析等。

2. FISH技术:FISH技术(荧光原位杂交)利用特异性探针与目标DNA序列结合,通过显微镜检测探针信号的位置和数量来判断染色体异常。

FISH技术在染色体异常的检测中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常见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分析。

3.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aCGH是一种高通量的检测方法,通过比较受检样本和正常对照样本的DNA含量差异,发现染色体区域的拷贝数异常,进而检测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平衡转座等异常。

三、群体基因检测方法1.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同时地检测多个基因的突变情况。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送检单(含知情同意书)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送检单(含知情同意书)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送检单*送检单位信息送检单位名称:送检医师:送检医师电话:受检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电话:电子邮箱:地址:临床信息(送检医师填写)*受检者类型:□确诊患者□疑似患者□表型正常人群□其它*检测目的:□查找病因□辅助诊断□携带者筛查□其它□家系验证(先证者姓名:与先证者关系:)*受检者疾病史:*临床症状:父母是否近亲结婚:□是□否家族遗传病史:□无□有(若有)何种疾病:患病亲属与受检者关系:是否有辅助检查结果:□无□有(若有,请提供临床相关检查结果的电子档或复印件)是否曾做过相关疾病的基因检测:□无□有(若有,请附检测报告的电子档或复印件)*送检样本信息样本类型:□血液(推荐)□基因组DNA □其他采集/提取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疾病名称*华大项目编号(若无,务必准确写清疾病名称)*检测基因(若较多,可少量列举并说明基因数目)*华大临检中心人员填写样本是否符合接受标准□是□否,原因样本接收日期:年月日接收人:注:a.带*为必填项;b.请在□处打"√"。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知情同意书单基因病即人体因单个基因缺陷所引发的疾病,这些缺陷包括单个核苷酸的突变,片段缺失、置换引起的移码突变和序列重复等。

这些缺陷既可来自父母,也可源于自身,并都有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所以称为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由于种类繁多,总的发病数量庞大,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部分单基因病往往致死、致残或致畸,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随着人们对单基因病的重视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部分单基因病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或者避免疾病诱发因素防止病发。

总之,单基因病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单基因病基因检测采用目标序列捕获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受检者所检测的遗传病相关基因区域进行检测和分析,结合临床检测信息,分析得出受检者特定基因的突变信息,为后期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单基因遗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单基因遗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单基因遗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单基因遗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单基因遗传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单基因遗传病如何诊断鉴别,单基因遗传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单基因遗传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遗传筛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一、检查一、系谱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基础系谱是用以表明某种疾病在患者家族各成员中发病情况的图解。

临床遗传工作者不仅要绘制系谱,熟悉系谱中常用的符号,而且还应掌握根据系谱特点来判断其遗传方式的基本技能。

一个完整、清楚的系谱不仅有利于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是否为遗传病,而且还可以依次判断此病属于哪种遗传方式,区分某些表型相似的遗传病,以及同一种遗传病的不同类型。

此外,还可以为此家庭保留一份遗传病的宝贵资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尽可能地从患者及其家属中获得完整、详细、准确、可靠的资料,以便所绘系谱能准确反映出家系的发病特点。

所以做好家系中系谱分析是诊断遗传病的基础。

二、染色体检查(核型分析)的适应症核型分析是确定染色体病的重要方法。

目前采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能准确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综合症,而且通过显带,特别是高分辨显带技术,可以对各种结构异常,包括微畸变综合症作出准确诊断。

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必须掌握适应症,才能达到较高的检出率。

一般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进行染色体检查:1.有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和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皮肤纹理异常者;2.可疑为先天愚型的个体及其双亲;3.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者;4.家庭中有多个相似的多发畸形的个体;5.原发性闭经和不孕的女性;6.男性不育、无精子症的个体;7.有反复流产、死胎史的夫妇。

三、性染色质检查的意义具有两条X染色体的正常女性,在间期细胞(如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绒毛细胞、羊水脱落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参加日常的代谢活动;另一条X染色体失活,浓缩形成一个直径为l mm的小体,即称性染色质或称X染色质。

将这些间质细胞制片染色后,即可在许多间期核中看到这种浓染的X染色质。

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单基因遗传病仍然是困扰着许多家庭的问题。

针对单基因遗传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单基因遗传病1. 生育前筛查生育前筛查是指在怀孕之前对双方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遗传基因缺陷,从而避免因基因缺陷而导致的胚胎缺陷和遗传病的出现。

