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合集下载

性别差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在人类社会中,性别差异一直存在,并且在许多方面都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风险决策。

性别差异在风险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不同性别的个体在面临风险时采取不同的行为和策略。

1. 引言风险决策是指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风险决策无处不在,涉及到个人生活、职业发展、投资决策等方方面面。

性别差异对于个体在风险决策时所选择的行为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性别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不仅对个体在风险决策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组织和政策制定者在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性别差异对风险偏好的影响2.1 男性的风险倾向男性在面临风险时通常表现出更大的风险倾向。

研究发现,男性更愿意承担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更容易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

这可能与男性普遍具有竞争性、冒险性和自信心较高的特质相关。

然而,男性的风险倾向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更容易陷入冲动的决策和过度自信的陷阱。

2.2 女性的风险回避与男性不同,女性在风险决策中通常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回避倾向。

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相对较安全的投资方式,并更关注风险的负面影响。

女性普遍具有谨慎、保守和更加注重细节的特质,这使得她们在风险决策中更为审慎和谨慎。

3. 影响性别差异的因素性别差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并不全然是由生物学因素所决定的,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1 社会化因素社会化对性别差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部分社会中,男性被期望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因此他们在风险决策中通常表现出更大的风险倾向。

与此相反,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往往被认为更适合从事稳定和可靠的工作,从而进一步鼓励她们对风险持保守态度。

3.2 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对性别差异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西方文化中男性倾向于更加冒险和勇敢,而中国文化中男女的风险倾向更加接近。

框架效应——精选推荐

框架效应——精选推荐

框架效应先看⼏个标语:【⾼⾼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家视⽽不见【酒后开车真扫兴,⽼婆改嫁⼉改姓】⼤家放慢了车速【本路段危险,已经车祸致死6⼈】⼤家放慢了车速,还提⾼了警惕为什么同样是提醒安全驾驶,不同的说法,⼈们的重视程度却不⼀样?同样的事情,不⼀样的说法,导致决策不⼀样,⼼理学称之为 “框架效应”。

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普林斯顿⼤学⼼理学教授卡尼曼通过⼼理学研究发现:针对同⼀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

就是当⼀个⼈描述同样⼀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表达⽅式会给倾听者不⼀样的感觉,从⽽使倾听者出现俩种截然相反的决策。

 简单来说,有时⼈们⼤幅度改变偏好或决策,主要因为描述这个问题所⽤的字眼和⽅式的不同。

之所以叫做框架效应是指我们的思维会受到不同框架的影响,从⽽做出不⼀样的选择。

亚洲疾病问题亚洲疾病问题的描述。

美国正在对付⼀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框架效应最有名的例⼦,要属亚洲疾病问题该种疾病的发作将使600⼈死亡。

现有两种与疾病作⽃争的⽅案可供选择。

分别从正⾯框架和负⾯框架表述,⼈们的决策截然相反。

正⾯框架A⽅案,200⼈将⽣还⽅案,有1/3的机会600⼈将⽣还,⽽有2/3的机会⽆⼈能⽣还。

B⽅案,负⾯框架A⽅案,400⼈将死去⽅案,有1/3的机会⽆⼈会死去,⽽有2/3的机会600⼈将死去。

B⽅案,负⾯框研究者卡尼曼发现,对于正⾯框架正⾯框架,72%的⼈会选择A⽅案,确定200⼈存活。

对于负⾯框架,78%的⼈选择B⽅案,赌⼀把。

正⾯框架和负⾯框架,所描述的事情概率完全⼀样,只是表达⽅式不同,但⼈们的决策截然相反。

为什么?因为框架效应,会从⼼理学上引导⼈的决定。

正⾯框架,⼈们往往选择风险规避。

负⾯框架,⼈们往往选择风险寻求。

框架效应分类框架效应可分为三类:①风险选择框架在带有概率问题的风险选择时,表述不⼀样,决策就不⼀样。

⽐如“亚洲疾病问题”。

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

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

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解释行为经济学中框架效应的概念概念•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在不同的表述方式下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的倾向。

•人们的决策容易受到问题的表述方式和语境的影响,可能会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决策。

影响因素框架效应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问题的表述方式: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2.语境信息:决策者所处的环境和信息背景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不同的语境信息可能会激发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

3.参考点: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常常以某些参考点作为比较基准,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决策结果也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类型框架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类型:1.正向框架效应:当问题以正面、积极的方式表述时,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支持这种表述,从而对决策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2.负向框架效应:当问题以负面、消极的方式表述时,人们更倾向于拒绝和排斥这种表述,从而对决策结果产生消极的影响。

3.风险避免框架效应:人们在面对风险决策时,更倾向于选择避免损失的选项,而不是追求潜在利益的选项。

4.供给框架效应:人们在面对供应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已有的选项,而不是追求新的选择。

5.属性框架效应: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对于问题的不同属性赋予的权重不同,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影响与应用框架效应在市场营销、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应用:•市场营销:通过合理的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式,可以利用框架效应来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积极情感和购买欲望。

•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在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和语境信息,可以影响公众对政策的态度和对候选人的支持度。

结论框架效应作为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揭示了人们决策过程中对问题表述方式和语境信息的敏感性。

了解框架效应的存在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引导和影响他人的决策结果。

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2002年第8卷第4期,19-23Applied Psychology2002.Vol.8.No.4,19-23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何贵兵 梁社红 刘 剑(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摘 要 118名大学生被试在得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下对自己、其他男性和女性的风险偏好进行了预测。

结果发现,被试在损失框架下对各类对象风险偏好的预测均高于得益框架,且都高估了男性的风险偏好,低估了女性的风险偏好。

在损失框架下,女性被试对各类对象的风险偏好预测高于男性的预测。

研究认为,性别原型知识、任务框架和即时情绪共同影响被试的风险偏好预测。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预测 性别原型 框架效应中图分类号:B849: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020(2002)-04-0019-051 引 言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都会面临决策风险。

