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0e4823563b3567ec102d8a08.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当时译为“麦喀士”,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朱执信还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了评述。
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2.正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大量阅读了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积极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来,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d2aafc7375a417876f8fb0.png)
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 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 认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传播方式: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2.广泛传播 (1)团队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代表的社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最终 失败。这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 造。 (2)三次论战:1919 年李大钊和胡适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别 进行了论战。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3)学会宣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 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 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他歌颂十月革 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 5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5f7c53169a4517623a33c.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良中国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传入中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展示本课课程标准)本节课主要按三个线索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即进入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阶段的学习。
一、开始进入中国1、初步认识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诞生标志是什么?(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其实早在20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已有人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
(展示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怎样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据材料结合所学,由教师引导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其次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思考:请大家阅读教材57页内容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总结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朱执信(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无政府主义者: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初介绍马克思主义时存在什么问题?(初步接触,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客观,容易误解、歪曲,因此社会影响并不大。
)2、系统介绍(展示材料)那么我们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呢?(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课堂讨论)为什么说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教师总结)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16248d528ea81c758f578e2.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援引毛主席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的一段话:“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
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我个人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笼统的分为三个阶段:1进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2开始传播(1917年十月革命);3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前后)。
在第一个阶段,当时了解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除了一些出国留学生及一些开眼看世界的开明知识分子外,人数还很少。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提到过马克思,“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05年8月在东京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该文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另有文章称,在同盟会的重要人物中,马君武、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等人当时在日本发表的一些文章不仅是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文献,也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献。
这一时期,在出国留学生中,尤以留日及留法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重要影响。
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大批留学生涌向日本。
在他们中许多有志之士想借鉴日本学习西方的经验来挽救衰败的旧中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在日本社会主义者的影响和帮助下,成长起来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大多数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都有在日本学习和生活的经历,都曾在日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如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董必武、周恩来、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
可以说,日本是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渠道。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另一重要渠道是通过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这个时期及以后,赴法留学生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徐特立、陈毅、邓小平、李立三、王若飞等。
专题三第3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修)
![专题三第3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f7bcfaf03186bceb19e8bba5.png)
专题三第3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修)【测试要求】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梳理】【重难点探究】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途径和影响:(1)原因:A.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一系列斗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中国已经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五四运动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特别是通过各种新思潮的论战,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途径:A.创办报刊杂志:《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B.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
C.组建学会宣传: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常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等。
D.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E.进行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影响: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理论。
(1)爱国性: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2)广泛性:四大阶级不同阶层先后向西方学习并付诸实践。
(3)层次性: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
(4)进步性:通过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5)继承与发展:每一次探索都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又为后面新的探索提供借鉴。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三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三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89eb06551810a6f4248671.png)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系统传播(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五四爱国运动初步胜利。
(2)人物:李大钊。
(3)活动①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
②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④在北京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深层点拨】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学习欧美资本主义转向学习苏俄社会主义,因此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工读互助团(1)工读互助团: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
(2)失败①原因:经济上入不敷出,实践上陷入困境和意见不合。
②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论战①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②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③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10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2)组织研究会。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0abe11f05087632311212e8.png)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由学术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1.李大钊:重视理论体系的研究。 2.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 二、具体表现 1.1920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扩大宣传 2. 1920.9 《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
创办《共产党》月刊 3.共产主义小组深入群众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鼓舞,使中国知识分子开 始注意同劳动人民的联系。认识到劳工在 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2、说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究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在宣传西方文化追求民主政治的特点?
1、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 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革命的思想 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在《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 主义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 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
1919与改良主义者进行论战。(问题与 主义之争)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之后
1. 条 件
⑴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⑵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地位(思想基础)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 革命的道路。 ⑶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
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教案2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1c73fb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b.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分解1. 掌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2. 了解新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3. 掌握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李大钊等人是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各种新思潮论战的?有何影响?本课关键是教师帮助学生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让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最后确认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让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收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收集历史资料加深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了解。
以五四运动前后历史背景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运用概括、分析方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另外,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了解和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2.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鼻祖。
(2)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f548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8.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面临列强侵略、国家危机和封建社会的压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思想的探索,并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其中最知名的是陈独秀,他在1915年将马克思主义引入到中国,并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迅速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党的先进理论不断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革命队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中国政府倡导社会主义建设,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应用。
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为中国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全面解析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变革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公平,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平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的国际视野。
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分配不平衡和社会差距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同时,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更加贴近中国国情,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434df7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c.png)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 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定一切国 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正确个人自由, 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旳 “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人人都可自由 加入,自由退出。
时至今日,诸多人都不懂得巴金曾是位无政府 主义者。“巴金”这个名字旳由来其实也和无政 府主义有关:巴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 特金是也。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 流派旳大师。
必是赤旗旳世界 试看将来旳环球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 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 就不懂得,我也不懂得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此前 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但是此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旳共 产主义。”
材料四 从1923年开始旳第一次世界大战延续达四年之久,……这场空前残 酷旳战争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旳内在矛盾,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愈加锋利旳形式清楚 地暴露出来……这不能不使更多旳醉心学习西方旳中国人感到震惊。西方旳社会制 度在他们心目中顿时失却原来那种刺眼旳光彩……表白了这个制度并非即是永恒旳 真理和正义旳象征。 ——金冲及《五四时期旳先进青年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旳统治地位,解放
了是人中们旳国思想革。(思命想基实础)践旳客观需要
(4)十月革命旳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旳巨大威力,证 明了马克思主义旳正确性,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强大旳 吸引力。(外部原因)
(5)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主观)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旳胜利空前地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旳巨大威力,使中国旳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鼓舞和启迪, 从中看大了中国革命旳希望和出路。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c1a6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c.png)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途径 (1)社会实践:“工读互助团”实践 (2)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论战
(3)组织团体 (4)演讲宣传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 “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 “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 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 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 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 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 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
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 所作的科学分析。
社改指导: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 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学术思想→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2、理论→实践 实践的表现?