常见的生育前筛查包括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2.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采集DNA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携带某个基因突变。

基因检测可通过羊水或绒毛取样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会对胎儿造成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检测只能对部分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诊断,而且检测成本较高。

3. 新生儿筛查新生儿筛查是指在宝宝出生之后进行基因诊断,以尽早发现潜在的遗传病。

新生儿筛查包含了对生血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常见病症的筛查。

二、治疗单基因遗传病针对单基因遗传病,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治疗的主要优势是避免了传统治疗中对身体的伤害,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但是,基因治疗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其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2. 停药治疗一些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采用停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苯丙酮尿症患者来说,只要禁食含蛋白质的食物,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3. 植入基因剪切体基因剪切体是一种分子生物学工具,它能够对基因进行编辑,从而去除基因中的问题所在。

近年来,植入基因剪切体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已经成功治疗了一些遗传疾病。

4. 替代治疗替代治疗是通过替代缺失的蛋白质或补充缺失的维生素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进行红细胞输血和铁螯合剂治疗就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之,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未来,我们相信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科技的支持下,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让受到遗传病困扰的家庭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怀。

单基因遗传病简介及基因检测

单基因遗传病简介及基因检测

B
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基因 座位的一对基因,互为等位基因,控制同
一性状,位于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是指某种疾病的发生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的传递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律
单基因遗传病
危害性:
致畸、致残、致死,无有效治疗方法
特点:
先天性、终身性、遗传性、临床表型 和遗传异质性
发病率:
单一发病率低,但种类多,总发病率达2.5%。
3. X连锁显性遗传病
• 决定某疾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此基因对其相应的等位基因来说是显性的,这种遗传病的遗 传方式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XD)。
•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上的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缺少与之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只有 成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故称半合子(hemizygote),其X染色体上有此基因就表现出相应性状或疾 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遗传病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性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AD)。由这种致病基因导致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征:
• 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均等; • 一个致病等位基因即可致病; • 患者双亲之一为患者,同胞中有1/2的可能为患者; • 正常者的后代无患者; • 疾病常存在连续传递现象; • 散在病例源于新产生的突变。
诊断方法
常见基因检测技术:
Lench Nicholas., Barrett Angela., Fielding Sarah., McKay Fiona., Hill Melissa., Jenkins Lucy., White Helen., Chitty Lyn S.(2013). 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for single-gene disorders: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made. Prenat. Diagn., 33(6), 555-62. doi:10.1002/pd.4124

单基因遗传病致病位点鉴定方法

单基因遗传病致病位点鉴定方法

单基因遗传病致病位点鉴定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单基因遗传病致病位点鉴定方法:
1. 测序法呀,就像是在基因的世界里来一场超级大探秘!比如说,对囊性纤维化这个病,通过测序法就像给基因做了个全面扫描,能精准找到那个捣乱的致病位点呢!这是不是超级酷?
2. 基因芯片法呢,嘿,就像是给基因准备了一张超级大拼图!拿地中海贫血来举例,利用基因芯片法能快速把那些跟致病有关的小碎片给拼凑起来,找到关键位点,厉害吧!
3. 连锁分析法,哇哦,这就像是顺着基因的线索一路追踪!想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通过连锁分析我们就能顺藤摸瓜找到那个隐藏的致病位点呀,很神奇对不对?
4. 荧光原位杂交法,这不就是给基因装上了小彩灯嘛!比如在检测杜氏肌营养不良时,这个方法就像明灯一样指出致病位点在哪里,太妙啦!
5. 酶切分析法,嗯哼,就好像是用一把小剪刀去剪开基因的秘密!像血友病就是通过它能准确找到致病位点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6. 新一代测序技术,哇塞,这简直是基因鉴定的超强武器啊!就像是给整个基因世界来了个地毯式搜索,对各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位点都能一网打尽,太牛了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么多单基因遗传病致病位点鉴定方法各有各的神奇和厉害之处,为攻克疾病提供了强大的手段呀!。