特别是在群体决策和多人对策情境中,决策者人数较多,决策任务较复杂,风险往往也更大。

准确地认知风险,并对不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作出正确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有关风险决策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个体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的风险知觉和冒险行为,较少涉及被试如何预测他人的风险偏好。

在有限的关于他人风险偏好预测的研究中,W allach和Wing提出了 冒险就是价值(risk as value) 的观点[1]。

它要求被试在各种假设情境下选择自己的风险偏好,同时还要预测大多数同伴的选择。

结果发现无论男女被试都认为自己比同伴更喜欢冒风险,且他们所钦佩的选择往往比自己的实际选择更冒险。

其解释是冒险比保守更具有文化性价值。

H see和Weber认为,人们的风险偏好预测取决于他们的原型知识和对风险的即时情感反应[2,3]。

他们的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学生都认为美国人更具冒险性,而别人比自己更具冒险性。

然而,高估别人的风险偏好的现象仅仅在对笼统的 他人 作预测时发生(如 其他学生 )。

框架效应理论

框架效应理论

框架效应理论组织行为学小组报告题目:框架效应理论及应用探究摘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思考、应用和实验设计。

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前人对框架效应的研究概括,列出了研究框架和方向等。

第二部分则是在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文献的自己思考,总结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第三部分阐述了具体利用框架效应的实际方式。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实验来验证框架效应的存在。

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1.1框架效应的概念传统的理性决策的恒定性原则认为若决策者是一个理性个体,则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几个不同描述方式时,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偏好。

然而,1981年,Kahneman和Tversky利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

Kahneman和Tversky(1981)将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1】。

决策框架是“决策者所拥有的有关动作、结果以及某一特定选择可能引发的有关情况的一系列概念”,它由问题形式、社会规范、习惯和决策者的性格特征决定。

近三十年来,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深入,对框架效应这种决策偏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延伸。

1.2框架效应的种类1.2.1单向,双向框架效应Wang(1996)研究框架效应的动力学机制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除了存在传统的框架效应,即双向框架,还存在另外一种框架效应,即单向框架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两种框架效应的存在【2】。

(1)双向框架效应(b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由于选项结果框架的不同而从风险规避占主导转为风险寻求占主导,这是双向框架效应。

双向框架效应即传统意义上的框架效应,涉及到偏好反转,它主要在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出现。

(2)单向框架效应(un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单向框架效应没有偏好反转,但是转变为一种更加极端的风险偏好。

神经科学角度解读男女大脑的风险偏好

神经科学角度解读男女大脑的风险偏好

神经科学角度解读男女大脑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指一个人在面临风险决策时对于可能获得的利益和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态度。

不同的人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不同的偏好,这些个体差异暴露了一个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和选择判断能力。

而男女之间在风险偏好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读男女大脑的风险偏好,并探讨其原因。

研究表明,男性相较于女性在风险偏好上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的选项。

这种差异部分源自于性别特定的神经回路。

一项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为基础的研究发现,男性参与者在面对风险选择时,大脑中的奖赏回路活跃度更高。

这个奖赏回路涉及到了正中隆起核(nucleus accumbens)以及前额叶皮层的活动。

另一方面,女性在面对风险时更注重后果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较为保守的选项。

这种风险偏好的差异在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上也有所体现。

研究发现女性的杏仁核(amygdala)较男性更敏感,这使得女性更容易从负面情绪中产生回避决策的倾向。

此外,女性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活动相对于男性更加活跃,这可能帮助她们更全面地评估风险,做出更为谨慎的决策。

这种男女大脑风险偏好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性别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性激素在这一差异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显示,睾酮水平与男性更偏好风险的决策密切相关。

睾酮是男性主要的性激素之一,它不仅影响行为和决策,同时也调节奖赏回路的活动。

而雌激素则与女性更加谨慎的风险偏好相关。

这些性激素的作用使得男女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产生明显差异,从而导致风险偏好的不同。

此外,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女大脑的风险偏好。

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个体的决策和行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在塑造个体风险偏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男女大脑的风险偏好差异在神经科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更高的选项,而女性则更加注重后果和风险评估。

这种差异源自于性别特定的神经回路和激素水平的差异。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解析:认知科学与行为经济学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解析:认知科学与行为经济学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解析:认知科学与行为经济学引言人类的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

在探索人类行为的内部机制和影响因素时,这些学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本文将解析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并探讨认知科学与行为经济学在理解人类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人类决策的认知过程人类的决策过程是认知科学的关注重点之一。

认知科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机制,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转化。

在决策过程中,个体的选择和决策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和推理等。

下面将讨论这些认知因素对人类决策的影响。

1. 感知感知是个体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个体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其对外部信息的接收和理解。

例如,一个购物者通过感知商品的外观、质量和价格等来做出购买决策。

2. 注意注意是个体选择关注的信息的能力。

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个体必须选择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给予注意。

注意力的选择会对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在购物决策中,个体可能会选择关注商品的价格而忽略其他因素。

3. 记忆记忆是个体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在决策过程中,个体的记忆对已有的经验和信息进行比较和评估,从而影响其决策。

例如,一个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回忆起以往的投资经验和市场情况。

4. 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获取和整理信息来改变行为的过程。

通过学习,个体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汲取教训,改变决策策略。

例如,一个赌徒在连续输钱后可能会学习到赌博是一个不可靠的方式,从而调整其决策。

5. 推理推理是个体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进行决策的过程。

个体可以通过推理来预测可能的结果和后果,并根据这些预测做出决策。

例如,一个洗衣机制造商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推理出特定功能的洗衣机是否受到消费者欢迎。

行为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解析行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决策的学科,它基于认知科学的理论框架,研究人类的决策过程和经济行为。

下面将介绍行为经济学几个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
行为经济学的十大效应:
1.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