A、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进行组织宣 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新村主义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 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 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 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 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 成“社会主义天国”。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实用主义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 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 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 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 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 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c2c0d90066f5335b812115.png)
专题三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及其影响。
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一)开始传入1、时间:十月革命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2、条件: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3、代表人物:⑴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⑵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⑶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宣传特点: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初步接触,所以宣传并不全面,其中不乏误解和歪曲,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
实际上,从时间上来看,梁启超、朱执信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都比李大钊早,这就不能不要让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能否把梁启超、朱执信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所作的介绍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标志呢?(从主观方面来看,这些文章的作者无意信仰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如上海广学会在19世纪末出版的一些书刊,只是在宣传基督教救世教义的同时,介绍流行于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以为其补充;梁启超在介绍进化论者颉德学说时,附带提到马克思,不仅简略,而且带有批评的口吻(转引了颉德对马克思的一些评述);朱执信虽然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共产党宣言》的要点,但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贯彻举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政治主张。
人民版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
![人民版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https://img.taocdn.com/s3/m/d9856fdc6f1aff00bed51e9b.png)
二、新思潮的竞起;
“社会主义的讨论, 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 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的青年思想似的,模 糊影响,隔着窗纱看 晓雾,社会主义流派, 社会主义意义,都是 纷乱,不十分清晰 的。”
瞿秋白
二、新思潮的竞起;
1、原因:
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爱国青年的思想 得到了进一步解放; 2)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
毛泽东(1945.4)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 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 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 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 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
A
课堂巩固
探究活动1:概述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 运动的影响; 3)李大钊等人的宣传;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探究活动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
吸收中国的知识分子?
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1918 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 胜国,本应收回被帝国主义夺取的一切主权,但 会议无理决定:中国必须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权 益移交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于是爆发了 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 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 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 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 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 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 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 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 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 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 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2547442c850ad02de8041f8.png)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景问题切入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管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有大帮助。
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自传》学习目标引领本课第一目“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的传入情况; 本课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期间及其以后的传播情况;本课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本课三目呈顺承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社会主义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③1918 ④庶民的胜利⑤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⑥十月革命 ⑦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⑧新文化运动⑨工读互助团⑩问题○11主义○1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13无政府主义者○14研究会○15演讲○16战斗色彩○171919 ○18工人运动○19中国共产党○20理论指南重难疑点探究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外部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
(2)内部原因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⑤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
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分子主动接近工人,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解析:1917年初,《新青年》认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可缓于欧洲,因为此时社会主义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尚未进入实践,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对比中欧经济,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只是材料中体现的部分信息,不全面,C项错误;“社会主义,理想甚高”,说明《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肯定态度,D项错误。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对社会主义“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可知,被调查人群的多数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C项正确;1926年,在国共合作实现的基础上,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A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由对资本主义“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可知B项错误;1923年,斯大林模式尚未确立,D项错误。
答案:C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深远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知识分子普遍接受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解析: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说明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对社会进行改造的良方。所以应选B项。
答案:C
2.“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解析:李大钊是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又一位“登高一呼”各方响应、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
答案:B
3.“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错误的要害在于( )
A.把冒牌“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
B.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方案
C.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
D.把社会主义诬蔑为“过激主义”
解析:“多研究问题”的实质是主张社会改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故选C项。
答案:B
3.(北京文综)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1899年《大同学》介绍马克思的情况,“百工领袖”说明马克思的身份是“工人领袖”;“英人马克思”说明介绍者不知马克思是哪国人,故②④正确;结合19世纪末的历史阶段特征可知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自己的领袖,马克思主义也尚未在中国传播,①③错误。故选B项。
答案:A
2.(浙江文综)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基础巩固]
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
A.民主革命B.五四运动
C.社会主义运动D.辛亥革命
解析:《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因此他讲的这个潮流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故选C项。
答案:C
答案:B
5.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 )
①发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②利用讲坛
③进行思想论战
④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
[同步真题]
1.(天津文综)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