《神经系统遗传病》课件

《神经系统遗传病》课件

遗传咨询和筛查
在生育前咨询和进行基因 筛查以评估遗传风险。
社会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遗传疾病的认 识,促进预防和早期干预。
科学研究
加强对神经系统遗传病的 科学研究,寻找更好的治 疗方法。
结论和展望
神经系统遗传病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但通过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和支持性治 疗,我们可以帮助患者管理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将促进更有效 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发展。
一种进展性的眼疾,导致视力 逐渐丧失。
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症状和表现
肌肉弱化
如肌无力和肌肉萎缩。
运动协调障碍
如失去平衡和不稳定的步 态。
认知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和智力退化。
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
1
遗传咨询
进行家族和个人遗传史调查。
2
基因检测
检测致病基因的突变。
3
支持性治疗

如康复训练和药物疗法。
预防神经系统遗传病的方法
《神经系统遗传病》PPT 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定义、分类、常见病例、症状表现、诊 断治疗、预防方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什么是遗传病?
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遗传给后代。神经系统遗传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遗传 性疾病。
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分类
1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 如亨廷顿舞蹈症。
2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突变或相互 作用引起,如阿尔茨海 默病。
3 线粒体遗传病
由线粒体的遗传物质突 变引起,如莱伯遗传性 视神经病变。
常见的神经系统遗传病
亨廷顿舞蹈症
阿尔茨海默病
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一种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导致运动和认知障碍。

基因检测在神经内科中应用

基因检测在神经内科中应用

Illumina MiSeq
• 由Illumina开发,TruSight One Sequencing Panel全面覆 盖4,811个与临床表型相关的基因。实验室可分析panel上 的全部基因,或有选择地关注特定亚群。通过这种方式, 单个panel可有效代表整个新一代测序组合。
NGS +
• 加做MLPA
常用基因检测技术平台
• 片段分析(Fragment analysis, FA)
– 指以DNA或者cDNA为模板,由PCR过程所产生的,数目不等 的核苷酸构成的大小不等的DNA片段,对这些片段,利用其大小或 者标记荧光的差异,进行分析的方法
– 可用于甲基化状态、动态突变的检测
• 动态突变
– 多为三碱基重复,少数四、甚至五、六碱基重复

(CGG)n; (ATTCT)n; (GGCCTG)n
– 正常人n值较低,超过一定范围就致病(full mutation)。
– Normal、full mutation之间存在“Grey zone”。
– 遗传稳定性:

n值越高,越不稳定:Normal > Grey zone > full mutation
肌营养不良
• 肌营养不良相关疾病有
抗肌萎缩蛋白病(DMD/BMD),LGMD(含肌-眼-脑病),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样疾病,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远端型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病,肌原纤维肌病, POMPE病,代谢性肌病,脊肌萎缩症(SMA),婴儿型脊肌萎缩症, X连锁; • 临床上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萎缩和无力,也可累及 心肌,部分肌营养不良症会导致运动受损甚至瘫痪。

神经系统遗传病介绍与基因检测方案

神经系统遗传病介绍与基因检测方案
SMA发病机制
SMN1
95%是由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纯合缺失或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所致
5%是由SMN1杂合缺失、点突变或SMN1基因转化为SMN2基因所致
发病原因:
SMN2
决定
影响症状轻重
脊髓性肌萎缩
SMN2拷贝数与SMA的严重程度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SMA的表型。
SMN2基因拷贝数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
贝氏肌营养不良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的一种症状较轻的表型,不具备致命性,但是病症会伴随终生。
DMD-临床表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分型
症状
0型
发生在宫内,1岁内死亡。
1型
小于6个月发病,不能独坐,由于严重肌张力减退及对称性肌无力导致无法支撑自己头部,通常于2岁内死于吸入性肺炎。
2型
6~18个月时发病,表现为能独坐,但不能独立行走,伴有关节挛缩和脊柱后突,随着病情进 展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常可存活至4岁以后。
3型
《罕见病诊疗指南》
Dravet综合征 鉴别诊断
佩梅病
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X 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在脑组织活检中发现白质髓鞘缺失,故将此病命名为PMD。PMD是严重的致死、致残性神经遗传病,患者寿命均较短,严重者仅能存活至几岁,甚至生后即死亡。其发病率在美国为1/500 000~1/300 000。症状:眼球震颤、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及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多数患儿初始能逐渐进步,然后智力运动发育逐渐倒退,且运动功能障碍比智力障碍更显著。

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

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

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神经系统遗传疾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患者遗传性状的表现以及神经系统的受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以及针对不同遗传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一、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临床表现各异,其中一些疾病在婴幼儿期即可发病,而另一些疾病则会在成年后才首次出现症状。