人们倾向于避免损失,愿意承受更多风险以避免损失,相比收益,人们对损失的感受更为强烈。

2.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对同一事物的描述不同,会导致人们有不同的偏好和选择,人们如何做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划分得与失。

3.锚定效应(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依赖最初的参考点,难以调整,例如,最初的报价会成为后续谈判的基础。

4.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ness Bias)。

人们倾向于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来评估其他事件,但这并不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5.可获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利用容易获取的信息,忽略更可靠的信息。

6.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消费者会将不同来源的收入或支出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影响消费决策。

7.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拥有某物后,人们会高估其价值,难以割舍。

8.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

购买商品时,人们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价值,还考虑交易价格与参考价格之间的差异。

9.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

人们容易因为已投入的成本而继续投入,忽略未来的收益和成本。

10.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微小的初始变化可能通过连锁反应导致巨大的长期影响。

风险偏好实验研究综述

风险偏好实验研究综述

1经典理论:预期效用模型风险偏好问题的相关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的预期效用模型(Expected Utility M odel )。

该模型是由V on Neumann 和M orgenstern 在对圣彼得堡悖论解答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公理化阐述而形成。

预期效用模型建立了VN-M 预期效用函数,该函数的内涵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人的效用水平是通过对预期效用函数可能出现的损益结果期望加权得到的[1]。

预期效用理论的优越性在于把效用函数引入到偏好模型中,证明了效用函数在最终损益空间上的存在性和期望值的大小与排序的一致性。

此后,Savage 在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观预期效用理论,用主观概率代替预期效用函数中的客观概率,该模型更能体现出决策者的个体差异。

预期效用模型是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在风险偏好领域影响巨大,几乎扩展到经济理论的每个分支。

然而,由于该模型的假设过于严格且脱离实际,在此后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中,预期效用模型及其内含的个体偏好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具体可分为对公理文章编号:1008-7133(2009)05-0034-04风险偏好实验研究综述李延喜,付洁,李鹏峰,冯宝军(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要: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实验方法在风险偏好领域成果丰硕,并给传统理论带来强烈冲击,因此梳理风险偏好实验研究对把握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

风险偏好实验方法从经典理论的公理性假设与偏好存在假设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对经典理论提出了质疑、理论替代与理论修正,实验方法在该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风险偏好;实验经济学;公理性假设;偏好存在假设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志码:ALiterature survey on risk preference experimentLI Yan -xi ,FU Jie ,LI Peng -feng ,F ENG Bao -jun(School of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economics ,which yielded substantial achievement ,has brought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theory in the field of risk preference study ,so it ’s necessary to arran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grasp the orientation.The experimental method ,sorting from the axiomatic hypothesis and preference -existed hypothesis ,conducts a literature survey on the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n risk preference ,and it has an expansive research space in this field.Key words :risk preference;experimental economics;axiomatic hypothesis;preference -existed hypothesis收稿日期:2009-05-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2087);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40141031);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DUTHS2007302)作者简介:李延喜(197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洁(1985—),女,硕士研究生;李鹏峰(1983—),男,硕士研究生;冯宝军(1968—),男,高级审计师.第11卷第5期科技与管理Vol.11No.52009年9月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Sep.,2009性假设和对偏好存在假设的质疑。

框定效应的研究综述1

框定效应的研究综述1

性;而当需要大规模的生命救助时,性别的差异就消失。
在个性特征方面,自尊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框定效应。研究发现,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个体在正面框定下 风险寻求没有差异,但在负面框定下低自尊的个体的风险寻求要比高自尊个体高。
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于框定效应的思考
05
关于框定效应的思考
第一,实验材料生态效度不高。
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经典的“亚洲疾病问题”,或者假设的登 山、海难、瓦斯爆炸等问题做为实验材料,而大多数研究都采
潜在结果用积极或消极的框定呈现时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 例如“亚洲疾病问题” 。 它会影响对于目标或事件特征的评价,当某一事物或事件的 关键特质被置于积极框架下时,就会产生特性框架效应。一 般而言,属性框架效应中,人们更喜爱用积极框架描述的事物。 例如, 将牛肉分别用75%瘦肉和25%肥肉来描述时,人们更喜 爱有75%瘦肉的牛肉(即用积极框架描述的牛肉)。 它会影响交流信息的说服力,当劝说信息着重表现某一行动 所能产生的积极后果或着重说明消极后果时就具有了不同的 吸引力,从而产生了目的框定效应。例如:人们在强调不做 体检的消极结果的情况下要比在强调积极结果的情况下,更 愿意去做体检。
第三,以往的一些研究没有明确说明框定的类型。
框定的类型是框定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风险框定效应、属性框 定效应和目标框定效应 3 种框定效应在被框定的对象、框定影响的对
象和该效应的典型测量方式 3 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分别对待。
研究发现,目标框定产生的效应量最大,属性框定产生的效应量最小, 而风险框定产生的效应量居中。
用大学生做被试,但这些问题都离大学生被试的生活相去甚远,
都是大学生不太熟悉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实验材 料生态效度不高,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应用性。在现实的风险决 策中,决策者面临的往往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由于 实验材料和被试选择的局限,导致了已有研究结论的生态效度 较低,如果克服了这方面原因,将提高研究结论的适用性。

框定效应的研究综述

框定效应的研究综述

第三,以往的一些研究没有明确说明框定的类型。
框定的类型是框定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风险框定效应、属性框 定效应和目标框定效应 3 种框定效应在被框定的对象、框定影响的对
象和该效应的典型测量方式 3 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分别对待。
研究发现,目标框定产生的效应量最大,属性框定产生的效应量最小, 而风险框定产生的效应量居中。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认知需求
认知需求(NC)就是个体乐于进行思考的倾向。研究表明认知需求是一个稳定的人格变量,认知需 求得分高的人与得分低的人相比,对于书面信息给予更多的思考、分析,更深入地搜索信息,并且较少 地注意表面线索,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它是解释信息加工及其行为的不同成分的核心。 研究中也发现了框定与认知需求的交互作用,框定效应只出现在那些认知需求得分较低的被试中。 他们发现在收益情况下,认知需求得分低的被试对相关的框定很敏感;而在损失情况下,所有的被 试都会更加认真地思考,而较少受到框定的影响。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材料因素
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要素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框定效应。要素主要包括:任务领域、 涉及数量、概率等。
在生命救助、公共财产、个人金钱这三个任务领域中发现存有不同程度的框定效应:当面对生命救助
问题的时候,被试表现出比其他两个任务领域更多的冒险偏好。 当改变材料中的涉及数量时,也引起框定效应的变化。在生命救助中,群体规模小于100时,框定效应消
04
框定效应的影响因素
数学能力
有些研究表明数学能力与框定效应之间存在关系,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评价比较高的人较少地受到框
定效应的影响。而对于确实具有较高数学能力的群体,如:医生、金融顾问,虽然有时也受框定效 应的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明显要比一般被试群体小。在研究中,也发现了只有具有较高的认知需求 和较高的数学能力时,才能较好地避免受到框定效应的影响。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受到一种心理倾向的影响,即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同样的信息,由于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同,会导致人们的决策偏向于其中一种选项。

这种心理倾向会对人们的决策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可能导致决策结果的偏离。

框架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在选择产品时的价格框架效应。

当人们看到一些产品的价格是99元时,会认为这是一个便宜的价格,更容易选择购买。

相比之下,如果这个产品的价格是100元,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一个昂贵的价格,更难以接受。

实际上,99元和100元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因为价格的框架不同,人们的选择结果却存在显著差异。

框架效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使用了非常规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人们更容易被表象所影响,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

由于框架效应会干扰决策的客观性,因此,了解框架效应的存在以及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个体的经验和现实情况对于框架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在决策中,人们通常会提取自己已经知道的信息,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基础。

如果人们过去的经验或现实情况是负面的,那么在做出决策时,他们可能更容易偏向于负面的选项。

相反,如果过去的经验或现实情况是积极的,人们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选项。

其次,信息的呈现方式对于框架效应的产生也具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信息的表述方式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方案以正面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人们更容易接受并选择这个方案。

相反,如果同一个方案以负面的方式呈现,人们则会倾向于拒绝或避免这个方案。

此外,决策者的情绪状态也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正面的信息,并且偏向于积极的决策。

相反,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时,他们更容易接受负面的信息,并且偏向于消极的决策。

最后,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也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

人们通常会在决策过程中权衡潜在的损失和收益。

在面对同样的决策时,如果决策者更关注损失,他们更容易接受保守的决策。

经济心理学第四讲__偏好与框架效应

经济心理学第四讲__偏好与框架效应
Kabneman,Knestscb和Thaler(1990) 将杯子放在1/3参与者面前,并告知他们拥有这些杯子,并随后有权选择合适
的价格卖掉杯子。 实验者提供从0.5-9.5美元不等的销售价格,让参与者选择。
另1/3参与者被告知将给他们一笔数目的钱,可以留着或用来买杯子。 实验者要求参与者在0.5-9.5美元中选择,他们愿意花多少钱来买。
假设你是委员会的主席,你知道每个人的偏好,你希望能够控制投票 以使得阿尔·爱因斯坦被选中,你该怎么做?
委员会成员
候选人
安 鲍伯 辛迪 丹 埃伦
乔·施莫
1 1 233
简·多伊
2 3 311
阿尔·爱因斯坦 3 2 1 2 2
五、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1、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的经 典研究
1999年2月,以色列最大的共同基金管理人哈宝林(Hapoalim)银行宣布改 变其披露政策,将每月披露一次业绩改为每三个月一次,使得那些依赖从 银行获得业绩信息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频率下降,从而使投资者更愿意持 有其基金。
4、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也称做拥有效用,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 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不同类型商品的WTA/WTP比率
禀赋效应与供求均衡
经济学的供求理论: WTP和WTA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从而由WTP形成需求曲线,由WTA 形成供给曲线,二者互相调整,自发地实现市场的均衡。
禀赋效应表明WTA/WTP可能非常大,因此实际的均衡数量明显低于市场均 衡,塞勒称为“交易不足”。
成对赌博选择时由赌博获胜的概率决定