因此,对于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医生们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诊断这些疾病。

对于一些神经系统遗传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亨廷顿舞蹈病,其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可以通过患者症状和家族史来进行初步判断。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罕见的遗传疾病,例如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病和运动控制障碍等,临床表现可能十分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可以借助遗传学检测来帮助诊断。

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突变基因来确定他们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

常用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基因测序、基因突变筛查和多重定向DNA测序等。

这些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为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治疗进展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但是随着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策略被提出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向患者体内引入正常的基因,以修复或替代突变基因的治疗方法。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在一些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例如,在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中,通过向患者的脊髓注射正常的SMN1基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研发特定的药物,可以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例如,对于一些运动神经元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如何诊断鉴别,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一、检查1、搜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独特的症状和体征,如K-F环眼底樱桃红斑和皮肤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病)等。

2.系谱分析判定是否为遗传病,并区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线粒体遗传病,根据有无遗传早现现象推测是否为动态突变病。

3、常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意义,某些检查对特定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具有确诊价值。

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和铜蓝蛋白(CP)水平降低、尿铜排泄增加、遗传性肌阵挛性癫痫的脑电图和肌电图特征结节性硬化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头部MRI检查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活检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测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和预测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染色体检查:检查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如染色体多于或少于23对染色体断裂后导致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等畸变主要检查唐氏综合征患儿和双亲精神发育迟滞伴体态异常患者、多次流产的妇女及其丈夫曾生过先天畸形病儿的双亲等。

(2)基因诊断: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如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基因突变和连锁分析,主要采用Southern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可直接检出DNA缺失、重复和点突变以及是否带致病基因。

被诊断对象包括有症状患者症状前患者、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和高危胎儿(产前诊断)等。

(3)基因产物检测:主要应用免疫技术对已知基因产物的遗传病进行蛋白分析如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肌肉活检用免疫法测定肌细胞膜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含量因基因缺陷是通过异常蛋白产物致病不依赖基因诊断也可确诊。

怎么判断自己需不需要做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

怎么判断自己需不需要做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

怎么判断自己需不需要做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790 万名新生儿带有先天发育缺陷,占了总出生人口的6%,其中22.5%是由单基因隐性遗传疾病所造成。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数据也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00种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综合发病率高达1%,多数会导致患者死亡、畸形及残障,只有5%的疾病可通过药物治疗维持生命,但终生治疗费用昂贵,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早在2017年,美国妇产科医学会(ACOG) 就已经在鼓励备孕夫妻或孕初期的孕妇与配偶全面接受孕前或产前的单基因遗传疾病的检测。

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疾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基因变异引起的遗传病,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故又称孟德尔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相关显性遗传病、X相关隐性遗传病。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有地中海贫血,脆性X综合症,血友病和遗传性耳聋等等。

大多数单基因遗传病是无法治疗的,因此,婚前及孕前进行测试非常重要。

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是通过利用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常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利用个人基因组数据分析管理软件检测致病突变,结合基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婚育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减少出生缺陷。

在香港方健医疗服务中心,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操作简单,仅需6mL静脉血就可进行无创检测,还能同时检测101种单基因遗传病,实现全面筛查,准确率更是高达99.9%。

适用人群:育龄及怀孕初期夫妇(建议夫妇双方同时检测)有家族疾病史的育龄夫妇准备人工辅助生殖的夫妇血缘关系相近的夫妇香港方健医疗服务中心提醒,若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准爸妈们可正常进行生育,但结果若为阳性,则建议准爸妈们接受遗传咨询,调整生育计划或选择人工受孕。

如有必要,可结合检测结果,向专业医生咨询。

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性眼病基因检测)

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性眼病基因检测)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高水平孕前遗传筛查——筛查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
什么是单基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也称为孟德尔遗传病。

其遗传模式遵循孟德尔定律,有突变统计(WHO),全球出生人口中所有单基因遗传病的累积发病率高达10/1000。

单基因遗传病危害很大,多为致畸、致残甚至致死,缺乏有效治疗。

单基因疾病可以预防吗?
目前可以在孕前筛查单基因遗传病。

对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的筛查是指在怀孕前收集夫妇的外周血或唾液样本,帮助他们了解他们是否是常见遗传病的基因突变携带者,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咨询和产前或植入前基因诊断,阻断致病突变的传播,减少缺陷婴儿的出生(PGD)。