性别角色、投资经验对个体风险认知的影响

性别角色、投资经验对个体风险认知的影响

1 前 言 .
近 年 来 , 随 着 行 为 经 济 学 研 究 的不 断深 入 ,风 险 决 策 问题 成为 一 个 跨 学 科 的研 究 领 域 , 得 到 学者 们 的 高度 重 视 ,并进 行 了 系列 有 价 值 的研 究 。从 现 代 认 知 心理 学 的 角度 对 风 险 决 策 的研 究 ,更 多 的集 中在 人 们 对 风 险 的 主观 性 评 估 , 即对 风 险 的 认知 方 面进 行研 究 。所谓 风 险认 知 是 指个 体 对 存 在 于 外 界环 境 中 的各 种 客观 风 险 的感 受 和认 识 ,强 调 个体 由直 观 判 断和 主观 感 受 获得 的 经 验对 个 体 认 知 的影 响 。不 同 的人 对 同一 风 险任 务 的决 策 会有 很 大差 异 ,这 些 差 异是 由许 多 复 杂 的 心理 因素 造成 的 ,其 中 决策 者 的认 知起 着 主要 的作 用 。 国外 学 者 对 于 投资 者 风 险 认 知 的研 究 已有 一段 时 间, 研 究 内 容 主 要集 中在 风 险 的性 质 以及 风 险 情景 研 究 、 风 险认 知 与 风 险偏 好 、风 险认 知 的框 架 效应 等命 题 上 。如 :K h ea [ (9 9 在预 an m nI 17) ] 测 理 论 中指 出情 景 的变 化 将 会 极 大 地影 响个 体 的 风 险偏 好 ,他 认 为 在 损失 情 景 中个 体 的行 为 倾 向 于 冒 险 ,而 在 获益 情 景 中个体 的 行 为 则倾 向于 保守 ;B a 1 c [ (9 5 对 风 险 认 知 的影 响 因 素进 l y o k2 1 8 ) 行 讨 论 ,认 为 事件 风险 度 会 影 响 个 体 的风 险 认 知 ,事 件 风 险性 越 大 , 风 险知 觉 就越 大 ;K h e a & v r k [ ( o o 在 相 关 的研 究 a n m n T e s y3 2 o ) 中发 现 了风 险 认 知 的框 架 效 应 , 即 个体 对 备 择 风 险方 案 描 述方 式 的改变 而 导致选 择 偏好 发生 改变 的现象 。 国 内学 者 对 此 领 域 的 研 究 也 产 生 了 浓 厚 的 兴 趣 ,他 们 在 国 外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也各 自进 行 了探 索 。如 : 王 重 鸣 等 n 1 9 , 4 】( 9 8 2 0 )对 风 险 决策 的特 征 、风 险 决 策 的动 态 效 应 、风 险偏 爱 以及 02 投 资 决策 风 险 的周 边 组 织 因素 进 行 了较 为 深 入 的探 讨 ;谢 晓 菲等 [ 2 0 ,2 0 )在对 个体 风 险 情 景研 究 中发 现 个体 的风 险情 景 5 0 0 02 ]( 的 变 化 以及成 就 动 机 的 强 弱将 对 决 策 行 为 产 生重 要 影 响 ; 李纾 [ e l (0 0 0 5 2 0 ,2 0 )在 多个 研 究 中逐 步 提 出了 “ 差 求 辩 ”模 型 , 在 齐 定 程 度 上 弥补 解 释 了 “ 架 效 应 ” ;毛 华 配 [ 2 0 , 2 0 ) 框 7 0 3 0 5 ]( 则 采 用 民 营企 业 主 作 为 被试 对 其 风 险 偏 爱 的模 式 和群 体 内 比较 进 行 了研 究 ;张 文 慧 、王 晓 田 [ 2 0 )则 探 讨 了框 架 效 应 对 风 险 e 08 ( 决策 的影 响及 其机 制 问题 ,等 等 。 我们 看 到 , 已有 研 究讨 论 了风 险认 知与 风 险 偏好 、决 策 行 为 的关 系 , 以及 风 险 认 知 的作 用 机 制 等 问 题 ,但 对 于个 体 背 景 因 素 如 何 影 响 风 险 认知 问题 却少 有 研 究 。 以往 的行 为 研 究表 明 ,个 体 背 景 因素 是 心 理与 行 为 的影 响源 之 一 。因 此 ,本 研 究 引入 性 别 、 投资 经 历 变 量 ,来 考 察 其 与 个体 风 险 认 知 的察 觉 、框 架 、归 因 及 其 影 响 因素等 之 间的 关系 。 2 方法 . 2 I研 究对 象 . 本 次 研 究 发 放 问卷 2 0 ,对 象 是 在 读 高 校 学 生 ,实 际收 回 0份 有效 问卷 共 有 1 0 ,其 中 男生 5 人 ( 2 8 ), 女生 1 1 ( 8份 9 占3 . % 2 人 占 6.% 7 2 ),年 龄 范 围1  ̄ 2 岁 ,平 均年 龄 2 . 岁 ( D =. 1 8 5 14 S 8 )。 2 2 背景材 料 . 问卷 的背 景材 料 参考 了M c r m o & a b r [ 1 8 )的抽 a C im n T n u y ]( 9 0 9 彩 问卷 和 马剑 虹 、 施建 峰 [ ( 0 2 1 2 0 )的猜 棋 子 实 验设 计 , 并形 成 0 个 投 资 情 景 , 内容 为 : “ 如您 被 邀 请 参加 一 个 商 业洽 谈 会 , 假 会上 共 有 1 0 投 资 项 目。您 现 在 只 听说 1 0 0个 0 个投 资项 目中 ,有 3 8 个项 目 ( 甲类 项 目)能 赚 钱 ,而 另 ) 6 个 项 目 ( b2 乙类 项 目)极 有 可 能 亏钱 ,但 您 无 法知 道 具 体 哪个 项 目能 嫌 , 哪个 项 目会亏 。您 与会 的 目的就 是从 这 1 0 项 目中选 取5 项 目 ( O个 个 可能 包括 甲类 、 乙类 ) ,这 五 个 项 目中 甲类 项 目的个 数 决 定您 的收 益 或损 失 。 ” 研究 在让 被试 阅读上 述材 料后 填 写相 关 问卷 。 2 3研 究 方法 . 研 究 首先 让被 试填 写相 关个 人背 景资料 ,然后让 其 阅读 问卷设 定 的情 景材 料 ,回答 有 关风 险 认知 的问题 。题 1 “ 在 项 目选 定 是 您 时有 没 有 仔细 考 虑风 险 ” ,题 2 “ 对 以上描 述 ,您 的第 一 感 觉 是 针 是 ”,题 3 “ 是 您认为这件事 的成败主要 取决 于”,题4 “ 是 您做风险 决策时哪个 因素对您影 响最大 ”。最后根 据 问卷数据 进行统计 分析 。

框架效应的名词解释

框架效应的名词解释

框架效应的名词解释框架效应在认知心理学中指的是一个人在处理信息时,受到信息的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这种现象使得相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框架或视角呈现时,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可能会发生偏差。

框架效应经常出现在各个领域,包括市场营销、个人理财、医疗决策等等。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购物中的价格折扣。

当一个商品打折时,商家的表述方式不同,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购买决策。

比如,某商品原价100元,打折后只需80元。

如果商家强调折扣的幅度,如“现在打5折”,消费者更容易感受到便宜的优势,更愿意购买。

但如果商家强调折扣的绝对价格优势,如“只需80元”,消费者可能会高估商品的价值,觉得折扣幅度并不大,从而降低购买的意愿。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医疗决策中的生存率框架效应。

医生在向患者或家属描述疾病治疗方案时,如果用“5年存活率为90%”这样的表述方式,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因为90%的生存率让人感到治愈的希望。

然而,如果改用“5年死亡率为10%”这样的表述方式,患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不治疗,因为10%的死亡率让人感到恐惧。

框架效应的发生是由于人类大脑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种认知模式。

我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倾向于使用心理快捷方式来加快决策过程,这就导致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容易受到表述方式的影响。

这种心理快捷方式称为启发式思维。

框架效应的实质是我们对待同一事物或问题时,选择不同的参照点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从而影响了我们对信息的解读。

比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可以选择将价格作为参照点,而在医疗决策中,我们可以以生存率或死亡率作为参照点。

而不同的参照点会导致我们对同一信息的评估发生改变。

框架效应在市场营销中被广泛应用。

商家常常利用这一效应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他们通过巧妙的表述方式和营销手法,将商品置于有利的框架中,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这使得消费者容易受到营销活动的影响,产生购买欲望。

除了市场营销外,框架效应还在个人理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框架效应影响因素及其认知机制研究综述

框架效应影响因素及其认知机制研究综述

框架效应影响因素及其认知机制研究综述金佳;张武科【摘要】Framing effect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people’s preference reverses when the description of a problem changes in formulation. Framing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consumption, team decision making and many other activities. Thus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ou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framing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s of framing effect. In this paper, we divid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raming effect into two parts: the decision maker and the decision situation. Especially, we focus on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 framing effect, for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based on ne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ies of framing effects, and wishes to serve as a guide for future research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s.%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是指由于对选项描述上的不同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备选方案产生偏好反转的现象。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研究的最新趋势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研究的最新趋势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研究的最新趋势作者:林春婷蒋柯来源:《心理研究》 2019年第4期林春婷1蒋柯2(1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610041;2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温州325035)摘要1982年,卡尼曼等人发现了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即当人们面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表述时,会表现出决策偏好的逆转现象。

自此,框架效应成为风险决策中的热点。

研究框架效应并寻求其内在机制,是认识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理论进路,也是机器决策的实践基础。

首先,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框架效应的最新研究,即条件呈现方式、时间变量和基因等因素对人们决策偏好的影响。

其次,文章总结了这些最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以及这些研究背后潜在的理论假设,综合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概括出新近研究中存在的主要争议性问题,并分析了引起争议的可能原因。

最后,文章讨论了近年来框架效应的脑机制研究重点和未来的研究发展问题,并试图在进化心理学框架下,以功能主义假设来解释框架效应。

关键词风险决策;框架效应;预期理论;认知神经机制;进化心理学1框架效应的沿革与最新研究趋势风险决策(risk-decision)是指对于获得与损失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不确定性的决策(Kahneman&Tversky,1979)。

早期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应该完全遵循理性原则和不变性原则,根据利益最优化原则做出决策(Edwards,1954),这是一种只看到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人的心理感受的观点。

Kahneman和Tvershy通过“亚洲疾病问题”发现了“框架效应”(frameeffect),即面对相同绩效的不同表征形式,决策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选择,甚至做出相反的选择。

后继研究在框架效应的基础上拓展了研究范式、解释理论、影响变量等(Emily,Austin,Andrew,&Alexander,2016;李小平,2017;Valerieet.,2015)。

组织行为学课后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后答案

⒈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和感觉的区别在于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外观等),而知觉则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⒉什么是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一俊遮百丑”。

⒊什么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包括三个步骤:(1)对行为的知觉;(2)对行为意图的判断;(3)对个性的归因。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三个:(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4.卡纳曼提出了哪几种常见的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可得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容易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案例分析:游客拍桌子的原因1.请用凯利的归因理论对小康分析客人早餐时拍桌子的原因的针对性进行评判。

2.对游客行为的归因分析对导游解决或者缓和游客的不满和怨气有何帮助?1.凯利认为,“归因”的思维过程有三条线索:其一,是从行为的主体来看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别人都这样做,还是只有他这样做);其二,是从时阃上来看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是不是总是这样做);其三,是从行为的对象来看行为是否具有“区别性”(是只对特定的对象这样做。

还是对其他的对象也这样做)。

税收遵从研究述评

税收遵从研究述评

税收遵从研究述评危素玉【摘要】税收遵从问题始终困扰着各国政府,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税收遵从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大理论:一是预期效用理论;二是前景理论。

相关研究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开始,借助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后逐步放宽假设或引入更多的变量,到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同时结合心理学、行为学等进行交叉研究,并使研究结果更接近现实。

我国的相关研究比较迟,但发展迅速。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税收遵从研究进行综合述评,并对税收遵从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拓展思路。

【期刊名称】《福建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9页(P48-56)【关键词】税收遵从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作者】危素玉【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0税收遵从(Tax Compliance),也称纳税遵从(Taxpayer Compliance),一般指纳税人遵守并服从税收法律,完成缴税义务的行为。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观点,税收遵从指纳税人按照申报当时国家的税收法律要求,按时填写相应的申报表,正确核算并缴纳税款。

根据我国《2002-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的提法,税收遵从指纳税人遵照税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完成缴纳税款义务,包含三个基本要求:及时报税、正确报税、按时交税。

如果纳税人未遵守税法,必然会使国家税收收入流失,引发税收负担不公平,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影响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纳税遵从始终困扰着各国政府,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

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规范研究始于1972年的A-S模型。

此后,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解释纳税人行为提供了重要支持,有关纳税遵从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十分注重多学科交叉。