检测出哪些疾病?
针对哪些群体?
1.希望通过辅助生殖生下健康婴儿的夫妇
2.有不良妊娠和分娩史的夫妇(反复流产、反复试管婴儿种植失败、早期胎儿中止妊娠)
3.准备怀孕并关注自己和孩子健康的夫妇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遗传病的携带者。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筛查,全部针对儿童。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概述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概述

肌肉活检组织
100mg
肌肉活检组织采集后应立即液氮冷冻保存,干冰 运输。
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 检测方案 病例分享 现状与展望
病例一、Leigh综合征
• 临床信息
- 患者信息:男,27岁
- 临床表现:高热后逐渐出现复视、行走不稳4个月;双眼活动受限,四肢肌力III级,双上肢掌全 颌反射(+),双下肢Babinski征(+),四肢健反射低,双下肢音叉振动觉下降;
全基因组疾病
• 扩增一个性状或一个疾病的基因 • 检测点突变和缺失重复 • 发现新突变、但不能发现新基因
• 检测相关基因组合 • 临床意义明确 • 结果解释容易 • 可以发现新突变、不能发现新基因
• 可以检测75-85%致病突变 • 对整个外显子组捕获测序 • 发现点突变和缺失重复 • 可能发现临床意义不明的突变,难以解释 • 发现新基因



118个近亲生育 阿拉伯裔MDD患者
10个患者 纠正诊断
100个智力低下者 及正常父母(Trios)
13个个体发现de

novo 突变,3个XR



250个各种单基因病患者,62个检测出致病突变
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的优势
单一疾病、 单一系统 分析
全外分析
➢ 是目前最综合(覆盖基因全面,性价比 高)的基因检测方式之一;
* 数据来源:http://www.who.int/genomics/public/geneticdiseases/en/index2.html
单一发病率低, 但种类多,总 发病率达2.5%。 其中,全球出 生人口单病累 计发病率为 10/1000*
机遇与挑战

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

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

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一、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到下一代的,因此,单基因遗传病可以在家族中传递。

这类遗传病多数是由于某个特定基因的突变导致基因产物功能异常或完全失去功能,进而引发相关疾病。

二、单基因遗传病的分类单基因遗传病可根据遗传模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 根据遗传模式分类1.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指只需要父母其中一方携带异常基因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的遗传模式。

此类遗传病的特点是患病个体在每一代都有发病的可能性,且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

例如多囊肾、先天性耳聋等。

1.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指需要父母双方携带异常基因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的遗传模式。

此类遗传病的特点是患病个体通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一般情况下父母都是健康的,但是其中一方携带异常基因,因此他们的子女可能患病。

例如囊性纤维化、苯丙酮尿症等。

1.3 性连锁遗传性连锁遗传是指异常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模式。

由于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性连锁遗传疾病通常在男性中更常见。

例如血友病、肌营养不良症等。

2.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2.1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血小板功能异常、贫血、白血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有关,影响了血液成分或功能,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2.2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涵盖了多种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智力低下、亨廷顿舞蹈病、肌肉萎缩症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与神经系统发育或功能异常有关,通常会导致神经元的损失或功能障碍。

2.3 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等。

这些疾病与免疫系统中的基因突变相关,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易患感染或自身抗体攻击。

2.4 代谢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包括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糖尿病等。

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酶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代谢产物堆积或代谢途径受阻。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概述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概述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概述
基因检测是一种可以检测个体基因组DNA序列的技术,可以帮助确定
基因突变和变异,从而提供关于特定疾病风险的信息。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
检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首先,取得样品。

基因检测需要通过提取个体的DNA样品来进行。


品可以是血液、口腔拭子、头发、粘膜细胞等。

提取样品后,需要对DNA
进行纯化和扩增,以获得足够的基因材料进行检测。

其次,进行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是基因检测的核心步骤,通过测定基
因组DNA中的碱基序列,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和变异。

目前,常用
的基因测序方法有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也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

这些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分析样品中的DNA序列。

然后,进行基因分析。

基因分析是在基因测序的基础上,对测得的DNA序列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与已知数据库中的正常基因组序列
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或变异。

此外,还可以利用
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基因序列进行功能预测和通路分析,以探究基因突变对
疾病发生的影响机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只能检测已知的有限基
因突变。