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是由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于1944年提出并经过后续扩展、完善的一种风险决策理论。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目录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开题报告一、选题1.论文题目3.相关概念二、文献综述1.自我概念对框架效应的影响1.1自我人格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1.2自我认知风格对决策中框架效应的研究1.2.1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1.2.2自我认知风格对框架效应的影响1.221 自我认知风格的概念和差异1.2.2.2自我认知风格对风险偏好及决策的影响2.个体决策时的框架效应2.1 风险决策下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2.2齐当别抉择模型3.目前研究的趋势和不足4.结论三、研究计划1.研究方法2.研究工具3.研究假设一、选题1.论文题目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的相关性研究2.相关概念(1)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结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

(2)框架效应框架效应是风险决策领域的概念,用来描述同一决策问题由于表述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决策倾向的现象。

对同一决策问题,可采用获得或损失两种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分别称为积极框架(正框架)和消极框架(负框架)。

人们在积极框架中倾向于风险回避,而在消极框架中倾向于风险寻求。

框架效应反映了决策者面对客观上相等的价值得失做出了不对称的“非理性”行为决策现象。

二、文献综述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摘要】在自我心理学中,自我概念与框架效应是紧密相关的,自我概念成为影响框架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人格的认知影响着风险决策下的框架效应,从而使结果像不同趋势发展。

本文综合各种文献探讨了自我概念与框架效应的相关性。

【关键词】自我概念,框架效应,人格,认知1.自我概念对框架效应的影响1.1自我人格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Levin,Gaeth的研究中指出神经质倾向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框架效应,开放性、敢为者个体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选项。

刘旭峰和齐建林研究中发现外向性维度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愉快性维度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保守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2002年第8卷第4期,19-23Applied Psychology2002.Vol.8.No.4,19-23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何贵兵 梁社红 刘 剑(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摘 要 118名大学生被试在得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下对自己、其他男性和女性的风险偏好进行了预测。

结果发现,被试在损失框架下对各类对象风险偏好的预测均高于得益框架,且都高估了男性的风险偏好,低估了女性的风险偏好。

在损失框架下,女性被试对各类对象的风险偏好预测高于男性的预测。

研究认为,性别原型知识、任务框架和即时情绪共同影响被试的风险偏好预测。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预测 性别原型 框架效应中图分类号:B849: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020(2002)-04-0019-051 引 言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都会面临决策风险。

特别是在群体决策和多人对策情境中,决策者人数较多,决策任务较复杂,风险往往也更大。

准确地认知风险,并对不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作出正确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有关风险决策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个体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的风险知觉和冒险行为,较少涉及被试如何预测他人的风险偏好。

在有限的关于他人风险偏好预测的研究中,W allach和Wing提出了 冒险就是价值(risk as value) 的观点[1]。

它要求被试在各种假设情境下选择自己的风险偏好,同时还要预测大多数同伴的选择。

结果发现无论男女被试都认为自己比同伴更喜欢冒风险,且他们所钦佩的选择往往比自己的实际选择更冒险。

其解释是冒险比保守更具有文化性价值。

H see和Weber认为,人们的风险偏好预测取决于他们的原型知识和对风险的即时情感反应[2,3]。

他们的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学生都认为美国人更具冒险性,而别人比自己更具冒险性。

然而,高估别人的风险偏好的现象仅仅在对笼统的 他人 作预测时发生(如 其他学生 )。

他们从原型知识影响和移情作用的角度进行解释。

风险偏好作为一种原型特征影响对美国人冒险性的判断。

同时,若目标人是真实、具体的,被试的预测就会建立在自己对风险的感受上(移情),而由于抽象、笼统的人与被试的情感距离较远,被试对他们的预测较少受情绪反应的影响,因此判断他人比自己冒险。

Siegri st等的研究也证明了原型知识和对风险的情感反应会影响风险偏好预测[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053)资助项目。

Byrnes等的研究探讨了性别原型对风险偏好预测的影响[5]。

在风险偏好判断中,人们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富有冒险性。

可见,冒险性是性别原型知识的一部分。

但风险偏好预测有时还受实验任务框架的影响。

Kahnem an和T versky提出的框架效应(fram i ng effect)是关于人类风险行为的重要规律[6]。

根据他们提出的价值函数,人们的冒险性与决策任务框架有关,在得益情境(正框架)下人们倾向于保守,而在损失情境(负框架)下倾向于冒险。

这种效应在人们的风险决策中普遍存在[7],但很少有研究探讨在预测他人风险偏好时是否存在框架效应,以及框架效应如何与原型知识和移情作用共同影响风险偏好预测。

本研究以问卷方法研究男、女被试在得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下对自己、其他男性、其他女性的风险偏好的预测情况,从而分析风险预测中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2 方 法2.1 被试共130名大学生被试参加本次问卷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18份。

其中57名男生和61名女生。

有效被试的年龄从19岁到24岁,平均年龄为22 8岁。

2.2 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采用2(被试性别:女性/男性) 2(任务框架:得益情境/损失情境) 3(预测对象:自己/其他男性/其他女性)的实验设计。

其中任务框架和预测对象为被试内因素。

得益和损失的任务情境各有7个,要求被试在每种情境中从确定方案和风险方案间作出自己的选择,并预测其他男同学和女同学的选择。

各个情境中的风险事件(B)均相同,而确定方案(A)的损益值存在梯度变化。

该情境材料和评价方法以Hsee等和Siegri st等的实验设计为基础[2,4]。

7种决策任务中备选的确定方案A的损益值分别为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和 1600;而风险方案B都是 0 5的概率得(失) 2000,0 5的概率得(失) 0 。

详见表1。

表1 得益条件下的7种情境及所有反应模式的风险偏好指数风险偏好指数12345678 1.A: 400B: 2000或 0 2.A: 600B: 2000或 0 3.A: 800B: 2000或 0 4.A: 1000B: 2000或 0 5.A: 1200B: 2000或 0 6.A: 1400B: 2000或 0 7.A: 1600B: 2000或 03 结 果3.1 风险偏好指数的计算采用H see和W eber提出的方法计算出风险偏好指数(ri sk preference index,RPI)来表示风险偏好水平。

表1说明在得益条件下的风险偏好指数的定义方法。

RPI值在1~8之间变化,RP I越大表明越喜好冒险。

如果被试的反应不合逻辑,就视为缺省值(如被试在情境2中选择肯定方案A,而在情境3中选择冒险方案B)。

得益条件下,若被试在7种情境中都选肯定方案,其RPI记为1;若只在情境1中选择风险方案,在其他情境中选择肯定方案,记为2;依此类推,若在7个情境中都选择风险方案,则记为8。

20应用心理学 2002年第8卷第4期在损失条件下RP I 用相似的方法计算。

若被试在7个情境中都选择肯定方案(A),其RPI 定义为1;若被试仅仅在情境7中选择风险方案(B)而在其他情境选择肯定损失的方案(A),就定义为2,依此类推。

若被试在所有情境中都选择风险方案B,RP I 值记为8。

3.2 各实验条件下被试对不同对象的风险偏好预测结果将被试的性别作为组间变量,任务情境和预测对象为组内变量。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被试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 (1,116)=2 28,p=0 134,即男女被试对风险偏好的判断总体上无显著差异。

(2)任务框架(得益/损失)的主效应显著,F (1,116)=113 52,p=0 000。

被试在损失情境下对自己、其他男性和女性的风险偏好预测均高于得益情境。

(3)预测对象的主效应也显著,F (2,232)=135 38,p=0 000。

被试认为 其他男性 比 自己 或 其他女性 更喜欢冒风险。

(4)方差分析还表明,被试性别、任务框架、判断对象的三阶交互作用也显著,F (2,232)=4 08,p =0 018。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得益情境下,男被试对自己的风险偏好的判断高于女被试对自己的判断,在对其他女性的判断上,男女被试无显著差异;而在损失情境下,女被试对自己和其他女性的风险偏好判断高于男性对自己和其他女性的判断。

在得失两种情境中,女被试对其他男性的判断均高于男被试的判断。

具体结果如图1、图2。

3.3 被试对各类对象风险偏好预测的相关我们计算了被试在得益和损失条件下对不同对象风险偏好预测的相关。

如果对他人的风险偏好的判断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上,那么对别人的风险偏好的判断和对自己的判断应该有显著相关。

由表2可知,得益情境下的对各类对象风险偏好的判断相关显著,损失情境下亦然。

两种情境中被试对自己的风险偏好的判断与对他人的判断有显著相关,而得益情境下的自我判断与损失情境下对他人的判断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图1 男女被试对三类对象在得益框架下风险偏好的预测结果图2 男女被试对三类对象在损失框架下风险偏好的预测结果表2 被试在得益和损失条件下对不同对象风险偏好预测的相关1234561.得益-自己2.得益-其他女性 0.41** 3.得益-其他男性 0.33**0.25**4.损失-自己-0.1538 0.04-0.075.损失-其他女性-0.20* 0.150.10 0.49**6.损失-其他男性-0.34**-0.04-0.020.45**0.48**注:*p<0.05,**p<0.01。

21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何贵兵等4 讨 论在群体决策、多人对策以及委托投资等许多情况下,对自己和别人的风险偏好作出正确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探讨男女被试在得益和损失情境下对自己和其他男性和女性的风险偏好进行判断和预测的倾向性,并分析性别原型知识、即时情绪和任务框架对风险偏好预测的影响。

研究发现,就自我判断而言,在得益条件下,男性高于女性;在损失条件下,女性高于男性。

这个结果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愿意为较多得益而冒不确定的风险;而女性更愿意孤注一掷冒较多损失的风险去避免确定的损失。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性对得益和损失的不同感受阈有关。

一般来说,男性对得益更敏感而女性对损失更敏感,因此男性会对确定得益不满足,而对确定损失的承受力较高。

与自我判断相比,男女被试在得益和损失条件下均高估其他男性的风险偏好,低估其他女性的风险偏好,并且女被试对其他男性风险偏好的判断高于男被试对其他男性的判断。

这种判断倾向表明被试关于男性冒险性的性别原型知识影响了被试的风险预测,而且女性对男性冒险性的原型知识更强于男性。

研究还发现,被试在损失情境下对所有对象的风险偏好判断均高于得益情境。

这表明个体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在预测他人偏好时同样会发生。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的损失会比相同程度的得益引发更大的情绪反应。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他人风险偏好预测时的框架效应也正支持了预测基于即时情绪的假设。

另外,得益条件下男女被试对其他女性的判断无显著差异,损失条件下女被试对其他女性的判断高于男被试对其他女性的判断,这也恰恰说明性别原型知识、移情作用和框架效应结合在一起影响着被试的风险偏好预测。

相关分析发现,两种条件下风险偏好的自我判断和对他人的判断存在显著的高相关,损失条件下的相关高于得益条件下的相关,得益条件下的自我判断和损失条件下对他人的判断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进一步证明了移情和框架效应的联合作用。

5 结 论(1)就自我判断而言,在得益条件下,男性高于女性;在损失条件下,女性高于男性。

(2)与自我判断相比,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在得益和损失条件下均高估其他男性的风险偏好,低估其他女性的风险偏好;并且女被试对其他男性风险偏好的判断高于男被试对其他男性的判断。

(3)被试在损失情境下对所有对象的风险偏好判断均高于得益情境;得益条件下男女被试对其他女性的判断无显著差异,损失条件下女被试对其他女性的判断高于男被试对其他女性的判断。

(4)两种条件下的自我判断和对他人的判断存在显著的高相关;损失条件下的相关高于得益条件下的相关;得益条件下的自我判断和损失条件下对他人的判断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