对于尚未被研究的基因或新变异的检测可能存在局限性。

此外,
基因检测只能提供遗传风险评估,并不能确定疾病一定会发生。

因此,基
因检测结果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家族史、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单基因病致病突变的检出率。
19
案例二、脑白质病变
简要病史描述:一对夫妻结婚后生育一患儿,六岁不能行走。 先证者主诉:出生至今不能跑跳、独走 病史:系G2P1足月剖宫产,产时无窒息,出生即哭声低弱,吸吮无力,6月会竖 头,2岁以后会坐,至今不能独走、跑跳,可短时独站十余秒,近1-2年有倒退, 智力正常。 体格检查:头围52cm,神清,心肺腹无异常,双上肢近端肌力III级,远端肌力 III+级,双下肢肌力IV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可引出(减弱),跟腱挛缩,平卧 不能爬起,腓肠肌无肥大,颌关节挛缩,牙齿咬合不全。 患儿临床诊断:先天性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基因检测结果:相关基因ABCD1未发生突变。 女方再次怀孕,生育出一名疑似患者,主要表现为6个月不能抬头。
图片来源: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 /#200
4
肌肉、神经疾病
包括: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和运动神经元疾病。
常见疾病有: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肌营养不 良症、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病(如苯丙酸尿症、糖原贮积病、粘多糖病)、变 性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DYSF基因存在2个剪切突变,c.144+1G>A 和c.342+1G>T杂合突变
患者 正常人
患者 正常人
撒网式的基因panel有助于寻找致病基因,辅助临床明确或修正诊断。
29
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单基因病的预防
婚前检查 携带者的
肌肉
骨骼-肌肉 -神经疾病
骨骼
神经 接头
该类种类繁多,仅神经类疾病约占疾病总数 60%*,国内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 约就高达110/100万。
*引自《神经遗传病学》刘焯霖 2011
骨骼疾病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 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的功能。
目标序列捕 获+高通量
测序
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多个疾病、多个基因、
高效、准确、可发现新突变
13
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单基因病分类—10大类,117种疾病,278个基因
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 成骨不全等
苯丙酮尿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等
遗传代
谢病
Rett综合征, 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等
及其他
神经皮
神经纤维瘤病, 结节性硬化病
/zhuanjiaguandian/guanyuqingww_115884.htm
神经遗传病诊断
染色体检查
病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
生化检查
免疫技术
影像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细胞培养
基因检测
10
基因检测的必要性
1、提供诊断依据
• 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 据
预防严重残障
• 对非致死性疾病早发 现、早干预
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
骨骼肌肉神经系统





1 骨骼肌肉神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疾病现状
要 内

2 我们能做什么?
3 重点疾病小知识
什么是骨骼-神经-肌肉病?
狭义: 是骨骼、骨骼肌、支配骨骼肌的神经以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总称。 广义: 全身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的骨骼肌肉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障碍性疾
病的总称。
半乳糖脑苷脂酶
Karbbe脑白质营养不良
β-葡糖脑苷脂酶
Gaucher Disease
α-半乳糖脑苷脂酶
Fabry Disease
酸性α-葡萄糖苷酶
Pompe Disease
芳香硫酸酯酶A(ASA) MLD
酸性鞘磷脂酶(ASM) Niemann pick's Disease
➢ 血尿代谢筛查 正常,脂酰肉碱 正常,
运输/保存
新鲜全血 5ml
保存于EDTA抗凝采血管中,充分颠倒混匀,避免
婴幼儿2ml 凝固,冰袋/干冰运输。室温放置不超过3天。
冻存全血 5ml
保存于EDTA抗凝采血管中,-20℃保存不超过2年, 反复冻融不超过5次。
DNA
≥6ug
溶液:-20℃保存不超过2年,尽量避免反复冻融。 干粉:-20℃保存,较溶液稳定,建议采用此形式。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背景介绍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1A, MDC1A)
肌酶 肌电图 头颅核磁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致病基因: LAMA2
26
生育指导
EX5del/wt
c.2045_2046delAG/wt
解决方案
EX5del/c.2045_2046delAG
• 对技术要求较高 • 有些类型的病理改变轻微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骨骼肌肉神经病治疗现状
• 大部分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 痪及中毒、代谢性肌肉病等,如及时确诊、正确治疗,都 是可以治好的;
• 而一些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的疾病,如遗传性周围神 经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如果得到确诊,可避免辗 转就医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防止 家庭中再有患病儿出生;一旦有新的特效治疗方法出现, 将优先得到治疗机会。
22
诊断思路
脑白质病变 肌肉疾病
继发性 原发性
缺氧 自身免疫性 感染 代谢性疾病 脑血管病 肿瘤 中毒性
遗传性脑白质病
肌营养不良 肌病 肌炎
23
LAMA2: 父亲: p.Lys682LysfsX22,c.2045_2046delAG
Sanger验证
24
定量PCR验证
对照 母亲 父亲 先证者 EX5存在缺失 2
• 起病隐匿,不易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 疾病初期症状表现可能不明显,不能引起重视,明确诊断时,一般病情已发展 较为严重
• 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复杂,诊断困难(表型异质性)
– 相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同;相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 易误诊或漏诊
• 病理诊断效果受取材部位影响非常大
– 晚期病人,肌电图显示放点高的部位可能实际上已经严重萎缩,肌活检可能 “未见肌纤维”
发作性共济失调,
调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肝豆状核变性,
肌张力障碍等
14
服务流程及样品要求
服务流程
受检者 神经科检查
根据需要进 行基因检测
医生指导知 情同意
华大临检中 心收样
检测
样本采集、 运输
出具报告并 发放
收费
医生负责报 告解读
周期:20个工作日
>100个基因的产品需 35个工作日
样本要求 样本类型 体积/总量
EX5del/c.2045_2046delAG
自然怀孕+产前诊断 领养 供精/供卵 PGD单基因+产前诊断
准确的临床诊断,有利于寻找致病基因,指导下一胎生育。
参考文献: Guicheney P, et al.PCR based mutation screening of the laminin alpha2 chain gene (LAMA2): application to prenatal diagnosis and search for founder effects in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J Med Genet. 1998 Mar;35(3):211-7.
症状: • 四肢肌肉无力、萎缩 • 麻木、易疲劳 • 肌肉疼痛 • 发音和吞咽困难 • 甚至因呼吸肌无力而死亡 • 行走不稳定、瘫痪
• 智能发育不全、痴呆
• 行为异常、感觉异常 • 语言障碍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划指动作
• 不自主运动、抽搐、共济失调
• 脊髓受压、脑脊液压力增高
先天性肌强直症
5
诊断困难、治疗困难
➢ 极长链脂肪酸 正常。
➢ 头颅MRI提示白质异常,胼胝体、脑干正常 ➢ 脑电图正常 ➢ 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
21
家族史
其弟: • 足月,剖宫产,产时无窒息,出生时家长即觉患儿吸吮无力,吃奶慢,哭声
低弱,活动少,不会蹬被子,家长自觉患儿活动少 ,60天可竖头但不稳,3 月可逗笑,6月不能抬头, 9月不能独坐,康复治疗近1月觉好转。 • 查体:头围40cm,四肢肌力IV级,肌张力低,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未引出, 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仰卧拉起时可竖头,俯卧时不能竖头 。 • 肌酶 AST:152 U/L,LDH-L755 U/L,LDH-1 113 U/L,CK 5354 U/L,CKMB 197 U/L。 • 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 • 4月时MRI正常 • 头颅见白质异常, 胼胝体、脑干正常 • 肌肉见腓肠肌、 大腿内侧肌群异常信号
测序分析 序分析
新突变, 通量低
致病位点多的单基因遗传病
MLPA
利用探针杂交、 高灵敏度,简单,快 连接反应及 速,不能检出新突变 PCR扩增
适用于检测基因的缺失或重 复,不适合检测点突变,不
能检测染色体平衡易位
筛查谱窄,通量低,费时费力
12
基因诊断 ——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
MLPA、 一代测序
骨骼疾病可由遗传、损伤、炎症或感染等因素引起。 常见的遗传性骨骼疾病有: 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成骨不全、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假性软骨发育不全、骨 硬化症、婴儿骨皮质增生症等。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又称脆骨病、 瓷娃娃,患儿骨骼极其脆弱,易骨折,轻微碰撞也会 造成严重的骨折,发病率约6:10万~7:10万。该病还 有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听力丧失和脊柱侧弯的 特点。该病临床差异很大,轻者可无症状,正常身高, 通常寿限,仅轻度易发骨折;重者残废,甚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